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是沖徐崢看的這個片子。
結(jié)果真心的不能用失望來形容。
就像我在短評里面寫的,這是一個連一分都不值的電影,看完了眼睛會瞎掉。
如果你的豆瓣友鄰里面有人為此打五顆星,必須水軍無疑,及早拉黑,沒有任何解釋。
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不在于情節(jié),不在于節(jié)奏,而在于侮辱智商。
開頭非常的裝逼,還讓人以為是個推理故事,很可能會有大反轉(zhuǎn)。
緊接著徐崢就開始了金融炒股男的人設。我沒接觸過炒股的人,所以實在不太清楚,我也沒接觸過洗黑錢的人,所以更不清楚他們是不是都長成這么猥瑣。賺錢就跟鬧著玩一樣,隨便打幾個電話。就能洗白幾個億。
之后情節(jié)老套的進入了撒錢模式,小三登場,兄弟反目。塑料花一般的友情和愛情飄散在風中。
男主前后裝逼不到一分鐘,在愛情面前智商下線,作逼的媳婦兒,不知道為什么非得要跟他離婚,離婚之前還非得索要公司的股份。
這個離婚的理由,成為了本片最大的一個懸案。大概導演是希望我們帶著期待繼續(xù)看下去吧。
緊接著片子出現(xiàn)了本片最大的高潮,也就是徐崢在別墅醒來了之后,突然發(fā)現(xiàn)他出不去。然后驚悚的發(fā)現(xiàn),原來窗戶都被人用木板釘死了,他發(fā)揮了自己柯南,加上中華小當家的動手以及推理能力。
然后搞笑的事情開始了,電視機突然點亮了,一個傻逼的聲音,對他說,選a還是選b。
更神奇的事情是,他什么都沒有選,然后a和b的事情,同時發(fā)生了,而發(fā)生的方式是,謝楠假扮的財經(jīng)聯(lián)播主持人,通過渣浪微博透出,一直叨逼叨。
至此故事走入了,哭笑不得的,強暴你,侮辱智商的死循環(huán)。
我沒有接觸過財經(jīng)界,所以不知道財經(jīng)界的主持人是不是這么八卦,沒事兒只關心別人家的微博,然后動不動就以一分鐘或者兩分鐘紀實報道的形式逼逼,當然,我也無法理解,是不是每一個財經(jīng)主持人都在新聞記者會現(xiàn)場能夠問你們上床了嗎?這種傻逼問題。
我更無法理解一個那么大的集團沒有危機公關的部門么?除了負面信息沒人出來說話?沒人收回封鎖賬號?甚至沒人和媒體聯(lián)絡???!你們的員工是死人吧?!!
我曾經(jīng)一度以為兇手的高智商,只是提前讓謝楠錄制了一段兒這樣的財經(jīng)新聞來震懾徐崢,我甚至還期待徐崢的高智商能夠猜透這個推理的迷局,從而找到突破口。但是他傻逼般的相信了,相信自己的電視上看到的報道一定是真的??黑人問號臉?。?/p>
你在一個自己手機沒有辦法聯(lián)絡外界,只憑借一段看起來像電視,又不像電視的錄像,就能夠確定自己已經(jīng)身敗名裂。請問你動不動洗黑錢的那些智商是日了狗么??。?!
最后最可怕的是,這個微博爆料居然持續(xù)要到故事結(jié)尾?。?!而徐崢終于從腦力推理專家變成了打洞的體力民工。他找到了地道的突破口,并且成功的用手臺聯(lián)系了一個看似路人的幕后大魔王。
我旁邊兒一對,一邊吃爆米花,一邊點評的情侶,從這位路人出場的第一瞬間就說,這個人應該就是幕后的終極boss吧。這個吐槽讓我原諒了他們,從一開始就,起貓膩,并且一直抖腳腫腫在電影院里,曝破你三觀的不雅行為。我覺得他們倆這樣豬的隊友都能夠猜透結(jié)局,導演到底是怎么個意思?
之后這個路人和徐崢一路同行,路人提出的要求更簡單,我要對你進行一個直播采訪。
直播兩個字是我加的,如果他真的能,做直播,我倒是佩服他了,可惜沒有,只是錄像還要監(jiān)聽,而錄播和監(jiān)聽的內(nèi)容展現(xiàn)了徐崢驚天地,氣死鬼神的,白蓮花,一般的愛情觀。
至此這個故事的,推理和反轉(zhuǎn),已經(jīng)全盤智商下限,變成了一對中年男女,惡心且麻木不堪的,三俗愛情故事。
然后最神奇的這個愛情故事里面沒有沖突,沒有兩個人為什么相愛,只有兩個人死去活來的折磨。哎呀,折磨的本意是錢讓我們變得不好了,錢讓我們變得不幸福。導演,你的三觀還正嗎?
然后,當我看到肥膩的徐崢,最后親吻王麗坤的時候,當我看到王麗坤憔悴,雙頰都逐漸下陷的臉的時候,我的內(nèi)心是平靜的。
王麗坤貢獻了有史以來最尷尬的一場哭戲。
小三兒貢獻了有史以來最感人動地的愛情故事。
反派塑料花兄弟貢獻了有史以來最電視劇的表演。且惡人沒有反轉(zhuǎn)。這點不如柯南呢。
劇組的隨行演員貢獻了有史以來最路人的表演,出場了一個鏡頭就被打死了。
之后徐崢開始進入到莫名其妙的,一會兒智商上線,一會兒智商腦殘的精神崩潰狀態(tài)。而我們的反派,出乎意料的給出的選擇題也更神奇。尤其是現(xiàn)場出現(xiàn)了定時炸彈。廣場上出現(xiàn)了莫名其妙的槍支。空無一人的山路里上演了過去80年代警匪片里才會出現(xiàn)的飆車和撞車鏡頭。以上的種種元素讓我一直都覺得我回到了八九十年代的港片時代。
那個時代的港片就是惡人做了壞事之后,警察拿他沒辦法,所有的現(xiàn)代科技找不到任何人的行蹤,你覺得這個可能嗎?
至此,這才是本片最大的違和感。
這不像是一個發(fā)生在中國的故事?。。。?/p>
全篇沒有出現(xiàn)過一次警察呀。
導演和作者把這個故事帶到了一個架空場景。在那樣一個神奇的國度里面,有一群愚民,于是智商稍微高一點點的人,就可以憑借自己傻不拉嘰的電話進行金錢洗白工作。智商再高一點點的人就可以進行莫名其妙的復仇工作,并且使用了極大的陣仗,到最后也不知道是為了什么還建了一棟假別墅。
說好的,這是一個推理和反轉(zhuǎn)的故事呢?!我覺得你不能像催眠大師一樣,也不能像記憶大師一樣,好歹你也像個大師一樣吧。徐崢作為很多大片的導演,很多高票房的黑馬,你就監(jiān)制了這樣一個垃圾的騙子騙誰呢?
雖然你可以說這個光頭的男人,在這部戲里面貢獻了他少有的,有力吻戲,貢獻了他差一點要脫掉的短褲,但是這些有人想看嗎?
還有那氣喘噓噓的追逐打斗以及,穿著短褲,帶著小粗腿兒,爬了十幾層的高樓,這些有人想看嗎?我們想看的不是這個呀。我們想看的是,你戴著眼鏡幕后,逼仄的目光里面流露出來的智慧,而不是你把觀眾當做傻逼。
你確定這個故事場景無法讓觀眾入戲,我們常年都在跳戲,希望你給我一個反轉(zhuǎn),可是等啊等,等啊,忍過了干吧吧的愛情故事。最后等來了一個莫名其妙為復仇的故事。
直到徐崢跳樓之前我還在想,搞不好導演的大智慧,在最后點題,若干年后,王麗坤生了兒子,并且告訴他說,你爸爸當年是被這個人害死了,于是又上演下一輪為父復仇的故事。
然后我等到了什么?等到了高大的樓宇之間突然間綻放的,告白的愛的降落傘。
尼瑪,你從頭到尾拍的就是一部愛情戲是嗎?那你從頭到尾裝成這樣一個b給誰看呢。
所以各位親!幕后玩家根本沒有推理,也沒有財經(jīng),沒有智商在線,有的就是幕后折磨死人的愛情?。。?!
王麗坤那份含著淚的愛的告白,真的可以套用劉若英的歌詞,我對你付出的愛這么多年,卻換來一句謝謝你的成全?。?/p>
原來愛一個人就是放棄自己的所有,去融入他的世界,并且回過頭來,還能夠?qū)Ψ搅x憤填膺的說,我這么做都是為了你。
該假裝自己很正義?。。?!
這里不是應該有女權(quán)主義者上去打他們一百個耳光么?。?!
你把女生當神莫??!討厭??!
導演,能不能請你好好講個故事??!不要侮辱,不要強暴我們的智商了好不好!!
現(xiàn)在豆瓣評分對一部戲的票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給競爭對手刷低分是最容易,也在成本最低的方式。這部電影雖然沒有很大的讓人震撼的亮點,但是在敘事節(jié)奏,情感表達,臺詞,表演,制作各方面都絕對是7-7.5的等級,全片也沒有特別的尿點,即便懸念不是很深,故事也不新穎,舊瓶裝新酒,徐崢也能做到口感醇香值得一品,絕不是豆瓣6.1分所能表達的?,F(xiàn)在某些影評人總覺得自己喝過天上的瓊漿玉露,就對人間的陳年女兒紅不屑一顧,要么神作要么垃圾,我們普通觀眾的審美已經(jīng)正在提升,現(xiàn)在需要警惕的是那些大V們的傲慢與偏見。
徐小鳳有首歌叫《不夜城傳奇》,是當年一部電視劇《浮沉》的主題曲,歌詞挺值得玩味:有誰明白高飛的心,狂笑聲中依稀見舊影。莫問得失有幾許,人在高處就會不勝寒意。不再擁有真愛共鳴,是否人到此處已無情?!?/p>
這歌詞很能代表一般人對精英階層的看法:人到高處,也難得快樂,尤其是會變得無情,失去真愛。這種看法,從古至今,似乎始終存在,在階層慢慢固化的今天,這種看法,一邊被批駁,一邊在流行。
任鵬遠編劇導演,徐崢和王麗坤主演的電影《幕后玩家》其實也在探討這個問題。緊張的密室自救設計,和游戲式的過關設計,架起了一個懸念重重的故事,但故事的主旨卻是:高處的人,是否快樂?高處的人,是否無情?快樂和感情,在他們的生活里,能起到什么作用?
2
徐崢扮演的鐘小年,是個幕后金融大鱷,故事開始的時候,他正在做一樁幕后交易,同時要設法把幕后交易的收益洗白。妻子魏思蒙對他的貪婪感到絕望,提出離婚。就在這當口,他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睡在一間和自己臥室一模一樣的密室里,無法脫身。與此同時,有個陌生人通過屏幕和對講機,不斷地向他發(fā)出指令,給出兩個選項,要他曝光自己的在奔向財富路上的所作所為,給出私密賬戶的密碼:
“選A還是選B?你如果不選,那么等于兩個選項都選。”
他一邊要逃離密室,救出妻子,一邊要做出選擇,在曝光自己、損失財富之間,選擇后果還比較能承受的那一項。這個過程,也慢慢激發(fā)了他的良知,和沉睡的情感——主要是對家人的良知,對妻子的情感,他發(fā)現(xiàn)自己一直在忽略妻子,甚至不知道她根本不喜歡吃香菜,他也看到了妻子對他的不離不棄,在詭譎的爭斗中,成了他唯一可以相信的人,他帶著妻子回到發(fā)際前住過的房子,平心靜氣地討論他們的未來。最后,他復蘇的情感也拯救了他。
那個在幕后操辦這一切的玩家,是市井大眾的代言人,心態(tài)和大眾保持了高度一致。一方面,他要復仇,甚至不惜耗費巨資、冒著巨大風險尋找盟友,搭建密室來進行詭異的復仇;另一方面,他更想要知道,鐘小年這樣的人,還有沒有人性,有沒有感情,如果從鐘小年的選擇和做法里,能看出一點良知、人性和感情,幕后玩家就會留出逃生可能,放他一馬。
顯然,復仇這個動機,對幕后玩家來說,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動機,其實是替老百姓打探一下,精英階層有沒有感情,有沒有人性,有沒有自省過,有沒有被痛苦折磨過,如果有人性,有痛苦,有尋常人的感情(例如對妻兒的眷顧),老百姓也就放心了,人們就愿意原諒他們,給他們留出逃生通道,他們還可以獲得一線生機。
不過,這個過程里,最大的前提是假設的,先假設自己是掌控一切的懲罰者,再看看被懲罰者有沒有覺悟,如果有覺悟,就給他一點寬恕。這是上帝的視角,很多時候,被傷害的人,并沒有可能成為那樣強大的懲罰者,不可能有上帝的能力,不可能去懲罰、觀察和寬恕。
但這種情緒過程,到底還是成立的,是有立足點的,現(xiàn)實生活里,很多人就是這么想的,這么假設的,他們通過這樣的想法,給自己找到一點安慰?!赌缓笸婕摇返扔谑菐推胀ㄈ苏伊艘粋€情緒上的出口,讓精英通過詭譎可怖的經(jīng)歷中,真心誠意地認識到自己的罪惡,為自己的罪惡付出代價。
同樣的主題,其實也貫穿在徐崢的“囧途”系列中,只不過,《幕后玩家》是通過密室逃生來達成贖罪的自覺,“囧途”是通過旅途中的磨難,和王寶強扮演的心靈啟蒙者的幫助,來達成救贖。
這樣的角色對徐崢來說,駕輕就熟,他非常適合這種一邊狡詐著、狠毒著、貪婪著、掌控著,一邊卻又渴望著、猶豫著、不知所措著,被掌控著,甚至被傷害著的角色。這種角色,和我們這個時代的現(xiàn)實吻合,也和很多人的心理自畫像非常吻合。
3
《幕后玩家》其實是個復仇故事,而復仇主題,在我們的歷史上,有著特殊的意義:每當政治動蕩,經(jīng)濟出現(xiàn)下滑趨勢,貧富差距擴大,也就是說,“見證歷史”的事情越來越多發(fā)生的時候,復仇故事就密集地出現(xiàn)了。
六七十年代,香港的武俠片,幾乎全都是復仇故事,《獨臂刀》、《獨臂刀王》、《新獨臂刀》,一直到《快活林》、《馬永貞》、《報仇》、《十三太保》;七十年代,日本有復仇女神梶芽衣子的《修羅雪姬》和《女囚701》系列,高倉健主演的許多電影,也都是復仇電影。同樣是七十年代,美國有《猛龍怪客》開啟的“以暴制暴”風潮,從《出租車司機》一直到1980年代的《第一滴血》。
2001年的“9·11事件”后,復仇電影風潮又起來了,美國陸續(xù)出現(xiàn)了《殺死比爾》《單刀直入》《怒火中燒》《威震八方》《勇敢者》《非法制裁》,銀幕大佬全部卷入,連知性女代表人物朱迪·福斯特都卷起了袖子,儒雅的連姆·尼森,也是在2008年拍攝了《颶風營救系列》,韓國則出現(xiàn)了“復仇三部曲”(《我要復仇》、《老男孩》、《親切的金子》)。
而內(nèi)地,在八十年出現(xiàn)過一股復仇電影風潮,之后很多年,復仇就從文藝作品里退場了,就連網(wǎng)文的主題,也變成了修煉自身,尋寶開掛。但2012年,紫金陳在天涯連載的“謀殺官員”系列小說,又一次拉開復仇文藝的大幕,這幾年來,我們又陸續(xù)看到了很多復仇故事,去年大熱的《無證之罪》(改編自紫金陳的同名小說)是復仇故事,徐崢主演的《催眠大師》也是復仇故事。復仇,又一次變成了電影和小說的主題。
在這種激烈的動蕩時代,人都在提問和渴望得到回答,在慘烈的現(xiàn)實中,是否會有救贖發(fā)生,愛,是否還能起到那么重要的作用,足夠讓一個人絕地逢生,人性中的善與惡,是否能得到對等的獎懲?
一顆星給美術(shù)和攝影,一顆星給唐萬年,披了個金融外衣的片子,卻連基本的常識都錯。還有就是,人物的智商轉(zhuǎn)換忽上忽下,性格轉(zhuǎn)換生硬,證明自己身份的方法就是你一定要相信我?砸鎖不砸鎖芯砸扶手?一點也不像是坐擁幾十億資產(chǎn)的人。在公共場所持槍指著人群最后怎么可能被判擾亂公共治安,這已經(jīng)是危害公共安全了好吧,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問題。還有明晃晃的騰遠兩個大字,辣眼睛。能看出來導演是想好好做一部電影的,但是深度實在差的太多了,實在不敢恭維??赡苁潜У南M罅耍瑢π鞃樣悬c失望。
一部你看了開頭就猜到結(jié)局的爛片。先總結(jié)一下影片中的老套路和邏輯漏洞:一、鐘小年被囚禁在“臥室”,看到窗戶被水泥封住的那一刻就可以知道猜到這是一個仿造的“臥室”,沒新意;二、記者招待會,被要求脫衣,看到炸彈的那一刻沒有疏散記者,而且記者也沒有意識到這是炸彈(exm?);三、鐘戴著炸彈去廣場,拿著手槍,“幕后者”(小曾)倒地首先,完全是畫蛇添足,讓小曾暴露;四、結(jié)局最后鐘沒有向警方坦白小曾的事,反而是小曾在米國被抓獲,不符合邏輯性,自己和家人被玩的團團轉(zhuǎn),作為當事人事后不弄你,真的是你虐我千百遍我待你如初戀?;氐絼∏樯?,鐘小年的師傅(老曾)跳樓自殺,與鐘小年有關,那么兇手必然是與老曾有著親密關系的人(子女或者妻子)。所以猜測禁錮鐘小年的人是他妻子就不可能成立,鐘小年的妻子與老曾沒有什么關系,倒是和鐘的助理有著不少關系。但是到影片的中間部分,助理死了,真正的“幕后玩機”也就浮出水面了。兇手只有可能是那個出現(xiàn)的莫名其妙的記者。記者出現(xiàn)在荒山野嶺,恰巧在鐘被囚禁的地方,演技浮夸,碰到對講機傳來的信息完全沒有記者該有的新聞敏感度,反而不予理睬,暴露點一。救出鐘之后,沒有報警反而是跟隨鐘去報復,不符合一個陌生人遇到這種事的邏輯,還要對鐘進行采訪,這是疑點二。編劇找了個領盒飯的替身,簡直的對觀眾的侮辱,而且小曾還替鐘假裝警車,這么快就成共犯了嗎,這是疑點三。最后不能忍的就是廣場上中槍倒地,細心的觀眾注意看是可以看出倒地的就是他,導演還給了倒地的特寫,你是拍懸疑片還是紀錄片?總結(jié)一下就是這部片懸疑度個人感覺只有兩分,劇情太多的是為自己挖的坑做解釋,新聞播報太假,那個聲音太娛樂了。小曾最后的自白是有多怕觀眾看不懂劇情?編劇硬是把幕后黑手寫到明面上了,而不是一步步的去掩藏,讓觀眾越看越?jīng)]興趣。如果是為了讓觀眾有猜到結(jié)局的喜悅感的特別設計,那么恭喜你做到了!
《幕后玩家》的故事起點,就像是同檔期《后來的我們》的小徑分叉。當院線片的電影主人公沒有分手,結(jié)了婚,有了錢,還在一起(居然)。他們繼續(xù)生活在北京——這座欲望城市。
生活,到底會怎樣?
引發(fā)這樣的聯(lián)想,并非無端生事。
兩部電影雖然類型體裁,全然不同,但女主人公喊出了近乎一致的高潮臺詞:我跟你在一起,要的不是錢!據(jù)說,這樣的臺詞感動了不少人,令他們落淚,顫抖。并且兩部電影中,對男女伴侶所居住的房子,都有一系列上帝視角的全景式呈現(xiàn)。
我對《幕后玩家》這樣的犯罪片期待很低。產(chǎn)生這樣的心理低壓槽,與闊別三年之久,集中在2018年爆發(fā)的徐崢監(jiān)制無關,更不是看衰新人首作。實際上,在大陸拍攝這一類故事,有著可想而知的自首和伏法彩蛋。這會導致編劇故事扭再多橋,玩再多花招,最后都逃不出天網(wǎng)恢恢。從《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到《唐探2》,犯罪推理入鄉(xiāng)隨俗,只剩嘴炮一招,其他都是黑成西八爛的腦洞。
《幕后玩家》表面上抨擊了金錢萬惡無底洞的人性貪婪。結(jié)果還是落到了希望我們一直沒變,感情一直好好的雞湯說教上。表現(xiàn)徐崢的痛苦,只靠一次閃回噩夢。表現(xiàn)無愛妻子的痛苦,只靠大叫??措娪暗倪^程中,你會偶爾插播聯(lián)想到其他電影,但也就僅此而已。
唯一值得肯定的,大概強勢植入了許多美術(shù)館建筑體,沒有了傳統(tǒng)歐范的金碧輝煌土豪風。
誰是兇手,幕后主使?
觀看《幕后玩家》的過程中,無論觀眾入不入戲,大家都會沉迷在創(chuàng)作者拋出來的猜謎游戲。對這類發(fā)生在電影院的狼人殺游戲,其實有一些識別竅門。譬如海報上來頭很猛,名字很大,但在電影里無所事事/電影過一半了還不出現(xiàn)/存在感極弱/裝路人的,往往是兇手。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香港那部《赤道》。
具體于《幕后玩家》,永遠殺氣騰騰的王硯輝,不可能是最后黑手。因為,他已經(jīng)把“我只是個參與者”,寫在了腦門上。那個叫不上來名字的女二號,也不可能是。她的戲份看起來,就像是在拍攝現(xiàn)場現(xiàn)編的。開頭蒸桑拿的老總同樣impossible,因為智商已被臭蟲碾壓。想搶徐崢老婆的也不是,因為中途掛了。很自然的,大家都懷疑是任達華,莫非他的跳樓舉動和最后一通電話,只是徐崢的一個噩夢?
講到這里,已經(jīng)不能再講下去了。
然后,是合理性。
主謀的動機合理么?合理。
主謀所能調(diào)動的手段合理嘛?得靠腦補。
主謀到底想要干什么嗎?復仇的最大快感,是把痛苦返還給施害者。
《幕后玩家》選擇了最高級的復仇。
如果落到最后一點,《幕后玩家》看起來就不像是一個犯罪片,而是助人渡劫的居委會電影。因為主謀有很多次機會,可以讓徐崢人財兩空,生不如死,譬如直接讓他失去兩個親人,一尸兩命。但他沒有這么做,而是要拉上幾個玩家,一起分享那個毫無意義的選擇游戲。
盡管主謀的身份亮相,會讓觀眾小吃一驚,可往回捋劇情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他的所作所為,根本不能成立。
比如近乎最后一秒營救的防空洞逃生,比如胡同小巷子的雨夜追擊者,安排這種生死表演,比設幾道AB選擇題難多了。同時扮演心理醫(yī)生熱線和傲嬌救命恩人,哪個打call難?竊聽就是往大衣口袋里塞個耳麥——你以為是發(fā)小廣告?更不要說,發(fā)生在三里屯太古里的圍追,完全是真人秀表演。
聊到劇透會死、變態(tài)復仇排行榜有名的《老男孩》,觀眾被欺騙,是因為他們都在想:到底是誰,把主人公給關了起來,而不是為什么關那么久,又放他出來。
結(jié)尾的定時炸彈天臺爛梗,對綁架拿手在行的主謀來說,一開始到中途任意一個時間點,都能實施操作,達到想要的復仇效果。這也是電影后半段,沒有任何緊迫與焦灼的原因。就如同反派輕易能完成對男女主人公的完美綁架,過程電影不說,反正想綁就綁,很高明就對了。自帶犧牲精神的人妻,不齒老公的操縱股市,卻還是合謀演出了一把金蟬脫殼,真把股市當過山車來玩了。
那請問,整部電影的意義是?
沒有意義。
那還玩?zhèn)€球。
整場看完下來,還可以。中間雖然猜出幕后指使是誰,但不影響劇情,依然驚險。整部電影懸疑和感動并存,鐘小年的人物形象立住了,逃生手段即聰明又大膽,危險到差點喪命。王麗坤不出戲,劇里和鐘小年的雙簧很精彩,好看。唐萬元這個角色狠辣帶感
國產(chǎn)傻逼商戰(zhàn)片集大成之作,報復殺父仇人有兩百三十萬種方式,就算地球上有七十億人,也沒人會選擇這種建矮人王國的方式的好嗎!男主在這里口口聲聲說愛老婆,你他媽藏著二十億私房錢,還讓老婆用小米手機、天天吃20塊錢的云吞,她能不想跟你離婚嗎!
導演鏡頭語言不夠好,不能抓住我。編劇腦洞還可以,主演也算表現(xiàn)正常吧。
幾乎,全都猜得到。
還行。
看了這種電影才知道,殺手關于漢堡的話癆、古惑仔在辦公室互踢一個紙團、讓人砍斷手腕的反派多么迷人。無數(shù)有趣的碎片才能拼成一個真實的故事,這片子還差得遠。
活久見,竟然看到徐崢的吻戲……電影真的超出預期太太太多了,絕對是近些年國產(chǎn)片的佳作
人性之惡,在影片中被展示得淋漓盡致。
既然記者是幕后玩家,他一開始煞有介事演獨角戲假裝出外景正在錄影的記者,就完全是為了欺騙觀眾,這是在把觀眾當弱智才有的劇本寫法。可以把他設定成一個混入媒體工作的假記者,帶著一個不知情的助理一起出外景,這個不知情的助理充當了觀眾視角,記者營救徐崢的那些假裝性表演才有了合理性?!局杏傲骰ā?/p>
懸疑犯罪類的設定,主角也是壞人這種設定還是挺難得的。包括背后設計的背景,也可對應現(xiàn)實。遺憾就是迷題解決的太隨意了,不夠過癮。
電影節(jié)奏太慢、太平淡,劇情毫無吸引力,讓人看得想快進。作為一部懸疑片,幾乎沒有推理過程就揭曉幕后黑手,毫無樂趣。先制造一堆很玄乎的懸念,最后把所有行為都推給兇手,而兇手的作案手法拍得太少,寥寥幾句就想解釋所有的懸念,未免太水了。別說那些高分懸疑片,就是《唐探2》都比本片強太多。
厲害了,小學生看了幾天CCTV2,玩了幾次密室逃脫游戲,刷了幾部《心慌方》就敢出來拍高智商犯罪電影了,徐崢做監(jiān)制的底線在哪兒??
前面以為是《電鋸驚魂》,后面成了《心慌方》…徐崢在這一部金融題材懸疑類型片中,繼續(xù)發(fā)揮《催眠大師》的優(yōu)點,起點是高智商犯罪,落腳點依然是情感救贖。選擇與被選擇,身不由己的遙控器…新導演鼓勵分。段博文是驚喜。
徐崢一留頭發(fā),就變汪涵。白巖松穿上皮褲,秒變汪峰。謝天笑放下古箏,搖滾教父孫海英。 密室逃脫,了解一下。演員表演都在水準之內(nèi),但故事設定有問題。犯罪懸疑片講究盤邏輯,可本片好幾處bug,沒有圓回來。明明是反派復仇戲碼,但人物動機前后矛盾,結(jié)尾對男主的情感表述很奇怪,大團圓結(jié)局莫名其妙
帶有些徐崢個人特色的影片,故事性還可以,演員表現(xiàn)可圈可點,假期第一部電影,基本滿意。
這電影居然能哭得出?我也服 是要有多低的淚點啊
喜歡燒腦的懸疑推理片,但國內(nèi)的同類片子總覺得像隔靴搔癢不過癮,劇情不給力就算是徐崢也助力不多啊。
有頭發(fā)的徐崢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挺好看的,推薦。
白瞎好卡司系列。前三分之一密室還比較揪心,后面就越來越跑偏,尤其是感情戲部分簡直尬到讓人想沖出影院,以及不負責任猜想導演兼編劇是個直男癌。知道一些好電影的套路不代表就能拍出好電影?。∩鷼?,沒有真誠地對待觀眾。
評論里的4星、5星打分仿佛我們看的不是同一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