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獵》是一部虐片,沒有血漿暴力,而是虐心的虐。在我看來,影片也像達內(nèi)兄弟和李滄東的混合物。兒子反抗和平安夜教堂段落,劇中人物遭遇都讓人有一種心口被擊中的猛烈震撼。這些悲傷或絕望的故事起始平靜,貌似一馬平川,前方一覽無遺,然而恰是雪崩前的屏息,是冰川開裂前的細紋。 達內(nèi)兄弟擅長拿普通人做文章,推敲現(xiàn)代社會的善與惡,《狩獵》也設(shè)置了一處其樂融融的北歐小鎮(zhèn),打成一片的普通人,他們完成了對主人公的合圍跟獵殺。影片的難受勁堪比李滄東的《綠洲》,而在主題上則更像那部講述“平靜罪惡”的《詩》。就連教堂戲,都有全度妍在《密陽》的戛納影后級表演做對比。 其實,《狩獵》的故事題材并不鮮見,可以說是傳統(tǒng)的“好人蒙冤”,但《狩獵》的解決之道并不是道德感化之類的空談。準確來說,看不見的道德在這部電影里充當(dāng)了幫兇。人們常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真相是多數(shù)人壓倒少數(shù)人?!夺鳙C》反其意而行,群眾的眼睛也有可能是沾滿牛糞狗屎。所謂“真相”是幼兒園大媽想象出來的惡心畫面,是昔日朋友的不容分說,無關(guān)路人的拳腳相加。 電影巧妙地安插了eyes on me的細節(jié),主人公近乎絕望地喊到:看著我!什么都沒有!而用眼睛來洗脫嫌疑,只能說是美好希冀,并非真正的解決方法。因為置換下對象,一個小孩的眼睛更有可能告訴世人,她不會說謊,她是純真無邪的代言人。從小孩到成人,雙眼渾濁仿佛是經(jīng)歷罪惡、遭受不堪的見證。殊不知很多時候,就像近些年的《白絲帶》或《詩》,小孩所為往往殺傷力巨大。它是一個人的絕望,也是文明社會的扭曲與脆弱。面對青少年,成年人不似過往,只需憑體格和身份就能獲勝,他們同樣會沒有安全感。 《狩獵》的片名來自片中的成人禮,兒子可以取得狩獵證。成人儀式意味著一個人能獨立行事,能自我控制,然而,《狩獵》又說,成人世界和整個社會,它們未必能分辨是非。有說,影片創(chuàng)作是源于歐美世界對兒童性侵案的聞風(fēng)色變??稍谝粋€東方觀眾看來,群體的盲動和愚昧更令人崩潰。小女孩并非罪魁禍首,她完全不知道一個謊言的殺傷力。在小鎮(zhèn)上,多數(shù)成人都不在乎真相,而在乎事件本身所引發(fā)的噱頭和離奇想象——幼兒園大媽或者請來的大叔,他們是一堆道德強迫癥患者,好不容易逮著了一頭稀罕的獵物,添油加醋,伺機放槍。 但反過來看,由于這些人的面目可憎,更顯主人公兒子和那位干爹的可貴。像兒子,一出來更是哭鼻子的文弱形象,不想導(dǎo)演還成功利用了形象反差。電影也沒有徹底一邊倒,同時還安排了一年后的表面和解。而在吃人的社會,在泯滅人性、混亂失序的時代,總有一些人會堅信人性光輝。 余震之后,《狩獵》更叫人思索:為何一個平靜而有規(guī)矩秩序的社會,它會讓一個如此之輕的謊言,引發(fā)如此嚴厲的懲罰,槍傷之重,沒人能承受得起。而在如今的網(wǎng)絡(luò),消息源滿天亂飛,為什么僅憑一段文字、幾張圖片,所有人都相信,他們比其他人更靠近真相,更有責(zé)任和義務(wù)去發(fā)表個人意見,行使人身攻擊口誅筆伐之實。往更糟糕的層面去想,所謂的善與惡、白與黑,多數(shù)人是根本分不清的(也可能根本是對他們的切身生活無關(guān)緊要)——無論過去現(xiàn)在或者是將來,這是多么悲觀的論調(diào)啊。因為,有一天槍口掉轉(zhuǎn),也許你就會成為下一個獵物。【中國新聞周刊】
這幾天,《素媛》這部電影又被人們反復(fù)提起。這個電影講的是小女孩素媛被性侵,在這件事情發(fā)生之后,當(dāng)小女孩和家人不得不面對這么大的痛苦的時候,小女孩以及她的家人卻遇到了更多的殘忍和惡意。
這部電影令人震撼,十分虐心,在豆瓣評分高達9.1分,我們都為素媛的悲慘命運而哭泣過。而且每次有兒童性侵案發(fā)生,這部電影都會被提起,所以它的知名度很高,關(guān)于它的評論也很多。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找來看一下。
然而我今天想說的,是另一部關(guān)于兒童性侵的電影《狩獵》,在豆瓣的評分9.0分,只比《素媛》低0.1分,我認為這部電影,和《素媛》一定要放在一起看。因為它會讓你對“旁觀者”這個身份和心態(tài),有一個更深的認識。而這正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在這樣情況里最常站的位置。
《狩獵》講的是一個性侵嫌疑人的故事:
生活在小鎮(zhèn)上的幼兒園老師盧卡斯是一個中年男人,他性格低調(diào)溫和,沒什么遠大的理想,但是他對人很好,所以幼兒園的老師和孩子們都喜歡他。妻子帶著孩子離開了他,但所幸在這個他出生的小鎮(zhèn),還有他一班從小一起長大的發(fā)小哥們兒支持著他。
他和他最好的朋友家是鄰居,朋友的小女兒就在他的幼兒園里,盧卡斯有時候就順路帶她去上幼兒園。
這是一個五六歲的早熟女孩,她非常喜歡盧卡斯叔叔,有時候就會特別親近他。但是盧卡斯也知道這對一個男人很敏感,于是就會當(dāng)著其他小朋友的面,把小女孩推開。
這樣的舉動卻傷了小女孩的心,小女孩很生氣,不知道為什么,也許她只是賭氣想證明盧卡斯是喜歡自己的。女孩跟別人說,盧卡斯給自己看了他的身體的某個部位等等。(其實那是她從她哥哥的黃色小視頻那里看來的。)
孩子才五六歲,陳述很含糊。而且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看到大人這么鄭重其事的調(diào)查就蒙了,再被專家問更多的話的時候,她只是沉默的看著窗外,想趕緊結(jié)束出去和小朋友們玩。
人們立刻對指控堅信不疑,因為小孩子不會撒謊。那么大個子的一個大男人和小蘿莉放在一起,你會相信哪個?誰是雞蛋,誰是石頭你會看不出來嗎?會判斷錯嗎?
于是盧卡斯成了一名“兒童性侵者”,他失業(yè),剛交往的女朋友被警告,嚇得和他分了手,眾叛親離,在等待審判的漫長歲月里,他被孤立,毆打,驅(qū)逐,羞辱,養(yǎng)了多年的狗狗被殺掉,房子被砸,昔日的小伙伴朝他吐口水,把他趕出自己的超市。
但是他不能離開這個小鎮(zhèn),因為一旦離開小鎮(zhèn),就等于承認了自己是做了那件事。
他從拼命掙扎,辯解,直到最后沉默的反抗。相信他的只有他的兒子和一個老朋友。
看電影的過程中,我想我和所有觀眾一樣,一直期盼著小女孩說出真相,期盼著司法調(diào)查的結(jié)果,法律給他一個公平的裁決。
這一切都如觀眾所愿發(fā)生了。但是盧卡斯的噩夢并沒有因此結(jié)束。輿論早已經(jīng)把他押上道德法庭宣判了死刑,他從“性侵犯”變成了“沒被抓住的性侵犯”。這個鎮(zhèn)子對他的狩獵和捕殺才剛剛開始。
《素媛》是一部好電影,但是我認為所有被《素媛》所感動,情緒激動的人們,都應(yīng)該看一看這部《狩獵》,澆盆冷水,冷靜一下自己的大腦。
最重要的是,其實素媛的一些鄰居,和盧卡斯的鄰居根本就是一類人,表面上看,也許文化背景不同,一方是落后的“蕩婦羞辱”,歧視女性。另一方是西方文明,對兒童性侵零容忍的文明社會。
但從人性的角度來講,這兩撥旁觀者卻是一樣的,他們都是普通人,這輩子都沒做過什么大奸大惡的事。但他們都是狂妄自大,自以為是的人類的縮影,他們的判斷是情緒化的,非理性,憑感覺的,但是只要這個判斷一旦下定后,他們就開始堅信自己絕對不會犯錯。一旦他們認定自己是站在真理和正義一邊的,就絕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哪怕事后事實證明,法律裁定,他們也絕不會相信自己有可能是錯了。
無論是基于什么樣的社會價值觀,一個自認為自己是絕對公平正義的人,自認為自己絕對不會犯錯,對自己毫不懷疑,為自己的“正義形象大使”所陶醉的人是可怕的。如果是這樣的一群人,就可以殺人了,既可以殺掉小素媛,也可以殺掉盧卡斯。
也許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是至少我們可以提醒自己,慢一點,耐心一點,謹慎一點再做判斷,因為人,是真的很有可能因為“善良”和“正義”不知不覺的作了惡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對自己保留一絲懷疑和自省精神也是必要的。雖然說智者千慮,也必有一失,但是智者和愚者的區(qū)別,是他知道自己也會判斷錯誤。他一定會對自己的判斷有所保留,保留那一點懷疑。給自己保留修正錯誤的機會。
歡迎掃一掃,這里的文章更全
即使整個社會拋棄了你,也要活得有尊嚴。叔頂著滿頭鮮血回到超市去要回屬于自己的東西真是帥爆了=口=盧卡斯從沒有抱怨過我什么都沒有做你們卻要這樣對待我之類弱爆的怨言,而是咬牙挺胸堂堂正正的挺過去。如果惡意無法避免,至少要活得堅強。順說我總覺得下一幕叔就會化身漢尼拔把全鎮(zhèn)下飯…
如果你有個上幼兒園的孩子,就會明白,大多數(shù)情況下,通過誘導(dǎo)的方式,成人都能從孩子的口中得到他們想要得到的信息,所以,關(guān)鍵問題是大人們想得到什么,而不是孩子說了什么
極度深寒。很難不聯(lián)想到韓寒事件、杰克遜孌童案、及阿瑟米勒劇本的<妒焰飛灰>。孩童之惡源于無知。成人之惡卻發(fā)乎偏見、道聽盲從、各種嗜血癖嗜尸癖嗜黑癖,對惡的無反思、不推己、不自知。誣名者往往善假正義之幟,無不高舉道德刑具。潑糞殺人的最大恐懼是誰也無法預(yù)知,這冤假錯何時會降臨自己頭上。
由一件不經(jīng)意的小事引起的連鎖反應(yīng),最怕的是它一發(fā)不可收拾,沒想到劇情豈止是不可收拾,竟然到了萬劫不復(fù)。當(dāng)所有人都站在你的對立面,當(dāng)你以為還可以據(jù)理力爭一下,到后來的破罐破摔、百口莫辯,甚至以為隱忍退讓、順其自然或許一切就會好起來、最后不了了之,然而深入骨髓的東西永遠超乎你想象……
天真無邪才是最大的邪,童言無忌才是最大的忌,天使有時候才是惡魔。能說出口的委屈都不叫委屈,最大的委屈是承受不白之冤還百口莫辯。
逃脫了世人的誣網(wǎng),躲過了森林的暗槍。沒有打中你的子彈,它擊中了我。繼去年《單車少年》后,再一次出現(xiàn)被擊中心口的感覺,達內(nèi)兄弟和李滄東的混合物。平安夜教堂一段,虐慘了。小女孩并非罪魁禍首,他們完全不知道一個謊言的殺傷力,其他人的添油加醋方才可恨(尤其幼兒園那大媽等)
女人好可怕。。男人好愚蠢。。。。
占據(jù)道德的制高點獵殺他者,你手上可有血污?。?/p>
?本片極度絕望壓抑(但毫不沉悶),易產(chǎn)生諸如替男主抬起獵槍從幼兒園園長超市店員開始殺起這樣的沖動,請謹慎觀看。?我們都可能成為那些拋棄盧卡斯的人。就像我們認定一個人精神病,他的所有舉止就是精神病。?熊孩子的惡意比任何惡意都可怕,因為他們不知道后果。
媽的,還是當(dāng)漢尼拔吃人比較好。
Mads Mikkelsen被冤枉以后變成漢尼拔報復(fù)社會了
前半部分懸念鋪設(shè)出色,后半部分情緒掌控直擊人心,點睛之筆的結(jié)局讓人想起《家宴》。盡管是已經(jīng)被講過無數(shù)遍的故事,但溫特伯格仍然能一步步將你帶入其中,所有角色的心理和行為都是如此真實可信,也因此更感可怕,觀影體驗如身臨其境般痛苦難熬,堪稱一大虐片。麥德斯的表演依然上乘。
1、看的人想死的心都有了;2、……還得活著。
童言無忌的威懾力足以將成人置于死地,但更怕的是人言可畏的成人世界,一味愚蠢、盲從、暴力,善良的獵人最終變成眾人眼中的獵物。
1.蘿莉由愛生怨的報復(fù)手段又狠又蠢 2.孩子最可怕就在于明明無知,卻會本能地以純真作為武器,讓他人深信不疑 3.人們習(xí)慣于自以為是,站在弱者角度分發(fā)所謂的正義和憐憫心,本身就是一種不公 4.信任和聲譽一樣,一旦破壞就無法修復(fù) 5.你永遠活在他人的目光里,而世界本就有太多惡意~結(jié)局很現(xiàn)實,好片
這電影要是早兩年看,不會有這么深感觸。很多情況下,真相是什么對圍觀者并不重要,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支點,讓自己站在虛妄的道德制高點上,得意一時是一時,反正過幾天他們就會遺忘,任由真相被新的獵奇淹沒,微博上這樣的人和事比比皆是。
不懂事的孩子撒謊惹禍,而孩子還根本就不懂事件的嚴重性,這是個有趣的創(chuàng)意。在兒童性侵如此重口的丑聞面前,所有人物和角色的行為和立場都變得清楚而極端化,孩子的純真讓善良的人們變得極端的可怕,整部電影的壓抑情緒讓觀眾不寒而栗,甚至想要男主爆發(fā)報復(fù)社會,這幾乎是一部完美電影!★★★★★
權(quán)力的反轉(zhuǎn),受害者卻成加害者,有趣。其實小孩很早就說是自己瞎說的,但是她周圍的大人選擇相信這件事真的發(fā)生,畢竟,我們心裡都隱隱希望罪行真的發(fā)生過,這樣我們就都能成為善良正義的人了。
這個男人從始至終都善良、寬容的對待每一個人,這是最讓我感動的,最后Lucas教堂里爆發(fā)那場戲看哭了,Mads演得真心好,個人認為結(jié)尾開槍的是Klara的哥哥~
實在是一部虐心的片子。感覺這樣的故事很像時下微博流行的一些謠言,我們都喜歡聳動的新聞,人們不關(guān)注真相,更關(guān)注這個故事是否與自己預(yù)想的一致,或是對自己有利。而惡意一旦形成,將伴你一生。黑暗壓抑的故事,麥德斯的表演很棒。這是個寓言,所以情節(jié)會略有刻意,盡可能的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