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我們的生活比蜜甜》是一部被吐槽非常多的劇,那么多的老戲骨和優(yōu)秀演員的表演都無法掩蓋本劇在編劇上的巨大失誤。而此劇的編劇正是導演自己。但是,作為本劇精神和靈魂核心的周三慶,卻深深打動了每一個與之有共鳴的人,也使得這部劇變得可親可愛起來。瑕不掩瑜吧!導演將自己太多理想主義的想象都投射到了周三慶這個人物身上,尤其在后半部,導演將他塑造得越來越脫離現(xiàn)實,越來越像個圣人,越來越讓我們唯有仰視!這也使得很多觀劇者無法理解周三慶的很多行為,甚至認為他是個不學無術的無賴,是個固執(zhí)己見、只考慮自己感受的、自私的爛好人,是個“罡卵”(出自彈幕)。做為凡夫俗子的我們,又怎能真正理解一個理想主義者的信仰呢?但是,正是這不能理解的部分,卻未嘗不是深深打動我們,直擊靈魂深處,并使我們?yōu)橹钌钪缘臇|西?。∷?,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導演和周三慶的精神世界吧!
本劇的主要人物其實很簡單,概括起來就是:三個老人,三個兄弟和六個女人。但是他們的關系卻是錯綜復雜、眼花繚亂,讓人常常有給導演寄刀片的沖動!其實,要厘清這些雜亂的關系也不難,因為做為主要人物的三兄弟在很多情節(jié)設定上都是相似的。比如,最明顯的就是三兄弟每個人都陷入到兩個女人的感情之中。這種相似性,是導演有意為之,因為正是通過這種相似性的對比,我們會看到,周三慶是一個多么與眾不同的人。所以,在真正探討周三慶以前,讓我們花點時間去認識認識周大慶和周二慶吧!
一.周大慶
周大慶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周父說,他是個想把所有肉都裝進自己碗里的人。知子莫若父!
八年前,也就是1970年,因為下鄉(xiāng)當知青有工資,周大慶搶占了原本屬于周二慶的下鄉(xiāng)名額。但是等到下了鄉(xiāng),才發(fā)現(xiàn)上當了,農村的生活條件極為艱苦(文革時,政府對上山下鄉(xiāng)的宣傳帶有極大的欺騙性,往往故意美化農村的生活條件,這是符合歷史事實的),沒有吃的,餓得不得不吃喂養(yǎng)牛馬的飼料(這個有原型),或者去討飯。為了活下去,周大慶接受了馬家老大馬繼紅的饅頭,在一次次接受饅頭的過程中,又和她發(fā)生了肉體關系,并且違背了當初下鄉(xiāng)前對自己的女朋友馬家老二馬玉英的承諾(回城后與她結婚),而與馬繼紅確定了男女關系并答應和她結婚。在當時極端惡劣的生活條件、人的生命都可能無法保證的環(huán)境下,這種背叛是情有可原的,但不能接受的是,周大慶一面在農村與馬繼紅甜言蜜語,一面又在與馬玉英的八年通信中海誓山盟,并且當他和馬繼紅終于返城后,就立刻否認了對馬繼紅的一切承諾,包括已經發(fā)生男女關系的事實,甚至在誰引誘誰上互相推諉,而要與馬玉英結婚。這是妥妥的渣男??!且不說違背誓言、言而無信,單就說在1978年那個時代,睡了一個女人卻又不愿負責,這從道德人品上說是多么的惡劣和無恥!而周大慶本著娶誰都是給馬家當女婿的邏輯,恬不知恥地要求馬姨給他安排原來答應他(那是在他回城前預定和馬玉英結婚的條件下)的工作崗位,送禮上門不行,又想用金戒指賄賂馬繼紅去給她媽做工作,完全沒有一個男人應有的尊嚴和骨氣!但是當馬姨原定的工作崗位被他人獲得后,周大慶又想將另一塊肉(周父的工作頂替名額)裝進自己碗里。我個人覺得,站在周父的角度看,當時老二在印刷廠宣傳科當臨時工,老三在讀高中還未畢業(yè),周父應該是有打算把名額給周大慶的,但是因為不滿周大慶搶占周二慶的下鄉(xiāng)名額以及對馬繼紅和馬玉英的背信棄義,周父安排了一場試探性的抓鬮。事實上,周大慶在當時只要謙讓一下,周父還是會把名額給他的,但沒想到,周大慶在抓鬮時表現(xiàn)得是那么急不可耐,毫無當大哥的風度,結果發(fā)現(xiàn)三張紙條全都是空白,被周父耍了一把。這個時候,周父內心里仍然是決定把名額給周大慶的,他隨后安排的比試,三兄弟每人做一碗臊子面,誰的味道最好就把名額給誰,只不過是給周大慶一個臺階上而已。因為根據后面的情節(jié)推斷,三兄弟中周大慶做面最有天賦。但沒想到聰明反被聰明誤,周大慶在馬繼紅的教唆下,往周二慶和周三慶的羊肉中放了堿面而在比試中勝出,卻被老道的周父一眼識破,這才讓周父下定決心要把名額給周二慶。而周大慶為了拿到名額,不惜對親兄弟開啟了誣陷模式,趁夜在周二慶的宣傳畫上搞破壞,并且寄信給派出所舉報。這種行為仔細想想,是相當可怕的。因為在78年,文革結束不久,左派的思想還比較濃,如果再早兩年,周二慶一定會被打成反革命,批斗、判刑、坐牢是跑不掉的。78年雖不至于此,但處罰是肯定的,結果周二慶從宣傳科被調去掃廁所。這種為了自己的利益連親兄弟都可以背叛的人,正如周父一針見血的指出,如果放在古代的皇宮里,那就有可能為了皇位而殺父弒母宰兄弟;如果放在抗日戰(zhàn)爭年代,那就有可能不顧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當漢奸;如果放在如今金錢至上的市場經濟時代,那就貪污受賄、 包養(yǎng)情人等等,什么樣的事情都可能做的出來。后來周大慶又想用墮胎藥假冒保胎藥,想讓馬繼紅打掉孩子;如愿以償進了食堂后,又不斷地拿大家入小家;改革開放之后做生意發(fā)了財,又準備用洋垃圾和從死人身上脫下來的衣服做婚慶公司,結果被兒子舉報;再后來,有錢了炒股被套牢,拖欠員工工資導致員工罷工(還有很多情節(jié)因不涉及人物性格分析,在此省略)。綜合以上種種,我們可以做一個總結:周大慶是一個沒有理想抱負、沒有原則、底線很低(和周二慶相比)、可以利用一切現(xiàn)有手段為自己謀取最大利益的人。這是從人物性格邏輯上來推斷的。但是,導演是不可能讓這一切發(fā)生的,因為為了最終大團圓的結局(這是傳統(tǒng)的、中國式的命題作文,完全可以理解),必須要讓周大慶成為一個好人,所以我們看到在此之后,導演花了大量篇幅來為周大慶洗白,而且洗白的很成功。喜劇式的情節(jié),喜劇式的配樂,喜劇式的表演,到最后,我們居然喜歡上了這個角色,完全忘記了他曾經還做過那么多可恨的事情。
周大慶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但是并不令人討厭,因為他就像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人。
周大慶很糟糕,但任程偉演的是真好(老任以前出演的可都是一些“偉光正”的角色?。?!
二.周二慶
周二慶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周父說,他表面上是只羊,可心里裝著一只老虎。知子莫若父!
周二慶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戴著眼鏡,說話總是很慢,語調總是很輕,無論在什么環(huán)境下,總是拿著書在讀或是拿支筆在畫。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考上大學上中央美院。八年前周大慶想要下鄉(xiāng)的指標,他主動給了;父親的頂替名額,他也愿意讓給大哥;周大慶誣陷他,他也沒有生氣,周大慶念舉報信的時候,他還在偷偷發(fā)笑;即使父親決定把名額給自己,他也總是拖延不去,并勸說父親把名額給周大慶,實在勸說不了了,不惜自潑臟水,半夜偷偷跑去自己的宣傳畫上亂畫,“承認”自己就是破壞畫的人;還幫助同事張玉芝偷偷賣廢紙,被發(fā)現(xiàn)后,又一個人頂下所有的事情;甚至在得知無法參加高考時也沒有怨恨周大慶,而是默默地喝酒,似乎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周二慶都是一個溫順、善良的好人。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他和李曉葉、張玉芝的感情吧。在劇情的前半部分,周二慶愛李曉葉嗎?很模糊。我們看到的都是李曉葉的主動追求,甚至為了讓周二慶完成美院的報名要求不惜親自做裸體模特(要知道,那是在78年?。?。但是我們卻很少看到周二慶有什么愛的表示,甚至在開頭,他在李曉葉的強烈要求下寫的情詩“其實你是一顆天上的星星,遇到我之后,就落到了人間,我會永遠保護你,因為你曾經為了我放棄了整片天空”,讀起來很美,但態(tài)度總讓人覺得是在敷衍。父親問他和李曉葉的事情,他說“八字還沒一撇了”,張玉芝問他“李曉葉是不是你的女朋友”,他回答說“算是吧”。那么,周二慶對李曉葉究竟是種什么樣的感情呢?結合后面的情節(jié)分析,我認為此時的周二慶對李曉葉還談不上愛,因為李曉葉對他的愛是猛烈而又強迫的(李曉葉的外號是“小霸王”),而周二慶心中的那只老虎是抗拒的,因為他想自己做決定。這也就解釋的通,為什么周二慶和李曉葉在一起總是很被動,但是和張玉芝在一起卻總是很主動,甚至主動頂罪。要知道,任何男人心中都有英雄 夢啊,哪怕他看上去像只羊!
當周二慶高考無望,李叔又從中阻撓女兒與他來往,周二慶迅速地選擇與張玉芝結婚,那么,周二慶愛張玉芝嗎?這個問題就比較簡單了。他對張玉芝有好感,但談不上愛。他在辦理高考手續(xù)時,是心懷歡喜沒有絲毫留戀的。他與張玉芝結婚,則是在高考無望時不得已做出的選擇。
當他與張玉芝離婚又與李曉葉結婚的時候,他愛李曉葉嗎?應該是愛的吧,只是愛得并沒有那么深。當他前腳罵完小白,后腳就因為生意上有所求而主動請小白吃飯,并承諾讓李曉葉放棄與他在教授職稱上的競爭;當生意狀況進一步惡化時,甚至答應小白以李曉葉的一個晚上為條件來交換小白的幫助(雖然只是小白和李曉葉的一個游戲)。在周二慶心里,愛情終究是抵不過事業(yè)??!而當周二慶的生意有破產危險時,他又不惜鋌而走險,暗箱操作,通過賄賂來得到本應該做為文物保護不能拆遷的土地,而這塊土地卻正是自己家族居住的老巷子。當勸說父親無果時,他不惜威脅要請律師對簿公堂,甚至直接將挖掘機開進了老巷子。親情也終究是抵不過事業(yè)?。≈芏c心中的那只老虎終于是徹底醒了!這不是普通的老虎,而是一只猛虎!只要阻礙自己,就佛擋殺佛、魔擋殺魔,沒有任何親情、哪怕是自己的父親,不顧任何法律,毫無原則,毫無底線,他比周大慶要更加狠絕!事實上,在周二慶的內心深處,始終有一種想要成功、想要出人頭地的強烈渴望!他所有的善良都只是沒有機會時的偽裝。
從骨子里,周二慶是一個誰都不愛只愛自己的人!
這種人在現(xiàn)實中也不少,屬于壓抑型人格,就是那種表面上看起來很善良、很蔫,而一旦狠起來,是可以吃人不吐骨頭的人。
當然,導演為了大團圓的大局觀,照例要給周二慶洗白。所以,周二慶破產后,重新住回了老院子,關起門來一心畫畫。這也可以說是浪子回頭吧。
周二慶、白中華、李曉葉、張玉芝四個人的感情,是全劇被大家吐槽最多的地方。他們視結婚、離婚、復婚如兒戲,直辣人眼睛。有彈幕調侃說,導演是開啟了換妻模式嗎。我自己也想說,導演啊,請你稍微尊重一下現(xiàn)實吧!
三.周三慶
終于寫到周三慶了,序曲那么長,連我自己都覺得啰嗦和不耐煩。但是沒辦法啊,不把前奏鋪墊好,我們就難以真正認識到周三慶的可貴。周三慶坐牢前和坐牢后,其人生軌跡和行為方式,乃至唐曾的表演風格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因此,就以坐牢事件為分界點,將本劇方便地分為上半部和下半部,全劇44集,大約是在第20集。
現(xiàn)在,讓我們重新回到起點,順著劇情的推進,一起去認識周三慶吧!
上部
1.反叛精神
周三慶的第一次正式出場,是和李曉波一起去參加集會,這個集會是一個收聽國外電臺(劇中主要是蘇聯(lián)電臺)的秘密組織,固定在每周三下午,參加者多為學生,彼此互不認識,以代號相稱。這是1978年時的政治環(huán)境,收聽敵臺在當時是違法的,學生如果被抓會被退學,所以這是要冒一定風險的。這個行為體現(xiàn)了周三慶身上的反叛精神,這種反叛精神貫穿于上部始終,后面出現(xiàn)的很多矛盾沖突都與此相關。周三慶當時讀高三,大約十七八歲,很多人也許會把這種反叛當做是青春期的叛逆。當然不是。我們在后面將會看到,周三慶思想的深度和高度早已遠遠超過了他的同齡人。
周三慶參加秘密集會,以及后面在合唱團中又與薛主任做對要唱蘇聯(lián)民歌,這是他對當時某些不合理制度的反叛!78年文革剛結束不久,文革時,階級斗爭上升到壓倒一切的地步,個性乃至人性是被禁止表達的。不要說現(xiàn)在的流行歌曲,哪怕是表達正常情感的歌曲如思鄉(xiāng)、思念母親等等都是有政治風險的?!吨唷分悬S偉唱歌前要求大家保密的情節(jié),是有真實原型的。
周三慶愛上實習老師宋曉霞,是他對世俗道德規(guī)范的反叛!我看到彈幕上很多人對此不能理解,甚至認為周三慶是不學無術的流氓,認為此劇毀三觀、充滿負能量。這完全是誤解!首先,周三慶愛上宋曉霞時,宋曉霞也是個即將畢業(yè)的學生,一個是高三,一個是中專,兩人只相差一歲,談不上所謂的師生戀。其次,真正的愛情本來就是超越一切身份地位的,很多世俗的道德規(guī)范往往是束縛壓抑了人內心的真實感情。
周三慶偷歌本,與李曉波惡作劇從樓上往薛主任身上潑水,是他對權威的反叛!有一段情節(jié)是薛主任教訓周三慶和李曉波,特別有意思,兩個人像演雙簧似的,把周三慶身上的那種無賴、痞性展現(xiàn)無余。劇中對薛主任著墨不多,后來聽到他解讀周三慶的情書時,大概能看出他是一個思想刻板、僵化、古舊的人,于是就一下子原諒了周三慶的那些惡作劇了。據說,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戰(zhàn)士保爾·柯察金小時候也很調皮。又有哪個青春不瘋狂呢?
周三慶為了參軍不惜離家出走,是對家庭的反叛!周父不給戶口本,周三慶說了狠話,“我要脫離這個封建、腐朽、墮落、沒有希望的家庭,我要去尋找人生的新出路!”這似乎更像是二三十年代一個革命青年說的話。當時的周家,哪里封建呢?哪里腐朽呢?哪里墮落呢?怎么就沒有希望了呢?這句話當然有年輕人說氣話時夸大其詞的成分,但反叛是真實的。周父希望周三慶繼承自己祖?zhèn)鞯碾用媸炙?,安安心心過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周大慶、周二慶前文已有分析,而周三慶卻完全選擇了一條與他們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我們在后面情節(jié)中看到,幾乎在每一次涉及自己的家庭會議上,周三慶都不顧眾人的反對做出了與眾不同的決定。那么,所謂“人生的新出路”又是什么呢?我們后面分析“遠方”的象征意義時會談到。
總的來說,周三慶反叛的是一切束縛個性、人性、自由的東西!
2.愛情的斗士
周三慶自由、奔放、真誠、勇敢的個性在他愛情降臨時表現(xiàn)得一覽無余。正是在出場的這次集會上,周三慶一見鐘情式的愛上了宋曉霞。深藍色的外套、大紅色的圍巾、甜甜的回眸一笑,我們的周三慶就徹底淪陷了!分開的時候,李曉波問他是不是看上了宋曉霞,他毫不掩飾地說,“看上怎么了,就是看上了!”被初次拒絕時他霸氣地說,“你說的話我記住了,可是你也記住我的話,我每個禮拜還是老時間在這里等你,永遠等你,我發(fā)誓,我絕不后悔!”當宋曉霞消失了一段時間而以實習老師的身份再次出現(xiàn)時,他帶領大家高呼“歡迎宋老師!”,完全沒有身份上的顧慮。當宋曉霞因為老師身份不愿見面時,他理直氣壯地反問,“老師為什么就不能喜歡一個學生?學生為什么就不能喜歡一個老師?”當宋曉霞以自己有男朋友拒絕時,他毫無退縮,“我不管你是不是老師,不管你有沒有男朋友,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不管以后是什么結果,我只知道我喜歡你。如果我們兩個人能相互喜歡一天、一小時、哪怕是一分鐘,我就滿足了!”周三慶對待愛情,是那樣的直接、肯定、勇敢、無所畏懼,是那樣的肆意和張揚!而這或許正是每一個男孩子內心深處希望自己能做到的樣子吧!
3.救世情懷
在又一次秘密集會收聽電臺的時候,被發(fā)現(xiàn)了,周三慶掩護大家撤退而被抓。在面對李父、周父的詢問時,他始終沒有供出李曉波。這種一個人承擔所有后果的行為,在后面的情節(jié)中一再地出現(xiàn):偷自行車被抓,讓李曉波逃跑;情書被告發(fā),第一反應是由自己去向薛主任自首承擔所有事情;槍擊事件,同樣是一個人自首,結果是坐了十年牢。這種承擔已經遠遠超出了哥們義氣的范疇,也為普通人所難以理解。因為在這種事件中,最常見、最合理的做法難道不是盡可能推諉、找替死鬼以逃脫懲罰嗎?周三慶難道是傻瓜?逞英雄?還是有受虐傾向?周三慶對鄭新民說,“我相信我應該承擔這個世界上所有的苦難!”這句話聽起來怎么那么耳熟?這難道不應該是耶穌上十字架時才說的話嗎?這難道不應該是佛菩薩對著蕓蕓眾生才說的話嗎?正是這種救世觀,使他可以犧牲自己去幫助別人,正是這種救世觀,使周三慶越來越像個圣人,尤其在下半部中,讓我們慚愧得唯有仰視!這種圣徒式的角色在中國的影視作品中是很少見的,一下子就使該劇上升到宗教的高度,但也注定周三慶這個角色不為大多數人所喜。這就是周三慶的悲哀吧!不也是我們的悲哀嗎?
4.無私的愛情觀
當馬繼紅、張玉英因為周大慶而鬧得雞飛狗跳、尋死覓活的時候,周三慶說,“自私的占有當然會帶來痛苦了。當大家都想吃饅頭的時候,你把自己的讓給別人了,比你自己吃了還覺得更幸福!”這是周三慶第一次表達自己對愛情的看法,讓人耳目一新。好望角里他對李曉波繼續(xù)發(fā)表自己的愛情觀,“愛情不是看電影,不是軋馬路,不是花前月下。真正的愛情,偉大的愛情,是奉獻!是犧牲!只有經歷生死離別的愛情,才能更加偉大,更加浪漫!…………愛情是世界上最無私、最高尚、最純潔的,自私的占有就不叫愛情!”很難相信,這是從一個十七八歲的學生口中說出的話!如此通透,像一個古老的智者!如此高尚,讓人禁不住心潮激蕩!再對比一下周大慶、周二慶的愛情生活,我們就會感受到周三慶倒底是怎樣的與眾不同!但是緊接著愛情的第一次考驗就來了。他的發(fā)小、形影不離的好兄弟李曉波也愛上了宋曉霞。這段情節(jié)突兀得就像急剎車一樣(我要給導演寄刀片!導演,你就不能先來點鋪墊?。?。本劇很多這類為了情節(jié)而有的情節(jié),帶來了不可避免的硬傷!好兄弟愛上同一個女人,這是影視作品中廣泛出現(xiàn)的情節(jié)。愛情往往是自私的,所以千百年來,刀光劍影、愛恨情仇總是一遍遍地、反反復復地在不同的舞臺上發(fā)生了、發(fā)生著、并且還將持續(xù)不斷地發(fā)生下去。但是這個亙古難解的謎題卻被我們周三慶同志輕易地解決了:他要與李曉波公平競爭!當他和李曉波把這個決定告訴宋曉霞時,宋曉霞卻非常憤怒,認為這很荒唐、很幼稚,周三慶反駁說,“這不荒唐!我們的喜歡都是真誠的,純潔的,崇高的,沒有任何私心雜念的。難道勾心斗角、斤斤計較的爭奪就不幼稚嗎?”對待愛情,無私、奉獻、犧牲,周三慶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而且他做到了!
5.詩和遠方
周三慶從小就愛往外跑。他和李曉波在城墻上找到了一間空房子當成他們的根據地,取名叫“好望角”,意思是能看見遠方。他意氣風發(fā)地說,“早晚有一天,我會帶著冬妮婭到好望角來!我還想坐火車去遠方,帶著冬妮婭,越遠越好,大興安嶺,新疆草原,西藏雪山!”當他終于把宋曉霞帶到了好望角,站在地圖前,他慷慨激昂,“我要先去青藏高原,登上雪山,站在世界的最高處,振臂高呼,‘解放全世界!’……等我勝利歸來,我就帶著你去周游全世界!”哪個青年人不曾做過周游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美夢??!但是究竟遠方在哪里?多遠才叫遠方?事實上,遠方只是一種象征,是周三慶心中的理想,也是他口中所說的“人生的新出路”。那么周三慶的理想又是什么呢?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精神高尚地活著!我們可以往這個“高尚”里填充諸如奉獻、犧牲、勇敢、堅強、承擔、正直、善良、寬容等人類一切美好的品德。
6.周三慶是喜歡坐牢嗎?
周三慶為了找到見宋曉霞的借口而偷了她的自行車,結果被抓,在派出所關了幾天。當回到家里和家人一起吃飯的時候,他說家里吃的包子還沒有派出所的好,還有點不想回來,甚至唱了一首在牢里剛學會的《月兒彎彎照九州》。這個情節(jié)似乎為他后面因槍擊傷人而坐牢埋下了伏筆。但是,事情真的只是如此簡單嗎?只是為了情節(jié)上的鋪墊嗎?從常理來判斷,派出所的飲食怎么可能比家里還好,何況周家的生活條件似乎還不錯?在監(jiān)牢中,沒有人身自由,對喜愛自由的周三慶來說,又有什么值得留戀的呢?沒兩三天,就跟獄友學了首新歌,當進監(jiān)牢是來學習旅游的嗎?在鄭新民的病房里,他對宋曉霞說,“這就是我的選擇,無論是當兵沖鋒陷陣,還是自首去接受懲罰,都會讓我的生命更加燦爛!”當兵打仗,入獄坐牢,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怎么就同樣地使生命更加燦爛呢?在我們無法把捉的命運中,或富貴或貧窮,或自由或束縛,或成功或失敗,或健康或疾病……有什么是可以不受外在影響、可以由我們自己去掌控的呢?那就是我們可以自己決定自己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意義。從奧斯維辛集中營幸存下來的德裔美國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中說,“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贝藭羞€說到,即使是在集中營這種極為惡劣的生活環(huán)境中,有為了活下去,而使用暴力、偷竊、出賣朋友的人,但也有“走過一個個屋子安慰別人,把自己最后一塊面包給了別人的人”。同樣是槍擊事件,周三慶選擇一個人自首頂下所有懲罰,李曉波選擇逃避;同樣是生意破產,周三慶選擇堅強地活著,李曉波選擇跳樓自殺。不同的選擇,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和不同的我們。
7.周三慶是個哲學家
在師范??茖W院的琴房里,周三慶和宋曉霞開始了他們的第一次正式談話,卻是大談哲學邏輯問題。周三慶不僅迅速地指出宋曉霞的“我的真理就是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是一個悖論,同時又給她玩了一個互相纏繞的兩句話悖論游戲(一張紙,正面寫著“背面那句話是真的”,背面寫著“正面那句話是假的”,問哪句話是真的?)。別的男孩子追女孩子都是用玫瑰花和巧克力,我們的周三慶同志難道要用哲學思辨去征服少女的芳心嗎?于是我們在劇中多處看到周三慶像個哲學家一樣和人大講道理。他和李曉波講什么是愛情,與父親爭論犧牲和死不一樣,教訓鄭新民真正的愛是不會痛苦的,……周三慶幾乎以一己之力將本劇拔高到哲學的高度。那些思辨的論述,有時是成段成段出現(xiàn)的,但并不讓人感到突兀,至少我個人是如此認為,有些是那樣的精辟,值得反復咀嚼和體會。周三慶是一個相當深刻的人!他思想的深度和高度遠遠超越了他的同齡人,也超越了劇中的所有人物。所以我在前面說,他表面上的桀驁不馴和玩世不恭,絕不是無賴流氓的不學無術,也不是青春期少年的叛逆,而是有著深刻哲學意義的精神訴求。
8.英雄與狗熊
周三慶想要報名參軍,卻遭到父親的嚴詞拒絕。那時候中國的西南邊境并不太平,隨時有爆發(fā)戰(zhàn)爭的可能(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開始于1979年2月)。周父擔心兒子會死在戰(zhàn)場上回不來,周三慶則試圖用大道理來說服父親: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卻還活著!選英雄或是狗熊,我們必須選擇。
犧牲和死人是不一樣的,死人是人死了,不吃不喝、不喘氣,是肉體的滅亡,犧牲是人死了,精神還活著,人們永遠記住他是英雄,是重于泰山的!
但經歷過殘酷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周父卻認為,活著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是老百姓,老百姓就是圖一家人和和睦睦,安安生生的過日子,不做虧心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人這一生最值錢的是命,人死了,誰還在意他是英雄還是狗熊呢,英雄狗熊都一樣?!?/p>
周三慶對父親的自私想法很生氣,“爸,我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人,這么自私,這么渺小,這么軟弱!”
這場爭論,是本劇第一次較為明確的表達出周三慶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周三慶看來,死亡對每一個人,無論高矮胖瘦,無論貧富貴賤,都是公平的,但精神卻是超越死亡的,或者選擇做重于泰山、雖死猶生的英雄,或者選擇做輕于鴻毛、雖生猶死的狗熊。周三慶無疑選擇了前者,而做為反襯人物的李曉波選擇了后者。英雄的人生觀和精神重于物質的價值觀,是周三慶行為最底層的心理邏輯,也使得他的所有選擇都迥異于普通人。這是我們真正理解周三慶的核心鑰匙。整部劇,從這個角度說,其實就是周三慶的英雄人生!
9.好望角
雖然在周大慶的幫助下周三慶拿到了戶口本,但是也離家出走一個人搬到好望角去住。從情節(jié)上來說,這是為了給后續(xù)故事——與宋曉霞談戀愛,與鄭新民決斗和槍擊事件——提供獨立的場所。但從人物性格上來說,則體現(xiàn)了周三慶獨立而自主的堅強人格。正是精神上的獨立,使得周三慶能夠走出那個自私自利、瑣碎雜亂但卻普通平常的周家,而選擇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之路,并且堅定無懼地走下去,即使遭遇再大的阻礙與挫折——槍擊傷人被判刑坐牢,戀人背叛與自己的好朋友結婚,朋友的忘恩負義,生意上的破產——也從不退縮。因為只有具有完全獨立人格的人,才能夠經受住命運的狂風暴雨!周三慶為李曉波坐了十年牢卻沒有怨言,而李曉波卻一直被內疚痛苦著;生意破產,李曉波選擇了跳樓自殺,而周三慶卻默默忍受,并承擔起照顧宋曉霞和由由的責任。所以英雄還是狗熊,或許是從一開始就決定了的吧(必須說明的是,離家出走在本劇中是一種象征,我可沒有一點鼓勵大家離家出走的意思?。?!
10.和鄭新民決斗
做為前男友的鄭新民依然愛著宋曉霞,所以對周三慶的糾纏心生憤怒,并提出要通過武力解決。周三慶不僅欣然同意他決斗的要求,還采用了一種非常特別的方式:兩個人都不叫外援,關起門來決斗,只有最后的勝利者才能走出大門。那么,周三慶為什么要同意決斗呢?是想用武力去贏得宋曉霞的芳心嗎?當然不是。他對李曉波說,“我和鄭新民比試是我的事情,宋曉霞選擇和誰在一起是她的事情。打贏了她不一定喜歡,打輸了她不一定討厭。我要干什么是我的事情,宋曉霞選擇和誰在一起是她的自由?!?/span>多么理智而深刻的覺悟:純粹的武力,獲得的是女人,卻不是愛情!周三慶的目的,正如他對鄭新民所說的,“你知道我為什么要打你嗎?因為你曾經拋棄過宋曉霞。你知道一個女孩被拋棄有多痛苦嗎?”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借此徹底結束鄭新民對宋曉霞的糾纏。但是,周三慶憑什么就那么確信自己一定會打敗鄭新民呢?周三慶和鄭新民,從體格上看,后者更健壯贏面更大(唐曾說他演周三慶的時候,是他最瘦的時候),至少做為觀眾,我們是這樣認為的。但是,決斗的輸贏難道僅僅取決于身體力量的大小嗎?當然不是,身體的力量非常重要,但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意志力的強弱。這是導演想要表達給我們看的,但顯然并不是表現(xiàn)的太好。整個打斗情節(jié)不僅沒有突顯出應有的主題,而且場面顯得過于粗糙(可以對比看韓國電影《鯊魚》)。只是在鄭新民的病房里,周三慶用語言將此表達了出來,“其實我沒什么好說的,因為我不愿意對一個死人說話。你已經死了!你應該記得我給你講的獒的故事吧,只有一個人能活下來,我活下來了,你死了,因為最后你選擇了求饒,選擇了放棄!生和死,有些時候是一回事,有些時候也不是一回事。如果我像你那樣選擇了,我等于就已經死了!”決斗的輸贏被上升到精神的層面,結果上的輸贏,肉體上的生死,象征著精神上的獨立或者屈服。這是周三慶和鄭新民兩個人的決斗,而此后,將會是周三慶和整個命運的決斗!相比于命運,個人的力量太渺小了。但是正如《老人與?!防镎f的,“你可以打倒我,但是不可以打敗我!”(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所以,在周三慶身上,同一切不屈服于命運的斗爭者一樣,都透露出一種悲壯但激昂的力量,讓人感動不已!
11.情書事件
周三慶在和鄭新民的決斗中獲勝,雖然在床上昏睡了三天三夜(沒有去醫(yī)院?),卻終于讓宋曉霞接受了他(誰說武力只能獲得女人而不能得到愛情?)。然后,兩個情侶迅速開啟了軋馬路模式(誰說愛情不是軋馬路?),但是他們的軋馬路卻上升到精神的層面,“那就流浪到死,人死了就鉆進喜歡他的那個人的心里去了,永遠地活下去。”但是剛剛經歷第一次愛情考驗(與鄭新民決斗)的周三慶,立刻又迎來了他的第二次考驗,好兄弟李曉波也喜歡上了宋曉霞。周三慶決定讓他與自己公平競爭,卻令宋曉霞非常憤怒。周三慶和李曉波將寫好的情書塞進宋曉霞的房間,被“小豆包”(陳笑梅)告發(fā)到薛主任那里,于是開啟了第三次考驗。首先要說的是,情書寫的真好,“我要走了,不要想念;我要走了,不要擔心;我要走了,不要哭泣;我今天走了,明天就回來!”詩非常簡單,卻有一股特別感人的力量。只是誰也不曾想到,這個明天居然會那么漫長!情書事件最終以宋曉霞主動“坦白”而承擔了一切后果,她被學校開除,并悄然離去。這是宋曉霞對愛情的第一次犧牲,代價是自己的工作和名聲。我們現(xiàn)今,跳槽很隨便,炒魷魚也沒什么大不了,師生戀也很常見,社會對此還是很包容的,但放在1978年,那就非常不容易了。那時周二慶還只是個臨時工,周大慶為了得到工作名額不惜誣陷親兄弟,李曉葉做了周二慶的裸體模特卻引來軒然大波。宋曉霞默默地犧牲,沒有任何附加條件,沒有任何怨言。整部劇中,只有周三慶和她真正踐行了無私的愛情觀。
12.槍擊事件
槍擊事件是整部劇的一個小高潮,也是影響人物命運、劇情走向的最重要事件。但首先,這個情節(jié)是不合理的。彈幕上絕大多數的觀點都是認為,在鄭新民逃跑后,周三慶和李曉波在背后開槍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也是沒有理由的。我也完全認同這一點。因為從性格上分析,周三慶雖然狂傲不羈,但絕不會沖動魯莽,因為這是與他深邃的哲學理性相違背的。此外,開槍意味著有可能殺人,剝奪他人的生命,這對于有著救世情懷的周三慶來說,是不可能這樣做的。雖然劇中幾次提到“鄭新民死了”,但那是象征意義上的,所以這個情節(jié)是刻意安排的。劇中有很多這類為了情節(jié)而情節(jié)的地方,所以在分析人物性格時,要把人物這樣做和情節(jié)要他做分開來(這是本劇編劇的失敗之處,不能做到人物與情節(jié)的完全統(tǒng)一)。槍擊發(fā)生后,周三慶將面臨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三次選擇。
第一次選擇:是逃跑,還是自首?是兩人共同自首,還是抓鬮決定,還是自己一個人自首?周三慶幾乎沒有猶豫,非常果斷地選擇自己去自首,承擔所有后果。當時鄭新民在醫(yī)院還沒有醒過來,自首的結果不可預測,可能是判刑,也可能是死刑。前面分析過,這是周三慶內在的救世情懷使他做出的必然選擇。如果對比當今社會上那么多撞車或撞人逃逸事件,就會知道做這個決定是需要多么強大的精神力量!
第二次選擇:是接受鄭新民的條件,以對宋曉霞的愛情來交換不告發(fā)自己,還是自首?周三慶選擇了后者。在他的愛情觀里,真正的愛情是奉獻和犧牲,不是自私的,更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用來交換的。這與前面的情節(jié)對應上了,或許鄭新民正是因為某種利益欲求而以愛情為代價拋棄了宋曉霞。還與周二慶為了公司的生意而以李曉葉一個晚上為交換條件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周三慶捍衛(wèi)了自己的愛情!而與此同時,宋曉霞答應鄭新民以回到他身邊為代價來換取周三慶免于告發(fā),也成就了她對愛情的第二次犧牲。這個選擇,無論是周三慶的,還是宋曉霞的,都使得他們的愛情在整部劇中,在勾心斗角、嗔恨嫉妒的混亂不堪中,顯得是那么的純潔、高貴與堅貞!
第三次選擇:鄭新民決定讓宋曉霞回到周三慶身邊,并且也不告發(fā)他,是接受,還是自首?周三慶仍然選擇了后者。說實話,就我個人而言,在面對前兩次選擇時,我覺得自己也可能做出和周三慶一樣的決定,但是在面對第三次選擇時,我猶豫了,既不用失去愛情,也不用受到刑事處罰,似乎是個很不錯的結果??!可是為什么周三慶要選擇自首呢?第一次選擇面對的是朋友,第二次選擇面對的是愛情,第三次選擇面對的是自己。他說,“我還是會去告訴警察的,那一槍是我開的,你記住,永遠記住,我不會背叛自己去求饒的…………我不會接受你的憐憫,我不想給你任何機會,讓我感覺到自己很內疚?!?/span>我們看到后來李曉波因為沒有去自首而因內疚痛苦了十年;為了讓周三慶不去告發(fā)自己偷煤,跪下來乞求;在錄像廳偷錢被抓,同樣是跪下來乞求,這些對比,強烈地表達出周三慶精神獨立、永不屈服、信守承諾、忠實自己絕不背叛的行為原則。
這三個選擇可以做為我們每一個人精神的試金石(你會如何選擇了,朋友?)。
周三慶在病房里和鄭新民有一段非常長的對話,是全劇最為重要的部分。它是上半部周三慶所有思想的總結,集中表達了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救世觀和行為原則。我非常喜歡這段話,雖然前文已有摘錄,這里我還是完整地將它們抄錄如下。
其實我沒什么好說的,因為我不愿意對一個死人說話。你已經死了!你應該記得我給你講的獒的故事吧,只有一個人能活下來,我活下來了,你死了,因為你最后選擇了求饒,選擇了放棄。生和死,有些時候是一回事,有些時候也不是一回事。如果我像你那樣選擇了,我等于就已經死了。
死并不難,活著才艱難。
你說如果我愿意離開宋曉霞,你就守口如瓶,不去告發(fā)我,讓我逃過懲罰。我很感謝你給我這個機會,因為我很幸運,遇到了宋曉霞這樣的人,她敢于為我犧牲,但是這也讓我感到很渺小。
可是有一種人你不了解,因為他太渺小了,渺小到必須怒吼,必須吶喊,必須做出一些驚天動地的事情,來證明自己不渺小,當然這很愚蠢,但他現(xiàn)在已經不渺小了,這個人就是我。
還有一種人,他做事情從來不會后悔,因為他太自信了,他自信到不知道什么叫天高地厚,這也很愚蠢哪,但他必須對他自己做出的承諾負責,這個人也是我。
所以,我還是會去告訴警察,那一槍是我開的,你記住,永遠記住,我不會背叛自己去求饒的。
宋曉霞,你還必須留在我身邊,因為我不同意這樣交換!
沒有如果,我相信我應該承擔這個世界上所有的苦難!
也許你沒有這個機會了,我說了,我會去承擔這個責任,而且永遠不會有痛苦的。
那我還是會去自首的,因為我不會接受你的憐憫,我不想給你任何機會,讓我感覺到自己很內疚。
宋曉霞,這就是我的選擇,無論是當兵沖鋒陷陣,還是自首去接受懲罰,都會讓我的生命更加燦爛!
我會在一個遙遠的地方思念你,我想這種思念,可能是世界上最甜蜜的!
僅就最后一句話做一個分析。這句話是對周三慶愛情觀的一個詩意的濃縮。真正奉獻和犧牲的愛情,超越了個體的自私與占有,同樣也超越了時間和空間。有一首歌的歌詞完美詮釋了這句話的內涵。
《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
情就在那里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
愛就在那里
不增不減
你跟我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里
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里
默然相愛
寂靜歡喜
這是上半部的全部分析,集中展現(xiàn)了周三慶的全部人生哲學。它們是周三慶精神上的靈魂底色,將為他所有的行動提供心理上的邏輯推斷。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下半部中,無論他的行為或決定看上去多么不同尋常,多么有違常理,但實際上都有其必然性,是他靈魂力量的外在延伸。第20集,在參加完周大慶、周二慶的婚禮后,周三慶坐上了逮捕他的警車,當十年后再次出現(xiàn)時,他的外貌、氣質、行為方式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那么,讓我們一起走進下半部,去迎接周三慶的回歸吧!
下部
1.我還是原來的周三慶!
十年,尤其是牢獄中的十年,會讓一個人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呢?年輕時的熱血是否會因為失敗、挫折、背叛而漸漸冷卻?曾經激昂的斗志是否會因為現(xiàn)實的勢利、殘酷、無奈而漸漸偃旗息鼓?詩和遠方的理想又是否會因為衰老、疾病、苦難而漸漸只成為夢里的片段?當十年后的周三慶再次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時,他的肆意張揚變成了冷靜成熟,他的年輕幼稚變成了果斷智慧,他的桀驁不馴變成了寬容平和,,連他臉上青春的棱角似乎都變得柔和了。周三慶變了!他所有的曾經外露的鋒芒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祥和與平靜。但是,在他的戀人與朋友眼里,他始終沒變。不僅沒變,還沒有長大,依然是十年前、十七八歲時那個意氣風發(fā)的少年!
周三慶在去南方闖蕩前與宋曉霞站在十年前的城樓上,宋曉霞說:
其實你沒變!
人為什么要變了?
我原來以為你這樣是沒有長大,現(xiàn)在看來是我錯了!
怎么錯了?
可能你永遠都長不大!
如果長大只會給我們帶來煩惱,那為什么要長大了!
周三慶和李曉波在煤山前打斗在一起,他說:
人這一輩子活著是為了什么,為了錢,為了幾個臭錢嗎?誰活著不是為了心中那點理想?
我看你到現(xiàn)在都還沒長大呢!
丟掉自己的理想就是長大嗎?
只有丟掉自己的理想才能看的明明白白的,才能活得精彩!
周三慶變了!周三慶也沒有變!沒有變的是他的理想、他所有的人生哲學;變的是他外在的行為方式。那只曾經翱翔于天際的雄鷹終于落回到地面變成了人群里的鄰家大哥!是什么使他發(fā)生了這種變化?是什么磨煉了他年輕時的狂躁和急切而醞釀成成熟醇厚的智慧與寬容?在和陳笑梅的一次辯論中,他說:
世界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絕望的人。我剛剛到青海監(jiān)獄勞改的時候,每天都覺得自己是個英雄,覺得這一切就是對自己的考驗和磨礪,可時間一長就絕望了,就開始數日子,盼著出去的那一天。每天都悄悄在墻上畫一道,一道就是一天,密密麻麻畫上了一片,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明白了,這種絕望都是自己給的,就像當初我剛剛在監(jiān)獄的時候,每天都很快樂一樣,所以我就不再畫了,我就想象里面和外面是一樣的,或者我本來就應該生活在那個世界里,直到我不再盼望時間過得快一點的時候,我就有活下去的希望。希望都是在絕望之后出現(xiàn)的。
周三慶終于明白了“等待和希望”的真實含義!他學會了等待。年輕時候的周三慶像所有年輕人一樣,總是擁有數不清的計劃,總是渴望著明天,總是覺得遠方就是在遙遠的某個地方,現(xiàn)在的周三慶終于明白了,遠方就在自己的心里,就在每天普通平凡的當下!所以,從牢獄中出來的周三慶,身上總是帶著一種覺悟了一切的超然、平靜、安詳的力量,讓人在不知不覺中為之動容。
2.以德報怨
當周三慶一個人承擔槍擊的所有后果坐了十年牢回到家里的時候,宋曉霞已經嫁給了李曉波并且有了孩子,而做為死黨的李曉波不僅沒有任何感激,反而將自己內疚的痛苦轉化為仇恨處處刁難周三慶。因此,在周三慶回來后的第一件大事,到哪里工作,成為全家人爭論的焦點。除了周二慶,所有人都不贊成周三慶去煤場上班,包括彈幕上的朋友們。那么,為什么他仍然會選擇去煤場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前面分析過周三慶的救世情懷,那現(xiàn)在面對李曉波的怨恨,周三慶又怎么會逃避呢?他一定會想辦法化解掉李曉波與自己的這段矛盾。所以我們看到,李曉波把周三慶從辦公室文員調到送煤組;當著所有工友的面說出周三慶勞改的身份;在偷煤被周三慶警告,并且已經得到周三慶的保證不會告發(fā)的前提下,誣陷周三慶打人而令他被煤場開除;周三慶把他介紹到錄像廳上班卻暗中偷錢,……而周三慶卻始終是沉默、包容、承擔責任。李曉波的行為叫做忘恩負義,周三慶的行為叫做以德報怨。上部中的救世情懷雖然宏大但卻寬泛,而此時的以德報怨則顯得更加具體和實際。事實上,評論中我看到大部分人是不贊成周三慶的做法的,甚至有人覺得他在知道李曉波偷煤卻沒有舉報是一種缺乏法治觀念的表現(xiàn),而且以德報怨在現(xiàn)實中也行不通,常常招致的是養(yǎng)不熟的白眼狼。我認為這些觀點都是正確的。因為以德報怨確實不是現(xiàn)實中合適的處事原則,現(xiàn)實中合適的處事原則應該是“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以德報怨是宗教層面的,它需要這個人有更強大的精神力量,包容、寬恕、慈悲、忍耐。當周三慶被煤場開除,周父問他怨不怨恨時,他回答是不怨恨,因為寬容,然后他給父親講了一個老喇嘛的故事。所以大家對周三慶的誤解和不認可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是以世俗的眼光去評價宗教層面的事情。周三慶身上始終閃耀著一種圣徒式的光輝,這也使得本劇有一種悲天憫人的終極關懷!那么這種以德報怨的行為達到周三慶想要的結果了嗎?答案是肯定的。最終,周三慶不僅化解了與李曉波的矛盾,也化解了李曉波與宋曉霞之間的矛盾。當周三慶與李曉波一家三口拍照的時候,畫面不是也很溫馨嗎?后來,周三慶以同樣的方式來處理幾個搶劫的小青年,結果,他收獲了一群小弟,成立了一家搬家公司。
3.金錢能買來幸福嗎?
上部我們已經分析了周三慶的價值觀:精神重于物質。下部則從金錢財富的角度更加深化了這一觀念。當周三慶得知李曉波偷偷倒賣公家煤炭的時候,他先去勸說:
你說人這一輩子能掙多少錢?
那要看你有多大本事了。
那人一輩子能花多少錢?
那要看你能掙多少錢了。
你說你有錢了你想干什么?
有多少錢?
很多錢,怎么花都花不完的錢。
你跟我開玩笑呢吧!
你可以當做我是開玩笑,也可以當做我是真的。
那我就買一個外國席夢思把我們家小木床換嘍。
可是你買不來踏踏實實地睡上一覺。
那我就買一個大房子,特別大的那種,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可是你買不來幸福的家庭。
那我就買一酒樓,一天三頓我全吃海鮮。
可是你買不來快樂。
周三慶對待金錢的觀念,通透得簡直像個大徹大悟的人!所以當他把李曉波介紹到錄像廳上班,并分出自己的一半工資來給他發(fā)工資,這在他看來可能沒什么大不了,但在我們廣大吃瓜群眾看來,簡直是不可理解!劇中,周三慶也多次表達自己并不想掙大錢,這在我們當今人來看,似乎沒有上進心、太躺平了!事實上,他并不是厭惡金錢,只是不以金錢為生活的目的而已,所以他仍然會和李曉波去南方闖蕩,成立搬家公司。
其實,這才是對待金錢的正確態(tài)度。
4.英雄和狗熊
做為對比的一組人物,周三慶和李曉波,在下半部依舊上演著英雄和狗熊的劇情。這種將英雄或是狗熊進行到底的人生應該并不是現(xiàn)實生活的常態(tài)吧?,F(xiàn)實生活中的大部分人恐怕都是兩者兼而有之。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英雄和狗熊的區(qū)別?是什么造就了精神的偉大和渺小呢?答案有很多。本劇給出的解答是:對自己的承諾負責,不因外在的武力或是誘惑而屈服背叛自己,簡單的說就是,自己對自己負責!我們在后面還會詳細談到這一主題。
作為觀眾的我們,總是對劇中男女主角的愛情尤為關注。但是有幾個問題卻一直困擾著我們,使我們總有一種霧里看花的感覺。
5.宋曉霞為什么背叛愛情選擇與李曉波結婚?
首先提出我個人的觀點,宋曉霞從來就沒有背叛過愛情,這是導演強迫安排的!為什么這樣說呢?我們看上部宋曉霞為愛情的兩次犧牲。第一次,情書被告發(fā),她主動承認是自己“勾引”學生,與學生無關,承擔下所有的后果,代價是被學校開除,失掉實習的工作和自己的名聲。她知道如果自己不站出來承認,周三慶或是李曉波也會去自首,所以她先是欺騙兩人說要誰都不承認,三個人一起承擔,然后就主動自首了。而被學校開除后,她又悄悄地離開,沒有留下任何信息。她的犧牲是完全主動的,而且不帶任何附加條件,沒有任何怨言的。我們比較李曉葉和馬繼紅,她們對愛情也做出了犧牲,但她們的犧牲是有條件的,是有怨言的。第二次,槍擊事件,宋曉霞答應鄭新民以離開周三慶回到他身邊為代價來換取他不告發(fā)周三慶。我們深入想一想這個交換條件。在明明深愛著一個人的前提下,與另一個自己不愛的人在一起、結婚、生活一輩子,這該有多痛苦?。∪绻麤]有愛著另一個人,也許痛苦還不會很大。這是要以自己一生的幸福和快樂為代價?。∫粋€可以為愛人犧牲自己一生的幸福和快樂的人,會不能忍受十年的等待嗎?會不能忍受拒不見面、拒不回信嗎?所以說,宋曉霞的“背叛”是導演刻意安排的,是又一次為了情節(jié)而情節(jié)的編造。其目的至少有兩個,一是情節(jié)的需要,后半部的情節(jié)都是以此為前提的。另一個就是從側面烘托出周三慶精神的高度,為朋友坐了十年牢,戀人嫁給了好朋友,卻沒有任何后悔和怨恨,這需要有怎樣強大而寬容的靈魂??!但是,導演這種強迫安排也產生了新的問題,因為此時的宋曉霞因為“背叛”在精神上已經配不上周三慶了,導演如果想讓他們最終在一起,那就必須解決如何救贖宋曉霞這個問題。這一點我們在探討后面幾個問題時,自然會慢慢找到答案。
6.周三慶為什么會勸說宋曉霞不要離婚?
宋曉霞的婚后生活一直并不幸福,但為什么她之前不提離婚,偏偏在周三慶回來后不久就想要離婚呢?可以推測,宋曉霞婚姻生活的不幸福主要原因是李曉波一直被內疚所折磨,因為內疚,再加上本來他就是一個不自信、心理承受能力差、缺少擔當、人格沒有完全獨立的人,他的內疚會無形中放大他的猜忌與懷疑,會把妻子很多正常的行為都看成是對老情人的戀戀不忘和對自己的背叛,于是爭吵就不可避免了。但是宋曉霞應該是都忍了下來,并默默承擔著一個妻子、母親、兒媳婦應盡的責任。可是這一切在周三慶回來后被徹底打亂了。因為周三慶的回歸讓李曉波內心因內疚的痛苦而產生的怨恨徹底爆發(fā),甚至有點歇斯底里。宋曉霞原來的隱忍也無法再維持,家庭生活成為每日的噩夢,與此同時,十年來深藏于心底對周三慶的愛與思念,也如潮水般洶涌而出不受控制,于是她想要離開李曉波,想要離婚。這可能是她打電話給周三慶要求見面時的心理狀態(tài)吧。一個細節(jié)是,宋曉霞在打電話前彈奏的是《獻給愛麗絲》,打電話后直到周三慶進入房間這段時間她彈的是《夢中的婚禮》。不言而喻??!那么,周三慶在談話開始以前是個什么心理狀態(tài)呢?首先,他是不可能勸宋曉霞離婚的,原因在他后來與陳笑梅的爭辯中表達的非常清楚。陳笑梅說,“曉霞姐姐其實是愛你的,是喜歡你的,可是你卻讓她和曉波哥哥在一起煎熬,你為什么就不敢接受她呢?”周三慶說,“我沒有這個權利,我沒有權利拆散他們讓自己得到幸福,人不能那么自私?!?/span>他不僅要勸宋曉霞不要離婚,還有盡量勸說他忍受下來,好好愛李曉波,好好過好家庭生活,這可能就是他當時的心理想法。當他走進房間,默默地站在門口傾聽了一會鋼琴,然后敲響房門的時候,全劇最長、最感人的一段談話開始了。
我不知道該怎么勸你,我沒有結過婚,可能我沒有權利對婚姻指指點點。別輕易說離婚。真的是要離開,那時候你再回過頭去想想過去在一起的日子,也許你會后悔,原來過去的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
可是我不知道該怎么辦。離婚,他不同意,可是在一起我們就只有爭吵。我一個人的時候,心里無數次地勸自己,多去想他的好,可是碰了面,就像噩夢一樣。
對,很多事情剛剛開始的時候都是歡天喜地,可是到最后都是你死我活。你愛他嗎?
我不知道,也不清楚。也許愛過,可這種愛不是我們小時候那種。小時候,你愛一個人就是時時刻刻地想他,惦記他,想知道他在哪兒,想知道他在干什么,可是現(xiàn)在不是,現(xiàn)在只是覺得該回家了,該吃飯了。
其實你們已經習慣對方了。
可是我不想為了遷就習慣就這樣糊里糊涂地跟他生活下去。
你和他在一起會遇到麻煩,和別人在一起一樣也會遇到。習慣是什么,就是感情。
我這樣下去會死的。
不會的,一個人沒有那么容易死,一個人能承受的東西其實很多,咬咬牙都會過去的。
可是這樣活著還有什么意思。
當然有意思了,一個人生活在世上本身就是有價值的。
我想結束了,我受不了了。
每個人的感情都可以選擇在什么時候開始,可往往是沒有選擇的時候結束的,這是弱者,你要堅強。
我不想那么堅強,太累了,我確實想離開他,也許當初我們結婚就是草率的。
草率的結婚已經是錯誤了,別再犯第二次錯誤,草率地離婚。
我記得你以前常常說,你不會后悔,可人真的不會后悔嗎?
我真的從來不會后悔,因為后悔沒有任何意義。
我現(xiàn)在很后悔,后悔沒有等著你,等你回來。
你選擇我不一定是對的,選擇他不一定是錯的,是因為你已經看清楚了他,還沒有機會看清楚我而已。
三慶,你的心太硬了。
沒辦法,生活讓我必須學會堅強。
你,你愛過我嗎?
你不應該問這樣的問題。
十年前,你走了,去了青海,我下定決心要等你回來,我告訴我自己,我這輩子是你的,我的心里不可能再有別人,只有你,小保爾,周三慶??墒悄?,我不知道當初你是怎么想的,我?guī)状乌s去青??茨?,你都不愿意見我,我給你寫的信,也都被你退了回來。我每一次坐著火車回來的路上,我都在想,你說過,只有最遙遠的思念才是最浪漫的愛情,你知道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嗎,就像你現(xiàn)在坐在我對面,你就在我身邊,我還是想你!
曉霞,你們會好好的。我希望你們好好的?
嘮嘮叨叨的家庭劇,沒什么新意,很普通……
怎么拍成電視劇,也脫離不了北京人藝的強調。
好看
越來越扯…
里邊的人都跟沒心沒肺似的。劇情略奇葩??墒俏蚁矚g周三慶,特別喜歡。唐曾這演員挺不錯的。
劇名應該叫,你們的生活比屎苦。天雷滾滾,編輯你贏了,你太屌。
#這些年我跟奶奶一起看過的奇葩電視劇#
不錯的片子,但對李曉葉這個角色不喜歡,可能我真心是太不喜歡韓雯雯了吧。
劇情神展開,劇本不太好…圣母世界觀ORZ
很搞笑~很輕松~~
年輕時愛情美麗如詩 激情 經歷歲月都被磨的世俗 不似當初的人 每個人坎坷多變的人生 并不喜歡最后的結局 回歸最平淡。最喜歡里面的周三慶。
總體來說挺好看的。三慶也很帥嘛。記得最后一集中,大慶說的話,人這一輩子就是吃,吃飯,吃苦,吃虧。與君共勉。
20130720 下面的影評叫好的都是托兒吧。這種爛糟的劇讓人看了罵都罵不出來只能笑了。各種和爹媽邊看邊吐槽,某種意義上也是拜其所賜度過了歡樂的時光。劇情發(fā)展無邏輯荒誕至極,人物性格轉變突兀。唯一的優(yōu)點就是劇情不拖沓,少看兩集這個坐牢了那個癌癥了,一會兒離婚了一會兒自殺了。編劇負分滾粗。
挺好
有時代感、不錯!
開啟壇口,酒香四溢。輕泯一口,唇齒留香。反復細品,難以忘懷。《我們的生活比蜜甜》眾多老演員,果然演技派呢,很是喜歡。改革開放后,生活富足了,比蜜甜。真的很是喜歡。
晚上去看外婆的時候斷斷續(xù)續(xù)看了個三十集,剩下的看了劇情簡介,還不錯
感情線還能再復雜點么……
太墨跡 人生就這么點狗血的事
適合和我老娘一塊在晚上消磨時間→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