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直到現(xiàn)在我才發(fā)現(xiàn)長期以來看過的電影無非操著英腔、配著中字字幕、富明艷含義的色彩、走不出一個論調(diào)、即使獵奇也無不拘謹?shù)那楣?jié)電影。那些豆瓣仍未評分的電影,人們望而卻步。我們說,僅憑電影的海報或者獎項、出產(chǎn)有關的人物、年份、各種無關電影本身的資料就能覺察我們的欲望。《浮俘》也沒跳出這個人群現(xiàn)象怪圈。電影的開頭,男孩背著一袋重物在路上走,清晰的是他的腳步聲后來是從他旁邊超過他的同齡的上學的孩子們的歡笑聲;場景切換至語言出現(xiàn),是一種我從來沒有聽過的口音,我慌張了,這種口音一點也喚不起我對內(nèi)容的感知與同理,連同單一紀實的色調(diào),我眼皮耷拉,沉重的睡意,不知所措。男孩想要逃離原本無可救藥的生活卻奔向了更加黑暗的人生。向漁海,向海,向對岸,向無限的可能。日復一日的勞工生活,就像男孩往不見底的洞里填海蝦。虐待甚至殘殺,人性也是紀實色調(diào)的灰海和黑洞。被沉物鎖鏈拖至海洋深處溺水?!斑@海上只有死亡?!辈豢月?、人擠人、尸擠尸。黑暗中沉浮。
東南亞難民和偷渡者的題材近年在國際電影節(jié)上不斷涌現(xiàn),先是有模仿阿彼察邦迷幻風格的《蝠鲼》,接著是這部澳大利亞導演羅德·拉申(Rodd Rathjen)的處女作。兩部作品在內(nèi)容上有互補之處:《蝠鲼》講述難民偷渡乘船前往泰國途中遇上意外,后被當?shù)貪O民救活,試圖取代后者的故事。而這部作品則講述柬埔寨少年被人販子騙上泰國漁船成為勞工,而最終用暴力重獲自由的驚心歷程。兩部影片里的泰國都是充滿誘惑的象征之地,東南亞周邊地區(qū)的貧困人民心生向往之,卻又不約而同地遭遇幻滅。《蝠鲼》里的難民主角無法融入當?shù)厣?,而《浮俘》這個故事則更完整地呈現(xiàn)了東南亞非法勞工遭受剝削和奴役的觸目驚心狀況。
劇本將常見的少年成長題材與密室驚悚類型巧妙結合,中段發(fā)生在漁船上的情節(jié)具有類型片的潛質(zhì):反人道的暴力與謀殺,少年對暴力耳濡目染后的反抗,以及船上的勞工為爭取利益而上演的內(nèi)斗情節(jié),無不充滿了扣人心弦的劇情張力。不過,也許是導演本身是西方白人的緣故,他在處理這個敏感的人口販賣題材時比較謹慎,沒有太故意渲染船上的暴力行為,也沒太大野心拍成一部諷刺社會等級制度的隱喻作品,要是讓奉俊昊或樸贊郁來拍的話,必定又是另一番濃妝重彩的暴力面貌。他選擇的是最保守的敘事策略,透過男孩的視角去觀察這個人性黑暗墮落的人口販賣生態(tài)鏈,從壞人身上習得暴力因子,所幸最終沒有延續(xù)這個惡性的循環(huán),而是回到自己的家園和家人身邊。這個光明的結尾讓人能深刻體會到東南亞人口販賣的罪行。影片整體的觀感不差,然而也沒發(fā)現(xiàn)太突出的亮點,從敘事節(jié)奏到人物塑造,充其量算是一部四平八穩(wěn)的導演處女作。
成長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然的成長,這個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順其自然的讓一個人的身心得到最大限度地發(fā)育,這是大多數(shù)人都會經(jīng)歷的正常的成長,但是也有一種成長,它是一種被迫式的成長,經(jīng)歷的人可能不是很愿意這樣進行,但是卻無法避免。
經(jīng)歷了這一類成長的人往往會有一個非常扭曲的人性,有的人甚至會遭遇到人性的泯滅時刻,但是這種成長卻是最迅速的,有時候,只是一場夢境,也有時候僅僅是片刻一瞬。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電影,片名叫《浮俘》。講述的就是一個關于成長的血腥故事,一個柬埔寨的貧困家庭,因為家庭不幸,所以主人公小小年紀就要承受生活的重擔。
當他覺得呆在家里是一種負擔的時候,果斷地離開了家然后走向了別出去謀生。只不過結果很不幸,他不僅沒有找到工作,而且成了人販子的囊中物。
主人公被迫來到了一個漁船上,他開始在這里被囚禁后幫忙干勞力。因為年紀最小,且任勞任怨,主人公很快的就獲得了船長的信賴,且與另一個被抓的人成了朋友。
不過好景不長,某一天,主人公親眼目睹了自己的這個朋友被扔進了海里,于是,主人公開始迅速的成長了,這種成長不免面臨著血腥的洗禮。
這是一部結局還算是光明的電影,因為結局的光明,因此,本片中體現(xiàn)的那些殺戮僅僅是會被當作成為成長的一部分了。
很多時候,我們對于這種殺戮持保留的態(tài)度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殺戮并沒有降臨在自己的身上。
與本片中的主人公相比,我們的生活可謂是豐富多彩。之所以我們可以旁觀這部非常凄苦的電影的原因,還在于我們根本無從體會這樣的生活困境。
在一個貧困的家庭里,孩子們首先要做的并不是去接受教育,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變,相反,他們要做的其實就是吃飽肚子,不再挨餓。因為生存的壓力已經(jīng)成為了他們的主要矛盾了,他們不會再有別的什么事情比生存更加重要了。
因此,主人公才會小小年紀就出去謀生,就出去找活路等等。
這是被迫無奈的,看明白了這一點,我們繼續(xù)來看看本片,其實就會發(fā)現(xiàn)核心所在。
在生死線上掙扎的人們,從來會展現(xiàn)出來自己人性的真實一面。
這個小船就是一個最原始的生存部落,這個部落中,船長是首領,他負責掌握這個部落的生死存亡,但同時也有著生殺大權,俗話說得好,手持利刃,殺心自起。
船長有著全船人都畏懼的槍械,因此,他就掌握著眾人的性命。而第一個不聽話的人很快就被處決了。
這在成年人的眼里,本該是一件非常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成人世界里,大家都遵從的是弱肉強食,因此,當船長處決了主人公的朋友之后,馬上就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剩下的這些人再也不敢造次了。
但是他忽略了主人公的存在,更是忽略了主人公的心智的發(fā)展。
對于一個孩子而言,他的世界里是沒有任何的界限可言的,因為涉世不深,所以對于很多事情都不是很了解,因為不了解,所以無所畏懼。
當船長殺死了自己的好友之后,對于船長來說,他覺得這個小孩子可能是害怕了,這也是船長的最終目的,但是對于主人公來說,他只是看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被船長殘忍的殺害了。
這是他能想到的,因此,他的回應也很直接,就是復仇。
當主人公開始了自己的復仇之路的時候,自然也是遵循的這個邏輯,當自己手中有了一個可以防衛(wèi)的武器的時候,復仇的火焰就越燒越旺了,這就是主人公獨有的思維。
于是,第一個參與殺害自己朋友的人,就被這樣“處決”了。而處決了這個人的主人公并沒有對此產(chǎn)生的后果有任何的預想。
他勇敢地站出來了,但是船長卻很喜歡他的這種行事作風。自然,這無意之間給主人公增長了氣焰。
接下來的一幕就更加有戲劇性了,那些成年人,因為知道成人世界里的黑暗,因此他們往往選擇了沉默,而不愿意沉默的主人公并不是不想沉默,或者說是對于自己的朋友感情有多深,而僅僅是因為不知道沉默,也不知道這件事情發(fā)生后,自己最好的出路就是沉默。
于是,他開始了血腥的反抗,終于憑借著自己一己之力,將局勢完全地扭轉了。
但是最后的結果卻讓我們大跌眼鏡,其實也在情理之中,因為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他不會考慮太多的問題。
因此,也就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所以說,一個斗獸場,最終活下來的往往不是野獸,就是即將成為“野獸”的人。
……
你好,再見
小格局的敘事還是豐滿的,揭露了東南亞捕撈業(yè)的殘酷黑色勞工鏈條,結尾的反道德正確處理得當??上У氖?,對人物情緒的渲染著力不夠。
#Berlinale69Panorama 我就草了,竟然被攝影忽悠浪費那么多時間,看了一部poverty porn外衣的傻逼密室逃脫...
#4th IFFAM# 柏林全景天主教評審團獎→澳門國際競賽單元最佳男主角+觀眾大獎,處女作。討論的是漁業(yè)奴工和人口販賣這種很嚴肅的議題,不過拍得還是蠻不錯的,體量也合適,大部分情節(jié)都發(fā)生在漁船的有限空間里,用點??聛矸治鐾Τ檬值摹?/p>
能在85分鐘內(nèi)拍出這么多的內(nèi)容實屬不易 非法勞工之外更棒的地方在于成長 演員選得尤其好
推倒勞工只為換取枕頭,殺死難民只為求得床位。那日攀上椰樹以為能夠探索世界,后來浮沉大海只會被現(xiàn)實吞食。沒有身份沒有證件,他的存在無人知曉。挑蝦撿蟹制作狗糧,貧賤命運生不如狗。放生一只螃蟹,它都更加自由。分到一罐汽水,都是難得恩惠??吹礁赣H勞作背影,明白身前已沒有路,身后已沒有家。
內(nèi)容上與泰國導演那部《蝠鲼》有互補之處,而且這個故事更為完整地呈現(xiàn)了東南亞非法勞工遭受泰國人剝削奴役的觸目驚心狀況。影片中段情節(jié)很有類型片的潛質(zhì),不過導演沒太大野心拍攝成諷刺社會等級制度的隱喻作品,充其量算是一部風格平實的處女作。
傳達的內(nèi)容很重要,執(zhí)導也比較穩(wěn)定,但純屬art house cliché。反派配角被刻畫成了非人的惡魔,人物比《盲山》還要臉譜化,后半段用爆發(fā)的戾氣為觀眾提供復仇快感,比起試圖用催淚彈喚起觀眾刻奇心理的poverty porn,它或許更應該被稱作art house torture porn。
思路立意前期拍攝執(zhí)行都到位。后期太用力往深刻里拉了?!短窖鬂O船殺》
靜海深流。
文明的邊界,野蠻罪惡的黑色勞工鏈。成長的邊界,少年用血色屠刀捍衛(wèi)了生而為人的權利。家庭的邊界,父愛的永恒缺失,是回不去的家和故鄉(xiāng)。
優(yōu)秀的獨立電影,比想象中好很多,尤其是視聽語言和攝影都很出色,導演未來可期。
稻田廣闊,14歲少年一眼看穿無望的生活,大海無邊,自己選的人生還沒展開就差點結束。結尾是導演賜予的善意。3.5
比預想的好一點,攝影還是挺不錯的,雖然是很多無用元素的堆積,男主明顯印度長相和其他東南亞演員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前半段老生常談的非法勞工剝削,流水賬式的虐待殺戮符合西方一貫的想象,到了后面竟然包裝成了懸疑驚悚片,一根狗棒一下解決掉了三個奴隸主,可信度實在不高。勞工內(nèi)部從開始的合力反抗、逃脫到后來的向奴隸主“爭寵”、自相殘殺搶奪資源這個走向是正常的,男主也是從懵懂地隨大流,被動接受到見證伙伴一個個被折磨致死,失去保護默默忍受新奴隸的欺壓,加上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終于成長爆發(fā)出橫掃一切的力量,可惜這些影像都處理得很輕巧,嚴重缺乏內(nèi)勁。幸好男主最后沒有成為下一任船長,也沒有回歸糟粕中的家庭,而是遙望一眼帶著奴隸主的財富邁向了更廣闊的未來,走向導演關懷的所謂“自由”。
上了賊船,陸地上脆弱的文明立刻就消失了,為了活下去,就要變成強者。
借著《浮俘》的非人經(jīng)歷,這部令人眼前一亮的處女作同時講述了人的兩種生存狀態(tài)。青春的不確定性與勞工的悲慘宿命于宣揚進化論的漁船上融為一體。作為一幅現(xiàn)代社會的真實寫照,這艘風格樸素的漁船要比工業(yè)打造的《雪國列車》堅硬得多。去哪里?望不見盡頭的海上沒有多余的航向:要么成為無家可歸的亡魂,還么成為取人性命的死神。最終脫下紅衣的少年亮出他那強者的體魄惡狠狠地質(zhì)問我們:在這個人吃人的社會上,還有多少人(幸存者)相信勞動本身即是希望?因此,這一場奧德賽式的海上冒險見證了一個少年的成長,同時這也是關于一個迷失自我的現(xiàn)代人重新找到自我的電影。我不知道給出低分的觀眾都是出于什么原因和心理,反正我的滿分是來自鄉(xiāng)愁。乘風破浪的《少年派》令活在安逸中的我肅然起敬,返璞歸真的信仰也讓我這個戀家的人喜極而泣。
初衷挺好,過程太平
密室逃脫驚悚片包裝下現(xiàn)實主義電影。一開始以為是臉譜化的第三世界賣慘片,結果是比心理驚悚片更驚心動魄的現(xiàn)實主義。為底層人民發(fā)聲的片子,請再也不要被無腦噴了。[B]
我不懂評論里“印度長相” “西方的想象”和“過程平穩(wěn)”是什么意思,我們看的是同一部電影嗎?一個第三世界的成長寓言,有獨立思考能力的農(nóng)村少年為了逃脫家庭和貧窮而遠走他鄉(xiāng),卻被賣上泰國漁船,船上經(jīng)歷和目睹的一切遠超過一個14歲的認知,為了求生他必須聰明必須強悍。最后的選擇是非常痛苦和理想化的,因為家非家國非國,要活靠自己。你沒有經(jīng)歷過的惡和悲,不代表這世上不存在
比較套路的第三世界國家吃人電影。小男孩的成長鏡像與暗喻也蠻明顯的,不過我以為最后他會成為奴隸主呢。
很不錯的導演處女作,把故事放在一艘海上的小漁船上,劇本的小格局處理很漂亮,敘事節(jié)奏很工整,不足的是導演在情緒掌握上有點弱。當然,這也可能是導演故意在弱化人物動機,削弱片子的娛樂性吧,走極簡風格的導演常常喜歡這么干,就是喜歡跟娛樂大眾的功能作對,但像這樣的故事走向還是很容易成為爽片,小男孩的表現(xiàn)力實在是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