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這是一部以低幼年齡階段的法式畫風讀物為風格的漫畫片,其中不乏妙趣橫生的片段與對話,會說話并且通曉哲學的貓,迷戀女主人,還可以與長老進行通俗易懂的幽默打趣,但還是掩蓋不住內里對宗教和各色人物的嘲諷與抨擊。如果我們不太了解這個如今與法國隔海相望的北非城市阿爾及爾,也不知曉阿爾及爾在二戰(zhàn)時期曾一度為法國臨時首都的那段歷史,對它們周圍的種族和宗教糾紛更是如天方夜譚一般迷茫的話。在看此片時,會失去些許的樂趣和思考。
但是,我們可以整理出來一條主線,一幫不開化的宗教信徒聽信了一名年輕俄國人的蠱惑,拉幫結隊的到沙漠之地去尋找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城市。這條線索或許會為我們開宗明義,大概了解到,脫離法國人統(tǒng)治的阿爾及利亞人,去追隨俄國人的說辭,是多么的被法國人鄙夷和不削。當然,對于阿爾及利亞人來講,擺脫被殖民的歷史,從而獨立成自己的國家,這就是至高無上的追求。至于以何種方式推翻統(tǒng)治者,那都是無關緊要的旁枝細節(jié)。只可惜,在具有強烈傾向性的動畫片中,是不會演繹過多事實真相的。作為觀眾的我們,權且就當是一部低幼的動畫片來觀賞,也不失為一次輕松解壓的快樂體驗。
“那么你就做罪人吧,沒關系!快點,我要娶她!” 金發(fā)的俄羅斯猶太畫家摟著懷孕的非洲黑人女友催促猶太長老史法?!昂谩*q太教最偉大的智者希勒爾,他說我們所有的法律就是一句話,‘你應當像愛自己一樣熱愛他人’ ” 史法為他們舉行了簡單的儀式。
“Mazel Tov!” 長老的貓用希伯來語為新人送上祝福。
“永恒的神會怎么想?當他看到一個我這樣的長老” 史法問他的阿拉伯朋友,周游世界的穆斯林酋長世法?!盎蛟S他在這種情況認為你提升了地位” 酋長親切地回答?!盎蛟S我們永遠都不知道神怎么想” 史法聳肩?!笆堑?,知道神是善的象征就夠了” 酋長開導道。
以上是『猶太長老的貓(Le chat du rabbin)』里一段點題的對話。
九十分鐘里,聽著貓的潺潺敘述,跟隨主人公們在探尋信仰的歷險中一起體驗了宗教大碰撞。睿智風趣是本片最大的優(yōu)點,不信教的觀眾也能從中對宗教有所體悟。由于宗教題材容易落入苦大的犧牲、艱澀教條、形而上學的窠臼,『猶太長老的貓』竟能突破性的走出明快的風格實屬天才。加上有獨特美麗的畫面和歡快的猶太音樂幫襯,此片獲得2011年昂西最佳長篇水晶獎可謂實至名歸。
影片的背景是1920s的法屬殖民地阿爾及利亞,這里居住有阿拉伯人、猶太人和居于社會頂層的法國人。片中還出現(xiàn)流亡的哥薩克人和隱居在非洲腹地信奉伊斯蘭的黑人部落,以及重要的主人公不信教的科學理性主義者——長老的貓。任誰都知將這些信仰習俗不同的人們放在一起,肯定要炸開鍋。但導演Antoine Delesvaux和Joann Sfar不滿足于表面的沖突,將宗教的碰撞上升為宗教理念的碰撞。即宗教的碰撞并不在于教義的文字有何區(qū)別,而在于人們看待和解釋宗教的差異。下面就細述動畫著重刻畫的幾類宗教態(tài)度。
第一種是對教義咬文嚼字、唯命是從的。影片設置多個情節(jié)說明持這種態(tài)度并不能真正領會宗教的意義,而是屈從于文字的威力。例如飽讀經(jīng)書的長老的老師,本來建議長老淹死會說話還會說謊話的貓,但當貓假裝威風用‘神’的語言訓斥他時,他又嚇得不得了,連連謝罪:
貓咪說,“你是誰,想殺我就殺我。我是神,你的神。我占用了一只貓的身體來考驗你。我是神,我非常不滿意你的行為。你就像一些基督徒對猶太人那樣無情地對待我。”
老師立刻下跪,雙手舉過頭求饒,“寬恕我犯下的罪吧!我罪有應得。”
但他并未去思考自己罪在殘酷,只因為貓說出了神在經(jīng)文里說過的類似的話,就盲目認錯。當貓咪告訴他神靈附體為假時,他又重蹈覆轍,要以褻瀆神名為由淹死貓。老師的一降一怒都說明僅僅熟記教義而不去思考背后人性的話題,最終只能成為宗教書本的俘虜。
又比如畫家為表感激給隱士部落的王子畫像,王子身邊的副手怒斥世法酋長,說他不是穆斯林,因為古蘭經(jīng)禁止給人畫像。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記憶有偏差,教義只說要提防塑像時,就啞口無言了。他并不能理解所謂畫像、雕塑都是表面,讓信徒提防個人崇拜才是真正內涵,所以任人擺布鬧了笑話。這個穆斯林副手和前面的猶太教老師,信仰不同但宗教態(tài)度類似,在動畫中其實算一個陣營。
第二種是唯我獨尊,蔑視他人信仰的極端分子。影片通過兩個人的死亡說明失掉謙和的心態(tài),人就容易走向極端,并且引起不必要的流血和死亡。
片中的哥薩克老兵不信教。他說,“我誰也不尊敬,我討厭所有人,什么猶太人、阿拉伯,紅色政權的什么人民之間的友誼。都是放屁?!?畫家形容他在扮演一位久經(jīng)沙場的冷血老兵。他不服老,通俗地講他非常熱愛世俗生活,“我愛酒精、女人、汽車、香煙,還有文學。” 他又說,“我的生命屬于沙皇?!?沙皇一死,他就跑到當?shù)氐亩砹_斯教堂里罵神??梢娮诮讨皇侨诵叛龇绞降囊环N,信仰是生存哲學,根植在每個人心中。在深入腹地的旅途中,他無視世法的警告口,口不擇言挑起事端。
在飯桌上他問,“你們這兒的女人呢?她們在哪兒?你們把大咪咪的沙漠女孩都藏哪兒去了?嗯?”
王子回答:“有的時候,珍貴的珠寶得放在珠寶盒里?!?br>他接著問:“你們的女人在我們撤席之后,再來收拾殘羹冷炙是么?”
后來他還耐不住繼續(xù)挑釁:“這三位先知中,誰的胡子最長?摩西?耶穌?還是默罕默德?”
一個巴掌拍不響,另一位極端分子,之前提過的王子的副手登場。兩人決斗時的對話很具代表性。
彎刀的光影交錯間,副手說:“在神的戰(zhàn)士面前低頭吧。每殺死一個不信神的人,我都離神更近一步”
哥薩克人大笑:“我殺死的人比你多,神愛我?!?br>副手又說,“神指引我,如果我死于戰(zhàn)斗,我將升入天堂?!?br>哥薩克人更矯健,他的刀劍刺穿副手的心臟:“神騙你的,死后哪兒也不會去?!?br>王子要求哥薩克人留下他的畫像算是對損失一名士兵的了結。哥薩克人不領情,反倒用槍指著王子,被王子的手下們瞬間結果。
表面上哥薩克人死于嘴賤,副手死于對宗教的迷信。其實兩人的死因沒有本質區(qū)別。當人們深信自己的生存哲學最優(yōu)等,在自大的驅動下就會侮辱他人,遇到反對意見就會暴力相爭。若不是為了區(qū)分高低優(yōu)劣,哥薩克人何必取笑別人的先知,副手又怎會認為殺異教徒能得到神的愛。宗教將信教的極端分子關在由教義編成的籠子里,不信教的極端分子何嘗不是被關在一個教義之外的籠中呢?
宗教為極端分子和死守教條的人提供了空隙,也為普通人提供心靈的慰藉和對理想的追求。史法的女兒扎拉比亞擔心橫穿沙漠的父親,她的叔父獅王馬爾卡用宗教故事寬慰她。俄羅斯畫家致力于尋找所有黑人和猶太人起源的另一個耶路撒冷,為此克服各種艱難險阻。與任何非宗教的安慰與理想一樣,這些從心里長出來的東西往往是與事實相異的幻象。馬爾卡說史法正呆在一個愛戴猶太人的部落里,但那個隱士部落怎么講也沒法和友好沾邊。畫家的確找到一座金碧輝煌的黑人猶太教城邦。但他憧憬的和平相處、沒有憎惡仇恨的生活,卻被他逢人畫像的習慣破壞了,因為當?shù)厝艘詾樗莻€巫師要偷走別人的臉。
人在困境中為了尋求支柱會從典籍中求得力量,面對打擊和失望又可能拋棄信仰。就像貓的噩夢里的內容,就像史法在妻子離世后失去祈禱疾病消失的動力。唉,力量薄弱的人類,不能永恒的生命,真是麻煩。
影片中睿智的世法和不斷在信仰之路上前行的史法還是讓觀眾看到了好的宗教態(tài)度。那便是保持好奇,如此才能從古老的宗教中總結出真正的智慧,并且不為其中過時的文字所誤。世法七十多年來每天朝向麥加禱告五次。虔誠并不妨礙他接納新事物,他說 “我們的主不是充滿憎恨的,他愛科學也愛藝術,他看到他的孩子們和平共處才是他最大的幸福。真可惜這么多不開化的人,也在用他的名義宣揚?!?他和史法加入畫家的探險之旅,將它視作呼吸新鮮空氣、感謝造物主創(chuàng)造萬物的旅程。貓說他倆像發(fā)現(xiàn)世界的小男孩一樣。心有好奇才會觀察和傾聽,在此之上自然會思考并善待他人,獨自一人也能和自然交流不被寂靜和孤獨擊垮。
除了宗教,動畫對愛情也多有提及。宗教要推翻阻隔人和人的壁壘需要很大的智慧。然而愛情卻能輕而易舉跨越各種藩籬。貓飽含激情地對扎拉比亞朗誦『紅與黑』里的句子,“很快最殘酷的不安又來折磨德.萊納夫人。神啊,快樂和被愛,就是這樣嗎?” 多么奇妙,且不論它會帶來什么麻煩和災難,人陷入愛情便會犧牲、改變自己,這不正是奇跡么?理性善辨的貓為了深愛的女主人愿意皈依猶太教,甚至要求行成人禮,荒誕地令人興奮。畫家為了妻子終于肯學習法語,不也暗示在睿智之外,愛也能帶來溝通?
影片結尾,貓首次發(fā)自內心地禱告:“永恒的神亞伯拉罕,讓我盡快見到我的女主人吧。讓她好好照顧我,一直愛我,求你了。天地之神,送我去她的臂彎里,與我一起快樂幸福直到時間盡頭?!?它向四周張望了一下,接著說:“請讓她不要結婚!并且永遠沒有孩子!阿門?!?哈哈!看來信不信教這話不能說死了。
啊,順帶一提,這部法國影片還小調侃了一下比利時人丁丁,說他是自以為是的記者還養(yǎng)了條蠢狗。呵呵。
配圖加附注完整版見:
http://mjmkacg.com/le-chat-du-rabbin/ 看到結局哭笑不得,貓對著神許愿女主人永遠愛它并且一輩子不結婚沒有孩子??多么虔誠的愿望。
雖然這是一部非常棒的電影,但是對于我來說劇情方面還是有點枯燥了,里面有很多隱喻是我理解不了的。
比如這趟旅途的終點就是找到宗教的發(fā)源地,但是發(fā)現(xiàn)其實因為他們眼界更小沒想到世界之外還有信同樣的宗教?或者是在說宗教因為不同地區(qū)的流傳已經(jīng)變化非常的多,每個宗教之間都要互相尊重和理解?
這部電影是我在電影院看的,現(xiàn)場寥寥無幾的白發(fā)老人們。
顯然,這部電影在法國的影響不是很大。
可能是因為他講的宗教多一點。
我覺得:現(xiàn)在全人類的趨勢就是忽略宗教,考慮物質和享樂。
但是由于這部電影里面反映了很多:
阿爾及利亞的猶太人,俄羅斯的猶太人,非洲的猶太人。
猶太人家庭觀念。宗教沖突和化解。世俗現(xiàn)實和宗教夢想。
這部看起來很神奇的電影,其實對在歐洲長大的猶太人來說,我覺得應該很親切的。
關于這部電影,我想說,所有圍繞宗教和該民族。
你是不是覺得有點單調?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民族,命運多踹。
這個民族值得我們學習的很多。
其實就像西方總是談中國恐嚇論一樣,
猶太人在全世界的影響真的是不可估量的。
在法國的很小的城市都可能有猶太區(qū),Synagogue,猶太人的學校等等。我去德國慕尼黑旅游的時候,導游說,二戰(zhàn)之后,猶太人重新返回慕尼黑,在這里他們有他們的學校,中心等,備著非常嚴密的安全系統(tǒng),沒有人能碰他們。
××××××××××××××××××××××××××××××××××××××××××××××××××
作者Joann Sfar,法國尼斯出生的猶太人,著名的漫畫家和電影導演。
曾經(jīng)拍過電影Gainsbourg une vie heroique(Gainsbourg的傳奇人生。歌手Gaingsbourg在法國人心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影響了上一代人的成長)
Joann Sfar 也就是通過這部電影出名的。
這是第一次他將他的漫畫改成電影,利用的是最新的技術,Marketing隊伍想必也是非常強大,因為老實說,法國漫畫界他的名氣不大,畫質也比較粗燥(Iznogoud好像在法國非常有名,雖然我不是很喜歡)。但是這部電影很好,截取了所有漫畫系列的精華。
猶太長老的貓系列漫畫有5部,分別是
La Bar-Mitsva (2002) 猶太成人禮
Le Malka des lions (2002)
L’Exode (2003) 大逃亡
Le Paradis terrestre (2005) 人間天堂
一點點歷史:
猶太人在DIASPORA(大逃亡)之后遍布世界各地,他們紛紛融入地方文化生活,但是宗教意識和猶太家族意識從未改變過。
歐洲猶太人叫做Ashkenazim,中東北非的猶太人叫做 Mizrahi。
細節(jié)請看這個鏈接:
http://en.wikipedia.org/wiki/Jewish_ethnic_divisions
Bar Mitsva 是猶太人13歲做的成人禮。
通過了解一個猶太朋友,我覺得,猶太人是一個非常頑強的民族,在家庭教育里,他們重視孩子的成功,但是要求也非常嚴厲,頗具軍事化管理風度。
法國的笑星Dieudonné 因為在媒體上講了猶太人不好聽的話,結果差點被追殺。我在想,這個人也沒少講中國人壞話,我們在歐洲還沒有猶太人那種不可褻玩的魄力。
宗教電影理解無能。。。。
成人動畫,情懷加分,孩子們應該不喜歡看吧,笑點也好冷。探險故事最后也沒有找到他們想要的寶藏。男主角最后也沒有愛上女主角,還是跟半路殺出的女配結婚生子了……
動畫出色,但不熟悉猶太文化,有點一頭霧水
3.5
阿爾及利亞的猶太教徒和伊斯蘭教徒攜手追尋圣域的故事,還出現(xiàn)了天主教和東正教。前半段的主角是貓和主人,后半段變成了俄國青年和黑妞。宣揚人類跨宗教、種族和語言一家親。古板的角色都慘遭戲謔,連丁丁和白雪都淪為了令人生厭的舊時代殖民者。
豆瓣第一個看的人?今天試映 去晚了 只能坐第一排 電影放完之后 作者兼導演Joann Sfar居然來了....
關于種族、宗教的故事,貓會說話又變成不會,又變成會說的過程,小毛驢好累啊,啊哈哈哈。結局是我沒想到的。戲中人物夸張變形,其中俄國人和他媳婦脫離隊伍那段更加變形!
各人有各人的朝圣路,各人有各人唯一的真神。靈貓雖自在游離其間,它甚至都不能有自己的成年禮,好可憐……
很異域
你們聽不懂我說什么,完全是因為你們沒有傾聽。雖然這個畜生一開口就說了謊言,但依然無法掩蓋它心底的想要接受成人禮成為一個人的善意。
能把貓畫這么丑也是不易
丁丁也來客串了
色貓。。。
或許作者是有很深刻的寓意和諷刺的,但是表達實在是很凌亂很不得要領。常人生活和宗教沖突、迂腐的思想和開放的靈貓,本來可以深挖的題材被白白浪費了了。
20130617:看不下去……猶太長老的靈貓.Le.chat.du.rabbin.2011.BD-MP4-人人影視原創(chuàng)翻譯中法雙語字幕.mp4
一直會說話的貓讓人忍俊不禁,而且懂得還不少
請讓她不要結婚,請讓她永無子嗣
這是一部根據(jù)法國漫畫家尤安斯法爾同名原作改編的漫畫,里面充滿了宗教寓意和思想,如果能看懂,肯定會更有趣。希望有一只會說話的貓,精靈古怪。
如果能跟得上片中長篇累牘的對話和旁白,并能從中感受到樂趣,那么電影精細的手工繪畫和類似后印象派富有感染力的畫風,一定能給人非常愉悅的感受。電影仿佛一直在打一個關于宗教的啞謎,淡化了的主體故事中穿插了一些很有趣的笑料,而謎語本身會讓人困惑、迷亂地不停思索。
好喜歡貓貓~~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FC4iJEue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