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這樣詩意的片子。
有人點評詩人的詩說,詩不能只有美好的詞句,如果能與人生的悲歡結(jié)合起來,更能讓人產(chǎn)生共鳴。于是,一場從甜甜圈開始的情感變化倏然而至。
一個是年長的窮酸詩人,一個是絕望的落魄少年。他們是如此不同,卻又能相互吸引。
詩人沒有美好的外表,但是有柔軟的內(nèi)心和豐富的靈魂;少年有美好的肉體,也有善良的品質(zhì),只是心智尚未成熟。(一開始的色調(diào)很清新,少年出現(xiàn)的地方往往是天藍色,而詩人一直都是灰卡其色。感覺在象征青春與暮年。)
他們之間那種隱晦而慢慢滋長的愛慕,很讓我著迷。最喜歡他們在公交車上交替寫詩的片段,兩個人想到的畫面在同樣的意境里流淌,心靈相吸的感覺。
而在觀看過程中,我的道德與情感也在反復拉扯。一方面,我對婚內(nèi)出軌深惡痛絕,甚至對詩人妻子跪下來求他(哪怕心不在人也要留下來)的姿態(tài)有些失望;另一方面,又不舍得看到相愛的人錯過。
我還一直期待他們能有“Happy ending”,但又感覺實在不可能。很多時候,事情就是不能兩全的,選擇了一方就總會有失去的代價。
詩人和少年其實都希望能和彼此度過人生,一起生活。但即使拋開世俗的眼光和經(jīng)濟的困難,還有最純粹的想要新生兒出生在幸福的家庭中的愿望。這是少年不能和詩人遠走的原因,也是詩人不能和少年離開的羈絆。
少年的母親覺得把他養(yǎng)大是一種犧牲,是被迫,是不情愿;父親覺得自己的死才能讓兒子活下去。在車上,詩人為他辯護,“孩子也不是自愿來到這個家庭的”。而少年最終也作出了“犧牲”,或者說“成全”。
希望這個新生兒真的如他們所愿,擁有幸福的童年和人生吧。
不過,這個結(jié)局也許就是最好的結(jié)局了。
如果他們真的拋開這一切,選擇去另一個地方生活,未來會如何,其實也無法確定。詩人還能寫出文學獎嗎?賺不到三千萬的話,他們的生活應該也很困難吧,這份愛能不能持久呢?愛上一個人,便能和他相守一生嗎?(我對愛情還是有諸多困惑啊…)
即使知道最后不能相守,曾經(jīng)一起寫過那些詩,散過的步,走過的森林與街道,也會成為美好的回憶,作為愛過一個人的證據(jù),永遠封存。
甜甜圈??看起來真的很好吃啊~
老實說,鄭家藍的長相是我這種虛偽地熱愛著文藝作品的觀眾的最愛:倔強又惹人憐,非常適合在以人性為母題的作品里做一個渾身傷痕的娃娃。他在《詩人的愛》里果然是這樣的角色:臟兮兮的臉和水汪汪的眼,年輕又疲憊的身體,躁動又敏感的心思,不僅叫我動心,更讓影片中的詩人無法抵抗。
詩人這一角色讓我想起了潘綏銘在《存在與荒謬》中寫中國古代娼妓文化中流連青樓的男人們對妓女的愛憐,比起直白的欲念和愛的情感,它更像是自身心理需求的反映,他們需要楚楚惹人憐的佳人配合、成就他們的“才子”身份,滿足他們的意淫。我很難不認為影片中詩人的愛同樣是一種意淫文學。他厭棄身邊庸常的一切,轉(zhuǎn)而在一個缺失照拂與關(guān)懷的男孩身上找到了新鮮感。稚嫩無助的男孩成為他的佳人和繆斯,于是詩人在他身上發(fā)泄了名為愛的欲望。
我的觀影體驗是復雜的。我認為影片的處理存在失衡:一方面以詩為載體傳達情緒,另一方面又塞進太多飄渺的詩句無法回答、化解的現(xiàn)實糾紛,于是過程雜亂——靠戲劇沖突推動劇情和人物行動,結(jié)尾匆忙——用“你原諒我我成全你”的大團圓強行作結(jié)?!巴蕖钡慕巧屛壹纫馔庥植荒敲匆馔?。她是一個坦蕩幽默的女人,雖然抱持著對丈夫的愛,卻似乎沒有那么柔弱,那么苦情??刹荒敲纯嗲榈乃€是跑去用支離破碎的情緒狀態(tài)和男孩對質(zhì),還是“只為生下與詩人的孩子”,而她對丈夫如此濃烈的愛,從頭到尾都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這讓我感到疑惑。同樣沒有被解釋的還有男孩對詩人的感情。他時而情緒化(朝詩人發(fā)脾氣、要錢),時而清醒(面對妻子冷靜回答稱自己也需要一個那樣的家人)。他似乎只是在尋求一個依靠,卻也接受了詩人的曖昧。這是愛嗎,這是混雜了欲望的愛嗎?我沒有看明白……
于是綜合看來,我的感受是這樣的:影片塑造了詩人這樣一個意淫文學作者,而妻子和男孩說到底是配合他完成這一場戲的道具:一個不計較他的出走、隨時歡迎他回家續(xù)演“這才是現(xiàn)實”結(jié)局的安全保險,一個方便他釋放壓抑心情、塑造藝術(shù)家和慈善家人格的美麗意外。這種設計到底是創(chuàng)作者批判性的審視,還是ta的自我陶醉呢:像詩人對少年自戀式的沉迷一樣,沾沾自喜于自己筆下如此“動人”的非尋?!皭矍椤惫适拢?/p>
寫一首題為希望的詩,講的是你曾期盼發(fā)生的都不可能發(fā)生了。
“愛就是 留最后一顆煎餃給你 / 在公交車車窗上 看見你的倒影 / 聞到花香 就希望你也能聞到 / 在操場上一想起你 自己笑到肚子痛 / 上學途中 看到你的背影 心跳狂飆 / 當你奔向我 我卻莫名想逃跑”
朦朧的愛。這個大叔還挺體貼的嘛
919M。求子的中年男教師詩人愛上了帥氣困于癱父的店員。 他偶然的幫助了他,然后兩人經(jīng)常在一起。因為他太太告訴了她要有小孩,男孩知道他心意后但怕生下來的小孩可憐而不接受,兩人分開了。多年后因為這段感情經(jīng)歷詩人有靈感而詩性大發(fā),得了大獎,偶遇了當了快遞員的男孩,男孩想讓他一起離開,詩人卻因為有小孩而選擇不離開,詩人也得子了卻流下眼淚。兩個人都是有責任心的好男人。
我最喜歡的三個韓國演員:孔侑、河正宇、梁益準
“愛就是 留最后一顆煎餃給你,在公交車車窗上 看見你的倒影,聞到花香 就希望你也能聞到,在操場上一想起你 自己笑到肚子痛,上學途中 看到你的背影 心跳狂飆,當你奔向我 我卻莫名想逃跑”即便在最初是以性為導線,可詩人的愛卻好像純粹的像是孩子口中的詩,是一種很難詮釋清楚的情感。這種情感究竟是被巨大的悲傷所吸引而來,還是只是在失意時尋求互相的依賴,到最后也看不明白??删退銢]和詩人活在同一個世界,你也無法否認那就是愛。
"死去的狗,再也無法呼吸。" "我的機器人瀕臨死亡,被折斷的脖子。死亡是 拉上窗簾,關(guān)上門。" "越過河流,燈漸漸熄滅。" "即為 冰冷之物。"
柏拉圖的繆斯是男子,埃庇米修斯的魔盒是孩子。ps.:東亞三國韓國同影最合胃口。
“詩人是一種代替他人發(fā)出悲鳴的生物,他因人們的悲傷而悲傷,為人們的痛苦而痛苦。”詩人與少年的柏拉圖之戀,他從他的苦難中汲取創(chuàng)作養(yǎng)分,那種互哺關(guān)系超脫世俗,讓人感受到愛琴海吹來的風。難得的是整個故事依然扎根于現(xiàn)實,沒有變成耽美的空中樓閣。既是詩人的愛,也是父子情的另一種解讀。
音樂6 畫面6 導演5 故事5 表演6 印象5 平均5.3/10 通過詩歌與鏡頭體悟下濟州島的美景和愛情,但這種情感的糾葛看得人真憋屈,它足矣說明愛情這種東西稍縱即逝,實打?qū)嵉倪^下去日子還得需要金錢和面包,不然多美的玫瑰也會變成一地雞毛。痛苦的時候,才會感覺到在活著;寂寞的時候,才會感受到愛情;悲傷的時候,才會產(chǎn)出動情的詩歌。
不要問我過得好不好,因為這會重新揭開我的悲傷
得不到的永遠是最美好的,但只要想想最后每個人收獲了什么,就發(fā)現(xiàn)劇本遠比生活對我們?nèi)蚀取H绻阉闯梢徊课膶W電影,那里面的同性情愫就多了一些隱喻:濟州島的中年已婚直男胖子蘭波在詩里逃避生活的雞毛蒜皮,卻意外地在一潭死水里收獲了未來的繆斯;或許連主人公也分不清,讓自己勃起的是對愛情的想象,是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興奮,還是找到了不被“閹割”的可能性。美少年的存在,既代表了向外探索的他者和被記憶美化的過去,又是詩人自戀和自憐的現(xiàn)實投射,到最后還跟不被看好的未來(孩子)有了交集。除了詩人,片中最有趣的角色其實是妻子了,跟男性角色相比,她最世俗最通透最自知,跟生活對抗了半生后選擇被套牢,在吐槽丈夫“轉(zhuǎn)性”之余也會努力維系婚姻關(guān)系--她的自私比丈夫的妥協(xié)要可愛得多
5/10。大叔詩人愛上帥小伙,與其說愛,是互相“利用”:詩人尋找靈感,小伙尋求父愛。一心想要孩子的妻子,幽默風趣不惹人厭。老少配之間的感情升溫有點生硬,沒有標志性的一場戲讓人遐想。詩作為全片的題眼,并沒有亮點。
沒有字幕,只能聽懂只言片語,全靠蒙猜才看完。詩人的情感世界和正常人不一樣,他們大膽敏感多情,讓人不理解他們的小宇宙。濟州島的景色拍的不錯,秋冬的蕭條和詩人的心情一樣寂寥。
詩人用自己的方式去愛一個人,后面因為某些原因。男孩不得不用其他方式離開他,因為這件事刺傷了詩人和男孩的內(nèi)心。其實詩人的老婆也是一個被傷了很重的人,她只是想要一個孩子和完整的家。只不過丈夫在選擇當中一直搖擺不定,其實這應該算是婚外情了。結(jié)婚后與男小三的故事,只是刻畫的沒這么明顯....
開始以為是韓國版全蝕狂愛??吹胶竺妫?lián)想更多的卻是賈木許《帕特森》里的那位詩人。單純溫柔地愛一個人,即使不被粗俗的世界所理解。悲憫情懷又想起印度之《阿里格爾》。
前面朦朧含蓄的部分還挺好
「希望 現(xiàn)在什么感覺都沒了 不知從何時開始 每當我想起你 就會流淚 現(xiàn)在卻什么感覺都沒了 然而 不知從何時開始 我不再哭泣」如果說悲傷是創(chuàng)作源泉,那么他一定是他的靈感來源。
男一號是電影《綠頭蒼蠅》的導演,女一號是演員李善均的老婆。吃軟飯的詩人,選擇老婆孩子熱炕頭還是選擇與同性情人私奔?
詩人這個物種,只要別在現(xiàn)實生活里碰到,都算簡單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