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一萬幀電影公眾號(tens-frames)原創(chuàng)首發(fā)。
兩年前,由小雀斑(英國男演員艾迪·雷德梅尼)主演的電影《丹麥女孩》(2015)在電影界引起了不小的話題度,因它是根據世界上首位變性人士的生平改編而來的電影。
這一題材天生具有引爆點。
其實,也是在2015年,有一部小片子跟《丹麥女孩》誤打誤撞,在題材上上了同一輛車。只不過,同樣是表現主人公變性的故事,《丹麥女孩》堅守了表現這一題材故事的堅定立場,強度和深度把握得不錯,一舉獲得當年奧斯卡金像獎、威尼斯電影節(jié)、金球獎的電影類多項提名,也著實讓小雀斑再火了一把。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部小片子,雖然遠遠沒有《丹麥女孩》那樣的成功,但是可看性佳,單單是演員的盛世美顏就足夠讓我唏噓了。
三代人
3Generations
所以你看,這部片子卡司陣容很養(yǎng)眼。單看海報就知道,這部電影由女性擔綱表演,是她們貢獻出了不可多得的演技,給電影增添了很多可圈可點之處。
首先想特別強調的一位,就是我很喜歡的老牌女演員——蘇珊·薩蘭登。喜歡看電影的小仙女們對她肯定不會陌生的啦,不管是《末路狂花》中她飾演的路易斯,還是《死囚漫步》中她和西恩·潘的精彩對戲,對我來說都是印象深刻,光是想到就要起雞皮疙瘩了。她在這部片中飾演了一位專門對女兒“毒蛇”的蕾絲邊外祖母,直爽又酷帥。
再來就是娜奧米·沃茨,她比蘇珊·薩蘭登年紀小,美得不可方物,滿譽之作便是2001年大衛(wèi)·林奇的那部《穆赫蘭道》,可惜她在其中的表演并沒能幫她獲得當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有些可惜。
嗯...沒錯,她就是片中總是被蘇珊·薩蘭登攻擊的對象——一個將自己的生活過得團團糟、沒頭腦的漂亮寶貝女兒梅姬。
然后就是我們的主角艾麗·范寧了。身為美國備受關注的童星,艾麗·范寧已經搭檔過很多大明星了,如布拉德·皮特,西恩·潘,凱特·布蘭切特等。在和眾多一線明星合作學習的同時,她的演技突飛猛進,在這部片中你就可以看得到——她飾演的是蘇珊·薩蘭登的孫女、娜奧米·沃茨的女兒,就是那位想通過變性手術成為男孩子的雷,原名雷夢娜。
哦,不對,是這張。
故事線其實非常簡單了。
雷和她的母親梅姬、外婆多莉以及多莉的同性伴侶一同住在紐約市的一棟房子里,直到雷長到16歲。并且在這一年,女孩兒雷終于明確了自己的想法——想要變性,成為真真正正的男孩子。
想實施變性手術很容易,因為編劇將這一故事的背景放在了對LGBTQ接受程度已經很高的紐約中產社區(qū),對性別的困擾不再是大事兒,改變性別也不是什么特大新聞。這一點就完全不同于《丹麥女孩》。
但是,盡管家人沒有表示出態(tài)度強硬的反對,雷的這一想法想要得到實現還是有很多困難的。
首先就是蕾絲邊外婆多莉的不理解。
多莉:她干嘛不當蕾絲邊就好啦?
梅姬:因為她不是蕾絲邊。媽,她是男生。
多莉:可是她愛女生。
梅姬:她想過一般人的生活。
多莉:那就當正常的蕾絲邊就好啦。做自己就好了,不行嗎?
梅姬:他就想要做自己啊。
多莉外婆的不解只是一方面。事實上,想要簽訂那份孩子變性的家長同意書,還需要除了母親梅姬以外父親的簽字。
但是父親從小就缺席了他們的生活。關于雷的父親,梅姬向來諱莫如深,但當女兒雷的想法已經如此堅定不可能更改的時候,梅姬決定,找到雷的父親。
接下來,影片的內容就轉向梅姬和雷兩人各自費盡努力找到她的“父親”,最終獲得了簽名。
電影其實還有一個譯名,叫做《關于雷》??吹竭@里,便覺這一譯名的不準確。影片雖是從雷想要變性的想法單刀直入,但這其實只是余下故事的生發(fā)點,通過這一枝丫牽扯出的,是雷的母親梅姬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也是包括雷和她的外婆梅姬這祖孫三代的現在和未來?!度恕犯鼮榫_。
我也說過,《三代人》和《丹麥女孩》有著很大的不同?!度恕分?,變性類似一個幌子,一個障眼法。你想要看到雷最終徹底成為男孩子時候的樣子?想知道雷到底有沒有成功追到班上那位心儀的女孩兒?
對不起,沒有。
你頂多能看到雷也就是艾麗·范寧超短發(fā)時候的樣子,因為這些并非編劇和導演努力的方向。給片子帶去可看性的,恰恰是其中更易被每一個觀眾個體感知的東西,即家庭各成員的關系,和成人之間的感情糾葛。
比如:特立獨行的雷被同齡人看做異類,一次走在街上雷莫名其妙挨了頓打,回到家的他本想得到點安慰,結果“三個女人一臺戲”,三言兩語取笑了雷,也巧妙地將這一尷尬化解于無形之中。搞笑的是,家里沒有冰塊,三個人就將晚飯備用的冷凍雞肉蓋在了雷的眼睛上,用作冰敷;出門找鞋子,是身手矯健的外婆爬上防火梯,拿下了被惡作劇懸吊在半空中的鞋。
最讓我動容的,其實就是這一家四口相互嫌棄又相互愛護的狀態(tài)。想想我們自己,不也是這樣嗎?
平心而論,電影的劇本一般,無論是從拍攝上還是劇情走向上,我都更喜歡前半部分。我喜歡的電影開場不多,這部電影算是其中一個,慢鏡頭開場,畫面和構圖很美,色調沉郁,結合有雷的內心獨白,一種焦躁不安的情緒就幾乎被確定了。這一電影的開場類似電影《偷心》,很抓人。
但明顯的是,劇本到了后半部分有些收不住了。尤其是編劇設置了梅姬和男友弟弟馬修當年的錯誤結合,就更是“為賦新詞強說愁”了,在我看來沒有必要,反而拉低了影片的品味?;蛟S編劇想要給中年人的人生增添點厚度吧,whatever。
此外,故事較為單薄,人物塑造均流于表面,偏有種說東道西的感覺,稍顯雜亂。但好在,演員的絕妙演技扳回了一成,對于親情的描繪和時不時穿插進來的美式幽默給觀影過程平添了很多的小趣味。
當然了,如此一來,本來很好的一個題材被浪費掉了,影片的主體部分也就變成了梅姬情感糾紛的主舞臺,變性什么的統(tǒng)統(tǒng)都要靠邊站。
只不過,家人間的愛才是重點。或許就像王小波說的那樣吧: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了。
沒錯,編劇和導演想說的就是這些。
還是祝賀雷,終于如愿以償,成了一名可愛的男孩子。
卡司陣容強大,naomi雖然有皺紋了,但是顏值和演技依然在線。Elle妹子的演技也不容小覷,那段知道自己身世后的抓狂尖叫演的很真實。奇葩的三代人,外婆同性戀,媽媽出軌,女兒正在變性,但不管生活如何改變或無奈,家人的愛依然是一切的支持來源。naomi這兩年影視作品很高產,而且關注的主題都很特別,這次跟Elle的合作也很來電。
一開頭雷就說他希望自己是個男生 一身男性打扮 滑著滑板 鍛煉肌肉 玩電子樂 裹胸 剃頭 很多微小細節(jié)都包含著他想做男生的渴望 無論坐還是躺的姿勢都在男性化 一顰一笑硬氣許多 限于艾麗本身氣質也算詮釋的不錯
電影中的笑點出現的不突兀 平緩的敘事方式娓娓道來 看著很舒服 但片中矛盾來的略尷尬 父母大吵 父親甚至說雷可能都不是自己兒子 雷突然崩潰后莫名平靜 后面母親和叔叔解釋幾句雷就相信了 雖然片中重點并不是家庭倫理但多少不太合情合理
個人覺得片中最好的是表現了社會上LGBT的集中問題 雷的祖母是les 她和伴侶之間也在相互磨合適應 而且她已經有了一個女兒 也算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 所以開片讓雷直面本我 但這對于雷并不容易 她喜歡上女生 又因為家庭原因祖母還是les 他想變的正常 不能再這樣分裂下去 學校也有人因為他的想法歧視他 而且自己從小不愛穿裙子 本就不喜歡這副身體還要遭受暴力 這種復雜的心情和環(huán)境不難理解 片中雷還記錄著打激素前的生活 留著日后紀念 說明他對Trans的生活充滿期待 包括父親家的小孩問他那你就是我“哥哥”咯 雷忍不住笑了起來 他很迫切的想要Trans 母親的猶豫讓他抓狂 但母親擔心的是雷日后一旦后悔 這將是永遠無法挽回的錯誤 或許這也是目前正想trans的人的一個擔憂 可恰好母親的感情生活也不順暢 一直在逃避和不停爭吵 以至于讓雷聽到而受傷
經過一系列的風波 家人也理解了 雷終于得償所愿 但現實中想必比這還難 希望你們也能像雷一樣得償所愿
??
由尼科爾·貝克威思(Nikole Beckwith)編寫的電影《三代人》描繪了一個紐約青年雷(Ray,艾麗·范寧/ElleFanning飾)由女性變性為男性過程中的自我身份探索,她的單身母親麥琪(Maggie,娜奧米·沃茨/NaomiWatts飾)也不得不接受她的獨生女變成兒子的事實。與此同時,麥琪的母親多莉(Dolly,蘇珊·薩蘭登/ Susan Sarandon飾),一個和自己的同性伴侶共享上流社會資源的聰慧音樂經理,正在為了雷這個改變命運的決定絞盡腦汁。
雖然講述孩子的成長,雷的演員艾麗·范寧(ElleFanning)是一位年輕的演員,還有就是Sam Trammell飾演的角色,典型的叔叔(和生活中一樣),還有就是關于雷的成長家庭也都理解。
孩子的成長怎么做,怎么引導才是最重要的。
去年的這個時候有一部“與外婆同行”深得我心,以外婆的拉拉身份帶動起一家三代女人的故事。今年幾乎是同一時刻出現的這部以跨性別為引線的一家子“女人”的故事,可惜這部演員配置如此強大的電影并沒有小眾電影外婆那么另人驚喜。
我們完全可以不把焦點放在ray這個女跨男的身上,其實我很期待一屋子的女人的互動,可惜互動的重點只在女兒和外孫女,外婆和外孫女,外婆和女兒之間的互動和前因后果很少,我個人覺得有點浪費外婆這個拉拉形象在這一屋子女人狀況下的燃點,更浪費了蘇珊薩蘭頓演一個拉拉的戲碼。當然也許這只是是我個人的趣味所在,電影只是想談談一個跨性別對紐約中產階級家庭的某些影響,比如拉拉外婆的那句“她就不能做個正常的拉拉嗎”,比如女兒表面的支持和內心的忐忑所牽涉出的對自己感情生活的負疚情緒,比如父親形象的缺失對ray的成長甚至是跨性別身份的影響,不過在我看來這一切并沒有合理的串起來,總覺得缺了點什么。
最后小八,去年沒多久之前剛剛贊了艾利范寧在霓虹惡魔里的盛世美顏,這小妮子就來這么一出,對自己真夠狠的,可是對于其實很喜歡女跨男這一款的我來說有點接受無能,不帶這么耍人的。
一個身體是女孩靈魂是男孩的矛盾體,有關身份認同,自我認同以及急需改變現狀連帶出的倫理道德,劇情稍狗血,敘事略平實,但反映的現實意義重大,對LGBT群體的寬容和接納,更多的是整個家庭內部的矛盾調和,在接納和領悟的同時,明白愛與被愛的親情牽絆,基于血緣和人性,這是電影的中心論調和基本觀點
故事單薄,人物飽滿,演技在線,穿插的小幽默很可愛。家人就是互相嫌棄又互相支持的存在。娜奧米老了也好美,范寧男裝好看,想要帥氣毒舌的les姥姥。
「Having sex with women doesn't mean u'r open-minded,it just means u'r happy.」「It's not a choice,it's not a whim,his vagina is just not a part of him,it's like a mean trick.」「Everyone assumes that who I am is connected to who they thought I was when I was born.They'r wrong.」
鬧米小范寧CP感多加一星
這一類故事還特意設定紐約背景,看完就會覺得落差太大。為什么生長在自由世界的小朋友就可以這么幸福呢。transgender people(尤其是FtM)什么時候才能有部真正屬于自己的電影呀,怎么拍的都不如油管小視頻
故事設定在對LGBTQ接受程度已經很高的紐約中產社區(qū),所以角色的性別認同方面的掙扎并沒有什么表現,主要的矛盾點就不是很強了。而且設定和發(fā)展都是略狗血。。好在有幽默成分,各位演員也挺自然真摯,雖然沒有太多突破,總分可以算是3.5吧...
關于Ray,關于艾麗·范寧,關于重新認識艾麗·范寧。上次在大銀幕上看見艾麗·范寧還是《沉睡魔咒》里的小公主,才時隔一年多就接了這樣一部挑戰(zhàn)自我的作品,里面的叛逆、自我、率性,堅毅的眼神、剃后的短發(fā),無不讓觀眾信服,可能艾麗·范寧的身體里就是住了這么一個男孩。簽字的那一刻,一切都是源
“為什么不簡單的做個女同性戀?”,因為這不是我。
笑點與淚點齊飛
本來Ray,媽媽和外婆三代人在L和T話題上的碰撞做好已經足夠,結果后段引出媽媽的過往情史不但沒講清沒增加角色深度還徒增了冗余的抓馬感。范寧,鬧米和蘇珊的表演都很出色,互動也有張力,劇本有點可惜了。
比起LGBT的標簽,這更該算溫情家庭片吧。要擱以前我會覺得電影描繪的總是比現實美好太多,但現在我會說,永遠不要低估媽媽的愛。說劇情弱爛扯的,大概是不了解那些掙扎吧。鬧米太迷人了,范寧妹子也好厲害!
中上層階級的trans故事,如電影名字,簡單易懂。lesbian媽媽,trans女兒(是個生活在女孩身體里的男孩),自己又是個有故事的異性戀??。熱鬧,溫情,卡司陣容強大,演技各個強大。范寧這妹子,佩服了
片中女演員都屬實力派,惜劇情略單薄了些。變性本身就是不簡單的一件事,需要非常大的勇氣和意志才能完成,就連大人們也為了個簽名煩惱了許久才下定決心。
很溫馨,喜歡拿雞肉敷眼睛,電線桿取鞋子那段,還有蘇珊薩蘭登的臺詞和馬修來公寓時那排少了某器官的雕像細節(jié).父母做決定的難處正是即希望子女開心又不希望將來孩子會后悔。95分鐘里要塑造變性、背叛、秘密、親情再加上幽默的生活態(tài)度實在太難.另外Ray has a golden heart.
前一場戲撕心裂肺百般糾結,下一場戲立馬可以讓前一場戲失去任何意義。不停地往故事里添加一個又一個自以為是爆點的情節(jié),卻只是讓整個故事走向莫名其妙的別扭。有一個點子,卻沒想好要如何去講好一個故事。所有的角色之間,看不見一絲真實情感的維系,太糟糕了。
兩星半。略失望,總體平庸不過小幽默還是有,可惜只剩老中青三代演技值得看,我要說范寧和鬧米配一臉會不會被噴
好慶幸自己是一個住在女孩兒身體里的女孩兒 好慶幸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可以被逐漸理解和接受的時代 雖然并不容易 可家人始終是最堅強的后盾
非常擊中我 很多時候就像在說我自己 這才是月光一樣的男孩子 才不是什么LGBT 是老中青三代在自我認同上的不斷掙扎 鏡頭里有一張海報上寫著“保持人性” 我想不僅是從性別而是甚至從年齡去定義自我 并時刻銘記愛與被愛 領悟和寬容 明白為自己驕傲這很重要 這樣色調的紐約才是第二故鄉(xiāng)
Maggie告訴Ray她們要搬出去,Maggie的內心是忐忑,而Ray則高興得跳起來。原來自己的爸爸不是Craig而是Matthew,Maggie為過去而愧疚,而Ray則情緒崩潰。這兩個時刻很感人,Elle的演技有進步(我覺得她已經超過Dakota),但依然還是得看Naomi.
女性導演特有的敏感與細膩,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