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個挫折,會擊潰人心,會暫時扼殺一個人夢想,只要內(nèi)心火熱,終究會燃燒起來的。被蓋帽不可怕,輸球也不可怕。可怕是喪尸斗志。
2、年齡與愛好無關(guān),只要熱愛不管那個年齡段,都會煥發(fā)青春,德魯他們打的不是球,而是回憶。
3、船到橋頭自然直,在什么都沒有的時候,上天會眷顧你的。但不要把自己置身在這個時期。后果是非??膳碌摹?/p>
4、在難結(jié),聊開了自然也就打開了。有矛盾不怕,怕的是沒有一個人先出頭。
總結(jié):喜愛籃球的人可以看一看,比較勵志,最后一投畫面過于簡單…
我感覺這部電影拍的比較很有意義的原因是因為不僅僅有很多NBA大牌巨星,還有傳奇星參加這部電影的拍攝,而且這部電影可能主要講述的是男主角真心付出對待籃球,但是卻獲得了很多對他很不利的經(jīng)歷吧,而且那個白人的蓋帽可以說是他的心魔,不過在最后靠著他的三分絕殺奪得獎金的時候,我覺得他的心魔已經(jīng)over了,我覺得以后可以多拍一點這樣的戰(zhàn)勝心魔電影。
奧尼爾飾演的大塊頭,跟德魯大叔說要給我喂球
第一反應(yīng)就是科比
奧尼爾還在驚聲尖笑中玩過這個梗
當(dāng)奧尼爾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被人關(guān)在地牢里,第一反應(yīng)就是,科比把我關(guān)在這了
酒吧里老爺子們熱舞
奧尼爾是出名的愛跳舞
訓(xùn)練時候和詹姆斯斗舞,他在太陽隊的時候全明星賽自己單獨出場為大家舞一曲
奧尼爾教武術(shù)
奧尼爾還真喜歡功夫這些,過去一到中國拜個師啥的
德魯大叔跟他說話的時候他不愛聽,帶上耳機聽的是佛經(jīng)還是啥的
當(dāng)年湖人主教練是禪師杰克遜
科比說禪師真是禪師,喜歡講禪,雖然科比聽不懂但是覺得說的挺有意思的還繼續(xù)聽
結(jié)尾大戰(zhàn)的幾個扣籃
掛臂扣是文森卡特的標志性動作
其他幾個扣籃忘了,但是都是NBA的標志性動作
穆大叔開頭的搖手指
還有不少梗
等我在看仔細一遍
周四晚上在美國看了提前場,實在太嗨了!雖然劇情屬于一看到開頭就能猜到結(jié)尾的那種,但無法掩蓋每個人精彩的演出,簡直是一群被籃球事業(yè)耽誤的演員。最爽的一點是,和《大灌籃》相比,里面所有籃球動作都不需要任何特效。歐文總算是找了個好機會瘋狂秀了一波自己的球技,還有雷吉米勒的三分、奧尼爾的籃下碾壓、阿隆戈登的暴扣等等。開場的大批名宿客串也是大飽眼福,包括納什、穆托姆博、比爾沃頓、喬治格文、杰里韋斯特等等。整部電影充滿了各種籃球梗,某湖人名宿還莫名被黑(滑稽臉)。最后,作為一個籃球迷,特別喜歡 Uncle Drew 的一句臺詞:Basketball is the most reliable thing in the world ??
早十幾年前我便看上了大鯊魚奧尼爾的屁股。
結(jié)實、會抖、有彈性,扭得出好看的屁股舞。
總覺得比賽場上眾人攔不住他,也必定有這屁股一功。
如今退役2年后,奧尼爾在[德魯大叔]中完整地露出了他的屁股。加上米勒的投籃,歐文的蓋帽……
昔日巨星歸來,情懷與熱愛大于俗套的劇情。天啊!這屎屁尿般惡搞的電影,我喜歡!
但在電影中,這群退役的NBA老球星,并沒有選擇重回他們打拼多年的職業(yè)賽場。
轉(zhuǎn)而走上紐約街頭,和年輕的小伙子們玩起街頭籃球。
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群被籃球耽誤的演員,是NBA賽場困不住的猛獸。
街頭,才是他們自由的歸宿。
籃球本是一項室內(nèi)運動。
是1891年一位體育老師,為幫學(xué)生打發(fā)無聊的冬季而發(fā)明的。
20世紀初,由于種族歧視,黑人孩子不能與白人孩子一起上學(xué)。尤其是貧民區(qū)的黑人孩子,根本進不去籃球館。
他們無所事事,感到頭疼的家長們?nèi)滩蛔≌f:「滾去玩籃球吧!」
于是,街頭籃球誕生了。
反正進不了白人的體育館,這些黑人孩子索性也打破了傳統(tǒng)籃球的規(guī)則與結(jié)構(gòu)。
人數(shù)自己定,最少可以1V1,一般每組2—5人不等,3V3的情況較為常見。
規(guī)則自己講,關(guān)鍵在于花樣、技巧和創(chuàng)造性。強調(diào)單挑方式進行攻防戰(zhàn),展示球員的技術(shù),著重觀賞性,注重個人動作和比賽的節(jié)奏感。
也正因如此,街頭籃球很多動作在正規(guī)籃球里是犯規(guī)的。
同NBA一樣,街頭籃球也有自己的賽事。
1950年,紐約市公園主任洛克先生,為幫助浪跡街頭的孩子爭取上大學(xué)的機會,在洛克公園中舉辦了第一屆街頭籃球巡回賽。
從此,這座坐落在紐約155街上的洛克公園球場,便成為了街頭籃球者心中的圣地。也是影片[德魯大叔]中最后決賽的場地。
它改變了很多籃球愛好者的命運,就連喬丹、科比這樣的球星來到此地也要保持謙恭。
所以在紐約的街頭上,你常會碰到拿著籃球的小伙子們說:「走??!去洛克公園!」
街頭籃球是窮小子們的樂趣,而洛克公園則是他們追求自由與夢想的殿堂。
在他們眼里,這里比NBA的地板錚亮的球場,好著呢!
街頭籃球打得好的人都跳得一身好街舞,聽著嘻哈哼Rap。
二戰(zhàn)后,街頭籃球越來越受歡迎。到20世紀70年代,紐約黑人貧民區(qū)中又孕育出,與街頭籃球同根生的嘻哈文化。
在理念上,街頭籃球與嘻哈文化是有相通之處的,它們都是處于社會底層的黑人貧民,自由與個性的表達。
在裝扮上,兩者也都是松松垮垮的over size穿著。因為貧民區(qū)孩子的衣服,常常是撿兄長或大人們的穿。
可以說,嘻哈街舞、音樂與街頭籃球,都出自黑人窮小子的消遣,只是方式上不同。
于是很自然,在嘻哈文化誕生后,一些街球手將嘻哈音樂與舞蹈,融入進了街頭籃球中。
在嘻哈音樂的節(jié)奏中像跳舞一樣打籃球,動作花哨、炫酷,增加了觀賞與可看性。
所以有關(guān)街頭籃球的電影里,音樂必選嘻哈,街舞成了標配。
如[酷樂街球]里球手們在廣場上來的這一段,與廣場舞大媽相比,毫不遜色。
而在[德魯大叔]中,嘻哈文化更是融入進街頭籃球的血液中,在每個球手身上都有。
牧師給孩子洗禮時不好好讀圣經(jīng),飆著一口Rap,抱著新生兒搖搖晃晃,差點沒晃掉進水池子里。
彼此間說話也要打著節(jié)拍,相互diss。
比賽期間幾個大叔組團去嗨,老胳膊老腿跳起街舞也毫不遜色,尤其奧尼爾扮演的大塊頭,蹭地轉(zhuǎn)三圈,簡直就是個靈活的胖子。
舞池里看不出他們是玩籃球的,球場上也猜不到他們扭得一身好舞。
街頭籃球已不只是一項運動,在與嘻哈文化的結(jié)合中,更像是一種自由藝術(shù)。
球手們,亦是擁有獨特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shù)家。
如果對球手們來說,NBA是廟堂的話,那街頭籃球就是江湖。
江湖出高手。綽號「山羊」的厄爾·麥尼考爾特,就是街頭籃球的一個傳奇。
1996年影片[籃板:山羊傳奇],描繪了他的一生。
山羊小時候襪子里綁沙袋在街頭練球,18歲在高中的時候身高1.88m,彈跳度超過150cm。
他總與人打賭,能摸下3.95米籃板上的硬幣。
其籃球天賦百年難遇,在他稱霸籃球界的時候,邁克爾·喬丹還只是個孩子。
影片中,有「天勾」之稱的NBA巨星賈巴爾,親口稱贊他是「未曾打過NBA的最偉大球員」。
如此有天賦的球手為何沒有打過NBA呢?
1969年山羊因吸食海洛因被捕入獄16個月。出獄后,猶他星光隊的老板曾找他試訓(xùn),不幸他的身體被毒品侵噬,體力不支,以失敗告終。
接著1977—1979年間,他又因預(yù)謀搶劫第二次坐牢,遂與NBA再無緣分。
源起于紐約雜亂貧民區(qū)的街頭籃球,常與暴力、毒品相關(guān)聯(lián),一名厲害的球手同時也可能是個三教九流。
毒品和犯罪摧毀著他們的人生,就更別提什么職業(yè)籃球生涯了!
于是山羊最終只成為人們口中的一個傳奇,以至于后來的NBA球員賈森·威廉姆斯說:
世上最被過分吹噓的球員就是所謂的「街頭籃球傳奇人物」,因為他們只跟街坊鄰居打過球,又沒有比賽的攻守統(tǒng)計,誰知道他們的真正身手與表現(xiàn)如何?他們是被過度神話的一群家伙。
直到2001年,阿倫·艾弗森將街頭籃球的球風(fēng)帶到了NBA的賽場上,帶著費城76人隊殺進NBA總決賽。
那些對街頭籃球抱有懷疑的人,都閉嘴了。
與NBA相比,街頭籃球雖充斥著放蕩不羈的野性,卻絕不是什么骯臟的野球。
街頭籃球的賽事好比一場武林大會,江湖的中各門各派都有機會大顯身手,它更接近于俠客式的精神。
只要站上街頭籃球的賽場,就是一種勇氣和自信,即便失敗了,也會贏得對手和觀眾的尊重。
凱里·歐文退役了,[德魯大叔]中的德魯老了,一群看上去沒什么用的老家伙再次站上球場。
德魯大叔說,籃球已融進他們的血液里。
街頭的巨星,永不退役。
-
作者/武且文
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破詞兒】
德魯大叔》是1部來自美國的運動喜劇電影,由凱里·歐文和里爾·萊爾·哈瓦瑞等主演 。
德魯大叔,年輕時候稱霸球場,無人能敵,在洛克公園籃球錦標賽總決賽前夕與隊友大個子產(chǎn)生沖突,從此,德魯大叔的球隊解散,德魯大叔杳無音信。
傳教士,貝麗盧的丈夫,是德魯大叔最好的前鋒,后在教堂里工作。
光光,視力極差,接近失明,但仍每天中午都要去電玩城投籃。
老靴,球隊解散后精神失常,幾10年在輪椅上度過。
大個子,之前與德魯有沖突,在總決賽前夕受傷。
dax小時候被1個白人小孩帽掉,從此不打籃球,改當(dāng)教練。那個白人也是教練,并且搶走了dax的隊員。dax1無所有,被女朋友轟出家門。但是dax因禍得福,找到了德魯大叔和他原來的隊員,組建了1支球隊。在洛克公園錦標賽開打時,大個子與德魯在場上產(chǎn)生了劇烈矛盾,但德魯最后給大個子道歉了,大個子諒解了德魯,1路順風(fēng)直到總決賽前夕,大個子受傷了。
總決賽,大個子的位置由原來組織傳教士打球的貝麗盧頂替。第4節(jié)末的1次快攻,光光和對方的1位前鋒同時受傷,雙方教練同時上場。這次的3分球在一樣的位置,晃開了那個白人,絕殺掉了整場比賽。
找真正的運動員拍體育電影就是不一樣。
超難看,難以下咽的那種,又吵又無聊,還充滿了都能放進博物館的老套笑料,這樣的故事,偽紀錄片才是你的活路。
空中大灌籃No.2,屬于這一代籃球迷的記憶
套路很老,劇情有點弱,沒有短片那么驚艷
滿滿的NYC街頭風(fēng)格:簡單粗暴的切鏡頭與“決勝時刻回放”大概來自MV或體育節(jié)目,它是沖撞著的。對于影迷而言,可能僅僅是一部美式勵志電影,但是對于真正懂得何為“籃球精神”之人對這部影片的所感我們無法臆測,夏蟲不可語冰。只能盡量通過字幕翻譯,把它介紹給需要它們的觀眾,如同影片中那位嘻哈風(fēng)格的黑人牧師,自己也但愿這部影片能為他們的生活中帶來一定的改變,或沖擊。
湖~人~總~冠~軍~
好失望,期待了很久…
不如百事的廣告
德魯大叔的梗強行串成電影其實挺別扭,出彩的大多是籃球梗了。像“科比傳球”、韋伯最后時刻的暫停,老球迷才會懂。5
劇情一般,但是想不到還能看見米勒投籃真是讓人感慨,看見奧尼爾扣籃,青春易逝,籃球永恒??到了80歲也要跟兄弟一起打球??Nothing is impossible
對于不看NBA的同學(xué)來說,看這片堪比嚼蠟,而對我這種多年偽球迷,樂趣全在數(shù)星星,劇情本身太亞當(dāng)桑德勒了,必須得一路忍受無聊的劇情,遇見笑點以后趕緊笑一笑了事
作為NBA粉絲還挺滿意的 幾個真的快要打不動了的雷吉米勒 克里斯韋伯 內(nèi)特羅賓遜 奧尼爾還有麗薩萊斯利老球員在熒幕上動動骨頭都已經(jīng)讓人挺激動的 雖然梗不好笑心理變化生硬劇情也老套得像德魯大叔 然而最后讓Dax去投球無條件信任隊友的橋段還是輕易戳中自己心窩。再者 看到他們幾個在夜店跟年輕人斗舞 我突然意識到 在享受這堆球星帶給我們籃球的愉悅的同時 好像挺會輕易忽略掉其實脫了球衣他們也有很多閃光點值得我們?nèi)ネ诰?就像這電影就像打籃球的歐文現(xiàn)在拍電影了 我們應(yīng)該提醒自己 人生活在世不應(yīng)該太執(zhí)著一個東西 多姿多彩地活著會更快樂更充實?!澳悴粫驗槟憷狭硕淮蚧@球 而是因為你不打籃球才老了” 很喜歡這句臺詞。PS 仔細想想 這幾個人組隊簡直完虐今年五巨頭的勇士啊喂!PPS 韋伯一出場的時候在教堂 我特么以為杜蘭特!太像了!
是我眼花看到絕殺三分其實一條腿都過線了?...
沒想到還挺招笑的
這些球星就本來都是戲精啦!
“就跟呼吸一樣,籃球已如本能,想忘掉都做不到?!薄苍S,多數(shù)人是為了個中炫炸的球技而來。而我,看到的是夢想滲透進骨髓,已然超越了夢想本身。不足之處,莫名的聒噪,以及教練上場過重的設(shè)計痕跡。籃球版《赤焰戰(zhàn)場》,同樣多的碎屑。
俠客的黑屁股真是亮瞎眼了...
歐肥提早下場住院,是為了順理成章給自己一堆單獨特寫的獨腳戲嗎?哈哈哈哈哈哈哈。
故事性2,傳奇性1,籃球版《少林足球》+-《龍三和他的七人黨》。
米勒?。?!三井既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