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喜歡這部電影,要看觀眾是否有迷影情結吧?
有些人看它就如歸于故里,能夠體會它的幽默感和精彩,有些人則不能。正如有些人真心喜歡《2049》,有些則不。
試片那天從影廳出來的時候同行的反應就兩極分化很明顯。有兩位中年男士抓住吳君如,圍繞鬼片橋段很興奮地問個不停;外圈,兩個入行不久小朋友在后面竊笑,還特意問我覺得這部片子怎么樣,想從我口中聽到差評。
道不同,好尷尬呀。
1、僵尸:天際朗月也不愿看
90年代初,VCD還沒流行之前,我爸在雙人床底下碼滿了錄像帶。其中一半香港槍戰(zhàn),另一半好萊塢特效大片。
我學齡前還毛都不懂,但就特別癡迷其中一套《新僵尸先生》。整個沒有學上的夏天,打兩個小時魂斗羅雙截龍看一遍,吃午飯時再看一遍,午睡時搬個小板凳再看一遍,換錄影帶的手法比現在用機頂盒看智能電視熟練多了。童年的窗臺上,金魚缸里養(yǎng)的是樓旁小河里抓的鯽魚。
這部里吳君如是女主角,一位性感丑角……。我印象里她當年的顏值跟現在玲姐也差不多,不過翻劇照的時候還是嫩很多,胸部也還緊致有彈性。
重點是!她這時候好閃亮啊!自己是個法師,還睡了林正英!我的天哪,林正英,地表最強驅鬼師,安全感之王,獅子山下最犀利的人肉武器,快要被一身正氣化學閹割了的男人,卻被吳君如成功玷污!
片中還有一場驅鬼,極犀利。煙霧繚繞的森林里,兩隊鬼怪相向而來。一方是血紅的鬼新娘,一方是慘白的鬼出殯,配合瑞典人聶安達《百鬼霧林》的神BGM,吳君如破棺而出。這段戲以其玄妙難言又恐怖凄厲,成為很多80后的童年回憶,可謂天才的神來之筆、僵尸片幽玄之美的巔峰。
除此之外,吳君如還演了《猛鬼霸王花》、《一眉道姑》、《猛鬼狐貍精》、《捉鬼有限公司》(有邱淑貞)、《猛鬼撞鬼》、《猛鬼大廈》、《捉鬼合家歡》 、《鬼媾人》(片中王晶和關之琳啪了)、《猛鬼旅行團》(僵尸公路片)、《一屋哨牙鬼》之類的鬼片一大堆。直到僵尸片基本消失,吳君如也才不到30歲。
如今吳君如52歲,往事如煙,港鬼年產量過百的黃金時代早已飄遠, 麥浚龍還專門拍《僵尸》蓋棺祭奠。這和港片夕陽沒關系,就是一個類型走到盡頭,越來越多的新的觀眾,忘了靈幻道長和暫時停止呼吸。
然而過去是過去了,一旦回望,天然契合,總有高光。《妖鈴鈴》里面的鬼片橋段有多好看,勝在太渾然天成,太自然,手藝太熟了。吳君如從影三十年,從多少條河的發(fā)源一直走到末路,僵尸類型是其中一條。更難得的是,近兩年的鬼片已經走到了日韓系嚴肅獵奇嚇人路線,還發(fā)展出了胡同鄉(xiāng)村怪談分支,《妖鈴鈴》重拾了“過氣”的喜劇+鬼片的開心套路,這種風格背后的意味,本身就已經非常溫暖。
而且那個姿態(tài)啊,真是美。別看訪談里吳君如說自己有多少磕碰糾結,為本片蓋一棟大樓造價多么昂貴,那都是其余的部分。你看片的時候能夠很清晰地感受到,鬼片段落一定是她拍得最自如、最快樂的?!凹t衣女鬼”、“電梯鬼婆”和“密室報數”這三段,精煉穩(wěn)定,滿滿干貨。30年的香港老油條信手采擷,輕松寫意丟過來,但她的目的不是嚇死你,就十成功力只出一角,欠欠地撩撩你就夠了,到嚇破邊緣再溫柔地哄回來,簡直伸縮自在的愛啊,完全被導演夫婦挑逗了……
至于后邊的喪尸圍城,中西合璧的戲碼其實《一眉道長》里也有據可尋。
人說紅線糯米今猶在,不見當年林正英。但吳君如也精彩不可替代。
不知不覺,吳君如沒演主角很久了。但她仍然活著,仍在創(chuàng)作,仍敢拍不叫好的驚悚喜劇類型,還有陳可辛加持,是影迷之幸。
2、租客:花花宇宙愛是永恒
《妖鈴鈴》被一部分人“只看演員表就知道是爛片/只看預告片就知道是爛片/看完了果然是爛片”,這事兒完全不意外。
畢竟是“群星云集的港產喜劇”吧,命該如此。
《七十二家房客》多經典啊,但也被詬病“楚原版不如王為一版好”,至于2010年曾志偉版《72家租客》,更被批為“劇情空洞無厘頭/熟臉無數但幾乎都沒派上用場/上不了臺面”。
連《歲月神偷》都被批“刻意煽情缺乏深度”,吳君如陳可辛算老幾。
這些“歌頌市民冷暖”的片子,在當下根本沒有立足之地啊——這一代有觀影習慣的城市青年,有幾個還會被鄰里之情打動?別說跟鄰居混熟了,跟真親戚都沒那么深厚感情吧?還有,幾個人愿意對身邊的陌生小孩溫柔?幾個人拒絕升職加薪一夜暴富買別墅?
更何況,養(yǎng)一大堆手下然后訓練他們扮喪尸,當一個這樣的萬惡地主好像還挺有意思的厚?干事業(yè),賺大錢,上班時間全公司一起過足戲癮,片尾還收獲親情,沈騰竟成全片最大贏家。
所以鈴姐這種戲假情真的橋段,全建立在“市井人情”的基礎上??上зF支素無共情力,所謂“市井”一轉眼就成了non-core function,對老人可以控煤,對病人可以控藥,對女主人可以放火,對閨蜜可以關門。
這時候跟我講風雨同舟苦樂共濟?確定不是刺激人嗎。
想讓壞人被抓,只需要拍個直播視頻網絡曝光他?確定不是你自己因糾眾干擾交通被帶走嗎。
這也是另一港片經典類型的沒落吧。
感覺見證歷史呢。
3、古惑仔: 叱吒風云亂世巨星
鈴姐在《妖鈴鈴》里不是租客,而是江湖兒女。這點又和吳鎮(zhèn)宇、方中信扮演的阿明、阿仁相似。
有江湖夜雨,又天真無邪。以前沒發(fā)現吳君如有這樣世故又天真的特征,可能她的喜劇形象太鬧了,不給人細想空間。但昨天提起來的時候有友鄰提醒,很多港人都這樣,同類還有余文樂,袁詠儀,不勝枚舉。
整棟大樓里的人,明明頂上已無遮頭片瓦,早就已經身在江湖,但有“萌貴坊”(或者直接叫蘭桂坊?)三個字一圍,就恍惚還在象牙塔里。像孫悟空給唐僧畫的圈兒,不出一切平安,出去了就回頭無路,八十一難。
阿明和阿仁基基的,吳鎮(zhèn)宇好帥。張譯初次挑戰(zhàn)喜劇很搶戲,但演多了正劇多少有點別扭,被兒子說話感動淚奔那段兒和全片節(jié)奏不對路。papi醬最精彩段落出現在片尾花絮——片尾有一打兒花絮,提前亮燈趕人的影院都是王八蛋。焦俊艷正常發(fā)揮,她反正一直都不錯。小月月和沈騰的戲太好了,票房大勢還能再擔幾年。
……
其實這幫傻兒子走上江湖我作為觀眾都感覺挺不放心的。
但是最傻的傻女鈴姐,都已經在江湖上漂了三十年了,現在跟陳可辛二人神雕俠侶一樣。踏遍青山人未老,繁星流動仍同路,她就一直是那么好,過得也不錯,這就是我看完《妖鈴鈴》感覺最治愈最開心的事了。
說電影之前,先說一個小故事。
在《妖鈴鈴》出電影海報的時候,講真大聰看完海報一點興趣都沒有。
既不對吳君如導演處女電影感冒,也不因為電影有Papi眼前一亮,更無所謂小岳岳在影片中是否唱五環(huán)有一毛錢感覺。
不過,讓大聰進電影的動力是源于在看其他電影的時候,前面放了《妖鈴鈴》的預告片,吳君如在電梯質問三位“僵尸”的那段,大聰笑出了鵝聲。
好吧,可能自己笑點比較低。
總之,大聰看《妖鈴鈴》,不是因為對電影報有多大期待,而是年底了,大聰想盡量多笑一笑。
都說現在是大數據時代,那這次大聰先給出個人對《妖鈴鈴》的直觀數據:
劇情:☆ 無感
導演功力:★★ 起碼故事說完整了,演員反應交代清楚了,劇情邏輯沒毛病,但不會再有更多認可了。
演員表演:★★☆ 張譯為整部電影表演多加半星。
搞笑程度:★★★ 勉強及格,大聰這次以一種很輕松的心情去看電影,盡量讓自己放聲笑。
綜合:★★☆此前首映禮上,陳可辛對《妖鈴鈴》,打了及格分。
陳可辛是對電影品質要求很嚴格的人,能給《妖鈴鈴》打出及格分實在難得。
但一想到這片子他是監(jiān)制,再加上導演是他老婆,這種裙帶關系,他給出及格的話,觀眾自然要打個折。
因此對于大聰來說,《妖鈴鈴》自然是在及格線之下的。
如果真的要用比喻來形容《妖鈴鈴》的誕生,應該就是開心麻花系列電影蒸蒸日上,于是開心麻花總經理劉洪濤找上了陳可辛,陳可辛把這美差交給了吳君如,讓自己老婆也嘗試過一把導演癮。
這不是大聰瞎猜的,是在《妖鈴鈴》首映發(fā)布會陳可辛自己陳述的。
只不過陳可辛謙虛地說自己十幾年沒拍喜劇了,生疏了,所以讓自己老婆來導演(神邏輯)。
無論如何,這部電影你們說圈錢也好,博大家一樂也罷,對于52歲的吳君如來說,出演過一百多部電影的她,重新當新人做導演,怎么說也是需要一點勇氣的。
先說《妖鈴鈴》最大的缺點,就是有很明顯的后期修改痕跡。
比如臺詞明明還在說,但是人物根本沒張嘴,并不是角色說粵語大聰看的是國語,而是根本嘴沒帶動的。
這種沒錢補拍,只能補錄聲音的后期調整,讓影片的質量直線下降。
整部影片的劇情,雖然加入了很多現在網絡流行的段子,但依然感覺到了中庸的八十年代港片敘事手法。
很多橋段,都讓大聰仿佛時空穿越到了三十年前。
比如影片后半段的反轉,以及對鈴姐的原諒,大家站成一排,大聲對鈴姐喊“怎么辦呀...”的時候,老舊的中庸港片港劇既視感十足。
但是《妖鈴鈴》只是拿到了懷舊的香港船票,登上的卻是現代的游艇。少了內核的港式船體,只有一些裝模作樣的懷舊手法,怎么看都覺得有些尷尬。
特別是拆遷樓盤的場景設計,以及沈騰地產商的集體尬舞。明里暗里都在致敬《功夫》,好聽點說是致敬,直接點就是沒創(chuàng)意。
影片還有很多這樣的橋段,熟悉的套路,似曾相識的段子,顯然《妖鈴鈴》覺得大聰笑點真的很低,但其實也沒有那么低。
關于演員表演,大聰上次在@機器之血已經提過,對于商業(yè)爽片,很難立起人物的表演,更別說是一部普通的商業(yè)娛樂片。
只能說,所有人表演都在線上,包括papi剛報到的新人,表演方面不功不過。
張譯在他飾演的人物上,則看出來明顯比其他人都用功許多,表演也更用心,他能在群演中再把人物的詮釋拔高三分,實屬不易,給張譯點贊!
當然了,就像《妖鈴鈴》首映禮的標語:“我們開心”發(fā)布會。
嗯,主創(chuàng)開心就好,至于觀眾,盡量做到也讓他們開心吧。
雖然影片劇情讓大聰很無感,但影片確實有些橋段,讓大聰樂個不停,比如電梯那段,比如小岳岳,沈騰的表演,其實都能單獨拿出來樂一樂。
有時候大聰想,不能總是用苛刻單一的眼光審視每一部電影,這樣反而顯得自己很無趣,不是每部電影都想讓自己走上精神升華的康莊大道。
畢竟,有些人是為了電影信仰而做導演(而且很有天賦);有些人則天時地利有機會當導演,帶著學習的精神也嘗試了一回導演癮。
前者是陳可辛,后者是吳君如。
就這個故事?多虧陳可辛,一般人真玩不轉的
這是一部非常奇怪的電影,真的不太好形容。為什么呢?說是港產喜劇吧,但里面的笑料都是內地的,又有開心麻花又有德云社。說是內地喜劇吧,但片中無處不在的香港電影惡搞橋段和噱頭,甚至故事也是許冠文、新藝城他們市井喜劇的諷刺feel。說是喜劇片吧,里面的驚悚橋段是真嚇人的;說是恐怖片吧,那些笑料和段子也是讓人笑的。
想了半天,《妖鈴鈴》其實可以這樣形容:來自香港的幕后班底,用港片市井喜劇的方式,拍了一部內地喜劇,又在喜劇的氛圍中最大限度的融入了驚悚元素的“完全融合體”。
《妖鈴鈴》之前曝光的預告片讓我看得很郁悶,亂七八糟的一副爛片向,但在那時我還是相信,電影正片絕不會是預告片那樣的模樣,因為我相信陳可辛。
上半年我在《喜歡你》那篇文章里就說過,陳可辛目前在內地是有兩大任務:
★其一,多元化。
利用自己多年的導演經驗,在內地用多元化的方式來拍攝不同題材的電影,這個被徐克稱之為“文化人”的導演,《武俠》《投名狀》《中國合伙人》《親愛的》等片類型駁雜,完全不見當年“清新范+文藝調”的UFO電影時期的市井喜劇風格。
★其二,授徒。
他監(jiān)制了不少電影,包括曾國祥的《七月與安生》,許宏宇的《喜歡你》。這兩部電影都有當年UFO電影那種感覺,是陳可辛將自己賴以成名的風格,傳授給了自己的徒弟,培養(yǎng)新人。
而這部《妖鈴鈴》則有點復雜,同樣是監(jiān)制,陳可辛這可不是授徒,而是家務事。其實看完《妖鈴鈴》之后,能感受到很強的吳君如風格,尤其是玲姐的人設,完全就是當年吳君如《霸王花》《一眉道姑》時期的傻大姐的范兒。而電影的故事,不就是邵氏《七十二家房客》、許冠文《天才與白癡》再加上新藝城《難兄難弟》的感覺嗎?
其實可以猜的到,《妖鈴鈴》是吳君如自己堅持要做的電影,因為她就是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但擔心自己搞不好,所以才拉來了陳可辛。對于這個故事體系,陳可辛自己也明白,電影是要面向內地觀眾的,舊時港產喜劇那一套根本玩不轉,所以拉來了開心麻花,再加上一個岳云鵬。
于是就呈現如今這樣的混合風格。
在《妖鈴鈴》的首映式上,陳可辛說這片算是“驚喜劇”,還說要不是自己攔著,吳君如就把這部電影拍成恐怖片了。
所以,這部電影給人的感覺,就是吳君如玩得飛起,然后陳可辛在后面一直攔著,各方面都有所顧及,但整體上沒有失控,把這個看上去很容易跑偏的故事,調配的五味俱全
的確如此,《妖鈴鈴》別看整體上是屬于喜劇片,但里面的嚇人橋段一點也不含糊,開場就給觀眾來了一個下馬威,紅衣女鬼裂口女的場面,是典型的恐怖片橋段。但隨后馬上又進入到搞笑環(huán)節(jié)。
像是這種風格,我們在星爺的《回魂夜》中見過,追溯到更早,還是洪金寶那時候《鬼打鬼》《僵尸先生》為首的“靈幻功夫片”系列,其中就包括吳君如的《一眉道姑》和《老友鬼上身》等,但時間已經進入到90年代了。
一般而言,諸如這樣一驚一喜的風格是很難搞的,因為這樣的“冷熱交替”對于一部電影風格會產生割裂的影響,搞不好了恐怖不嚇人喜劇也不好笑,所以一般導演很少嘗試。但本片有陳可辛啊,這位嫻熟的調度和導演水準,把這兩處元素調和得非常得當,前一秒嚇人,隨后馬上搞笑,兩種風格和氛圍互不干涉,這是有意思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有了恐怖氛圍的襯托,隨之而來的喜劇效果,那是發(fā)自內心的笑啊。各位可以想象一下,當恐怖氛圍讓我們神經緊張到極點時,馬上一個笑點,頓時讓我們放松下來,這種大開大合的“一驚一喜”才是電影的特殊之處。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本片恐怖風格,也有區(qū)分。前面是日系恐怖,裂口女的出現,是那種典型的心理恐懼;中段喪尸場面,有人說像《釜山行》,但其實是西方喬治?A?羅梅羅那種風格,《活死人之夜》的感覺;最后一段陰曹地府是我國民俗,不恐怖卻很有趣。
不過這樣一個故事和內容風格,涉及到了恐怖氣氛和釘子戶,在內地大環(huán)境下,所能表現的內容只能是點到為止了。我相信本片同樣在審查方面遭遇到一些問題,這樣的故事以及片子涉及到來自東西方的恐怖元素,也只能很淺顯的表現了。
所以《妖鈴鈴》選擇了一個不得已為之的方式,當故事和風格所要呈現的有所限制時,本片用了“加快節(jié)奏”的做法,一路狂飆到結尾。
電影的故事格局很小,其中要涉及到的戲劇化沖突又不少,但不能表現過多。而加快節(jié)奏的好處,就是讓這個故事戲劇沖突被“濃縮”,再加上恐怖氛圍與喜劇元素這么一調和,所謂“一快遮百丑”就是出來的。
裂口女、喪尸、陰曹地府,東西方恐怖元素,三教九流的群戲,就是圖個熱鬧。
其實《妖鈴鈴》的故事本源,是非常港式的。正如前文所言,這部電影整體融合了昔日香港電影最具風格化的喜劇模式。
一個強拆的故事,邪惡的開發(fā)商,形形色色的住戶,其實電影的故事起因有點類似邵氏時期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尤其是一棟樓內,“苦中作樂”的住戶們,與開發(fā)商斗智斗勇,都是當年經典舞臺劇《七十二家房客》的路子。但不同之處就在于鈴姐這個角色。
心懷鬼胎的鈴姐,故作姿態(tài)且見利忘義,幾乎就是許氏喜劇中許冠文各種主角的翻版??蓞⒖?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天才與白癡》中的阿添,《半斤八兩》中的偵探黃若思,完全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許冠文的市井喜劇,都是專注于小人物,角色大多數賊眉鼠眼、尖酸刻薄,用貼近現實和搞笑的方式來諷刺現狀,這是本片最初訴求。
所以本片是借用了《七十二家房客》的路子,用許氏喜劇的人設來完成故事主體,但本片的主題是許氏喜劇的市井諷刺,但風格不是,許氏喜劇是夸張人設的方式來貼近現實,而本片內容多于天馬行空,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更像是新藝城。
電影后半段“瞞天過海”的設定,像極了《難兄難弟》,后者石天等人整蠱王青的段落,與本片玲姐整蠱裝鬼二人組,乃至后來假扮閻王爺整蠱沈騰和岳云鵬的段落是一致的。
而且新藝城喜劇的風格,從《最佳拍檔》到《難兄難弟》再到《開心鬼》系列,內容都是極致的天馬行空,倒是與《妖鈴鈴》內容中大開大合的整蠱惡搞橋段相當,尤其是結尾另起爐灶式的合家歡,大家在原本的基礎上換了一種方式生活,典型的新藝城風格。
看見沒有,一會的功夫,從邵氏說到了許氏喜劇,又來到了新藝城,你以為這就完了,還沒有哦!
作為導演,吳君如還是讓本片具有她當年成名時分的感覺,就是女版“林正英”時期。尤其是本片第二個段落,玲姐反串女鬼去“嚇鬼”的橋段,就是當年洪金寶《人嚇人》的路子,這里將紙人變成老太婆,還有清朝僵尸。整體其身段,還是《一眉道姑》那種夸張扮丑的feel。
要知道,吳君如可是香港電影第一代“大笑姑婆”,本片的鈴姐,完全就是她剛出道時期的搞笑人設。尤其是大家呼喚“鈴姐”的時候,明明就是《一眉道姑》里的阿李。
所以,《妖鈴鈴》到底是什么風格,我也說不清,在我看來就是如上所說的,集合港產喜劇各種風格和橋段的混搭,我相信這是陳可辛的功勞。
這對于香港電影老粉絲來說,看這部電影是很親切很有情懷的。但就我來說,我就是香港電影粉絲,本片中除了各種熟悉的風格和橋段之外,容納于其中的笑料,卻是新鮮的。
這里的新鮮,指的是各種恐怖橋段,還有喜劇風格。沒錯,本片別看是各種香港喜劇的融合,但笑料卻是來自內地的。這里面開心麻花也好,還是德云社也好,都是很貼切融入到故事之中。
《妖鈴鈴》值得稱贊的一點,就是笑料的把控,無論是對白還是情節(jié),很容易抓住觀眾的笑點,我相信這既不是監(jiān)制陳可辛的功勞也不是導演吳君如所為。而是內地的喜劇團隊。天南海北的一通插科打諢,不敢說很高明,但確實很搞笑,這一點就不容易。
這里就不再多談了,這些笑料是本片最大的亮點。岳云鵬、許君聰、張譯是最亮眼的角色。
除了一些大家都能get到的笑點之外,還有一些不易察覺的笑料,是對香港電影的惡搞,這倒是需要舉例的。
比如吳鎮(zhèn)宇與方中信這一對,惡搞了《古惑仔》與《無間道》,吳鎮(zhèn)宇秀逗的時候高呼“我是警察”的設定,到了后來才明白,他真的是一個警察,還是臥底。這一處笑點相信只有香港電影粉絲才能get到。
還有papi醬的造型,直接來自于吳宇森的《八彩林亞珍》,甚至她與潘斌龍的設定,就是后者電影中蕭芳芳與許冠英。
而在那段“比比誰更慘”的真情告白段落中,吳君如的故事,“家里人全死了就留我一個”,是來源于吳鎮(zhèn)宇的《朱麗葉與梁山伯》,其中吳鎮(zhèn)宇飾演的佐敦就說過這番話。這段內容本身不搞笑,搞笑是在于吳鎮(zhèn)宇就在旁邊坐著,而《朱麗葉與梁山伯》里也有吳君如,后者是個非常悲情的角色。這個噱頭放在這部電影里,這才是搞笑的地方啊。
還有張譯這個角色,來源于《回魂夜》,那個一心想要非禮女鬼的保安和到處配音的李力持。
所以說了,這就是陳可辛為什么拉開心麻花等內地班底“入伙”的原因,其實就是用港產喜劇的內涵,在呈現方式上更加內地化,否則如今的觀眾可能get不到笑點在哪里。就憑這一點,陳可辛還是很厲害,融合了這么多香港喜劇元素,再加上惡搞橋段和內地喜劇風格,整體一鍋亂燉,竟然調和到如今這個狀態(tài),盡管有著施展不開的問題,但能搞成如今樣子,真的很了不起。
就這個故事?一般人真玩不轉的。
我們一般怎么定義喜劇片?百科上是這樣說的:喜劇片指以笑激發(fā)觀眾愛憎的影片。常用不同含義的笑聲,鞭笞社會上一切丑惡落后現象,歌頌現實生活中美好進步事物,能使觀眾在輕松愉快的笑聲中接受啟示和教育,以及得到愉悅的心情。
而說到一部好的喜劇片,我們自然無法越過周星馳來談。一句“哈哈哈哈”都可以鮮明的打上周星馳的標志,經典之所以稱之為經典,之所以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原因在于,一部優(yōu)秀的喜劇片,會成為“?!钡膭?chuàng)造者。就這點而言,《妖鈴鈴》顯然是不夠格的。
“梗”對于一部喜劇片的重要性不亞于氣氛對于恐怖片的重要性。氣氛是什么?音樂,畫面,人物形象等等,僅僅是畫面這一個要素就已經催生出了3D市場。氣氛是一個很龐大的概念,而“梗”就好理解得多,說白了就是創(chuàng)意,對于喜劇片來說就是笑點。它來源于生活,你我他的生活,換句話說,它來源于網絡,來源于各種各樣的當代媒體,具有很高的識別度和認可度,它本身就已經構成了公認的笑點。
梗的運用,有時是一種很巧妙的討好。而所有的討好,往往到頭來卻不一定都能討得好。春晚的小品就是一場面對全國觀眾的討好,因而誕生了百看不膩津津樂道的小品,也多的是老梗堆疊生硬無趣的雞肋作品,所以每年的春晚導演人選都備受矚目,也壓力頗大,畢竟討巧可不是件愉快的事情。
而本片《妖鈴鈴》通過講述豪華CBD中一幢破舊居民樓“萌貴坊”里的四戶怪咖釘子戶,對抗無良地產商父子的一系列故事,鞭笞了如今社會存在且三天兩頭上新聞的社會現象:惡性拆遷,同時歌頌了友情和親情的美好,啟示和教育嘛……大概是傳統的邪不壓正,好人一生平安??偟膩碚f,符合喜劇片的定位,但不會成為口碑式的作品。
全片幾乎概括時下最熱門各種梗,喪尸,網絡主播,古惑仔,外賣小哥…梗的堆疊有的時候就很危險,一不小心就變成了幼兒園老師的喂食:貪多嚼不爛。無論是笑,還是吃飯,被人掐著脖子撕開嘴,總稱不上是什么美好的體驗。喪尸出來的時候,我果然聽到了旁邊的噓聲,有點尷尬。
君如姐的導演首秀,人物形象很精彩,個性鮮明又結合時代特色,適度恐怖和幽默的結合充滿了港式的畫面氛圍,林正英式的恐怖,以及大陸式的幽默,本來很是周全。然而大陸太大,網絡太快,意識的更新周期越來越短,從而大陸觀眾的口味越來越難以捉摸,。
如何在融合多種元素和梗的同時又能討得巧,又如何一枝獨秀讓觀眾來追隨自己的巧,這都是值得所有喜劇導演去深入琢磨,仔細拿捏的。
期望不是很高,本著樂一樂的心理,奔著開心麻花和張譯去的 在開心麻花的時候笑的不行 但不得不承認吳君如的港喜不對路子 八十年代屎尿屁裝瘋賣傻的套路 還沒有大陸小品情景劇更對口味,甚至超出了星爺在那個時代所沒達到的尷尬高度。
喜劇與驚悚的結合 很顯然吳君如交出的答卷的分數并不是很理想,片子表達的情感線稍差強人意,給人更多的 是荒唐而非荒誕,喜劇也變成了鬧劇。
個評4。一分給攝影造型,三分給開心麻花
高
采寫/二十二島主
“我人生已經開始下半場了,現在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得是發(fā)自內心喜愛的?!眳蔷缏詭Ц锌卣f出這些話時,一點也不像我們印象中的“三姑”,這一刻才恍然發(fā)覺,原來陪伴著我們成長,帶給了觀眾無數笑聲的她,也已經52歲,進入到了“人生的下半場”。連日來全國范圍內的路演奔波使她的身體狀態(tài)很差,接受專訪時,偶爾還會咳嗽,但她仍然堅持親臨每場宣傳,希望讓大家感受到自己以及電影處女作《妖鈴鈴》的誠意。 在訪談中,吳君如回顧了《妖鈴鈴》從創(chuàng)意萌生到實際拍攝過程中的幕后細節(jié),尤其與擔任本片監(jiān)制的丈夫陳可辛,更是時常因為創(chuàng)作理念產生摩擦。當被問到到發(fā)生沖突會聽誰時,吳君如笑稱,“誰的聲音大就聽誰的”。而對于影片中岳云鵬、沈騰等新銳笑星的表現,吳君如更是贊不絕口,稱自己近年來出于朋友邀請頻繁接觸內地喜劇綜藝,雖然成績一般,但最大的收獲就是結識了這群“喜劇新力量”,為自己的影片增色不少。 在近期播出的的《演員的誕生》中,吳君如與陳可辛作為戰(zhàn)隊指揮官加盟助陣,聊到這檔節(jié)目時,她肯定了同為喜劇女演員的導師宋丹丹的藝術地位與追求,并表示因為“外型好”在對決中選擇了凌瀟肅是出于節(jié)目效果需要。作為演員的吳君如坦言像《歲月神偷》等嚴肅類型的角色可遇不可求,但會用心演好每一個人物,而目前最想合作的男演員,是“市民劉先生”劉青云。
【以下為專訪實錄】 劇本創(chuàng)意來自“釘子戶”新聞,與陳可辛爭執(zhí)比誰聲音大 記者:《妖鈴鈴》這部電影是根據沈陽釘子戶的真實新聞改編的,這個故事一開始哪里吸引到了你? 吳君如:我覺得就是荒謬感,我本來想拍一部喜劇,但是我覺得很多的題材都已經拍過,同時我對驚悚電影特別喜愛,我在想劇本的時候,我就跟自己說,如果真的要跟內地好的喜劇演員合作要弄一個怎樣的劇本,才可以做到地域上沒有大的差別。然后我看到沈陽釘子戶的新聞,我覺得一個城市高速發(fā)展的時候肯定會有這種情況發(fā)生。這些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故事,所以我就想從這個新聞開始拓展,看看釘子戶能不能聯系到驚悚里面。 記者:當時選擇這個題材會不會也和香港人對于房屋的呼喚與需求有關? 吳君如:這個完全是有,因為香港的確是地少人多,現在樓價貴到不行,每一個人都很難買到自己理想的房子,付了自己一輩子努力,都還存不到錢。我覺得這不僅是香港問題,好多地方都有這個問題存在,特別是年輕人,很難自己存一筆錢。有些年輕人工作這么辛苦,還是需要有一筆錢去旅游,或者買買衣服,或者享受一下,還要給父母。在看沈陽的新聞之前我還看到一個香港新聞,一個露宿者住在一棟空曠的大廈里,他在門口寫了一個牌子,說這里有鬼請勿內進,后來在沈陽也有類似的新聞,所以這個問題真的是好多大城市會面對的。 記者:這次作為監(jiān)制的陳可辛和作為丈夫的陳可辛分別給予你哪些方面的幫助?你們在劇組又是如何分工的呢? 吳君如:基本上非常瑣碎的事情,他就先幫我把關。他為什么鼓勵我當導演,是因為故事是我先發(fā)現的,他覺得喜劇的呈現也是靠我自己演了這么多年戲的經驗,跟他的風格很不一樣,但是他的確在監(jiān)制方面幫助了我很多。比如說資源,他有一個團隊,這么多年在內地已經很好地接軌了,宣傳上他們提供了好多幫助,還有找演員。雖然故事已經有了,但是我還需要跟演員溝通,他就幫我找一些好的演員,不過最后拍還是要聽導演的,他不會在現場指指點點,只是在現場太多瑣碎事情,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劇本,我們打磨劇本時間非常長,他當然有幫助有參與,然后也有北京的編劇和香港的編劇,陳可辛幫我把這個團隊建立起來的。 但是之前他在現場,我們作為監(jiān)制和導演身份會發(fā)生摩擦,他會跟我說你不要這么天真,你不要這么不知天高地厚,你必須要有一些取舍,這個我明白,他說我明白身為一個導演有一些事情是必須堅持的,但到一個地步不能堅持的話你是一定要放手的。譬如說我很想拍一點過于驚悚的鏡頭,他會提議算了,你現在還是把所有演員拍完你再去拍自己想要的吧,因為時間是金錢,他會提議,可能這個拍完浪費時間也會剪掉,大概就類似這種情況。 記者:那發(fā)生了藝術上的摩擦,最后聽誰的呢? 吳君如:最后都是聽導演的,或者是誰聲音大就聽誰的。 記者記者:那一般都是你聲音比較大? 吳君如:對,哈哈。
拍攝喜劇不算跟風妥協,岳云鵬的表演最為驚艷 記者:陳可辛導演之前曾經說過,大家現在都在跟風做喜劇,他現在放棄了很多大成本的文藝片的項目,也也過來拍喜劇,您覺得這是一種妥協嗎? 吳君如:這個不太敢代替他回答,我覺得喜劇肯定是比任何類型電影比較好賣一點,在市場上我覺得是很正常的,好多人就喜歡看喜劇,并不一定要讓我們去燒腦,所以喜劇在電影市場里面的確是占了好多優(yōu)勢的,但是我并不覺得是跟風,因為每一個年代都有它的經典或者好笑的、賣錢的喜劇,我覺得我自己第一部導演作品,應該就是要拍喜劇吧。陳可辛是巧合,因為他這一次當監(jiān)制,也不是硬要當,我也不是硬要當一個導演,只是我覺得剛剛好想到這個故事,我覺得好有趣。他之前監(jiān)制的那兩部也不是純喜?。ā镀咴屡c安生》和《喜歡你》),也是愛情為主,都是文藝片,剛好他覺得我要做這部戲他就幫我一把。 記者:影片前半部分有大量驚悚、僵尸元素,在拍攝的時候有沒有找一些經典的港片進行致敬、參考?在審查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一些阻力? 吳君如:當然有很多自己拍過的那個年代電影的符號在里面,但這個時候必須要配合審查了,因為剛才說其實我特別喜歡驚悚的,我已經拍了好多那種鏡頭,但是好多人就覺得可能觀眾一般都接受到某一種驚悚程度,所以我們做了幾次調研,好多人提出還是以喜劇為主,驚悚就作為加分項吧。 記者:片中哪一位演員表現令你印象最深刻? 吳君如:岳云鵬,我覺得他真的有吸引觀眾的磁場,他就是自帶喜感。有時候我們給他對白了,他就會自己突然冒一句出來,我們就笑翻了,沈騰也很厲害,沈騰、潘斌龍、許君聰都是東北派的,我就覺得好笑,不用分地域性,因為這個故事也是大江南北不同的人組起來。我們的方中信,帥哥,這一次很大犧牲自毀形象,我們想劇本的時候說男人都是喜劇效果,他身上很多毛,但是他可能會禿頂,通常都會遇到這個問題。Papi也是第一次演戲,令我很驚訝,因為她演戲的時候真的很自然。 記者:把南北方的喜劇元素放在一起,會不會讓觀眾感覺這是一鍋亂燉? 吳君如:沒有,我第一天就想把不同的喜劇風格放在一起。一開始構思劇本的時候就是這樣,一定要做一次大膽的嘗試,也許會發(fā)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選凌瀟肅出于節(jié)目需要,最想與“市民劉先生”合作 記者:之前你參加《演員的誕生》的錄制,導師宋丹丹你們曾經在《笑傲江湖》中合作過,你對她有什么評價呢? 吳君如:我認識她是因為她以前演過很多春晚的小品,我覺得她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喜劇演員,但是因為她是在舞臺上表演,所以我不敢評價她什么。因為春晚那種喜劇,并不是我們港式那種套路,所以我覺得她跟趙本山老師表演的小品,都是很開心、很接地氣一種表演方式。我不知道怎么評價一個這么有經驗一個女演員,因為我真的很少看到她演電影,那天我們上節(jié)目,她也宣傳了一部她的電視劇,然后節(jié)目里剪了好多我以前的港片,她說:哎呀原來你拍了這么多電影,為什么我們那個年代沒電影拍呢,我也不知道,我跟她合作的時候她都挺嚴格的。 記者:那一期在對決中你最后選擇了凌瀟肅,你說是因為他長的帥,外型好。這個會是你選擇演員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嗎? 吳君如:我覺得好多演員出道的時候都想當一個明星,首要條件是帥氣一點,因為人家買票付這么幾十塊,還是希望在大銀幕上好看才行。當一個演員可以慢慢調,拍電影的時候經過剪輯,經過導演,經過造型、劇情可以調,但外型真的很難調。有時候好萊塢電影也是看偶像,帥氣,然后我就覺得直接簡單的評一下吧,你再慢慢仔細的講他的演技,那就太長了,我覺得就是為了節(jié)目效果。 記者:你更喜歡演一些喜劇的角色,還是像《歲月神偷》中那樣嚴肅一些的角色? 吳君如:很少演《歲月神偷》這種,因為這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件事情,剛剛好有這個劇本,導演又看到我一些特點,說我很像他媽媽那種感覺,所以不是好多人會找你演那種很正的角色。 記者:那你會喜歡演這種角色嗎? 吳君如:我無所謂,我覺得什么都演也有他的緣分。 記者:那目前為止有沒有一個自己內心相對而言最滿意的角色?
吳君如:目前還沒有,而且很難去評判。比如說《金雞》,你們覺得這是一部喜劇,但是我覺得《金雞》是一部非常文藝的作品,只不過是用一個妓女的口吻去把這個故事說出來吧。 記者:最想和哪位合作過的香港男演員再次合作? 吳君如:那可真是太多了,我還是說說沒合作過的吧。其實香港好多演員我都沒合作過,劉青云我就沒合作過,我們兩個拍了這么多電影,從來沒合作過,也不知道為什么,就是碰不上。特別想與他合作。
參加喜劇綜藝收獲良多,未來接戲一定出于喜愛 記者:你之前參加過一些內地喜劇競技類的綜藝,但成績并不太好,這個過程中是否會加深你對于喜劇的理解,又是否會介意觀眾對你印象的改變? 吳君如:當初接的時候也這么想,我也跟制作團隊這么說,導演說無所謂,我那時候特別糾結,我摸不透觀眾笑點在哪里,因為那個時候我都不知道什么叫二人轉,也很少去看相聲還有小品,但是現在回想那個時候我知道肯定口碑不太好,或者是怎樣,我覺得還是非常值得來的,我就是從那個時候認識到這么多喜劇演員。我當時硬著頭皮,就是因為和投資的老板認識,還有和制作人認識太多年了,他說你好歹來支持我一下,最后那一季是沈騰勝出,我認識了馬麗,我說有時候不要計算的太多,反而是對我往后那條路有很大的幫助,認識多一些朋友,眼界大開。到現在我自己要弄喜劇,人家又肯來幫忙,相信我,所以人生有時候真的是這樣,你以為輸的那一刻原來也是會贏,我并不是說這部電影最后會贏,我覺得最起碼我真的獲得和學習了好多。 記者:現在有沒有特別看好哪一位內地喜劇女演員? 吳君如:我哪敢說看好,大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說周冬雨也是非?;顫?,她也來幫我客串了一場戲在《妖鈴鈴》里面,但是因為片太長我就把她放在彩蛋里面,她非常放得開,還有Papi也是,以及焦俊艷,她常常都是演女漢子,但是這一次她就演一個比較活潑的網紅,所以我覺得她們都很優(yōu)秀和努力,也很有潛力。 記者:很多人評價喜劇女演員三要素“要很Man,要很丑,要很糗”,你怎么看? 吳君如:可以這么說吧,因為你要放得開,什么都需要你演,你的臉部表情還有心理狀態(tài)肯定要放得開。我自己在表演上也一直要這樣放得開的。 記者:接下來有什么樣的拍攝計劃? 吳君如:我現在人生已經開始下半場了,演了這么多戲,也試過自己監(jiān)制,現在連導演都做了,所以我覺得我現在要做的每一件事情,特別是演戲,都得是發(fā)自內心喜愛的,所以我現在下一步計劃只是有大概的故事,如果弄成的話,可能兩年后才會上映吧。 記者:還是導演是嗎? 吳君如:如果找到一個合拍的導演的話,我就肯定請導演導,自己不需要這么辛苦了。 原文鏈接:http://ient.ifeng.com/43017265/news.shtml?ch=wt_ent
居然還停留在八十年代的一驚一乍屎尿屁的搞笑級別 我都替你尷尬
我旁邊的大哥笑得像打鳴,我懷疑他是片方花錢雇來的。
陳可辛之前談到吳君如執(zhí)導的這部剛好及格,事實證明并不是謙虛。
3.2星。1.吳君如和陳可辛一定很懷念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影壇。2.岳云鵬為本片最高笑點。3.港普和東北腔的碰撞還算有趣。4.最大的問題是笑料浮于表面而刻意煽情又讓本片情節(jié)節(jié)奏有非常嚴重的快進和斷裂感。5.最大看點是《亂世巨星》《朋友》這些港樂以及非常復古的布光場景,說白了就是從港片時代取一瓢水
這部電影這的尬到我了,感覺很雜糅,沒有個性,笑點不高級而且梗很老,強硬煽情有點沒頭沒腦,看演員表演感覺很累很疲憊撐不起感情我的情緒完全是垮掉的。。。?(ˉ﹃ˉ?)總之,我很早就想離場了,三個字來說就是不喜歡,對。
鈴分,因為太過難看而忍不住笑出聲來。
在光怪陸離的喜劇元素堆疊中,人物的情感顯得過分虛假,為喜劇而喜劇,就像吳君如所說,過了。喜劇無根,歡笑的只是皮,而無神。但本片在內地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的大背景下,以港式風格為模板,融合僵尸,喪尸等新元素,不失為一種鬼怪新說的好嘗試。
它的節(jié)奏和我的心理節(jié)奏是不符的,整個電影誰也沒能說服誰,融入對方的節(jié)奏,如果電影是一場交流,我們都是失敗的。從制作層面而言,利用語言作為笑點之一的喜劇,主角卻是配音,這都是導演演員不重視。表面上以類型層層深入來推進情節(jié),卻總是忽略更為現實和深刻的邏輯,是這類魔幻喜劇的通病。兒童片
這簡直歡樂喜劇人大電影啊,根本就是把一堆風格完全不同的小品串了串,恐怖、喪尸、犯罪什么元素都來,正常語速講話的Papi醬一點都不好笑,不過沈騰那造型居然還有點崔岷植……
完全考慮邏輯的情節(jié)安排,有句俗話可以很好的形容這部電影:顧頭不顧腚!多少次強行逆轉,吳君如這位新司機玩漂移都是360度的大轉彎,晃得我透不過氣來。多少次強行套路,致(chao)敬(xi)了多少電影的創(chuàng)意?把港片題材嫁接到大陸,真的是嚴重水土不服,有點浮漂的笑料,除此之外,看完更多是反胃。
各種反轉梗,開始有點恐怖,但知道原委后,就覺得好笑了。我私人認為打掃布滿血腥的廁所是個敗筆。還有數數的地方。反轉喪尸的地方,我沒想到。沈騰確實厲害。下地獄那個地方反轉也挺好。給個3?半是可以的。
實在太傻逼,太胡鬧了。一年到頭,我也算是看了不少傻逼一星爛片,這是看得最生氣的一次,簡直現場就要氣炸。。。
惠州站,陳可辛導演跟阿如那特地過來宣傳,真的是辛苦了。??墒俏蚁胝f:陳導你那么有才,可是你還是沒能阻止吳君如...
一部正片比預告片好看的電影,陳可辛是不會坑媳婦的,猛鬼大廈的格局,其實是中國內地的開心鬼+人嚇人,梗和噱頭都是港片的,七十二家房客、八彩林亞珍、朱麗葉與梁山伯、無間道等等;但在噱頭之上的笑料是內地的,故事小節(jié)奏超快,用快節(jié)奏和笑料掩蓋一些不足之處,有情懷也有笑點,3.5,星,個人挺喜歡這片
一直對君如姐有著滿滿的敬意,也很喜歡她。畢竟香港電影黃金時代帶給了我們不少歡樂以及難忘的經典角色,尤其是洪興十三妹,望夫成龍等等,但不得不說君如姐真的不適合搞創(chuàng)作,多了啥也不說了,都是眼淚??????
【C-】笑點還是挺多的。但整個劇情還是太舞臺化,沒有真實感,尤其是煽情太尬。
盡管擺明是來北上賺人民幣,但好在沒有盲目跪舔北方口味,想玩的基本上都還是八九十港產片(還有個人學林亞珍?。┠翘?,再植入一段年輕人喜歡的喪尸片,看得出盡了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吳陳兩公婆的聰明才智和生意頭腦還是明顯的。至于為什么這么亂這么尬(玩過《四面夏娃》的君如姐絕不止這點料),怪誰咯。
唯一的突破大概只有恐怖喜劇這環(huán)了,可惜在我們這里也只能打打擦邊球。整部電影都非常兒戲,你可以說它是老港喜劇風,但始終沒法接受這樣胡鬧的東西。劇情太過簡單,基本就是一個小品的容量,感覺硬是兌水成一部電影。
這片看得不值當,一開始真的恐怖,說是恐怖片也不為過,劇情很尬,笑點生硬,強行煽情。。。真的不喜歡╮(﹀_﹀)╭
其實這幾星都給它確實讓我和小伙伴笑啦~不過有些地方真的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