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言過其實
在看了不少關于《七劍》評介之后——比較關鍵的是《三聯生活周刊》8月第一周的封面故事,在出差的路上把它蠻仔細地看完了——終于進電影院去會會這七劍,出來的總體感覺:亂!實在要評價的話,就是:爛!
開篇還算場面宏大,天山雪景中七馬呼嘯而過,那些除了紅色其他色彩都不飽和的場景,看上去都有點與眾不同與徐克以前飛來飛去的武俠片也不同;但是到中途就有點局促,重點似乎在綠珠與甄子丹、張靜初和陸毅之間糾纏,在兩級半的邊緣徘徊;決戰(zhàn)部分沒法看,除了打還是打。
陸毅用的劍讓人印象深刻,簡直就是掄著一條大鐵板,拍上一個算一個;楊采妮的天瀑劍忽前忽后,沒捅著自己實在有夠幸運;號稱七劍之精神領袖的傅青主,更是沒有半點領袖風采,電影全演完了才想起來,這面目猥瑣小矮老頭敢情就是劉家良劉師傅!
人物最模糊的是黎明,看上去一付深仇大恨呆若木雞的樣子,教楊采妮舞劍的時候整個一個以泡妞為業(yè)的花花公子,偏偏這花花公子卻好象還是七劍里最牛逼的家伙,不出劍的時候還蠻象回事,出了劍就讓我想起《星戰(zhàn)前傳》里終于出手了的猶達大師——不過如此嘛!
劇情差,沒有一個故事是講完整了的;七劍和用七劍的人也沒介紹清楚,楊采妮和陸毅上了趟天山就成了七劍之一,之前被風火連城的人追殺得滿地找牙的場景不過剛過去了十分鐘;徐克在訪談中一直強調的七劍團隊精神也僅僅是七劍學高中生一起去看日出而已。
最出彩的還是孫紅雷,大反派演到入骨,但是對綠珠的幾場戲也是瑕疵,幸好不是大BUG。
總之,宣傳言過其實。
2 ) 徐克真的是才盡了
徐克真的是才盡了?希望答案是否定的,但若以《七劍》視之,叫人不能不心生老大的疑竇。
此前的《蜀山》,已經乏善可陳,但至少還剩下眩目的特技,不時令我們的視覺驚艷,也佩服于徐克的奇想;可到了《七劍》,從故事到畫面,幾乎都是貧弱而平庸的。當曾經給我們帶來過很多觀影之樂的徐克,也淪為浪費觀者時間的垃圾制造者,真的有一點悲涼自心頭暗生。
《七劍》在很多的場面上,都令人有似曾相識之感,卻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和突破。西北邊塞風光,曾是《新龍門客?!返谋尘埃镀邉Α分械挠H王率軍將至一段,極像《新龍門客棧》中的曹公公尾隨而來,只是騎射手換成了炮隊?!镀邉Α返挠跋駮屓寺撓肫鹦炜说呐f作《刀》,甚至是另一部更加糟糕的何平的《天地英雄》,平心而論,《七劍》的冷兵器時代攻守場景,有時還不如《天地英雄》。甄子丹和孫紅雷的一段狹巷打斗,黃飛鴻與納蘭提督早已演繹過了,其精彩程度遠勝于今。
《七劍》是梁羽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我讀到的第一本武俠小說,意味著生命中一段難忘的美好回憶。徐克的《七劍》事實上僅僅是借用了小說的人物名字和大略背景,情節(jié)基本與小說無干,但也真是差得可以。既然如此,還不如忠于原著,何必效仿央視玷污金庸呢?徐克在《笑傲江湖》中同樣對原著做出了再創(chuàng)作,但原著中對權力迷狂的批判、對隱逸精神的向往仍舊蘊含。比較而言,《七劍》不僅沒有了原著的家國大義的精神境界,故事也實在是過于單薄,除了正派下山擊敗反派之外,毫無新意可言,徐克個人以往的巧思和諷喻統(tǒng)統(tǒng)不見,剩下一點故作深沉的人生啊、江湖啊等等感慨,蒼白可笑。情節(jié)中刻意安排的內奸橋段全無懸念,早早就可以被猜出謎底,很難相信這樣的作品會出自一個曾經很會講故事的導演之手。
和吳宇森相比,徐克的一個特點是他擅長在現代于古典題材之間的靈活游走,而當他演繹古典題材時,能夠傳神地展示出一種濃郁的中國特質。盡管他對歷史的描摹不像胡金銓那樣要求精細,有時過于天馬行空而有失嚴謹,但對于中國古典的那種獨特氛圍的渲染,他的《倩女幽魂》和《黃飛鴻》系列都有上佳表現。而在《七劍》這里,一切都蕩然無存。不得不提及《七劍》的演員選擇問題,由于社會文化背景和個人文化素養(yǎng)的關系,大陸演員中很少有具備中國古典氣質的合格者。拋開文化比較的宏論,所謂古典氣質,最重要的是有一種和現世的距離感,不能過于當代市井化,這也是大陸版本的古裝戲常常不如港臺同類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七劍》則不論是大陸還是海外演員的選擇上,都找了些最缺少古典氣質的人,而反派諸人尤甚。孫紅雷的表演,和《天地英雄》中的王學圻一樣,滿口京腔,言行充滿現代派式的夸張。雖然有人認為王的這種表演精彩,但我并不茍同,不過是過火的“演”而已,更令影片整體上失真。關于孫紅雷的選擇,就和《天地英雄》中的姜文、王學圻一樣,是影片的敗筆,也是導演的失誤。大陸演員的加盟,或許有內地票房的因素,但歸根結底,影片的質量才是保證。
徐克是香港商業(yè)導演中少有的具有歷史感的人物,在古典題材作品中,他常常有不動聲色的借古諷今,深沉精到的思索追問?!饵S飛鴻》系列的前三部堪稱徐克此類作品的經典,完全配得上它的英文名字《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而當他刻意隱去影片的歷史背景,想要敘述一個超時空理念的時候,就會顯得力不從心。《刀》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到了《七劍》,還更加等而下。對于那些不滿足于感官刺激和追星崇拜的觀眾來說,還想在徐克的電影尋找到一點心靈和思想上的感觸,但他們將失望得相當徹底。
徐克的《倩女幽魂之人間道》是一部讓人難忘的影片。國師追殺忠臣,正義之士出手相救,這個情節(jié)模式并不新穎,但對于打著宗教旗號的國師的刻畫,以及亂世氛圍的烘托,流露出潛在的針砭。《新龍門客?!返那楣?jié)類似,更有胡金銓珠玉在前,徐克的發(fā)揮主要是增加一些扣人心弦的新鮮橋段,比如小屠子石破天驚般的快刀?!镀邉Α愤€是這樣的故事,可既沒有《倩女幽魂之人間道》的言外指涉,又不具《新龍門客棧》的全新奇情。最使人難以理解的是,《七劍》的結尾,劍客們的下一個目的是要去京師,“讓”皇帝廢除禁武令。我看到此處,想起的是當代大陸農民的一句民諺:“中央是恩人,省里是親人,地區(qū)有好人,縣里多壞人,區(qū)鄉(xiāng)是敵人?!眲蛡兒孟癯闪松显L的農民,要去京師找皇帝討個公道。其實,“俠以武犯禁”,還有什么好說的呢?《七劍》的結尾應該是為了拍續(xù)集而設,我不知道徐克準備給劍客們安排何種使命,但希望他不要失去俠的本來精神,那種桀驁不馴的江湖抗爭精神,不管對手是皇帝抑或權奸,可千萬不要變成張藝謀式的“英雄”。
3 ) 片長150分鐘,萬匹草泥馬奔騰兩個半小時
神馬J8玩意兒!隨著張靜初一句脆生生的“上則為日星”,如婆娘裹腳布般又臭又長的七劍終于算是結束了。心中那萬匹草泥馬也逐漸停下奔騰了兩個半小時的腳步,終于可以想想:為什么會有這么爛的片子?
如果說是本子爛,那梁羽生怎么成名的?如果說導演太差,那么誰敢懷疑徐克的水準和江湖地位?再加上雖談不上巨牛,但也還算牛的幾個大牌演員,例如:孫紅雷啊,孫紅雷啊,孫紅雷啊。巨牛的原著加上巨牛的導演,再加上還算牛的演員,就出來這么個完蛋操的玩意兒?
正當我對這個問題百撕不得騎姐,字幕滾動中顯現一行字:出品人:黃百鳴。
尼瑪?。☆D時有看到了標準答案的感覺……
4 ) 七劍裡的世界
期待徐克新作《七劍》已久,終於看了。事前事後看了很多影評和介紹,好壞參半。據徐克自述,《七劍》將可體現他電影的新風格,其實我覺得《七劍》更貼近徐克早期電影的鍾愛的題材,有他喜歡描述的人吃人的荒誔,在《七劍》換了個角度是人殺人,其實性質類同。
徐克眼裡對武俠世界的概念就是暴力,殺戮戰(zhàn)場,腥風血雨。兩個半小時的電影,目的就是打過你死我活。片裡有很多關於劍的描述,但都是概念性的描述,缺乏了人與劍之間的深度表現,因此看不到七師兄與劍之間的關係,也表現不了人劍合一的精神。
由於武打場面佔戲頗多,感情戲沒有發(fā)揮的餘地,加上徐克向來不太善長處理男女關係,因此對於戲中的男女情戲,總覺得很生硬造作,沒法投入。反而那匹老馬來福與主人的感情描述卻是全片最全最動人之處,如果有最動物最佳男主角獎,我一定投來福,太捧了。特別是來福從山涯回來獨自走下的一幕,拍得很唯美和寫意。通過來福,我們看到了江湖世界有價值者留的殘酷。
5 ) 也看《七劍》
“丑的事情也有它美好的地方,我們要去發(fā)現它,珍惜它,保護它……”青干劍楊云驄
盡管好像內地評論家對于《七劍》的評價不是很好。甚至有朋友甚至說看了以后賭氣,勸我千萬不要去看。沒想到今天看過之后卻實在有點意外的驚喜。
開場那段殺戮的情節(jié),用了強烈對比度的紅色與冷灰色。在視覺上,這樣的色彩對比使得紅色更鮮艷,火熱;而灰色則更陰郁,冰冷。一下子就將一種對立的社會背景關系,完全決絕的分割開來。印象中第一次看到這種色彩對比在電影中運用,是出現在二戰(zhàn)后法國左派藝術電影的鏡頭下的?;蛟S這樣的色彩渲染的確是特別能體現一種對立和斗爭的關系,所以在此之后的電影作品當中,紅灰對比也經常是用來表達這樣一個主題的??上У氖?,由于某些條件的制約,紅色只被用在場景和道具的渲染上,血液的鏡頭都被虛化了。這樣一來實在難以體現對立階級斗爭的殘酷,也弱化了導演想要表達的暴力美學的完整性。不談反派那些難看的定妝和實在不堪的人聲。至少以這種表現手法的開頭還是給了我不少驚喜的。
不過接下來的膠片色彩還是回復到一如既往的港產武俠的特征。
可能是片長制約的關系,人物刻畫實在有些單薄,有些東西顯得突兀和莫名。不過想在2個小時說清“七劍”的寓意和淵源確實是比較困難的。不知道那個傳說中的4小時的導演剪輯版會是什么樣的。不過以目前看到的這些來推斷,我還是不抱太大希望的。
最失敗的人物,一定是孫紅雷的風火連城了。故意壓抑的笑聲,和裝腔作勢的肢體語言,看不出一點邪氣、霸氣,倒是有幾分傻氣。十足是一個大陸警匪片中被丑化的愚蠢笨蛋形象。最可笑的就是那句據說是他自己想出來加進去的臺詞:土匪!連女人都搶,算什么英雄好漢?不過考慮到據說會有七集電影,一開始的反派不能太有型,那么也算是可以理解了。因為玩過RPG游戲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早期的Boss一般都是“豬頭小隊長”型的,然后才會是例如“XX大佐”、“XX將軍”的角色出現,能力和造型也會逐步提升一個檔次。不過他在大炮轟山的時候的那段話還是為這個人物增添了一點閃光點的?!爱斈甑暮⒆觽?,現在都變成了吃人的野獸......”或許可使大多數人反思自己成長的道路吧。
現在看來電影以《七劍》為名,還是頗有一點裝備決定論的?;鹋诤凸蟮任淦鞯耐Φ玫搅吮容^實際的定位。不再有東方不敗手推炮彈這樣的事情發(fā)生了。近戰(zhàn)武器還是以“七劍”為上。老孫拿了一把搶來的由龍劍就歡喜的不肯放手了,那把用來嚇女人和砍部下的大刀都不知道被扔哪里去了。一點不像他對待女人的態(tài)度,更沒有一點劍客做派。
不過在這第一集結束的時候,我突然發(fā)現這部電影果然是一部帶有革命意味的片子。七位大俠竟然達成一致——我們試試上京找皇帝吧,讓他廢除禁武令。整個一農民小群體暴力抗法后上訪的故事。都改朝換代了,付青主竟然對新來的韃子皇帝抱有如此幻想?好歹也是個前朝官員出身吧,怎么那么沒有覺悟,那么看不清形勢。
沒看過原著,不知道后來情節(jié)是怎么發(fā)展。個人推測既然是裝備決定論的片子,那么相信“七劍”在經歷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之后,最終還是會放棄抵抗或者徹底失敗的,因為強弓鋼炮背后所蘊藏的是一種無法抵御的“時代”前進的車輪。這就不是什么幾個山野村夫加幾把劍可以改變的了。希望在續(xù)集當中可以多一些表現力出彩的情節(jié)去表現這個與時代抗爭的主題。
6 ) 關于《七劍》的瘋言碎語
本文完整圖文影音版見:
http://i.mtime.com/wzcjojo/blog/649361/關于《七劍》的瘋言碎語
我已經老了。
據說電影是拍給年輕人看的。所以當我喜歡上一部惡評如潮的電影,我必然已經偏離了主流,然后悲觀地推論自己已經衰老。幾年前主流媒體和網友一致批判《赤裸特工》情節(jié)弱智,同時卻對程小東的武打設計贊賞有佳。那是我衰老的開始。因為我覺得《赤裸特工》的武打場面與劇情一樣低劣。還有,媒體對《英雄》和《十面埋伏》的評價大致也是如此。張藝謀被罵得狗血淋頭,掌聲都給了程小東。但我分明還記得看《十面埋伏》的武戲時渾身起雞皮疙瘩的感覺。于是我又老了幾歲。(瘋狂鉆石@mtime原創(chuàng))
多年前,我自以為有足夠的水平欣賞武戲,看到那些最精彩的武戲時,可能就像色狼遭遇傾城美女——垂涎三尺,心情愉悅,這不但是因為看美女本身能帶來很不錯的感官享受,更因為自信自己有欣賞美色的能力。但現在,我被告知,我的審美觀已經完全落伍了。
關于武戲
不知道專業(yè)人士是怎么分析武戲的魅力的,我個人以為武戲的魅力就在于力與美的結合。所有當年被奉為經典的武戲莫不如此——劉家良、袁和平的功夫盡管相對寫實,力度是不用說了,拳拳到肉,但是也賞心悅目;程小東的武打天馬行空,雖然經常被形容為“舞蹈般的打斗”,其實完全不失力度,招招到位,只是用的多是兵械,加上動作多為轉體,因此顯得“浪漫”了些。西洋的武戲硬邦邦,港片武戲硬中帶軟,武戲的魅力就在于此。
可惜,近年來的武戲一部分完全硬了起來,其他就完全軟掉了。硬的如曾經的功夫皇帝在美國拍的那些暴力片,仍然是拳拳到肉,只可惜不知怎的當年優(yōu)雅的身形就變得怪異不堪,連握拳的動作都走了形。軟的如程小東的《赤裸特工》、《英雄》、《十面埋伏》,還有八爺的美國片《臥虎藏龍》、《霹靂嬌娃》、《黑客帝國》,曾經“舞蹈般的打斗”完全退化成舞蹈,完全喪失了力度,打架變成了愛撫,暴喝變成了呻吟。大男人跳舞有什么好看的呢?我真不覺得《十面埋伏》里那些伴舞的唐兵折臂90°提著把大刀跳盾牌舞哪里賞心悅目。不過好像除了我之外,大伙兒都挺中意看這個的,每個人都夸好看。(瘋狂鉆石@mtime原創(chuàng)) 個人以為想看跳舞的話可以看春節(jié)歌舞晚會,舞種夠多,夠專業(yè)。難道是我口味變了?可是我現在重溫當年的《東方不敗》和《新龍門客棧》,還是忍不住為其中的武戲叫好??磥硎俏依狭耍赖勒娴淖兞?。
武俠片正在消亡,一部分退化成暴力片,另一部分退化成舞蹈片??上У氖?,這兩種片子已經分別由好萊塢和寶萊塢發(fā)揚光大了,咱們拍起來總有點不倫不類的味道。還好,《七劍》出鞘,把武俠片的武戲又拉回到正道上來了。招式不夸張,但動作變化豐富。劉家良師傅的武打設計并沒有固執(zhí)地堅持完全寫實的風格,《七劍》的武戲在寫實風格與浪漫風格之間取得出色的平衡(所以我也懷疑另一位武指熊欣欣的功勞可能更大,怎么看都更像是熊欣欣設計的風格)。其中更有不少神來之筆。例如付青主與最后一個出手的十二門將的對陣,短短半分鐘的鏡頭,精彩紛呈,眼花繚亂。那唯一一位不化妝的門將竟使出用兩把彎刀挑著一把劍攻擊的打法,害我激動了好幾天,印象中這種招式之前只在《東方不敗》里由扶桑浪人使出來過。不過最難能可貴的是,《七劍》的武戲為武俠片重新找回了力度。僅此一點就讓我看得直呼過癮。這幾年來,每次看武戲都覺得是在忍受曖昧的調情,這讓我在看武俠片時總有點聚眾看A片的尷尬。還好,這回不用這樣了。武打就應該像《七劍》這樣,既保持優(yōu)雅,又要使點力!!總之《七劍》的武戲一改近幾年的疲軟,軟硬度適中,口感極佳。
關于“惡評如潮”和“惡評如潮”的文戲
如果要在徐克以前的作品中找到一部風格與《七劍》類似的作品,那么最接近的就是《刀》。我在《刀》的蠻荒里看見了華麗。我在《七劍》的蠻荒里看見了武俠精神的回歸。什么是真正的武俠精神?是維護強權以換取沒有尊嚴的和平,還是人的心里臥虎藏龍?我覺得真正的武俠精神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用暴力無償維護人道主義,冠冕堂皇一點的說法是“行俠仗義”。從這點來說,《七劍》也在把武俠電影從不著邊際的立意中拉回到我所以為的正軌。盡管沒有蕩氣回腸,也沒有纏綿悱惻。但是,徐克認認真真地講了一個有關武俠精神的故事。4小時的完整版被裁成2個半小時(況且大陸的版還必定是被電影局的領導們閹過的“公公”版)。這樣的版本無疑細節(jié)上有不少漏洞,情節(jié)也不夠連貫,有些伏筆還沒了下文,但影片的情節(jié)在整體上仍是完整的,細節(jié)也足夠豐富。僅此一點,《七劍》的文戲就不應該被全盤否定?,F在中國還有多少電影是在認認真真地講故事?難道非得像《英雄》、《十面埋伏》那樣故弄玄虛、胡言亂語,或者像《可可西里》那樣空洞無物假裝藝術片才能被人接受?
本來這十幾年來武俠電影的情節(jié)沒有什么像樣的突破,被批評一下也沒什么。不過細想一下,這十幾年來大陸觀眾的觀影習慣到是變了很多。這其中有個道理很簡單:花錢買東西,東西越貴,對它的期望值也就越高。十幾年前大家看到的最好的電影幾乎都是盜版的錄像帶或vcd,算一下成本的話,租碟一兩塊錢,買碟也就十塊錢。花錢看電影的平均成本比吃頓飯還低。現在看《七劍》的成本,拿上海來說是60-120,成本已經提高了6到120倍左右。胡亂計算一下的話,今天的電影至少要比十年前好看幾倍或幾十倍,才能滿足這高得已經變態(tài)的期望值。這還不算和十年前相比已經少得多的電影產量,十年前分攤在n部電影上的期望值如今都集中在一部電影上。(瘋狂鉆石@mtime原創(chuàng))哪部電影能堪如此重負?電影院向觀眾漫天要價的結果就是,觀眾過高的期待感無論如何也不能得到滿足,于是只好通過向電影本身泄憤來彌補這份失落的滿足感。我在這一波如潮的惡評里就看到了很多觀眾滿足的快感。
我想,十年前我們不會對一部片子里部分不合理的細節(jié)如此專牛角尖,抓住把柄不放,人人誅之而后快。十年前的低觀影成本讓我們有一份非常平和的觀影心態(tài),滿眼看到的都是影片的優(yōu)點,看爛片也有無窮樂趣。而今天,影片稍有不盡如人意,宰了導演的心都有。這怪不得我們,誰叫電影票這么貴、電影又這么少呢?變態(tài)的電影市場、變態(tài)的票價造就了變態(tài)的觀眾。如今電影院里坐著的不是觀眾,而是一群惡狼。羊再肥,也很難填飽它們的肚子。所以我想,如果票價便宜一點,讓咱老百姓不皺眉頭地每個月去電影院坐一兩回,那《七劍》也許就不會被“惡評如潮”了。所以我也推想,等過個一兩個星期,《七劍》的dvd上市,平均的觀影成本大大降低之后,對《七劍》評論也會寬容很多。有時候看電影是對觀影者心境的投射,我總覺得對《七劍》的過分貶低只能部分反映電影本身的缺陷,而更多的反映我們自己,還有我們的電影體制出了問題。不知怎么,我們對電影、對很多事情都不再寬容了。
說來說去,我的意思竟然是:對《七劍》惡評如潮的現象應該歸因于電影體制和電影市場的變態(tài)。繼續(xù)推論的話,發(fā)現造成這一局面的表面上的罪魁禍首是應該是那些扼殺中國電影很久了的電影局領導。照這個思路想下去,還應該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和更厲害的人物導致了《七劍》的惡評,這樣的結論似乎很荒謬,而且我也不敢分析下去了。越扯越遠,就此打住。
關于反角
最后回過頭來說說看《七劍》時不滿意的一點,那就是——反角太弱。風火連城夠酷、夠狠、夠變態(tài),夠可愛,夠幽默,連名字都很拉風,可惜就是不夠厲害。想當年東風不敗、曹公公等反角何等威風,那些正面人物遇上他們無一不是傷亡慘重,最后走了狗屎運才打贏的。所以我之前一直以為《七劍》的大決戰(zhàn)是七劍群毆風火連城,付出點代價之后艱難取勝??娠L火連城這不爭氣的,和楚昭南一人單挑就被干掉了(雖然打得極其精彩),而且七劍中功夫排在前幾位的似乎都有實力與他獨力抗衡。若早知烽火連城這么菜,留下一劍保護村民,其他人也足夠對付他了。那樣也不會害得郁芳妹妹神經錯亂了。(瘋狂鉆石@mtime原創(chuàng))
不過話說回來,這種很不帶勁的人物設定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徐克太自信。照劇情提示和原著來看,楚昭南是要變成最強的反派的,為了突出楚昭南,就不能把風火連城弄得過強了。可惜楚昭南作為反派的強大在續(xù)集中才能體現出來,我期待的鮮血淋漓的大決戰(zhàn)也許在續(xù)集里才能看到。徐克太自信了,他大概覺得第一集不用拍得太過癮也能抓住觀眾,大家都迫不及待地等待續(xù)集。我的確是迫不及待了,不知道別人怎樣。
僅以此文自娛,不喜歡《七劍》的朋友就將此文當作一個老頭的無病呻吟吧。
瘋狂鉆石
http://www.mtime.com/my/wzcjojo/http://wzcjojo.spaces.live.com/ 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謝謝
本文完整圖文影音版見:
http://i.mtime.com/wzcjojo/blog/649361/
和原著七劍下天山完全沒關系,除了開場的隕石有點意思,通篇就是劣質版的七武士。……本片是資本運作的產物,在張藝謀《英雄》成功之后,緊接著操作,兩岸三地大明星,大導演,大制作。劇本爛的要死,偏偏要模仿《指環(huán)王》拍三部曲,結果觀眾完全不買賬,票房慘敗。續(xù)集流產?!嘲姹臼?53分鐘,據說仍然刪減了90分鐘,如果不刪減,估計8000萬票房也沒有??梢娦炜瞬粌H僅是水土不服的問題了,沒有一雪前恥,之前的《蜀山》其實遠比本片好看,票房只有2000萬?!贿^在2011年徐克終于一雪前恥,憑借第一部3D武俠片《龍門飛甲》,創(chuàng)造了高票房,口碑就無所謂了?!酒碾y看程度,笑場之多,武打的難看,人設的詭異,劇情的稀巴爛,堪稱絕響。
7.2 徐克有心向《七武士》致敬,150分鐘的長度保證了架構完整,但成也剪輯,敗也剪輯,4個小時原片剪到兩個半小時,導致缺失不少靈動的細節(jié),以至于內在氣韻不夠連貫。單看動作和美術設計,確實是徐克作品序列里的一座巔峰,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這次能夠放開手腳揮灑自己對于動作的想象力,原始野蠻的風格中不失優(yōu)雅。《七劍》以后,華語電影圈內很難看到血腥華麗調配如此適當的作品,即使完成度差一些,依然是00s最重要的武俠片之一。
覺得劇情好差,太多人物塞在一個電影里。
給三星是給梁羽生面子,雖然已經改編的面目全非。想學七武士,徐克肚子里的貨還遠遠不夠。
武戲很精彩,文戲沒有脫離俗套,感情戲沒處理好,感覺徐克想拍出史詩一樣的東西,卻限于篇幅很多沒表達出來。
武戲、造型、場景、動作設計,包括7把劍的設計,創(chuàng)意十足,看得出徐克還是很有90年代武俠的想象的??上膽蛱酰胱分鹕疃?,劇本淪為平庸的江湖情仇。
明星成堆的電影,也注定沒有一個明星出彩,比較典型的徐克風格的武俠片,只是其魅力隨著電腦特技的加入銳減
徐老怪真不容易?。≌麄€電影的大小演員全是木頭,沒有一個是活的。陳佳佳那個角色給李小冉,金素妍那個角色給李嘉欣或者李若彤。哇!華語電影木頭幫全齊了,可以召喚神龍了!
風火連城就應該是吳鎮(zhèn)宇啊!各位港星的國語聽得我寒顫,甄子丹的韓語也…故事劇情實在應該更完善些。還有周群達真的好像歐弟??!年少時最喜歡天瀑劍,長大了卻最喜歡青干劍。PS:《淺談合拍片的不可行性》哈哈哈啊哈!
1600年間,滿清雖已入關,但中原武林仍隱藏不少反抗力量,滿清親王哆格多派前朝降清高手風火連城剿殺各地違令武林人士,其中的重要目標便是位于西北邊陲的反清組織天地會分舵武莊。武莊是人馬。路見不平的俠醫(yī)傅青主認為要解武莊之危,只有帶了兩位武莊青年武元英和韓志邦上天山求助。 天山萬里冰封,住了一位擅于鑄劍的世外高人晦明大師?;廾饔兴拇蟮茏?,其中包括大弟子楚昭南,倚仗師傅所傳的絕世寶劍,希望將來可在江湖上快意恩仇;二弟子楊云驄,雖武功高強卻無意再涉足凡塵。晦明大師盡遣四大弟子隨傅青主、武元英和韓志邦下山
徐克在數碼時代鑄造的《七劍》且不說難以置身江湖長河中經受時間的蝕化,至少目前還禁不住道法的錘煉。因為對歷史敏感的他于重新洗牌的中原武林中看到了青黃不接的荒漠,但授人以劍不如授人以見。教小朋友如何運兵應敵不如教他們在碎片化的像素中如何甄別歷史,與其把全世界都網羅進銀幕還不如將自己的眼界放開。
豪勇七蛟龍時,曾說兩點原因決定七武士不宜入美。一、歐洲移民,即使耕種行商,仍有較強的冒險性格,遠比窮鄉(xiāng)日農更具反抗意識與能力,因此較難產生對弱者的移情(1960年尤伯納版發(fā)生在墨西哥)。二、勘兵衛(wèi)布陣攻防少打多,建立在冷兵主宰與火槍寥寥之大前提。重火力大陣仗并不在乎人數多寡,更適以暴力美學展示。正如野戰(zhàn)群與無敵小子。舊影回眸同樣具有鮮明“黑”片烙印的《七劍》,問題只在一點:武俠雖以武藝和冷兵為尊,可威力刻畫卻極盡寫意夸張,天魔解體大法外加游龍斷玉合璧,只一下下恐怕四十大盜就集體被勘兵衛(wèi)勾叉了!所以你甚至比好萊塢更難再現原著中那種基于寫實風格的敵我力量對比下的戰(zhàn)術動機和心理變化。
電視劇版的我猜可能會更好看,雖然電影版的也不錯。
張靜初演的最好,喜歡楊采妮,可是她的國語真的不咋滴
我 一直在等的導演剪輯版看來是不會有了……這片子美術極霸道,一下子就把葉錦添比下去了
高中時候看還覺得不錯噠,現在又看一遍覺得不咋地了。。。
只記得幾個搶眼造型了,梁羽生的故事真是沒金庸的吸引我。
打戲出色。文戲無趣。畫面極美。劇本極爛。想象一下20年前的港片,把孫紅雷換成吳鎮(zhèn)宇,把陸毅換成張國榮,把張靜初換成王祖賢,把甄子丹換成梁家輝,把黎明換成梁朝偉,把穆郎換成呂頌賢,把辛龍子換成張耀揚。噢,那又是一部經典??梢匀脒x教科書以下章節(jié):《淺談合拍片的不可行性》。
故事很差,情節(jié)發(fā)展突兀、急促,很多地方生硬,不合情理。但是炫目的造型和兵器,以及虛實結合的動作,還是保持了徐克一貫的水準。
重溫了一遍,真的是致敬《七武士》的電影中最被低估的作品。清朝背景的武俠故事大走寫實風格,雖然故事簡單卻蘊含著對于歷史問題的種種指涉,而群戲的設計也是保證了每個主要角色的有血有肉,美術設計、服裝設計、藝術指導即使放在現在也是頂級水準,武打設計更是徐克2000年之后作品中最厲害的。該收一套藍光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