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聽說原來還有一版的結(jié)局
今天聽了《觀影風向標》,里面一個主持人,應(yīng)該是媒體人透漏,萬達就是片方,以及陳正道導演其實是有另一個版本的,具體就是胡靜和王耀慶也就是劇中徐錚和莫文蔚的男友女友,有奸情,然后被徐錚以及莫文蔚撞破,因為這兩人是心理專家,于是這兩人就設(shè)局害死了奸夫淫婦,但是徐錚因為心魔掙扎已經(jīng)要崩潰,莫文蔚就將計就計聽從呂中演的老師的安排,一個為了幫助徐錚解脫,另一個如果徐錚守不住秘密,就伺機滅口。但這個有點復雜,而且徐錚作為監(jiān)制也和導演溝通,認為他還年輕,以后還有機會,如果這個梗放進去了,稍有不慎就是給自己挖坑。
但就現(xiàn)在這個版本來講,已經(jīng)不錯了,對于一些對國產(chǎn)恐怖片已經(jīng)失望多年的大陸觀眾來講已經(jīng)是驚喜了。
2 ) 真正意義上的國產(chǎn)懸疑片標桿從此誕生
4月23號,有幸抽中電影催眠大師的晚上在北京CBD萬達店的首映場票,觀影同時還有主創(chuàng)紅毯和見面會,不得不說,有了貴人相助的我們太幸運。
晚上七點場,六點半左右到達大廳看了會主創(chuàng)紅毯就進入影廳了,先是主創(chuàng)見面會,每個主創(chuàng)都對電影有自己的期望,并希望大家觀影后如果覺得好的話就推薦給身邊的朋友,其實我很少寫所謂的“影評”,一是沒太多時間,二是自己的文筆也不好,怕有丟人現(xiàn)眼的嫌疑。不過對于這樣一部電影,我覺得還是有股力量讓我嘗試寫一下個人感受的,算不上什么文藝高大上的影評,僅是作為普通觀眾表達下個人感受和看法而已。背景和閑話鋪墊完畢,言歸正傳。
本片說是懸疑驚悚片,其實遠遠不夠概括本片的性質(zhì),懸疑只是本片一個貫穿始終的基調(diào)和風格,其實里面依然充滿著特別純真和美好的情感,而且它面對的是人的心理,當一個人真正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之前,他真的無法估計出內(nèi)心能產(chǎn)生多大的能量。
本片確實在懸疑上做足了功夫,邏輯縝密,故事前后的鋪陳和發(fā)展都有條不紊,輕重緩急導演都拿捏得很到位,觀眾除了身臨其境,更多的是心臨其境,能夠與主角們產(chǎn)生某種內(nèi)在心靈的溝通,正是由于前面做足了鋪墊,才有了后面的揭秘和起底的天翻地覆,令人驚訝不已、拍案叫絕、嘖嘖稱奇,通俗的感覺就是,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真真有種看到開頭,你以為猜到了結(jié)尾,但結(jié)尾遠遠不是你想象的那個結(jié)尾,我覺得從這個角度來說,懸疑部分已經(jīng)算是成功了。除此之外,更難能可貴的是,觀影后仔細回想其邏輯的嚴密性,確實幾無漏洞可尋,算是一部邏輯縝密的懸疑片。
除了懸疑成分外,里面的情感因素也非常動人,相信一些感性的觀眾會為主角間的情感而感動落淚。情感是人類最寶貴的東西,特別是面對已經(jīng)失去的情感的時候,就更顯彌足珍貴,人只有坦誠地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注意自己的內(nèi)心,一個人才會活得自在。從這角度來說,這部影片也是一部非常難得的關(guān)注心理的電影,所以才會有人將本片概括成心理懸疑類型影片,這一點不無道理。
除了故事本身以外,主演們讓我們驚喜連連。兩位主演徐崢、莫文蔚選的太好了,對手戲火花頻頻,細節(jié)拿捏得非常到位,把各自的人物性格詮釋也淋漓盡致,給觀眾很強烈的代入感。徐崢一改往日喜劇面孔,演繹出了心理醫(yī)生的那種心思縝密、理性自信的風格,一切盡在掌握的那種感覺很真實,很難讓你感覺這曾經(jīng)是創(chuàng)作出很多喜劇的喜劇大師,所以說,一個好演員或者實力演員的標準,就是不會局限于某個領(lǐng)域或某個類型,而是駕馭得了很多其他類型,也就是俗話說的演什么像什么,不得不說,老徐做到了,從無人區(qū)到摩登年代,再到現(xiàn)在的催眠大師,這些影片的成功足以說明,徐崢并不單純的是喜劇演員,并不是只會演喜劇,他是會讓自己做諸多嘗試,鐘情于不同類型片的導演和演員。泰囧的成功,并沒有讓他急于再復制出一部泰囧2,借著自己的東風,圈老百姓兜里的錢,而是在碰到好劇本、新類型片時,毫不猶豫地去大膽嘗試的人,他自己也總強調(diào),他主業(yè)還是一名演員,他其實更希望去演戲,當然是在有好劇本的條件下,如果實在沒有好劇本,那只能自己去寫去導了,這也就成了泰囧誕生的原因了。說得遠了。再說說莫文蔚,說實話,還是非常佩服她的,作為歌手唱歌非常好,作為演員又敢于犧牲自己的形象嘗試各類喜劇,但個人覺得這部片也有力地證明了她演這樣類型的電影依然是綽綽有余,演技自然了得。尤其是影片中她美妙的歌聲,給電影著實增色不少,為電影的情感釋放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比較好的出口,觀眾也會因情節(jié)發(fā)展配合著動聽音樂而產(chǎn)生情感共鳴,也算是懸疑解秘酣暢淋漓過后的一種心境的平復。整部影片看下來的感受就是,前面部分的故事鋪陳到后面部分的懸疑解密,就猶如夏日炎炎時突降傾盆大雨,酣暢淋漓;而懸疑解秘后的情感交代和演繹,更猶如雨過天晴后小橋流水的靜謐與祥和,觀眾會因為這樣的一種感受經(jīng)歷而久久難忘,這也正是我在第二天依然能夠回憶起當時感受的原因,可能別人會覺得我夸大其詞了,但這就是個人的感受,每個人的經(jīng)歷和情感都不同,喜好更不相同,所以觀影感受也會千差萬別,如果能產(chǎn)生這樣的感受,那我想可以和陌生的你握個爪,如果沒有這樣的感受,甚至覺得我這就是在自說自話,純屬歪歪,那其實也無所謂,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的權(quán)利。但不管怎樣,我覺得這部影片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國產(chǎn)片,在國產(chǎn)爛片扎堆的時代,出現(xiàn)這樣一部誠意良心之作,非常需要觀眾的支持,這也算是對我國電影市場的一種貢獻,當制片商覺得只有好好做電影、好好講故事才能贏得觀眾支持的時候,那我國的電影市場將會呈現(xiàn)出另一番天地,希望到那時大家都競相比拼誰更有創(chuàng)意,誰更會講故事,誰更會演戲,我想這對我們觀眾來說也是一個福音,不再因為看到爛電影而罵街和吐槽,不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了。額,又扯遠了。
簡單總結(jié)一下,本片不能做過多的剖析和解密,因為任何的點滴透露都會影響到本片在最后給觀眾帶來的沖擊感,只能用個人的一些觀影感受來寫,所以網(wǎng)上也會有很多人說,這部電影怎么寫影評怎么劇透,任何劇透都會影響到影片本身的魅力,所以我也只能寫到這里,更多的精彩,更多的震撼,只有進入電影院,才能體會的更加深切和真實吧。(四星半)
3 ) 第一,不要過于自信。 第二,只有自己能夠原諒自己。
《催眠大師》,原名《催眠檔案之徹夜未眠》,是由陳正道執(zhí)導,徐崢,莫文蔚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于2014年4月29日上映。影片講述了知名心理治療師徐瑞寧和棘手的女病人任小妍之間發(fā)生的故事。另外,該影片同時是2014年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閉幕影片。
打敗一個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其最引以為傲的地方擊潰TA,打垮其長期以來特定的矜持、自得與驕傲,才能破除其心防,令其袒露胸臆,對心理醫(yī)師而言,這樣也最方便給病患作新的心理建設(shè)。所謂不破不立,片中的眾人對徐瑞寧正是這么干的。他們收效的基礎(chǔ)便是來自徐瑞寧對自己的催眠術(shù)和心理診療的絕對自信。
國產(chǎn)懸疑片也能如此精彩,劇情慎密節(jié)奏把控恰到好處,挺好的。
4 ) 小心被催眠
今年2月份就聽到一位做后期的朋友說陳正道的《催眠大師》很不錯,不同于他以往的電影,這位朋友是我很相信的一個朋友,所以抱著期待一直等到今晚看完《催眠大師》,果然是一部精彩漂亮的好電影。
我一直不太相信催眠,但并不影響觀影,就如同看《盜夢空間》時不相信人能被inception一樣,但你得明白一句話,當告訴你別想大象時,你腦子里一定會出現(xiàn)一只大象。
《催眠大師》也是這個道理,影片其實并沒有打高智商主題,因為想要理解影片并不難,所以不會存在看得懂看不懂的問題,觀眾要準備的,就是接受人能夠被催眠這個概念。
不說劇情,因為不能劇透,樂趣要留給觀眾自己去發(fā)現(xiàn),但劇情上的設(shè)置是真的令人驚喜,基本每場戲都在埋線索,這些東西當你看完電影之后回想,會發(fā)現(xiàn)原來一切都有跡可循。
影片在美術(shù)、道具上同樣也下足功夫,徐錚所在的心理診所很復古,但一些道具后很后現(xiàn)代化,地板、擺設(shè)等等也有很強烈的心理暗示。
再夸一下影片的音效,真好??!不愧是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音效設(shè)計得主趙楠,無論是徐錚辦公室的空間感,還是玻璃球掉在地上的驚悚感,或者是比較緊張時的音效,都能把觀眾更深的帶入到影片中,身臨其境,抑或汗毛豎起。
最后說一句,可能很多人會把這片子和《盜夢空間》比,其實沒什么可比性,除了音樂有些相似之外(對不起我是聽了《盜夢空間》原聲上百遍的人),影片的敘事風格、故事架構(gòu)都與盜夢空間不同,所以觀眾可以放心看,大膽猜,反正,不看到最后不知道結(jié)局。
5 ) 其實這是一起謀殺案
《催眠大師》正如其他影評說了,有著另一個真正的劇本設(shè)計,而上映的這一版,因為諸多原因修改之后才是這樣的,原設(shè)計是,這是一起高智商的謀殺案,犯罪人是徐瑞寧與任小妍(顧潔),殺因是徐瑞寧的女友與任小妍的男友偷情被兩個人發(fā)現(xiàn),所以兩個人就策劃了這么一起謀殺案,并且做得滴水不漏,逃脫了責任。
在看了《催眠大師》之后,總覺得事實真的就是上映的那么簡單溫馨嗎?瑞寧的女友愛他一輩子,任小妍的男友永遠承諾不離開她,從原版本上的角度再看,會發(fā)現(xiàn),雖然上映版本已經(jīng)朝著另一個方向發(fā)展,但是還是很隱晦的說出了謀殺案的起因與結(jié)果。
一、人物身份的設(shè)定
有人說,只是偷情劈腿,所以就要殺了那兩個人,有那么嚴重嗎?
如果按著平時的情況而言,或許并沒有那么嚴重,最起碼不到一定置之死地的程度,但是大家要注意一下,那就是兩位主角的身世設(shè)定。
一個是任小妍,在她被瑞寧催眠的時候,是圍繞著她的身世進行的,從而揭露了任小妍身世一直隱藏的秘密,她曾經(jīng)被拋棄了兩次,而她一直不愿意承認曾經(jīng)被拋棄的事實,總在給自己心理暗示,而混淆了此前的記憶。也就是說,拋棄——這是任小妍心理最隱蔽的不可觸及點。也是任小妍最不愿意正視的事實,被拋棄,被親人拋棄,并且被拋棄了兩次。
所以在她心理對男友的要求是,不能夠離開,不能再被拋棄,這是她對男友最基本的期盼,而當她發(fā)現(xiàn)自己受到了背叛,很可能就要被再一次拋棄,她就會受不了,并且她寧愿男友死了,也不要自己被拋棄。這就是任小妍殺意的起始點。
那么瑞寧呢?從電影來看,心理學高材生,自傲到自大,沒有一次失敗,也不允許自己的一次失敗,就是這么一個苛刻要完美不允許一絲紕漏的人,要是發(fā)現(xiàn)自己感情的失敗,而且還是女友對自己的背叛,自己被戴了綠帽子,驕傲的心理也會承受不了,所以,他寧愿女友死了,也不允許她的背叛,不允許自己感情的失敗,一個極端的完美主義的他,可以接受毀滅,但不可以看到失敗。
這就是人物設(shè)定上的意義,他們的身世思想,都源于此。
二、任小妍被催眠時的謎底
當任小妍被瑞寧催眠時,場景有著幾個很有意思的細節(jié)。
一個是門。
瑞寧叫任小妍打開門,但是她很惶恐。
因為門后面有著任小妍一直不愿意面對的真相,她甚至深陷其中不能解脫,當瑞寧追問時,任小妍突然清醒反催眠了瑞寧。
那么門后隱藏的真相是什么?
那就是任小妍一直逃避的真相,她現(xiàn)實生活里最不愿意面對的,第三次被拋棄。
門后,就是曾經(jīng)被任小妍看到的,自己的男友與瑞寧的女友偷情的畫面。
就是門后的這個殘酷事實,讓任小妍和瑞寧設(shè)計了一個殘忍的殺局。
第二個就是任小妍男友的責問。
男友問任小妍,究竟為什么要殺我?
任小妍很害怕,不是我!
那是誰??
就在任小妍就要說出真相的時候,被阻止了。
任小妍要說出的是她的同謀,真正的執(zhí)行者,徐瑞寧。但是當時并沒有說出來。
從任小妍的潛意識就可以看得到,男友根本不像是任小妍對瑞寧安慰的那樣,原諒他,相反的,男友對自己死亡原因是耿耿于懷不得解脫的。
第三個,是彈珠與公車。
這兩個事例是任小妍編造的,為的是讓徐瑞寧放下防御心,而這兩件事真的是任小妍隨隨便便胡扯的嗎?
不是,彈珠和公車都是任小妍潛意識里印象極其深刻的,這兩件事物所造成的影響都會使她的人生發(fā)生重要的轉(zhuǎn)折點。
彈珠是她被拋棄時握在手心里的。
那么公車呢?
有人說,那個小女孩和任小妍穿的都是紅裙子,所以公車上的那個女孩其實是任小妍,但是公車案件是她編造的,那么,公車真正的隱意是什么?那就是肇事司機造成的車禍。
公車的隱喻其實是指改變她人生的那一起男友的車禍。
這件車禍其實是她和徐瑞寧策劃并且參與的,所以她印象極其深刻,所以在電影里用一種含蓄的方式來進行暗示。
三、誰對自己進行了自我催眠?
答案是,徐瑞寧。
電影里,說過徐瑞寧對自己進行了自我催眠,讓大家和他自己都以為好了。
但是,這只是他第一次的自我催眠么?
答案是,否定。
真相是徐瑞寧對自己之前就對自己進行了自我催眠。
因為他承受不了自己內(nèi)心的罪責愧疚。
在葬禮上,他下跪,禁不住心底的愧疚責罰。
而任小妍最后從他面前走過,怒視他,沉默不語。
任小妍對徐瑞寧眼神的痛恨真是因為徐瑞寧車禍害死了自己的男友嗎?
不是的。
她只是對徐瑞寧這個軟弱同謀者的鄙視。
如果她舍不得她男友,那么她根本就不會協(xié)同徐瑞寧害死那兩人。
而在電影催眠里,她是很清楚男友是怎么死的,她也記得自己與徐瑞寧所做的一切。
所以,任小妍對自己并沒有進行自我催眠,洗去記憶。
這樣做的只有徐瑞寧一個,但是徐瑞寧的自我催眠封印記憶太成功了。
所以適得其反了。
他忘記了自己原本就是加害者,所以他也忘記了女友對自己的背叛,他只記得自己深愛著女友,只記得兩個人原本很相愛,所以他自責到無以復加,甚至產(chǎn)生了自虐傾向。
所以任小妍之所以接受為徐瑞寧催眠的原因也可以理解了。
第一是她為了讓徐瑞寧解脫。因為現(xiàn)在的徐瑞寧已經(jīng)不記得那一起謀殺案的真相了,所以任小妍干脆讓他放下內(nèi)心的愧疚,使他完全解脫。
第二是,如果這一次催眠不成功反而讓徐瑞寧回想起曾經(jīng)暴露了真相,那么任小妍就解決了他。
催眠其實有著風險的,并不是一種完全無風險無副作用的治療,因為在潛入了解患者精神的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對被催眠者產(chǎn)生難以估計的影響,而如果是壞的影響,那么就可以輕易摧毀被催眠者的心理精神。
因為同謀關(guān)系里,徐瑞寧處于背叛示弱的地位。
任小妍最后對徐瑞寧說,其實你不需要別人對你的原諒,只需要自己原諒自己。
這話其實也是任小妍對自己說的,她表明的是她自己的態(tài)度。
在這場預(yù)謀的車禍里,她一直不覺得自己有錯,所以她根本不需要別人的原諒,她自己早就原諒了她自己。
四、電影里的兩首歌曲
大家都知道,電影里的所有歌曲音樂都不會是隨意挑一首,而是符合電影情節(jié),人物內(nèi)心的音樂,強化畫面要表達的情感。
那么大家看看插曲《You must love me》。
We had it all.
U believed in me.
I believed in U.
Certainties disappear.
——曾經(jīng)的信任已經(jīng)毀滅消失。
這說明其樂融融的場景下不是溫情而是背叛,任小妍對男友吟唱的并不是訴說愛戀的歌曲,而是對男友最后的挽歌,要保持我們的從前,只要給我一個機會,我就能讓我們回到從前,沒有欺騙,沒有拋棄,你還是像從前那樣的愛著我,我愛著你。
在最後,任小妍擁抱她男友的眼神很復雜,這是很明顯的。
而這時徐瑞寧問了他的女友,你會愛我多久?
注意??!當時的女友并沒有回答!
如果當時的女友回答了徐瑞寧一輩子,那么根本就不需要任小妍告訴徐瑞寧!
所以說當時的場景是,徐瑞寧問了他女友,但是女友沒有回答。
為什么不回答?
因為她已經(jīng)不愛徐瑞寧了,她已經(jīng)移情別戀了,所以才沒有回答。
但是自我催眠以后的徐瑞寧不記得了,所以他才糾結(jié)女友最后的答案。
如果說插曲不能表達直接,那么再看看為電影創(chuàng)作的,完全符合電影的片尾曲《半醒》。
里面的歌詞說得太清楚不過了:
“真相太苦只能半醒溫柔 竄改殘酷記憶
截取相 擁的笑意別的都封印 ”
——這表示有人的記憶曾經(jīng)被篡改了
誰的?徐瑞寧。
一般的催眠治療并不是篡改記憶,而是挖掘潛意識的記憶,幫助被催眠者找到答案,而不是篡改封印。
真相太苦,只能改變記憶,那就是殘酷的謀殺,受不了心理譴責而封印了自己的記憶。
所以他只記得曾經(jīng)兩個人的相愛,而不是背叛。
因果定律讓人知道,徐瑞寧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封印自己的記憶,因為曾經(jīng)的真相太殘忍,他受不了心理的折磨與壓力而改變封印記憶。
泰國電影《鬼影》和伊藤潤二的恐怖漫畫《至死不渝的愛》里,無論是見到鬼還是受到鬼的折磨,都不是無緣無故的,你是犯下了罪責才會遭受懲罰。
哪怕是《Triangle》里,很多人探究三個階段的Jess與空間輪回,但是很少會去問,為什么?
為什么Jess會遭受地獄折磨而不得輪回?答案是,Jess殺了她親生兒子,所以才會落入地獄遭受反復折磨(這個有豆友影評分析得很清楚了)。
上面說的都是,因果定律,所以《催眠大師》也不例外。
背叛拋棄引起的殺意,謀殺之后的折磨。
兩個人都在心理有著不能解脫的點。
徐瑞寧的愧疚自責與任小妍堅持的不能被拋棄。
徐瑞寧很愧疚覺得自己沒有盡力所以讓那兩個人都死了,的確是。電影里,女友的手還是動著的,但徐瑞寧沒有救她而是自己逃了。這是篡改后的記憶,那么真實的是什么?
真實的可能是,徐瑞寧看著女友沒有死,但是自己故意逃了,眼睜睜看著那兩個人沉溺在水底,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場謀殺。
沒有所謂的救或不救與沒盡力。
五、電影里的大BOSS究竟是誰?
換句話問,究竟誰是第三個催眠師?
電影里,只有任小妍與徐瑞寧相互催眠推進劇情,那么有沒有第三個催眠師?
控制全局的究竟是誰?
是他們兩個人的老師。
因為老師對任小妍進行了清醒催眠,所以才能在每一次任小妍快要說出真相時阻止她。
因為他們老師知道,那個真相根本不能被說出來。
老師已經(jīng)知道了他們兩個人曾經(jīng)的殘酷真相,但是她知道真相卻要掩蓋真相。
這就是最大的爭議點。
老師對任小妍進行了清醒催眠,再讓那兩個人互相催眠得以解脫。
那么謀殺案里,對誰才是真正殘酷?
電影里所有的溫情忠誠歡樂與承諾都是幻象,正如徐瑞寧說的,真相有兩個,一個是殘酷的真相,另一個是你認為的真相,你要選擇哪一個?
里面有的是現(xiàn)實里的殘酷,背叛謊言拋棄劈腿偷情沒有什么承諾一輩子沒什么原諒。
《催眠大師》本來要說的是一個暗黑的現(xiàn)實的故事,而不是溫情的救贖。
什么,你不相信?
你覺得這是一部至死不渝的愛情電影?
那么恭喜你,你已經(jīng)被電影催眠了。
一、二、三、結(jié)束!
6 ) 一場由酒駕引發(fā)的慘案
我是劇透提醒 ~~~
徐瑞寧和顧潔原本同是心理醫(yī)生而且是好朋友,但在有一年的顧潔生日會上,兩人和彼此的未婚妻未婚夫都喝醉了,最后在徐瑞寧開車回家的路上,不可避免的出了意外,車上的徐的未婚妻和顧的未婚夫都死了,只留徐瑞寧一個人活下來。雖然不知道什么車上只有三個人,但是編劇再一次用生命向我們聲明了了喝車不開酒,開酒不喝車。活下來的徐自然心中無限自責,既對不起未婚妻和她的家人也對不起顧,然后就此消沉,雖然也在自己給自己治療,但是心結(jié)終還是解不開,于是老師就請出顧給他治療,想顧扮成病人接近徐最后為他治療。
那么重頭戲就來了,顧一撥表就能使徐不認識自己,在來之前老師還給顧催了眠,到要露餡的時候這個催眠就會生效。……是魔法一定是魔法,他們一定是會咒語才做得到。
更重點的是,顧偽裝的病人說自己能看見鬼,一上來就大講特講鬼故事……嚇得我個小心臟,我這是看恐怖片呢??當然我們的主義不允許鬼故事的存在,于是當然這些都是瞎編的。然后在互相的層層催眠下,終于撥開了迷霧見得了真相。
雖然故事還算簡單,但是拍攝和剪輯以及懸疑的氣氛十分精彩,在國產(chǎn)中已經(jīng)很難得。
徐崢說了這么一句臺詞:你知道什么叫蒙太奇么?我不禁放浪地笑了出來,然后發(fā)現(xiàn)電影院周圍人全無笑點……然后就在想,該被治療的難道是我……本片遵循了內(nèi)地恐怖驚悚片三大原則:1、當然沒有鬼啦 2、當然是神經(jīng)病啦 3、當然是很怕觀眾和總急沒看懂。鑒于東拼西抄的對象還算對路,鼓勵下
1.就結(jié)局而言或許并沒有太大的驚喜,但是就類型片而言,對于中國國產(chǎn)片已經(jīng)算是一個驚喜,3星半;2.不要低估對手的能力,也不要高估自己的實力,有時候往往在自己最自信的地方跌入陷阱;3.每個人都說過謊言,而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有都有自己想要隱瞞的事情,你敢說你沒有嗎?那是自欺欺人。
國產(chǎn)電影拍到這個水平非常難得,導演很用心,故事講得好,剪輯流暢。不管是哪個職業(yè),每個人都有不愿提及的一件事,正視這件事,不要用謊言掩蓋事實。接受真相,就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
以為是燒腦巨片,結(jié)果看了三四十分鐘就基本猜出結(jié)局了!然后剩下的60分鐘,就在夸自己真聰明中度過,導演,演員,燈光沒什么大問題,特效也還過得去,編劇大問題,群眾想要燒腦神片,想要智商捉急,想要被蹂躪的感覺沒體現(xiàn)!現(xiàn)在變成半個鬼片,還是國內(nèi)鬼片加上小學生推理,還不是柯南推理級別的!
故事本身的支離破碎完全無法被結(jié)局的突然反轉(zhuǎn)所掩蓋。炫技和抖聰明的直觀感受太強烈。主要演員的表演從頭到尾都很表淺,呂中作為配角倒是最自然最好的。
司機一杯酒,親人兩行淚
“有時候聰明的謊言,比真相更可信”,懸疑劇情像是2014年的《全民目擊》,但又示弱很多,很多反轉(zhuǎn)都能提前猜透,新鮮感打折。只是能如此流暢清晰前后合理的講一個關(guān)于失去和慚愧的故事,在國產(chǎn)電影已屬不易。“親人分兩種,一種是天生的,一種是后天通過努力付出得到的,我想成為你的親人”
果然在懸疑的同時還帶些一驚一乍的驚悚。如果看過一些靠反轉(zhuǎn)劇情推進故事的片子,這樣的電影并不太新鮮,或者說很容易猜到情節(jié)走向。不過創(chuàng)作者確實用心在講整個故事,影片大體也沒太多漏洞,講得基本很順。密閉空間,兩名主要角色,身份轉(zhuǎn)換,很熟悉吧。只可惜最后的解釋太多了。
完全可以再做一翻兒,甚至兩翻兒。催眠大師是誰?當然應(yīng)該是徐崢,如果情人和朋友是他蓄意謀殺呢,他是在借這次催眠斗法,打消所有人對他的懷疑,然而塵埃落定之后,莫文蔚識破了他。。。我猜主創(chuàng)們考慮過這個方案,但也許因為審查,因為價值觀的衡量取舍,最終,大家選擇了溫暖結(jié)局。
國產(chǎn)心理驚悚片制作精細化程度最高的一部,視聽俱佳,解謎復盤段落尤贊。全程靠徐崢莫文蔚的貓鼠對峙支撐,節(jié)奏略拖略單調(diào)。全片無壞人,最后應(yīng)該至少再加一翻,這樣在格局上才能滿足觀眾的陰謀論需求,但也屬國產(chǎn)同類影片上乘之作了。
厲害了我的莫文蔚。好電影值得點贊。
“我那些苦練清醒催眠的同學,如今都在廣告圈......”
如果第二幕的對抗階段在莫文蔚的角色反轉(zhuǎn)之后再增加一個沖突序列,把最后的解密時間去掉,這個片子會更上一層樓。雖然心理驚悚片的創(chuàng)意、橋段、表現(xiàn)方式和視覺效果都不夠新鮮,但它的套路和感覺都是對的,結(jié)構(gòu)縝密,邏輯清晰,而且故事、伏筆、道具和美術(shù)在細節(jié)上都有精致的設(shè)計感?!铩铩?/p>
完全超出預(yù)期的精彩,編、導、演、攝及后期制作都極為用心,特別是前半部分,近乎好萊塢水準。當然也有不足之處,背景設(shè)定過于單薄,翻轉(zhuǎn)有點手忙腳亂、不夠簡潔有力,結(jié)尾略顯拖沓缺少余味。但作為一部制作用心精良的國產(chǎn)懸疑驚悚片,還是要給個大大的贊。要知,很多國產(chǎn)驚悚片最后都給拍成了搞笑片
片頭不錯,歐美懸疑看多結(jié)局相當不難猜。片子更大的意義在于可能算是打開了一個國產(chǎn)類型片的大門。導演80后,加油。三星半。
制作水準精良,14年國片可一看。推薦有條件的影迷去杜比全景聲影院觀看。這是首部采用Dolby Atmos混音的內(nèi)地懸疑片。基本上是兩人室內(nèi)戲,除了聲音技術(shù)的突破,美術(shù)和道具也花費心思,冷色調(diào)和漩渦形陳設(shè),有幾分精致感。劇作完成度極高,仿西片有效?,F(xiàn)實部與催眠部,交叉進行,節(jié)奏有序。
看完簡介第一反應(yīng)是異度空間徐錚的故事弱了點,太普通了
《催眠大師》并不催眠,題材新穎,開篇抓人,敘事結(jié)構(gòu)有盜夢的影子,劇情多次翻轉(zhuǎn)出乎意料,加上保險的治愈系基調(diào)和優(yōu)秀的演員,好久沒看過這么好看的華語商業(yè)片了!徐崢永遠不會讓人失望,80后導演陳正道值得關(guān)注,支持國產(chǎn)電影,五星推薦!
剪輯流暢,鏡頭到位,配樂也不錯,看的出來是“真有誠意的片子”,故事沒什么那好說的,第六感的帶入,盜夢空間的設(shè)定,以及內(nèi)地審核制度下“我絕不相信這世界上有鬼”的毫不意外的結(jié)局。 當下的內(nèi)地電影,好片是交給姜文、賈樟柯這類人的,之外的只看是否有誠意足以。
結(jié)構(gòu)縝密,想到Stay+Inception。醫(yī)患關(guān)系和道具的意象化耐人尋味,鬼故事和心理分析相互解構(gòu),催眠意識和夢的嵌套故布疑陣,用來素描心理輪廓。對看慣該題材的觀眾來說其實并不復雜,但在國內(nèi)的確是個巨大突破。導演向觀眾催眠前在細節(jié)上也做了番心理暗示,稍不留神就錯過了,結(jié)尾能稍作減法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