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俺們導演的話:"韓國鬼子越來越懂得挖掘人類最柔軟的地方了."
早就想看看《Oseam》,怎么樣都買不到,事物常常是這樣出現(xiàn)----到處尋覓好多年都沒有結(jié)果,不找了它反而會自己會出現(xiàn).從導演案頭挖來時是05年,欣喜若狂以至于完全忘記掩飾惡狼般的貪婪眼神,"導演,給我!"……半世英名毀于一旦.五歲庵是韓國人03年的作品,至今才看到頗為慚愧.畫面很美,十分精致,而且充滿溫情.情節(jié)上也勝過<美麗秘語> 04年獲得過“安錫國際動畫電影節(jié)”長片競爭單元最高獎.
比<WonderfulDays>好很多,私下以為<WonderfulDays>,太攻心于畫面細節(jié)...故事乏味缺乏人物的厚重感,只能算韓國動畫人畫了多年日本加工片的技術(shù)成果展示--而非藝術(shù)成功,如果他們花9年僅僅策劃了個<WonderfulDays>這樣沒有靈魂和血肉的動畫...那么也只能做個加工片大國而已,實在頗為失望.
故事中最打動我的情節(jié):5歲的小男孩sonyi在寺院眾僧做早課的時候,闖入大殿,嚷嚷著為收留他的師傅送饅頭,嚇得小師傅直搖頭,中和尚做勢要打,sonyi在佛堂里笑鬧著逃竄,逃跑的時候還順手打翻了案頭供奉佛主的花瓶,鮮花撒了一地,男孩一楞,拾起其中一枝.抬頭看墻上佛捻花含笑的掛畫,然后默默爬上供臺,把花插在了佛主塑像的手掌中.陽光打在鮮花上,特寫佛微微上揚的嘴角.sonyi安靜地爬到主持老和尚身邊與和尚一起跪坐.畫面靜止,只有早晨的陽光斜斜地射在大殿中,閃閃發(fā)光.整個過程中所有的僧眾都沒有一句話一個表情只有低頭念經(jīng),唯一的變化是隨著劇情的進展,外面的天空越來越明亮了起來,天亮了,陽光打進了屋子.
眾僧對孤兒的寬容,以及sonyi的頑皮和純真在細節(jié)中都做了很好的描寫.雖然最后故事是個悲劇,仍然在看后能給人以希望和很美好的感覺,或者太過美好的本身就是悲傷的.
缺憾:背景滿分,人物細膩,可惜可惜..又換上俺們導演的話:"說不出來的感覺,還比不上日本動畫那種,缺乏一種一種..語言無法形容的東西""一種神韻是吧?""對!"導演一擊掌:"沒錯!"
同樣是加工片大國出生的亞洲動畫大國,人家韓國交了幾年學費已經(jīng)漸漸從自己的片子上開始總結(jié)煉就自己的靈魂,雖然還只有血肉和意識,雖然還沒有真正從模仿上完全脫手.至少也有個骨架了吧,遲早他們可以脫離蹣跚學步,大步走出自己的道路.我們自己倒到成了那個邯鄲學步的愚人,連個路都走不出來了,還揚言出身高貴,要學就要學走得最漂亮的...
某日與一老人家聊天,聽說我們是做動畫的,激動地談起過去的水墨動畫,最后嘆氣:"為什么現(xiàn)在美影廠就出不來這種好片了呢?!這些年都做什么去了!"無法回答,我們國家用了這些年做了些<藍貓三千問>做了些紅貓,最近聽說還有咱們的山貓要出口到葡萄牙去了......無語,答到:"...大約是睡著了吧..."
人韓國說:"9年我們也許可以磨成一個片子."
換中國的大企業(yè)家們多數(shù)會說:"3個月!我們公司絕對可以交出<10萬個為什么>來.這套產(chǎn)品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肯定代表國際最高水準."
...誰也不希望永遠這樣下去.中國動畫么,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官網(wǎng)(韓文):
http://www.anioseam.com 韓國民間傳說,新羅善德女王時代,梅月大師帶5歲的兒子于巴韃某座山中的小庵出家修道,庵內(nèi)斷糧,梅月大師到襄陽化緣,和兒子相約三日后返回,卻因遇到大雪被阻隔?;厝ズ蟀l(fā)現(xiàn)兒子已經(jīng)坐化佛像前。因此人們稱此庵為“五歲庵”,后世稱為“觀音廊”,重建后更名為“凈覺寺”。
……
是佛祖的慈悲么?
然而慈悲須以死亡考驗一份虔誠的么?原來忘了,在那方世界,無所謂生歡死苦,只是——在一方純凈的天空,如星恒輝——而這本就不是生死的故事。
吉松等待著“寒冷的冬天一過,我們就去找媽媽”,他相信那一天一定會來到,而媽媽也會張開暖暖的懷抱等他……“媽媽就像海風一樣,她讓我充滿希望……”在他五歲的小小世界里,盛滿堅定執(zhí)著的信念。
寺院的師傅告訴吉松,“每個人都有很多雙眼睛,吉美身體上的眼睛關(guān)閉了,你心靈上的眼睛關(guān)閉了,但只要你努力學習就能打開所有的眼睛,一直到我們能夠看到海風,看到天空之外……”吉松相信,眾位,你相信嗎?
因是劇中,所以可以完滿;即使殘缺,也是凝結(jié)淡淡浪漫的憂郁,雨后柳煙般裊裊依依……
而于現(xiàn)實呢?在童話與現(xiàn)實間隔了一道淺淺的灘,淺的可以看到灘底的細沙,聽到它們均勻的呼吸——卻又極深的,或許就在踏入的一刻便陷入沙里,沉沉的陷入,無可救贖……那一腳,又該在哪里?
一路上山,吉松快樂的奔向自己的夢想。他看到冬天因佛祖呼吸的溫暖而開的花,看到雀躍著、卻唱著悲傷的歌的畫眉,看到煩了而飄走的白云……他自語著和吉美的對話,純凈的世界愈發(fā)純凈……
據(jù)說在老村子里人們還會相信有通神的老人,他們會燃起一支土煙,靜聽信徒的禱告,然后安撫惶恐著的生靈——信徒是虔誠的,曾有人玩笑著去拜他們,老人依舊燃了土煙,待禱告結(jié)束,老人輕語:孩子,你既不信又何苦來?
這當然是帶了頹迷色彩的言說,而那些遙遠土煙里的圖騰卻是真的漸漸模糊成了虛妄。
春天來時,吉美的呼喚卻再喚不來純真的弟弟——佛光中,菩薩說:“這孩子是天國的化身,以最純潔虔誠的心呼喚我,以最專一的心找尋我,這孩子以一顆真誠的心感動了上靈”……吉松在另一國度重生——童話里,
無論悲歡離合總會帶著些許著溫暖,純粹燃燒味道,干凈,徹底。
當信念的高塔坍塌,隨歲月退色的不只是一些人,一些事……
談起最近的生活,朋友說自己越活越本分——不由得想起很久前另一個老友感嘆:一個人,無論多有個性,行為多么乖張,歲月的風向中,終將回歸主流……
胡桃夾子堅持,每個人心里都曾守護著一處桃源。曾經(jīng),嘗試著給兒時經(jīng)過的每棵樹一個名字、一段故事,想象著當路慢慢變長,故事便也流成了河——只是樹的綠蔭愈發(fā)濃密,故事卻漸漸的干涸了……
回家的路上,廣播中傳來悠悠的樂響,閑適恬淡,“……好好的笑,好好的哭,好好的感恩,好好的生活,好好的燃一盞燈,好好的傾聽,好好的訴說,好好的……”
車水馬龍里,你是否能看見大海——如麥田般涌動?
關(guān)于這部影片 畫風很美 線條流暢 表現(xiàn)兩個孩子的天真無邪及可憐的身世,及一個五歲孩童的可悲結(jié)局。最后再來段自欺欺人的天堂,但是死了就是死了,我認為最后以這個寺庵來紀念這個可憐的孩子才是重點吧。有點諷刺。
我不明白本片的用意是什么 是在宣揚一個孩子怎么走到佛的身邊么,還是步入死亡的命運呢。他的結(jié)局是偶然還是必然呢,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一個美好的故事,一個五歲孩子內(nèi)心多純潔,意志力多么堅定,最后在孤獨和絕望,饑餓與無助中幻想自己見到了渴望已久的母親,安詳?shù)厥?,片子的最后還出現(xiàn)了菩薩,我看來那是多可悲,有誰來保住這個孩子的性命了。大雪的冬天,沒有人能抵抗大自然突然的憤怒,意外無所不在,我們能做的真的是敲打木魚,祈求所謂的神明么,不是的,的確在很多時候我們無能為力的時候只有祈求保佑,那沒錯,畢竟意志力再強大的人他務必有自己的信念和精神支柱,但那也許并不是佛祖,也許只是自己思念的曾經(jīng)給自己真正帶來過溫暖和幫助的人,或是誰的一句話,或者一個經(jīng)驗,絕對不一定是神佛。
看到片子的最后,還有菩薩出現(xiàn),我覺得很憤怒,這就是所謂的修煉么,難道孩子的死亡給我們帶來了美好和安詳么,誰來拯救這個孩子的命,誰能真的讓他回復溫暖和歡笑,別自欺欺人了。所謂的修煉是什么,就是把一個五歲的孩子帶到了無人煙的山頂上在寒冷的冬季看日出日落么,有沒有科學地考慮過一個孩子的生活,如果在離開孩子以前不要整天念經(jīng)誦佛,而是教教這個孩子如何獨立生存,告訴他即使沒有母親在身邊也要認真學習怎么更好地生活,如何保暖,如何尋找食物,如何鍛煉身體,只有堅強地活著,母親才會欣慰,而不是幻想會有觀世音菩薩來拯救自己,會有莫名其妙的奇跡出現(xiàn),行動勝過一切,自助者天助之。人畢竟是血肉之軀,也許人真的需要佛在某些時候做為精神支柱,但是那覺對不能指導生活和生存。
如果這是一個神話劇,或者最后孩子真的活下來了,我會覺得這是不錯的故事,就像是梁山伯與祝英臺,最后化蝶了,即使知道那只是一個幻想,但是畢竟再弘揚一種美好的愿望,而這部片子最終到底是要告訴人們什么正能量呢,我到最后都覺得它是個悲劇,不是因為孩子的死亡,而是看官根本不知道死亡的真正原因該是什么,我只能說我們該好好的反省自己,到底給社會帶來了多少價值。
結(jié)局小男孩離開了大家,似乎看來這是個悲劇,但我卻覺得無比的溫馨。失明的姐姐堅伊在佛光的指引下用心眼和覺知感受到弟弟最后收獲的快樂,并看到永遠都無法再見的母親時的震撼。對于早已失去一切的兩個孩子而言信念讓她們達成了永遠不可能完成的夢想。
我想死并不可怕,可怕的卻是不知為何而活?小男孩面對菩薩,在強大的心念下,用自己的行動收獲到那一刻的喜悅,是很多活著的人所無法感受的。而正是這種信念最終產(chǎn)生的力量引領(lǐng)著小男孩戰(zhàn)勝孤獨超越死亡。
或許太過美好的本身就是悲傷的。而悲傷的同時或許收獲的是另一種美麗。
韓國愛情電影一樣的節(jié)奏,可還是很值得看看。
韓國影視就一個字:“煽”,連動畫都照煽不誤。
佛世難值,如優(yōu)曇波羅樹華,時時一有,其人不見。就算躺在媽媽的身邊,心里依然會想著她。
滿心的悲傷隨著感傷的音樂盡情流淌。。。
吉松上山前每看到一個新鮮的事物都會說,吉美你知道么。
畫面很漂亮,情節(jié)很簡單,故事很感人,音樂很好聽。
畫面純凈,故事簡單,但不覺得那么好。是我的內(nèi)心被污染了嗎?
到處都有災難,到處都有菩薩的呼吸,到處都有慈悲,然后,一個人的悲傷有多么沉重,另一個人如何能夠體會呢?劇情其實不錯,只是棒子的敘事結(jié)構(gòu)和結(jié)局表現(xiàn)手法,普遍接受度比較低,人物的情緒展示得非常細膩。
主題單薄,手法稚嫩,但畢竟是難得一見的韓國動畫,給三星
莫名其妙地淚流滿面。一直覺得沒什么意義,為悲劇而悲劇。
溫暖的電影 很淡 但是還想看一次
韓國人是有多浮躁……故事很平淡,韓國版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畫面粗糙,不過不曉得為什么作畫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建筑和靜物上,寺廟的飛椽斗拱還有佛器描繪得很精致
當人面對孤獨與困境時便會產(chǎn)生很大的心念,這種信念能跨越時空。弟弟的死未必是死不過是活著的升華!
剛剛趁空看完,雖然中間被打斷數(shù)次,無意中看到很多人說這個動畫很感動很感動。的確,畫面的活潑絢麗,男孩的調(diào)皮可愛,使得悲傷一度被忘卻,可是不明白為什么結(jié)局會這樣。。。即便他的靈魂被菩薩帶上天,可是一條活生生的生命卻是從此消失了啊,有點傷心。韓語的聲優(yōu)聽不太慣呵呵
對于淚點很低的我卻完全沒有被感動到,也沒覺得唯美,只是畫面干凈而已。難道,我的心變得邪惡了?!OMG,可能是因為人物造型比較粗糙的緣故吧,而且覺得結(jié)尾莫名其妙,甚至全片有些做作。很難想象我會給溫情牌打兩顆星,還是真人版的愛回家比較適合我
韓國動畫值得正視。除去韓語我?guī)缀跻獙⑺斪鲆徊恐袊鴦赢嫛?/p>
韓國人真是太擅長拍悲劇讓觀眾眼淚撲簌簌了。記得小時候我讀過一個《萬里尋母記》的故事,就哭得不行。這個五歲庵更悲慘啊。就像最近看的西班牙電影《卡米諾》,最純潔美好的孩子,遭遇不幸,是最難以讓人承受的。但愿真的有天堂在,孩子們都去了那里,繼續(xù)健康快樂。
小學時學校曾經(jīng)播過這片。我知道對于現(xiàn)在的我,它所給我的感受已遠不如當初那般強烈。我無意破壞幼年自己的感覺,因而也不想用如今的眼光看它。原來那時的韓國動畫也是純澈、萌發(fā)的??赡芎芏喔杏X我也都記不清了,但比起男孩的天真任性,佛寺的蟬清善容、女孩的成熟知性,其實更入我心。好像從那時起,我覺得有個姐姐是很幸運的,那仿佛另一個世界,是我曾經(jīng)向往過的
感謝你度我看得春暖花開,感謝你用愛伴我一程,給我一世的幸福。
吉美,在冬天這里也有花開,軟綿綿的像嬰兒的頭發(fā),一定是菩薩的呼吸使這里變的溫暖 這么美麗的靈魂無需什么深刻的內(nèi)函來補充了 只是,不太喜歡結(jié)尾,還是有點過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