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明(珞思影視研究組)
都說旅行是檢驗一切感情的利器??赡茏専釕偾閭H一秒鐘翻臉,也可能令固若金湯的友誼下一刻立轉塑料。
昨晚播出的湖南衛(wèi)視《我家那小子》第八期節(jié)目,陳學冬、徐海喬、錢楓分頭去到各自夢寐以求的地方,開始一段未知旅行。比起錢楓一個人去西藏圓夢,陳學冬和同學到重慶挑戰(zhàn)極限,徐海喬、王浩鈞、李欣燃這隊飛到青海的三人組,簡直就是一個驗證“旅行到底會不會毀親毀友毀愛”的大型實踐現(xiàn)場。
尤其是徐海喬,眼見澄澈湛藍的青海湖和美如富良野的花海后,靈魂都出竅到被寫意暢快籠罩的自由芬芳之中,滿心滿眼只剩下“今天要去哪個景區(qū)”“和老板約好騎馬不能爽約”的計劃攻略,留給兩位同行小伙伴一個迎風奔跑的疾行背影。
上期節(jié)目,在好友王浩鈞的張羅下,徐海喬和同為演員的李欣燃完成了愉快的初次約會。因為兩人三年前就有一起吃過飯的前緣,加上再次見面后很快談得投機,媽媽們和觀眾都很好奇,兩人是否會有進一步發(fā)展。
因此一看到青海之行有李欣燃加入,不只是徐海喬媽媽,陳學冬大姨、錢楓媽媽、武藝媽媽幾位“催婚協(xié)會榮譽會員”都一臉興奮,直呼“有戲”。
不過,接下來的發(fā)展卻大大出乎媽媽們的期待。
由于趕的是6點40起飛的早班機,一落地西寧機場,王浩鈞和李欣燃就雙雙喊餓,發(fā)出找地方吃飯的邀請,結果徐海喬絲毫不解風情,對著想吃飯的兩位伙伴大聊自己“不用吃東西”的神奇體質,并豪言立下flag,“我是一個從來不會餓的人”。
開往景區(qū)的路上,出發(fā)前信誓旦旦“我負責開車”的徐海喬,沒過多久開始犯困,司機換成王浩鈞后,徐海喬一頭倒在后座,仰面呼呼大睡,引來王浩鈞的無情吐槽:“你們徐老師(還說)今天晚上看星星看月亮呢,看鬼!他絕對吃完晚飯,就昏‘死’過去了!”
到達油菜花田,王浩鈞提出留在車上補覺,給徐海喬和李欣燃創(chuàng)造單獨相處的機會。沒想到,一睹美景的徐老師,就真的滿眼只有青海湖,驚嘆著“這里簡直是太美了”,自顧自沖向遠處的湖岸。
邊走邊看之余,發(fā)現(xiàn)花田很美,馬上把女生變成專用攝影師,拉著李欣燃給自己拍照。妹子攝影技術確實不錯,把徐海喬拍得文藝燦爛的同時,因為蹲在地上拍陡然站起突發(fā)頭暈,差點一頭栽到地上。而此時的徐海喬正專注欣賞自己的帥照……
得知徐海喬想走到湖邊,又曬又餓的李欣燃用衣服裹著頭強顏歡笑,嘴上開玩笑說“再見”,行動上還是跟著徐海喬堅持往湖邊走。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姑娘一邊感慨完成人生一大挑戰(zhàn),一邊活躍氣氛對徐海喬開玩笑,調侃“我是可以陪你走到海角的人”,而近距離看到湖泊的徐海喬卻一轉身表達失望,稱“走近了就沒有那么藍了”。
往回走的路上,盡管也認識到和他一起出來玩很辛苦,自比相當于參加鐵人三項,可走的時候又是一馬當先,把妹子“拋”在身后。重新啟程后也沒說立刻找地方吃飯,而是從花海再開到30公里開外的下一個景區(qū)。開車時看到美麗的薰衣草花田,又要停車拍照,得不到另兩名小伙伴的響應,徐海喬執(zhí)著一人前往。
吃上當天第一頓飯時,已經(jīng)是北京時間晚上七八點。餓了一天的李欣燃狼吞虎咽,一口氣拍下四碗米飯,就在妹子吃得正歡的時候,徐海喬盯著對方的臉看了半天,幽幽來了一句“你黑了好多”,留下李欣燃真·黑人震驚臉。不過姑娘情商也是高,不但沒有翻臉,還拿起手機對著屏幕隔空喊娘表達抗議——“媽媽我要回家~”。
這些還沒完。好不容易吃完飯,雖然青海還亮如白晝,實際上北京時間已接近9點,然而徐海喬安排的第一天行程還剩下騎馬沒有完成,因為是很早就和老板預約好的,徐海喬不想爽約失信。由于王浩鈞堅定立場不騎馬要回酒店休息,徐海喬提出要拉上李欣燃一起商量,說出的話卻有些生硬,表示給李欣燃十分鐘考慮時間,要不要去騎馬。
看到這一幕,觀察員大張偉直接上評價——“海喬不談戀愛是對的,這談戀愛誰受得了?。 痹诖髲垈タ磥?,其他行為都還好,最點燃他的是那句“我給你十分鐘考慮一下”,并表示如果有女孩對自己說這句話,他的第一反應就是“你憑什么這么跟我說話”。
被維嘉問及怎么評價徐海喬旅行這一路的行為,除了海喬媽媽一臉尷尬,其他三位媽媽只能報以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
看完這期節(jié)目,更有不少觀眾表示感覺既生氣又好笑,分分鐘要和大老師站隊。有網(wǎng)友稱,王浩鈞就像人肉彈幕,當場說出吃瓜群眾的真實心聲。
網(wǎng)友紛紛感慨,看完這期節(jié)目總算知道徐海喬確實是憑實力單身,并且可能要“注孤身”了,“女孩性格真是很好了,早上四點到晚上八點一點東西沒吃還玩得那么累,只能說徐海喬不太懂照顧人吧!”
有觀眾拿出著名的“旅行分手”理論,稱徐海喬用行動告訴了大家“為什么情侶在一起旅行后容易分手”。日語里有個詞叫“成田分手”,就是因為大多新婚夫婦蜜月旅行回來,在成田機場就直接分手了。
其實不單能應用到愛情里,關于為什么能從旅行更了解一個人的秉性,錢鐘書早就借《圍城》中趙辛楣之口,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旅行是最勞頓,最麻煩,叫人本相畢現(xiàn)的時候。經(jīng)過長期苦旅而彼此不討厭的人,才可以結交做朋友。
現(xiàn)實生活中的出行時時刻刻都在考驗一起旅行的人。對還沒有油鹽醬醋過的小情侶來說,平時生活中的“馬桶蓋應該翻上還是放下”的問題,在旅行中動輒就會被放大為“你我的世界觀是否契合”;對很難遇到兩肋插刀的普通人友誼而言,在身體疲憊不堪的環(huán)境下,還能時刻做到換位思考已經(jīng)不是易事。
旅行本來是一件充滿魅力的事情,如若把它當做一個指標來衡量一個人,誠然在陌生環(huán)境人的素質更加趨于透明化,也更能看到一些短處,但也不要因此而全盤否定一個人。
要說知子莫如母,徐海喬媽媽對兒子的一句評價其實挺點題,“就是海喬有點大男孩那個感覺”。去到自己向往已久的地方,見到攻略上爛熟于心的風景,身心都沉浸于完成愿望清單的歡喜雀躍之中,容易忽略其他人,對這趟旅行是否有和自己一樣的憧憬?
這讓筆者想到年初劉燁、林依晨主演的電視劇《老男孩》,無論男人實際年齡多少,即便身體再成熟,心里也裝著一個少年。
《我家那小子》選取的是綜藝節(jié)目觀察視角,和電視劇《老男孩》卻有異曲同工之處:以不同年齡階段為代表的幾位男藝人日常生活作為切入,通過他們的事業(yè)、感情、人際關系,展現(xiàn)一大批年齡是成人但內(nèi)心仍葆有赤誠的中國男性的心理成長。
在鏡頭下流露過空巢青年各種心緒的獨居四子,走到第八期節(jié)目,從他們身上已能看到清晰的改變曲線。想過很多次要去西藏旅行的錢楓,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一直未能成行,終于遇到兌現(xiàn)機會時,他一步跨越到一個人旅行的更大挑戰(zhàn),雖充斥各種未知,卻無需再猶豫。
第一期節(jié)目窩在床上吃沒泡好的泡面,武藝在媽媽眼里是不懂照顧自己、缺乏自理能力的“小孩”。最新一期節(jié)目中,他親手做蛋糕,親手包裝花束,默默記下媽媽們在節(jié)目里聊過的點滴,挑選適合每個媽媽實際需求的東西,在為李欣燃準備生日驚喜時,不忘給媽媽們準備禮物。其間流露出的細心與周到,讓親媽都認證“成長了”。
武藝自己也說,親手準備禮物的過程更有成就感,讓別人開心的同時,自己也收獲開心,他想看到自己有所成長。
《我家那小子》用所觀察到的細節(jié),潛移默化感染著節(jié)目內(nèi)外的每一個人。作為觀察員之一的欣然,坦言因為很小經(jīng)歷父親離世,讓她不敢走進婚姻,認為不結婚、不生孩子是不是就不用再去遭受家里有一個人消失的痛苦。
但在節(jié)目里,她看得到每位嘉賓實實在在的改變:徐海喬曾面臨媽媽病重,但是他只笑不哭;陳學冬在大姨的支撐下,一個人一路在拼;錢楓扮著小丑,卻讓觀眾發(fā)自肺腑地笑了;武藝會買雙份東西,求的是一份團圓。正因為這些慢慢發(fā)生的變化,讓她也有了做出改變的勇氣,“我可能也可以走出來,去經(jīng)營自己新的家庭”。
節(jié)目中每一個人都被自己特有的癥結所困擾,而此類癥結放在社會同類人群中都是普遍現(xiàn)象,《我家那小子》貼合現(xiàn)實回歸生活的魅力就在于此。
拿旅行里的徐海喬來講,一段旅程中,和同行小伙伴存在不同的期待,不同的目標,以及大相徑庭的旅行方式,相信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遇到過。你覺得旅行是睡到自然醒、走到哪是哪的隨緣放松,有人就認為好不容易出趟門,一定要早起晚歸到每一個知名景點打卡才回本。
正如部分網(wǎng)友指出的,出發(fā)前,徐海喬包攬了這趟旅行的所有攻略工作,關于此行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哪些景點、住什么酒店、走什么路線,相關信息寫滿了一整塊小黑板。針對旅途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狀況,預備了治療頭疼腦熱的齊備藥品。
王浩鈞不想騎馬表示要直接去酒店時,也要找徐海喬詢問酒店地址。在景區(qū)徒步的過程中,李欣燃一度出現(xiàn)高反,徐海喬首先提出去吃點東西,也征詢了李欣燃是否需要買氧氣罐,也是對方說不用才一一作罷。
小伙伴出現(xiàn)的種種不適,徐海喬并非沒有看在眼里。在跑了兩個景區(qū)后,他對自己定的行程做出反省,“我們今天最愚蠢的事情,就是來到這里(二郎劍景點)”。
學會溝通和理解,滿足自己的同時更多地為對方考慮,需要在經(jīng)歷中一點一滴摸索與總結。據(jù)說青海之旅共有四天,倒是很好奇,整趟行程下來,會是徐海喬的一場“變形記”嗎?或許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看了一集那閨女,又看了一集那小子。本來很怕看到中國式煽情、強行升華、傳統(tǒng)價值觀強加等等,沒想到還挺好看的,也會給各個不同的視角發(fā)聲的機會。
尤其令我動容的是這些公眾人物愿意暴露自己脆弱的一面。我相信蜷縮在狗窩里哭的男人和終于說出多年前節(jié)目被砍心酸的女人,都不是為了搏眼球賺眼淚,他們真的需要情感宣泄的渠道?,F(xiàn)實生活讓我們越來越怕示弱,似乎那樣會被人欺負或是更可怕的:被人可憐。每個人都想要完美,都搶著做男神女神。光是漂亮帥氣?那不行,你還得是學霸。也是學霸?還不夠,你還得家庭出身貴族。似乎這個年代只有完美了,才會令人羨慕。其實看多了名人傳記就會發(fā)現(xiàn),在某方面極出色的人們往往在其它方面一塌糊涂。哪有什么真正的人生贏家?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已經(jīng)實屬不易。
這是一個迷信努力迷信向上的年代,我們相信每個人都能成功,只要你做到……公眾號每天都推送“成功的人有這些共同特質“之類的文章,仿佛有這個特質你就可以松口氣:我還有成功的可能?!盎橐鲂腋5呐硕级眠@個道理“,仿佛懂了這個道理你就可以放下心:越來越高的離婚率里不會有我。
可是現(xiàn)實是什么呢?現(xiàn)實就是大部分人事業(yè)不溫不火,拼搏了很多年發(fā)現(xiàn)年輕時的夢想早已丟失,感情生活要么一塌糊涂,要么已經(jīng)習慣孑然一身。突然就到了三十多四十多的年紀,卻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小孩子似的,不知道這些年到底成長在哪里。早上驚恐地醒來,恍惚間發(fā)現(xiàn)自己虛度時光。
而我們對此的反應呢?迷信努力的反面就是,所有不完美不成功不幸福的人,都是他們自己不努力,是他們自己浪費了人生。
我想我這個年紀的人,看這檔節(jié)目格外扎心。我比吳昕和朱雨辰小那么幾歲,可是他們的孤獨焦慮似乎證實了我這幾年來的恐懼,那就是再過幾年,我非常有可能像他們一樣:孤身一人,事業(yè)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而心里除了那個恐慌無助的小孩,又入住了一個郁郁不得志的中年人。
他們不努力嗎?要知道,努力也是需要能力的。我最近才通過自己想明白身心不健全的人多容易被自己打敗,被自己拖后腿。這方面的不健全又是很難量化的。不像前幾年火的起跑線測試那樣可以說,你父母都上過大學,你小時候有條件補習,那你的起跑線比別人好一點。這種心理上的不健全可能是父母和家庭環(huán)境造成的,例如朱雨辰媽媽明顯的偏執(zhí),也可能是自己的敏感加上經(jīng)歷造成的,例如吳昕事業(yè)上的打擊。
事實上,誰不想做個陽光向上的人呢?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此等幸運?!懊糠昴阆胍u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yōu)越的條件?!?/p>
我不是為他們辯解。只是因為感同身受愿意去理解他們。我想與其討論吳昕的性格問題或是她到底是否已經(jīng)算得上幸運,不如我們就感謝他們在光鮮亮麗的今天依然愿意呈現(xiàn)本來的極富人性化的樣子。如果大家都在展現(xiàn)自己光鮮的一面,會有更多的人越發(fā)覺得自己不夠好,覺得自己的人生不值得。Alain de Botton說,中世紀社會最底層的人被稱作unfortunates,不幸的人??墒墙裉?,我們看到這樣的人第一時間想,一定是他們自己不夠努力,他們不值得被同情。吳昕和朱雨辰自然不是社會底層的人,只是他們的苦悶也同樣需要同情。他們也需要被原諒,需要勇氣重新出發(fā)。
在原諒他們之后,也許我們也終于可以原諒自己。
都說生活是一面鏡子,但深陷生活波瀾的人,又如何抽身反觀“生活”真正的樣子?近日湖南衛(wèi)視開播的親情觀察成長勵志節(jié)目《我家那小子》卻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
節(jié)目以紀錄片的形式,觀察、記錄了四組嘉賓(陳學冬、朱雨辰、錢楓、武藝)的獨居生活。而四位嘉賓的媽媽們卻在觀察室觀看兒子們的生活記錄——鏡頭再一次記錄了媽媽們的反應。如果說其他節(jié)目中的明星是高冷的、搞笑的、深情的、滑稽的等各種各樣的,但這檔節(jié)目中的明星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和我一樣的。
看到節(jié)目中武藝每天重復不斷的外賣、朱雨辰曲終人散后的落寞時,仿佛是自己的生活被曝光在大眾視野之下。如此赤裸裸地揭開傷疤,無疑是讓一直偽裝自己“夠堅強”、“不孤獨”的人迎來當頭一棒。正因恐慌而想關掉視頻時,卻看到彈幕中一波波的“和我一樣”。正是這句“和我一樣”,讓多少冰冷城市的獨居人群突然因找到一種歸屬感,而感到一種獨有的溫暖。原來,
“別人家的孩子”也和我一樣
節(jié)目中的四位嘉賓,無論從成就、名氣、才華和表現(xiàn)出來的人品上,都算當之無愧的“別人家的孩子”。本以為他們的生活會與眾不同,但令人意外的是,他們的生活和普通的在城市打拼的獨居人群并沒有兩樣。
看到陳學冬在路邊買水和面包的時候,仿佛看到了早上匆匆趕路上班的自己;看到武藝的三頓外賣,仿佛看到了周末一宅兩天的自己;看到錢楓的深夜加餐,仿佛看到了一邊說著要減肥一邊管不住嘴的自己。當然,朱雨辰送走朋友后的落寞,更是讓多少獨居人一起跟著落淚。是在為朱雨辰落淚,更是為獨居生活中孤軍奮戰(zhàn)的自己落淚。
《我家那小子》正像是城市獨居青年圖鑒一樣,展現(xiàn)了獨居者們最真實、最普遍的樣子。
從怕媽媽看到,到想媽媽看到
節(jié)目中赤裸裸地展示了很多年輕人生活的“陋習”,外賣、熬夜、宵夜等等等等。而這些,正是我們在向媽媽“匯報”生活時很少提及或刻意回避的。有的時候,是因為怕她擔心。但更多時候,可能是懶得解釋。歸根結底,這是兩代人生活理念的不同,更是價值觀念的碰撞。而《我家那小子》也正是通過讓媽媽們觀察兒子“高清無碼”的生活,而開始接觸、認識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
武藝在享受外賣和方便食品時吐槽道,“媽媽就是太累了,給她什么東西,只要說健康,含著淚也會吃下去”。武藝媽媽卻對武藝“不健康”的一日三餐火冒三丈。而這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90后卻稀疏平常。啤酒泡枸杞,可樂摻黨參,陳學冬更是熬夜配刮痧。
當這些生活方式直接地暴露鏡頭面前時,對于媽媽來說,是開始了解、開始接受。而對于武藝等年輕一代來說,卻是開始反思、開始改變。而這,也是《我家那小子》為我們帶來的最大的驚喜。
不談成長、沒有說教,《我家那小子》以記錄、觀察、交流的方式展現(xiàn)了“空巢青年”的生活狀態(tài),勾畫了“成年母子”的親情關系。12期的觀察記錄剛剛開始,期待更立體的“空巢青年”畫像,也期待更融洽的“成年母子”親情關系。
芒果臺拍攝的綜藝畫面都特別好看,唯美中帶著歡笑,歡笑中灌著雞湯。大老師有句精準吐槽,能把找車位這樣的事拍出緊張感,這節(jié)目太有才了。
明星私底下的生活,插科打諢,其實挺有趣的。整個節(jié)目看下來,徐海喬朋友帶著毒舌和逗趣,打擊精準又過癮。武藝自帶幽默感和笑點,呆萌中透著好笑,在家人面前又顯得有思想有策略又霸氣。陳學冬一直在學習與挑戰(zhàn)不可能,他大概是跑錯片場了,和其他人的氛圍和基調完全不一樣。錢楓用整季節(jié)目告訴我們:堅持減肥總會有成效的;然而他用「我家那閨女」告訴我們:減肥是會反彈的。
節(jié)目中印象深刻的還有個叫李欣燃的女嘉賓,性格非常好,能跳能玩,太會照顧別人的感受了。
不過,節(jié)目太刻意營造了單身凄凄慘慘戚戚的氛圍。家長都非常情緒高漲地催婚,仿佛結婚生孩子以后,人生才會幸福圓滿,而生孩子之前都是殘缺的人。演播廳整個一個大型逼婚現(xiàn)場,媽媽們看見兒子們和年輕漂亮的女性接觸都笑得合不攏嘴。
然而人生不該被生孩子定義,個人的幸福應該由自己決定
錢楓簡直是快樂源泉,太接地氣了,喜歡他哈哈哈哈哈哈,真實不做作。錢楓坐綠皮車去旅游,一直換座位,太可憐了,怎么可以這么善良這么好脾氣。減肥的錢楓也特別真實哈哈哈哈。太喜歡他了,他是我們每周的快樂源泉,每周末就等著我家那小子播出。傾情推薦。連父母看了錢楓都覺得錢楓是個好孩子啊哈哈啊哈哈,太可愛了。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惫?jié)目組深知明星視角下尋常生活,最能吸引、撫慰大眾,一方面是滿足觀眾對明星的窺私欲,另一方面,是通過明星的相似日常來得到心靈上的慰藉。基于大眾這樣的觀感需求,節(jié)目組尊重真實生活的邏輯,擅長用“煙火氣”這一元素,讓真人秀的內(nèi)容以接地氣的形式落地。
《我家那小子》聚焦于五位男嘉賓的日常生活,一蔬一飯、一飲一酌是日常必備,這些生活細節(jié)當中最能夠體現(xiàn)他們私下的生活狀態(tài),比如,陳學冬在看到冰箱盡是隔夜外賣被吐槽后,開始做飯一展廚藝;減肥之前的錢楓連過期的方便面都不放過要煮來吃;“零廚藝”的武藝煮餃子還需要弟弟視頻教學;徐海喬雖然自理能力強,卻也是個做完飯忘關火的“馬大哈”……“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這樣的內(nèi)容呈現(xiàn)傳遞給觀眾“煙火氣才是真實生活的模樣”的價值理念。
人們常說,要么讀書,要么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旅行這一元素,也是陳歆宇工作室常用的表現(xiàn)方式。從《花兒與少年》的旅程讓我們看到旅行是一群人的狂歡,從《親愛的客棧》我們看到旅行是勞心經(jīng)營之后的小憩,而《我家那小子》里則通過旅行看到了身處不同環(huán)境的之下小子們的真實性格,錢楓一個人旅行走走停停融入人群,武藝和陳翔好友搭伴默契同行,徐海喬和朋友以及相親對象一起命途多舛的旅行,陳學冬帶著朋友去挑戰(zhàn)極限游戲驚恐之余又刺激無限……
旅行作為同一生活主題多維度的展現(xiàn),讓人感嘆,這又何嘗不是周遭人旅行時候的樣子呢?而在另一端的觀察室,有笑著笑著就哭了的武藝媽媽、分享兒子小八卦的徐媽媽、總是為陳學冬冒險擔驚受怕的大姨、渴望早日抱上孫子的錢媽媽……她們何嘗又不是中國式母親的縮影呢?
基于不同的人物特性以及其衍生的原生人物關系,在同一事件上展現(xiàn)出嘉賓生活的不同切面,并以觀察員為依托,用接地氣表達方式來拉近與觀眾的心理距離,這是《我家那小子》的一大特征。不得不說,陳歆宇工作室擅長煙火氣氛圍的營造,或是聚焦獨居小子們的生活影像,或是專注明星組團旅行、經(jīng)營的人物群像,以小見大勾勒出真實生活的圖卷。
當人們向往詩和遠方的時候,明星姐弟自主遠行的《花兒與少年》問世了;當人們倦于壓力大、節(jié)奏快的都市生活之時,倡導慢生活的經(jīng)營體驗類觀察真人秀《親愛的客?!繁愠霈F(xiàn)了;當空巢青年、代際關系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之時,聚焦獨居青年的《我家那小子》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陳歆宇工作室制作的真人秀一向都可以用“秀色可餐”來形容,航拍下的美景配上洋洋灑灑的抒情文字,單從視覺觀感上來講足夠養(yǎng)眼。但節(jié)目的內(nèi)核遠不止于遠方的美景和蟲鳴。
節(jié)目團隊基于社會現(xiàn)實,精準把脈時代“病癥”,擅長以溫情的物語來療愈大眾心靈。無論是向往慢生活的都市人,還是在努力奮斗前行的“空巢青年”,人生的實質相同,充斥著歡聲與淚盈,故而盡管這三檔節(jié)目不盡相同,但都是既涵蓋了社會當下普遍焦慮痛點、廣譜的情緒,也捕捉到了大眾普遍的情感需求,二者結合之下戳中觀眾情感共鳴點,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情感療愈,傳遞正能量的生活理念,諸如“慢下來,去生活”、“好好去生活”。
情感療愈最好的方式是感同身受,陳歆宇工作室所制作的節(jié)目大都以此為基準。以《我家那小子》中獨居小子和朋友聚會為例,朱雨辰在其間表達的是事業(yè)不順的憤懣以及曲終人散后的落寞;瘦身當中的錢楓則在朋友的勸說以及自我意志控制間掙扎;武藝則傾吐著前文已提及的家庭破裂的遺憾;徐海喬則是和朋友傾吐母親重病后內(nèi)心的傷痛;陳學冬則在恩師們面前哭訴內(nèi)心的孤獨和清冷……而這樣的內(nèi)容,讓觀眾不禁感嘆:“原來明星也會面對事業(yè)不順、家庭關系、父母生病、寂寞孤獨這一類尋常人也會經(jīng)歷的困難。”
抱團取暖是人性之本能,感同身受的內(nèi)容更是增強了觀眾之于節(jié)目的粘性和忠誠度。真實、陽光、溫暖、療愈,是近年來陳歆宇工作室所制作的節(jié)目關鍵詞,當然,在不同的節(jié)目主題之下,又有各自的核心特色。
雖然是抄韓綜,不過總體拍的還可以。比較真實有感
假,好幾個都好娘炮
對錢楓路轉粉,徐海橋單身活該,陳學冬實力作死,武藝不到三十為什么要上這個節(jié)目
經(jīng)典辯題:逼婚是愛還是變態(tài)?
真是不懂為什么社會把單身的人渲染的這么凄涼 兩個人很好 可是如果沒遇到對的人 單身沒什么不好。錢楓很真實 媽媽很開明; 朱雨辰是孤獨 不愿意將就 因為他對自己太有要求了 朱雨辰媽媽這樣的付出 可能對女兒兒子也有很大壓力 父母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吧
錢楓很真實,活的蠻快樂的。
我覺得還是有劇本的吧,至少是有每期的關鍵詞吧,但是就算是這樣,我覺得朱雨辰也太尷尬了,完全就是失態(tài)了呀,第一期給了多少錢這樣釋放自己?另外,這確定是明星日常的綜藝而不是相親綜藝?為毛切入點一定是“我家的王子至今單身,我作為母后好著急”的路數(shù)??我們觀眾又不是傻子。。。不過錢楓那種狀態(tài)我還蠻喜歡的,因為我也差不多是這么個德性。。??吹贸龃髲垈ミ€是很獨立會照顧自己務實的人,寧靜感覺人蠻好的,一直幫著圓場給幾個男藝人臺階下。朱雨辰的麻麻確實挺可怕,不過70歲了估計也改不了了,朱雨辰姐弟倆是真的可憐。
錢楓本人皮膚很好啊
拼多多版《我家的熊孩子》,如果說《幸福三重奏》是模仿《同床異夢2》那么這個應該可以基本定為抄襲了,節(jié)目形式都是母親在演播室通過熒幕觀看兒子的生活(你哪怕改成父親觀看女兒也行?。?,然后請嘉賓和母親一起邊看邊評論,完全熊孩子那一套,甚至演播室的桌子座位后期鏡頭都很像,除了背景板拼多多
其實還蠻有趣的一個綜藝節(jié)目,沒有母子的相處,也就沒有刻意渲染的親情,但是面對孩子獨居的生活狀況,母親的反應卻又是最真摯的母愛。PS.不太懂為啥陳學冬是大姨
目前看著還挺好看的,有我前段時間還挺喜歡的朱雨辰真的挺意外的,他那種孤獨的狀態(tài)我有的時候也會有呢,所以還挺能理解他的(ps:會做飯的男人好棒(朱媽媽:排骨那些都是半成品 23333))
好看的,挺有梗,錢楓很真實,羨慕他看的開。
還不錯呀~~不得不說芒果的后期底子還是有的!
【我國男生類型縮影】這幾個男明星的老媽是不是覺得家里有皇位要繼承...錢楓忒邋遢了....朱雨辰又太潔癖,這倆要住一塊,能瘋了。實在話,還就陳學冬正常點,但看朱雨辰哭又覺得超真實。以及,大老師吐槽是種享受/寧靜美得冒泡~
湖南衛(wèi)視2016年一月就播出《媽媽的牽掛》,觀察員黃國倫、楊紫、孔舒航、沈夏、李銳、張雪迎節(jié)目組的母親與孩子全部為素人而韓綜《我家的熊孩子》同年七月才播,把素人改成了明星母子,看來誰抄襲誰還不一定啊
燃燃這個姑娘太好了,徐海喬的朋友也很真實很有趣,徐本人有點固執(zhí),但不是壞的人,也有閃光點。陳學冬很暖,童年太苦了,在孤島遇到大姐一家,是運氣也是福氣。錢楓在火車上換了四次座位,出人意料!武藝給媽媽策劃生日,意外很有條理。只要不刻意煽情,還能更好。
我覺得很好,喜歡維嘉和我們大老師,其實不了解武藝的音樂,不看好陳學冬的演技,但四位獨居男生都是溫柔的人啊,獨自生活的狀態(tài)真實,有笑點有時又令人心酸。媽媽們觀察的時候也很可愛,看節(jié)目想我媽了。
.......我家的熊孩子?
這明顯就是抄襲《我獨自生活》和《我家的熊孩子》,芒果臺的《媽媽的牽掛》抄襲的是《同床異夢》第一季。赤裸裸抄襲卻不以為恥,還反過來派水軍污蔑原創(chuàng)者,真是惡心透了!
不知道買了版權沒有,如果又沒買的話,強烈要求SBS寄律師函.........太tm不要臉了,我一個人湖南人都看不下去了。low到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