1 ) 某個遠(yuǎn)方
(毒舌阿嬤實在太妙了,出口每句都是金句。)
太喜歡陳建騏的配樂,太喜歡畫面與色彩,太喜歡游昕和林柏宏演唱版的片尾曲,太喜歡這個故事。
太喜歡海島,太喜歡毒舌阿嬤,太喜歡大阿桂小阿桂太喜歡阿賢了。
片尾曲 [出發(fā)] 的歌詞是多么完美的注腳。
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led
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led, gladly beyond
any experience, your eyes have their silence:
in your most frail gesture are things which enclose me,
or which i cannot touch because they are too near
your slightest look easily will unclose me
though i have closed myself as fingers,
you open always petal by petal myself as Spring opens
(touching skilfully, mysteriously) her first rose
or if your wish be to close me, i and
my life will shut very beautifully, suddenly,
as when the heart of this flower imagines
the snow carefully everywhere descending;
nothing which we are to perceive in this world equals
the power of your intense fragility: whose texture
compels me with the colour of its countries,
rendering death and forever with each breathing
(i do not know what it is about you that closes
and opens; only something in me understands
the voice of your eyes is deeper than all roses)
nobody, not even the rain, has such small hands
-- e. e. cummings
阿桂和阿嬤還有爸爸生活在一個漁港小鎮(zhèn)。
這個世界阿桂最喜歡的一個人是阿賢哥哥。
阿桂喜歡和阿賢一起玩,一起說話,說別人都聽不懂的話。
阿桂分不出紅色和綠色。
阿賢告訴阿桂每個人都有些什么和別人不一樣。如果每個人都一樣這個世界豈不是很無聊嗎。
阿賢問阿桂如果有一天我消失了你會哭嗎。
阿賢告訴阿桂在南太平洋群島中有一個色盲島,在那里沒有一個色盲的人會受到冷落和誤解。
阿賢說要帶阿桂去一個很遠(yuǎn)的地方,一個沒有人的地方。
阿桂一直在一旁靜靜地看看著阿賢和別人不一樣的愛情。
阿賢一直在期待著誰來帶他走,帶他去世界的某個遠(yuǎn)方。
阿賢總是愛上帶著海風(fēng)和自由而來的他們。
阿賢為去紐約生活而儲錢。
阿賢描繪著自己和愛人美好的未來。
阿桂在地圖上畫出迂回的路線,打算一個人去色盲島。
阿桂目睹著阿賢的夢想的盛開和幻滅。
阿桂只能一邊賭氣地罵被拋棄的他是宇宙無敵超級大白癡,一邊沉默地看著他在愛人離開后痛哭。
阿賢念完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ed這首詩后陷入了長久的沉睡。
阿桂說你騙人不是說好要帶我去一個很遠(yuǎn)的地方嗎。
阿桂記得小時候阿賢教她各國的打招呼方式。
阿桂把阿賢的手貼在額頭上說你要是再不醒來我就要吐你口水了哦,我真的會吐哦......
阿桂把收好的東西從行囊里一件件拿出來。
阿桂夢見了大海,海中央有一座小島。
阿桂說她好像去過那里。
阿桂看著天邊的彩虹哼著那段不變的旋律,然後笑了。
『出發(fā)』
詞/曲:黃韻玲 編曲:陳建騏
演唱:游昕、林柏宏
真的要丟掉昨天的不快樂 真的要把過去放在角落
必須往前走 必須學(xué)著讓自己成熟
有風(fēng)有雨的路前面還有 要怎麼選擇屬於我的生活
站在原地不動 或者 嘆息年華易老
出發(fā)到另一個新的地方 生命的過程就像一篇故事
記著我曾經(jīng)那樣的為你心動
記著我的夢想 我的努力我的真心
出發(fā)到另一個新的地方 不能永遠(yuǎn)抓緊回憶不放
該面對的總要坦然的去面對
不該是我的終究還是要讓他自由
2 ) 違和不違和
前些年學(xué)會了一個拿來主義的單詞:違和感。聽上去比同意義的中文高檔很多。簡單的說,《帶我去遠(yuǎn)方》就是一部用毫無違和感的影像記錄各種違和事件的青春片。
小桂是個違和者。她天生色弱或是色盲,可這一點并沒有影響她看待世界的目光,她和正常孩子一樣長大,一樣騎車看海,一樣醞釀著說不出口的愛情,藏著糾結(jié)成團(tuán)的秘密,她要尋找的“色盲島”也不會為同類發(fā)一張全天候的單程票。片中屢屢出現(xiàn)的無序而美麗的彩色小球讓我忽然明白色弱的好友看到的也許是屏蔽掉惡色的更加美麗的世界,他的無語是因為他叫不出那些色彩俗麗的名字,慣于取笑他的我因為愚蠢永遠(yuǎn)也去不了天堂般的“色盲島”。
阿賢是個更大的違和者。他說舌頭上很生但心中很熟的英文。他只愛他們。他哭泣前會表白,他背詩前會哭,他自戕前會念詩,他微笑前會嘗試結(jié)束生命。他以為自己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世界卻一直在包容他的懦弱與放肆。其實他的生活像我們每個人一樣簡單,哭和笑,閱讀和看海,愛和死,就這些,全了。
而配角大人們更是全部違和。青春片里的大人是電影史上最苦命的角色設(shè)置之一,他們不能不存在,否則就成了兒童動畫片,他們不能太復(fù)雜,否則就成了倫理劇,他們不能太搶戲,沒有觀眾要看他們的過度詮釋,他們最好長的像個符號,比如說“丫”或者“囧”,最好單身,癡肥,偏執(zhí),天良未泯。至少在主角們眼里,他們應(yīng)該是這個樣子。
電影中也充滿了各式各樣的違和元素,其代表就是那座無比神奇的神堂。據(jù)說那是臺南鹽水的圣神堂,當(dāng)天主教的圣者和門徒們以孔子觀音壽星的形態(tài)堂皇出現(xiàn)在穹頂,那份繚亂的感動足以讓一切設(shè)計師放棄在混搭道路上求索的勇氣。
是的,這部電影在口味日漸加重的觀眾眼里連清淡的涼菜都算不上,但導(dǎo)演招募了一批違和元素,用簡單清新的表現(xiàn)方式拍出了完整的電影,雖然從故事到演員都有很抱歉之處,但情懷能得到傳達(dá)也算成功。就好像“小清新”這個詞喊得久了顯得矯情惡心,但它名下卻多的是撩人心弦之物。
電影結(jié)束的時候我記起許美靜的一首歌,它讓我的一生有了奮斗的目標(biāo):帶著愛人去到?jīng)]有屋頂?shù)倪h(yuǎn)方。我一直喜歡她的歌,也一直向別人推薦著,可是它們從來不曾大紅大紫。
帶我離開這里
到一個被遺忘的小鎮(zhèn)
我只想靜靜的和你相愛一生
帶我離開這里
到一個被遺忘的小鎮(zhèn)
找回我和你黯淡已久的星辰
只有你的吻才能抵擋夜寒冷
只有在緊緊擁抱中
才能感覺到一點永恒
就算注定是流浪的一生
讓我隨你這旅程
就算失去勇氣和自由
不悔恨
就算注定是飄泊的一生
讓我隨你這旅程
要你永遠(yuǎn)感動我
最深處的靈魂
3 ) 出發(fā)到另一個新的地方
在海邊的一個小漁村里,有一對普普通通的兄妹。
妹妹名叫林曉桂,她年紀(jì)尚小,有許多事不能理解。比如為什么樹葉是赤紅的,天空是澄黃的,太陽是漆黑的。這和別人說得都不一樣。老師認(rèn)為她給圖畫亂上色是在惡作劇。家人認(rèn)為這是一種怪病,想糾正她。就連奶奶也認(rèn)為她腦子不好,或是丟了三魂七魄。直到第一次體檢,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原來妹妹是個色盲。可是大人還是不能體諒自己,同學(xué)也老是笑她。只有哥哥告訴妹妹,每個人肯定會有地方和別人不一樣,如果人人都一樣的話世界會很無聊。哥哥還說在遙遠(yuǎn)的地方有一座色盲島,上面住的都是色盲,他們和諧的生活在一起。妹妹相信了美麗的謊言,想如果能快點長大就好了。
哥哥名叫許亦賢,他覺得妹妹分不清色彩沒什么大不了的。哥哥心藏一個秘密,他喜歡男人,他是個同性戀。這個事實讓他厭惡自己,內(nèi)心倍受折磨。像妹妹想去色盲島一樣,他向往著去紐約。紐約是座包容的城市,在那里同志可以活在陽光下,不需要遮遮掩掩。因此他用功讀書,學(xué)習(xí)外語,用紅筆在房間的世界地圖圈好地標(biāo)。
妹妹是色盲,哥哥是同志。
這對奇妙的兄妹來自臺灣電影《帶我去遠(yuǎn)方》,一部蕩漾著海水的味道并夾雜著溫暖海風(fēng)的影片。電影像瓶子里五彩斑斕的水晶寶寶,清新唯美。青春和成長的陣痛,隨著妹妹的純真視角得到稀釋,緩解。影片用最冷靜的鏡頭刻畫了一座看似溫情的小島,而小島上的兩個人是孤獨的,他們守著彼此的秘密。
身懷著與生俱來的缺陷,哥哥妹妹互相舔舐彼此的傷口。妹妹因為哥哥要攢錢去紐約,偷偷拿了大伯的零錢。但是想到哥哥不是和自己去色盲島,而是與男朋友遠(yuǎn)走高飛,妹妹只想靜靜地躺在床上,不去理會任何事。哥哥不知道妹妹的失落,內(nèi)疚,他邂逅了來小島旅行的日本小哥,一直以來的無聲之痛被一個簡單的擁抱治愈。分別時刻,他大方地?fù)]手道別。可是在教堂里,哥哥終于泣不成聲。妹妹畫了一個笑臉在手心,舉給他看,希望他不要傷心。哥哥抹去淚水,用力地摸了摸妹妹的蘑菇頭,兩個人如往常般嬉戲打鬧起來。
當(dāng)蘑菇頭變成了馬尾辮,當(dāng)妹妹發(fā)現(xiàn)哥哥的同性之戀時,憂傷便像春天來到時五彩繽紛的花一樣,不可阻擋地綻放了。青春時的愛,有的可以過去,有的則過不去。哥哥的第二段感情攜帶來更深的傷害。在談了很久的男友選擇和他分手后,在他滿臉淚水哭喊著說不想分手后,哥哥選擇了燒煤自殺。熱戀時,紐約是個總有一天會觸手可及的夢,而對方離開后,這個夢,一下子就破了。所有的準(zhǔn)備,所有的期待,所有對未來的憧憬,也一下子沒了著落。有的人可以熬過去,有的人熬不過去。有所期待的日子里總有不安,從早吹到晚的小島的風(fēng)也吹不掉他對愛人離開的愁苦。或許他在焚燒一封封信的時候,不是相信自己將要從這個世界死去,而是堅信要從這個荒謬如夢的世界中醒來。
妹妹還小,仍然懵懂,世間萬物在她眼里充滿了魔力。她眼中的世界是紅綠混郩,顏色顛倒的。她所鐘愛的綠色,一方面是代表新生命、童稚、天真、天然的顏色,可另一方面,她選擇的也是血的顏色、創(chuàng)傷的顏色。
因為她世界的色彩和被規(guī)定的顏色不同,很多很多的人會認(rèn)為她是個異類。承受非議,背負(fù)誤解,人也就不得不堅強(qiáng),走向成長。純潔的心好像一塊天然的木頭或石頭,成長則好像對木石的雕琢。一旦改變,心就難以完好如初。哥哥給妹妹講的故事,讓妹妹的心長出了翅膀,得以逃離排擠,抵達(dá)遠(yuǎn)方一個叫做色盲島的地方,那里的人都是色盲,不會把她當(dāng)作異類看待。
可是哥哥不同。他每一天活在擔(dān)驚受怕里,無處可逃。害怕自己的傾向被人察覺,害怕喜歡的人離開自己,害怕一輩子飛不出小島…他拼命偽裝自己,他告訴妹妹不要在意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其實是在說服自己。被愛人辜負(fù)時,他受到的傷害不僅是失戀,更像是支撐著千斤巨石的唯一一根支柱斷了,長久以來的壓力一下子全部砸下來,超過了他承受的極限……多年的夢碎,他畏懼現(xiàn)實,格格不入,只是想沉睡,于是便真的沉睡。
社會中依舊有許多頑固的勢力,他們的堅硬會使得期望社會開放的人看不過去,又無力改變。雖然電影借用了同性戀這樣的敏感話題,但導(dǎo)演的目的并不是投機(jī)討巧,而是希望兩位主人翁的經(jīng)歷,多多少少能夠警醒旁觀者。電影中一直在表達(dá)的一個主題就是多元化,對他人多一點理解,對自己少一分固執(zhí)。他們所向往的遠(yuǎn)方,有他們心里想要的完美生活。阿賢想要從邊緣的角落進(jìn)入到社會中去,在紐約;曉桂想去的地方無比邊緣,在虛無的色盲島。但他們的夢想?yún)s都是讓自己不再邊緣,本質(zhì)上都是想自己真實的樣子可以得到社會認(rèn)可。如果陳腐的觀念得以改變,我們是可以幫助他們的。一個觀念的改變就使得社會變得更好,我們每個人都義不容辭。
影片的最后,哥哥沒有醒來,妹妹替他向日本小哥說了再見。一場風(fēng)雨后,絢麗的彩虹出現(xiàn)得猝不及防,小島的海風(fēng)依舊吹個不停,海浪也拍個不停。妹妹抬頭望天,嘴角上揚。生活雖然充滿愁苦和不解,但遠(yuǎn)方的夢還在,哥哥也在,她還可以通過每天和他說話去喚醒他。結(jié)局的那道彩虹,是多元化的符號,意味著社會的多元、包容。其中紅色代表生命、橙色代表康復(fù)、金色代表太陽、綠色代表自然、青色代表藝術(shù)、藍(lán)色代表協(xié)調(diào),紫色代表精神。同時,它是一個悲劇的結(jié)局過后的希望。哥哥會不會在雨過天晴后醒來呢?影片沒有給出答案。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不曾到達(dá)的地方,叫做遠(yuǎn)方。《帶我去遠(yuǎn)方》,哥哥和妹妹心心念念的遠(yuǎn)方,其實佇立在人人共建,有容乃大的未來。
電影中陳建騏的配樂輕松有趣,在壓抑情節(jié)處又不失深沉。影像風(fēng)格明麗,全片彌漫出的淡淡的溫暖與淺淺的憂傷。通透,淡薄,隱隱的悲痛,回味無窮。
由男女主角演唱的片尾曲《出發(fā)》,是一首并不華麗的歌,一首非專業(yè)歌手唱的歌,一首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歌。希望這首歌曲,能帶給你我來自遠(yuǎn)方的感動。
4 ) 每個主角都是我(下)
剛才打電影廳在50分鐘左右
正好劇情在50分鐘后急轉(zhuǎn)直下
每件事情都在往壞的方向發(fā)展
美好愿望一個一個破碎
as when the heart of this flower imagines the snow carefully everywhere descending
但是要活下去就必須要堅強(qiáng)
小女孩最后說的那句話叫“阿嬤,有彩虹阿”
我也到帶一個人住到遠(yuǎn)方
他不要讓我失望
5 ) 出發(fā)。
從臺北回來第三天深夜,重溫《帶我去遠(yuǎn)方》,很大一個原因是這次金馬獎以記者身份終于見到了林柏宏,跟他合了影。最早認(rèn)識他就是在2009還是2010年的時候看了這部《帶我去遠(yuǎn)方》,他的作品其實不算多,我也只看過3部而已,但他一直是我記憶猶新的演員,就是從《帶我去遠(yuǎn)方》開始。
這部片算是我看得最早的一批臺灣電影,當(dāng)時就非常喜歡,標(biāo)的是5星,那時候16歲。我到現(xiàn)在手機(jī)鈴聲用的還是林柏宏和游昕給這部片合唱的主題曲《出發(fā)》。好幾次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鈴聲一直沒換,想要換掉的時候,把這首歌打開再聽一遍,就又不想換了。這樣清澈的聲音,一直留著就好。
《帶我去遠(yuǎn)方》并不是一部多么出色的作品。電影看多了以后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不滿足,攝影、色彩、劇本、演員,小到每一個細(xì)節(jié)都可以拿出來批評,所以回過頭去看六年前這部我給5顆星的電影,我抓不到其中任何一個可以拿出來夸獎的地方。它也可以被歸為“臺灣小清新電影”的范疇,流于“同志題材”之中。但是總有一些電影,不需要有任何出彩的部分,它會在別人褒貶不一的評語里,成為你心中的五星電影。
也許在六年前我就愛看這種文藝小清新但是矯情又做作的臺灣電影,可是六年后再度重溫,它依然能夠讓我撇開一切濃稠,帶領(lǐng)我去向一片清靜的海域。
故事發(fā)生在臺灣南部海邊不知名的小島,天空總是占據(jù)很大的畫幅,阿賢踩著單車帶著林曉桂在海岸邊的公路上,慵懶閑散的夏天午后,睡午覺的時間……電影在表達(dá)一種向往遠(yuǎn)方的愿望,可是畫面中還未抵達(dá)的遠(yuǎn)方,已經(jīng)足夠令我向往。剛開始愛上看電影的時候所看的這些臺灣片,也是后來成為我愛上臺灣的理由。
天生色盲的林曉桂,想要與男友去紐約讀書生活的阿賢,總要把服裝店“女模特”帶回家的阿桂爸爸,偶然遇見一個人來旅行的日本人森賢一,阿賢的海員男友……這些角色其實都在突出“遠(yuǎn)方”,在看似寡淡的表演中,始終不離重點。
非常喜歡長大后的林曉桂,身上就有一種與電影主題相契合的感覺。因為色盲而穿著顏色搭配奇怪的衣服,染的頭發(fā),化妝課的作品……還有她的房間,窗外是海,墻上貼著一面地圖,上面畫著從臺灣到色盲島的路線。很遠(yuǎn)的地方,就在每天醒來她的左手邊。
阿賢對她說:“每個人一定都有什么地方和其他人不一樣,如果每個人都一樣,那這個世界不是很無聊?!?br>
電影那么吸引我的地方也是因為“帶我去遠(yuǎn)方”這樣的片名和設(shè)定,當(dāng)你厭倦一個地方的時候,或者被遺棄、孤獨、不相信任何人的時候,你就會向往遠(yuǎn)方。好像在地圖上標(biāo)出一條路線,圈出一個地點的時候,那個地方就離你很近,即便不是現(xiàn)在,但終歸是要去的一樣。
阿賢和小桂在片中騎車坐船的場景也象征著一種出發(fā),“很遠(yuǎn)很遠(yuǎn)的地方”似乎觸手可及一樣。只是與男友去紐約生活的夢想難以成真,去色盲島的愿望也只是一種幻想。其實我們都一樣,常?;孟脒h(yuǎn)方,現(xiàn)實卻難以抵達(dá),可是越難抵達(dá)就越想要出發(fā),這種愿望慢慢積淀起來,就會變成一團(tuán)安靜、柔軟并且純真、美好的霧氣,時常覺得就在眼前,就像張開眼睛就能把手指向地圖那樣近。
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led.
同樣喜歡英文譯名,我從未旅行過的地方,我有很多從未到過的地方,也許不見得都到得了,但我一直都會向往。
《帶我去遠(yuǎn)方》用了幾件讓人失望的事情,卻表現(xiàn)出了一種美好。它或許會讓你有些憂傷,但不足以叫你哭泣,當(dāng)聽到林曉桂和阿賢哼著《出發(fā)》的旋律的時候,遠(yuǎn)方就會變得很近。天空和海浪足夠讓人安靜下來,夏日的空氣或者熱浪依然可以凈化灰塵和污濁,想要在海邊騎車,也想在海邊的閣樓上午睡。一邊安于這樣舒適的地方,一邊也在憧憬更遠(yuǎn)的地方,出門迎著海風(fēng),坐船,漂流,看太平洋的海能帶我去向何方。
《帶我去遠(yuǎn)方》是一部影響我很大的電影,興許不止六年,在未來很多年后,“我喜歡的電影”里一直會有它的一席之地。而我依然說不出它好在哪里,而且我也寫不出什么東西來。很多感覺像一陣風(fēng)一樣,撲面而來這么柔軟,想要留住它,但是誰抓得住風(fēng)呢?于是我便永遠(yuǎn)記住它。
可能就是那種感覺,于一個風(fēng)象星座的人來說,一個不太能安于現(xiàn)狀,始終向往出發(fā)和遠(yuǎn)方的人來講,就是一種剎那的感覺,我能夠呼吸到電影里的空氣,在一片寧靜的海域,一個不知名的小島,蹲在一個僻靜無人的角落里,我同阿賢小桂一樣,與別人不太一樣,然后翻著旅行書,攤開地圖,畫出一條我想要飛行的線路,再把那首《出發(fā)》拿出來聽。
就是這樣一個很小的電影,很淡的故事,但就是很難忘記,所以六年之后,我第一次見到林柏宏,28歲的他和22歲的樣子沒太大差別,除了頒獎典需要穿著西裝,他拿到金馬獎杯,來新聞中心拍完照接受完采訪,他跟我說他肚子好餓哦,但還是給我簽了名拍了照。我想到的不是《六弄咖啡館》的阿智,而是《帶我去遠(yuǎn)方》的阿賢,然后我來寫它。
真的要丟掉昨天的不快樂,
真的要把過去放在角落,
必須往前走,
必須學(xué)著讓自己承受。
有風(fēng)有雨的路前面還有,
要怎么選擇屬于我的生活,
站在原地不動,
或者嘆息年華易老。
出發(fā)到另一個新的地方,
生命的過程就像一篇故事,
記著我曾經(jīng)那樣的為你心動,
記著我的夢想 我的努力 我的真心。
出發(fā)到另一個新的地方,
不能永遠(yuǎn)抓緊回憶不放,
該面對的總要坦然的去面對,
不該是我的終究還是要,
讓它自由。
6 ) 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ed
兩個月以前,第一次聽到了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ed,就被這首歌深深的迷住了。在鋼琴舒緩的配樂下,賢靜靜地練著這首英文小詩,心也就跟著慢慢地沉寂了下來。
終于,在昨天看完了這部電影,一樣的臺灣小清新,一樣的有著咸濕海風(fēng)的夏天,演繹著小女孩阿桂和她親近的哥哥賢的故事。
影片的開頭就是色彩繽紛的水晶波波在水中不停地炫舞,女主角蘑菇頭阿桂就這樣出現(xiàn)了。阿桂雖然看上去活潑機(jī)靈,但就是注定會跟同齡孩子有不一樣的成長經(jīng)驗。她會把阿嬤要買的大紅色的西紅柿買成綠色,會把綠色的草地畫成藍(lán)色,會把太陽畫成黑色......但這些并沒有令阿桂對生命畏縮,因為拾荒的傻爸爸會送她很多顏色眼鏡,讓她看到不同顏色的天空。因為有他喜歡的哥哥教她各國之間不同打招呼的方式,會騎著單車帶著她,告訴她很多離奇故事:女孩過份悲傷會吃泥土,有女孩拉著床單隨風(fēng)飄走......帶著她去吃冰沙,他倆之間的感情是真摰的,純真的。他說他要帶她去遠(yuǎn)方。
有一天,哥哥告訴阿桂在南太平洋中央有一個小島,島上的人因為基因突變的關(guān)系全部都是色盲。他們活在一個沒有顏色的世界,在平格拉普島沒有一個天生的色盲者會像其他地方的色盲那樣,感到被孤立,或是被誤解。于是她跑到旅行社去問別人怎么去色盲島。于是知道要先飛到日本,再飛夏威夷,再坐小飛機(jī)到莊土敦島,再到馬紹爾群島,在搭交通船就到達(dá)了色盲島。于是她開始幻想有一天真的能夠飛到色盲島。
對于男主角賢的戀情,我覺得整部劇情交代的就比較弱了。首先是偶遇一個日本游客,單純的哥哥發(fā)現(xiàn)對他產(chǎn)生愛慕,但戀情隨著游客的離開而告終。后來哥哥又偶遇一海巡的帥氣男子,并且有了一段甜蜜的戀情,并想攢錢去紐約,過幻想中的美好未來??墒菍τ诤Q材凶拥谋撑眩绺邕x擇了極端的方式,自殺未遂,終成植物人。
幾年前,是賢在碼頭上奔跑著,對日本游客揮手說著再見。
幾年后,是阿桂掉頭飛快地踩著單車,對即將離去的海巡男子揮手說著再見。
賢變成了植物人,再也不能陪阿桂說話,說那些別人都聽不懂的話,再也不能向以前說的那樣帶她去一個很遠(yuǎn)的地方,一個都沒有人的地方。
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led,
gladly beyond
any experience,
your eyes have their silence
in your most frail gesture are things which enclose me,
or which i cannot touch because they are too near
your slightest look easily will unclose me
though i have closed myself as fingers,
you open always petal by petal myself as Spring opens
touching skilfully,
mysteriously
her first rose
or if your wish be to close me,
i and my life will shut very beautifully,
suddenly,
as when the heart of this flower imagines
the snow carefully everywhere descending
nothing which we are to perceive in this world equals
the power of your intense fragility
whose texture compels me with the color of its countries,
rendering death and forever with each breathing
i do not know what it is about you that closes and opens,
only something in me understands
the voice of your eyes is deeper than all roses nobody,
not even the rain,has such small hands
在夢中,阿桂和哥哥一起游向了心中的小島。她相信他們在那里都會找到屬于他們自己的幸福。
雨過天晴,阿桂拿著那把自以為是藍(lán)色的傘,在陽光下旋轉(zhuǎn),在海岸邊,發(fā)現(xiàn)天邊出現(xiàn)了一道美麗的彩虹,笑容綻放。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座屬于自己的小島。一個沒有塵囂的地方,只有靈魂的影子,在那里可以自由地飄蕩。撩開迷霧,張開雙臂,揚起我們堅定的笑臉,那閃亮的東西,在遠(yuǎn)方等待。
我知道,阿桂找到了屬于她的那座小島。
是誰一直說要去遠(yuǎn)方,但卻忘了方向。
他們最終沒有牽手去旅行。
但電影本身如此簡單,就像色調(diào)一樣,沒有一絲沉重,彷彿鮮血在主人翁的眼中也一定會是樹葉般的綠色。同樣是關(guān)於青春和成長,但是沒有一個人像郭敬明那樣在喊痛。不痛不癢,似乎還有那麼點浪漫的娓娓道來,卻已經(jīng)痛過了。
臺灣已經(jīng)逃不開同性戀題材了么?!
告別遠(yuǎn)方。
為何同性就讓很多人感到惡心呢。感情的事情其實都一樣,深陷其中被蒙住了雙眼,痛苦也一樣??粗绺缯J(rèn)真的說著那些話,戀人滿不在乎的對答,我作為旁觀者看著也感到難過,一廂情愿真可憐。有很多時候我寧愿男生愛男生,女生愛女生
“每個人一定都有什么地方跟其他人不一樣。如果每個人都一樣,那這個世界不是很無聊?!蔽以趺催@么喜歡這部電影,喜歡到去抄臺詞,去揣摩人物的每一份小情緒。
出發(fā)了,另一個新的地方
不管好的壞的,走了,我都對你放聲說再見!
后勁十足,會有些東西讓你忘不了...
還是那句話,只有臺灣能拍出如此動人的青春片?。?/p>
所以說林柏宏也要演gay了咩?
妹妹暗戀哥哥,哥哥卻愛著同性。很多感情我們都無法觸及,因為它太靠近。也許多年后的輕輕一瞥,才能夠?qū)⑺尫拧W罱K誰也沒能去成遠(yuǎn)方,青春的小情歌,好惆悵。林柏宏身上有少年的味道。
你愛上的每一個人都為了遠(yuǎn)方。
最后你去不了紐約,我到不了色盲島。
前30分鐘可以打五星。童年的小桂很可愛,也很有靈性。高中的小桂不僅沒靈氣,并且看起來非常猥瑣...
一個單戀GAY哥的自閉妹純純的愛~~~PS:海報+1星
還是挺不錯的
臺灣電影看多了就會膩。那種小清新真是經(jīng)不起洶涌的時光侵蝕。
只有前30分鐘還值得看...不過ost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