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單位休息,父親打電話說《古拉格群島》看完了,難受了20天,想起很多童年的事情。我沉默。難受。轉而說了些生活上的不痛不癢和一如既往的報喜不報憂。這是他回復我昨天凌晨兩點的短信:“爸,我看了這本書44頁已經哭了兩回。”
北京的霧霾埋了整座城市,也掩埋了我的食欲。中午沒心情吃飯拿出《特魯曼》來看。我寫過很多小的影評,書評。簡而言之就是自己的一點想法和思考。但從未有這次這么認真的想寫一寫東西。寫給特魯曼,寫給最近的自己。
特魯曼是一條主人胡里安公養(yǎng)的老狗,我不懂狗,查了一下是斗牛獒犬。電影開頭是二號主人公托馬斯因得知好友胡里安患絕癥準備去探望并陪伴他幾天。他在清晨與家人道別,離開寒冷的“北極”加拿大前往溫暖濕潤馬德里。開啟一段悲、喪的旅途。舟車勞頓,來到好朋友家門口。胡里安打開門。沒有嘈雜的問候,熱烈的擁抱。托馬斯像是放下了心中的石頭一樣笑了一下,心里好像說“還好,你活得還挺好”。胡里安則靠在門上看著他,兩人都含著熱淚。兩人相視一笑,擁抱起來,似乎隔了幾個世紀,像是《燭盡》里73歲的亨里克和康拉德隔了41年后的見面。溫暖而又心酸。內心翻騰著太平洋的波濤洶涌,臉上卻是小橋流水的波瀾不驚。匈牙利作家馬洛伊·山多爾說過,男人是沉默的動物,他要忍受世間一切的痛苦,要忍受所有的不公、別離和失去,不能說出來。要沉默。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這次于托馬斯而言是一場為了送別的旅程,而于胡里安則更像是生命的倒計時。
4天。托馬斯能陪胡里安在馬德里待的時間。
下面結合幾個點來寫吧:
友誼
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在《論友誼》中這樣闡述:因為人看著真正的朋友就像他看著自己的某種翻版,因此:雖不見其有,而其音容如在眼前;雖有需求卻不敢缺乏;雖因虛弱卻依然強??;更難言全的是,雖死猶生。
影片中托馬斯和胡里安的交談的默契,相互的謙讓、包容從頭至尾。當寶拉(胡里安的表妹)問托馬斯他有沒好好勸自己的哥哥好好接受治療時,胡里安回答“我試過了”。寶拉很生氣,她感覺托馬斯沒有盡力勸,還說“我不知道勸別人說下去還需要理由的?!币驗橥旭R斯明白,一個人活著是需要很多理由的,死去也是。在經歷人生半百的滄桑后的閱歷告訴他,如果自己患絕癥,好朋友胡里安也會和他一樣。
四天中他們先去了寵物醫(yī)院咨詢了關于如果主人死了寵物狗會怎么辦的心理問題。這時觀眾才溫暖而又驚愕的知道了胡里安行將就木的事實。此刻導演用長鏡頭鎖定托馬斯聽到這段對話時的復雜表情——和你我一樣:心酸,難過,堅強,不能讓朋友難受的堅強。接著殯儀館,接著安排領養(yǎng)狗的事情。有意愿領養(yǎng)特魯曼的第一家人想留特魯曼一晚,主人公一點都不愿意,沉默,不回答。還是好朋友托馬斯解圍,化解了尷尬也讓他走過了這道坎,這道坎就是早晚會離開特魯曼的事實。從那里出來,他在的士里哭泣、無所適從。托馬斯安靜的坐在身旁。這是朋友的陪伴,這是朋友給予的勇氣。還有突發(fā)奇想的阿姆斯特丹之旅。這應該是影評少數能讓我們輕松的部分。也不是那么輕松。在得知胡里安的兒子明天就過22歲生日時,托馬斯提出一起吃飯慶祝,這樣也讓胡里安開心。胡里安跑去打開電腦準備訂機票,開心的像個孩子,說我們去阿姆斯特丹吧,我兒子在那里。這是一部非常紀實的電影,毫不隱晦的談論錢,而不是像很多糙片一樣忽略這樣的生活細節(jié)。托馬斯說你覺得來回機票很便宜嗎?胡里安卻和孩子一樣說這個主意不好嗎。然后看托馬斯面露難色,因為畢竟都是普通的中產階級。這樣的消費對誰來說都不是一筆小的開銷。然后趕緊補充,我們可以不去啊,我做幾個三明治,然后我們租個船去游玩...畫面切換到飛機上。(溫暖至極)托馬斯還是同意去荷蘭了。
想起在他們在一次談論中說從彼此身上學到了什么。胡里安說從托馬斯那里學會了慷慨,大度,從不求回報。托馬斯說從對方那里學到了勇敢。
我們又從朋友那里學到了什么?我們尊重朋友的什么?我們可以跨越兩千年和萊利烏斯做朋友,因為我們欣賞他的真正、睿智,我們可以跨越一個輩分和我們的父母做朋友,因為他們的堅韌和誠實。
法國哲學大師德里達這樣說,死亡不可以將兩個朋友區(qū)隔,反而正是有了死亡的存在才能證明友誼。
孤獨
這是文藝作品鐘愛的話題。孤獨是一種油畫里的浪漫,君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我們在觀看影視作品和讀書時往往會被主人公的孤獨感打動,有時甚至會向往那樣孤獨的生活,而不去珍視眼前的美好生活。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是對生活的不尊重。影片中胡里安是一個離異并有一子的50歲左右的戲劇演員,似乎曾經也風光一時無兩,拍過電影?!拔乙矠t灑過”、“年輕真好”這樣的話從他嘴里說出讓人唏噓不已。慨嘆時光的流逝和孤獨的代價。典型單身漢的居家生活,吃一頓沒下頓,廚房從不做飯,沒有下班后的晚餐和早起時的擁吻早安。這是我們向往的嗎?
孤獨遠比我們想象的可怕。影視作品里的幾幀孤獨背影的畫面和書中簡單一句“40年過去了”不可能讓我們感同身受。
影片主人公是幸運的,也不是那么的孤獨。他有時刻擔心自己身體卻從不表達的兒子,有和他離異卻還像朋友一樣在乎自己的前妻,還有托馬斯。
我們孤獨的來,也會孤獨的走。中間的路還是擁抱溫暖的人和美好的世界吧。畢竟我們要孤獨的走很久。
特魯曼
最近連續(xù)被兩條狗弄哭,一條叫Baily(來自電影《一條狗的使命》),一條叫Truman。我心疼動物不會說話。人類強勢的用自己的感情去解釋動物的想法。偏執(zhí)且幼稚。一廂情愿不只是人對人。還有動物。我們看到了兩條幸福的狗,卻有無數條不幸的小動物。不提。本片中的特魯曼戲份不多,更多的是一種傳遞主人公感情的媒介和表現主人公生命立體感的鏡子。導演很聰明,并沒有一味借別人的嘴去展現胡里安的人生,而借助了一條狗的眼光。獨特且飽滿。我沒有太多養(yǎng)寵的經驗,只有小時候養(yǎng)過一只貓。一個星期。它叫克里斯多布·羅賓。由于母親不讓養(yǎng),它被責令出賣。我無法忘記我抱著它去貓狗市場的每一步走的有多艱難。然后哭著坐在馬路邊,等著有人買走它,心里希望不會有人買它。然后,終于有人買走了它。我哭著回去。恨我的母親兩個星期。
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只特魯曼,不論是貓是狗還是朋友。陪你走過這并不長的人生。
僅看電影的海報,便覺得有了足夠的理由看下去。熟悉西語電影的人,都會會心一笑。左一RICARDO DARIN阿根廷國寶級的演員,盡管每一部電影,我都覺得他是在演自己,或者說在演成千上萬的阿根廷人,他的出色之處就在于他并非光彩照人的華麗演員,而是你身邊的每一個人。右邊演員,JAVIER CAMARA在無數西班牙電影中出現,也在阿莫多瓦的電影中出現多次,基佬直男角色都可擔當。而導演,更是我非常喜歡CESC GAY,當年的一部青春期同性題材《西班牙處男》讓我回味了好幾遍,至今低徊不已。
編劇和導演的風格都是陌上花的節(jié)奏,徐而不急。不在于情節(jié)的反轉或者人物塑造的沖突,而在于節(jié)奏和氛圍的鋪設。CESC GAY畫面中的西班牙,永遠都是這樣,看不出時代,看不出經濟周期,只是覺得清明祥和。卻跟我的想象一致。
DARIN的表演,永遠是后發(fā)制人的好。看著他,便想起永遠的阿根廷的人國民性格。那種傲嬌,想讓人關心卻又無法說出口,想對人好又表現的羞澀難當,永遠直來直去,卻還覺得自己很有道理。DARIN的范兒也是如此,盡管出演病入膏肓的中年大叔,但黑色大衣穿的范兒——絕對不是病入膏肓的體驗。
從沒想過這兩個演員之間的碰撞,結果是基情慢慢又溫情脈脈。雖然題材哀傷,但卻覺得對話取巧逗樂。米蘭昆德拉說,小說最重要的是有趣——一切文藝作品,都必須要有趣。
扯了半天這些有的沒得,最后說一點點,這個電影的感受。
關于死亡,盡管我才30出頭,但卻覺得不得不去想。如果挽回這萬劫不覆的空虛,如何對待逐漸喪失的人生尊嚴?DARIN的角色太過于理想化,但卻也不得不覺得是一個出路。
當年西班牙有一部電影,也是講的安樂死《深海長眠》,講的是生命到了生無可戀(癱瘓)之后的選擇,而這部電影探討的就是當安樂死已經達成了一定的社會共識,那么在什么階段安樂死,安樂死和自殺之間的界限在哪兒?選擇死亡,是否對你愛的人負責的?
DARIN的角色的表妹說了好幾句金句,第一句就是“活下去還需要什么理由?”第二金句,便是“真正的朋友都遠在天邊,一生中只能見幾次”。
長久的陪伴,不止存在于親情,還存在于長年積累的友情,同樣是無怨無悔的付出,同樣是感人至深的惦念。
影片以寵物狗的名字為名,但特魯曼只是平淡的出現在他的生活,出現在生活中的點滴,更多的是朋友的陪伴,是親人的支持。尤其是最后男主發(fā)現自己開始尿失禁之后所做出的決定,兩位好友,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女的是典型的女式情感宣泄,主張勸與留,對男主及朋友的決定感到不可思議,想要極力挽留,但卻無能為力;男的選擇了理解與支持,更加理性的看待了男主對待死亡的選擇?;蛟S會后悔,但是他支持朋友,尊重他的決定,并敬佩朋友做的決定。
影片一直壓抑著每個人的感情,敘述平穩(wěn)、不急不躁。但是男人的情懷卻在默默之中展露到合適的程度。不矯情、不惹淚~
死期在自己選擇下到來, 荷利安最放不下是老狗Truman,告別從Truman 開始。遠方的死黨托馬士驚聞噩耗飛奔馬德里,四天任務,本來遊說荷利安繼續(xù)治療,但一開始荷利安便去跟醫(yī)生道別,再去面試狗狗領養(yǎng)人,還為Truman 將痛失愛主做心理諮詢。死亡是契機,他看懂了身邊人,包括尷尬遇上的朋友、不曉得父親將死的兒子。托馬士默默守望立場變軟,溫暖友情這一刻比死重要。坦然處理死亡,淚中不忘人生的歡喜,兩主角入戲得像真知己,雙雙獲封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jié)影帝。
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時光 胡利安克服了尷尬 克服了羞怯 盡量讓人生少留遺憾 甚少溝通的兒子借著還打火機的機會與父親擁抱 一次溫馨的見面 告別式的見面 生命尾聲的四天 有一伙伴陪伴足矣 瀏覽了那么多收養(yǎng)者都放心不下誰能走心的照顧特魯曼的老年生活 最后還是給了自己可以手拉手睡覺的卻不覺得尷尬的伙計 溫情的友情
四天的告別之旅,言淺意深,本是難過的不幸事件,影片卻拍的平和溫情,猶如一味有安神養(yǎng)心作用的中藥,若有若無的淡淡吉他聲陪伴下的一個普通平淡而又綿長雋永的假期;電影的主線就是truman,狗狗只是恰巧叫這個名字而已。我們都只是普通人,“我們都是不知去向的過客”
以為是朋友的人卻裝作沒有看見你,以為是痛恨的仇人卻真心為你感到悲傷。死亡不是陰沉的長影,是每一次明亮的擁抱,是不道破的溫柔相視,是相伴最后的慰籍。年輕的時候想著在一起的日子無限長是美滿,可原來感情的尺度并不一定只取決于時間,四天能去很多地方做很多事,亦能好好告別。如果說再見是不可避免的事,那我不會將最后的時刻苦苦掙扎延長,放手不是忘掉你,在另一個世界我們總能再相見。
Cesc Gay真是西語世界一絕。沒什么噱頭,點到為止卻如此飽含深情。淡淡的幽默和尷尬,相視一笑的溫柔和哀傷,不是大刀大斧而是一把小錘子,慢慢敲到你完全心碎為止。兩場意外遭遇的餐廳戲說不出來的喜歡。兩位叔叔太棒太棒太棒了我所有的眼淚你們都拿去所有的贊美都給你們!
這就比遺愿清單那玩意兒自然多了
周日滿場,笑聲不斷。各種熟面孔。話說剛剛發(fā)現原來古鐵雷茲比卡馬拉矮半頭。狗狗超級聽話。巴黎女西語說的竟然這樣好也是醉了。其實也會感慨男主朋友大把卻和人無話可說、尷尬回避的無奈,和一個戲劇演員的收入微薄。一不小心竟然還看到了卡馬拉的床戲。其實歡笑背后還是隱藏著我們對于死亡的無能為力
做愛場面太長看不下去…3.5
如此平靜地處理死亡的話題,卻令人動容。
沒有在片中感受到任何一點關于死亡的情緒,更像是自說自話和無理取鬧,自然也不動人。
冷靜從容得近乎可怕,也許這就是常人經歷死亡真實的樣子。細膩的情感,恰到好處的音樂,沒有半點煽情,很容易聯想起《對她說》,人生就是不停地告別。
這個年代只要是地域色彩不濃烈的感情故事就可以一個劇本n個國家翻拍了……
1. 要想躲開好萊塢的套路、程式最好的辦法就是看歐亞美洲的優(yōu)秀電影,會覺得世界豐富多樣、非大量制造才是有美感、細膩的。2. 好萊塢大概真的是衰落了。
因為愛你們,我才有告別的勇氣。
很多電影都在講道別,有的山高水長有的情深意重。這場卻云淡風輕,以雙手交握的姿勢、高潮過后的嘆息、擁抱時的用力,來了斷人與人此生的交匯。人生的末路在意的卻是熟人的漠視、舊友的原宥、親人的不相虧欠與自我的價值。我怕永不相見也怕再次道別,便只能這樣以沉默。牽著你的狗,再予你,一次回眸。
“關于克拉拉·海德布雷克的流言蜚語”里的Klara跟這個世界兩不相欠,這個男人與這個世界的告別,最難的是兒子和狗,但都轉身別過,要說的話始終沒有說出口。片子開頭,Ricardo Darín 開門的那個瞬間,已經贏了我的心。
兩個主演都很可愛,也很有化學反應,劇本也不弱智,于是挺好看的。。兒子演員略礙眼,某段床戲略多余,不過也許有人就是有這種asexual無法理解的性愛療傷需求吧。。西語某些表達聽著好像法語啊。。
拍得特別美,特別有歐洲文藝片的樣子。攝影,音樂,表演都非常棒。人總要學著告別,哪怕是和生命,和摯愛。兩位基友的友情真是情比金堅,愛情果然是狗娘。阿姆斯特丹也被拍得好美,還有母校,贊一個!
從容告別或許就是向死而生的最后儀式。
西斯科·蓋伊很會拍男男,還記得【西班牙處男】。
平淡的幽默尷尬,飽含深情的柔軟溫暖,如陪伴好友一般看著這一段告別的旅程。難得的從容大度不疾不徐。電影如此生活亦如此,告別總有個終點,不用著急沖刺過去,該來的總會來的;與其如此,不如花些時間,好好和新知故舊以及瑣碎繁雜幽默自嘲地絮叨一番
阿姆斯特丹午餐后父子擁抱,老友狗狗機場道別;所謂朋友,即太多話不說我也瞭;無奈手抓狗帶想太多,臨別不忘睡你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