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多一顆星給Bowie
這不是認真的影評是瞎扯。Drei現(xiàn)在還找不到很多背景資料/訪談,有也大多是德文的 T-T
這片讓我在電影院看到抽筋!喜歡這種題材的討論,雖然覺得這部的討論不夠深入結局也太倉促,但整部電影還是很喜歡,節(jié)奏有趣而且拍得真美啊。(當然一定也有人覺得主演們不夠漂亮。Youtube上的Q&A有人問導演為什么讓兩個很好看的男女主人公愛上長相丑陋的Adam, 導演倒覺得Adam的演員很有自身魅力呢 <--- 我想說男女主人公也不算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看啊,氣質取勝倒是真。)男男的鏡頭平時不多見,這里拍得真是美好極了!演員也演的好,很喜歡Sebastian Schipper表現(xiàn)出的Simon在和自己"deterministic understanding of biology"說再見后羞澀的幸福感。Sebastian在羅拉快跑和英國病人里打過醬油,還有三部自編自導的電影,99年的導演處女作Gigantics評分還挺高(7.7/10 on imdb)。他和導演Tom Tykwer好像關系不錯,Sebastian在Tykwer的Winter Sleepers(1997)和羅拉快跑(1998)里跑過龍?zhí)缀?,Tykwer給Sebastian的前兩部電影做了制片。
另外Tom Tykwer的音樂真是沒話說:還是過去的老搭檔(A trio named Pale 3,including Johnny Klimek, Reinhold Heil, and Tykwer himself),寫的和挑的都那么好,單單開頭結尾的space oddity就相當討喜了!
我覺得故事很有趣的地方是小兩口不約而同愛上Adam之后,彼此都發(fā)現(xiàn)對方變了(you look nice, you smell nice什么的)。本來兩人之間似乎一段時間來有些冷淡(因為都身在曹營心在漢地在想adam….),當天晚上又火熱起來,而且很快就結婚了!竟然是愛上adam才讓他們最終結婚,也許恰恰證明了原本他們倆人的relationship是不夠完整的,只有當分別在對方身上感受到第三個人的影子后才下定決心。于是他們的婚姻,就算最后沒有邀請Adam加入,其實從一開始就是三人行。
2 ) 《三角戀》:論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三角戀》是湯姆·提克威在拍《云圖》之前的一部作品,也是他近十年來第一部德語作品。極簡主義并帶點荒誕色彩的柏林,搞怪又張力十足的人物關系,以及那精妙而扣人心弦的電音配樂,一切都不能不讓人回想起15年前那部橫空出世的《羅拉快跑》。誠然,《三角戀》中,還是可以看到提克威一貫的個人小小符號:足球比賽、電話、電視、自言自語、同一時間的不同空間、不同人生之間的蝴蝶效應、巧合、用多重照片表現(xiàn)事情發(fā)展、死亡。開頭處,男女主人翁躺在床上探討愛情與死亡的話題,簡直就像導演在對過去的自己喊話。而其中那幕足球比賽后眾人在小酒館中聚餐的場景讓人充分相信這與《云圖》中那幕球迷混戰(zhàn)的場景必然出自一個導演之手。
影片內(nèi)容聚焦柏林的一對中年情侶,同居二十年,終于要談婚論嫁。丈夫西蒙得了睪丸癌,切出手術那天妻子漢娜勾搭上一個做生物科技的帥哥亞當。無巧不成書,手術后,一次游泳時,西蒙也結識了亞當。然后,三個人就在彼此以為對方都不知情的情況下開始了這段雙向出軌的荒誕戀情。直到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的漢娜沖進亞當?shù)墓?,迎面看到了從臥室中走出來的西蒙......
近年來的歐洲愛情電影屢屢探討這個有趣的話題:三人行的可能性。2009年西班牙的《地中海廚娘》,2010年意大利的《我行我素》,2012年西班牙的《天使的性》,甚至2008年老爺子伍迪·艾倫在西班牙拍的那部《午夜巴塞羅那》都深深受到這種潮流的影響......這些影片的共性除了帶著歐洲人夸張的自嘲與豪放的性愛鏡頭,更重要對于結尾的處理帶著一種烏托邦式的樂觀。單純探討兩性關系已經(jīng)不能滿足一貫標榜獨立、前衛(wèi)與解放的歐洲電影。這似乎是性解放運動與LGBT平權運動發(fā)展了近四十年后的今天必然出現(xiàn)的一種結果。這是西方新的倫理危機還是兩性關系的新出路?我不知道。但電影的作用不只是批判或者諷刺,電影也在對探討未來的若干種可能性。
影片中的妻子漢娜來自原奧匈帝國的奧地利,丈夫西蒙則是純粹的西德人,兩人共同的情人亞當來自分裂時期的東德。提克威本人對影片有一重政治方面隱喻的解釋:“這種安排是要說明德國原先的分裂歷史,因為這兩個人說的都是德語,但是他們的文化背景并不一樣,所以才會有后來的種種故事。影片中有三個人,每一個人都被拆成了兩個部分。夫妻雙方各有一半屬于對方,還有一半屬于自己的情人,而情人則更是兩個部分——他的兩個部分正好給了這對夫妻。這就好像是分裂的德國,只有一半屬于對方,另一半則名花有主。在這對夫妻的中間夾進一個具有雙重‘性別’的角色,也就是那個和妻子有外遇,和丈夫同性戀的男人,則更加徹底地體現(xiàn)出來了這種歷史的痕跡,因為我們都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去接受一個完全不同的同胞的經(jīng)歷?!?br> 有人會詬病這部影片節(jié)奏的繁復與拖沓。的確,影片和提克威之前那種快節(jié)奏、單線索、劇情集中的風格大有不同。影片事無巨細地描述德國夫婦的日常生活。那些關于弗洛伊德的探討、關于吉爾伯特和喬治的調(diào)侃、關于《卡門》配樂《愛情是這小鳥》的運用等處處體現(xiàn)了導演的鬼馬與德國人的小幽默(有那么一瞬間差點以為被伍迪·艾倫附體),也讓影片呈現(xiàn)出濃厚的知識分子氣質。
不管怎么說,我覺得提克威一以貫之的精神還是在的。影片中,銀幕多次被劃分為不同的獨立區(qū)域,同時上演看似不相關實則相互影響的不同劇情,也呈現(xiàn)出一幅妙趣橫生的眾生相。從《羅拉快跑》到《三角戀》再到《云圖》,提克威似乎很堅信冥冥之中萬事自有聯(lián)系這樣玄妙的哲學命題,而每個生命個體卻不自知宿命,努力地生活,填補出生與死亡之間的巨大空隙,所以提克威影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讓我覺得很可愛。影片中的電視,作為一個背景素材,總是在報道世界各地的災難、苦難、恐怖主義,而室內(nèi),西蒙、漢娜與亞當,三個人赤身裸體,如嬰兒一般緊緊相擁,這種對比與反差更讓人深深感覺到:及時行樂也許不是一種消極的逃避而是一種積極的反抗,存在即合理,寬容地接受任何一種存在也許是一個不錯的出路。
3 ) 《三》
相對那部被洗腦般的《跨國銀行》,湯姆·提克威這次至少愿意做回一次作者。影片視覺畫面上的細摳加上各類藝術形式的幫襯,不至于平庸。
只是夢魘般的臺詞、后現(xiàn)代的人物設置加上混淆不清的情感著力點實在太不像導演了,不慍不火。我們要的真的不只是這些東西。
4 ) 一個慢慢看的長電影
其實這部電影也沒有那么長。。。
不過1小時53分鐘左右。。。
導演比較有名氣。。。
是《羅拉快跑》的導演——如果你看過紅發(fā)羅拉的話。。。
三個主要演員反而在中國沒什么名氣。。。
但演塑造出了三個不同又能在生活中遇到的人物。。。
一個女人如何出軌。。。
女人的丈夫又如何遇到了女人的情人。。。
丈夫和情人又如何在一起。。。
通過這個故事。。。
不是那么容易看出來愛。。。
但是由性關系決定的生活關系還是挺清晰的。。。
電影里面也不乏一些小插曲樣式的橋段。。。
例如在藝術展開幕的時候,女人和丈夫同時遇到了情人。。。
又例如情人和自己的男學生搞到一起。。。
再例如女人懷孕了,居然懷了兩個孩子,到底誰是誰的父親。。。
電影以三個人在無伴奏下的現(xiàn)代舞開場。。。
最后以三個人在一張床上裸身擁抱的鏡頭結束。。。
讓人心里有了時間和空間去期待與回味。。。
其實這三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
在電影里表現(xiàn)得非常鮮明。。。
也很耐人尋味。。。
在我看來,情人這個角色是最出彩的。。。
非常有生活感的一部同志電影。。。
在同志電影里算得上精品。。。
5 ) Gehen wir doch mal in die Tiefe...
本來我想用“It's not about love, it's about a relationship.”來做標題的,不過想想我糟糕的英語還是算了……其實真的要說Tiefe也算不上,畢竟我只是斷斷續(xù)續(xù)的看了一遍,只是這個標題看起來比較勁爆。
影片的設置還是很精巧的,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接下來會詳細說。
大致的感覺這么概括吧:Es geht nicht um Liebe, es geht um Verbindung, um Suchen und Finden, um Vollendung.
為什么我覺得和愛情的關系不太大,這也許是因為我臆想中影片表現(xiàn)的那個年齡、那個狀態(tài)的人之間的關系已經(jīng)不僅僅是人們對愛情的普遍意義上的理解了,也就是說并不是一種單純(或者說單調(diào))而青澀的情愫。當然在影片快結束的時候,Adam的前妻(?不太清楚,反正是他兒子的媽)說“Du bist verliebt."但在這里,我覺得Adam的愛是自我找尋和圓滿的實現(xiàn)。
1. Verbindung - 聯(lián)系
現(xiàn)在來看看三人的關系,Adam是Hanna和Simon兩人的關系的介入者,“介入”這個設定也很有意思,等會兒再說。
先看Hanna和Simon兩個人,我個人是很討厭Hanna的,每次看到她那吃屎的表情吃屎的臺詞我都有一種把她扇到顯示屏后面的欲望。當然我的討厭是有根據(jù)的,舉幾個例子:Simon的母親宣布自己是癌癥晚期的那天,Hanna出門不帶手機就算了,和Adam疑似調(diào)情看劇也算了,還偏偏兩點才回家,然后用吃屎的表情解釋“Ich habe es vergessen..."。得知噩耗之后,我總覺得她的表現(xiàn)有種說不出的冷漠,即使她握了一下Simon媽媽的手,最后給了報紙上的大標題一個鏡頭“Erdbeben in Südostasien"。也許是我淺薄沒看出她深藏了什么功與名,當時腦中只有一個想法——呼你熊臉!再有一個就是Simon去做手術的時候,哎大媽拜托,你的男朋友的了癌癥哎,不僅要化療還當晚要割蛋哎,割蛋啊蛋啊蛋你懂不懂啊,你就跟你的新歡high一個晚上完全不顧手機的存在,這尼瑪是智障么……Simon做完手術之后的那個片段一開始還蠻溫情的,可是老女人啊你扯個蛋的"Scheierfrage”呢?還說你男朋友沒Ausdauer了omfg這是你愛的表達么???……至于她那令人無語的情調(diào)啦語調(diào)啦,我也就不說什么了……
吐槽完畢,客觀點總結下,Hanna的形象是相對強勢的,甚至可謂失去美感的強勢。她的“不美”無論是從她生活中的種種不合時宜還是做愛時走樣的身材不再年輕的皮膚中都可以見得。然而,在她在工作中顯得干練睿智,對男朋友苛求諸多的同時,她也在某種程度上是迷茫的。
Simon在電影中的命運應該是三個人中間最糟糕的,母親去世,自己也罹患癌癥要接受化療和手術。之前他母親生病的一段我沒看得特別仔細,應該還有很多值得琢磨的地方(比如那個黑白畫面里他把牙都和血吐了出來,這有什么寓意么?)。而他和Hanna的關系則在20年的生活中之間趨于平淡。在我看來,他應該是方向性比較弱的一個人,也就是被選擇的一個。全片并沒有明顯的表達他想要什么,有兩個比較值得注意的地方,一個是關于孩子的問題,也就是他在做手術的的時候,他偶遇外遇對象并得知她為他懷孕流產(chǎn)。這時他體現(xiàn)出了難以釋懷。關于孩子的問題留到最后一部分來說。還有一個是葬禮之后,他向Hanna提出了結婚。
影片對HS兩人的感情的色彩描繪偏于平淡,鮮有溫情滿滿的場景。而兩人對彼此也并不是百分百的忠誠,除了片中的出軌之外,Simon還在17年前與女醫(yī)生(護士?)發(fā)生過地下戀情。他們不避孕,卻也沒有孩子。他們習慣在一起,卻不為彼此負責。我總有一種感覺,他們的關系貌似缺少了一些什么。
現(xiàn)在來說說Adam,他是三人中Suchen與Finden的一個最典型的象征。他也是一個介入者(當然分別介入HS兩人的方式不太一樣)。Adam研究的領域貌似是和試管嬰兒、克隆技術等有關的,而電影也展示了很多人都比較熟悉的一個畫面——用一根細管把攜帶遺傳基因的物質輸入到卵細胞里。也就是說,他的研究領域就是一個“介入”的技術,而這樣的介入,也使得3人關系變得完整。
2. Suchen und Finden - 追尋
上面說了,Adam是Suchen與Finden的一個象征。我猜測他(曾經(jīng))是有家庭的,從他和前妻(?)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是真正的愛她。而他的兒子也并沒有需要他到無法超越的程度(游戲的那一段)。對于生活中的曖昧關系,Adam的態(tài)度更偏向于讓他自然發(fā)生,而且他很少失控,即使在劇情激烈碰撞(Hanna懷孕,三人相遇)的一刻他也表現(xiàn)得非?!弧?br>Adam給我的感覺是他一直沒有能夠得到內(nèi)心真正渴望的東西,一直處在一種找尋的狀態(tài),而他找尋的方式偏向于期待事件的自然發(fā)生,無論是與男人還是女人。他是三個人中擁有的曖昧關系最多的,除了和他生下兒子的女人之外,他還和實驗室的小哥同床共枕,對Hanna他的態(tài)度可謂順水推舟。而對Simon,他的行為相對要更主動一些,他對Simon的身體表現(xiàn)出了好奇和迷戀,還主動用手滿足了。很可能Simon身上有他希望找尋的東西。而后面的一段也很有意思,Adam分別問HS兩人為什么不去他們那兒,他們的回答都是“Ich bin nicht alleine."這是否說明,當時的Adam依然無法在他們的生活中完全占有一席之地,Adam在當時依然沒有完成他的尋找?
而最后,Adam的前妻(?)說他終于第一次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也就意味著他在這段關系中完成了尋找的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HS兩人也完成了各自的尋求,其中不乏情欲的碰撞,其中他們對Adam的期待是不同的。Hanna需要的是智慧和身體的劇烈沖擊,她迷戀Adam的才華,他們做愛的過程是激烈而瘋狂的。而Simon所需要的,我想更多的是一種穩(wěn)定感,它不僅僅源自于孩子和家庭,更源于內(nèi)心的安定。所以他與Adam之間的性相比之下顯得較為溫情和深沉。
另外,Simon在兩段感情中都是偏弱的一方,Hanna是外強中干的,他知道她愛他,但是她一直向他索取。而和Adam在一起的時候他是個小受,Adam的強體現(xiàn)在給予和包容。Simon在Adam身上完成了尋求的過程,或許他愛上了他,因為他說自己現(xiàn)在是schwul了。
全片最搞笑的一次激情部分我覺得是Simon和Adam的第一次,試想一下你是個男的,游完泳之后突然被另一個男的擼了一管,然后對方洗洗干凈一胸的白色液體,仰天長嘯出門去,深藏功與名……這尼瑪即使不讓你心中悸動不已,也能引起人生的兩個大波了……
3. Vollendung - 完滿
很顯然,最后一幕已經(jīng)說明了一切……
說到細節(jié)部分,關于孩子的問題,三個人都是有生育能力的,Hanna后來懷孕了,Adam和Simon都有或有過自己的孩子,但是HS兩人多年不避孕居然一直都沒有懷上孩子,這實在是各種套套和藥藥的大殺器。個人覺得Adam是想要孩子的,不然他不會在套套里吐口水偽裝。Hanna表現(xiàn)得非常不穩(wěn)定,但是內(nèi)心是在乎的。而Adam的出現(xiàn),既隔開了他們,也聯(lián)系了他們,最后圓滿了他們。看一下最后三人的位置,Simon最左,Adam在中間,Hanna最右。這個結局是否現(xiàn)實暫且不談,我覺得它更多的是一種象征。
Hanna懷上的雙胞胎,而片中并沒有說是誰的,我想這或許也是兩個男人在Hanna心中占有同等地位的寓意吧。
Hanna和Simon同時想念Adam,這也是一種平等的體現(xiàn)。
平等,分化,和諧,完善……
Simon對Adam和Hanna的感覺孰輕孰重呢?這個問題還是見仁見智吧……至少我覺得性愛描寫上導演還是有所偏私的……
總之,三角形是最為穩(wěn)定的圖形,生活中的三角關系穩(wěn)定的并不多,但是這個片子或許已經(jīng)超出了生活實際,而描述了很多具有象征意味的東西。我想這就是本片對我的趣味和意義所在。
至于音樂畫面神馬的,我就不一一說啦,反正有很多地方還是很帶感的~
另外關于最后那個培養(yǎng)皿的鏡頭,你們腫么看?
6 ) 這才是值得午夜過后好好觀賞的電影
看完這部電影,還是有一種觀看電影后的享受的。里面不斷穿插著有關醫(yī)學生物的術語讓我趕腳到好像又在看另一種的生活大爆炸?,F(xiàn)在的導演都巴不得一個鏡頭搞得長長的,東拼西湊的來個一個半小時的電影。而這部卻恰恰一個畫面好多個場景,這可是多么的費劇情啊,不停的變換和對話,讓人應接不暇。不知道該以哪一個為主線。
越來越注意每部電影的配音了,這部電影依然如此。在本片的高潮之處,即在那場三人可能會面的展覽上,小提琴的疾奏,以及而后的田園的美景以及配樂不知道我為何那樣的享受。僅僅的幾秒之中,讓我感受到這才是電影啊,這才是值得午夜過后好好品味的電影啊。
話說這部電影里面其實想講述的內(nèi)容很多,也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探討的。丈夫母親的去世所帶來的幻覺,母親化成天使回來交流。男主在捷運上用電子書看書,簡直就是夢想的場景。這是不是就是后面女主說他的屋子里面沒有幾本書所做的鋪墊。還有女主作為主持人在主持的節(jié)目,女嘉賓的滔滔不絕,到底是在扯些什么內(nèi)容。莫非德國的電視臺有很多這樣的深入探討的節(jié)目。還有在公園挖掘石油的行為藝術。還有那座建在河邊?或海邊的游泳館,這是這么富于藝術和夢幻。
一個德國人的生活也許就是展覽,藝術,話劇,啤酒,足球,和 做愛。這部電影包含的內(nèi)容太多,一部好的電影就是讓生活在世界這頭的人們觀看另一個世界人的生活。好好回望一下我們單調(diào)的生活吧。
無論是法國電影還是德國電影,總是喜歡描繪主人公在書邊的生活狀態(tài),他們同居,做愛,卻不結婚,不生育。而我們卻生活在傳宗接代的輪回之中還和原始人一樣。我們還不是現(xiàn)代人吧。
挑戰(zhàn)了目前的倫理底線 中年危機,open relationship 親子教育 放在一起探討,看得出導演野心很大。但是很多時候點到為止不如不點。
我喜歡三人行的故事,可惜難有完滿的結局。幾何圖形當中,三角形最穩(wěn)固,可三人關系卻難久遠,實為人性有缺陷。本片是為數(shù)不多的到最后獲得幸福的三人故事,片中的一句話道出真諦:告別就好了,告別對生物根深蒂固的觀念。其實從這部電影里,我們能看到未來,人與人之間全新的相處方式甚至婚姻模式。
這算是文學電影么?
歐洲人就是走得快 國人還在談身份認同的問題 他已經(jīng)開始構建和諧關系了...
如果兩個人的感情要靠第三個人來維持,我愿意相信有這樣的情感。我也相信的確會有這樣的三個人,不一定是真愛,可能只是需要,身體上的或是靈魂上的。湯姆還是老道的,圓潤的結構設置和絢爛的節(jié)奏拼湊的剪輯。開頭的現(xiàn)代舞對應結尾三人床上慢鏡處理,這交纏的關系和謎一樣的色彩配置,考究至極的片子。
不予置評。
被Ozon附體的Tykwer,輕飄飄的雙和弎,無聊透頂
其實是個簡單的故事,前面鋪陳太多,顯得頭重腳輕,曝光太厲害。兩位德國帥哥身材一級棒,這是把人逼成腐女的節(jié)奏
要不要這么混亂……
湯姆提克威的思路真是太奇葩...
people talked to fast in this movie - the germans...
太刁亂了,你大爺?shù)?。王子與公主,還有王子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同樣是講性亂,為神馬德國的選角這么丑??讓人一點都提不起勁。
荒誕
成熟人的感情或許就是這樣?割蛋那塊震驚到我了,難道割了一個真的能改變性向?男主角光頭后好看太多啊。提克威幾乎每一部片子都在嘗試不同的風格,完全看不出有上一部什么影子,真是個好奇的老頑童。
wowowow,果然是先鋒派導演呀,題材和思想這么超前。這么和諧的結局也只有西方人才能想的出來吧。當中的拍攝手法也是很有特點,多次分鏡頭的快速敘事。片頭的舞蹈和分段的頭像都很新穎。越來越佩服這個羅拉快跑的導演了。
很犯規(guī)的用了david bowie作配樂!!!
這女的長得真像真愛如血里的女主。。。
湯姆提克威貴為保守德國人,果然理性超人,在《三角關系》中超級前衛(wèi)的為現(xiàn)代婚戀問題定義為必然性,為其尋求匪夷所思的共享模式,倫理道德的壞點實質是人性本質的合理表現(xiàn)?
他們的眼睛都好看。happy ending。
嗯,和諧!黑白三人舞好看。開頭半小時都不知道在說什么,男主剃光頭像換了一個人(無法想象導演是拍香水的!風格差太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