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皇帝沒有皇帝樣
皇室的教育都是很嚴格的。歷朝歷代的皇帝,也許有的昏聵、有的英明,但無一例外,他們的行為、說法,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所謂的皇家風(fēng)范,就是如此。
可這上面的皇帝……
2 ) 粉骨碎身全不怕——給高分全靠尊重史實
于謙為什么被英宗搞死?因為代宗只是臨時皇帝,然而他當(dāng)上皇帝,雖然舉措得當(dāng),但得到皇位后貪戀帝位,英宗復(fù)位,如果不殺于謙,就等于承認代宗軟禁自己是合理的。后來憲宗平反于謙,也是由于事情已過多年,該還他一個公道了。英宗殺于謙是不得已的。從他后來復(fù)位后的施政來看,還是不錯的一位皇帝。
于謙也是民族英雄,這一點后來在英宗駕崩后明朝的皇帝中,都是得到肯定和發(fā)揚的。因此,整部劇雖然有些誤解歷史,但對于于謙這一英雄的偉岸品格,我支持。
有人說劇中有些地方雷人,實際上,是由于英宗是一位陌生的皇帝,明朝也確實是以民為重的朝代,在明朝歷史上,全部的老百姓都可以免費醫(yī)療,并且還有免費的養(yǎng)老服務(wù),而且只針對民,不針對官,再加上永樂盛世和仁宣之治時,連續(xù)三位皇帝都多次強調(diào)民是國之主人。因此大家才不理解整部劇都是依據(jù)史實拍攝的。這不是雷劇,而是一部時代的悲劇,也是英雄悲劇。
為何我對悲劇情有獨鐘?因為悲劇最能反映戲劇的沖突。
魯迅說過,悲劇就是將人生最有價值的東西打碎給人看,喜劇就是將人生最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這是不完全準確的,但卻是通俗的理解方法。悲情英雄于謙,是貫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正如岳飛、辛棄疾、陸游和文天祥他們一樣,他的悲情是由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提倡忠貞不屈的品質(zhì)密切相關(guān)的。這一點,怕是很多人都不明白了。
3 ) 寫的太多,短評不能超過300,就劇評算了
一部優(yōu)秀的歷史劇,能專注于劇情本身,倒是不錯的解壓方式。對三大奸臣的恨之入骨,對明英宗的無語以及厭惡。代宗和少保君臣一心,救大明于既倒。
都在議論于謙的寧折不彎,指責(zé)他太過迂腐,不懂變通,以及為人太為剛直。我倒覺得這些品質(zhì)挺好,值得我去學(xué)習(xí)。少保清正廉潔,值得官員們?nèi)W(xué)習(xí)。一心為民,讓人敬佩,現(xiàn)今的官員們,可以將其作為榜樣。
有時真的被三大奸臣氣的牙癢癢,國家正值危機,河南瘟疫肆虐,為了一己之私既然在皇宮作亂,遺臭萬年,少保與他們形成鮮明對比。
接連兩次動亂,大明由盛轉(zhuǎn)衰,土木堡(bu三聲)之變,英宗咎由自取,可憐了鄺埜(ye三聲)。被俘后,當(dāng)了叫門天子,倒也是無奈之舉,只能說他沒有勇氣,沒有死的勇氣,不如崇禎帝。少保迎回他后,代宗夠仁慈,不殺,回朝后,英宗還在作死,真?zhèn)€是,還妄圖籠絡(luò)人心,得手后還自得意滿,不及代宗。之后的奪門之變,信息封鎖的英宗不知道是否清楚河南的疫情,如此時刻作亂,三大奸臣也是夠奸的,置百姓以及江山社稷于不顧。(石亨、徐有貞、曹吉祥)
生動的戰(zhàn)爭場面,網(wǎng)友評價其為良心劇,以及本人在明中葉歷史的空白,是支撐我看完全劇的動力。不過這部劇里的女貞,真的是多余,不知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人,每次她出場我都得尷尬好一陣子,稍微影響了本人看劇。
看完本劇,收獲了一些。和B站網(wǎng)友一起看劇,很開心。認識了些歷史人物,見識了于少保英雄的一生,填補了明中葉歷史的空白,上網(wǎng)查了三大奸臣,百度上不敢批判他們,對他們的評價很中肯,但看完本劇,符合歷史史實的前提下,他們那小人般的形象我已心知肚明。
印象最深的就是“意欲之罪”和看似民主其實荒謬不堪的投票決定少保生死,網(wǎng)友細心數(shù)了,勢力投機不敢發(fā)聲20 :5。
現(xiàn)在在為代宗的命運而不平。唯一的兒子被奸人下奸計毒害,自己也身死奸人之手。
4 ) 貫穿始終的“民為重”
這本來是個不錯的題材,但可能是劇本不好,還或者其它原因,讓人覺得有點遺憾。
開篇于謙平叛,引出桃源王說的“民為重”的話題,到英宗聽王振之言御駕親征瓦剌,最后被也先生擒。從此,于謙就像獨木撐天一樣為大明王朝解危渡難。其實,我是覺得很奇怪的,難道堂堂一個國家只有于謙一個人能干?還有就是郕王,真那么膽小如鼠?個人覺得,導(dǎo)演肯定沒有仔細研讀這一塊歷史。中間斷斷續(xù)續(xù)看了好幾次才把這部劇看完。
其中太后倒是挺深明大義的,關(guān)于景泰帝,覺得對于他的帝王心思拍的不錯,但對于治國理政,仿佛除了聽于謙的就沒有別的了。
至于英宗皇帝土木堡一戰(zhàn),傷亡情況應(yīng)該是一半,但拍出來就像全軍覆沒一樣。要知道,秦將白起一戰(zhàn)滅亡趙國40萬的歷史是不多見的,更何況是50萬沒有投降的大明軍隊。而且還是在大明境內(nèi)。感覺有點玩笑。
大明反擊瓦剌,北京九門出兵,這個場景拍的還是不錯的,畫面以及整體效果都挺好。中篇講于謙改革,重振大明。其中很多施政方針觸及權(quán)貴利益,這也為下文于謙生死抉擇中很多大臣寫的殺字埋下伏筆。從土地納稅,邊境制度,納稅。以及于謙一貧如洗生活境態(tài)。民為重三個字滲透到這個明朝官員的生命之中。
結(jié)局處,在政變的關(guān)鍵時刻,面對瘟疫災(zāi)害與關(guān)乎個人生死的宮廷斗爭,他選擇了百姓。面對成千上萬的瘟疫百姓,他用真誠,與民同生死再次印證了自己的信仰“民為重”。
其實,無論“救時宰相”還是“于青天”他都當(dāng)之無愧,他是用行動與信仰活著的人。雖與岳飛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其實無論古今,一個優(yōu)秀的官員雖不能成為百姓或者社會追求或者寄托希望。但再完美的社會或政治制度都要靠人去執(zhí)行。故優(yōu)秀的施政人員并不比良好的制度重要性低。畢竟,民為重!
5 ) 《大明王朝驚變錄》觀看日記(只有最后幾集)
原來想著看一集記一集,可是看著看著就忘了。
三十二集
朱祈鈺瘋了,因為他的兒子被太上皇派人殺了。
這個在做成王時顯得唯唯諾諾膽小如鼠的男人,現(xiàn)在看起來是那么的兇殘,那么的富有心計。
原來那些都是裝出來的。
挺喜歡高虎的,喜歡他是從他演虛竹開始的,,,,,
于謙依舊是那個個性,典型的書呆子式的忠臣。他眼里沒有人情世故,沒有家,沒有自己的生活,只有社稷朝廷。
這樣的人挺適合咱們學(xué)校的,可以滿足我們校長的要求。
石哼變化很大,成為一個貪婪的人。
不喜歡徐有貞,小氣,貪婪。。。。。
總之不喜歡。
于謙身上的那種浩然正氣,真的喜歡,真男人。
宮中孕育著一場戰(zhàn)爭,,,,,,
屠殺要開始了,誰會勝利呢?
居然要自己縫制龍袍,這是要干嘛?
宮中現(xiàn)在風(fēng)潮涌動,朱祈鈺成了孤家寡人。自食其果。在石哼的那件事情上給自己挖了一個太大的坑。這就是信小人的后果。朱祈鈺那里知道,他的身邊早已危機四伏了。
太上皇深沉,不再是當(dāng)年土木之變的那個傻皇帝了。人都是要經(jīng)歷磨難才會成長的,皇帝也不例外。
最怕的就是小人啊,歪曲是非,真是防不勝防。徐有貞
朱祈鈺最后死亡,與他自己生性多疑的性格和狹窄的心胸不無關(guān)系,也與他信人不當(dāng)有關(guān)。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朱祈鈺的身體是不行了,看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太對了。所以,平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
一場宮內(nèi)的血拼馬上就要開始了。
第三十三集
于謙被太后賣了。
和太后的合作,真是于謙的敗筆,他以為,太后也是以社稷為重的,可是沒想到太后是個女人,她也有私心。
所以當(dāng)太后知道武清侯和徐有貞是太上皇的人后,原來制定的計劃馬上成為廢紙。
于謙去救人,武清侯卻在宮里干大事,,,,于謙分身無術(shù)?。?br>一場廝殺就要開始了,,,
太上皇已經(jīng)復(fù)位了,可憐的朱祈鈺還在睡覺,唉,,。,
朝廷啊,封建社會,一個家族就可以左右一個國家的命運,這也許就是封建社會的弊端吧!
于謙還被埋在鼓里。
真是干事的沒有什么好處,搞陰謀的卻總是獲得功勛。
為大明朝廷奔波了一輩子的于謙,就這樣被押出去了。而搞陰謀詭計的石哼等人,卻成為了忠國公。
真是可笑。
于謙的下場很慘,這個為了大明朝廷奮斗了一輩子的人,為朱家的江山社稷著想的人,最后卻以這樣慘烈的方式告別這個世界。
于謙之錯?皇家之錯?亦或是圣賢書之錯?
悲夫!
于謙的死還是活,老百姓的態(tài)度可見一斑。
正所謂公道自在人心,人人心里都有一桿秤,即使殺了于謙的身體,可是人的心,卻是有歷史來評判的。
太上皇失而復(fù)得皇位,有一種報復(fù)的感覺,更狠!
最后一集
于謙被判死罪,其兒子于勉塞外戍邊,永世不得回京。
這就是政治,盡管連皇上自己心里也清楚,于謙無罪。
可是還是得殺。
終于看完了,明英宗為了自己的江山,將于謙殺了。
看完之后,一種無奈的感覺,歷史發(fā)展的趨勢,任何個人都是無法改變的,它就像一輪滾滾熱流,將爭議的或者邪惡的、骯臟的或者干凈的,全部都化為灰燼。
逝者已逝,來者依然。
每個生命最后都只不過成為歷史上的一個塵埃,對于無限的時間來說,幾十年或者一個人的is恒又算什么呢?太微不足道了!
挺喜歡明朝歷史的,總覺著有味。
6 ) 于謙,若你知你的墓地在1966年被毀.........
少有人關(guān)注,關(guān)注的人里又大多是非議,源于對這段歷史和那些忠臣義士的忽視吧,遠不及清朝戲來的熱鬧來的熟悉......
”于謙少年立志,十二歲的時候,有個和尚驚奇于他的相貌,說:“這是將來救世的宰相呀?!笔q時于謙即寫下明志詩《石灰吟》。永樂十九年(1421年)成為進士。宣德元年(1426年),漢王朱高煦在樂安州起兵謀叛,于謙隨宣宗朱瞻基親征。授御史,后官至兵部侍郎。
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秋,瓦剌也先大舉侵犯邊疆,宦官王振建議英宗親征。八月英宗在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京師震動?;实茑J王朱祁鈺監(jiān)國,將于謙擢為兵部尚書,全權(quán)負責(zé)籌劃京師防御。當(dāng)時朝廷中有些人主張向南遷都避敵,于謙挺身而出,駁斥了各種投降主義的論調(diào),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堅持保衛(wèi)北京,繼續(xù)抗敵。九月郕王即帝位,為明代宗。十月,也先挾持英宗破紫荊關(guān)威脅京師,于謙分遣諸將列陣九門迎敵,并親自督戰(zhàn),擊斃也先弟孛羅及平章卯那孩,取得京師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
景泰元年(1450年),也先請求議和,同意歸還英宗。八月,明朝接回英宗,安置南宮,稱上皇。當(dāng)時閩浙有葉宗留、鄧茂七,廣東有黃肅養(yǎng)分別叛亂,湖廣、廣西、貴州等地均有少數(shù)民族作亂,都被于謙平定。
景泰八年,將軍石亨、宦官曹吉祥等,趁景帝病重,發(fā)兵擁立英宗復(fù)辟。英宗復(fù)位后,石亨和曹吉祥等誣陷于謙制造不軌言論,要另立太子,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蕭維禎審理案件,判定于謙犯謀逆罪,判處死刑。英宗以于謙對國家有功,不忍心殺他,徐有貞奏道:“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遂以“意欲”謀逆罪處死,其子于冕充軍,發(fā)戍山西龍門,其妻張氏發(fā)戍山海關(guān)?!睹魇贰份d于謙“死之日,陰霾四合,天下冤之”,籍沒時家無馀資。錦衣衛(wèi)發(fā)現(xiàn)于謙的正屋大鎖牢牢鎖著,里面放著皇帝御賜的蟒衣、劍器,看了也忍不住落淚。成化年間,其子于冕獲赦,上疏為父平反,明憲宗親自審理,弘治二年(1489年),贈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謚“肅愍”。葬于杭州西湖三臺山麓,賜祠于其墓曰“旌功”。萬歷年間,明神宗改謚號“忠肅”。留有《于忠肅集》。后世尊于謙為民族英雄。“
‘明成化二年(1466),于謙冤案平反昭雪,明弘治二年(1489),明孝宗表彰其為國效忠的功績,賜謚“肅愍”,并在墓旁建旌功祠,設(shè)春秋二祭,形成祠墓合一格局。1966年,于謙墓區(qū)被毀。1982年,重建于謙墓,將原七座墳塋改為一座,墓高2米,青磚環(huán)砌,重刻墓碑,上書“大明少保兼兵部尚書贈太傅謚忠肅于公墓”,墓前設(shè)祭桌、香爐。1998年,為紀念于謙誕生600周年,在墓道兩側(cè)配置仿明式石翁仲、石獸及牌坊,整治墓區(qū)環(huán)境,修復(fù)于謙祠,建成于謙景區(qū)。在這次湖西綜合保護工程中,于謙祠又經(jīng)保護整修,恢復(fù)了于謙祠牌坊和甬道,現(xiàn)已成為湖西重要的人文景觀。為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原墓坐西朝東,呈馬蹄形,有七座墳,墓側(cè)建旌功祠,又名于謙祠,南北寬23米,進深30米,墓道長90米。后毀于1966年,今于謙墓為1982年重建。對于謙,清代袁枚曾贊頌道:“賴于岳于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
2006年05月25日,于謙墓作為明至清古墓葬,被國務(wù)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br>
”1966年,于謙墓區(qū)被毀?!?--------看看這句話吧,天下百姓當(dāng)真值得清官的一片愛民之心嗎?
蒙古瓦剌軍侍機大舉入侵,邊關(guān)軍情危急,英宗在王振的慫恿下御駕親征,困于“土木堡”,五十萬大軍土崩瓦解,滿朝文武百官死于戰(zhàn)場,英宗被瓦剌軍生擒……
這是幾年前學(xué)習(xí)明歷史而看的?;叵氘?dāng)時,對于演員塑造的明英宗,還是從不接受到逐漸部分認同了
也就2.5吧. 比較平民,所以加半個.
為了高虎嚴寬。在豐臺臺追的。印象比較深的是小孩子讀山海經(jīng)然后中毒掛了……
嚴寬這個造型也很帥,年輕的顏賞心悅目。這部在劇情上不及另外一部。
2003年我只有9歲。03年我和哥哥和姥姥姥爺每天晚上守在電視機前看這部劇。是我印象里,最好的時光。
嚴寬的英宗美得犯規(guī),但是熊孩子不治不行!
嚴屹寬演技好爛
叫這個名字,但是和1587差著不是一點半點啊,全劇虛構(gòu)成分太過嚴重啊,而且完全不合理?。?!
還不換海報,名字?!
機器人于謙,不真實…
拖沓……瓦剌的旗號竟然是漢字!
嚴寬真的超級好看,尤其是古裝啊
一直大白話也沒什么 但總沒事念那幾句詩詞想裝出文藝范
重看豆瓣9.7分的《大明王朝1566》,就順便再看下豆瓣6.7分的《大明王朝1449》,對比觀看,此劇不免相形見絀。
寬爺?shù)拿饔⒆谘莸暮?,高虎和王慶祥演得也沒得挑。這劇時隔多年再看看依舊不錯
2星給雖然臺詞表演有點雷但無大差錯尊重歷史的劇情和服化道,1星給嚴寬的顏,還有1星是因為它緩解了女醫(yī)明妃傳帶給我的惡心。
我笑了,一幫nc自己分不清電視劇,跑這來打低分
君不君臣不臣的表演風(fēng)格。英宗人性挺次的我不是光說電視劇里,同樣代宗算個爺們但命不好。
因為這部片子導(dǎo)致我?guī)缀蹂e過了《大明王朝1566》,本來三星,現(xiàn)在怒減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