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剛入坑五條人的粉絲來說,看這期《賈乙丙丁》真是非常感動。 雖然之前已經了解過五條人的音樂經歷,但是現在在節(jié)目里又過了一遍之后還是覺得十分激動。這一趟公交車載著賈樟柯與五條人,把五條人立足世界,放眼海豐的這一路通通都走了一遍,他們在車廂里自由地談天說地,聊夢想,聊音樂,暢快淋漓的不僅是公交車里的他們,也是屏幕面前的我。
看節(jié)目的時候,我就有一種五條人談論起音樂的時候時間都靜止了的感受。 仁科說,五條人剛剛組成的時候并不是一個有計劃,有憧憬的樂隊,它僅僅是類似于一個組織,并不像現在的幾個年輕人在一起說組成一個樂隊去干嘛干嘛,五條人是自由的。
那時候積累了很多現在五條人唱片里的歌,比如《縣城記》和《一些風景》。 那個時期的五條人完全不需要去想別的,是一種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狀態(tài),只要吃飽喝足,剩下的就全部是自己玩創(chuàng)作,即使那時候沒有規(guī)劃、在“瞎玩”、在野蠻生長,但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每一段時期的經歷對于五條人來說都是十分寶貴的,正因為有對音樂的熱愛,正因為有野蠻生長的那幾年,我們才能看到現在的仁科和阿茂。而野蠻生長時期的音樂,更有著五條人追夢初期的純粹與動人。 請相信,追夢路上每一段時期的經歷都不是浪費,那些都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一直期待這個節(jié)目的播出,像這樣簡單高品質的訪談節(jié)目不多了,希望賈導更多的電影上映。李宇春 許知遠李宇春張繼科劉震云等等名人卡斯還是強大的,海報品質真的是愛了愛了愛了愛了,果然是賈導連海報都是高品質呀,最期待的就是李宇春這期!好久沒看到李宇春參加談話類節(jié)目啦,據說有些片段拍的非常唯美,一整個大期待!張繼科的后運動員生涯,也非常值得期待
“在我的家鄉(xiāng),在滾滾的麥浪中遠遠望去,任何人都只是一個小小的黑點在藝術世界中我們同樣也只是一個微小的身影。”
這是賈樟柯導演在最后一期節(jié)目里留給我們的話。
一轉眼已經跟著賈導把八期的采訪全部看完了。賈樟柯導演并不是一個刻板的人,他一直在電影方面尋找新題材,爭取取得更大的突破;除此之外,也在綜藝領域給我們帶來了像《賈乙丙丁》這樣有深度的作品。
賈樟柯導演在節(jié)目中和我們分享他做這檔節(jié)目的初心,那就是希望在短視頻時代,通過這種更大眾化的方式,向我們展示當代藝術,毫無疑問他做到了。
八期節(jié)目走來,我們跟著他去接觸不同領域的名人,在不同領域都取得了一定的了解,收獲了一定的感悟??傆心敲匆粌删湓捠钦f到了我們的心坎上的,而有可能恰恰就是那一兩句話,使我們收獲了對生活的反思,以及對今后人生的規(guī)劃,這就是節(jié)目的意義所在。在賈樟柯導演身上,我感受到最多的就是“熱心”,這個熱心不僅僅是他對于自己作品的深沉熱愛,更是他希望把當代藝術展現給更多人的理想,這是很難得的,也是賈樟柯身上最值得我們贊許的。
八期節(jié)目已經播完,但是賈樟柯導演的藝術之旅絕沒有盡頭,希望在今后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賈樟柯導演能用更多的“熱心”將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帶到大眾面前。
在頭條上,看到賈樟柯導演的這個訪談節(jié)目,出于好奇便點了進來,以為訪談賈導會講很多,也許是太短的緣故,只是聊了五條人的一些經歷,并沒有深入太多。在我看來,這個主題,是有很多話可以說的,下面我來說說我要說的話吧!
第一次知道賈樟柯導演,并不是通過電影,而是通過賈樟柯導演寫的書《賈想》,在大學期間,因為這本書,我看了更多的書與更多的電影。這本書讓我看到一個導演的成長、一個導演的思考,一個導演的職責與使命。
那個時候,我便知道,所有的藝術都必須經由思考而產生,都必須是智慧的產物,否則只會隨著時代被新鮮的東西替代。即使到今天,我們看賈樟柯的電影,依舊會被其中的故事、情節(jié)、畫面所感染和打動,原因無他,只是因為導演并非訴說那個時代、那些故事和那些人,而是在其中,升華為對整個人生的思考——人生的命題,是每個個體都無法逃避的話題與問題!
對于五條人,我是第一次知道,并不了解他們,即使是看完訪談,也并沒有加深了解。想要了解一個歌手的最好方式,便是去聆聽他們的音樂。我聽得第一首歌是《阿珍愛上了阿強》,和所有的藝術創(chuàng)作者一樣,他們也不是在說一段愛情故事,而是在訴說自己對愛情的理解,以及對于過往、對生活的全部理解。
藝術對我來說,是探索內心、探索世界、探索真實的一種方式。
公交車上的訪談,五條人講述他們過往的故事
公交車上的對談,賈樟柯提到自己過去喜歡坐公交車到處亂逛,從一個地方上車,沒有目的地去到另一個地方,最后在那個地方轉轉再回來。我也有著同樣的經歷,我喜歡坐在公車上,什么也不想,只是坐著,看著窗外來來往往的車輛和人群,在這其中,我得到了一種在社群中無法獲取的自由,我不需要關心他人與自己,我只是開心的與自己相處,而沒有人打擾。
離開故鄉(xiāng)以后才發(fā)現,那是我們永遠也無法離開,無法遺忘的地方。
賈樟柯和五條人的相似之處,也許就是他們作品中隨處可見的鄉(xiāng)音了。賈樟柯的汾陽與五條人的海豐,我想,都對他們人生有著極大的影響,從他們的作品的特質以及他們身上的特質就可以看出來了。離開故鄉(xiāng)以后才發(fā)現,那是我們永遠也無法離開,無法遺忘的地方。我們成長的養(yǎng)分來自哪里?也許就是故鄉(xiāng)的那段童年,那個老友,那條河流,那顆柿子樹,那堆陳舊的稻草,那座已經荒廢的學校,以及故鄉(xiāng)它所具有的一切與一切。
過往歲月的累積,日后才發(fā)現都變成了財富。
此刻就是我的少年時期,我覺醒在17歲的那一年,可是隨著這種覺醒,帶給我更多的是對生命意義的存在的質疑與思考,我在大學里,讀了一些書、看了一些電影、參與了一些社會活動,可是對我來說,卻并不快樂。我感受不到自己的成長,我依舊像過去一樣,像個孩子一樣,遇到困難只會放棄。
大學畢業(yè)走上社會,工作上的不斷碰壁,讓我開始真正思考,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以及自己該如何面對自己和生活?即使現在還沒有找到答案,不過一切卻慢慢靠近了。此時此刻,我是快樂且自由的,我承擔著過往的因果,心甘情愿地落在出租屋的椅子上,繼續(xù)尋找。找來找去,我找的只有自己,以及在尋找的過程中,得到的勇氣,讓我有信心去面對現實的生活與真實的自己。
五條人的故事才剛剛開始,其實我們也是。
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fā)生什么,也不知道正在發(fā)生的一切意味著什么,就像五條人走出海豐縣城的時候,并不知道他們會走向中國,成為一支知名樂隊;也像賈樟柯導演一樣,走出汾陽的時候,并不知道自己會成為世界聞名的電影導演。當下的一切,當下的每個瞬間,才是我們最大的財富,我們需要的并不是無意義的內耗或者擺爛式的躺平,而是在當下選擇清醒,選擇快樂,選擇承擔苦難與煩惱,選擇擁抱生活與美好。
一段對話的結束,也像是一段故事的結尾,總得交代點什么,五條人的音樂在繼續(xù),賈樟柯的電影也在繼續(xù),更重要的是,我們大家的人生也在繼續(xù)……
一直以來,文藝片導演在我心中總像是蒙上一種神秘的面紗。尤其是像賈樟柯這種低調的導演,即使他的電影已經代表著中國電影走向遠方,走向世界,但是他本人的形象在觀眾心中卻一直都很遙遠,而本次在他首檔訪談綜藝中,他實現了從小眾走向大眾的第一步。
從小眾的電影走向大眾的訪談藝術,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對賈樟柯這樣一位優(yōu)秀的電影創(chuàng)作者來說,這一步跨越的似乎不是那么艱難。那是因為即使賈樟柯拍攝出的文藝電影十分小眾,但是再小眾的電影拍的也是大眾的故事,之前我們看到的都是賈樟柯電影中的大眾角色,而如今終于有一個平臺可以讓我們看到走近大眾的賈樟柯導演本人。 看得出來作為一名電影創(chuàng)作者,賈樟柯導演和我們一樣,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他也有著自己的思想與焦慮,他一直在順應時代變化作出新的發(fā)現和突破,不拘泥于過去,勇敢迎接挑戰(zhàn)走向未來;而在生活中,面對種種挑戰(zhàn)與困難,賈樟柯導演也有著與我們一樣的思想,那就是做自己,因為他堅信只有時刻保持自己獨立的思想才能創(chuàng)作出有思想的作品。 我們每個人都是普通人,是別人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甲乙丙丁,但是即使是甲乙丙丁也可以擁有自己獨特的人生,賈樟柯導演如此,我們更應該如此。
之前我一直以為賈樟柯和五條人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的關系,但是看了節(jié)目之后我才發(fā)現事實并非我想象的那樣。 早在平遙電影節(jié)的時候,作為電影節(jié)創(chuàng)始人的賈樟柯就和作為嘉賓的五條人在舞臺上有著互動,賈樟柯也毫不吝嗇對五條人的贊美和欣賞。在平遙電影節(jié)的舞臺上,我們可以看到賈樟柯和五條人一起肆意地沉醉在歌舞的世界里,他們熱情,他們有沖勁,這是獨屬于藝術創(chuàng)作者們的惺惺相惜。 這一次,《賈乙丙丁》給了他們一個可以暢快談天說地的平臺,賈樟柯臉上發(fā)自內心的喜悅淋漓盡致地表達著和五條人在一起時磁場之契合。
同為縣城青年的賈樟柯與五條人,即使有著不一樣的人生際遇,但是在對于生活的感悟和對夢想的追求上,卻有著許多的相同之處??h城給了五條人和賈樟柯創(chuàng)作的生機和能量,因此,他們在欣賞對方作品的同時,更能設身處地地感受作品的內涵與其背后代表的意義。
看著這節(jié)目的時候,我就在想,如果在公車上給他們來上幾瓶啤酒,這三個大男人估計能像剛高考完的青年一樣肆意談論一宿的夢想。人生在世,遇到一個真正懂自己的知己是一件很不容易并且值得珍惜的事情,那就祝各位都像賈樟柯和五條人一樣,能在剛剛好的時候遇見真正契合的靈魂~
有意思
“我們始終要保持一種方法跟世界溝通”,前段時間賈樟柯的這句話火了,在沒有電影上映的日子,希望他能用這個節(jié)目,談談藝術,保持和世界溝通。
賈樟柯導演,我們這些你的電影粉絲,期待你的在清朝,雙雄會,西游記 。你和劉震云 老師的對話可以改名為一個村莊的哲學!
立足世界,放眼海豐
正在看,賈科長有意思,幾個嘉賓也很有意思。
連起來看,這就是科長的電影??
還挺想看點和創(chuàng)作有關的東西,了解一下思路以及很多創(chuàng)作者的心境
喜歡
賈導講創(chuàng)作,內容很棒!和五條人坐公交車上聊創(chuàng)作,提到坐公交看風景聽歌,當什么都不想時,往往自動浮現很多不錯的想法(原來大家都一樣hh)。和劉震云講主要拍自己的劇本,少文學改編的原因。目前看來,唯一缺點,就是太短了,想一次看全集。
對談劉震云那期還有些啟發(fā),五條人那期可太水了點。。。
劉震云真誠質素,熙熙然肺腑之言;五條人飛揚奪目,潑剌剌野馬無韁。只可惜時長還是太短,總覺隔靴搔癢差那么一點。但看得出科長的雙子屬性依然奪目,迫不及待、焦灼地,但又親和開放地,愿意接納一切新的事物。
第一期和劉震云老師的訪談感覺賈導問的和劉老師答的不是一個事兒。第二期開頭有意思,中間我睡著了。我那么喜歡五條人。。第三期聽到他說,他和春春是很久不見的老朋友,我深深被李小姐的交友圈的圈層給震撼了。但是其實挺遺憾的,因為問的東西如果是春春的粉絲,基本都算耳熟能詳,沒有挖出新的東西。
很少看到這么絮絮地像日常一般談論作品,談論思路,談論影響,談論人群。有意思,但也有商業(yè),階層,大環(huán)境,時代性;整體還是很值得了解和思考的,即使是很熟悉的名人或事件,也能有不同面向和深度的解讀,娛樂終于也有了文化。
仁科公交車拿把吉他為賈樟柯演唱處女作收獲一聲牛逼那是技驚四座,我同樣如此操作能收獲幾聲傻逼叫雞驚四唾。
我的感覺,這不是訪談,是實驗,是賈樟柯用自己的電影畫面來和采訪者的作品進行碰撞,看能產生怎樣化學反應。賈樟柯不用去引導,甚至不用把控節(jié)奏,因為一切都自然發(fā)生才足夠有趣。
忍不住還是會把這個和十三邀進行比較??赡茉S知遠算不上是一個好的思考者、寫作者,但他的確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好的采訪者。許知遠在進入對談前,會帶有一套先在的觀念,這套觀念支撐著對話之下的思想的張力,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對撞,而不僅是分享,一種理念與一種理念的交鋒,在這種劇烈的對抗感和言說的緊迫感中,人們都會不由自主地將自身最赤裸的一面展示出來。但顯然賈樟柯不是這樣的人,包容在日常生活里算得上是優(yōu)點,但對于一個對話者來說是缺點。我感受不到立場的交互,而僅是一種聆聽與被聆聽的關系,對話在這樣一種和諧的狀態(tài)進行下去,沒有任何思考的潛在可能被激發(fā)出來,一切都感覺是老調重彈。
就是太短了,下一季干貨一小時以上好不好
「彪悍的背后是任性和對信念的篤定」——賈樟柯
文化訪談節(jié)目應該更深度一點,28分鐘左右能獲取的信息太少了,尤其是五條人那期太水,頭條系的內容就這么追求短平快嗎,文化訪談題材大可不必
訪談節(jié)目鏡頭能這么美的也只有賈科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