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情婦瑪儂(Manon)》:愛我的人和我愛的錢【第14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金獅獎】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3/01/manon14_11.htmlManon (1949)
本片獲得1949年第14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金獅獎。
電影講述一個女人與一個男人的故事。二戰(zhàn)期間,參加游擊隊的男主角遇見一個要被剪頭發(fā)的妓女,兩人一見鐘情并結(jié)婚。此后,男主角帶著妓女逃到巴黎,投奔妓女的哥哥。妓女水性楊花,而且喜歡過奢華的生活,三番五次的背著丈夫去做別人的情人、高檔妓女。為了讓妓女安心待在身旁,男主角做起各種非法生意。男主角為了給美軍提供產(chǎn)品,妓女與一個美軍將領(lǐng)關(guān)系密切,并在將領(lǐng)撤走后決定與他一起生活。男主角非常不愿意,但妓女哥哥設(shè)計將他困住。為了逃走,男主角殺死妓女的哥哥,之后并告訴妓女他要遠走高飛。妓女聽后拋下一切,跟隨男主角偷偷爬上一艘船,離開法國。兩人很快被發(fā)現(xiàn),不過船長聽了他們的故事后將他們放走。最后,妓女在從沙漠行走的途中被土匪擊中,男主角高興又傷心的將她埋在沙漠中。
本片是一部比較正統(tǒng)的電影,沒有藝術(shù)片的沉悶,作為一部四十年代的電影來說,可以給滿分。因為它有著性格鮮明的人物,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現(xiàn)實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深刻的主題。此外,它的敘事結(jié)構(gòu)清晰,節(jié)奏張弛有度,演員表演精湛,這些都讓電影堪比好萊塢同時代的電影??傊皙{獎中終于有了一部不沉悶且好看的電影。
電影表現(xiàn)的主題,通過我標題的名字就可以概括。電影通過男女主角兩人之間的經(jīng)歷,表現(xiàn)了欲望、占有、私欲對人的影響,以及女人的本質(zhì)和男主角變態(tài)似地愛情。簡單來說,妓女這個女主角,是一日為妓、終生為妓,為了物欲愿意出賣任何東西,身體、靈魂、情感,沒有任何可以保留的。男主角這個男人,則對女主角有著病態(tài)似地愛戀,無論她做什么,他都愿意接受、都肯原諒她的錯誤。因此,本片就是一部講述“愛我的人和我愛的錢”的現(xiàn)實主義電影,告訴觀眾們有一種女人是魔鬼,她不僅僅會蠱惑人心,還會將你拖進黑暗。
電影拍攝上中規(guī)中矩,按部就班的講述故事。雖然這樣沒什么特點,但是作為一名普通觀眾,看著這樣的電影比看某些藝術(shù)片舒服多了。當然,前面也提到本片的幾個優(yōu)點,這也是它近似于好萊塢電影的方面。此外,片尾結(jié)束時的場景比較黑暗,竟然讓男女主角雙雙命喪黃沙,這又讓本片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禿鷲、殘尸、黃沙,挺有Henri-Georges Clouzot特色的,比他的《恐懼的代價》更陰郁。
額外說一句,本片另外一個名字《獨留青冢向黃沙》更詩意一些,也更符合電影劇情。哎,現(xiàn)在的電影再也沒有這么文藝的名字了。
本片演員表現(xiàn)出色,每個人都生動的演繹出相應(yīng)的角色。但是給我留下印象的,只有女主角Cécile Aubry那稍有凸起的嘴唇。她雖然稱不上美女,但也是很漂亮的,尤其是在四十年代的法國,金發(fā)美女很少見的。
總結(jié)一下。這是一部好看且主題深刻的電影,比起金獅獎的其他藝術(shù)電影好看多了,Henri-Georges Clouzot確實不簡單。
Cécile Aubry
序列:0991
2012-01-11
2 ) 愛可以戰(zhàn)勝嫉妒
如果愛上瑪儂這樣一個漂亮、喜歡享受、花錢如流水,又不太在乎肉體與欺騙的女孩,也許是不幸的。
但真正的愛,應(yīng)該可以戰(zhàn)勝嫉妒。
3 ) 《情婦瑪儂》:愛欲的世界里沒有伊甸園
原文鏈接:
http://www.qh505.com/blog/post/3430.html從炙熱的沙漠到清涼的樂園,是從戰(zhàn)爭到安寧的距離,是從逃亡到幸福的距離,但是這段距離似乎是無限的——當諾貝盧背起被子彈射穿身體的瑪儂,走向那一個他們曾經(jīng)經(jīng)過的樂園的時候,其實永遠在那一邊的樂園也隔開了生者和死者的距離,生死與共,在沒有幫助,沒有希望,沒有盡頭的返回中,他們似乎永遠無法再回到那個樂園。而腳下的荒漠,已經(jīng)成為他們生命最后的終點。死亡是一種災(zāi)難,但是對于諾貝盧和瑪儂這一對遭遇了太多波折的情侶來說,死亡卻是他們真正在一起的歸宿。
那顆不設(shè)防的子彈從阿拉伯人的槍里射出,射進瑪儂嬌小的身體的時候,她是感覺到生命正在悄悄逝去,面對著一直愛著自己的諾貝盧,她說:“我是你的負擔?!钡羌词股臅r間無多,她也希望諾貝盧能夠活著,因為在她看來,“如果你死了,還有誰會記得我?”活著是為了讓別人記住,活著是為了在他人心里成為永恒,所以在她生命的最后時光里,她要看著自己的愛人活著,要看著他將自己帶回曾經(jīng)不想走的樂園,“兩個人的樂園”只是他們逃亡路上經(jīng)過的地方,但是對于碼農(nóng)來說,那也是一個理想中的歸宿,有清泉,有綠樹,就像伊甸園,滿足了她對于愛情的向往。但是傷口在流血,痛苦在增加,生命在流逝,她已經(jīng)不能講話,她已經(jīng)奄奄一息,而最后在諾貝盧走向樂園的歸途中死去。
死去而走向樂園,對于碼農(nóng)來說,或者是不留遺憾的。但是在活著的諾貝盧看來,瑪儂的死是肉體之死,也是愛情的終結(jié),一個死去一個活著,即使回到了樂園,對于這一場出生入死充滿波折的愛情來說,也是不完美的,也是永遠留有遺憾的,所以在諾貝盧無法支撐著走到樂園的路上,他終于在荒無人煙的地方為瑪儂挖出了一個埋葬的坑,“我的瑪儂,好好睡吧?!彼阉旁诳永?,蓋上沙土,然后抱著她的頭,在他面前,瑪儂是丑陋的,但是諾貝盧卻希望和瑪儂永遠以這樣的擁抱在一起?!拔宜懒宋液芨吲d,因為你終于屬于我一個人了,沒有別的男人靠近你,他們愛的只是你的身體和香水,只有我會一直陪在你的身邊。對你的愛永遠不變,抱著你永不離開。”諾貝盧說出最后一句話,吻下最后一個吻,似乎和瑪儂永眠在這荒漠地帶。
永眠也是抵達樂園的一種方式,只是這種在愛情里自死的追求仿佛是一種永恒狀態(tài),但是最后屬于一個人的愛情,更像是對于諾貝盧占有欲的一種滿足,瑪儂,這個曾經(jīng)給她帶來過傷心和痛苦的女人,這個被人叫做娼婦的女人,終于離開了其他一切男人,終于成為自己唯一的女人,他們愛的是身體和香水,在這荒漠逃亡路上,身體和香水真的不再屬于瑪儂,所以她似乎以一種靈魂回歸的方式屬于諾貝盧,也最終完成了關(guān)于愛欲的最后表白。
似乎從一開始,當諾貝盧和瑪儂相遇相識開始,這樣一種愛情就烙印上了某種身體和靈魂之間的矛盾。一個是打擊德國軍人的法國游擊隊員,一個是村子里被圍攻的妓女,在戰(zhàn)爭年代,他們有著截然不同的身份,但這種身份或者都是戰(zhàn)爭造就的,身旁的廢墟,不惜的戰(zhàn)火,猛烈的爆炸,這是一個屬于戰(zhàn)爭的時代,而當這一切成為他們愛情的背景,注定是坎坷而多難的。游擊隊將被村里人罵成是和德國人“私通”的婊子瑪儂解救下來,似乎是一種人性的救贖,但是在諾貝盧眼里,瑪儂不僅沒有污點,甚至是他所愛的目標物。也就是在他們在廢墟里相遇相識的那一刻起,諾貝盧就完成了對于瑪<圖片1>
儂的救贖,而這種救贖指向的是愛情。
瑪儂告訴他:“要是剃了頭我就咬舌自盡?!爆攦z告訴他:“我不知道政治,戰(zhàn)爭讓人變得丑陋?!爆攦z還告訴他:“我害怕被審判,我害怕變丑。”一個性感的女人,一個可愛的女人,一個即使在戰(zhàn)爭中在受辱里還是保持微笑的女人,對于諾貝盧來說,是充滿誘惑的。一次是從村人手里將她救出,一次是欺騙游擊隊長官她跑了,一次是在戰(zhàn)火中偷車將瑪儂接走,對于諾貝盧來說,當他遇見瑪儂的那一刻起,就萌生了一種愛,就可以為她放棄一切,即使可能遭處罰,可能被審判,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將她解救出來,還是以愛的沖動將她變成自己的女人。
第一次見面,她問他:“我漂亮嗎?”第一次相救,她要求:“吻我?!倍斨Z貝盧說出“我愛你”的時候,瑪儂便對他說:“我們在一起吧。”外面的爆炸聲正在響起,旁邊是成為教堂的廢墟,他們就在這戰(zhàn)爭的世界里看見了愛欲,并且將它表達為“在一起”的愛情。無所顧忌,這一場愛情對于他們來說,完全可以拋棄身份,完全可以遺忘現(xiàn)實,只有兩個人便把破亂的世界完全替換成了愛情的樂園。當他們離開炮火彌漫的街道開車到達諾貝盧自己的鄉(xiāng)村小屋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個夜晚便擁抱在一起,“白天剛剛遇見你,晚上便枕著你?!彼栽谶@個倉促建立的愛情樂園里,諾貝盧一直是愛情的沖動者,為著這一份愛,他會出拳狠揍葡萄酒大老板波魯;為著這一份愛,他情愿自己做村里的助理也要拼命賺錢;為了這一份愛,他從軍隊走私青霉素;為了這一份愛,他甚至扼殺了阻礙他見到瑪儂的瑪儂哥哥利昂;也為了這一份愛,他不惜冒著偷渡的危險。
但是,瑪儂畢竟是一個妓女,一個出賣肉體的妓女,一個愛慕虛榮的妓女,一個無法吃苦的妓女,她喜歡自己在別人面前被叫做漂亮的女人,她喜歡好看的衣服享受財富生活。所以這對于他們的愛情來說,是一場巨大的考驗,但是在諾貝盧那里,對于瑪儂的愛,不僅讓他一次次對別人沖動,也讓他一次次原諒瑪儂。戰(zhàn)爭結(jié)束巴黎獲得解放,瑪儂認識了哥哥的朋友——葡萄酒老板波魯,波魯給她買衣服給她物質(zhì)的享受,而這樣的生活是瑪儂所希望的,所以她不愿跟著諾貝盧去伊斯坦鄉(xiāng)下做村助理的工作。而為了這樣的物質(zhì)滿足,瑪儂甚至又走回到賣身的生活里。對于諾貝盧來說,這似乎是他擺脫不了的噩夢,一方面他內(nèi)心的道德感使得她厭惡甚至唾棄瑪儂,在那個豪華的“妓院”里,他找到了瑪儂,得知她坐著可恥的行當,他朝它臉上吐口水,扼住她的喉嚨,罵她是賤人,但是當瑪儂流下眼淚,當瑪儂敘說自己的需求,諾貝盧又軟下心來,一方面是他太在乎失去瑪儂,另一方面他也無法在貧乏的生活中活下去,所以又愛又恨的諾貝盧原諒了瑪儂,他抱著她說:“你是一個可愛的姑娘,我想救你。”
又一次無條件的原諒和拯救,而瑪儂依然無法改變對于物質(zhì)的向往,所以在和相識的軍人走私青霉素獲得巨大利益的時候,瑪儂卻答應(yīng)軍人嫁給他,因為她不愿失去這個機會。對于物質(zhì)的占有欲使得和諾貝盧的婚姻變得極其脆弱,她可以為了金錢而和別人結(jié)婚,可以為了占有而離開諾貝盧,“她有一箱黃金,沒有什么辦法,我一定會回來的?!币欢〞貋恚瑢τ诂攦z來說,是占有物質(zhì)和財富之后的回歸,而對于諾貝盧來說,卻是愛情的死亡,所以在瑪儂的哥哥利昂設(shè)計將他們分開的時候,沖動的諾貝盧用電話線將利昂殺死,成為一名殺人犯,從而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從第一次從村人手里解救出瑪儂,到之后瑪儂的不斷背叛,對于諾貝盧來說,遭受的是身心的痛苦,但是他一次次原諒和寬恕瑪儂,一次次將她拯救出來,就是為了讓瑪儂回頭,讓瑪儂不離開,讓瑪儂在自己身邊,只要在愛的名義下占有她,諾貝盧就感覺是一種獲得,是一份愛情。而其實在兩個人的生活里,不管是戰(zhàn)爭期間,還是戰(zhàn)后解放,兩個人從來不曾享有過真正的愛情,或者他們沒有以自我犧牲的代價擁有過完美的愛情。瑪儂的虛榮,瑪儂的愛財,在某種方面,也是一種欲望的表現(xiàn),在她看來,這是自己追求的美好生活,這是不讓自己變丑的生活——在戰(zhàn)爭廢墟的那個盛水的花盆里,瑪儂俯身看見水里的倒影,那是漂亮的自己,她的臉上便露出了微笑。
或者,諾貝盧就是那一面能映出她漂亮面容的水,只有他在身邊,她才能獲得滿足被愛、被寬恕、被拯救的滿足感,才能始終在不丑的現(xiàn)實里,但是這種愛卻是自私的,甚至需要諾貝盧不斷做出自我犧牲?!拔颐妹檬浅藻X的蟲。”這是哥哥利昂對她的評價,貪欲無限,“金錢和愛情是無法同時擁有的”,著只不過是欲望世界里的一個借口。但是當諾貝盧在沖動中成為一個殺人犯而逃亡的時候,瑪儂甚至不顧哥哥的死而追尋在火車上逃避追捕的諾貝盧,看起來是對于愛的一種不舍,實際上也是不愿在失去諾貝盧之后使自己變丑。但是背負著命案逃亡,卻讓他們愛情得到了一次升華,因為在火車、偷渡過程中,再無金錢的誘惑,再無物質(zhì)的滿足,再無生活的享受,只有無法自由的折磨,只有擔心受怕的痛苦,而這些經(jīng)歷讓他們真正走近了彼此。在船上,船上因為諾貝盧是報紙上通緝的殺人犯,于是將他囚禁在冷凍室了,而為了解救諾貝盧,瑪儂將自己攜帶的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賄賂給司務(wù)長,這些曾經(jīng)自己一直追求的珠寶、金錢,卻付出而解救自己的愛情。這像是一個逆向的過程,也是對于曾經(jīng)對于物質(zhì)占有的一種醒悟,而除了這些,瑪儂甚至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再次出賣自己的身體以求得諾貝盧的平安。這也是一種逆向過程,以前瑪儂出賣肉體是為了使得自己更好地享受生活,但是在諾貝盧偷渡被抓的無奈面前,她希望付出自己肉體的代價喚回一份愛。從自私到愛,瑪儂的救贖是關(guān)于身體意義的一次蛻變,而這也為他們的愛注解了一種可貴的品質(zhì),所以最后,船長也被他們的行為所感動,欺騙說他們已在逃亡中淹死在大海里,而實際上悄悄將他們送到小船上,和那些猶太人一起逃離追捕。
只是,這升華的愛太短暫,在炎熱的沙漠里行走,在漫長的旅程中跋涉,他們相互攙扶,相互鼓勵,相互幫助,而在那個樂園里,他們似乎看見了自己尋找的幸福,但是對于他們來說,幸??偸窍窈J序讟?,是一種虛幻的存在,跟隨著那些猶太人,他們不知道會去往哪里,不知道前方就有危險,盲目地逃亡使得他們錯過了這個可以留下來的樂園,就像愛情,他們曾經(jīng)放棄了許多,而始終不知道自己最終想要的是什么。直到死亡降臨,直到再沒有出路,他們才知道,永恒有時候意味著彼此擁有,有時候卻意味著彼此失去。
矛盾的結(jié)合體,戰(zhàn)爭期間是道德和愛情的矛盾,戰(zhàn)爭之后是金錢與生活的矛盾,出賣肉體則變成了身體和靈魂的矛盾,而最后的死亡,卻也是占有和失去的矛盾,這是一種畸形的愛,這是一種危險的愛,這是一種致死才完全占有的愛。而當愛欲完全為了占有,那個“兩個人幸福的樂園”就永遠不是真正的伊甸園,荒漠、鮮血、尸骨,這個世界依然是丑陋的,依然不肯露出最真誠的笑容——就像電影的另一個名字:《獨留青冢向黃沙》,傳遞的是一種哀傷的詩意,是一種無奈的悲憫。
4 ) 《恐懼的代價》之前傳
克魯佐No.2,因為《恐懼的代價》開始關(guān)注他,可惜這部金獅之作與懸疑無涉,小失望。
相比同時期好萊塢的黑色電影,在表現(xiàn)資產(chǎn)階級生活的欲望侵蝕上,更關(guān)注戰(zhàn)后社會大環(huán)境對人物的影響,比如失業(yè)、黑市走私,可以說具有法國電影戰(zhàn)前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不過劇作本身還是更接近優(yōu)質(zhì)電影傳統(tǒng)。視聽上談不上多么特出,大概以開頭教堂一場戲為代表的特寫蒙太奇印象比較深。文本層面的表達借由劇終時男主之口都表達出來了,“你死了,我很高興,你終于可以成為我一個人的了”。最后二十多分鐘北非的場景很風格化,如果說從戰(zhàn)后歐陸難民向第三世界國家逃難來看,仿佛《恐懼的代價》之前傳。
諷刺性其實很豐富,Manon出場時被羞辱恐怕也是導演本人對“烏鴉”事件的回應(yīng),最后要跟有“整箱美金”的美國軍官則直指美國戰(zhàn)后通過馬歇爾計劃對歐洲的控制。 加之中間主角二人向大資本家波魯?shù)耐讌f(xié),波魯?shù)拇蚴帧anon的哥哥還是個開電影院的,似乎又可以腦補出克魯佐對彼時彼地拍攝電影處境的隱喻。
三星半。
5 ) 《情婦瑪儂》:超越道德指涉的亞當和夏娃
實際上看過不少黑色電影,很少有一部像《情婦瑪儂》這般復雜。
瑪儂是極為典型的黑色電影蛇蝎美人,能夠凝聚視覺的美貌令男人傾心于她,若這是一部好萊塢類型片,性格塑造尤其會注意掩蓋她的兩面三刀,即她定會維持住深情面貌,直到某個戲劇高潮才會露出邪惡爪牙,但克魯佐偏不如此,瑪儂的邪惡面貌總在她的善良背后被展現(xiàn),在那個男人看不到的地方,觀眾早已知悉瑪儂的虛偽。
克魯佐拋棄掉亞里士多德的戲劇手法,從好萊塢細膩的人物、夢幻的愛情編織轉(zhuǎn)向布萊希特的“陌生化手法”,即令觀眾從戲劇中脫離出來,辯證地,且主觀地看待戲劇發(fā)展。
借助這種手法,瑪儂對欲望的無止境渴求被展現(xiàn)。這個角色沉迷于金錢、情欲,甚至不能放棄愛情,她背離于人的道德要求,僅僅忠實于自己的欲望,她的愛人無法接受她的道德迷失,卻又毫無理由地深愛著她無法自拔。
男人的平面化塑造讓本作的電影文本不夠有說服力,但克魯佐卻給出了他自己的解釋。他將兩人的關(guān)系塑造為一種“亞當夏娃”式的開創(chuàng),二人跟隨逃難之人行走在荒漠上,尋找屬于他們的伊甸園,兩人的愛在他的導筒下被指涉為一種充滿神性的、沒有任何道德可以批判的存在。無論瑪儂再怎樣兩面三刀,無論男人再怎樣被她牽著鼻子走,無論觀眾對這個愛到死去活來的故事多么不理解,克魯佐都以女主角的臺詞解釋了這一切,即“愛是沒有常理的”。
最終瑪儂死在荒漠上,被男主角埋葬在黃沙中,瑪儂的雙手放在胸前,神圣的動作影射著她超越道德的大愛,但他們終究不是亞當和夏娃。他們不僅回不到伊甸園,男人更因為迷失在道德中,葬送了自己。
最后二十分鐘太好了,“我愛你,你終于是我一個人的了?!?/p>
他們愛的只是你的身體和香水,只有我會一直陪在你的身邊...
真愛可以無視一切妒忌和非難
3.5. Henri-Georges Clouzot 的結(jié)尾總是太對了
8.75 倒序部分劇情是《卡門》的翻版?,攦z擁有純美清新的外表,內(nèi)心則是道德缺失和享樂主義,這樣的角色性格很鮮明,但是電影沒能讓她更立體。法國很多電影都是如此,在一堆聒噪的對白中,人物形象浮于表面。
我他喵就是喜歡這種愛愛愛往死里愛這種片兒?? 戰(zhàn)爭中被毀的教堂,破碎的神像在他們相擁時注視,對水自照的一笑與Narkissos,出埃及記,樂園與地獄,救世主已經(jīng)過時,崇拜的只有商品。當然,還有一部分人信仰愛,烈日那么炙熱,死在愛人懷里,還有比這更幸福的事么? “戰(zhàn)爭讓人變得丑陋” -“我不要孤獨,孤獨是丑的?!? 炮火連天中出現(xiàn)的那輛車,很難不讓人聯(lián)想到《傾城之戀》。 Amour! Amour!Amour!
大約只有法國人才能把黑色風格拍得如此浪漫美滿。導演似乎立志在剪輯和攝影機運動上進行一番實驗——卻必須將這一切塞進一個愛情的故事殼中,為了這一目的,設(shè)置了上下船、穿越火車人群、漫長戈壁徒步等極具風格化的場景,從中能看出各式鏡頭語言的變換,這種風格化同時表現(xiàn)了時代社會的一些背景和男女主角戲劇性的情感歷程?!敖疱X和愛情是不可以同時擁有的”是對黑色電影再準確不過的總結(jié)。倒敘營造懸念感。塑造了一個復雜的女主角,她嗜錢如命,愛高貴的衣服、香水和寬敞的生活,但她同時也追求具有超越性的愛情,在二者之間不斷搖擺。她可以將肉體和精神分開,用出賣肉體的錢供養(yǎng)肉體,而在精神上“貧賤”地忠誠于一人。無奈的是丈夫無法忍受他人精神上對她的窺伺。這是前世一段怎樣糾纏的孽緣!兩主角很來電。除此以外對哥哥一角的演員印象深刻。
六星!
戰(zhàn)火紛飛,難民死傷,原諒我實在無心追拜金小妹和腦殘小哥的孽戀??唆斪舭?8世紀的流浪漢小說嫁接到二戰(zhàn)的殘酷現(xiàn)實,反而顯得主題失衡手法突兀,女主太生硬,倒是Serge Reggiani屢屢喧賓奪主,難得一抹亮色。
比《恐懼的代價》好太多了 女演員正是我喜歡的型 視金錢重于愛情的女人最可愛
前后部分的情緒反差太大了,但悲劇的起因還是源自于雙方對物質(zhì)條件依賴性程度,說到此則成了現(xiàn)實生活的苦痛,這是亙古不變的原則,只是法國人演繹得實在太戲劇性。
8/10。大愛這個劇本!即管女主角幾段情感轉(zhuǎn)變很唐突,即管黑色風格在男主角發(fā)現(xiàn)瑪儂賣身時才凸顯出現(xiàn),不過這個結(jié)局真是詩意中帶著足夠的喪心病狂...一個理想主義者與物質(zhì)主義者的愛情注定是個悲劇,這片超前時代的思想太多。在克魯佐冷酷犀利的''壞道德''布局下,還尚存著人性閃光(如那名船長)。
Manon,你是何人情婦?還是那個虛榮的娼婦?Femme fatale的noir,令人咬牙切齒的淫蕩角兒盡在眼前晃悠,克魯佐,你吃錯藥了嗎?
男的250女的520,最后沙漠屠殺一段倒是不錯的
前半段有黑色電影的味道,蛇蝎的女人、注定悲劇的絕望愛情,填不滿的欲望。后半段出埃及記,逃過了謀殺,沒想到倒在了天堂一步之遙處,最后的沙漠逃亡拍的太浪漫太癡情了,真的是愛并痛恨著,最后沙漠埋葬Manon的設(shè)計升華了全片。
Manon這個劇本遇到克魯佐真是極好的,黑色與宿命扼著整個故事的走向,直至最后毀滅性的終結(jié),愛與生活不可兼存,而與死亡注定同歸,Cecile的曼儂也真正把握了角色的靈魂,童女般稚氣純真的面龐,一如道德觀的缺失,愛欲與物欲她都縱情揮霍,她在妓院里向丈夫邀吻而毫不羞慚,他說“這里不正常”而她說“愛不需要常識”,她的在永不停息的激情中貪戀浮生而又視死如歸,炙燎的沙漠將她的尸骨掩埋。影片的觀念超前時代
殘垣教堂里圣水倒影 荒廢小屋里剪影定情 Manon 的性情真摯和百態(tài)境遇交織著 哥哥和 Robert 無力改變只能看著宿命完成各自的路線 最后沙漠戲份有后來名作 Le salaire de la peur 的氣質(zhì) 但這種割裂有些減弱整體作品的質(zhì)感
三星半//我突然在想 要不要給克魯佐寫論文 這算個FLAG吧?(。//標準得像教科書一樣的不合適的兩個人//沒有道德標準這種事只會讓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害怕//雖然無法認同女性賣身的正義性但……“沒辦法啊”//克魯佐的黑色部分就一直很好看//“做愛就是做愛”
黑色的氣質(zhì)到最后才得到凸顯,愛與痛的交織,病態(tài)的占有欲以及人的毀滅情結(jié)充斥著整個熒幕氛圍,這也讓觀眾看到了最具克魯佐特色的一面。
逃出伊甸園,兩個人在一起就是道德,女人是欲望的忠實奴隸,就算結(jié)了婚愛也不會加深,觀眾只要黑暗只要便宜的電影,我是如此討厭貧窮,樂園下面是地獄,對不起我走不動了樂園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