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在夜晚的海邊》,第一眼看到這個片名的時候,我們可以發(fā)現,它的主語是欠缺的。它只告訴了我們一個不確定的時間點與空間位置,并沒有告訴我們作出動作的主體是誰,是一個人亦或是一個非人?是一個主體亦或是客體?我們只能聽到沙沙的海風聲,只能感知到一種狀態(tài),一種處于一個開闊性的世界邊緣的情狀。而或許處于這種狀態(tài)的形象主體,正是在世界的無限與有限之間徘徊而生成的:如此的徘徊既可能是一種向內的自省與自反,亦或是一種向外的關于無盡與永恒的探索。
影片從一個變焦鏡頭開始,焦點從金敏喜(永熙)的臉的局限性視野被擴展到一個中景視野中。第一個情境生成了。在情境中我們看到,在一個異國的咖啡廳中,永熙與朋友正在交談。兩個女人,作為文化與性別上的她者來到了異國,她們用韓語在聊天,而咖啡廳里的外國人則繼續(xù)著生活的忙碌。隨后,她們邊走邊聊,聊天氣,美食,生活,可望不可得的愛情……彼此的觀點充斥著不可調和性,言語卻在從口唇開合被吐露之后便似乎無影無蹤。或許是異國的場域與彼此矯飾的假面吞噬了母語的原生性嗎?帶著疑問,我們接著看到兩人走進了一家書店,永熙用生澀英語與患有癌癥的店主交談,并買下了他作曲的一本鋼琴樂譜,隨后跟朋友到外國友人的家中進餐。母語似乎真的漸漸被異化成了英語,形象的主體性被消弭掉了。但我們可以發(fā)現,這些充斥著異質性的情境與人物是如此地友好與真誠,他們如此真摯地擁抱與包容著這些來自異國的人們,使她們既可以選擇英語亦可以選擇母語,使她們作為客體的焦慮不安漸漸淡化,消逝。因此,生成了一種抵抗性的形象——永熙與友人,她們并不是以殖民者的身份與語言來“侵犯“異國的土地,而是通過展露自我的創(chuàng)傷,自己最本真的情狀來感染這片場域,從而撼動了那些平乏而同質性的日常,使缺席的生活與情感復現。于是,在身份,地域,個體的斷裂與差異之處,不再有主體與客體的二元對立之分,新的流動形成了,環(huán)境,人,永熙……成了一個“共生體”——而這一切就是在回應永熙跪在橋頭邊,向世界性的廣闊祈禱的那一刻。那一刻似乎在昭示著她的愿望:到世界中去,連同我的身體,我的秘密一起,就讓那蕭瑟的風與無邊無際的樹林吞沒我的一切。
在洪尚秀的電影《之后》,《這時對那時錯》,《克萊爾的相機》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金敏喜的身影。她抽煙,喝酒,不斷地諷刺與嘲弄身邊的男性….往往既是一個當事人又是一個抽離者。所以她可以一邊用尖酸的言語嘲諷著那些無能的渣男們,但也會躲在燒酒屋里默默地為自己敏感的心緒而黯然神傷。她是創(chuàng)作者自反的投射,是反襯得周圍男性一文不值的存在,但同時又是女性自我心緒的獨白者……或許對于金敏喜的身份曖昧與秘密的困惑正如伍爾夫對人們向她提出“作為女人”而寫作的概念感到驚愕一樣,創(chuàng)作必須產生一種生成-女性,她們可以像原子一樣遍布整個社會場域,從而讓男性進入到這一種輕柔的生成之中。而金敏喜的形象就是這樣的生成—女性,她既是柔弱的亦是堅硬而頑固的,沒有一個男人,一個外來的獨裁者可以制服她生機勃勃的潛力,他們只會因見到她的美而慚愧,從而被帶到她自身的生成中去。影片中有一幕,金敏喜從咖啡廳里走出來,哼著歌曲,抽著煙,享受著黃昏與風的魅力。那一瞬間,似乎周圍所有的一切都被卷入到她輕柔擺動的身姿中去。流動的,光滑的時間于是擁有了皺褶,一個會呼吸的泡泡在時間的緞帶上生成,藏匿著屬于女性的心緒與秘密,而那過于殘酷與疲憊的世界從此再也不能打擾它們。
“現在幾點了?”在影片6分35秒處,一個男人向她們詢問著,她們因為沒有帶手機因此無法回答。而28分便是永熙坐在電影院里的鏡頭。我們的困惑因此而生,在異國的這段旅途到底是不是真實存在的?抑或只是永熙觀看的一場電影?后續(xù)中那位同行的女性也從未出現過,但那段異國的旅行卻被永熙其他的友人不斷提起。此處似乎形成了一種柏格森的綿延的時間——異國的,夢境的,抑或是電影的,還有永熙自己的時間,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流。而這樣的時間無法被鐘表與空間所記錄,它只會依附于形象的身上,隨著她的生命性的變化而不斷創(chuàng)新自我。于是,永熙不斷地走到人群中去,走到世界的變幻無常中去。在交流,碰撞與抵抗中,正如開頭第一段提到的,永熙成為了一個探索者。她身上輕柔而堅硬的粒子緩緩地滲透進那些蒼白的情境中去,撼動了那些日復一日如癌癥般僵化的日常與人們麻木的心。1小時07分處,那個詢問時間的男人又出現了,這一次他不再詢問任何人,而是溫柔而堅定地擦拭著永熙的旅館的窗戶。因為他明白,時間再也不能被量化,永熙已經變成了時間與綿延本身。
影片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鏡頭無疑是那幾個金敏喜徘徊于海邊的時刻。景框被解開了,她不斷地陷入睡夢與沉思中去。一個純粹的視聽情境就此形成:海水,沙礫,風聲,在古典樂的伴奏下共舞著。透過永熙的眼睛我們也看到了永熙的無力——那無法對抗世界的無力,無法融入萬物之中的無力。大海的盡頭是一切噩夢的終止,亦或是另一個無盡的開端呢? 她疲憊的雙眼與倒地不起的身體無不昭示著她的困惑,而承載的時間又已經奪走了她太多的生命力。我們似乎獲得了一個肆意窺探永熙的秘密的機會,她變成了無蔽狀態(tài)之下的“物”。 但正如梵高筆下的那雙農鞋一般,它們是歸屬于大地的,只有在農婦的腳上之時,才能保持其自身的自持。于是,永熙最后醒來了,她再次回到那與她同形共生的世界中去,回到那喧囂中去。因為哪怕她的憤怒與不安對于無垠的世界來說不值一提,哪怕她依然只是一個性別的“客體”,但只要她依然存在著,探索著,就是對虛無最好的抵抗,就是對生命本真最溫柔的饋贈。
《獨自在夜晚的海邊》是近期唯一一部在看了前二十分鐘就決定寫一篇評論的電影,金敏喜與洪尚秀的不倫戀固然大有談資,但是刨去導演演員戲外身份賦予角色的意義,來觀看這部電影,則會得到因人而異的感受。
電影分為兩段,第一段時長二十七分鐘,講述了女演員英熙在歐洲小城里躲避國內有關自己與導演的丑聞,身在異域的她卻無時無刻不受到“那個人”的羈絆,通過英熙粗略幾句話,觀眾只能在腦海中浮現出男人的大致輪廓,有家室,頭有點禿。其余便無從得知。影片第一段結束時英熙走向大海方向,鏡頭右搖,再搖回,英熙已然如同死人一般被一個黑色的背影扛向遠處。
第二段伊始,再次出現演職員表,漸漸地,金敏喜的面龐變得明亮,身旁是紅色的沙發(fā),這時觀眾知道了她是在影院。第一次看到這里我曾堅定地第一段全部都是第二段中金敏喜所看自己出演的電影中的橋段,之所以會產生現實和電影錯亂的感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演職員表的重復,實在容易讓人把本片當做導演,演員本身的藝術自反。
英熙每時每刻都在做著對自己,對男性,對愛情,對孤獨的深刻反省,在本片里兩次出現的黑衣男人都只露出背影,這里可以解讀為一種男性威脅,可以解讀成一種愛情走到一定地步對彼此的陌生。第一次男人出現把英熙從海邊扛走,這或許是一種解救。第二次在英熙的酒店房間里,男人拼命擦著玻璃,仿佛在擦掉這一段過去。洪尚秀對“男人”的出現不置可否,所以這段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對于片中的男性角色,英熙的表現就很有趣了。影院外明明看見桑元前輩卻沒上去打招呼,被桑元指責自己假裝不認識后以女性特有的細膩與應變說自己看電影上映時間,非常得體地說桑元前輩看起來年輕了,桑元說了一句話:“你好像變成熟了,上了點年紀但是有女人味了?!边@里是第一次以男性視角審視英熙。因此在之后見到明洙時,英熙似乎在努力將自己的弱勢逆轉,英熙說明洙變老,變黑,還問他有沒有體檢。自己老了,明洙很不可思議地笑出來,明洙又說英熙該結婚生子了,這是大概對于女性最致命的攻擊。此處是第二次男性審視。將女性功能化往往比純粹欣賞更加可怕。兩人的對話成功引起了明洙情人(咖啡店老板)的注意,情人為了顯示自己的主動權嚴厲要求明洙挑豆子,明洙在對方的脅迫下又顯得毫無尊嚴可言,男女關系就是一場拉鋸戰(zhàn),彼竭我盈,敵勝我衰。
影片最精彩一段就是英熙夢中與導演相會,冥冥中兩人似乎一定要見上一面,來宣泄出幾年以來互相容忍,互相摯愛,互相傷害過后的積憤。正如同英熙所說,導演把他和自己最私密,最隱晦,最陰暗的一面愛情拍出來公諸于眾,沒有什么比這更讓人惱怒了。愛情表層以下本就是血淋淋的傷口,又何必解開它鮮亮的皮囊,露出其最不堪的一面。英熙在此處情感全部爆發(fā),她吼著說自己是是炸彈,有破壞性,折磨周圍的人,毀掉他們。殊不知,她的破壞性是對經歷過千百次欺騙,對受傷的自衛(wèi)。在英熙問為什么愛她的時候,導演非常坦誠地說:“因為你漂亮啊,我喜歡和漂亮的人一起做事?!贝颂幨堑谌文行砸暯堑膶徱?。
英熙想要聽到的是這樣的答案嗎。當然不是。影片中段酒桌上英熙試圖將愛情的挫傷歸結與男性群體的無力與失望,所以對桑元的妻子顯示出莫名的同性之間互相憐惜的情愫,這也許不是真正的同性之間的愛情,但是英熙卻在這位女人口中聽到了最令人動容的:“你很聰明,你真的很聰明?!比绻f在男性眼中英熙被視作優(yōu)美的的欣賞客體和功能性的生育工具,那么在同性眼里,她的魅力就來自于她性格的率真,她思想的純凈,她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 導演讀的劇本來自契科夫的《關于愛情》,是一篇關于愛情與道德的討論的小說,以下是選段。 在這個包房里,我們的眼光碰到一起,我們倆都失去了原有的精神力量,我摟住她,她把臉貼在我的胸口上,眼淚從她的眼睛里流下來;我吻她的臉、肩膀、沾著淚痕的手,啊,我跟她是多么不幸啊!我對她說穿,我愛她。我心里懷著燃燒般的痛苦明白過來:所有那些妨礙我們相愛的東西是多么不必要,多么渺小,多么虛妄啊。我這才明白過來:如果人在戀愛,那么他就應當根據一種比世俗意義上的幸福或不幸、罪過或美德更高、更重要的東西來考慮這種愛情,否則就干脆什么也不考慮。
愛情顯然是關乎道德的,但又不全等于道德,就是在愛情與道德之間恰如其分的拿捏才會造就一段良緣。
人世間哪里有什么真正的才子佳人,不過是日復一日地被傷害與傷害他人而已,既然如此,何必在愛情的苦海里掙扎,因為人總是有貪欲的,每一個下海以前的人都會覺得海水不深,而大海的誘惑是無力抗拒的,況且人人心中都有品嘗禁果后不被懲罰的私欲,直到那一天,有人將一顆炙熱的,血淋淋的,即將停止跳動的心臟擺在你面前被千萬雙眼睛矚目的時候,才發(fā)現,愛情早已被扒去了最后一點尊嚴。
先知道了金敏喜與洪尚秀的愛情,才看了這部電影,懷抱著好奇、探索,以及對演員金敏喜的喜愛,想知道他們?yōu)槭裁催@么義無反顧地做了那樣的選擇。
只能在自己電腦上看,和電影院大屏幕感官天差地別。之前看得電影不多,文藝片更是近乎毫無接觸,何況洪尚秀的電影在文藝片中也算得上是不知所云那一類。
可以預想得見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有多無聊多昏昏欲睡,靠著金敏喜的支撐才把這部電影看了下去,電影結束時我還一臉懵:“就沒了?”
至于電影的味道看后的感想,不存在的。我把電腦關上,遲遲都不愿意打開洪尚秀和金敏喜的下一部電影。
第一次被這部電影打動是無意間又看了一下金敏喜在咖啡館前抽煙哼歌的片段,忽然就體悟到了電影搭建出來的意境。
標志性的長鏡頭,機位溫柔推近,那一刻忽然浸入英熙濃郁復雜卻沉靜如水的情緒里:前因后果發(fā)生的所有事,她對世界的質疑與思考,她內心的孤獨與煎熬。
細細回想會發(fā)現自己生活中其實有很多很多類似的時刻。一長段時間里一件大事決定情緒的主基調,無數小事又相繼涌來:戳中心事的電影,午睡起來空蕩的房間,與人相處時細微的隔閡。
而后電影里許多鏡頭許多片段都一點點在腦海里清晰起來,刷了第二遍。以下對電影的理解都只是基于我個人的淺薄閱歷進行的討論。
整場電影其實主題很小,只關乎一個女人在孤獨煎熬的時刻對世界的質問,她想求得一個答案,求得一條正確的路途。
但這主題也很深。這世上正確的答案到底在哪里呢?世俗給了我們很多規(guī)矩,可是有多少人徹底地去思考過這些標準存在的意義與正確性呢?
所以英熙想求得的答案在哪里?這根本就不是她的愛情與世俗規(guī)矩的沖突,而是她的精神世界與世俗規(guī)矩的沖突。只不過愛情成了沖突全面爆發(fā)的導火線。
這個世界其實不需要去尋找所謂正確的答案,沒有這個答案,就按世俗規(guī)定的標準努力向上地去活著,大概也是極好的(我只能說大概,因為我沒體會過)。
但世上總有一小部分人天生敏感多思,他們不得不去面對這些“無用”的問題,只不過時間遲早。英熙就無可躲避地被推到了這樣的問題前,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的偏差才是一切真正的來源。
所以她在橋前跪拜扣問答案,在海邊畫畫詢問好友,在酒桌上忽然質問他人。
大多數人都覺得這是一部類似于自傳的私人電影,是洪尚秀與金敏喜給世界的答案。記者也專門問了洪尚秀這個問題。
洪尚秀非常確定地否認了。
這里其實很好的應證了一句話:有些事能夠明白的人你不解釋他也總會明白,不能明白的人你解釋了他也不會明白。
我第一遍看也是帶著探尋的心思去看待的,因為事先了解太多,我完全就是把女主角當做金敏喜。但其實她不是金敏喜,她是英熙。
不要把電影當作八卦的延續(xù),而是把電影當作純粹的電影。
如果你也曾經歷這樣的孤獨與煎熬,如果你也曾經歷內心世界的混亂與崩塌(對世界上某一部分人來說,這算成長必經之路),自然就會明白英熙的處境。
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在看完這部電影不久,我就再次跌入了英熙的境況里,才開始感覺到這部電影余味悠長。那段時間瘋狂地想看這部電影,想獨自去海邊。
所以,最后英熙求得答案了嗎?僅從電影截止的時間看,沒有。她依舊在掙扎。
但是,她總會求得答案,達到內心的完整的。這就是這部電影的魅力之處了,它真正具有的生命遠比電影時長長得多。
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它已經很完整地勾勒出了英熙這段時間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她本身的精神境界,憑借這些了解我們至少可以知道她這樣的人總會找到答案的。
除了電影的主題,電影中還有許多打動人的地方。比如英熙的孤獨與掙扎是非常美麗的,因為她展現出的完整與自由,看到有人這樣形容“搖晃破碎卻滿不在乎的美”。
金敏喜以敏感的神經捕捉到了英熙所有的脆弱與美麗,又用細膩流暢的演技展示了出來。當金敏喜成為英熙,她至少需要溶解三個層次的她。
第一,英熙是個怎樣的人,她的喜怒哀樂都必須在這個框架里。第二,英熙這段時間出于怎樣的狀態(tài),這會是電影里的主基調。第三,此時此刻的情緒,既不違背主基調也不違背人物,才可以搭建出飽滿的立體的人物。
電影的舒適感與流暢感很大程度來自于金敏喜自然的演技。
整部電影幾乎完全從英熙的內心出發(fā)去拍攝,最貼近主角的心靈,仿佛整個世界都只是她精神世界的映射。還安插進了可作為英熙心理映射的黑衣人。
古往今來肯定也有許多各種形式的作品聚焦過相似的主題,但因為不同創(chuàng)作類型的差異性、洪尚秀強烈的個人風格以及影片少見地切入角度,這部電影顯得非常獨特。
對洪尚秀來說這也算得上是他很獨特的一部電影,拋棄以往以男性視角為主的拍攝習慣,完全從女性的視角進行切入,所有的鏡頭都只注視著金敏喜一人。對一個男性創(chuàng)作者來說,這也是很難得的事情。
說這是給金敏喜的情書,的確不過分。至少他在嘗試用自己所愛之人的目光看待世界理解世界。
洪尚秀也的確說過金敏喜改變了他看待世界的方式,金敏喜之后他開始嘗試信任這個世界了。創(chuàng)作者觀念的改變也勢必影響他的創(chuàng)作。
之前紅尚秀的電影里,他喜歡把故事的前后兩部分做微調,讓一件事變成另一件事事,本質是永遠是一件事。這一次更厲害,借助于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的婚外情這件事,電影里做一下微調,變成另一件事,本質上還是他們之間的這段婚外情,突然明白了金敏喜的那段誰有資格愛與被愛,簡直就是他們愛的宣言。
女人間的吻,海灘上的夢,擦玻璃的人。
洪常秀這人有意思。全世界都在議論他和金敏喜的緋(丑)聞?好,他就把這段故事拍出來,還暗戳戳地吐了自己的槽,還讓本色出演的女友成了影后。依舊是沉悶催眠那一套,固定長鏡頭,抽煙吃飯閑聊,粗糙生硬的推拉搖移。提琴聲舒緩悠揚,好聽??赐晗衲榱艘话鼝灍?。
真的佩服老洪,雖然說這片是給女朋友寫的吧也正好拿下最佳女演員風風光光的,但這種心里想什么就寫什么、拍什么的膽量,一般人是真沒有的。。那種談了婚外戀無疾而終之后的崩潰發(fā)飆、脆弱令人心疼,金敏喜演得確實不錯。所以相比起來這部里尬聊的段落都少了。啊,看完本片再吃真人發(fā)的狗糧真是崩潰…
全是昂著頭牽著手說的驕傲的情話。
看到后來眼淚停不住。顧隨說詩人要有寂寞心,金敏喜有的。她的神態(tài)是那么復雜的厭倦,有愛過的灰,好喜歡她在午后陽光里惘然抽煙哼唱的那一幕,知道我為什么懷著這樣的心情生活嗎。當然也喜歡她和導演那段激烈的對話,那么深的怨和悔里其實都是無怨也無悔的愛。
電影看完了,金敏喜太有魅力,我完全理解洪尚秀,我是女的,我都愛上她了。
並非某些人所謂的已婚導演和女演員的愛情故事,而是女演員結束後掙脫桎梏的狀態(tài)與直面世間的孤獨。不少宣言式臺詞。從女性視角直指對男性的失望。關於愛的資格、衰老,不同角色集合了愛情的不同時態(tài)。洪尚秀過於率直,而金敏喜的角色也一樣率直。影院三刷完成。/時隔一年又看一次,改5星。“學習最好了,學習很乾淨?!?323 KU?????
看了展映,導演演員走紅毯。紅毯邊上一老頭看著他們,說:“she is too young for him....”
男人一輩子都在意淫,只不過有的美夢成真,有的如夢初醒,有的黃粱一夢。女人一輩子都在索愛,只不過有的愛而不見,有的為愛癡狂,有的因愛生恨。
這個恩愛秀得有點高級,越來越強烈地宣誓愛情,越來越痛苦地承受折磨,話都說完,人已全醉,從海風里醒來,你還不是一個人在踱步,愛情啊,是獨自的事情。
我早就無數遍的說過,我真討厭道德,這么一無是處、淺薄單調、隨時變化的東西,它不為你負責啊,它不為個體的幸福負責啊,它只對社會穩(wěn)定這樣的集體概念負責啊,它不關心你啊,你干嘛那么在乎道德啊。如果作為個體你真的怕,那我們有那么多可以確定自己的坐標,干嘛拿這么冷漠而低水準的坐標尺去衡量自己和他人呢?我們?yōu)槭裁床唤蛹{自己呢。所有規(guī)則都有很強的暴力性在里邊。從宇宙上回望地球,誰在乎呢,要去愛啊,欲望是唯一可確定的此刻存在,過去也就過去了。活一次吧,別的去他媽的。
洪尚秀這是在向全世界發(fā)出宣告[我們不倫,可我們一樣有愛的資格,而逼逼逼的你們除了殘忍,就只剩下平凡]并送敏喜小姐姐定情款銀熊。啊,有才華真好。
看的是“煮好了”版
韓國應該為洪尚秀拍喝酒吃飯閑聊天戲申請非遺。3.5
劇情:愛上了有婦之夫怎么辦?急,在線等。
中年人的愛情大概就是,你做過了所有能做的事情,除了四目相對,什么也給不了對方。
居然被赤裸裸的誠實打動了。死在悔恨中。愛在怪獸里。就算是做夢也好生氣。
導演突然推近景的手法真受不了,感覺下一步就是一個電視臺專題片,“來自首爾的金小姐正在煎午餐肉,這是她35歲之后最后喜愛的食物……”
3.5;“阻礙我們相愛的一切多么微不足道”,響亮的愛之宣言,直抒胸臆到幾乎具有了全新的面貌,在夢境延宕的情感回聲,結構依舊具有其精妙之處;藝術是對生活本身的模仿,此番自嘲不僅以電影澆自己心中塊壘,也是借角色之口再次評價自己作品,那么苦惱又那么勇敢,飛天遁地貪一刻的樂極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