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很想吐槽一下這部片:全程出戲,整場尿點!編劇的水平實在是令人驚奇! 1、剛開始火鍋店著火爆炸,小明哥哥抱著個小孩出來,作為一個專業(yè)消防人員,第一時間不是想著轉移病人遠離火場,而是在那里微笑擺pose,實在是令人費解,現(xiàn)場連救護車也沒有出現(xiàn),可能路上堵車也還算邏輯上過得去的話,那么發(fā)生了那么大火災周圍的人還圍著歡呼鼓掌是幾個意思?真的笑的出來么?讓人放佛是在看星爺?shù)碾娪??? 2、編劇是否有點科學常識?油類東西著火,選擇的滅火器應該是泡沫或干粉比較合適吧,水根本無法滅得了油類的起火,油會飄在水上面,這是高中化學教我們的知識吧,可是看完整部電影幾乎都是在拿著水滅火,幾個意思?我國的消防員就這水平?3、哪個國家的工業(yè)會設計一個普通的消防閥門要旋轉8000轉才關上?天吶,這是什么機關?。窟@是有多無聊的工程師才會設計這么一個不實用的東西?。烤巹∵@純粹是要弄死小明哥的節(jié)奏啊。如果按劇中約兩秒鐘轉一圈的話,8000轉至少得轉4小時27分,小明哥哥比較倒霉攤上這樣的編劇要轉3個,那至少就要轉13個小時以上,歐買噶,編劇的時間軸是否明確啊?4、鄭志為了救大家被火燒死了,這一幫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的消防員第一時間不去想辦法救人先而是在那里上演苦情戲哭啊喊啊,天吶,簡直是在弱智化中國消防啊,另外,給鄭志扔個帽子是幾個意思?死得全面一點還是想達到重慶保時捷女司機那樣帽子扇飛幾米遠的效果?5、楊紫婚紗照都沒拍完就跑過來救火這個劇情也太生硬了,這種沒有人性化的形象看起來著實讓人有點反感6、誰能告訴我畫面出現(xiàn)的3輛運20出現(xiàn)一下就消失了是想說明什么?打醬油?7、油在海面上著火了,還用水槍來滅火是幾個意思?能滅得了嗎?難道海水不是水?
二刷了《烈火英雄》,用幾個詞形容:殘酷,震撼,敬畏,大愛。這部影片的代入感很強,觀影的全程讓我提心吊膽。大火焚燒整片熒幕,看著火光沖天的屏幕和迎面而來的窒息感讓我猶如置身于火海之中,演員們拼搏付出很多場景都是身處火場里實地拍攝,所以很多細節(jié)鏡頭逼真而震撼。里面有一個情節(jié)印象深刻,油罐要爆炸了,江立偉消防員趕緊叫大家撤退,但所有支隊的消防員們還是義無反顧的往前沖。起初很不理解為什么要這樣做,但后來才發(fā)現(xiàn)這就是救火精神,臨危不懼,迎火而上,這就是消防員戰(zhàn)士??赡苌弦幻脒€溫暖幸福的人,下一秒便獻身火海。一切悲喜情仇,于火場之中,都是那么的無情。也由衷地感嘆,生命在災難面前何其渺小。這真不是普通人所能理解和做到的。只要有一線希望,即便是飛蛾撲火,也在所不惜。在災難面前,每一線希望的背后可能都是用血肉之軀換來的。很感謝這部電影,讓我們認識了這些無名英雄,時刻準備奔赴火場的消防員們,他們用血肉之軀,保衛(wèi)著人民大眾的安危,他們是一群平凡而又偉大的人,向每一位置身于火場之中還義無反顧的人民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消防員戰(zhàn)士們辛苦了!
看到很多網(wǎng)友對《烈火英雄》的負面評價,大多集中在煽情上。
不得不承認,整個影片的拍攝手法上的確有煽情成分,暴露了導演的并不高明之處。
然而,那些英雄的故事,我堅信是還原真實,不帶刻意煽情和刻意拔高的。
作為一個親身經(jīng)歷過真實災難的人,我也對導演在拍攝手法上的煽情,抱有深深的理解。
9年之前,我還是一名國家通訊社的記者。
4月14日,我親歷了一場大災難的報道:青海玉樹地震。
而我,有幸成為第一批趕到災區(qū)的記者之一。
作為一個從小嬌生慣養(yǎng)的女孩子,我本身的性格是膽小而不能吃苦的。
然而到了真實的災難場景中,你會迸發(fā)出難以想象的力量。
我趕到災區(qū)的時候的第一個24小時,我整個人就像打了雞血,幾乎粒米未進,水也沒喝幾口,只是在累到實在不行的時候,在帳篷里瞇了大概二十分鐘。
凌晨兩點多,我站在一片坍塌的賓館廢墟上采訪救援。站在兩三層樓那么高的廢墟上,余震一陣陣的襲來,晃得人站不住。廢墟又高又不穩(wěn),腿肚子又直打顫,說摔下去就摔下去了,然而生性膽小的我當時一點都沒覺得害怕,只是在后來回想時,覺得脊背發(fā)涼。
要知道,我平常明明是一個連過山車都不敢坐的人。
在那十幾天里,我們一開始連吃的都沒有,后來才有得吃方便面和烤麩罐頭;
我們在帳篷里穿著衣服直接睡在沙土地里,直到后期才慢慢有了睡袋和行軍床;
玉樹一天有四季,溫差極大,正午如夏,午后下雨,夜晚如冬。晚上睡覺時沙土地又陰又冷,整個人就像泡在涼水里;
沒有自來水,我們洗手都是奢侈,來例假卻無法清洗的女記者苦不堪言。
我記得我每天頂著海拔4000多米上的烈日驕陽,徒步幾公里去采訪,還沒有防曬霜,曬的皮膚又粗又黑,回家休假我媽看到我,愣是不敢認。
可是那時候什么感覺呢?親戚朋友打電話來說注意安全,你根本都不會跟他們說多苦多累,當時心里就是一個感覺:自豪!
就像電影中杜江跟黃曉明說的那句話一樣: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現(xiàn)在又牛逼又帥?
就像電影中和黃曉明一起管閥門的那人一樣,覺得“這牛都可以讓我吹一輩子了”!
很多人覺得導演在煽情,人物塑造過于臉譜化,突出個人英雄主義,
如果我沒經(jīng)歷過抗震救災,也許今天看了電影的我也會覺得煽情到尷尬,
然而經(jīng)歷過才會體會到那種危情時期平凡人迸發(fā)出來的大無畏精神,實在是再真實不過了。
就像孩子經(jīng)歷了家庭變故瞬間會變得懂事一樣,災難會讓人迸發(fā)出做英雄的力量。
在玉樹,當看到一具具尸體,看到人們慟哭,看到刨廢墟刨到手掌血肉模糊的救援者,看到四面八方的人都趕過來救援時,那種情緒真的會感染,感覺自己頭上的英雄光圈,都能繞地球八圈。
當時的我,別說只是采訪了,假如讓我去抗震救災,哪怕奉獻生命,我都義不容辭。
更何況是那些一天到晚接受的都是“榮譽與尊嚴”,“為服務人民能夠奉獻生命”教育的消防員。
電影中,黃曉明覺察到了油罐要爆炸,大喊讓隊員們撤退,可是隊員們卻并不領情,覺得太丟臉,寧愿做英雄不愿做狗熊。很多人覺得這一段的處理太假了,一味拔高消防官兵的人物形象,為了煽情而煽情。
然而,寧做英雄不做狗熊,我相信這是所有消防官兵,在那種極端環(huán)境下,真實的情感。
電影改編的原著,鮑爾吉·原野的紀實文學《也證明了這一點:整個大孤山消防中隊成立不到一年,除了隊長劉磊和指導員是現(xiàn)役軍人,其余20人全部都是合同制消防員。
但讓人們意外的是,沒有一人退縮,沒有一個逃兵。
從進火場開始,劉磊一直都沖在最前面。他心里只有兩個念頭:老子今天就要死在這兒了,35年沒白活;逼不住火,人跟106號罐一起完蛋。
其實何止是劉磊,所有的消防員,不管多大的官,似乎都有一個念頭:死在火場,比病死要來得光榮偉大。
經(jīng)歷過,才會更覺得這種情感的真實。
在玉樹災區(qū)的時候,我采訪過一批從東南沿海過來救援的消防官兵。他們在一次救援任務后,全體累的癱倒在地上,頂著高原的烈日驕陽,就那么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看著讓人心疼。他們說,救人倒不累,主要是這種氣候很難適應。
后來我聽說他們因為全體不適應而連夜撤退了,當我們記者在一起討論這件事時,第一反應是他們挺不容易的,第二反應就變成了:替他們感到丟人。
在那種雞血的環(huán)境中,你雖然會想到他們從東南沿海來到西北高原需要克服怎樣的氣候條件和高原缺氧環(huán)境,雖然會想到消防官兵們也有家有口,雖然會想到他們應該首先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但你仍然會想到:當逃兵真的丟人,連娘們都不如。
并不是關鍵時刻撒腿就跑才是真實,才是人性。
不想當逃兵而想做英雄,也是一種人性。
我們之所以覺得不真實,只是因為這種人性超乎了我們的想象。
該怎么說呢?
真正的偉大,總是看起來很假。
那場大火里真實的偉大是怎樣的呢?
關閉油罐閥門的轉數(shù)不是8千轉,而是8萬轉。當時的消防員為了加快速度,真的脫掉了身上的呼吸機和手套,徒手在滾燙的閥門上轉動。手磨出了皮,起了泡,立刻被燙平。
負責堅守化學罐區(qū)的一隊消防員,也真的給家人拍了視頻,那是準備付出生命前,留給家人最后的紀念。 一個消防員在車頂把水帶,已經(jīng)被熏得昏了過去。戰(zhàn)友把他送進醫(yī)院進行高壓氧艙治療。直到蘇醒,整整8個小時,他的雙手一直保持著把水帶的姿勢,掰都掰不開。 一位消防員恰巧接到家中急電,父親的白血病極度惡化,生命垂危。他原本打算這天晚上乘車回家,也許能見父親最后一面,但最后一刻,他放棄了探望父親,毅然決然前往火場。
這些故事如果放在電影里,我們一定會覺得太煽情,太不符合人性和邏輯,然而,這些故事卻是真實的。
我們習慣了冷靜和理智,警惕一切煽情,而面對現(xiàn)實中的真性情,反而冷靜得沒有一絲人味。
就像面對楊紫最后沒有堅守崗位,流著淚去看一眼犧牲的未婚夫的劇情,這是多么正常的,人性的舉動!
然而,我卻看到有網(wǎng)友在罵邏輯不通,簡直侮辱智商——作為一個消防指戰(zhàn)員,竟然如此沒有敬業(yè)精神!劇情應該是強忍悲痛繼續(xù)奮斗在第一線,救援結束立刻奔向未婚夫見最后一面,感情爆發(fā),這樣的發(fā)展更為合理也能升華主題,還點了消防戰(zhàn)士的敬業(yè)奉獻和紀律嚴明。
你看,如果一個人危難關頭強忍悲痛繼續(xù)奮斗在第一線,我們會覺得是媒體的造勢宣傳,太不講究人性,太過虛假;
而如果一個人心里惦記著自己和家人而不那么敬業(yè),我們又會覺得邏輯不通,不夠升華主題。
真的,太難了。
我理解那些網(wǎng)友關于煽情、關于虛假的評論;也理解導演在拍攝中的“煽情”和“刻意感動”(其實并沒有)。
只是讓我感到悲哀的是,可能大部分人,都已經(jīng)不再相信英雄主義了。
跟朋友一起看的《烈火英雄》,放映完,我在洗手間外面等她的間隙,看到一個拿手紙擦臉的小女孩到洗手臺洗臉,突然意識到:有人在為電影中犧牲的消防員哭得淚流滿面,那這部電影就是有價值的。
對我而言,讓我印象中最深的是,特勤一中隊被大火圍住,但水車無水,他們很可能會全部死在火中時,每個人對著手機給家人留言的那個片段。有人跟父母說對不起,有人給稚子留下寄語,都是很淺白的話,卻感人至深。這也能看出來,他們陪伴家人的時間很少,心中有愧疚和遺憾。
大多數(shù)人都能理解消防員的偉大,他們擔負重任,工作艱巨,常常需要以身犯險,很多英勇的消防員因此犧牲,所以,我們尊敬地稱呼他們?yōu)椋河⑿邸?/p>
我覺得消防員的家屬也值得被看到被尊敬,就像電影中江立偉的妻子李芳,徐小斌的未婚妻王璐,她們代表著千千萬萬普通消防員的家屬,我能從她們身上感受那份濃烈又充滿力量的情感。
譚卓飾演的李芳,雖然理解丈夫的工作,但也希望他能兼顧家庭。那句“你是第一次來學校吧?”既有心酸又有期待,她希望江立偉不在尖刀隊伍后能有更多時間陪伴7歲的兒子。
當然,李芳這個角色是很勇敢的,她在危難的時候,愿意挺身而出,幫助一個即將臨盆的孕婦。她守護住的是人心的良善和秩序。同時,她也有女性的細膩和柔軟,在跟兒子相處時,會充當兒子和丈夫之間的調和劑。她知道丈夫不善言辭,明明很愛兒子,卻不知道如何表達。而年幼的兒子,也有可能不理解爸爸的工作,在這種時候,就需要她來出馬。
譚卓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過:“(消防員)他們的家庭也是普通家庭,也需要有人分擔壓力、排解苦惱,但是作為消防員家屬,她們只能讓自己變得異常堅韌。她們內(nèi)心的力量難以形容,每天要面臨著煎熬的考驗,愛人每一次離開,有可能都是永遠的離別。日復一日的煎熬,是常人難以想象的?!?/p>
的確,她們必須要有很強大的內(nèi)心,才能支撐起這個小小的家庭。電影中,大火突發(fā),城市慌亂,李芳知道丈夫正在滅火的第一線,根本沒辦法像其他家庭那樣,有個頂天立地的男人守護自己,所以,她迅速從窗戶處移開視線,退回室內(nèi),帶著兒子收拾簡單的行李,打算開車到更安全的地方。這是她對丈夫對家人的理解、支持和付出。如果她不能這樣,那江立偉又如何放心在火場救援?
而譚卓對這個角色的理解也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她說:“每個人無論是什么職業(yè),我們都有著相近的感受,我們對于愛情、親情,對于憂傷與快樂,都是共通的,所以我理解李芳這個角色,首先是一個普通家庭中的妻子,所以對她的丈夫有著普通人的期待,期待相愛,期待他平安回家,期待可以白頭偕老,期待一起攜手看著孩子長大。尤其對于消防員這樣一個特殊的職業(yè)、特殊的身份,對這些期許我覺得是更深的?!彪娪爸?,李芳所求的不過是一家人和睦團圓,能一直幸福地在一起。
消防員家屬的另一個側面,是楊紫飾演的王璐,她跟特勤中隊隊長徐小斌是情侶,發(fā)生火災的時候,兩個人正拍婚紗照,臨時鬧了點小別扭。
發(fā)現(xiàn)情況,他們立刻趕去跟戰(zhàn)友們匯合。電影中有個細節(jié),在指揮部的王璐擔心保障遠程供水的徐小斌安全,想通過微信聯(lián)系對方,但想了想,還是換成工作中的對講機。這份猶豫和擔憂都很真實,特別動人。而最后,徐小斌犧牲,王璐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愣在原地,她根本無法接受,更沒有辦法第一時間作出反應。
而現(xiàn)實中,楊紫的父親也是一名普通消防員,她是實實在在的消防員家屬。她參加綜藝節(jié)目《高能少團》時說過這件事,還提到他爸曾跟她說過,每場火災去的路上,他都想著“我一定要回來見到我女兒”。
小時候,楊紫不知道為什么自己的爸爸總不在家,沒辦法陪自己,但現(xiàn)在她特別驕傲和自豪,自己爸爸曾是個勇敢的消防員。因此,她在飾演王璐這個角色的時候,有更多感觸,“父母的陪伴對孩子成長的意義不言而喻,但當我切身體驗過消防員的生活,并演繹消防員的角色之后,我才真正體會到這份職業(yè)的特殊責任感和使命感。”
勇敢逆行的消防員們,是無數(shù)人心中的英雄,而站在英雄背后照顧家庭、默默付出的女性,更是英雄們的英雄。
很多人在看《烈火英雄》的時候,抓著影片起火背后問責、動機,還有細節(jié)的真實程度,來質疑影片主創(chuàng)的初衷,甚至還可笑的提出,影片對不起真實事件的那些逝去的救火消防員。我只能說,帶著這種心態(tài)前來影院,是絕對不可取的。
《烈火英雄》作為國內(nèi)第一部消防員題材的商業(yè)大片,背后擁有強大的電影工業(yè)支持,一線演員的加盟,還有精良的商業(yè)水準制作,我覺得這次要對國產(chǎn)主旋律大片做一次肯定。
主旋律每個國家都有,國內(nèi)的主旋律也一直在進化,從最早期的抗戰(zhàn)片,到《戰(zhàn)狼2》、《紅海行動》,再到《烈火英雄》,國慶還會有《中國機長》。
首先要明白主旋律并不是政治類型的影片,而是歌頌一種愛國情懷和精神,更高級一些的主旋律作品,則是提倡一種主流的價值觀。
如果《烈火英雄》的故事主線,聚焦在如何找到火災問責人,或者重點如何逃避政治周旋,如何查清真相等等,那《烈火英雄》就不應該叫《烈火英雄》了,而是應該叫《烈火真兇》之類政治懸疑大片才差不多。
說了這么多,只是想表達,電影對一個事件的呈現(xiàn),有角度,同時也會有態(tài)度。
《烈火英雄》聚焦的角度,是在消防員上,從消防員視角去看待和經(jīng)歷整個火災事件。最后影片在態(tài)度上,也回歸對消防員英雄們的致敬。
如果說這樣的影片都對不起當年逝去的消防員,請問還要怎么歌頌呢?!
誠然,很多人對主旋律保留著觀望態(tài)度,但如果放寬一點,把視角放在這些真正視死如歸的消防員身上,或許你們的觀影感受會純粹些。
影片主線角色放在江立偉上,從一開始江立偉就站在英雄的反面,被降職、被詆毀,甚至還被最親的人質疑。處在人生低谷的他,沒有選擇一蹶不振,而是默默承受后,在最需要他的時候,他出現(xiàn)了,完成了英雄式旅程的轉變。
除了江立偉,影片還有在任務中從只想立功,最后明白平凡里出英雄的馬衛(wèi)國。
也有消極怠工的鄭志,最后用生命來詮釋什么叫“站好最后一班崗”。
還有負責遠程供水的徐小斌,負責防火監(jiān)督的王璐等,影片中的這些消防員,組成了國內(nèi)消防員的縮影。
他們用影像化比喻呈現(xiàn)了中國最美的逆行,讓觀眾看到在災難面前,這些平時拿著正常工資薪水的消防員,是如何用生命作為抵押,給人民一個安全的家園。
這些不是在聊假大空,設身處地去想,世界上的高危高風險職業(yè),風險高自然酬勞就高。但有些職業(yè),比如警察,軍人,消防員,這些人不見得拿著多么高額的薪水,但卻用精神和信仰,用生命的代價,去完成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烈火英雄》標題寫的是英雄,但其實這些角色根本成為不了《碟中諜》摔不死的阿湯哥,也變不成漫威下那些打不死的超級英雄。
他們只是普通人,有血有肉有淚,有放不下的老婆孩子,也有沒時間陪伴的父母親,最重要的是,這些消防員會被烈火吞沒,犧牲,死去。
很多人說影片充斥著太多煽情,但設身處地去想想,人在生命最后一刻,有時候做出的感性言行,或許自己都不敢相信。
《烈火英雄》改編于報告文學《最深的水是淚水》,火災事件源于某海港城市港口爆炸案。
真實故事往往有著很強的改編生命力,如果你看過這本書,你就一定會知道,影片中很多情節(jié),已經(jīng)選擇了更克制的方式去表達。
在影片中,給每位消防員錄一段遺言的情節(jié)也在現(xiàn)實中真實發(fā)生過
試想一下吧,如果影片增加一名記者,扛著一臺攝像機,給每個消防員錄一段“臨終遺言”,觀眾在看的時候,估計會覺得更扯更不合理,但真實有時候就是這樣超越邏輯。
還有消防員在滅火后回去見老父親,直接跪下就是痛哭磕頭,而不是影片中父子倆彼此等候的畫面。
這些影片對真實的改編,已經(jīng)做到了很克制。
此外影片還有好幾處設置了共情點,當然這要看每個人淚點的感受,但我認為并沒有不合理的地方,生死時刻人生百態(tài),看每個人面對死亡的方式吧。
《烈火英雄》在視覺上,給足了“彈藥”,該炸的炸,該爆的爆,起火逃難等大全景大場面,都沒有偷工減料。為了還原真實,主創(chuàng)團隊按照1:1搭建了當年的火災現(xiàn)場,然后在拍攝時一個個燒掉炸掉。
這種真金白銀的燒出來的影片,在視覺呈現(xiàn)的大場面上,讓我看得很燃。
驚心動魄的火災場面,也從中凸顯了消防員在災難面前的渺小,從而映襯出他們無畏的精神和偉大。
《烈火英雄》其實很直接,就是想用一個作品,去記錄最普通消防員的事跡,他們這些人是最平凡的,也是最閃耀的。
國內(nèi)此前已經(jīng)在抗日、革命等題材中深入很久了,近幾年有了軍旅、駐外保衛(wèi)等題材,如今又把視角放在國內(nèi)的消防員,這些都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曲折并向上。
我相信之后我們還有更多更成熟和好口碑的作品,去歌頌值得很多愛的人們。醫(yī)生、教師、工人等等,現(xiàn)實中還有很多感動中國的人,值得我們尊敬和銘記。
而這一切,都要從《烈火英雄》開始!如果我們只是口頭上熱愛英雄,卻在現(xiàn)實中冷落英雄,冷落關于英雄的電影,我們有什么資格去提“英雄”二字?
朱光潛先生曾說:唐詩中情感豐富,無所不有,但在表達“悲壯之情”上,遜于西方。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悲壯之情”是超現(xiàn)實視角下呈現(xiàn)出的一種情感,正如《馬賽曲》,以及1988年漢城奧運會主題曲《手牽手》,它們之所以打動心靈,正在于強烈的宗教情懷。以上帝視角看人,則個體總是卑微的,接受被毀滅的命運,卻以拼死抗爭的方式,達到永恒,是為悲壯。
在我們的文化中,缺乏深度表達“悲壯之情”的傳統(tǒng),要么套話連連、拿著呆板當正經(jīng);要么虛情假意,拿著肉麻當有趣。不會表達“悲壯之情”,已成當代中國小說、動漫、電影等文化產(chǎn)品走向世界的一個巨大瓶頸。
該如何突破這一瓶頸?《烈火英雄》做了一些有趣的嘗試。
《烈火英雄》是一部災難片。一般來說,災難片更關注視覺震撼力,通過新奇、驚險、慘烈的場面,挑戰(zhàn)觀眾的視覺經(jīng)驗,從而形成自身的敘事節(jié)奏,即“過關—遇險—再過關—再遇險—徹底解決”。災難片的鏡頭語言更具張力,所以它的故事往往輕淺化。
作為災難片,《烈火英雄》的視效確實極具震撼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完全是實景拍攝,而非電腦特效。眾所周知,在電影外景中,火場是最危險、最難控制的,如此操作的最大好處是更真實,避免了電腦特效帶來的那種“塑料感”。
在敘事中,《烈火英雄》也采取了“過關—遇險—再過關—再遇險—徹底解決”的套路。但不同的是,《烈火英雄》植入了“悲壯之情”。
首先,片中的“英雄”其實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在災難來臨之前,他們正被生活瑣事所困擾:
隊長江立偉(黃曉明飾)在此前一次救火行動中指揮失誤,造成失誤,挨了處分,被調到其他消防隊,根據(jù)他的心理檢測報告,上級勸他退役,他的生活因此陷入困境;江被調走后,副隊長馬衛(wèi)國(杜江飾)當上隊長,卻被父親(一位老消防員)輕視,他的自尊心飽受打擊;班長徐小斌(歐豪飾)正在拍婚紗照,和同為消防員的未婚妻忙于婚前的各種事務……
然而,災難截斷了他們的正常人生軌跡,一瞬間,他們變成了完全不同的人:江立偉深入火場,去關閉油管閥門,雖然他知道,自己很難活著回來;消防供水不及,大火逼近了化學罐,一旦爆炸,相當于30枚原子彈(片中稱是20枚,但在本片的真實故事原型中,據(jù)媒體報道,其爆炸威力相當于30枚原子彈),整個城市將化為烏有,馬衛(wèi)國只好組織消防員圍在化學罐前,發(fā)出誓言:哪怕延緩一分鐘,咱們就延緩一分鐘;為疏通水道,只需派隊員操作的徐小斌親自出馬,付出的代價同樣令人震撼。
在這個巨大的反差中,《烈火英雄》巧妙地將宗教式的超然情感植入其中——責任高于一切。責任無需解釋,無需借口,無需抒情。面對責任,每個人只能無條件服從,雖粉身碎骨,亦不能辭。
當罐區(qū)總經(jīng)理遲遲不肯告訴火場總指揮,關閉一個閥門需手動旋轉8000轉(此細節(jié)來自真實原型事件,消防員用了8個小時,才將4個閥門關閉,使原油不再輸向著火的油罐),怕消防員為了安全,拒絕去關閉。
震怒之下,總指揮給總經(jīng)理一記耳光,并怒斥道:你太不了解消防員了。
世俗情懷與超然情懷激烈碰撞,從而將“悲壯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在世俗生活之上,《烈火英雄》成功地建構出一個更高的維度,通過不斷交鋒、對比與沖突,使這一更高維度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讓觀眾也能感受到,這就比煽情、催淚更有力量,這是《烈火英雄》特別精心之處。
其次,在救火之外,嫁接出另一故事。
大火可能引發(fā)化學罐大爆炸,整個城市毀滅在即,市民們紛紛外逃,主角江立偉的妻子和兒子也在其中,但擁堵之下,母親和孩子走散。麻煩的是,江立偉兒子有哮喘病,一旦發(fā)作,必須及時用藥,否則有生命危險,可在混亂中,哪里去找藥呢(雖然帶了藥,但在擁擠中遺失)?于是,在“救火”之外,《烈火英雄》嫁接出一個“尋子”的故事。
兩個故事同樣緊張,彼此交錯——支撐江立偉活著回去的重要力量,是與兒子達成和解,他不知道,兒子正面臨險境;妻子得不到江立偉的幫助,只剩下一個信念在支撐:找不到兒子,沒法向江立偉交代。
一個是極端人生,一個是常態(tài)人生,彼此交織,不僅解決了單一拍攝火場帶來的場面單一、故事量不夠等問題,且在敘事中不斷創(chuàng)造出斷點,增加了懸念。更重要的是,這使結局更有震撼力——兒子平安回家,江立偉卻犧牲了。人生總是悲喜交加,喜劇給我們勇氣,悲劇讓我們深刻。
通過并行的差異敘事,“悲壯之情”與現(xiàn)實之間建立了連接——它沒有漂浮在平庸者上空指點江山,它就在我們的具體生活實踐中,我們因選擇而與它遭遇。
其三,寫出了人性的冰冷,也寫出了人性的溫暖。
非常喜歡《烈火英雄》中的一些“閑筆”。災難之下,每個人的行為都在變形:罐區(qū)總經(jīng)理自私、刻薄,總想靠騙的方式來為自己減輕罪責;危城中,面對臨產(chǎn)婦的哀求,陌生人冷酷地關上門,并關閉了室內(nèi)的燈光;一起去關閉閥門的技術員半路放棄,哀求江立偉放過他,因為他即將結婚,他想活著回去……
然而,即使選擇冰冷,人性仍有溫暖??吹浇オ氉匀リP閉閥門,技術員為他拍照,喊道:有生之年,永遠不會忘掉他。在逃難人群中,肥胖的老夫婦互相抱怨、充滿戾氣,他們即將登上離開城市的輪船,可看到哮喘病突然發(fā)作的江立偉兒子,他們卻放棄了,他們說:我們在這里已生活一輩子了,要么我們別走了?
多元化時代,人性也是多元的,但無論怎樣多元,善良、愛與忠誠永遠是主調,它可能蒙塵,卻絕不會被遮蔽。這讓人堅信,“悲壯之情”自有現(xiàn)實基礎,因為我們內(nèi)心都渴望“悲壯之情”,我們都會被“悲壯之情”打動。
不否認,《烈火英雄》也存在一些瑕疵,但它帶來了一個寶貴的經(jīng)驗,即:如何有層次、有意味、有深度地去展現(xiàn)“悲壯之情”。
美國大片都強調“主旋律”,卻一點也不僵硬、肉麻,因為它們更善于表達“悲壯之情”。嚴格來說,藝術作品一定與人類的道德敏感相關。如果不能打動心靈,我們?yōu)槭裁匆蕾p文藝作品?如果不能讓情感升華,僅僅是讓人娛樂一下,則藝術與毒品又有什么區(qū)別?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會講好“主旋律”,是藝術工作者的必修課,而《烈火英雄》做出的嘗試,值得點贊。
《烈火英雄》挺催淚的,有點沉重,但很感人,用真實的畫面和質樸的鏡頭語言,講出動人的故事?;馂默F(xiàn)場太震撼了,烈火迅速蔓延,爆破不斷,人在火龍面前好像顯得特別無能為力,災難性的事故看得人毛骨悚然。這次比較驚喜的是黃曉明,表演自然,能從角色身上感受到了一種真實的感動,那句“就想完成任務,活著出去見我老婆孩子”,應該是很多消防員的心聲吧。他們不想做英雄,更想做一個能守護住自己心愛之人的普通人,只是消防員這份榮譽,讓他們需要面對更危險更可怕的火海。這次的江立偉,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黃曉明,不???,不扮帥,甚至臉上有疤。但這樣的人物才是有血有肉有力量。始終滿臉血跡、油漬的江立偉面目模糊,而他的勇氣與信念卻格外的真實動人。
導演不行,浪費了這么好的題材,換成林超賢應該會拍的更好。電影一味的煽情,如同口號化的英雄宣傳片,人物塑造也很臉譜化。
消防員科普電影,大連7.16大火為基礎,黃曉明、杜江、歐豪都有真人原型。入戲極快,火場戲份效果不錯,但后半段有些過猶不及,一片通紅看多了眼睛難受。由于涉及真實事件,所以電影在限度內(nèi)也算完成了任務,讓我們真正了解火場英雄不為人知的事跡。真正加分的地方是在火場外,完全陷落的城市,不得要領不得秩序,一座荒城,拍得也是很大膽,很有災難片的感覺。
非常勉強的三星片吧,挺遺憾的一部電影。題材是個好題材,消防員的故事也非常值得一說,如果搭配成功的類型片元素,以災難片或英雄電影的方式來做,應該會很好看吧??上?,導演水平實在是太……全程尬煽,還有那從頭到尾鋪滿的配樂,反倒讓這部本該成功的影片有些廉價感。包括演員的表現(xiàn),也太硬了。整體,是部特別遺憾的電影。
烈火奶奶
想來想去還是給了三星,就是把場景展示給大家看,你們哭吧哭吧,使勁兒哭!雖然煽情賺了大量淚水,但也僅限于此而已。
3.5 黃曉明終于有了代表作,老姨母們在哪?
政治犧牲了,大家默哀了片刻。教主一直在轉圈圈,然后掛了。滅火不講技術活,只管大叫流淌火。配樂慢鏡頭比火還泛濫。兩個小時的電影可以尬兩輩子。
做為取材真實事件致敬消防員的誠意之作,1:1場景的真實搭建與還原,以及真火使得火災場面更為震撼,當然最動人的還是無畏的消防員們。這部電影最大的意義就是把消防員工作和生活中更真實的一面展現(xiàn)給了更多人了解,雖然情感會略顯飽滿,但就像導演說的,當你接觸到現(xiàn)實中這些真實發(fā)生的故事,且比電影本身更為感人的時候,就覺得有義務保留下來,這也是創(chuàng)作者一種動人的堅持吧。
因為一次意外,大人們詆毀他,小孩們也唾棄他。你救了人們無數(shù)次他們一次也不記得,你犯了一次錯他們就落井下石。做英雄很難,背負著誤解和污蔑繼續(xù)做英雄更難。領導說他應該退役,但他選擇與火災戰(zhàn)斗到底。因為消防員不僅是一種職業(yè),更是一種精神。馬衛(wèi)國曾經(jīng)只想搶頭功,正是戰(zhàn)友的犧牲讓他明白所有工作都很重要,終于明白了死守化學罐區(qū)的意義,也贏得了父親的肯定。鄭志因為即將退役而消磨時光,最終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徐小斌為了保障遠程供水,不惜清理海洋垃圾。他干的是最臟的活,但他的人是最干凈的。出現(xiàn)火災,不管你正在拍婚紗照,還是在安撫哭泣的兒子,你都必須立刻到崗。所有人都在逃難,他們也要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因為從他們成為消防員的那一刻就做好了犧牲的準備?!拔覀冊谶@里住一輩子了,要不不走了吧”貢獻年度催淚瞬間。
看了點映,片方真勇敢,什么貨色都以為自己是哪吒。導演的能力就在那里了,觸到天花板也就這水平了,公益廣告式的拍法特笨拙,為了生猛的節(jié)奏,導演狠起來連他自己都害怕,早就沒精力兼顧整體的敘事節(jié)奏和各種細節(jié)了,強煽賺眼淚才是他唯一的目標。配樂老師全程戲精,無時無刻不再給電影跌份兒,災難級現(xiàn)場,就像是隨便貼了一條生硬的配樂音軌,連帶著把混音老師和音效剪輯老師的勞動成果都給毀成噪音水準。值得一提的是,大反派烈火演的真不錯,秒殺所有演員,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該猛,什么時候該消停,黃教主演的是新時代的董存瑞黃繼光邱少云。導演拍的挺努力的,仿佛時刻掐著你的脖子喊,我都煽成這樣了,你不哭還是人嗎?經(jīng)驗告訴我們,人一哭成傻逼就沒有思考能力了,不信等著瞧。
演員表現(xiàn)都不錯哦!高度還原了現(xiàn)場,好幾場戲讓人落淚。張哲瀚好鮮,而我當年追的是印小天,韓丁太帥。作為上一代四大小生,黃曉明和印小天竟然同臺對戲了,但是戲份不可同日而語??楊紫演技真的好,又美啊,和偶像趙薇一樣耀眼。救火如救命,謝謝那些曾經(jīng)或正在奮戰(zhàn)在前線的消防英雄們。
看看這片現(xiàn)在倆標簽“主旋律+爛片”你就基本能get全片了,就跟央臺屏幕上滾動播放的消防員宣傳片一個調調。演員拍下來應該真蠻苦的,可是這個本子真是讓人無力吐槽,沒水了也要人肉盾牌站在火前,還說什么這是為了死去的兄弟??對不起,這種廉價的感動不要也罷。誰愿意做這種烈火中的英雄?想想大涼山的兄弟吧。
映后再一次聽到導演談起一位消防員說過的話,“我不怕死,怕你們不知道我們干了什么。”黃曉明也說,“作為演員的我們還活著,但生活中很多真實的消防員犧牲了。看完后,請忘記我們,記住他們?!备木幾韵绬T真事的電影,有太多地方能觸動過往的記憶,會很為他們難過。連場大火,照得影廳都格外灼熱。
拍消防員題材的影片挺少見的,透過影片,觀眾在真切看到平時大家很少關注的人民英雄同時,也是對全體觀眾火災防范的一次警示,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主旋律電影。有趣的是,導演并沒有按照尋常主旋律電影的拍法,創(chuàng)造性地以災難片方式來拍,在大特效的加持下幾場火災戲觀感相當震撼。
記得之前看別人爆料說,黃曉明為了演好消防員這個角色,不僅和消防員深聊過很多次,拍戲期間在生活中也穿著消防服,只為找到角色最真實的感覺。不得不說想把一個平凡的消防員演好還是很難的,外表可以靠妝發(fā),氛圍可以靠道具,而真實的眼神和氣質卻最難表現(xiàn),這次黃曉明演活了一個真心英雄。
3星半。1.玩命煽情催淚,目的基本達到,但讓本片喪失了一定的“真實感”,這是此題材最重要的。2.和銀河補習班一個毛病,為塑造英雄狂加巧合悲情狂立flag。主角一次失誤不僅丟工作還得和繼任者碰面順便巧遇烈士母親哭泣,去學校不僅被兒子同學瞧不起,還被親兒子捅一刀。3.為營造悲壯感強行讓角色犧牲,降低配角智商,只有主角隊伍沖鋒,其余人是空氣。火場救火第一,請停止類似“看警徽”“自拍”等行為,演講口號式發(fā)言過多。4.黃曉明這一ptsd角色可能會拯救部分人“黃曉明ptsd”癥狀,但很遺憾沒治好我的,對他演技巔峰印象停留在《風聲》。杜江哭戲頗有代入感,淚汪大眼會說話。5.火焰特效偶有“失真”。6.大銀幕對楊紫的臉真的不友好。7.最催淚的其實是片尾真實的錄像。8.很會營造緊張感,火場抽煙那段不錯,演得好,有人味兒,順帶緩了下節(jié)奏
兩星都是給演員的,看得出來他們拍的很辛苦,還有一星給片尾的消防員吧。但如果主旋律電影以后都是這樣,真不敢想,簡直是災難。
要不是因為這個電影題材好,消防官兵的辛苦,真想一個?都不給,這什么導演,編劇?能好好拍嗎?在救火生死關頭,看的激情澎湃的時候,馬上鏡頭強行轉到煽情部分,瞬間就無感了!
總覺得黃曉明和杜江的角色應該互換一下,老覺得哪里怪怪的……配樂鋪的太滿了,好多段落感覺像是拿錯了音軌,音樂情緒和畫面情緒各走各的……不過作為國產(chǎn)災難題材,作為主旋律電影,已經(jīng)是近些年做的不錯的了。但是,主旋律電影不應該找內(nèi)地導演拍嗎?香港導演講故事的時候,總覺得要么用力過猛,要么姿勢不對……本片是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的,可當初7.16火災時,不敢說所有吧,起碼大部分大連人都還是很淡定的,沒有棄城而逃。電影里搞的跟喪尸圍城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