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這不是一個美好的故事,就像《白日焰火》(For《東方早報》)
在跟導演的無數次交談中,我不止一次的問導演:“為什么你不去寫小說?”內地太缺少他這樣的寫作者:既懂得文學,又懂得敘事。如果寫作,必然也能取得巨大成功。而且,寫作是一件靠一臺電腦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電影卻是世界上最昂貴的藝術之一,必須要跟金錢貼身舞蹈。作為片方成員之一,敬佩著導演,自己也身為一個創(chuàng)作者,我像是“第三只眼”,感觸尤其多,就一段一段的來說明吧。
以下的問題則不涉及具體情節(jié),可以放心閱讀:
1、為什么桂綸鎂是最好的人選?
很多觀眾覺得讓臺灣小清新桂綸鎂來演東北女人不合適,事實上這卻是片方和導演一致認同的結果:桂綸鎂身處東北帶來的一種清新而陌生的感覺,才是她吸引男人的主要原因。她不動聲色,沉默,冷,瘦。黑色電影中的女主角幾乎都是小鎮(zhèn)的陌生來客,我們可以想象她可能是個南方姑娘,卻因為各種原因被困在了北方的冰天雪地里。就像《郵差總按兩遍鈴》里面的“選美小姐”被困在了“廉價小餐館”。她總在尋求新的救星。
而且,桂綸鎂演得那么好:隱沒在環(huán)境中,又如此動人。
2、廖凡那段長舞究竟想表達什么?
當有觀眾說廖凡跳舞是一種歡樂得意的舞蹈時,我實在不知道究竟哪里出了差錯導致的理解錯位。先前他在干嘛?他在參加慶功會,努力跟其他人一起笑,但表情掩飾不住的落寞。接著他來到舞廳,跟一個女人的對話中,我們知道他很久沒來舞廳了,其實是說:他曾經一度沉迷于舞廳,直到遇到桂綸鎂,他終于對舞廳不感興趣了。但現在他再次沉淪了。他自顧自的跳起來,這里面包含的痛苦和自我折磨,簡直令人心碎。
還有人提到奉俊昊《母親》里面那段舞蹈,但這顯然是兩個概念:《母親》里面的舞蹈過于概念化和象征性。而廖凡跳舞卻是一種更自然也更合理的舉動,充斥著的不是象征,而是情緒。
事實上,電影剪輯就是一個不斷嘗試不斷探索的過程。電影原來的英文名叫作《Crows Hunting》,獵鴉。這意味著結尾本來還有一場重要的戲:案件結束后,廖凡跟著刑警隊的一群人去打烏鴉。這是一段拍得最為辛苦的戲,但導演在第一次剪輯時就剪掉了,也修改了英文名。
整個結尾一直在積累著情緒。跳舞、指認、焰火這三段不斷的調整變換。有一天我跟影業(yè)公司總經理同時也是制片人的萬娟一起擠在出租車里,萬娟說:“現在大家都有點糾結,結尾試來試去,節(jié)奏有點漫長,有人還提議把廖凡跳舞那段刪掉,但我舍不得。第一次進機房看的第一段素材就是他在跳舞,當時我就哭了?!蔽艺f:“確實不能刪。留著這段廖凡才可能在電影節(jié)上獲獎?!比f娟說:“我也這么想?!?壓力壓迫著每一個人。我還記得在公司會議室看初剪版時,集團的同事們一片沉默。從一開始,沒有人看好這部電影。導演改了幾年劇本之后,我們從籌備到最終完成也花了三年時間。這三年里,圈內人覺得我們“太文藝”、“不懂市場”,萬娟不得不跟每個人解釋:“我不是文藝女青年。我要做的是有票房的好電影?!蔽覀円蔡幱谧晕覒岩傻耐瑫r還要與外界懷疑做斗爭的狀態(tài)中。
在獲獎后接受采訪時,萬娟曾經對記者說過:“獲獎不是電影的重點,導演之前也得到過戛納的肯定,再找投資依然這么難。所以一定要沖刺好的票房,導演才會有更好的發(fā)展空間?!?
3、為什么我們應該去電影院看文藝片?
某一年我們在香港碰巧有幸跟黃建新導演一起看了IMAX版的《大師》,出來之后,萬娟問黃導:“為什么這樣的文藝電影,也沒有什么大場面,卻要做IMAX版呢?”黃導說:“演員這么好,IMAX上可以看到他們最細微的表演?!?前幾天萬娟跟我說:“也是自己做了這部電影,才明白越是文藝片,反而要去電影院看,才能細膩的感受到鏡頭、光影和演員的表演。”
那為什么很多內地的文藝片在電影院放感受也不對?因為成本太低。拿導演的前一部戲《夜車》舉例,成本300多萬,已經算是文藝片中的大投資,但明顯畫面偏暗,非職業(yè)演員也無法勝任角色的復雜性。金錢的欠缺導致各方面的制作都無法趕上如今觀眾對電影質感的要求。
《白日焰火》光是制作投入就數倍于它,加上1:1的宣發(fā)成本,大概是十倍多的投入。所以在獲獎之后,獨立電影界歡呼“獨立之光”時,只不過令人想到:對于資本的輕蔑,是如何限制著電影創(chuàng)作者的腳步。
4、為什么會是《白日焰火》?
《白日焰火》不僅通過了審查、拿了金熊、票房走勢尚可,且獲得了包括電影局領導在內的各方支持,為什么會是它?
因為從一開始就選擇了最難的道路:定義《白日焰火》應該是一部“票房不錯的好電影”,這個目標從未放棄。這意味著:它必須通過審查、它必須使用合適的明星、它必須采取合適的宣傳方式、它必須兼顧觀眾的口味。選擇“票房”或者“獎項”任意一項,都比這個容易很多。
前提的設定,決定了所有的工作方式和道路,決定了中途無數次的痛苦和掙扎,幾乎與所有電影圈的操作常識做斗爭:與創(chuàng)作者的艱難溝通;與體制的周旋;與宣傳發(fā)行部門的不停爭論。
而那些從一開始就排除了內地觀眾的電影,不必接受內地市場的考驗,也導致電影和觀眾彼此越離越遠:文藝片越來越難看,越來越販賣政治;觀眾越來越淺薄和懶惰。
5、第二個《白日焰火》在哪里?
《白日焰火》上映的同時,一部奇葩電影正通過包場送票的形式大肆購買票房。這部令人無力吐槽的電影,背靠著奇怪的企業(yè),在三天內砸下幾千萬,并且邀請了諸多影評人為自己背書。中國電影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就這樣狹路相逢。對此,業(yè)內無奈一片沉默,媒體集體失聲。
有無數次,萬娟都跟我說:“再也不想做電影了?!碑敳⒉怀墒斓闹袊娪跋萑霟徨X的包圍時,你看到的并非是喜劇,而是荒涼。“找個有錢老板掏錢給我拍電影”是導演的愿望;“找本暢銷書找個大明星拍部電影掙大錢”則是投資方的愿望。雙方的愿望均不職業(yè)、不現實,也無法互相匹配。
第二個《白日焰火》在哪里?
哪里還有第二個愿意花8年時間寫劇本的人?哪里還有第二個人能不為私利,費盡心機來平衡商業(yè)和藝術、創(chuàng)作和體制?哪里還有第二個公司愿意以螞蟻的方式來做一部電影?
這不是一個美好的故事。這就像《白日焰火》一樣,是一個令人懷疑和難過的故事。
…………………………………………………………………………
再解釋一下某些觀眾提出的疑問。有劇透,慎入。
1、為什么張自力五年后變成了那樣?
連這個都有疑問,可見觀眾看電影時已經變得多么懶惰。張自力因為受傷及同事殉職,不得不退役成了工廠保安。他唯一的技能就此失效,無法建立新生活,只能整天喝酒,徘徊,遠遠看著長椅上坐著的老年人:自己還沒有進入老年,卻跟老年人一樣,被生活拋棄了。導演通過幾個事件的不斷遞進:丟車、被車間領導訓斥、眺望老人,來完成了對張自力五年后生活狀態(tài)的細膩塑造。
2、為什么走廊里會有一匹馬?
警察在居委會調查時,忽然在走廊里看見了一匹馬,在對話中得知它屬于收廢品的人,而收廢品的人已經消失了好幾天。這里透露的是現實生活的荒誕和危險:人會莫名其妙的失蹤,而周圍的人似乎也并不在意,顯示主角們處在一個并不安全的環(huán)境中。這段是接近開拍時加上去的,導演修改時好幾次提到了卡佛:馬就像是卡佛小說中的《孔雀》,還令人想到《水泊離家那么近》里的驚悚感。這部電影有著強烈的歐美文學的屬性,或許會令期待現成答案的觀眾感到困難。
3、為什么干洗店店主榮榮沒有被殺死?
桂綸鎂曾經說過,電影拍攝時唯一想哭的一刻就是要被帶走時,王景春給她送一條紅圍巾。東北獨有的“廂車式賣淫”里,王景春飾演的榮榮除了撫摸和觀賞什么都干不了,已經暗示了他的缺陷。同時洗衣店又是桂綸鎂最后的生活依靠。但人跟人的幽暗之處,恰恰在于她心如死灰時,他盲目送出的圍巾。
4、為什么張自力不能放過吳志貞?
既然產生了愛,為什么不能放過她?很多人第一時間當然是想到了審查問題,“正義不能放過邪惡”。什么都先想到審查,這是另一種懶惰,是阻止創(chuàng)作進步的另一個怪獸。
先來說說洗衣店里面那個來洗毛衫的小青年吧。吳志貞割傷手指,小青年來洗毛衫,張自力將他趕了出去,這才令他跟吳志貞的關系更近了一步。但有人留意到張自力趕走小青年之后在洗衣店門口奇怪的竊笑嗎?他為什么會那么笑?……因為這是他安排來接近桂綸鎂的一場戲而已(至今還沒聽人提到這個細節(jié))。
張自力這些小聰明,在現實中一無是處,破案時卻總靈光乍現。作為一個失敗者,他必須要完成這件事,來獲得成就感和繼續(xù)生活的勇氣。這才是他無法放過吳志貞的原因。
5、究竟該如何來表達激情戲?
有人說:“好像張自力和吳志貞在摩天輪上擁吻后還有一段激情戲被剪掉了,這嚴重影響了電影的觀感和前后連續(xù)性,使后面說服力變弱?!薄@明顯是沒有看到重點。
導演曾經說:“應該怎么表現一對男女睡了一夜?讓他們一起吃早飯?!苯沂具@兩個人激情關系的關鍵并不在于零下三十度推來搡去,那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第二天尷尬而又親密的坐在一起吃早飯。這已經說明了一切。
2 ) 然而寒冬
故事開始在九十年代末某個夏天里的東北。
-----此版本為柏林影展公映版本,下文有詳細劇透--------
這是一樁有點奇怪的兇殺案,肢解了的尸塊在一天之內在省內的各個煤廠里被發(fā)現。左一只胳膊右一只腿七零八落,搞得警察狐疑,工人惶恐。桂綸鎂飾演的遺孀洗衣店女工吳至貞捂著臉哭得稀里嘩啦,一雙又白又美的大長腿無力地擺著,看起來委屈極了。廖凡飾演的小警察張自力有點駝背,感情上相當窩囊,被老婆甩了。滿腔不忿發(fā)不出想在事業(yè)上找補找補,領著一眾隊友討論案情,西瓜汁水到處亂甩。調查似乎挺順利,嫌疑人也抓了,哪料到大意失荊州,啪啪兩聲槍響火拼了起來。就這樣,疑犯死了,隊友賠了性命,這件謀殺案也只好不了了之。
五年之后,炎夏變了寒冬。
小警察早調到煤廠去當保安,日日酗酒,深更半夜醉倒路邊。個人問題也因此沒個著落,平時二流子一樣,從很失敗變成更失敗。洗衣店女工姿色不減,沒少受老板騷擾。對象也又談了兩個,可惜,像他倒霉催的前夫一樣全被殺了,還給剁成一塊一塊的,蹊蹺到警方都看不過眼了。小警察從前隊友那得知這個消息之后,許是對五年前的案件耿耿于懷,許是那女工太冷艷誘人,開始對吳至貞窮追不舍起來。就這么追著追著,幾經波折吧,真相還真讓他給追了個明明白白。
原來,以為早就變白骨了的,其實還活著。而以為是受害人的,卻是始作俑者。
女主角吳至貞從頭到尾,是一次也沒笑過,哭倒是哭了好幾回。影片過半,臺詞都沒給幾句,總覺得她拒人千里,目光里不是悲哀就是冷漠,恨不能直接飛出雪花來??伤嫒萱醚w細,別樣動人,用本山叔的說法就是“看人一眼能讓人渾身發(fā)抖”,一掉眼淚我都跟著心窩疼。
男主角張自力胡子拉碴,眼神渾濁看不出個所以然來,瑟縮在破舊的皮夾克里東張西望,表面上看活脫脫窩囊廢一個??梢宦诽舆^兇手追逐,打探線索,有時候還透著點老練刑警的機智勁兒。前隊友曾問過張自力,為啥非要攪和這個案子,他只答想要輸得慢點。這或許是想要些證明,不然人生也太失敗了。前隊友笑得憨厚,說咋的,那你還想要贏得人生啊。最后,小警察查明了真相,在慶功宴的酒桌上得到警隊眾人的交口稱贊。老式的交誼舞廳里,他有些瘋狂地扭著不成樣子的舞步,如此得意而陶醉。
除卻開頭,整部影片布景老舊,色調灰暗,寒氣從熒幕彌漫開來。攝于零下三十度的哈爾濱,有雪地,冰場,舞廳,夜總會,眾警察,小混混以及居委會大媽,各場景和角色都很有地方特色。我甚至想起了家鄉(xiāng)的深冬,哈氣在睫毛上凝了霜,頭臉和手腳都被凍僵。雪下了化化了又凍,運煤車在路上留下痕跡,混了雪水攙了泥土,更加灰黑泥濘。孩子們肩上掛著冰刀,室外冰場坑洼不平,路燈映了滿地昏黃。
我想這大概就是個屬于寒冬的故事。論起來,根本不是緊張刺激的懸疑片,節(jié)奏緩慢,偶爾嚇人幾下。說不出,就是攪著勁兒的難受,好像心里卡進了冰渣。最喜歡的場景是二人在冰場。吳至貞在冰上翩躚而過,一臉茫然,而張自立緊跟著滑在后面,幾步踉蹌,猴急地把她推倒了。然后也沒有溫暖的結局。冰刀可以殺人,愛恨情愁,砍碎了事。而小警察沒有英雄救美,洗衣女工最后看到的場景是不合時宜的白日焰火。
哦對,可能因為我來自東北,更能理解片中各處場景以及土話的笑點吧。我的五顆星,獻給我的故鄉(xiāng)情。
觀影過程中,我問同來的朋友他是否看得懂,回答是配上字幕(影展時字幕是英語和德語)勉強能懂。估計國內公映時肯定也有這問題,所以對票房略微有些擔心。偏文藝,劇情稍弱。雖然有金熊響當當的名聲,也難保沒看懂的觀眾從影院里出來不罵人。要是眼界高,可千萬別對這片子過度期望。本來藝術作品就全是見仁見智,一千個哈姆雷特嘛。
--------柏林電影節(jié)Berlinale豆知識---------
柏林電影節(jié)和威尼斯,戛納電影節(jié)并稱歐洲三大電影節(jié)。一般舉辦于每年二月上旬,為期十天左右。相較之下,柏林電影節(jié)更注重對公眾的開放,每年公映大概400場次的參展電影,售出約三十萬張影票。不光有逐熊的主競賽單元,還有全景單元,特別展映單元,新生代單元,經典單元,德國電影新星單元,和世界知名導演制片座談的論壇單元,吃完宴席再看電影的美食單元等等等等。當真是包羅萬象五花八門,電影人的節(jié)日一般。評選最佳影片為金熊獎,本屆獲獎影片就是《白日焰火》啦。廖凡所擒的銀熊獎則分為最佳導演,男女主角,劇本和配樂等類別。除了金熊銀熊,還有評選諸如最佳同志電影泰迪熊獎的其他獎項。今年還有另外一部講述盲人按摩的華語電影《推拿》獲得了最佳藝術貢獻獎。
附上官網放出的電影片段,廖凡帶隊盤查洗澡堂子?
紅毯和答記者問的視頻也可以看到。
http://www.berlinale.de/en/programm/berlinale_programm/datenblatt.php?film_id=20143347#tab=video25Berlinale觀影花絮
因為是全球首映,特別搶手,票一早宣布售罄。
不甘心地一直守在窗口,終于走了狗屎運在首映前20分鐘買到退票。
放映結束后有簡短的演職員致謝環(huán)節(jié),刁導上臺,首先感謝投資和制片方。雖然翻譯略次,但觀眾熱情地回應了導演演員和制片人幾位對柏林的贊美。柏林很美,請一定再來!
桂綸鎂很美廖凡很帥(廢話。
恭喜抱熊而歸!
希望國內上映時能少砍幾刀。
3 ) 性,是暴力,也是解脫----關于白日焰火的神展開解讀
性,是暴力,也是解脫
文 錢德勒
每次寫這種看完電影的感受,是必須先啰嗦一下,我不是專業(yè)的影評人,大概也算不上可以被稱之為標準樣品的觀眾,這樣是為我胡說八道留下了空白,任意潑灑我所理解的顏料。就像電影《白日焰火》一樣,蒙朋友邀請得以觀看,就覺得整個電影是一張有很多留白的畫布。
在這個被導演刁亦男稱之為類型片嘗試的作品里,就像一整塊肅殺,冷峻的冰塊被冰刀看似隨意又工于心計地劃開一道又一道的裂痕,縫隙,在滴血,在淌水,畫布因而充滿意象,有一匹不知道主人的馬出現在街道辦的走道里(關于這個,后文會扯扯淡,很有意思),還有王景春的假發(fā),桂綸鎂的口紅,還有開場那莫名其妙的瓢蟲和紙牌……
就當我扯吧,我覺得,表面的碎石案背后其實是講一個關于性暴力的故事,倒不是我一定要用性來解釋對全世界的困惑,實在是導演布下那么多模糊、曖昧的細節(jié)。同看的朋友有人看到了政治,一個道理。且聽我慢慢道來,您看得開心也好。
記得德國導演法斯賓德曾經說過:愛情是一種最精良,最狡猾,也最有效的社會壓迫工具。在這部電影里,這句話簡直是最精確的概括。戲中的四個角色(我就以演員名字來說吧,不要片段理解)廖凡、桂綸鎂、王學兵和王景春,都是背負著不殘缺的愛,不滿足的性欲走進了北方重工業(yè)城市的戲劇舞臺里,上演了一出“君失驕楊我失柳”的糾結故事。
電影開場,是夏天,悶熱黏糊,廖凡穿著白背心和白襯衫與即將離婚的妻子蘇麗娟打撲克,在一家不知名的旅館,隨后一個鏡頭就是兩人做愛的特寫,廖凡上位,女人頭壓著撲克,手臂有掙扎的動勢和線條,可以想象感受到什么力量沖擊。然后一個莫名其妙的特寫,一只花斑瓢蟲落在白色床單上。
首先是蘇麗娟這個名字很耳熟,果然,王家衛(wèi)電影《花樣年華》中,張曼玉扮演的怨婦叫蘇麗珍,一字之差。應該不是巧合,《花》片中大家應該還記得經常出現的場景就是,兩人在小旅館里對坐無言,四周也是悶熱曖昧急欲發(fā)泄的氛圍,梁朝偉君自然也是白背心與襯衫,有一次蘇麗珍還有一搭沒一搭說熱。這個對熱的感覺,如果沒有記錯,也被賈樟柯在電影《三峽好人》,讓當時還不是妻子的趙濤模仿過。熱,就是欲望,是非得如此的前戲。
事辦完后,兩人在火車站上有過爭執(zhí),廖凡不舍,前妻說,不是說好了最后一次。廖凡不干,性急地撲向前妻,光天化日下壓住這個熟悉的身體。
非常有意思。一個是打撲克,我想,這個是兩人經常而為的游戲,誰贏了就占據了對性的主導,所以廖凡上位。最后一次,是整個電影的戲眼,后面出場的每個重要角色都在save the last night。兩人為何離婚,電影沒有解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廖凡是一個性欲強,習慣直給的直男,糙漢子。瓢蟲,在給特寫的時候,我一直沒有看清楚,一直在想這是什么,抱歉,我開始以為是血跡,知道最后一刻才看清楚。什么意思?
顧城有一句詩很有名,是對美好記憶的幻象:睡了,蓮花;醒了,瓢蟲。一次次臨近,迸散,成為千朵蓮花,在人間把手指合攏。迸散出“千朵蓮花”不就是片末的“白日焰火”,扣題了,表面視覺的意象,以及深層次的意思,最終罪人愛人都被救贖,盡管是以被迫的姿態(tài)。詩的作者是顧城,他怎么死的,不需要贅述吧,就是被砍殺,他也砍殺愛人,對愛的偏執(zhí)與占有,這個也是符合電影后面的情節(jié)。
我個人認為,開場廖凡和前妻的最后一次激情戲非常重要,看似閑筆,但把整個電影背后的故事全部拎起來,就像一張漁網的一頭被牢牢控在手中。
繼續(xù)說,電影在柏林上映的時候,不少華語記者都認為桂綸鎂沒有東北姑娘的味兒,口音和外型還是臺灣小清新。我個人倒是認為選她選對了,她有一股仙氣兒,有不可靠近的神秘感。但更關鍵的是,她和廖凡的前妻在外型上非常神似,我認為基本上男人選擇的對象都是在一個模板里的,廖凡也是,他就喜歡平胸,高挑,瘦的女子。
可能我得加快速度了,快點說后面的。我就按照人物角色來說吧,懶,不愛多寫字。
廖凡簡單的說,是性欲和性能力都不錯的東北男人。
桂綸鎂,有性欲,但是一直沒有得到滿足,直到最后與廖凡有了“最后一晚”,第二天,廖凡“出賣”了這個女人,把99年發(fā)生的碎尸懸案了結了。
桂綸鎂,在自己的丈夫,以及庇護者王景春那里都沒有得到過一個女人基本的滿足,只在廖凡那。他們第一次親吻是事故。廖凡滑冰摔倒在她身上,她就感覺到不同的鼻息,第二次,廖凡說你應該主動講真相(潛臺詞自然是鼓勵性愛的另一方主動),而桂綸鎂也的確主動了。兩人的身份類似“警察&女賊”,這個大家不會陌生,非常經典的性欲角色模式,是SM的關系。兩人在親吻之后的戲是沒有展現的,但是第二天兩人在小攤里,桂綸鎂抹上了口紅,精心打扮起自己。這個很顯然是暗示她得到了滿足,最終完整。不多說??戳艘鈺莾耗菚r候被扭曲的輕松,短暫的幸福感。
王學兵,角色多半是性無能或者不能滿足妻子,沉默寡言,不擅交際,沒有什么朋友,這也符合變態(tài)殺手在類型片的一貫表象。妻子被大款勒索,片中臺詞說的很清楚,桂綸鎂跟真正在99年被碎尸的死者去開個房間,第二次被強奸才失手殺死。我認為,行兇者未必真的百分百是桂綸鎂,我覺得這個是有模糊的界限。因為兩人在事情發(fā)生前,的確是相愛的,是生活在一個封閉的童話里。王學兵,應該就在現場并且動手了,更深層的原因是出于一個男人對自己性能力的自卑,最后一點脆弱的自尊,精心維護的童話被赤裸裸地打碎。廖凡的同事,警察隊長第一次碰到王學兵,曾經問他你為什么把冰刀一直掛在身上。王學兵說冰刀壞了,然后借機殺了隊長,也碎尸。變態(tài)心理學我不太懂,但是有一點是知道的,殺人習慣多是有情結和固定的。我認為,冰刀是角色外掛的“性假體”——更直接的說是“假陽具”,是他自尊心變態(tài)的維系。冰刀,代表陽具,不算我一時的首創(chuàng)。大家應該還記得,我最愛的美國導演德帕爾馬(也是類型片大師)早期有一部電影叫《剃刀邊緣》,英文名字是,Dressed to Die (直譯不就是欲死)。里面殺手是變態(tài),也是性無能,用剃刀殺人。刀的類型變了,但是隱喻一致。冰刀,滑坡冰面,感覺是就是強硬的破壞。不多說,想想就明白了。更加有趣的是,桂綸鎂出賣王學兵,最后一次跟丈夫見面,王學兵說出去買煙,桂綸鎂說等等。然后,一個鏡頭就是兩人走在夜晚被臟雪臟冰布置的街道上。中間的空格,我問了下片方,是兩人親吻。桂綸鎂,決定給王學兵“最后一次”,是對自己出賣他的補償心理,當然是假象。
王景春,很遺憾,也可能是天生有缺陷,不至于殺人,但也有一些小小的性癖好。首先他估計也不行,這就解釋了他為何能夠安全躲過王學兵的冰刀。除了他給桂綸鎂安身之所,還有一個原因是他雖然愛慕桂綸鎂,但只能停留在動手動腳,沒有實際效果——何以見得,電影中莫名其妙講了王景春在卡車里買春的經歷,這種卡車車廂就像大篷車,野妓在里面招攬客人。警察問她話,她說王景春很奇怪只是讓她不停換裙子,啥都沒干。我信這句臺詞說的。王景春為了展示自己的個人魅力,會戴假發(fā),這也變相說明,王景春的性癖好可能就是角色扮演,是另一種扭曲的滿足。
我理解的故事大概如此。有點不知道怎么收場了。不過,很開心,在周日的晚上,可以放肆想象力,也許有點重口味。但電影里用了歐陽菲菲的歌《向往》,有一句歌詞是,我進入夢鄉(xiāng),你在我身邊。電影是夢,不必太認真。
對了,差點說莫名其妙的馬是啥意思?我猜大概也是男性性能力的象征吧?;仡^問問周公或者佛洛依德君。哈哈。
4 ) 焰火周邊:作為哈爾濱人不得不吐的那些槽。
【關于名字和意象】
我覺得“白日焰火”的名字和意象肯定有意義,但是沒有那么大的、決定性的意義。大概只有一輩子除命題作文之外沒有進行過任何自主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人,才會把所有藝術品的名字和內容一定要聯系出個意義。實際上藝術家給自己作品命名,可能牽涉核心主旨,也可能是在次要元素里找個亮點,還可能實在想不出來了胡編一個,甚至可能就為了裝逼或者賣萌——原因實在是太多了。導演就說,這焰火意象完全是故事之外的,偶然看到覺得很好,就把故事往這上面靠了靠。白日焰火英文名叫“黑煤薄冰”,如果中英名字掉個個呢?那又有別的闡釋了。
從吳志貞的角度來看,“白日焰火”是那個夜總會的名字,亦代表了那個脅迫、強奸她的皮氅的主人,她去夜總會找那個老板的時刻,就注定了她命運的轉折。白日焰火是她命運的沉重界碑,而張自力最后放的焰火在即將入獄吳看來大概是一次濃墨重彩的祭奠。
那么對于張自力來說又是什么呢?
白日焰火什么樣?看不見。又是什么人會在大白天放焰火?小時候我干過一次這種事,也幾次看過別人干這種事。那種心情是等不及,明知白天沒什么效果卻還是忍不住想放;而放過之后果然沒什么效果,心里又是一陣空落落,還有浪費煙花的懊悔和心疼。至于張自力這種成年人,大概不是孩子式的貪玩好奇等不及,而是積郁了太多的情感、欲望,迫不及待地要宣泄、釋放,其實效果看不見,其實放過之后還是一片虛空,連“絢爛過”都說不上。張自力在與吳志貞的權力關系中是完勝的一方(雖然吳想利用張擺脫梁但失敗了),無論事業(yè)還是情欲,但那又贏得了什么呢?不過輸得慢一點罷了。
人是一團無用的熱情,在欲望的滿足和匱乏的痛苦之間擺蕩。
【關于哈爾濱】
據導演說,本來只想找個北方城市,定的撫順,后來選景不順遂,又改到了哈爾濱。導演還說,都是為故事服務,沒必要拍西北就帶點秦腔,拍東北就拍個二人轉。
這導演是明白人(當然我要抗議二人轉跟哈爾濱幾乎沒什么關系)。據說哈爾濱符合故事、符合男女主角那種頹廢、壓抑的氣質,廖凡說“很多破敗的房子,但伸手進去就能摸到雕花的欄桿”。哈爾濱的氣質不僅是頹廢,還有很潮很歡脫的一面,不過在蕭條的冬季,這個味道也是把握得很準確的。我很高興他拍哈爾濱居然沒有拍中央大街索菲亞教堂和老道外——當然由于劇情需要出現了松花江和鐵路橋——卻僅從千篇一律水泥盒子式的老居民樓、雪夜昏黃的馬路以及兩邊的倉買、火鍋和烤串兒中準確地捕捉到這城市的某一個面向,某一種氣息。更不用說我熟悉的那些人的神態(tài)和鄉(xiāng)音。心里真是挺溫暖的。
不裝點任何多余的符號、標志,以至于國外記者認為這是“鄉(xiāng)村”;但我一看,就知道是哈爾濱。
這太難得了。
【關于桂綸鎂】
接著上面的說,正因為故事設置在“北方城市”這一環(huán)境,吳志貞的角色才更難定位。
當然,她不能太突兀,這也是很多批評桂綸鎂的觀點。但她又不能太流俗——你能找個真正的東北老娘們兒Or小媳婦兒來演嗎?(我腦補過孫紅雷+丁嘉麗的組合……或者秦海璐,或者現在還有什么優(yōu)秀的東北籍青年女演員嗎?)好像不妥。吳志貞,就是要有那種神秘感,疏離感,有種仙氣兒。這倒是符合桂綸鎂的氣質。
其實,小鎂有多努力你們造嗎???
她是真的在哈爾濱家庭式的洗衣店體驗過生活的!她是真的有練哈爾濱口音的??!不信你去聽她臺詞最多的一段,就是警察讓她交代、她報出一大段家庭住址個人愛好什么的,其中“家住XX街7號”那個“7”發(fā)的是第二聲,而整句話的腔調語感也是哈爾濱味道的。只不過還是練得不夠像罷了。
小鎂唯一的問題就是:太!美!了!她第一次出場,那一轉身,你簡直搞不懂一個小清新的臺妹是怎么空降到白山黑水之間的!一個底層勞動婦女,一個洗衣店的小媳婦,不應該是這個樣紙的!導演應該在前面的段落把她妝畫得糙一點,這樣的話她和張自力好上之后再容光煥發(fā)也有個強烈對比嘛。
另外還有一點不符合生活實際的是,在那種老式居民樓,一樓,還開了個門市、人們出來進去的洗衣店,在那種供暖水平之下,小鎂你整天內衣加羊絨衫的搭配是絕!對!扛!不!??!的!又不是永遠工作在熨燙車間。唉,不過為了勾勒身材勾引男主,就這樣吧。
回頭再看一遍,以后的想到了再寫。
5 ) 一曲東北貂文化的離騷
我專門問一個東北的同事。
一個大慶妹子,很漂亮的姑娘。
“你們東北人為什么要穿貂???”
“……也沒有都穿吧?!?br>“可還是很多人愛穿?!?br>“因為……貂暖和吧。”
“那,你為什么不穿?”
“因為。。。太貴了?!?br>
所以太貴就出事情了。
你看,桂綸鎂多好一姑娘。
整條片子下來,就記住了她長而白皙的手指,轉身時盈盈一握的小腰,毛衣下高聳的大胸,利刃般閃亮的鼻梁……
簡直直刺我心啊有沒有。
多好的姑娘。
就為了一件貂。
至于嗎?
好好的人生被毀滅了。
平靜的令人羨慕的洗衣店生活。閑了和老板軋軋姘頭,混在年輕人里溜溜冰。有一顆埋藏秘密的行道樹,有屬于自己的抽煙的窗欞。每天晚上獨自一個人坐輕軌穿過孤獨的城市。
文藝的五內俱焚。
結果為了一件貂,殺了人。
害死了帥得像王學兵一樣的老公,害得人家拿著冰鞋那么不好用的兇器殺人。
害得四條眉毛的廖凡煢煢孑立,本以為在文化館舞廳贏得人生后能過上飲馬江湖的生活,最終只能在樓頂放焰火杯葛人生。
“那個放焰火的畫面多么有象征意義啊”
“什么意義?”
“對著上蒼和政權發(fā)射多余的力比多啊”
“……”
“寓意著你們搶走了我的女人你們也別想好過?!?br>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br>
“不過還是想想覺得劇情好不合理??傆X得一件貂而已,不至于這么想不開?!?br>“要不怎么說一分錢憋死英雄漢呢?!?br>“也是,項羽面前也不過一條河而已?!?br>“所謂人生的困境不過如此?!?br>“好深刻。果然拍得好深刻?!?br>“我也覺得鏡頭都運用的很好?!?br>
簡直要在電影院里拍案而起。
“不過她老公殺人的時候穿的是貂嗎?”
“是吧?!?br>“廖凡的皮褲呢?”
“也是吧。”
“廖凡的皮衣呢?桂綸鎂的毛領呢?”
“我覺得都是,東北人的那些皮衣皮褲,里面都得是貂。毛領也是。要不怎么說東北有貂文化?!?br>“這都誰告訴你的???你又不是東北人?!?br>“我同事告訴我的。大慶妹子,同卵雙胞胎,可漂亮了?!?br>
“現在這個社會,男孩子都太壞了?!?br>“怎么說?”
“穿貂的心腸更壞。心智都被貂蒙蔽了。別人弄壞了他的貂,就得陪他開房?!?br>“……”
“老婆都不要了?!?br>“是啊,為了一件貂?!?br>“再買一件不好嗎?”
“可能買不到同款了?,F在淘寶上的好東西動不動都缺貨?!?br>“對的對的,買不到的時候我也常常想殺人?!?br>
“覺得她老公拿著冰刀的那一下好帥?!?br>“是啊,就像宮本武藏在五輪書里寫的那樣帥?!?br>“最后雙刀的那一下很像亡靈戰(zhàn)士……”
“天注定里也有趙濤用刀的鏡頭,雖然有點亂入……”
“是啊,現在這些文藝片導演都有功夫情結?!?br>“過去是李安,王家衛(wèi),現在輪到賈樟柯,刁亦男……”
“啊,刁亦男,貂亦難?!?br>“??!對的!導演的名字就揭示了這部片子的主旨!”
看了近期的文藝大片《貂亦難》,我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
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里,漸漸竟有了解凍的心情。
臨近周一的晚上,我在客廳里像廖大叔那樣翩翩起舞,對著夜空中最亮的星,許下了今年的愿望:好好攢錢,冬天上淘寶買一件貂。
“然后呢?”
“然后拿著這個貂,滿上海兜洗衣店唄。看哪家姑娘漂亮就送去洗??傆幸患夷芟磯牡?。”
6 ) 《白日焰火》:以愛之名的冰血暴
美國推理小說家雷蒙德·錢德勒曾在《簡單的謀殺藝術》說:“把謀殺案還給有殺人理由的人,不僅僅是提供一具尸體而已,還還給了手頭有兇器的人,這種兇器不是手工打鑄的決斗手槍、毒箭、熱帶魚”?!栋兹昭婊稹穾缀蹩梢园堰@句話接下去:兇器還可以是人。
在《白日焰火》亮相之前,很多人都把此片視為一部僅供觀眾解謎的推理片。不容否認,影片所有的人物關系和邏輯架設,都是奔著一個令人費解的怪局而去,但本質上,它并非一部“本格派”的推理電影。本格推理,主要是以推理解謎為主,與注重社會性的硬漢派相對,它不注重寫實,而是以驚險離奇的情節(jié)來編織情節(jié),比如莎婆的密室殺人或暴風雪山莊里的詭計。刁亦男曾說,他對西方的偵探小說始終持有濃厚的興趣,而從《白日焰火》呈現出的氣質來看,導演偏愛的顯然是“硬漢派”推理小說——圍繞謀殺的故事,折射的是社會模樣,觀照的是人物的道德困境,甚至,還融入了導演個人的價值判斷。當解謎已不是故事的主軸時,偵探主角自然也不再高人一等,就像片中廖凡飾演的頹廢警察張自力一樣,在幾年的時光中,始終身處難以自拔的痛苦中,他必須倚恃著拳腳和毅力,才能“輸得慢一點”。
當張自力最終在酒桌上一邊大笑,一邊脹紅了臉隱藏起哭泣的沖動時,我們很容易想起另一硬漢派推理小說家哈米特的名言:“一個小人物日復一日在泥濘、污血、尸體與欺騙中前進,盡可能地麻木、粗魯與犬儒,邁向一個晦暗的目標?!庇蟹N聲音認為,《白日焰火》應當將這種“晦暗”走到底,讓張自力也成為吳志貞的下一個犧牲品,但就電影劇作而言,刁亦男對于結局的處理,卻并沒有偏離整部電影所架設的邏輯軌道:既然我們愿意相信“活死人”梁志軍可以為愛付出一切,那么我們也應該確信,吳志貞在被警察帶走時,看到車窗外肆虐的白日焰火時,已經決心和以前那個“想逃逃不掉”的女子劃清界線。
《白日焰火》不同于套路化的偵探片,刁亦男始終避免用直白淺露的細節(jié),來刻意渲染案件的戲劇性,這和有著極簡主義氣質的劇本完全一致?!栋兹昭婊稹穾缀鯖]有浪費的鏡頭,每一個畫面都精確地釋放出導演所要傳遞的信息,有時,你會覺得敘事過程中似乎出現了被故意留白的斷裂地帶,但事實是,在之前的鋪陳中,導演其實已經悄然植入暗示和交代。譬如,張自力第一次收到“神秘人”送來的車牌號紙條時,頗讓人費解,但之前有一個手握方向盤向右轉的特寫鏡頭,已經說明一切。諸如此類的線索跳躍、場景轉換等等,在片中比比皆是,但它又并非“不明覺厲”。因為“不明覺厲”暴露的往往是導演的表達無能,而《白日焰火》卻可以在各種點到為止的細節(jié)中,突顯出整體布局之精妙。
影片的生冷面貌,還呈現出一種黑色電影的風范。黑色電影常以冷酷的殺手、內心糾結的偵探以及魅惑無邊的蛇蝎美女為標配,在詭譎肅殺的氣息中,犯罪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面??陀^而言,中國內地導演對于黑色電影的嘗試并不多見,程耳的《邊境風云》和寧浩的《無人區(qū)》,多多少少具備了一點黑色電影的特征,但它們都沒有《白日焰火》如此明顯。一般說來,黑色電影中,黑夜的場面相對較多,無論是內景或外景,總給人以陰森可怖、前途莫測的危機感;在攝影風格上,深影和陰沉的影調,勾勒出一個夢魘式的幻覺;此外,黑色電影的主人公們,在道德上總是具有雙重以上的人格,失望而孤獨、最后在相互斗爭中找到歸宿,“叛逆”是他們的標簽??梢?,《白日焰火》是一部極具黑色電影特征的作品,而在視覺處理上,除了憂郁而粗礪的基調之外,導演還借用夜景中的燈光來輔助每一場戲的情緒,霓虹燈和鐵道邊的昏黃路燈,映照在人的身上,也暗示著他們內心的困惑和迷茫。當然,刁亦男的影像風格終究克制,若是玩到《唯神能恕》那般瘋魔,效果勢必跑偏。
《白日焰火》贏得金熊獎,并不是一件令人訝異的事。這并非馬后炮式的論斷,也不是否定《青春年少》《布達佩斯大飯店》等同樣優(yōu)秀的競賽片的成就,而是《白日焰火》從里子到面子,都契合了柏林電影節(jié)一貫的審美偏好——過于考究、突出視覺奇觀的電影通常不受青睞,柏林影展獲獎作多半給人以粗礪、冷峻的質感,人物都常常陷入完全無處可逃、被各種遭遇所壓迫的境地,并且,電影在講求故事性的同時,往往還需要搭建人和社會環(huán)境之間的關聯,角色的生存狀態(tài)可能無關政治,但一定要和某一地域文化背景產生交集。
《白日焰火》在“柏林品位”上幾乎做到極致:即便故事千差萬別,但它和前幾屆金熊獎得主的品相卻異常相似:伊朗的《一次別離》是兩個家庭圍繞利益和謊言掀動的道德風暴;羅馬尼亞的《孩童的姿勢》說的是一對母子在橫禍降臨后的瘋狂交戰(zhàn)。兩部電影的影像風格都達到“大巧若拙”的境界,每個角色都很難用好與壞去判斷,尤其是站在各自立場上去觀察時,總能從可恨的人身上找到被同情的元素,這與《白日焰火》何其相似?
在這部電影中,沒有一個角色讓你清晰地表達愛憎。張自力是中國銀幕上的一位非典型警察,你可以肯定,職業(yè)賦予他的正義感不容否認,但從執(zhí)行任務時發(fā)生的意外、到無以復加的沉淪;從被干洗店女人吸引,再到“立功”后的滿腹愁思,他絕不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英雄,卻有著異乎尋常的、令人信服的個性。甚至,從這個男人身上,還有著一種難以琢磨的動物性。而最驚心的,還是在面對女人和職業(yè)認同的困局面前,他選擇了后者?;蛟S有人認為,這是導演某種程度的妥協,但客觀來說,張自力選擇讓心心念念的女人接受懲罰,并且倔強地用白日焰火來宣泄痛楚、仿佛給予彼此希望,委實提升了電影的況味。
廖凡因扮演張自力而獲得柏林影帝。就一般推理片格局來說,張自力應該是線索人物,隱藏在幕后的罪犯應該更出彩,但刁亦男對張自力這個角色的傾斜,讓廖凡爆發(fā)出了積攢多年的演技能量。有評論指出,廖凡在片中缺少一場足夠分量的重頭戲,比如大特寫長鏡頭之類,但實際情況是,廖凡的肢體語言,以及有限特寫鏡頭里的眼神、臺詞的語氣拿捏等等,都滲入到了角色靈魂中。張自力這個角色,很容易讓人想起《冰血暴》里費蘭西斯·麥克多曼德扮演的女警察,你找不到她的“演技”在哪,但她獲得了奧斯卡影后,影評家羅杰·伊伯特說:“勿須多言,看完電影后,你相信她是一個女警察,就夠了?!绷畏舶缪莸膹堊粤Γ隳芮宄赜X察到他的怨恨、孤獨、恐懼,以及滔天的性欲,當然實至名歸。
在推理電影中,所謂處在正義對立面的人物,常常更加惹人關注?!栋兹昭婊稹分?,一對潛伏在東北老城的夫妻,充滿了危險的吸引力。桂綸鎂扮演的干洗店女店員吳志貞,和評論界所描述的“蛇蝎美人”并不相同。什么是蛇蝎美人?《雙重賠償》里的芭芭拉·史坦妃是,因為那個女人勾引男人主動出擊,骨子里的攻擊性一眼可辨。而本片中的吳志貞,走的并不是這一路數,她的美并不帶有致命的挑逗性,周圍的男人基本都是主動上鉤,而這一局面造成的結果,就是她被動犯罪,從而造成層層累積的悲劇。吳志貞實際上比毒辣的芭芭拉更加復雜,她沉默、拒絕、沉淪、背叛,和每一個男人相互傷害,當她被梁志軍從牢獄之災中解脫之來后,她陷入了更大的、看不見的囹圄之中。她可能感激梁志軍,卻又未必繼續(xù)愛他,她愛上了張自力,卻又必須利用他,來擺脫自己被鉗制的生活。從某種程度上看,她的毒,是不露聲色且登峰造極的,但她的可恨又伴隨著難以想象的可憐?!栋兹昭婊稹吩谂鹘巧砩腺x予的復雜性,讓整部電影沒有流于淺俗的欲望爭斗,實為難得。
桂綸鎂扮演的吳志貞,在形象和氣質上,就像被牽進居委會的那匹馬一樣,與周遭的環(huán)境格格不入,并且處于被所有人拋棄的局面。但是,臺灣女人演東北大妞,正是電影試圖呈現的角色效果——她纖瘦、白嫩、看上去恬靜自然,在糙爺成堆的城市角落,她是那樣特別,連性無能的干洗店老板,都試圖吃她豆腐。這樣的女子,將劇本中的吳志貞活了起來。桂綸鎂的演出冷靜到讓人窒息,比其獲得金馬影后的《男朋友女朋友》更讓人印象深刻。
當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張自力和吳志貞身上時,另一個苦苦掙扎的存在,卻顯得陰暗卑微,他為愛付出一切卻只換來背叛和死亡,梁志軍人生的悲劇如此徹底。刁亦男并沒有給王學兵扮演的梁志軍多少戲份,短短幾次出場,寥寥幾句臺詞,簡單乏味地如同他的藏匿生活。然而,從吳志貞的描述中,一個無怨無悔的替罪羊形象已經非常清晰。我們無法從狹小逼仄的出租屋中揣測出他們曾經有多相愛,有多少次跟在吳志貞的身后,用冰刀刻出妻子滑行的道路,但卻從那只悄然伸到腰后,又不敢摟下去的手,讀懂他對妻子的愛,也只有那聲槍響,才讓他從暗無天日的日子里解脫出來。
梁志軍和《嫌疑犯X的獻身》里的石神頗為相似,他們都用極端的方式來守護鏡花水月中的幸福,也正如“白日焰火”一般,綻放了也沒人可以看得真切。不過,單相思的石神對愛更加奮不顧身,他的唯一目的就是愛的人一切安好,而梁志軍卻不愿就此離開,寧愿做一個“活死人”也要陪伴在妻子身邊——他困死了吳志貞,當然也困死了自己。梁志軍和石神哪一個更可信?答案不言自明。
《白日焰火》之所以充滿了一種迷人的氣氛,還得仰仗于刁亦男對于影像、配樂以及音效剪輯的敏銳。這部電影似乎有兩個潛在的角色,一是哈爾濱這座城市,二是難以忽視的來自空間的聲音。在刁亦男的鏡頭中,哈爾濱并不一座繁華的大城市,人煙稀少的隧道,破落的舊民居,空蕩蕩的濫尾樓,都讓人感到窒息和壓抑。當張自立和吳志貞出現在摩天輪上時,“白日焰火”的霓虹越耀眼,周遍的黑暗便越濃烈,靜謐肅殺的城市,就像每個角色的內心一樣,隱忍著什么,似乎永遠找不到出口。
在以暗夜為基調的畫面中,各種聲響也不時鉆入耳際——每一次相遇、沖突和轉折,都會伴隨著不經意的汽笛聲、鐵軌聲、貨車聲、甚至來自隔音效果很差的影院的聲響,而在最重要的跟蹤戲中,風聲和冰刀劃過冰面的聲音,都足以調動起觀眾的感官。這一切,似乎都沒有經過刻意設計,但出現時機卻十分準確,可以說,刁亦男對環(huán)境聲的捕捉和植入,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配樂的功能。在影像風格上,《白日焰火》有著獨立電影的粗礪之美,但用鏡卻非??季浚┻^隧道的一片雪路、以主觀鏡頭拍攝的汽車跟蹤戲、張自力跟蹤吳志貞時的空鏡銜接,都讓影片充滿了逼真的現場感,并隱藏著耐人尋味的隱喻感,足以讓文藝青年和考據癖們仔細研究。
風格化是把雙刃劍 看得出導演用繩命在導戲 虧也就虧在太用力 至于血色浪漫這種事 從骨子里就不屬于中國人 不要再說桂綸鎂會演戲了好么 那件burberry倒是真不錯 拿獎的話是中國電影市場和資本的勝利 #感謝幕后推手 以及依然熱愛相信中國電影愿意掏錢進影院的各位吧
我實在搞不清楚這樣一部電影怎么得到金熊的……覺得這個故事很假欸,可能它在情節(jié)方面比較好看,認認真真講故事,沒有刻意討好評審搞政治元素吧,雖然故事完整,但沒什么立意,我也沒有進入到故事人物的感情當中去,沒有被感動到,只是一個krimi電影,看過也就忘了,沒有感悟。
有些臺詞做作到讓人想掀桌,一看就不是東北人嘴里吐出來的(一如既往地想黑桂綸鎂)。但電影情緒很強,神秘的冰刀、卑瑣的男人、雪地里的污垢,看完后在新街口失落了半個鐘頭。開場不錯,簡潔、直接。中間對手戲有些萎,不太像樣。結尾又強大起來,東北的氣韻相當靠譜
這片主題是不是講哈爾濱人的性苦悶,我感覺廖凡全片每時每刻都想強奸個誰……
詩意絕不僅僅止于影片的名字。它還是床單上的瓢蟲、居委會過道里走失的馬……
原著:東北圭吾。
中國電影如何在外國電影節(jié)獲獎:1,拍一些洋不洋土不土的所謂大片。2,拍一些二逼文藝片。3,拍一些大罵中國和描寫中國落后的片子。
其實與《白夜行》半毛錢關系都沒有,吳志貞是一個看似無辜、玩弄感情的蛇蝎美人,張自力是一個真戲假做、渴望回歸掌權者隊伍的工廠保安,梁志軍反倒是真正的受害者。情色的背后是絕望的糾葛,焰火的背后是無邊的黑暗。
《白日焰火》有獨特的影像肌理,彰顯著作者氣質。情緒的釋放,似暗流涌動。動作的對抗,如利斧鑿冰。一方面,它克制、隱忍;另一面,又不掩飾粗獷與賁張。東北既承載世俗,又提供奇觀。在現實的粗毛邊處勾勒,渲染低調的細寫意。微妙的聲音設計,入耳最傾心。
"文藝片女主有三寶 胸小話少表情屌。桂綸鎂為這片兒加了分。"
披罪案外衣的文藝片,相比案件本身,重心還是放在情緒上。就好像角色也并沒有真正去關注案件的演變,更多還是糾結自己。好在情緒有幾處妙筆,比如廖凡的亂舞。刁亦男的電影其實始終在講城市里孤獨的人,但是他片中的城市總像二十年前的小城鎮(zhèn),雖然這回拍的是哈爾濱。一群失意的人在努力活著
內容簡介里的吳志貞“身上散發(fā)著熟女的魅力”。。。我怎么就感覺不到呢
沒有人想到東野圭吾的那一系列 白夜行 幻夜
史上最好看的國產電影節(jié)電影。真的!
從一塊碎尸的視角開始,戲劇化調度,幽默小細節(jié),活在案件里的人。還是暗、舊、冷,都跟警察有關,《制服》里的洗衣店,《夜車》里的舞池,冷冰冰的面孔,不動聲色的講述。比起當年癲狂的“火焰”而言,“焰火”里的廖凡更純熟了。影院二刷觀感更佳,雖然公映版結尾略傻,但仍然是能挺直腰板的國產片。
有意思的是,廖凡的舞蹈我是后來才補上的。這部電影反正我會念很久。
東北版《白夜行》
黑夜不行白夜行,白日焰火看不清。冰刀亦是無情物,溜冰殺人兩不誤。
炮到小鎂之后第二天把她送給警察這種事兒我覺得實在是太扯談了
片尾十分鐘絕逼是柏林電影節(jié)評委授予金熊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