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私的愛--評《嫌疑犯X的獻身》
自私的愛(利己的な愛)
--評《嫌疑犯X的獻身》(“容疑者xの獻身”)
過往《神探伽利略》的余味尚在心中,加上開頭神奇的碰撞現(xiàn)象,《嫌疑犯X的獻身》強烈吸引著我??上?,看完后,不得不說,幾近完美的頂替與推理下,兩大天才的巔峰對決,僅僅緣起于一份自私的愛。本來一切不該發(fā)生……
一同觀看的朋友說,這份愛真是偉大,如果最后花岡靖子不要承認,那么這份愛就真的完美了。看過影片的網(wǎng)友說,最后石神哲哉那徹底崩潰的痛哭讓人郁悶,失落良久。還有很多連原著都閱讀過的讀友說,這是“完美的詭計,純粹的愛情”,“這么完美的一個天才,最后被湯查出,那就是敗筆”?!笆窨赶铝怂械淖镄?,以為完整的保全了靖子母女。帶著從容的表情接受他的死亡。靖子小姐忽然出現(xiàn),然后說出了他費了那么多力氣想要隱瞞的真相。做了那么多的工作,為了她他再次制造了一起謀殺,幫她計劃好了所有的事。一下子全毀了。連自己的死亡有能從容淡定的石神。崩潰了,嚎啕大哭···那是怎樣一種心碎啊?!?br>
是啊,這是多么無私的愛情,無私到可以為了愛人設下完美全套的頂替計劃,很少言語的石神,只在買早餐的那一刻,在那一點頭一抬手間,享受著他心里隱藏的愛,這是他失意的生活中唯一的快樂。于是,為了保護愛人,他不惜犧牲一切,最后甚至還為愛人找好將來的人,計算幸福的概率。
但是,這又是一份多么自私的愛!自私到可以剝奪一個無冤無仇、毫不相識的陌生人,選擇的條件僅僅是他的生死沒有人在意。根據(jù)原著,在殺死他之前,石神還細致地做出了一系列準備工作,確保將來警察能被自己牽著鼻子去尋找罪犯。于是,陌生的流浪漢按照精心安排的計劃被殺害了,而且,死法是如此的殘忍,面目全非,手指的指紋也被消滅,甚至衣服也全部銷毀。或者,他在人們心里就是個無根的稻草,就是個沒有身份的人,正如石神說的“他們都只是機械地活著”……
該發(fā)生的按照預定的程序在發(fā)生著,每一步都算計得如此精確,不疾不徐……
其實,石神何嘗不是機械地活著,不是行尸走肉?
無論如何,請別忘記,石神只是為了一份極端自私的愛才奉獻自己,包括自己的生命。在他把脖子伸進繩子的那一刻,他就已經(jīng)死了,他留著一條命,就是準備著,為悄悄愛著的靖子犧牲的。“犧牲”這個詞用的還不妥當,更確切的說,是“還命”,把命還給心愛的人!可是,那個城市流浪的陌生人,就真的命比草賤,隨便誰需要就可以拿去嗎?他就不是人,他的命就不是命?他就應該為石神的自私去犧牲自己的性命嗎?
在很多人遺憾湯川學來警察局面見石神的那一刻,在很多人希望湯川學不要挑明事實的那一刻,在花岡靖子承認殺人的一刻,請不要為石神那殺人的罪行尋找什么看似崇高圣潔的理由,請不要把他的初衷上升為無私的愛情!因為,從他走進花岡靖子屋子的一刻,他就錯了,不但錯了,而且還自私地把靖子母女引到更錯的絕路上!
不相干的流浪漢被殘忍地殺害了,破碎的尸體找到了,靖子的女兒也自殺割腕了,自然,這樣的結局預示著,石神、靖子也會背負上謀殺的罪名。但是,懂得法律的人可以清楚知道,本來結局完全可以不同!完全可以是幸福的!
如果是在案發(fā)的當天,在靖子的混蛋前夫死亡的時候,有人撥打了報警電話,所有的痕跡都還沒有被隱藏,靖子臉上還有撕打的傷痕,她的女兒身上還有被踢踹的淤血,再加上石神對于所聽到的事實的真實的描繪,死者又是一個身欠巨額外債的混蛋,這次的事件完全屬于“正當防衛(wèi)”!即便是遇到的是最糟糕的律師,也最多就是“防衛(wèi)過當”!不需要有人背負謀殺的罪名,更為重要的是,不需要無辜的生命做個壞蛋的陪葬!
為什么,為什么石神首先想到的不是通過正規(guī)的法律途徑為靖子聲張正義,保護靖子的幸福?為什么要做這么多無謂的事?只因為在事件突發(fā)的一刻,他被他的自私蒙蔽了良知!
為什么這么多人同情靖子的遭遇,感慨石神的愛情,理解湯川的苦惱時,沒有想想流浪漢,沒有想想法律?--不要用自私玷污本來純潔的愛情!
最后,可以理解原著的作者,他或許只是要為石神這個角色完美的犯罪頂替創(chuàng)建一個可以實現(xiàn)的環(huán)境,他或許只是要為湯川這個角色同樣完美的推理制造一個旗鼓相當?shù)膶κ?!欣賞本劇,不應該過分糾結于愛情或者道德倫理;欣賞本劇,還是應該把目光和精力集中在犯罪和推理兩位天才的巔峰對決--不要忘記,這本來只是一部懸疑小說!
2 ) 我用全部來報答愛
有一個人他愛你。這個人愛得那樣小心翼翼,不露聲色。路過你的門口,扶起花壇里面的飾物,連腳步都不敢遲疑。他從你手上接過招牌便當,半張臉都掩在黑灰色的圍巾里面,眼神在灰白的頭發(fā)間逡巡不敢與你對視,連說一句謝謝都不敢抬起頭。
有個人他愛你。這個人佝僂著背,每天的生活除了數(shù)學還是數(shù)學,頭發(fā)都花白了,衣服也是灰撲撲的歐吉桑樣。和同時代的大學好友相
比,他既蒼老又落魄,幾乎在優(yōu)雅的好友面前被光芒刺得灰暗不堪。他硬生生的把自己活成了時鐘的一個齒輪,一粒零件,機械的就那么活著。但是我分明看見伏案鉆研數(shù)學問題的他,滿面笑容的起身拉開窗戶,一臉溫柔的聽著從隔壁傳來的母女的對話。雖然他從來不會參與到她們的生活里。
有個人他愛你。這個人如果不是在聽到你錯手殺死前夫的時候敲響了你的門,我想他大概這輩子斷斷不會走進這間和他之一墻之隔的另一個世界吧。他說要幫你,他替你處理了尸體,收拾了房間,更換了你的被爐,教會你對付警察的每一句詢問。他開始跟蹤你監(jiān)視你,拍下你和別的男人見面的照片,寄給你也寄給那個男人。你開始恐慌,你覺得窒息的透不過起來。但是你不知道他真正策劃的是什么。
有個人他愛你。這個人和唯一的朋友去登山,站在山頂和另一個絕頂聰明的物理學家說,揭開真相,沒有一個能幸福。他回頭看向他,笑笑說,這是我最后一次登山了。
謎底揭開的時候。
有個人愛你。這個人為了你,雙手沾滿了另一個無辜的人的鮮血,為了要給你創(chuàng)造一個最完滿的不在場證明,他不惜用他握筆的手拿起來繩索結束了一個人的生命。你為了保護你的女兒,他是為了保護你。他本來是為了數(shù)學而生的人,但是他現(xiàn)在成了什么樣子。他把智慧用在了保護你這件事情上。他說,看似是幾何題其實是代數(shù)。真是狡猾的老師。
有個人他愛你。自始至終他沒有和你說過哪怕一個字是關于愛關于喜歡的。但是最后代替你被帶走的時候,陽光恰恰好的照在他傴僂的身影上,明明是笑的,明明是眼光如炬的。這樣最好,他用全部來愛你,只要你幸福。
有個人他愛你。這個人寫給你最后的信,是這樣說的:“工藤是個好男人,你嫁給他,你大約會得到幸福”你看看,他到這時候還是一副理科男人的口吻,對于未得到證明的東西從不會說的絕對,這樣謹慎。他一點不浪漫不會給你買花,他只有在面對一道答案“不夠漂亮”的數(shù)學題是才會笑,他從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給你幸福。
但是他愛你,這樣沉重慘烈,用全部來報答愛,湯川不懂得,因為他頭腦里只知道理智的思考不知道如何看待愛,他反駁內海時,說愛沒有公式可以代入所以具有太多不確定性,不是理智的產物。我想,他也懂得的,但是沒有辦法無可奈何,他還是選擇要愛你,守護你的幸福,哪怕付出全部的代價,他還是只要你能幸福,雖然這幸福和他完全無關。
可是不要緊。因為他愛你。
他要用全部來報答愛。
-------------------------------------------------
3 ) 關于電影的疑惑
恕我智商不夠,看了這部電影覺得有些疑惑的地方,歡迎討論指正。還有起名無能多包涵
我覺得這部電影的人文色彩甚至多于斷案推理,本片的能夠合理在于全部的不合理都可以用獻身來解釋。
我最大的疑惑是為什么石神要執(zhí)著于把案子的重點放在把殺人時間改到12月2日。一,既然那個流浪漢被他殺了,而沒有任何人報案,說明這個社會上悄無聲息的消失一個毫無社會關系的人是挺容易的,石神也知道這一點。如果富堅只是失蹤而不是被發(fā)現(xiàn)尸體,那么誰會去報案?等到報案已經(jīng)無法確定他的失蹤時間了。那么母女在12月1日有沒有不在場證人證明已經(jīng)沒有那么重要了。二,既然流浪漢可以代替富堅住進小旅館,那石神自己也可以偽裝成富堅住進去,制造他12月1日還活著的假象(尸體可以過后處理)。三,對一般的人來說,這種到處欠賭債被黑社會追殺的賭徒死了,最先懷疑的不是黑社會嗎?或者偽裝成黑社會干的?
石神的一系列的做法是自殺式的,我覺得如果要犧牲一點點警察對母女的懷疑,石神完全可以不用做到這一步,從片尾的回想,我覺得他已經(jīng)早就不在乎自己的命了,他就是想以自我獻身的形式為母女洗脫嫌疑。
幾個主角里最喜歡石神的表演,教授雖然是主角,可是除了帥之外性格特點并不比石神更鮮明。靖子的演員的演技我無法評價,因為無法代入想象自己在那種復雜的一層一層的設定下會是什么想法什么表情。
靖子有一段演的很好,就是當?shù)弥窦男磐{朋友之后,她感覺又陷入了深深的輪回,她的表現(xiàn)讓我沉思到底是背負了一個殺人的罪名活下去比較痛苦還是永遠被另一個人無形的禁錮比較痛苦?
4 ) 絕望多過感動的愛情故事
影片的一開頭就用一段輪船爆炸事件做引導,新聞報道經(jīng)過調查船上沒有安裝炸彈的痕跡,覺得可能是失火或者故障引起的,或者是通過岸上狙殺。從物理上說從岸上無聲無息狙殺船上人員的可能性不大。引出福山雅治飾演的湯川學教授認為一切現(xiàn)象都必有其因,并通過超導加速器和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證明這一現(xiàn)象是可以被解釋的。
本來覺得天才物理學家福山雅治是毫無疑問的男主角,主要靠他分析解說一些犯罪現(xiàn)象,協(xié)助破案。但卻被實力派演員堤真一圈粉,無論是存在感還是風頭,還是演技,感覺都被搶得一干二凈。甚至可以說整部戲都是靠著堤真一的精湛演技所支撐起來的。
整部劇的劇情比較簡單,湯川學受內海熏所托調查一宗命案,最大的嫌疑人卻有完美的不在場的證據(jù),這一切都歸功于暗戀嫌疑人的天才數(shù)學家石神相助,與其說這是描述一起殺人案的破獲,不如直接說就是天才物理學家湯川學和天才數(shù)學家石神的較量,是物理學和數(shù)學的較量,連路邊的流浪漢的生活都能成為斗爭線索,很精彩。
沒看過原著,但真心覺得好看,沒有刻意的去增加案件的懸疑難度,不像很多影片為了營造懸疑效果,劇情很狗血,該影片的描述和斗爭都很直白,沒看過原著也能看的明白。很女主最終去自首,雖然石神所做的一切是為了讓女主可以幸福,而女主的自首導致他們兩個人都要承擔最后的結果,讓他的付出付諸東流,顯的毫無意義。但我卻喜歡這樣的結局,可能更符合人性的解讀,如果石神為女主承擔下了一切,女主卻或者幸福的生活,那這部影片的意思何在?人性何在?
人都是感性動物,為了愛愿意付出一切,石神對女主的愛就是這樣,為女主逃避懲罰策劃了一切,不惜傷害無辜的流浪人,當結果要浮出水面卻甘愿頂罪只希望女主幸福,女主不是冷漠自私的人,最后一刻良心發(fā)現(xiàn)承認了犯罪事實,全是對石神愛的回應吧。與其說是絕望的愛情,不如說是感人的愛情故事吧。
最后心疼湯川學教授,破獲了案件卻很悲傷,畢竟英雄惜英雄,為天才石神惋惜吧。
5 ) 天才的人生參與感
天才的痛苦,大多因為他們的high點太高。
人生參與感這件事,對于普通人來說是比較容易達成的。小到美食美衣美景,大到老婆兒子房子,在拿到了這些“美滿人生”標配的徽章后,普通人的人生參與感已經(jīng)到達了頂點。反觀天才們,卻全然不為所動。他們窮盡其生、孜孜不倦、孤獨寂寞地追求著一個彼岸。
這個彼岸,稱之為美。
何為美?
朱光潛老先生為我們定義過,萬物與我們發(fā)生的聯(lián)系無外乎三種:實用、科學、美感。一棵古樹,在甲眼中是上好木料、在乙眼中是常綠喬木、而在丙眼里是色彩和線條。換而言之,古樹只有在丙的眼里才是古樹本身。美,是超脫于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存在,它不同于快感、也并非幻象,既不是享樂主義也不是現(xiàn)實主義。你在欣賞它的時候,并不知曉自己在獲得愉悅,只覺心領神會、無暇他及。這,就是美感所帶給我們的。
而愛呢?
愛是占有和排他。
所以與其說石神對于靖子是愛的獻身,倒不如說是對美的呵護。
美,是天才們一生唯一的追逐。它可以以很多形式出現(xiàn),例如藝術、物理、數(shù)學、女性、真理、宗教等等。石神對于靖子的確有愛,但這并非男女情愛,而是如同他愛數(shù)學那般的,對于美的單純熱愛。這種愛并不排他,也不是獨占。所以才有了勸她嫁給工藤的一幕,才有了愿意以永遠失去她為代價的保護方式。
和工藤先生不同,石神對于靖子并沒有要娶做妻子的實用主義打算?!白匀皇且槐咀值洌挥心銓⑺鼘懗闪藭!痹诟粓?、工藤、還有許許多多捧場的酒客眼里,靖子是個具有魅力的女性,唯有在石神眼里,靖子已脫離了女性的軀殼。和數(shù)學一起,照亮了這個天才孤獨的人生。
靖子給了石神第二次生命,在他心目中,她帶來了他生命中一切的光明、歡笑和柔軟,甚至力量超過了數(shù)學。在反復論證前人已有結論的四色定律時,石神曾說“因為那個答案不夠完美”。的確,他一生都在尋找完美,或者說制造完美,而靖子帶著適當?shù)木嚯x,給了他一個完美的化身和代入。
美之所以稱之為美,是因為它與現(xiàn)實生活的脫節(jié)。當你將曾經(jīng)的仰慕收入囊中,反復把玩,它的光澤就會褪去,世俗和現(xiàn)實會給它蒙上一層俗不可耐的塵埃。同樣的,如果故事沒有這樣發(fā)展,如果靖子也愛上了石神,并且嫁給他了洗衣做飯。不出意外的是,她在石神心目中的“完美”形象會崩塌,也許是因為打呼、也許是因為磨牙。而他原本小心翼翼的呵護也會變?yōu)槌鲇谪熑蔚膱允亍J?,是在所難免的。畢竟要肩負起一個天才心目中的人生信仰,簡直難如神話。連“數(shù)學”都沒能攔住他絕望地套進繩索,更何況凡人。
所以才會有影片最后的那陣咆哮。天才,終于失望了。原來他信仰的“美”之所在,竟如此不堪托付、如此蠢鈍冥頑。他的靈魂因再一次失去追求而離開了他。
天才的愛情往往是普通女子難以承受的重負,因為它必須亦幻亦真、不能落地。而他們卻總犯著一個類似的執(zhí)著,認為我給你的幸福就是最好的幸福,請不要開動你那不聰明的腦袋來攪局,享受一切便可。而往往他們給的幸福背后,隱忍著自己巨大的犧牲。一旦被發(fā)現(xiàn),一旦女子做出共赴生死之態(tài),天才們會暴跳如雷、會痛不欲生。他們忘記了,在他們愛著的同時,對方也在愛著。而愛,就是同生和共死。
當然天才們并不這樣認為,“最心愛的人竟也不懂自己的苦心”。徒勞白費后,他們憤然離場。
不為別的,只因天才的人生參與感,只能自己給,別人碰不得。
6 ) 從《嫌疑人X》談東野的小說電影
注:本評論對電影小說完全泄底,文長,慎入。
——————————————————————————————
○ 關于推理的題外話
看東野圭吾的小說,我是從《名偵探的規(guī)條》開始,長篇則是從《湖邊兇殺案》(以下簡稱《湖邊》)開始,影視作品從《偵探伽利略》開始。我不喜歡日本推理和影視,與東野相關的作品是例外。
日本推理從起步就現(xiàn)出不同與歐美的特色,我不想說與本格和變格等流派衍生出的特色。我想說的是,與動輒將遺產爭奪、犯罪內幕作為小說隱秘核心的歐美作品不同,日本作品整體上更重情而不是利。日本的作者們更傾向于為自己的作品給出情感上的解釋,情殺、仇殺或者心里扭曲的主題在日本明顯更加重要。
當推理小說發(fā)展到今天,常規(guī)構思已幾乎被消耗殆盡。在我看來,歐美推理小說消失了。僅從近些年愛倫坡獎等獎項的獲獎作者和作品來看,歐美推理其實已經(jīng)完全融入了歐美主流通俗文學當中。他們的作品之所以還被稱之為推理小說,僅僅是由于作品中有警探(偵探)和犯罪,甚至僅僅是有較大的懸念噱頭而已。懸念幾乎是一切小說的必備元素,而現(xiàn)代文學里涉及犯罪問題也已經(jīng)非常普遍,所以看不出是否真的還存在歐美推理小說這個門類。與這一現(xiàn)象相伴隨的是對推理小說界定的泛化和隨意。比如詹姆斯凱恩的《郵差總敲兩次門》這部典型的黑色幽默小說被認為是推理作品中的經(jīng)典,某推理協(xié)會評選最佳推理作品書單時里面出現(xiàn)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這些都是重形而不重神的分類。
與歐美作者不同,日本作者近乎偏執(zhí)的發(fā)展推理而與文學越走越遠,甚至丟掉了自己善于描摹人物情感的傳統(tǒng)。他們仍然熱衷寫愛恨情仇。但這些情感已成為了詭異構思的輔助工具,本質上是為了使怪異的情節(jié)看上去更符合情理而做的虛飾,召之即來,揮之即去,與生活相去甚遠,不能用常理推敲。因此,一部作品相當于一群不現(xiàn)實的人做一些不現(xiàn)實的事的集合。大部分作品缺少深意,與文學無關。與之伴隨的現(xiàn)象是日本作者普遍文學能力一般,語言機械,語言的作用僅僅是為了把他們處心積慮想出的構思敘述清楚(或不敘述清楚)的工具。日本作者賣的只是謎詭,不賣文字,也很少買一贈一。
一 東野的例外
東野圭吾是個聰明的例外。從推理小說視角看,東野小說與其說是推理小說不如說是懸念小說。他沒有走進片面要求詭計的死胡同,而是顯出一些重拾傳統(tǒng)的傾向,更為現(xiàn)實的考慮人物情感問題。他對人物情感的刻畫是基于生活的,無論這種情感最后把情節(jié)推向什么匪夷所思的境地,這種感情是讀者認同的,在這點上東野更接近情感小說家。東野的書相當于一群現(xiàn)實的人做一些不同尋常的事的集合,在文學意義上是一種進步。東野的成功可以給讀者和其他作者一些有益的啟發(fā),即讓讀者在感情上參與作品可能比在智力上參與作品更能打動讀者,也許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讓讀者的閱讀興趣有一點回歸吧。
但是不厚道一點的講,東野的成功或多或少有一些投機取巧的成分——他可能是日本推理小說家里最善于把玩人物情感的,也可能是日本情感小說家里最擅長運用推理元素的。在推理小說愛好者的閱讀視野日漸封閉的情況下,東野小說的新鮮感是不言而喻的。他的成功在于其作品游走于各通俗文學之間,將各種流行元素糅合的均衡自然。他寫出了不少杰作,但杰作不是神作,不是最高作,只是杰作。
當初讀《湖邊》的時候,當讀到小說70%左右時,我忽然意識到,除去開篇第一句“云塊如污濁骯臟的棉團飄浮在前面的天空”之后,我可能很久沒在書里見到東野使用修辭了。是否使用比喻當然和文字的文學性無必然聯(lián)系,說這個僅是要引出評論東野的比較直觀的角度。除了吝于修辭,很多細節(jié)能暗示東野的寫作習慣,至少在寫作《湖邊》時,他把絕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如何構思情節(jié)上?!逗叀返恼Z言缺少張力,人物刻畫基本采用潦草的群像式處理,其成功主要來自于東野強大的情節(jié)構思。但是到了《嫌疑人X的獻身》(以下簡稱《X》)時,東野的手法嫻熟了很多,增加了更多折射人物心理的細節(jié),把湯川和石神的智力較量和深刻的科學思想很好的結合在一起,這些都是明證。從這里能看出來,東野是個有野心的作家,他還有沖力。
二 《X》定位
我將《X》列入二流作品中的中上之作。這里二流并非貶義詞,我對《X》也沒有想貶損的想法。海明威的《死在午后》里的冰山理論認為,作者只應描寫“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文字和形象是所謂的“八分之一”的水上部分,而情感和思想則是所謂的“八分之七”暗藏與水下。事實上真的有這樣一批作品,其八分之一的部分帶給我們愉快的閱讀體驗的同時蘊藏著更大的探索空間,那些深邃的水下部分讓我們每重讀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獲,其意蘊可能超出了自己的語言概括能力,就是常說的難以溢于言表。
另有一部分很不錯的作品,它們的力氣幾乎都在紙面,到達高潮時精彩紛呈,當你讀完你也會回味,但你回味的仍然是你已經(jīng)從字面得到的東西,很少有余味。推理、懸疑或者情感小說之所以是通俗小說,在于本質上是寫給懶人看的小說,或者說是供人在發(fā)懶時讀的小說,讀者不需要花費太多腦力探索,一本通俗小說的最大價值會伴隨著閱讀自動呈現(xiàn)出來?,F(xiàn)代讀者沒有幾個人是有耐心肯把一本薄冊子揣摩個把月去追尋其中深層次的價值的,所以即便新作中有一流作品出現(xiàn),也極可能湮沒在鋪天蓋地的出版物之中;相反,二流讀物因為強大的初讀快感更可能被流傳和復制成為暢銷作品。事實上我們每天讀的大部分都是二三流作品甚至更低,在這種定位下,《X》事實上幾乎可以代表暢銷書中的頂尖水平。
《X》由于特殊的情節(jié)設定,使得它的人物塑造出現(xiàn)了一些不好處理的地方,事實上東野也確實沒處理好這些地方。最根本的問題是,這段似乎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僅僅是男方對女方單方向的愛和奉獻,雙方缺少摩擦的火花,與之對應的是在石神的形象在作品中極大展現(xiàn)的同時他的“另一半”靖子卻自始至終是個影子。關于《X》中人物的特色和疑問我放在后面兩節(jié)。
三 美里 靖子 工藤
美里是小說里處理的最好的角色之一。雖然整部小說可以說是石神和湯川的對決加上石神對靖子的奉獻,但事實上很多關鍵性事件是由美里推動的。最先起殺意襲擊富堅慎二的不是靖子,而是美里,倘若一切依著靖子的性格,大體上苦苦哀求前夫離開,多給些錢敷衍過去,然后找機會再搬一次家,一切故事就都不存在了。當靖子和工藤先生來往時,美里顯然不高興,她說,這樣是不是對不起石神先生?美里這樣說其實還多少給母親留了情面,她的語氣很冷,這話其實不是疑問而近乎責備。在電影里這個小沖突更激烈了一點,但意思是一樣。美里話不多,卻非常有想法。到最后,美里自殺(未遂),很有贖罪的意思。美里的自殺事件很大程度上是促發(fā)母親自首的原因,作女兒的都這么敢于承擔自己的罪過,作母親的還有什么臉面讓石神頂罪自己茍且偷生?這和電影不一樣,在電影里靖子自首的主要“責任”在湯川,沒有美里自殺這件事情。兩相比較,小說里靖子自首的理由給的充分的多。東野對美里著墨不多,但對于一個配角已經(jīng)足夠,一個堅強、有主見、敢愛敢恨、由于家庭不幸而早熟的小女孩兒形象非常到位。
而美里的母親靖子是什么樣的人就相當模糊,只能說感覺上是個有點懦弱,沒主意的一個人。我們也可以從人物的只言片語里了解她一個側面。故事開始時,她的前夫闖進她家,看見女兒美里,富堅非常沒心肝的說:“再過兩三年就能賺錢了,到時候每一家都會很樂意雇傭她。”從這里可以推想,靖子作為一名陪酒女,應該也是年紀輕輕出道沒怎么上過學的。故事結尾時靖子跪在石神面前說:“真的很對不起,讓您為了我們……為了我這種女人……”顯然靖子自認為自己不是個很理想的女人,比不上女兒。說她剛搬來時去拜訪石神呢也不是什么能說明性格的事,日本的建筑墻壁很薄,隔音效果也不好,所以新搬到一處的日本人拜訪左鄰右舍為自己將帶來的打擾道歉是慣例社交。故事從頭到尾,靖子的行為和心態(tài)都是被動的,當不得不選擇時,她選擇最符合人之常情的。當然最后她自首了,這倒是很有魄力,但其實這和美里自殺關系也很大,前面已經(jīng)說過了。
文學作品里最經(jīng)典的那些愛情故事里,男女雙方,尤其是女方的形象都是非常豐滿的,這也許是作家大多是男人的緣故。無論是單純可愛的(如《永別了,武器》)還是狡黠邪惡的(如《卡門》),這些故事里的女人的鮮明形象都讓她們的愛情充滿魔力。相比之下,東野為靖子考慮的實在是太少了,他有能力處理的更好。
工藤邦明在電影里沒什么戲份,但在小說里還是占了一點筆墨,確實是一個很體貼很可靠的男人。正因為工藤是個不錯的男人,從某種程度看和靖子更相配,所以石神就更有悲情色彩了。假如工藤只是個酒色之徒或者一個不太可靠的男人呢?這樣就很微妙了,石神的目的是希望靖子最終獲得幸福,如果他知道自己獻身之后靖子可能會嫁一個不太好的男人,他絕對不會這樣獻身,他會先想辦法擺平工藤,至少讓靖子和工藤斷絕來往。這樣的話他那些威脅靖子和工藤的話就含有了更多真實的意愿。這樣下去的話人物之間微妙的關系可能會被打破而不可收拾,故事就不好講了。所以無論如何東野要把工藤寫成一個好人。
但我忍不住要從世俗的眼光看一下靖子和工藤,一個曾是酒店陪酒女,另一個是厭倦了家庭跑到酒店找陪酒女尋求慰藉的男人,背景都有點不爽利。要說其中一個是事出有因可以理解的還有情可原,把兩個人都寫成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個純潔善良,一個誠實可靠,這條件給的太強,不很接近真實了。
四 湯川 石神
關于湯川也有一點不好理解的地方。在小說里湯川是個平和低調的學者,感情變化不易捕捉。在電影里出于戲劇化的需要湯川已經(jīng)情緒化的多了。當內海詢問湯川真相時,他很傷心,想了想說,查到了真相的話誰都不會幸福(重復石神的話)。他大徹大悟了那么久,最后的決定是把真相告訴了靖子,在電影里湯川對靖子的自首要負相當大的“責任”。熟悉湯川學的人都知道他是個理性壓制情感壓制的很過分的一個人,他想來想去,選擇了一個全輸?shù)木置?。這個選擇導致了石神、靖子、美里、工藤所有人的不幸,湯川自己也很受打擊,他也是輸家。湯川這么做并不是很有理由,我覺得這是為了追求最終的悲劇效果而讓湯川做出了犧牲。
石神自然是作品里最出色的人物。他的很多特質太明顯了不需要討論,這里只討論一個石神非常微妙的心理矛盾——石神究竟盼望著什么樣的結局?在小說里其實時不時會寫到石神很明顯的在和湯川較力的心態(tài),很久沒有在智力上遇到對手的他自然有一種將對手湯川戰(zhàn)而勝之的欲望。僅舉一個例子,小說最后一章石神自首之后有一段心理刻畫:……就算天才物理學家的推理再怎么神準,終究抵不過兇手的自白。是我贏了——石神想。但是也許是出于自己殺人的罪惡感,石神并不完全的希望自己獲勝。他不但在計劃的最開始就設想了自己自首的可能,并且在和警察的較量中給了一點點破案的提示。也就是草薙和內海詢問他時他關于自己出考試題的話——表明看上去是幾何題,實際上卻是代數(shù)題。事實上這句話也就真的成了激發(fā)湯川的那一道閃光。石神的特點非常明顯,心思細密而冷靜,無論是他自己還是他指示靖子母女,就是有用的一定說,沒用的多一句也不說。他這樣一語雙關的說這樣的話,也知道很可能這些話傳到湯川耳朵里,最好的解釋就是他在潛意識里對湯川有一點期待。這在東野的作品里也有其他例子,在某一個案件里,兇手非常積極的像湯川他們炫耀自己發(fā)明的一件物品,其實就是在暗示湯川和警察這是他作案的工具,具體是那個案件就不透露了。石神的心態(tài)的確是非常的微妙。
但石神也有自己的問題,他的問題就是靖子那個問題,他愛上靖子的理由是什么。東野的設計是:石神想自殺的時候恰巧被前來拜訪的靖子母女“所救”,因為他想尋死,所以母女倆對石神的打動就上升到了“拯救”的高度。東野給出了一個相當曖昧的理由,他說“石神忽然覺得,這母女的美和解開數(shù)學題的美感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這種感覺真是只可意會不能言傳。我們想象一下,一個不求名利、耐得住寂寞、執(zhí)迷與數(shù)學之美的超級天才忽然被他的寂寞所困而要自殺,被偶然相遇的母女的美麗打動,從此石神不但找到了生活的動力,而且覺得這母女倆的聲音簡直是“至高仙樂”(原文語)。這樣的說法你不能說不成立,但是如果用杰作的標準去審視,這個理由很單薄,很牽強。而且這個至關重要的理由僅僅在這部書里占有一個小段落。從這個角度看,《X》尚不如《湖邊》,《湖邊》的故事雖然有點平,沒《X》這樣出彩,但是它每一步都很扎實,而《X》的故事這樣絢爛,如此悲傷美麗的花卻只有一段扎的很淺的根,讓你不能碰。
東野的幾乎每個人物都存了一點疑問,就是前面說過的故事比較難處理的東西,最終,東野選擇模糊這些地方。有時候,情節(jié)的巧妙設置和人物的豐滿度形成了相互掣肘的關系,由于你的情節(jié)太巧妙,要達到那樣的結局太難,為了讓各人物配合默契把故事推動到這樣一個局面,就不得不把每個人物的真實性打磨掉一塊。在情節(jié)構思上東野占了先機,在人物塑造上他就失去了更多的自由度。
五 東野小說改編的影視
就我所看到的而言,日本電影電視劇的表演都較做作,注重外形等表面文章,對細節(jié)不很注重,而東野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在水準上算是相當好的。在《偵探伽利略》里,幾乎所有的演員都很投入,演技也發(fā)揮的不錯,比較差的福山雅治和北村一輝這兩位帥哥。別人都放下身段投入劇情了,他倆都還有點放不下偶像劇模式的樣子。福山雅治演出來的湯川學就是為喜愛偶像的小朋友們設計的,加上比較無語的畫一攤莫名其妙的公式這一招牌動作設計,實在不像個天才學者的樣子,倒是很像一位比較有才的貴公子。但是也必須承認福山雅治在《X》里的表演有了進步。
這點缺陷在《X》里倒有了一點妙用,湯川的貴族氣息反襯了一個更接近真實天才的石神的形象,讓觀眾在心里傾向上更難取舍了。還有那位繡花枕頭草薙,確實沒有太多真才實學,一到天才面前就露怯,可是當我們的天才承受著巨大的痛苦時他還是一副偶像模樣,真真是要為石神抱不平了。
海明威說,一流電影都是二三流小說拍出來的,確實如此。一流小說的意蘊無論用語言還是影像都不好表達,相比之下,精確的再現(xiàn)甚至完善二流小說就現(xiàn)實的多了。拍東野的小說真的不難,只要用嫻熟的電影語言按照東野的思路呈現(xiàn)一下,電影就不會太壞。但是《X》的導演顯然花了更多的心思去拍這部電影,功夫做的很細。
舉幾個非常細小的例子。石神發(fā)現(xiàn)靖子和工藤來往后,他沒說什么,進屋后收好雨傘放在門邊,脫鞋子進屋時雨傘卻倒了。這個不經(jīng)意間的細節(jié)敏銳的抓住了石神此刻心理的波瀾,如果是小說里用語言寫這個細節(jié),就冗長的多,斧鑿的痕跡也更明顯。還有一個更細小的,在故事結尾處石神寫給靖子的信里,小說里的話是“工藤邦明先生似乎是個誠實可靠的人”,在電影里變成了“工藤邦明先生是個誠實可靠的人”,為什么去了“似乎”二字呢?因為小說里石神對工藤還是不完全放心的,而且他也有嫉妒心理,總覺得工藤多少有一點不可靠。但是由于書里對工藤還是有一些描寫,讀者能感受到工藤是很不錯的。到了電影里,沒有工藤的戲份了,工藤是個什么樣的人觀眾沒把握了,就必須借一向謹慎的石神之口來肯定工藤的人品。這差異非常細微,但導演似乎有察覺。此外,導演對小說里可能的閃光點把握的很好,比如石神和湯川爬山一節(jié),電影的力度比書里面要大。這個情節(jié)其實就是兩個天才男人的巔峰對決的象征,湯川在他的系列故事里是個運動健將,什么運動都贏,這次爬山爬的這么狼狽說明他真的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對手。石神入獄之后面對牢房的天花板思考四色問題的場景,電影也遠比小說出彩,堪稱神來之筆……細節(jié)很多,不說了,總之,這個導演從技術到態(tài)度都值得稱贊。
不過說導演用心還有一點,就是導演似乎也覺察到《X》這個故事的弱點所在,所以在電影里做了相應的彌補。一是針對花岡靖子形象不鮮明的弱點增了一點細節(jié),比如和女兒的沖突等等,給靖子多一點的表現(xiàn)機會;二是針對石神愛上靖子的理由有點單薄的弱點在結尾加了一些母女如何打動石神的細節(jié)。無論這些彌補是否達到了目的,這種努力值得稱道。
但不得不說,電影結尾是畫蛇添足。這個電影本來是該在石神哭喊的地方戛然而止,這也是小說《X》的最終結局,但電影又加了湯川和內海坐在長凳上慨嘆這樣一場戲。這無非有兩個用意,一是導演對石神為靖子獻身的理由的說服力真的真的很不自信,以致電影都結束了還要借二人之口強調石神是被靖子拯救了。二是作為系列電影中的一部,雖說小說里男一號是石神,但到了電影里男一號還必須是我們的湯川帥哥。無論石神大叔多么感人,他的戲畢竟結束了,湯川的戲卻還要繼續(xù),請大家繼續(xù)關注下一部哦,就是這個意思。對于這部電影來說,這個結尾真是沒什么用,而且還存在和劇情矛盾的危險。石神意外被靖子母女所“拯救”這件事永遠的藏在了石神自己的心里,連靖子母女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湯川和內海是怎么得到天啟最后扣上了“拯救”的題呢?
所以我更欣賞小說的結尾,這結尾讓我久久難忘,也讓它作為我評論的結尾:
石神繼續(xù)嘶嚎,草薙覺得他仿佛正嘔出靈魂。
就電影來說,看完有三點疑問:1.既然能讓富堅慎二的尸體不被發(fā)現(xiàn),為什么還要找具尸體來替代。2.石神沒有跟靖子說調包這事,靖子對于警察一直盤問2號的事情怎么不產生疑問。3.富堅之前在旅館里沒有留下任何指紋和毛發(fā)么?如果說石神去旅館清理過,那清理得實在太仔細了。以上問題暫存,等看完原著再想。
天才需要孤獨,有時也需要愛。
心防和眼淚一道潰堤,哭得如喪考妣。堤真一演技太細膩入微,看似淡定如常目無表情的臉,卻如火山爆發(fā)的前夕,每個瞬息都無言地傾訴著內心,都涌動著按捺不住的火紅滾燙的熔漿氣息。愛是什么?怎可用理論和邏輯厘清。愛的發(fā)生本身就一如天火降下,曝露在殺傷輻射之中無處藏身。記住,要幸福,不要真相。
能有知己真是太好了,哪怕他最后把你送進監(jiān)獄。
這片兒要沒堤真一大叔那得減掉五顆星
后半部分劇情出乎意料。石神演技真好,神態(tài)、肢體動作都非常符合絕望落魄的人。福山雅治很帥,但湯川的塑造不如石神。
基本算尊重原著,煽情部分和登山段落的增加是否得當值得商榷;電影前半段節(jié)奏控制的欠妥,賢惠淑女的靖子、年輕帥氣的湯川、多余做作的內海這些人設都對看過原著的人來說十分奇怪,但好在堤真一的演技十分出彩,最后真相揭露依舊給人帶來足夠震撼。真的什么事物都有其原理解釋嗎?那么愛呢?★★★☆
愛情不只是付出,而是付出全部。
福山和柴崎各種做作……堤叔真是難為你了……
究竟愛一個人,可以愛到什么地步? 究竟什么樣的邂逅,可以舍命不悔? 邏輯的盡頭,不是理性與秩序的理想國, 而是我用生命奉獻的愛情。
一部無關犯罪推理的犯罪推理劇。其實聲聲淚淚說的都是愛人,發(fā)現(xiàn)了愛人、學會了愛人、犧牲自己成全愛人。就如同結尾湯川學說的那樣:如果石神這輩子不會愛人的話,也就不會有這樣的悲劇發(fā)生。但也如同石神說得那樣:你帶給我的美好,你也許無法理解,但我一輩子都不會忘掉。這是最美麗的愛的獻身。
堤真一表演的邋遢天才還可以,把湯川的光彩奪了
拒絕交待美里的反應反而太不真實;爬山那一段顯然是為了增加戲劇張力添進去的,不過反而破壞了數(shù)學家對素樸簡潔的偏執(zhí)追求;又比如把靖子設計成恬靜懇切人見人愛的淑女而不是原作當中“毫無長處、平凡無奇、沒什么魅力的中年女人”(雖為自謙),就顯然為了切合我們這些“俗人”(正常人)的思維...
我絕不承認這是推理。
說實話,看完心里一點也不好受。這世界上是有人愿意為了別人做出巨大的犧牲的。對這樣的人,我很尊敬……
日劇里有許多這種形象,孤獨和絕望如影隨形,但只有堤真一演的那么好。
去你媽的法律和真相。你能為游離于法律之外的痛苦和折磨做些什么?
三個版本,日版>中版>韓版。日版更加遵循故事邏輯和細節(jié),對人物刻畫更加的細膩和深刻。女主比中韓版的要活潑開朗,更像是努力生活不屈服的人,石神也沒有中韓版的那么過于陰郁。幸虧我是最后看的日版,要不然可能韓版就看不下去了。
這絕對不是懸疑片,是吃果果的心理探索片啊。半袖老師說她看哭了,好吧,我也XXOO了。
整體尚可,堤真一的演技令人折服;但疑案的大費周章卻不夠使人信服——若能夠把尸體處理得神不知鬼不覺(電影最后也沒交代去了哪里),干嘛還主動自曝家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