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經(jīng)典的背叛
正如彼得·杰克遜記得他九歲的時候看著金剛死去的感覺。北野武也一定永遠都記得少年時座頭市這個傳奇盲劍客帶給他的那份遐想。當他有機會向整個世界展示他心中的影像時,除了內心難以抑制的激動,還需要面對的是之前26部有關“座頭市”的作品,在60、70年代塑造經(jīng)典“座頭市”形象的勝新太郎……當然,最困難的要數(shù)去挑戰(zhàn)整個民族的印象與記憶。
聽說日本觀眾曾聯(lián)名抗議,擔心北野武毀了座頭市??赐赀@部片子之后,我覺得這種擔心實在太多余……
誠如北野武之前的影片,強烈的個人風格色彩彌漫在屏幕上。他放棄了彩色拍攝技術,代之以土黃色的主色調,加重了整個影片的年代感。盡管色彩不足,但是憑借山本耀司和黑澤明的女兒擔綱的服裝設計,整體的美感就出來了。
比之勝新太郎塑造的“胖和尚”形象,北野武給出的座頭市形象自身就有很大的可對比度,首先外形顯得很扎眼,一頭金黃色的短發(fā),籃色的武士服,略顯精致的手杖劍……這顛覆了大多數(shù)人的對于盲俠的想象。可是座頭市一動,這些扎眼的行頭又馬上被北野武慣有的偏頭習慣和走路方式中和掉了。動靜之間,座頭市也在兩個極端變化,一會兒他只是一個盲人,喜歡賭牌,會按摩……過了一會兒他又凝神靜氣變成了一個快劍客,出手狠辣無比。我尤其喜歡北野武在座頭市拔劍之前加入的那個吞咽的動作,這個動作就像是平常人的眼神一樣,是座頭市心理波動的一種流露。
北野武賦予座頭市性格的方式,是用粗線條的勾勒配合小范圍的點睛。片頭很直接,一上來就讓還在坐著休息的座頭市瞬間進入戰(zhàn)斗,奪劍回擊,干凈利落。以后一些打斗場景延續(xù)了北野武的暴力美學風格,加以CG動畫做出來的血噴效果,沒費多少功夫就讓人領教了座頭市的性格中那種強烈的回擊欲望,就像是在酒館那場戲,當服部推劍出鞘的那一瞬間,座頭市的劍就已經(jīng)頂上去了。不過當座頭市知道服部的劍術之后,問自己和他黑夜交手勝算如何以及在最后面對鳥羽岸時故意睜開眼睛這兩個細節(jié)還是刻畫出了他粗中有細的一面。
當然最最精彩的地方出現(xiàn)在座頭市和服部的決斗那場戲,高手過招的戲,肯定要保持極簡,一擊結束戰(zhàn)斗,但是如何在如此短暫的時間里,用盡量少的動作帶給觀眾更多的感官刺激和想象空間,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但是北野武很聰明,他用服部的心理想象填補時間,引人走神。緊跟著就是座頭市的閃電一擊,太快了,太刺激了。就象是兩個人在下象棋,雖然最后都是挪個棋子把別人將死,但是這個過程中腦子里走過的招數(shù)才是重點。服部變反手出劍,以及座頭市在最后時刻翻手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啊。
這個電影另外幾個出彩的地方在于:
1:小尾跳舞那場戲,虛實結合,鏡頭在成年小尾和少年小尾之間不停的切換,時空的轉換讓人一時間有點恍惚,配合著少年臉上的那份嚴肅以及成年后的那份泰然,一段普通的日本舞蹈帶來了不一般的沖擊力。
2:一部拍盲劍客的片子,北野武在配樂上很下功夫,尤其是打擊樂聲貫穿整個影片,從一開始的鋤地聲,到最后類似踢踏舞的合跳場景,到處都是有節(jié)奏的打擊聲,這樣的聽覺刺激配合弱化的影像色彩讓所有的觀眾得以進入座頭市,這個盲人所體會到的世界。
3:北野武特有的幽默感:總是繞著房子轉想當武士的傻子、無所事事的新貴一,還有最后抖包袱的那句:“不管眼睛睜得有多大,看不見就是看不見”……都很有意思。
經(jīng)典是對經(jīng)典的繼承,經(jīng)典是對經(jīng)典的背叛。北野武繼承的很好,但是背叛得更漂亮!
2 ) 一刀殺
對于座頭市和保鏢決斗一節(jié),有人從技術角度分析說,市看到了對方的小動作所以能夠破解。顯然這種低級的分析和整部片的格調是不搭的,關鍵的一場戲更不可能只容納這樣一個分析。在別處看到一段相關的話后,我覺得可能是這樣: 酒店第一次正手拔刀時座頭市已經(jīng)贏了,為了玩新花樣,他換了姿勢——根 本 沒 有 考 慮 對 手 要 怎 么 變——甚至他都沒有考慮自己是不是反手正手都可以一刀殺。正因為這樣,他才能做到一刀殺!
這段啟發(fā)性的話是從日本學者、武道家內田樹的《日本邊境論》里看來的。內田樹也是引用,顯然武道思想中有這個觀念,雖然不能肯定說北野武就是表現(xiàn)這個觀念。是這樣說的——
“雙方持劍相對而立,那就是生命的碰撞。即使有片刻的精神恍惚。也等于交出了自己的性命,必須要萬分小心。但是,實際上,如果要在這種情況下考慮自己的話,便會出現(xiàn)相應的空隙。只要出現(xiàn)了空隙,即使是微小的空隙,也會挨上對方的劍。因此而喪命的話,實際上就等于自殺。刀劍上的比試,好比電光石火,沒有容'我'的余地。但是,在你死我活的緊要關頭,怎樣才能忘記自我呢?在此就可以窺探到人類心理的極微小處?!埃ㄢ從敬笞尽缎戮帠|洋式看法》)
考慮自己,就會出現(xiàn)空隙,這是所有武道的書籍中都有記載的。出現(xiàn)間隙,就意味著毫無防備地打開了入侵路徑,就會“被對方的劍擊中“,同時,也意味著出現(xiàn)了讓對方的侵入成為可能的“時間延遲“,考慮自己就會出現(xiàn)間隙,出現(xiàn)間隙就會被對方的劍擊中,那便是“自殺“。
那么,怎樣才能逃過一死呢?鈴木大拙的說法是“電光石火“,也就是說不考慮自己便作出反應。那么,怎樣才能做到不考慮自己便作出反應呢?
鈴木大拙使用了澤庵禪師寄送給柳生宗矩的《不動智神妙錄》中的語言。澤庵禪師稱之為“石火之機“。
“就兵法而言,于眼觀劍來之一瞬,若心存以劍攻防之念,則心為彼劍所滯,身心失衡,即被斬殺,此謂心有所住……敵我交鋒,彼方此方,彼劍己劍,拍子節(jié)奏,均于是中。心有所住,則行動緩滯,為彼所斬?!埃赦侄U師《不動智神妙錄》)
心被對象事物所滯、所止,澤庵禪師稱為“住地“。也就是說,心被對象事物所遲滯、所束縛,身心失去自由的狀態(tài),便是住地。與此相對,成了完全自由的狀態(tài),便稱為“石火之機“。
就是說,市已經(jīng)達到了自由的狀態(tài),正手拔刀或者反手拔刀就跟我們普通人打耳光一樣。保鏢不但要想怎么攻防,甚至得意地哼了一聲,如此沉不住氣,也就是被一刀斬殺的貨色。
3 ) 奇異的美麗
座頭市是日本歷史傳說中的民間英雄,根據(jù)這一形象創(chuàng)作的藝術作品層出不窮。1962年,日本導演三隅研次啟用勝新太郎作主角拍攝了《座頭市物語》,并一發(fā)而不可收。這一系列在十幾年里共拍了26部,創(chuàng)下了武士娛樂片的一大奇跡。北野武的這部作品取材于日本作家子母澤寬的隨筆小說,在表現(xiàn)手法與以往的座頭市系列影片可謂大相徑庭。
這部影片浸透著濃郁的北野武風格,對日本傳統(tǒng)的古裝片提出了挑戰(zhàn)。整部影片建構與解構并存,符號消解與話語闡釋同在,陰柔與暴力共生,于重重矛盾之中將表現(xiàn)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合二為一,平凡中突顯偉大,真實中窺見荒謬,繁衍出話語權力顛覆之后的奇異而崇高的美感。
孤獨之美
座頭市是一位盲俠,"俠"在深層上意味著與生俱來而又揮之不去的孤獨宿命,再加一個盲字,這種孤獨就讓人深感黑暗中的徹骨之寒。影片的開頭,座頭市獨坐于山野中的土道之旁,一臉的沉默與無助,以至于讓匪徒誤認為他僅僅是一個一無是處的瞎子而已,于是指使小孩子去偷他那根漂亮的手杖??纱耸终确潜耸终龋且话唁h刃無比的武士之劍。沒有了劍,孤獨的武士就沒了魂,于孤憤之中爆發(fā)的強力讓無以招架的匪徒落荒而逃。孤獨乃是人生的一大母題,人從一降生就注定要面對孤寂,甚至可以說快樂是短暫的,而寂寞是永恒的。孤獨既可以誘發(fā)消沉,也可以產(chǎn)生力量,座頭市的孤獨屬于后一種,它產(chǎn)生于心靈深邃之處的原動力,即靈魂積郁而久的整體釋放,是一種可以產(chǎn)生宣泄快感的循環(huán)過程。座頭市深諳此中道理,在拔刀相助之時將仇與恨酣暢淋漓地揮斥殆盡。
排遣孤獨的另一劑妙藥是尋找可依賴之物。遺憾的是,影片并未牽涉愛情,座頭市內心的情感狀態(tài)也無從考證。他所依靠的兩個人均來自社會最底層,一個是以賣菜為生的農婦扶子,另一個是賭徒新吉。自視高貴的座頭市雖不甘心與此二人為伍,但結交過程帶來的心理平衡感卻讓座頭市像孩子一般樂此不疲。他幫助扶子背起沉重的菜籃,一邊走一邊發(fā)出憨厚的笑聲,并在扶子家里給她按摩,幫她劈柴。此時,他已將殺戮拋至九霄,盡情享受著逃離孤獨的暢快之境。新吉的出現(xiàn)給座頭市帶來另一種他很少經(jīng)歷的精神體驗,即同性之間的友情。座頭市十分珍視這一莫逆之交,在賭場上他幫新吉贏錢,在賭場下他則愿意聽新吉擺布,甚至在找藝妓這一他不感興趣的事情上也聽之任之。結識野子姐弟之后,座頭市又油然而生一種責任感。座頭市是一個浪子,他缺少家庭的心理覺察,卻有一種本能的保護晚輩的父親情結。他早已憑高深莫測的靈敏嗅覺知道野子本是男兒身,但他并沒有過早地說出來,著意將這一秘密消解于內心深處,直到野子的姐姐拔劍之時,他也沒有將這種愛心瞬間化為怨恨,而是巧炒地引導其講出實情,以便幫助二人。最終,座頭市將野子姐弟的仇人殺得片甲不留,由此完成他這段異乎尋常的情感之旅。最手他給口光老板的一刀,既是謝幕,也預示著孤獨感的再一次噴涌。
片中有兩大象征性符號,一是反復出現(xiàn)數(shù)次的稻草人,一是座頭市永不離手的手杖。兩大符號充滿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孤獨之征,每個符號都隱藏著豐富的闡釋話語。稻草人和手杖在此片中可能看作是功能符號,"只要有社會,任何實用都轉化為該實用的符號。雨衣的實用在于防雨,但這一實用又與某種氣象符號密不可分。"①同理,稻草人與手杖的符號象征性離不開關聯(lián)物的存在,因為一旦與關聯(lián)物脫離,其便處于孤立地位。稻草人寂寞地矗立在田地中,似乎毫無用處,以至后來被幾個頑童拿來玩耍,玩之無味后又將之遺棄。座頭市的手杖則是一件雙關物,具有拐杖和劍的雙重功用,可是它僅供座頭市一人使用,其孤獨之意象在于專屬性。
審美方式之一是心靈沉寂之后的思想升華,從一個個孤獨體所能體會到的是一種獨立寒秋、寒江獨釣般的圣潔、純凈之美。
欲望之美
這部影片充分顯現(xiàn)了個體對欲望的無止境的追求,武士追求尊嚴,黑幫追求金錢,野子姐弟追求生命的償還,那個整日舉著長槍狂奔的瘋子或許也有著潛意識中的自我追求。
日本武士道崇尚欲望的滿足,這種欲望指的是一整套道德體系的完備。"武士道在字義上意味著武士在其職業(yè)上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須遵守之道。"②這一道德體系包括:義——合乎道義,履行義務,拒卑劣與狡詐遠之;勇——具有勇氣,勇于承擔責任,不屈不撓,堅韌剛毅;禮——對人寬容,發(fā)慈悲之懷,講究禮術與禮法;仁——寬以待人,富有愛心,同情弱者;誠——誠實可信,恪守諾言。在影片中,我們可以從座頭市與服務源之助身上看到武士對于武士道精神的無限欲望與欲望滿足。
與此同時,武士對于名譽與忠義的欲望訴求往往又導致悲劇性的后果。服務源之助冷酷而憂郁的外表下隱藏的是內心的焦灼與不安。他被銀藏勢力所雇傭,表現(xiàn)上是為了賺錢給妻子治病,實際上更是為了實現(xiàn)他展現(xiàn)其高超劍法的欲望。在這種猥瑣的欲求支配下,以對主子的無限忠誠為契機,服部得以大開殺戒,慰藉其虛榮之心。日本的武士劍法講求一擊必殺,而劍法后面的潛規(guī)則是滿門皆誅,不留活口,所以服部對于無助的求生懇求顯得無動于衷。其后,他在某日痛苦的靜思中,想起曾敗倒于一浪人武士山路伊三郎的木制手杖之下,這對于一個如今已劍術蓋世的高級武士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為了奪回名譽,他竟找到了浪人,并在要自己病重的妻子面前殺了他而一雪羞辱??涩F(xiàn)實情況是出乎預料的,他面前的浪人早已沒有往日的意氣風發(fā)、趾高氣揚之態(tài),而是成為重病纏身的廢人。此時,服部惟一能做的就是斬斷那根寫滿屈辱歷史的手杖。
在丟失顏面之時同樣不能克己的還有座頭市。在一次賭博中,他揭穿了賭場的騙人伎倆,在被罵了一句"該死的瞎子"后積怨頓起,拔劍即殺,先是砍下了罵人者的手臂,隨后又將賭場內所有的蠟燭熄滅,于黑暗中殺人無數(shù),大有鏟平賭場之勢。座頭市知所以大發(fā)雷霆,被罵作瞎子還在其次,主要是他的武士身份未被認同,這種認同的缺失是令他難以接受的,為了名譽和尊嚴,他是無法坐以待斃的。
刀與劍乃是武士之魂,在某種程度上有著神諭的力量、圖騰的象征,在武士眼里是無與倫比的神圣的昭示。難怪座頭市為了保護好劍而時刻保持警惕,難怪愚笨的劫匪殫精竭慮地想著如何把一柄好劍獻給酒井領主,難怪黑幫成員在銳劍的面前毫無反抗之力而甘于俯首稱臣。
這種欲望追求的另一原因是政治上以德代法、以德治代替法治,只要合乎道義就不必拘泥于法理。野子姐弟是座頭市展開殺戮的導火索,因為替父報仇是那一時代主宰人心的金科玉律,且這種報仇方式不是橫向的,而是縱向排列的,一直要追至元兇,殺戮的無盡動力也來源于此。欲望追求的更深層原因則是日本民族的獨特心理特質。武士時代的日本禁欲主義盛行,而同時,日本人又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趨使的窺視心理,并由此形成奇特的日本窺視文化。于是,日本人具有強烈的兩面性特征,他們"習慣于絕對服從集團意志而抹殺獨立的個性"③,而窺視心理又使其善于打破各種規(guī)范,欲望也就無休無止。
規(guī)范與破壞的矛盾帶來的是沖突性美感,它雖不符合工具理性,卻符合生存的理性。在欲望支配下,服部與他的妻子幾乎同時死去,死得是那樣凄美而不見痛楚。座頭市最終也并未剝奪口光老板的生存欲望,而是將他變成瞎子了此一生,將這種欲望變得更加慘烈。在座頭市看來,瞎子更能真實地感覺這個世界,至少在他的生命中,黑暗中的欲望期待更加動人心魄。
解構之美
北野武是一位解構大師,似乎林林總總的題材到了他手里立刻就有了鬼馬精靈般的稀奇古怪之味。以往的座頭市系列影片都是以正劇形式出現(xiàn),除暴安良、見義勇為的主題也頗具正統(tǒng)性。按陳舊套路拍攝新座頭市電影絕非北野武所為,他抱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革命性態(tài)度顛覆了經(jīng)典電影語言的話語權,將一個被巧妙解構了的座頭市活靈活現(xiàn)地呈現(xiàn)出來。北野武有著深厚的變異式座頭市情結,他在《性愛狂想曲》一片中就有對座頭市的解構式塑造,一位業(yè)余演員將座頭市變成了一個搞笑的搗蛋高手,能盡無厘頭式的幽默元素。
解構主義是對邏各斯中心主義的背叛,它消除了二元結構對立,也使得文本終極意義無所覓處?!蹲^市》的解構性在于它對觀眾思維定式中的角色性格的部分或完全否定,由此帶來的是由陌生化反應形成的美感體驗。在影片中,座頭市的一頭金發(fā)最顯突兀而又不倫不類,但這一造型設計與人物性格又相得益彰,放蕩不羈、桀驁不馴的座頭市擁有與眾不同的頭發(fā)顏色也就合情合理了。
影片中的多處搞笑場面乍看起來了無新意,但其背后卻有著深刻的諷刺意味蘊藏其中。影片開始時,行劫的武士在拔劍時誤將旁邊的同伙弄傷,加上后面段對武士嘲諷的鏡頭,這當中有著北野武對傳統(tǒng)武士道精神更深層次的反思,即那一時代武士階層的霸權性及武士制度的非合理性。影片中有一段野子與新吉一同洗澡的鏡頭,新吉問野子:"化妝會讓人更漂亮嗎?"野子答道:"不一定,得看臉蛋。"到了影片后面,新吉對野子說:"你又可以成為一個男人了。"野子則回答道:"我現(xiàn)在這樣很好。"新吉只有作無可奈何狀。日本文化中有"第三種性"的概念,在戲劇中扮演異性的傳統(tǒng)由來已久,性混淆成為可以接受的事實,而對具有少女長相的男子的追捧今天依然盛行。這段情節(jié)有北野武對一這文化現(xiàn)象的反觀式批判。
北野武歷來崇尚暴力美學,與以往不同的是,《座頭市》的暴力更加渲染了與自然相和諧的交融式美感。影片中有一段座頭市與黑幫雨中大戰(zhàn)的場面,戰(zhàn)斗結束,雨水與血水相溶而盡染山谷,再加上無比凝重的音樂,悲愴之美更是無可遁形。制造超強暴力下的超強之美,北野武對暴力美學的詮釋又更進一步。
影片的配樂也盡顯解構之美。作曲鈴木慶一將爵士樂、拉丁樂、日本民俗音樂等多種樂曲元素融為一體,整體曲風既顯悠揚素雅,又覺玲瓏可人,雖然現(xiàn)代音樂氣味濃厚,但與影片風格極為吻合并恰到好處。野子在三味弦伴奏下練習舞蹈的鏡頭極有奇味,在后半部分突然混入電子音樂,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相輝映并激烈對撞之下,更具震撼心靈的感人力量。影片還數(shù)次把耕地、蓋房等勞動場面與配樂結合起來,單調的勞動由此也具有了審美效果。當然,最值得稱道的還是影片結尾的超級解構式踢踏舞,原來和服、木屐加打擊樂竟是那般端莊而華麗,歡快而愉悅,激情四溢而引人入勝。
音樂戛然而止之時,座頭市被一塊石頭絆倒了,調皮般地說了一句"即使我眼睛睜得再大,也看不見什么"。影片以充滿哲學意蘊的搞笑情境作為終結,一席解構盛宴也完滿地散場了。
注釋:
①[法]羅蘭·巴爾特:《符號學原理》,第32頁,三聯(lián)書店,1999年6月版;
②[日]新渡戶稻造:《武士道》,第14頁,商務印書館,1993年2月版;
③武繼平編譯:《神秘的日本文化心理》,第96頁,重慶出版社,1992年8月版。
4 ) 冷靜的肅殺
——淺析電影《座頭市》的暴力美學風格
電影《座頭市》是北野武導演的一部暴力美學風格的代表作,與其他暴力美學電影不同,它是一部在形式上將武士道精神與暴力美學融合得十分到位的電影,而不是像《殺死比爾》那樣簡單地拼貼日本武士元素。在此基礎上,打斗場面的克制和干脆都呈現(xiàn)出冷靜的肅殺感。
電影的暴力首先是建立在“武士”之上的。與槍械互射、屠刀互砍、棍棒互毆不同,《座頭市》的殺戮建立在一把把日本武士刀上,包括主角座頭市和服部在內,絕大部分人物的暴力都建立在武士刀之上,角色在使用太刀、名刀、打刀等長刀的時候,配合“居合斬”“一刀斬”“拔刀斬”等武士刀術,在視覺效果和心理傳達上,給觀眾一種干凈利落的快感。在賭場打戲中,座頭市把燭火打掉,所有敵人朝暗處沖來,但電影隱去了座頭市的揮刀動作,甚至在場景中完全看不到他的存在,只能看到刀上的寒光飛向敵人,聽到一陣陣利落的破風的聲音,接著敵人倒地后的沉默,整個片段都極具暴力的美感,并且牢牢建構在武士的打斗形式之上。
除了長刀等冷兵器帶來的美感之外,武士道精神也對暴力美學有影響。在傳統(tǒng)武士道中,“忠勇”“大義”“信義”等核心精神都不離開武士階層對主人的忠誠與擁護,就算是個“浪人”也會積極尋找雇主,本片的服部就是為了利益當保鏢的武士,但是座頭市信奉正義、堅守正義,武功高強卻默默當著按摩師,不做濫殺無辜之事。他不是武士,卻有著真正的武士精神,看似沉穩(wěn)冷靜、功高蓋世的服部,淪為了統(tǒng)治集團的工具,還自詡“忠誠”。兩股完全相反的對“武士精神”的闡述,發(fā)生了奇妙的對沖,原本應該會在最終大戰(zhàn)時打得不可開交的暴力美學場景,被北野武處理成座頭市一出招便勝負已分。這是對傳統(tǒng)武士精神的嘲弄,也是北野武對暴力美學的一次變奏處理,以反套路襯托武士精神的愚昧、落后、自私自利,在每一個具體的場景中無不是手起刀落結束戰(zhàn)斗,表現(xiàn)出獨屬于武士道的冷酷和肅殺感,弱化了道德審判,讓人專注于血腥與冷靜的反差感中。
北野武將武士道元素和精神融入暴力美學中,展現(xiàn)屬于武士道殺戮的暴力,又反過來通過冷靜的處理,對武士道精神做出了嘲弄,把形式反作用于內容,又讓內容表達出批判精神。
5 ) 鼓
結尾的兩段鼓。
第一段帶著面具的四個人在跳,節(jié)奏是咚咚咚加一個空白,四個人各自跳著各自的。
第二段一大群人在跳,節(jié)奏是沙沙作響細而密的,人們歡天喜地四處張望。
第一段屬于座頭市,鼓聲的節(jié)奏看似慢實則有內在的緊,和殺人慣用的兩刀快一刀補接著留一點時間噴出血優(yōu)美的暗合在一起。是孤獨。
第二段屬于所有人,和藝伎姐妹走路時快而細碎腳步里的倉皇,賭場里搖骰鐘咕嚕嚕的晃動,鄰居家瘋子舉著矛噠噠噠跑來跑去的傻樂,中后期那場稀里嘩啦的雨一起暗合。是生活。
這是電影獨特的魅力,音樂畫面和導演構成的節(jié)奏感,是書里表現(xiàn)不出來的部分。
這樣才是看電影的樂趣啊。
本來長篇大論的寫了一大堆,結果被豆娘吃掉了,就寫個簡短的好了。
6 ) 我覺得座頭市是真盲
最后一句“即使我睜大眼睛,也什么都看不見”挺有意思,一語雙關,既照應他眼盲的事實,又暗示人心難用眼測。1.對決服部那一段,其實是服部輕蔑的一哼出賣了自己,座頭市通過這個猜測到了對方未來的舉動,于是換了個路數(shù)出其不意。2.他對久志明波二世的回答很可能是順勢而為,讓久志明波繼續(xù)驚愕,好突襲成功;如果座頭市說了“不我其實還是是真瞎”之類的話,勢必讓二世回歸原來的狀態(tài)按照打瞎子的打法跟座頭市對決。根據(jù)二世的對話,他有可能是位強大的忍者,而此前座頭市已經(jīng)被服部傷中左肩,短期內不可能恢復如初,夜間作戰(zhàn)座頭市未必占盡上風,很可能再次負傷。而讓二世繼續(xù)亂了陣腳可以大大提高迅速勝出概率;正義的人不必對敵人誠實。3.座頭市即使睜開眼也沒有看過敵人,可能正視會暴露什么,或者看也沒用。開眼的樣子很炫酷,仿佛羅漢現(xiàn)世,但是眼神略呆滯。
我覺得其實瞎不瞎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殺伐果斷下的善良與紳士風度。我寧愿他是眼瞎,而我們大多數(shù)都是心瞎,對不正當?shù)臇|西視為理所應當而不去改變。
整體還不錯,有幾段音樂/音響的節(jié)奏也控制的很好,如鋤頭那段的音畫剪輯。有著無盡殺戮歷史的盲人按摩師,多方爭霸的小鎮(zhèn)格局,隱藏的幕后黑手,為了女人當保鏢的浪人武士,身負滅門深仇的藝伎姐弟,賭錢的混混和善良的大娘。故事雖不復雜但各種片段化的閃回構成了某種美感和儀式感。結尾舞蹈有點過。
若論故事本身,可能只值三星,但是有了北野武的戲謔和狡詐,有了大膽的反高潮,就不得不加一星,而到了最后,當你看著他把一個本來熱血噴張的故事活脫脫變成了一個大團圓的踢踏舞秀場,只能說服了這個老頭了。
動作場面媲美Kill Bill。但色彩運用無奈無法做到夸張效果。北野武的幽默真的太有意思了。片尾的狂歡十分cult~
這個四處彌漫的冷笑話啊,北野武玩著玩著也真是收不住手了,那個鋤地農民樂隊是怎么回事!到了最后還意猶未盡,讓整個劇組穿著和服跳踢踏舞... [笑cry]
笑料不多,北野武隱藏自己,更多的向黑澤明致敬。沉默武士、熱血殺戮、復仇歌妓、粗野山民,最后的日本踢踏舞露出了北野武的狐貍尾巴。
北野武的電影都有一種輕喜劇的傾向。這次的配樂出人意外不是久石讓。最后那段頗有hihop之風——形式上讓人想起Samurai Champloo,不過旋律上讓人想起周華健為成龍的電影《我是誰》所作的配樂。北野武睜開眼睛那一刻有點想畫龍點睛的意思,那眼睛確實是很酷。
座頭市是日本的武林大俠,相當于中國武俠小說中的俠客,北野武這回自己主演了這個傳奇,也算是過了把癮,電影整體畫面處理很牛,特效運用也非常精彩,日式的對砍干凈利落,沒有三回合之外的過招,這是日本武林特有的風格,也許北野武一直想做座頭市,這回圓夢了。
北野武 自導自編自演的自戀作品。與其說看得痛快,倒不如說賣萌更重要。。。PS:2007年,世界影視博覽:那位拔刀如影的盲客!
音樂與畫面是最大的亮點,尤其是片頭的鋤地聲與篇尾的木屐舞,簡直到了人聲合一的境地。雖說畫面有點血腥,但是極美,讓人想看愛看又不敢看??吹臅r候忍不住跟之前版本的《座頭市》進行比較,北野武這一版還是相當出彩的,這個愛玩的老頭兒總能給人驚喜:)
座頭市裝逼成功典范。事實證明,裝逼都裝得有范兒,還是可以成就牛逼。不愧是北野武,耍帥期間不忘各種大小吐槽,在一部血脈噴張的日系重口味小清新并存到大電影里,就像喝完美式再來罐紅牛,令人容光煥發(fā)精神百倍。結尾那日系和風味兒老濃郁的大河之舞讓我徹底膜拜了!
北野武式的暴烈和幽默。整個故事有點中國武俠的味道,黑道,武士,俠客,隱姓埋名,快意恩仇。色調偏暗沉,所以刀落處血飛濺成了一抹最亮的顏色,音樂用得十分新穎又很跳躍,又是一大亮點。打斗鏡頭干脆利落,暴力卻不血腥。最后一段日式的大河之舞非常有意思。
我準備叫它歌舞片的,里面有好多IDM舞曲啊,還有最后的集體踢踏舞,殺完了慶祝一下!
我很喜歡那個和服上的圖案,所以我讓“弟弟”一直走向鏡頭,一直走,近到讓那圖案占滿整個畫面?!?這是我想象中畫癡北野武對這個鏡頭的解釋,呵呵。小鎮(zhèn)高人,愛。暴風雨中的劍客,愛。姐弟兩角色的設置,愛。重復的“咯吱”統(tǒng)統(tǒng)不愛!:D
7.0/10。剪輯在創(chuàng)意之余大大保持了流暢性,打斗戲碼暢快神氣,一刀式比武精準明快,雨中格斗帥得掉渣。最大反派竟是酒店里臥虎藏龍的老頭(懲罰罪大惡極者最佳方法就是讓他痛苦地等死),結尾踢踏舞有點印度歌舞片的意思??郯胄鞘且驗槟切┛目呐雠龅男c顯得老氣。
囧。。。。。。。。。。。踢踏舞。。。。冷笑話王啊。。。
輕喜劇,結尾還有一段日本式的踢踏舞。配合音樂不錯。劍術高超的盲老頭座頭市,來到了被黑幫控制的小鎮(zhèn),此時為妻子治病當保鏢的浪人,替父母報仇的姐弟歌妓也來到鎮(zhèn)上。老頭給收留他的大媽按摩,閑時和她侄子到鎮(zhèn)上的賭場玩。賭場耍詐盲老頭揮劍殺光了黑社會,找出了幕后老大幫藝妓報了仇。
北野武式的顛覆性武俠片,影片的內核與其說是個俠義故事不如說是對人性一種漫不經(jīng)心的嘲諷,那解構不僅僅在于劇情的戲謔,村民那節(jié)奏感極強的勞作也似一個游戲式的故事。結尾的舞蹈既讓我想到了后來的功夫,也讓我想到了三槍拍案驚奇,但三強既然顛覆,就該像北野武這樣顛覆的徹底些。
致敬作,各種著調。擺造型炫技巧一直到最后的擺酷型爆發(fā)。面癱叔真是太自戀了。
【中國電影資料館展映】膠片版。外殼是日本盲俠劍客傳奇,內核是典型北野武式暴力黑幫片。暴力血漿動作戲如昆汀電影般夸張,再加上喜劇元素點綴,音樂節(jié)奏與畫面的搭配絕妙。老爺子玩得很high。片尾的現(xiàn)代踢踏舞即使好看好聽,也很有畫蛇添足之感,或許就是想告訴觀眾:別想那么多,看得開心爽快就好!
本以為就是純殺戮,結果穿插了很多萌味。音樂非常正點,像在影院體驗了一回搖滾現(xiàn)場。僅此一部,愛上北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