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太殘忍了
閑來無事,想找一步簡單的片子消磨一下時間,這片子的名字看著就是普通的善惡有報結局,評分也還可以。前面都挺好的,但是想到評分,預感越來越不好,就這節(jié)奏下去,最多就個及格的評分啊,肯定有不好的反轉……,結果果然來這么個結尾,看完郁悶很久,幾天不能釋懷!
同事可憐他,喜歡的女人記恨他,最后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可憐的老家伙……
2 ) 用盡余生
沒人知道的真相到底能有多殘忍?
一開始就不信的和一直信任你的都開始質疑了,你能堅持多久?
最后,自己都無所適從了吧?
這結果得算老天有眼嗎?
上帝,就那么一會了,您何不再慢一步?
從沒試過如此報應不爽的結局也能留下那么長久的悲涼……
3 ) DETAIL MEANS LOT
我始終覺得,好電影的情節(jié)應該是水到渠成式的,不存在任何牽強的安排,呈現(xiàn)出命運引導電影而不是電影引導命運.此片誓言的成立建立在母親的淚水與逼迫式的"YOU PROMISE TO ME? YOU PROMISE TO MY DAUGHTER IN FRONT OF LORD?"手持十字架,步步追問的母親,完全顛覆之前那個柔弱哭泣的形象,那一刻,老警察本不需要答應的,也沒有答應的理由,他只能許諾自己可以盡全力但沒有人能許諾自己真的能做到找到兇手,而一個多年的老警察更應該清楚這之間的差別.anyway,片子的敘述以及鏡頭都十分的干練明了,西恩潘風格.
4 ) 那你倒真算殘忍
影片結尾處,警官一個人獨坐在午后的烈日下,神經(jīng)質地喃喃自語,周圍的熱風吹得他腦袋發(fā)暈……嗡嗡嗡……他的幻聽越來越嚴重……
我也和他一樣,郁悶得發(fā)瘋。
肖恩·潘,那你倒真算殘忍!
其實就算不是因為那個特別的結尾,我也會喜歡這部電影。因為在前半部分,它是那樣純粹的一部影片,純粹地在講述一個故事,純粹地在講述人與人……遺落很久的,現(xiàn)代主義前期的純粹。
不像現(xiàn)在的電影,什么還沒有來得及建立,懷疑已經(jīng)先到了;什么還沒有創(chuàng)造出來,顛覆已經(jīng)開始了——從這一方面來說,我恨后現(xiàn)代。假如創(chuàng)世紀時候的上帝也這么多疑這么具有解構精神,那么這人世,在創(chuàng)立之前就已經(jīng)被鏟平了……倒是省事。
可惜(或者可喜)影片到了后半段,終于也從現(xiàn)代主義前期過渡到了現(xiàn)代主義后期——當然了,這才能讓觀眾佩服導演的深刻,我也未能例外地因為這個結局對導演又喜又恨??墒窃捳f回來,大團圓又有什么不好呢?這種事假如發(fā)生在真實生活中,大團圓結局一定是人心所向,偏偏到了電影里,就非破碎不能有啟示……畀點希望我得唔得???
唉,兩難。
電影,真的不是一樁單純的愉悅。
天譴——上帝親自出面懲罰了他的逆子……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善惡兩判,竟依然是不夠的。郁塞至斯,誰堪語此?
想起了從前看過的一個不知名的電影,其中的一個片段——六七歲的小男孩讓他的哥哥和朋友們把他綁在樹上,擺出十字架受釘?shù)淖藙荨鎏炷睿喊职郑以谶@里了……
我本以為他想當耶穌……男孩子都有些不切實際的拯救全人類的宏愿……我想當然地這樣去理解……然而不是的。
他的父親被人害死了,他只是想他回來,他以為任何一個孩子被捆綁在十字架上,受釘刑三天,他的父親就會從天上回來救他……
……日落了,他的哥哥把從樹上解了下來,他哭泣著責怪他的哥哥:你為什么要放我下來?現(xiàn)在爸爸再也不會回來了……是你殺死了他!是你殺死了爸爸!
上帝衍生的故事,一直比上帝本身的故事更感人。
5 ) 因為信仰!因為誓言!
不懂可以了解下西方的信仰,暗示的惡魔最終被車撞死,法律制裁不了他,終被死神帶入地獄。命運在時間軸上不會改變。主人公他因為自己的誓言,無意中找到了幸福。也因為誓言,想抓到兇手,利用小女孩當誘餌。(就像釣魚一樣)而違背了當初洗禮時自己的信仰和誓言,終他失去了主也失去了幸福。即使那位兇手也一樣能得到救贖和主的寬恕上天堂。這只有主知道!
6 )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古人誠我不欺
自古總是有這樣的堅強的角色,一諾千金,至死不悔。
可惜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看來老天很多時候都是在打盹。
很疑惑為什么可愛的母女沒能繼續(xù)和老頭一起生活,不存在這么難解的疙瘩啊。唯一的解釋,女人難養(yǎng)。。。sigh
1. 這樣執(zhí)著的退休警察,卻被周圍的朋友們誤解。2. 那個冷血殺手卻穿上了教士的外衣。
配音版,糟蹋了一部好片
SEAN PENN的桀驁的操蛋的個性還有他本身獨特的藝術感覺,造就了這部驚人的處女作,五星毫不懷疑,哪怕全世界的人都只打一星
西恩潘這都拍了些啥這是?!一次又一次誤導觀眾,最后我都覺得自己和男主一樣有精神病了……但如果說結局的真兇沒有出意外,小女孩最終會安然無恙嗎?但如果能保住小女孩平安,用男主余生身體困在那個小破加油站、精神困在自己的臆想中,這一切值得……嗎?
最怕的就是看到這種最后不知兇手是誰的片子,又留心理陰影了。。。
生活中不是每件事情都能有結果。電影講述的就是一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殘酷故事。 西恩潘在一些場景總喜歡用一些故弄玄虛的鏡頭來吊觀眾的胃口,但整體的懸疑掌控還是很有力度,細節(jié)上的暗示和明示很到位。 本尼西奧短短幾分鐘出鏡卻奉獻了驚艷演技。
當年在cctv6佳片有約看的,并且依稀是看過原著,可惜忘記了名字。只記得最后孤零零飄蕩著的秋千,和小姑娘幼稚卻畫著真兇的畫。
勉強兩分。老警察在退休前接了個女童奸殺案,到案的嫌疑人自殺但老警察深入到關聯(lián)的連續(xù)女童奸殺案。電影拍得很黏糊,用疊印、局部特寫和啰嗦鏡頭的方式,試圖構建角色的精神世界,但僅有姿態(tài)沒有內容。比如尼科爾森去遇害女童家報喪那場戲,先給他家養(yǎng)雞場不同景別的六七個鏡頭,你想表達什么?用雞對應女童的凄慘嗎?看不懂,接下來是冗長的尼科爾森與對方對話,這本來是個很簡單的過場戲,但你抻長了表現(xiàn)就會令人疑惑:這夫妻倆也沒看到尼科爾森證件,為何他說自己閨女死了就信了?后半段尼科爾森去小鎮(zhèn)定居坐等嫌疑人再次犯案,節(jié)奏同樣非常慢,而內容除了他跟女招待好上、女招待女兒成為嫌疑人下一個目標這些板上釘釘?shù)膭∏樽呦蛲獠]提供什么東西。更關鍵的是,受害人家長不合情理地讓尼科爾森發(fā)誓追查兇手,第一個嫌疑人自殺后這家長是怎么個態(tài)度
迪倫馬特《諾言》,警官和他的細路女,其實主題是釣魚,汗,好應景。
電影語言★★★劇本/人物★★★★★觀賞性★★★★回味度★★★★
聚焦人物的存在主義危機,導演只能用鏡頭假裝貼近人物,卻無法進入人物內心,最終變成穿插無數(shù)明星走過場的無聊人物簡筆畫&風光片,制造懸念全靠反復置無辜孩童于險境。后來的《暴雪將至》在其基礎上做得更好。
「You don't know what you're fucking dealing with here. This guy is real, and I know it!」「He's coming. He's coming. He's coming. He's coming. I know it. I know it. She said it. She said it. She did.」
還是決定給五星,這個片子是近期看過的最好的電影。這無疑是那種看到結尾才發(fā)現(xiàn)完全不是期待的那種‘wall to wall detective movie’,讓人唯一焦慮的是Jerry會不會終于逮到連環(huán)殺人犯或者是煉銅的變態(tài)在他眼皮底下抓走了Chrissy然后一頓追擊又抓回來的劇情,所幸的是原著和編劇的功底都是到位的最后沒有讓這種情節(jié)發(fā)生——實際上我認為兇手顯然不是年輕單身男或者露臉較少的糖果店主,甚至不是結尾死于車禍的人,整個結局應該是indefinite的,而正是這種真兇沒有伏法然后Jerry又失去了一切成為了閃靈的主角才是最真實的——讓人想到了三塊廣告牌;我才知道羅賓·懷特和西恩潘結過婚所以那個時候她用的名字是Robin Wright Penn;片子設定在內華達,但實際上大多是在BC取景
生活就是一個死循環(huán),3個影帝,米基洛克打醬油
沉得住氣,優(yōu)美的空鏡間隔滯緩的敘事,與演員的表演能量發(fā)生對沖,運鏡的速率變化形成慣性,許多身未動心已遠的時刻。西恩·潘大概是想做好萊塢電影與歐洲電影之間的那道橋。
我苦找了好幾個小時,終于找到這部片了。。。
平緩哀傷的音樂貫串整部電影,演員的表演很到位,好人終究沒有得到好報,現(xiàn)實殘酷如此,如果多一點這樣的好警察,我們的生活會美好。
肖恩·潘關系真硬,但廢話太多了,一個簡單的故事被講的七擰八歪,完全是喃喃噫語
高中時佳片有約看的,記得翻譯成《誓言》
退休警官誓死稽兇逐漸走向偏執(zhí)的過程表現(xiàn)得并不精彩,肖恩潘導演功力欠火候,鏡頭語言多徒勞。面子倒是大,醬油都大牌得嚇死人。本來就覺得艾克哈特某些角度像Sam Shepard這里給拉來演警署上下級,站一起跟父子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