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好醫(yī)生》
你可能只是個上菜的服務員,但也可能在菜里做手腳,你可能只是是一介官員,但也可能貪贓枉法,徇私舞弊。
這個關于權力下自我滿足的主題放到一個看似最嚴謹的制度環(huán)境下,一個關乎生命健康的職業(yè)中,顯然更具張力,也可以帶出更多的解讀,其實這樣的醫(yī)生電影并不少見。
一個還算合理邏輯的故事,用了一個很恰當的基調和節(jié)奏,配合上奧蘭多·布魯姆 Orlando Bloom令人刮目相看的表演,令人滿意。
2 ) 所謂良醫(yī)
看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些評論很夸張,什么“這將是奧蘭多·布魯姆從影以來最好的電影!”,“在人性的挖掘上也足夠復雜深刻,第一視角很獨特”……等等,我看了兩遍之后感覺,沒有驚艷到傳說中的程度,和天國、伊鎮(zhèn)相比差太遠,但作為開花自籌資金自己請導演演員搗鼓的實驗性小作品,它還是挺有想法的,給他練級漲經驗值還是不錯滴。
【評分】
按照IMBD評分制的話,大概是7/10,6.5給電影,0.5分給開花的特別獎勵
【友情提醒】
1. 這篇不是影評,只是個人的一些感受,我盡量做到客觀,但難免受自身喜好影響。每人看法角度各不相同,歡迎各種意見交流。
2. 雖然影片分類是驚悚懸疑,不過我從來沒當這分類一回事。不要不帶任何預設觀點地看,比較不會失望。
3. 同樣不要因為這里涉及一點犯罪題材,就以為是CSI、CM那樣的罪案劇,你要看想看曲折的案情復雜的人性變態(tài)的手段,請翻出肖申克的救贖、漢尼拔、七宗罪等。
【觀感&腦補】
所有的鏡頭是以Martin為第一視角,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場景、感受到的氛圍,其實都是Martin眼中的世界:一切雖然有色彩,但視覺上是一種淡淡的白色調,不是像日系電影那種溫馨柔和的白,而是毫無生機,全然蒼白,病態(tài)空洞的感覺。
影片前三分之一在交待他的日常生活,沒什么特別,但說不出的別扭。他是一個孤單、內向又俊朗的男子,作為新人多少會被老油條的上司欺負,也總是非常有耐心忍受著護士對他的挑釁。他獨來獨往,沒有交際,他的住所異常干凈整潔,面朝大海卻沒有春暖花開,我找不到任何令人愉悅的元素,一絲不茍得好像每天都有客房打掃似的。
影片中沒有交代Martin的背景(這是否是個缺憾,我覺得見仁見智)。片中只給出兩個線索:一個是他家人寄到他公寓的一張相片并附言“為了讓你記得家里”,是他和母親及兩個姐妹的合影,沒有男性。大致可以猜出他成長在一個都是女性的家庭里,父親可能很早就離開/去世了,他對他沒有什么感情。他對家人的感情似乎有點復雜;
另一點是他眉骨上方有一處小小的傷疤,這又是如何得來?也許只是一個暗示,一個象征,他是個帶著未知傷疤的男人,他一定曾有過故事,但我們無從知曉。
我們能看到的是,他對自己的狀態(tài)顯然有點失落,但他始終控制著自己,極為彬彬有禮,但又極不真實:他這樣單身年輕有為的醫(yī)生應該有健康活躍的職場生活和社交,應該有情緒和宣泄,可是他沒有。他的整個人和他所處的環(huán)境格格不入。他小心翼翼地觀察卻又疏離于人群,最重要的是:他對非常敏感他人對他的態(tài)度,他很介意那個老是堵著他揶揄他的護工。他曾抱怨過一個醫(yī)生應該受人尊敬,可是現實中他卻處處碰壁。在醫(yī)院里郁悶的行醫(yī)生涯毫無尊嚴可言,上司不重視他,和他一樣的年輕見習醫(yī)生能搭上主任的女兒,當他坐進主任的梅賽德斯豪車發(fā)現,他們聽著一樣音樂,而他卻不能擁有這樣的前程。
有朋友覺得他愛上那個女病人的橋段不合邏輯,理由是因為像他條件這么好的男人不會以前沒有女人追,他怎么會如此輕易就為一個不見得多美貌的女人而動心,既而犯錯?是因為這個女病人愿意和他說話?doesn't make sense。如果找一個長相普通更有屌絲氣質的男演員來不是更有說服力嗎?
我認為并非如此,這恰恰點出了他性格的弱點。Martin的愛,表面上不過是一自卑悶騷男的小清新單戀,但這不是正常的、為對方著想的愛,我前面用的名詞是:迷戀,與其說他迷上的是她,不如說是深深迷上了照顧她、被她依賴的那種感覺。我猜測他以前從未被人好好地信任過,他一直生活在一種無法自控自決的生活中(是否因為從早被女性家屬管束過嚴?)。
所以在他平凡穩(wěn)重,又和諧可親的外表下,他一直存在著對現實的不確定和惶恐,他想通過做醫(yī)生而獲得他所缺乏的尊嚴和自信,因為“醫(yī)生受人尊敬”。所以當這個叫Diana(天哪我終于想起來了)的女孩把她的生命交托給他時,仰慕地叫他“醫(yī)生”時,他終于找到了他想要的東西——混雜在愛中的掌控感——第一次,有個女孩完全在他的手上,她的健康與否,她的身體、呼吸、血脈中流動的液體都在他的掌握,他太著迷了。
當女病人出院后,他又繼續(xù)試圖尋找和維持這種在她身上的掌控感,甚至在是非罪惡中沒有過多糾結(我想你在我身邊,所以你就得在我身邊)。甚至在他看來,她甚至被他的溫柔體貼打動了,和他柔言款語,如果一切如他所愿的話,他所獲得應該不只是從睡著她的唇上偷到的一個吻。
所以當那個因他換藥而病情惡化的女孩去世后,他的確傷心難過,但更多的是失落。我想說,如果他真的愛那個女孩,多少會表現出覺得自己做錯了事,對自己的所作所為的內疚和厭惡感。但是當上級怕他第一次失去病人有負擔,安排進行了心理咨詢,他的第一反應是警惕,非常好地掩飾了他真實的情緒,而且他完全沒有為此而否定自己,他只是說:“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就失去了控制?!?br>
他的另一面不容易發(fā)現,甚至也許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他內心中的極端自我意識。在那種迷戀的背后可能是深不可測的自私與冷漠。
如果說之前對不幸女孩的感傷,令人多少對這個有著天使面孔的實習醫(yī)生抱些同情。那么后來,他對那個護工就是明確的謀殺了。其實就算日記的內容曝光,也沒到值得用一條人命去換的程度。當護工叫他幫忙找點high的東西,他雖然嘴上拒絕,但很淡定接受了要求,以他的醫(yī)學知識在家里偷偷制作藥物。護工三番四次索要后,他又不動聲色地加入了更“high”的成分,甚至將急不可耐吞了藥的護工引入小房間,在他發(fā)作時死死地按住,看著他漸漸走向死亡,人們聞訊趕來時他假裝在搶救。從頭到尾,他心中十分清醒他在做什么,多好的醫(yī)生,一切就像他給那個女孩換藥時表現得那樣淡定自然。
這才是真正的他,沒有罪惡感和共情心,而當事情不受他控制時,他會用自己的方法控制回來。Orlando的外表太善良美好了,他不是那種天生長得就適合演變態(tài)演反派的演員,他的神情那么真摯,那雙鹿眼和長睫毛忽閃忽閃的時候多么令人迷醉。所以突如其來,又淋漓徹底地將Martin的陰暗面撕開給人看到——原來他的殘酷就像他的外表一樣鮮明。這種反差感難道不是比一個普通長相的男演員更強烈?
我覺得頗有意思的是,按照一般的邏輯,人最后會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正義會出來申討。的確,當警察找上門來時,他理所當然地又被那種惶恐感包圍,他討厭他的秘密有可能被泄露的威脅。他急需翻過這一頁,把他不需要再理會的、會堵著他路的歷史,全部清理掉。
影片將這段處理得很具象。他走進洗手間,開始撕那本日記,這時他可沒一點“這是我愛過女孩的遺物”之類的念頭,就直接把紙頁扔進了馬桶,結果堵住了下水道,水漫了出來。他開始慌張起來,實物總有處理的方法,總能讓它們消失。但是,讓他惶恐失措的回憶還在哪里,他不假思索地爬出窗子,企圖找一條出路,而唯一的出路就是那篇美麗沙灘盡頭的大海。他突然發(fā)力向前沖(這段的音效配樂很有感),越來越快,直到終于浸沒在海水中,隨波逐流……此時,他突然清醒,轉身爬進窗子。
他用意念將自己丟入大海,淹死了一次,所以,討厭的回憶就可以隨著那個死去的他一起被海浪沖走了。
這時他走出去面對警察時有著顯而易見的輕松,因為他已經洗白白干凈沒負擔了,身心都是那個善良美好的Martin,不是什么殺人犯。但我看到他此時的笑容,忽然心里一陣惡寒……
“正義”只是出來打打醬油。他擺脫糾結之后,竟然守得云開見月明了。最后一組鏡頭,他的生活如常繼續(xù),已成了獨當一面的真正醫(yī)生,有人呼喚他“Doctor”,他回頭應答:“yes?”那口氣,非常地自信呀!
那個殺人犯竟然成功了,而且他的成功是在所有不知情人的默許和推動下成功的。
很諷刺耶~~~
************************************************************************
有評論說:“這種道德上走向極端的電影,難免會遭到很多人的指責,但誰說現實里可能發(fā)生的,電影里就一定要道德分明?!痹诳粗拔也惶美斫膺@句話,看完后頗有感觸。
通常涉及犯罪情節(jié)的電影,多少都對罪犯帶有一種判斷和審視的色彩,因為劇情一般會站在旁觀者或者警方等破案者角度去看……但這部電影沒有預設,雖然它是犯罪題材,但它并沒有追究是非黑白的義務,它本質上還是一部探討人性的小格局文藝片。它只是想客觀地、冷靜地讓你從這個人的角度去看,事情該是什么樣子,沒有鮮明的道德立場給你。第一視角的觀感確然有趣。
我一開始不能完全看懂,后來反過來想,也許Martin最大的不正常就是太過正常。以前看到的影視劇里的罪犯,都熱衷于展現他們的變態(tài)和癖好,比如《天才瑞普利》,并且,他們在犯罪的過程中通常獲得了強烈的心理宣泄和快感。我們總聚焦于這個人各方面的性格、犯罪理由、手法、背景……因為作為旁觀者,我們是去試圖理解一個異于我們的事物,所以總希望一切看起來reasonable,可分析可歸類可解釋。
但對于真正的罪犯(Martin的所作所為完全稱得上),從他的角度看,那些我們認為不可理喻的地方完全沒有那么復雜,他的性格也許溫良和善,無懈可擊,無跡可尋。我們認為罪犯總是有不可抗拒的理由才會殺人,在最初作案的時候他會受到良心的折磨,必須經過自我的不斷強化來克服。而實際上他們的道德感有如浮云,發(fā)生的事情都是合理的,他們沒有判斷自己的能力,殺人后也沒有內疚,甚至都不用找個借口直接把過去翻頁就是。
當Martin最后走出來微笑著和警官握手,這簡單的動作才是讓我真的感到恐懼。最恐懼的地方并不在于所謂“動機”,而是在于不可測的人性本身。你知道門背后將會有可怕的東西跳出來,而那個可怕的東西就在你生活之中,但你找不到,認不出,誰知道就是那個看起來溫良謙恭,盡心盡責的好醫(yī)生呢?
Martin就這樣繼續(xù)生活著,在所有無知的人的矚目下。
************************************************************************
攝影和音樂都做得比較到位,用鏡還算精致,留出足夠的空白,在小小的范圍中表現出了異樣陰冷的氣氛,一般電影里如果有大面積白色的鋪陳我都會覺得不舒服,但這片中倒非常,只是如果光線更冷更硬、空間感的對比更明顯、后期再把開花拍得詭異點可能更好XD。
音樂方面,這類片子音樂主要為了烘托氣氛,帶動情緒,旋律性上沒有敘事性可言,有些地方配得還頗帶感,開花對于音樂的品味不差,看得出是用心做過。
敘述方面,我真的認為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它的敘事方式和第一視角,作為一部文藝片的戲劇沖突也不夠強烈,舒緩恬淡的速度大概會使看慣了緊張刺激的罪案片的觀眾昏昏欲睡,整體上都有可再加強的地方,特別是對于Martin背景編劇留了太多的謎語給觀眾腦補,如果加上幾個flash back的略交代他的過去,有點俗套卻有助于完善對角色的認識。
關于開花的表演,他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他已經可以完全挑起一部戲,就算只是一個小制作,但這樣的角色還不足以挑戰(zhàn)他的潛力,也沒有充分的戲劇沖突帶出更多的戲感。所以這是他的一個練手,無論塑造人物或電影制作,這部電影注定是在他的生涯中不會很起眼而確有必要存在的一部作品。
3 ) 當你做了壞事,卻成為了一名好醫(yī)生
就像風平浪靜的海面,如果沒有看到石塊砸中水面的那一瞬間,你能想象發(fā)生過怎樣激烈的碰撞、海底里升起過多少絕望的氣泡嗎。
這是一個仿佛沒有發(fā)生過的故事。故事的過程在簡介中基本已經透光了,唯有結局是個謎。而當最后一幀畫面戛然而止時,相信有意外之感的人不止我一個。男主為兩本生命之書劃上了句號,但他自己的人生之路卻沒有絲毫停頓,還在繼續(xù)行醫(yī)治療,甚至可能平步青云,而這就是一個“好醫(yī)生”的標準形象。仔細想想還是蠻恐怖的(不然我也不知道哪里“恐怖/驚悚”了)。
這片子整個都有種淡淡的偏離道德標準的感覺。明明是很不正常的事情,卻混在日常里,顯得像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我們看到男主理所當然地偷換藥劑,神色平靜地制作毒藥,既沒有高智商罪犯計劃得逞的興奮,卻也沒有什么老好人的猶豫和愧疚。我一直感覺他雖然看上去乖乖的但早就壞掉了,那么天然又那么黑。而編劇仿佛為了加重這種道德偏離感似的,為他安排了一個走向人生巔峰的結局。他做的兩起謀殺讓他融入了團隊、獲得了重視,似乎和同事討好上司的行為也差不多呢?你知道此處理應為之憤怒,但似乎就是醒不過來。
男主唯一一次激烈的宣泄是那段在大海中的撲騰,結果還只是他心里想想。旁人只看到他站在原地,不知道他心里的畫面;警察先生只以為他進出房間,不曾想他去過海邊;就像片中的所有人,他們認為兩場死亡是不幸的意外,卻不知這是一段長長的糾結。水面恢復平靜,仿佛什么都沒有發(fā)生。
最后說說演員,深覺該片確實需要一些只是站在那里就很好看的人來演,不然畫面和鏡頭都還蠻單調的,不知道能不能看得這么起勁。由于我看開花看得眼睛粘在屏幕上,難免影響客觀判斷,打個“推薦”算是推給所有喜歡他的人看。
4 ) 男主性格成因
額頭上的月牙形狀的疤痕是父親在他童年的時候虐待的結果。家里人給他寄來的照片上面沒有父親,只有母親和姊妹。
童年是悲慘的,也是他在人生取向有變態(tài)的走向。母親跟他說愛他,但是后來他用他的病人也就是他喜歡的人照片擋住了全家的合照。說明了他的家里人除了父親之外,母親和姊妹還是對他有一定的感情的,但是他對她們并沒有什么感情。影片里面也沒有他和家人童話的鏡頭,說明了父親對他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造成了他的愛無能。只是想著把人或者東西掌握住而不是愛。他在和病人說:"if you love him, you should set him free" 但是很明顯他沒有這樣子做。
他認為成功的標準就好做一名好的醫(yī)生,并為止奮斗,所以在人生的其他方面就沒有關注。成功定義的狹隘,也說明了他的心理是扭曲的。
電影里面多次顯示他用洗手液擦手,潔癖是一點,極度的傲慢也是一點。因為每次都是他在和病人有接觸或者接觸了醫(yī)療設備之后,他才去洗手。他認為病人是骯臟的。他認為比自己低下的人都是骯臟的。他極度地厭惡那些人。從他對病人家屬,就是那個說精液的弟弟的面部表情中就可以看出來。
他曾想著走進大海里面消失,他也在影片的結尾幻想了這一點。但是他還是回去處理現場。導演諷刺地表現了,其實他認為自己很高冷,其實他就是個心理扭曲自卑的一個小人物。也是我們大多數人,認為的自己,一個樣子。
5 ) “好”醫(yī)生
雖然是一部小制作,但是表現張力十足。約束在套子里的人破殼而出的瘋狂是令人窒息的占有欲。對!那是占有欲,而不是愛!最初醫(yī)生的生活細節(jié)刻畫就令人隱隱約約的感覺到一種不在變態(tài)中爆發(fā)就在變態(tài)中滅亡的黑色基調。所謂的“愛”的占有欲令主角拋棄了醫(yī)生的基本職業(yè)道德,最后走向毀滅他人毀滅自己……
6 ) 男主性格成因猜想
這是一部節(jié)奏緩和、接近文藝的驚悚片,越往后越看的我心驚肉跳。其實再多的畫面刺激都不如玩心理來的有效果,不禁讓我想起了《革命之路》,一部同樣猜不到結局的故事。有時候我們覺得電影劇情的發(fā)展一步步的在走進一個怪圈,然后朝著不可思議的方向發(fā)展。但萬事皆有因,所謂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我們可以從電影中得知的關于男主的個人信息很少很少,關于他的家庭、過去,只能從只言片語中窺見端倪。
首先,他是一個很自卑的人。他在學生時代沒有別的興趣愛好,一心撲在學習上。注意了,他并不是一個天才,他說自己很用功,把所有時間都用來學習。一個長相討喜的男孩子,就算是不用功讀書,也足夠有魅力了,更何況人的前途不能只單單和學習劃上等號。但是他對于成功的定義很狹隘,并選擇了最能得到別人贊賞的醫(yī)生職業(yè)。
在此我想單獨說一下醫(yī)生這個行業(yè)。醫(yī)生在大家眼里是很完美的,這代表著高智商。除此之外,醫(yī)生最能受到世人尊敬,而且醫(yī)生有著非常優(yōu)渥的待遇。男主之所以選擇醫(yī)生,也和他的人生觀有著很大的關系,這大概就是他對完美人生的定義。他需要得到別人贊賞,同時他又想證明自己,想要上司的肯定和物質充實的人生。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他來自于一個非常嚴格的家庭。從他的外表我們也可以看出,他的家庭是相對優(yōu)越的,但他額頭上有一個月牙形的疤痕。
這疤痕應該代表著童年的陰影,因為一般小孩子淘氣也不會摔在臉上,更不可能是皮膚過敏或身體原因留下的。我暫且想象這是跟他父母有關。如果是因為家庭暴力,他會對事物很容易產生恐懼,但又十分的想要掌控一切。內心沒有愛的孩子是很可怕的,他從出生開始沒有得到父母的愛,對愛是一種既恐懼又渴望的心理。他沒有女朋友、也看不出半點對愛情的憧憬就可以印證這一點;
如果是童年時代由于父母的照看疏忽而產生的過失,那他內心應該是非常孤獨的,孤獨的人很容易對人產生依賴,并且有了精神寄托之后就變的很極端,占有欲很強。
所以很多事就變得說得通了。他的內心是十分分裂的,在外部他很彬彬有禮,盡力想要做一個大家都尊敬的人,希望得到上司的賞識。在內心他又很孤單很極端。他在接到女孩家人的邀請時,內心難掩激動,并穿的很體面去她家,結果卻非常失落,他甚至覺得自己被騙了。他的面部表情變化是很微妙的,在女孩家人說出抱歉、女孩家人發(fā)生口角時,他極力掩飾著自己的厭惡和沖動。
要說因為這么一點事就產生報復心理是有點夸張了,但這絕不偶然,更不是唯一的原因。同事問他,不和任何人來往,到死的時候就那么走了,誰都不知道。一般的同事是不會這么開玩笑的,如果單單是因為一個人內向,不會說出這么過分的話,所以說男主在工作中也時時表現出自私、冷漠的一面,并很少對周邊的事做出反應,讓同事覺得他其實是很懦弱的一個人,說些過分的話也不會有什么。
男主是積壓很久了,不單單是我們看到的幾件小事,說明他在生活中處處受自己性格的束縛。可是他又無法掙脫,不能自己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遇到事情只會走死胡同,讓自己變得無路可退。
再說說他對女孩的感情。我不認為這是愛情,這只是一種迷戀。而且這種迷戀夾雜的不只是異性之間的吸引那么簡單,他需要從女孩那里獲得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因為病人受控于主治醫(yī)生,所以柔弱的她是百依百順的,她不像他的同事那樣咄咄逼人,也不像他的上司那樣居高臨下。她在默默的給予他溫暖的同事,讓他生平第一次感覺到了自己是被需要的。
之所以說這不是愛情,從他對女孩的生命當兒戲就能看出來,如果說愛一個人愛到寧愿讓她死了也不要離開自己身邊,這是個什么概念?更何況,他本來可以開口表白的,他明知道女孩對自己是有好感的,為什么不選擇向他表露心跡?所以這根本不是愛情,他只局限于這種醫(yī)患關系變態(tài)的依賴。
他之所以選擇了那么狹隘的方式讓女孩留在自己身邊,是因為醫(yī)院是一個很封閉的地方,醫(yī)生掌握著病人的生殺大權。只能說他這些年來帶給他的思維慣性就是讓女孩留在病床上那么簡單,他這份感情只是存在于醫(yī)患關系,是見不得光的。
女孩的日記內容是一個謎。我不明白他為什么那么介意這本日記,難道女孩本來就知道他換藥的所作所為嗎?記得他第二次偷偷給她換藥的時候女孩的眼皮動了一下,如果她知道,為什么不扼殺悲劇在自己身上降臨的可能呢?
這大概也要和家庭扯上關系了。她的姐姐可以在有客人的情況下和家人發(fā)生爭執(zhí),甚至是在自己對男主很有好感的情況下,說明她的家庭也并非是和諧的。所以女孩在醫(yī)院期間,只能把感情寄托于一個醫(yī)生身上,而把寫日記作為唯一的消遣。而且她的愛情也不順利,可以看出她的男朋友是很不負責的,住院那么久也沒有想過去看她,并且在沒有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和她發(fā)生性關系。女孩對那么一個不值得的人竟舍棄不了,也說明她內心是非常寂寞的,所以她對男主的感情也沒有那么單純。她憑著自己對醫(yī)生的理解和對男主的好印象,完完全全的信任他,在明知自己生命有危險的情況下依然選擇相信他。
本片的劇情走向處理的比較柔和。他偷偷收藏了她的照片,看起來多么像冠冕堂皇的愛情。他在廁所里沖走女孩日記的時候,翻出去看大海,我想他內心是無所畏懼的,他想象自己跳進了大海,被海浪沖刷的很干凈,這一刻他是pure的??上胂笾皇窍胂?,他依然有條不紊的完成了毀尸滅跡,多么諷刺。
他內心或許有無限廣闊的世界,但醒過來只能按部就班的扮演自己的角色。這不是對一個殺人犯的開脫,我想這電影本身也不是想表達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個道理。一個好醫(yī)生,既諷刺了男主人面獸心的險惡;也諷刺了當今社會不能明辨是非的可悲。
開花君突然一下就會演戲了好神奇!內向暗黑系宅男什么的還挺到位啊,就是臉一直在喻恩泰和梁朝偉之間切換又頂著個碧波兒劉海搞得我都快不認識他了╮( ̄▽ ̄")╭
影片最大的驚喜是Orlando Bloom不再只有一副俊俏的臉龐,他終於演技覺醒會演戲了,也許和真正的演技派還有不少距離,但已經是他個人最佳表演。影片的確如一些評論所言帶有一些Alfred Hitchcock導演作品的風格,編導冷靜的處理手法顯得很古典,而未加以道德批判的態(tài)度算是對我胃口。
原以為是懸疑驚悚片,其實都不是,就一個內向帥哥默默殺人但安然無恙的小故事。看調門以為跟西班牙爽片一樣前伏筆后轉折,故對結尾抱有期待,但其實并無懸念。另,原以為接回病姝是拖延幾周保持不好不壞的病情、增加接觸時間,孰料自始就故意放任她惡化致死,太歹毒了!可惜沒敗露,很希望他失手就擒。
以我們壞人為主人公的故事不多,從頭壞到尾的則更少。結尾很突然,有些他的做法也不理解,所以應該再努力理解吧。
奧蘭多·布魯姆的這個角色好像有嚴重的心理問題,給人感覺不止是涉世未深的社交障礙。還有點自我中心和妄想。故事借這樣一個病態(tài)的角色展開,很黑暗壓抑,還很個人情緒。
你最終融入了這個虛偽可笑的世界,站在塔尖,放聲大笑。
印象中第一部布魯姆為主角的作品
Diane臨死前最後一件事 就是睜開眼記住Martin的模樣。那一刻Martin在手術臺邊天旋地轉 白布蓋過頭頂便喻示著他們永別。他因為太愛她而失去了她 為了一己之私的感情付出無比昂貴的代價。愛一個人 就是即使你得不到她 但也不能毀了她。
這個醫(yī)生內心很復雜,不只是孤獨引發(fā)的,還有嫉妒,占有等好多病態(tài)。挺恐怖的一片。奧蘭多居然成功塑造了這個角色,也成功地拓寬了戲路。
本應是救死扶傷的醫(yī)生,內心卻如此黑暗,讓人不寒而栗,其實奧蘭多布魯姆的這個角色在人際上的社交障礙和自我妄想,為害不大,但為得到別人的尊重,就拋棄道德良心,去傷害善良的人,就太可怕,看完這部冷酷壓抑的片子,也給自己提個醒。
感覺奧蘭多演的醫(yī)生有點走火入魔心扭曲了。那姑娘好像也很享受這么一個過程的,因為某些時候應該是有感覺藥或者是注射不對勁,特別是晚上潛入病房的時候。所以那日記肯定還是寫了點什么吧,但是我就想知道那姑娘的日記里面究竟寫了什么?
這將是奧蘭多·布魯姆從影以來最好的電影,沒有之一!故事格局不大,卻異常黑暗冷酷,主題在人性的挖掘上也足夠復雜深刻,第一視角很獨特,精靈王子這位好醫(yī)生,衣冠楚楚,人面獸心。這種道德上走向極端的電影,難免會遭到很多人的指責,但誰說現實里可能發(fā)生的,電影里就一定要道德分明。★★★★
喜歡這種風格的電影:舒緩,孤單,自我。
把自己充滿喜悅地砸向那個永恒的終點終歸是只能意淫的夢 沒意思的片子
其實醫(yī)生的愛是純潔的,純潔到不容侵犯。護工在雜物房跟女病人XXOO是世俗的,但往往被認為不夠神圣的世俗才是正確的。
開花奔向大海的時候太帥!突兀又犀利的結局加一星!孤獨溫柔與腹黑陰暗的化學產物總是莫名的極具吸引力!
被褻瀆電影騙了,除了利索的結尾之外,劇情手法真心都一般,面無表情的大特寫就能刻畫心里嗎?
每個醫(yī)生都有自己的零號病人,第一個在自己手里死掉的病人。從那樣的傷痛中恢復,是成為合格醫(yī)生的關鍵一步。把生死得失看得不那么重,才能悲天憫人之余維持精準的醫(yī)者理性。為了表現與零號病人間的特殊羈絆,本片引入了曖昧,戲劇化有些過猶不及。三星半
天朝醫(yī)療機構每天都在上演米國人民心中的恐怖片。
我想知道女主角日記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