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很不錯的歷史回顧
回顧人類發(fā)展歷程,這套紀錄片使用了有不少值得深思的角度,比如鐵器大規(guī)模使用與東西方同時進入古代思想繁榮期同步,再比如小冰川期與俄羅斯向東方擴展以追求毛皮貿(mào)易利益相關。
采納了很多的中國歷史內(nèi)容,而且相比于一般西方作品對待中國文明,給出了更高的評價,甚至在細節(jié)上也有諸如鴉片戰(zhàn)爭前中國衙役用功夫痛扁人高馬大的英國鴉片商人的場景……
對美洲文明的回顧也頗為濃墨重筆,印第安人口曾達數(shù)千萬的峰值,讓人非常震驚。因此也多處表現(xiàn)出對印第安文明被殖民者徹底摧毀的惋惜。
另外就是對重要科技進展的里程碑式回顧很出彩,畢竟這是人類文明得以加速進步的根源力量,與當代科研重心偏向生命學對應,對人類與疾病的漫長斗爭史展示的非常充分。
2 ) 在CCTV的刪剪下,依舊光彩奪目
把長達幾萬年的人類文明史抽象成若干片段、若干人物、若干邏輯線,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且招人詬病的一件事,但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每個人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世界的。
所以,是否“西方中心視角”我認為并不重要,何況這部紀錄片第九集以前的幾乎每一集都是西方世界與世界其他地方的篇幅各占一半,全球化是西方主導的,不服又能怎樣?如果抱著挑刺的心態(tài),那就無法從本片中受益,這是方法論的問題,和每位觀眾的安全感閾值有關。
就我個人而言,本片的邏輯線和精選的事例,給我的啟發(fā)很大,對原有體系是很棒的補充。
片子是典型的美式好萊塢風格——個人英雄主義視角,最后甚至有些美國主旋律,鏡頭節(jié)奏感很強,敘事秒殺一切國產(chǎn)電影,可以和美國大片媲美,是一部難得的、代入感非常強的“紀錄片”。
主題其實也足夠明確:在所有時代,能夠?qū)κ澜缱龀龈淖兊?,都是那些敢于承擔風險、放手一搏的人。典型美國價值觀。
CCTV9的譯制工作非常棒,但對比美國原版,可以發(fā)現(xiàn)審查問題,個中原因并不明確。刪除內(nèi)容,一共約兩集。
其中最匪夷所思的是,刪除了關于羅馬帝國的整整一集的內(nèi)容,這其中包括羅馬皇帝克勞迪出資修筑以自己命名的水道橋,通過修建宏偉公共建筑,在貧富差距極大的羅馬社會為窮人提供工作機會和公共服務,并奪取民心;以及羅馬軍團對不列顛的征服,及羅馬大道的修建。
這一集還包括耶穌受難、羅馬帝國迫害基督徒、君士坦丁大帝受洗的內(nèi)容。奇怪的是,這些關于基督教的內(nèi)容,2014年2月4日晚間在央視播放,但在網(wǎng)絡視頻中卻被刪除,可見該片有兩個版本。
西方歷史上最偉大的帝國——羅馬帝國,以及信眾最多的宗教——基督教,這些內(nèi)容全部被刪除,這還叫西方中心論嗎?呵呵。
至于為什么被刪除,自己想,我也不知道。
另外一集刪除內(nèi)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的故事,包括綠色革命、原子彈轟炸、心臟移植手術(shù),以及美國民權(quán)運動。
至于為什么被刪除,自己想,我也不知道。
總之,我認為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偉大紀錄片。該片的譯制人員工作出色,至于他們的勞動成果最終展現(xiàn)了多少,恐怕少不了與某些勢力的博弈,能表現(xiàn)到今天的地步(如雅典公民投票決定反抗波斯帝國的故事就得到了保留),已經(jīng)難能可貴,堪稱瑕不掩瑜,一道致敬。
【2月11日更新:CCTV播出了第12集,刪除了一閃而過的水箱人畫面。全片完整呈現(xiàn),NB!】
3 ) 備忘·隨筆
【第一集】
火是人類文明之種。地球的大氣,恰好被生物改造成可使這種劇烈的放熱反應得以進行。試想在某些星球,若存在的生命形式根本不富集氧氣,又怎么會有機會賦予自身創(chuàng)生文明的機會呢?從這一點而言,人類是“地球生命之子”。若把地球的所有生命看作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那么這實際上是一個發(fā)育的過程:人類好比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當然這并不是發(fā)育的終點。一個長存的系統(tǒng)必然是閉合的,穩(wěn)定的(也就意味著變化很少、成長緩慢,比如雨林)。
這種理解,大概正合了“蓋亞假說”的觀念。
人類不是孤立的物種。除了種族內(nèi)的相互合作,還有腸道菌群、馴化動物、馴化植物……這些伴生物種缺一不可。人類往往自覺孤獨,自比高貴,是神特寵的造物,其實人類文明這個宏大的概念,不是人這唯一物種的貢獻。
我覺得,人類也當有所自覺。作為能夠認識自身的生物,獲得了智慧的命運,就應做好地球生命代言人的角色。
有了農(nóng)耕后人類才定居,隨而有了城市。而這種大規(guī)模社會聚落的出現(xiàn),作為人類(以一個整體而言)的外表型,得以發(fā)展文明。
錫是青銅的重要成份,也即是說青銅即是錫銅合金。我突然想到前不久在央九看到的紀錄片,關于“滇王”青銅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世界上最大的錫礦脈坐落于云南、馬來西亞一帶,因此發(fā)展出高度的青銅文明,也便不足為奇了吧。
【第二集】
斯巴達作為一個極富侵略性的族群,竟然也與他的屬地富有鐵礦相關!
創(chuàng)新是在競爭中獲得優(yōu)勢的重要因素。
【第三集】
講了半天也沒說清耶穌的死怎么就成就了一個大宗教。
混凝土是一個偉大的材料,源自羅馬人靠山吃山地使用火山灰。
絲綢、茶葉、香料、鴉片,長途貿(mào)易都基于奢侈品建立。所以我很悲觀地認為宇宙大航海時代估計是不會有了。那個時代唯一的貨物大概就是殖民地之間往來的人了。除非某個殖民星球特別匱乏某些元素——但是既然那么匱乏,也不會被選為殖民地吧。
【第四集】
羅馬帝國的覆滅導致文明大倒退,不僅損失了95%的人口,還導致許多技術(shù)和文化失傳。黑暗的中世紀到來。
復活節(jié)島。這真的是一個有趣的樣本。人類在開化之前便已經(jīng)遍布世界,而直接的動力是爭奪資源的戰(zhàn)爭。誰過得好好的要橫跨太平洋啊。復活節(jié)島發(fā)展中的生態(tài)破壞和資源浩劫也很有啟發(fā)意義。
【第五集】
原來蒙古人南侵的原因是全球變暖導致的沙漠化。又是因為氣候?qū)е碌奈拿鬟M程變化!
(在后面的一集中,皮草作為奢侈品的興起與火山灰小冰河期的發(fā)生有相關性。而我很早便讀到過,明朝農(nóng)民起義的廣泛發(fā)生也與這次小冰河期有關)
中世紀歐洲糟糕的衛(wèi)生條件導致黑死病的廣泛流行。
【第六集】
在中世紀時期,伊斯蘭文明似乎特別重視教育和知識的傳承。另外,伊斯蘭文明的商貿(mào)一直都很發(fā)達,數(shù)千年來都是溝通中西的橋梁。但奇妙的是,伊斯蘭文化卻相當?shù)姆€(wěn)固,變化不大。以至現(xiàn)在我總感覺它的宗教文化脫離了時代。
可惜中國人的槍雖然演化成了火炮卻沒能變成步兵裝備。
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造成了中國落后于時代。比如首先發(fā)明了槍,四十年里傳到歐洲,但是槍的改進型卻根本沒能回流中國。
而清朝之所以選擇閉關的政策,正是為了維持其封建統(tǒng)治而降低社會演進速度:試想靠天吃飯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形式,如果社會不發(fā)展就這么年復一年,真是可以歲歲無窮盡也。然而遺憾的是,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一個帝國,封閉的道路最終毀滅了自身。
擴大來看,地球全球化后,形成的這個整體非常孤獨,但是否因此就采取降低內(nèi)耗的手段來維持文明呢?還是采取面向星海的星際殖民?——似乎注定要向遠方。
更遺憾的是,很多事物存在的證據(jù)也終將消亡,仿若從未存在一樣?,斞盼拿鬟z跡便被叢林逐漸吞沒。
【第七集】
哥倫布登陸美洲后,造成印第安人大規(guī)模絕滅的力量之一是:疾?。?br>復活節(jié)島也上演過同樣的一幕,好像是梅毒。
僅僅因為天花便摧毀了一個美洲古文明!
【第八集】
汞法煉銀使銀成為通用貨幣。美元的符號原來是來自于西班牙銀幣上的皇家紋章中的幅縵和柱子。
【第九集】
美洲獵巫是中世紀惡俗的遺毒。這也是一種群體癔癥吧,竟然輕信幾個年輕人的只言片語便消滅一個生命。而其背后的社會因素,也包含著整個社會的焦慮和不安。也即是說,獵巫相當于一種社會娛樂,至少起到了類似的作用。
【九集后】
美國主旋律你好!
4 ) 個人的微茫,卻又是歷史進程里重要的一環(huán)。
人類歷史進程的縮略,講的十分生動,科普極佳啊~
小時候就能看到就好了~
但很顯然那個時候不懂英語……
---------------------------------------------------------------------------------4.10
5 ) 人類的故事很精彩,講述者講得很普通
紀錄片總體讓人很失望,是老師推薦的研究人類學的電影之一(其他幾部都播不出來,人類進化最新拿了諾獎,期望能有更好的新紀錄片呈現(xiàn)人類學的故事),但是整個片子看起來很淺顯。
整個紀錄片有他的閃光點:
1)包括他從頭到尾詳細的介紹了世界的編年史,做了很多巧妙的事件聯(lián)系,努力將許多事件融入在一個框架下,包括新聞傳媒的力量是如何推動民權(quán)的進步,還有細菌對人類的種種影響,從一些罕見的角度剖析人類命運轉(zhuǎn)折的源頭;
2)一些情節(jié)從小人物出發(fā),展現(xiàn)了宏大的事件背景,在講述鴉片戰(zhàn)爭時,片中從普通中國鴉片商與外國的鴉片販子的角度,介紹了鴉片戰(zhàn)爭,這個中國近代史的起點,顯得更加富有全局性;
3)整部紀錄片充有著獨特的人文角度,包括在講明朝推翻元代統(tǒng)治時強調(diào)了馬皇后的這樣一位女性角色,以及黑人在人類文明過程中所做出的一些卓有成就的貢獻,(雖然有的事實并非如此,)它強調(diào)了一些人類精神的價值,我看到的有女性力量,有黑人的角色,有對死亡等人文價值的關懷;
更多的是一些我所看到的不足:
1)作為一部紀錄片,他有著許多顯而易見的錯誤,從紀錄片中所講極少的中國史,以及據(jù)我所了解較多的中國史:
①它講述鐵的意義時,說秦始皇是依靠鐵才統(tǒng)一了中國,而事實是,我們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了鐵器牛耕,秦始皇的統(tǒng)一更多的是依靠制度的改變,依靠商鞅變法以及數(shù)位前代秦王的努力才一統(tǒng)中國;
②它講述朱元璋推翻元代統(tǒng)治時三人合力(?)帶領農(nóng)民起義,一起練劍(?),依靠剛剛發(fā)明的火藥(?),攻下了元的城池,中間還展示了一番中國功夫。。。感覺制作者考證了中國史,又沒有完全考證,中間充斥著他們對于中國的想象,事實上,火藥是從唐代就已經(jīng)被發(fā)明出來了,唐代甚至已經(jīng)有了火統(tǒng),而推翻元代的統(tǒng)治是十分艱難的,我們都知道刀削面的來源,因為幾十戶人家共用一把刀,便有人發(fā)明了用鐵片削面的方法,
③在講到活字印刷時,他提了一嘴什么一開始使用木刻法是由中國發(fā)明的,然后說一個歐洲人用盡千辛萬苦發(fā)明了活字印刷,我還以為自己記憶出現(xiàn)了錯亂,事實是,中國最早有了雕版印刷,后來畢升改良技術(shù),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起初使用木料,后來改成膠泥,現(xiàn)存最早的活字印刷本經(jīng)鑒定是1100年左右, ,而紀錄片中所講1450年一個人發(fā)明了印刷術(shù)(???),
僅就我所知就以有這么多的錯誤,整部紀錄片的內(nèi)容也自然而然會讓人產(chǎn)生。
我有看到有人寫評論說他從這部紀錄片里懂得很多知識,原來中國在世界史上微不足道,并對央視刪了一兩集而大發(fā)議論,可我并不覺得如此,刪去的那兩集我是覺得沒什么重要的,基督教的故事在全世界受眾也到?jīng)]有那么多,更別說中國,刪掉的幾個羅馬的建筑至今看來在眾多歷史遺跡中也并不突出,我看過了也沒有什么很深的印象,央視刪減自有它的道理,但是,一度占據(jù)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國家寥寥幾個故事就帶過,在我眼中,貫穿中國兩千多年的儒家文化,燦爛的詩歌文學,不同時代思想的碰撞,各種先進了西方數(shù)百年的技術(shù),隨意提起的一個年代,都有著讓人動容的往事,在看過紀錄片后,我甚至感覺西方文化也不過如此,他們的大體文化,從前面的希臘羅馬,再到后來的文藝復興,占了大頭比重的是如何侵略各個國家,以及一些我覺得并不重要的故事,片中卻在反復提及,整部紀錄片屬于越看越無聊類型。
這個紀錄片給大人看顯得太單薄,給小孩看,好像也不適合,一些鏡頭過于恐怖瘆人,需要加上慎入。
6 ) 看著還行,但是有些地方也錯誤連連
基本符合史實,對中國的看法有些偏頗,不過將世界各種事件間聯(lián)系和關系分析得很不錯
第三集漢朝中國大街上出現(xiàn)了一個原產(chǎn)美洲的火龍果,這是不是說明歐美人承認中國人比他們早1500年到達美洲?
不過看到第十集,發(fā)現(xiàn)一個巨大錯誤,當時描述英國和中國鴉片戰(zhàn)爭,展示的中國地圖上,既挖掉了云南南端和麥克馬洪線地段,也挖掉了沙俄吞噬的領土,甚至連蒙古都挖掉了。尼瑪我且不和你們老美討論麥克馬洪線。只說俄羅斯那一大塊以及外蒙,難道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時已經(jīng)不屬于中國了?工作做到最后也細心一點好不好,別只顧著自己家的主旋律。
根據(jù)這一點,我們就不能保證之前放的其他國家的一些信息也是100%準確了。說到底這片子中肯度還是不足,還是以基督教世界觀和歐美價值觀為基準制作的。
7 ) 精彩紛呈的人性史詩
我作為一個轉(zhuǎn)專業(yè)到歷史學的理科生,想要迅速彌補高中沒學過的歷史知識卻找不到方法,幸虧有位朋友為我推薦了這部紀錄片,看完之后果然收獲頗豐,再次感謝這位小伙伴。
這部紀錄片真的可以用“精彩紛呈”來形容,我印象中的紀錄片要么散發(fā)一種充斥著繁文縟節(jié)的說教風格,要么就干脆走平鋪直敘的敘事路線,但這部《人類:我們的故事》讓我對紀錄片有了全新的認識。
《人類:我們的故事》是一部講述人類文明的歷史紀錄片,該片最吸引我的就是它呈現(xiàn)給大家的歷史觀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打破了時間和地域的界限,將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種種大事件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它以宏觀的視角,把那些常常被人忽視的事件的因果關系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厘清了重要歷史事件之間的來龍去脈。
其次,該片的敘事風格也非常討巧,它在講述一段歷史故事時會不斷地埋下伏筆、制造懸念,再結(jié)合精致的特效場面以及調(diào)動氣氛的配樂,使它活脫脫變成了一部記錄風格的美劇,極大地增加了史實的趣味性。
該劇,呃不,該片除了介紹歷史,還不忘向觀眾普及一些交叉學科,天文、地理、醫(yī)學、植物學、物理學……凡是歷史事件中涉及到的知識,它都會以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觀眾做出解釋,實在配得上一個大寫的“良心”二字。
當然,它也不是毫無缺點。
該片講述的中國歷史和我們了解的中國歷史常常會出現(xiàn)偏差,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它常常會引用一些不知從哪里得來的史料來佐證片中的那些觀點,這不免讓人懷疑這些觀點有些經(jīng)不起推敲。并且,如果中國歷史如此,其他地區(qū)的歷史也許也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
其次,該片有美化那些資本主義殖民者的嫌疑,紀錄片中,土著人往往被描繪成瘋狂、暴力、毫不友善的野蠻人,侵略者則是一副被逼無奈、為了美好生活挺身而出的高大形象。不過也可以理解,誰叫這片子是美國人拍的呢,體現(xiàn)出的肯定是美國人倡導的價值觀,我們作為外國觀眾,只要明辨是非、細加甄別就好。
不過,以上這些小毛病并不能改變這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紀錄片的事實。該片讓我明白人類的戰(zhàn)爭史其實就是科技的發(fā)展史;讓我明白宗教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有著多么強大的推動作用;讓我明白我們?nèi)缃駬碛械囊磺性谄浔澈竽哿硕嗌偃说孽r血和汗水;也讓我明白,其實能夠改變世界的僅僅是少數(shù)幾個人,絕大多數(shù)人不過是他們的驅(qū)使者和受益者;更讓我明白,其實人類文明的變遷歸根結(jié)底就是在受人性的驅(qū)使,人性是什么樣子的,歷史就會朝什么樣子發(fā)展,這也恰恰印證了該片開頭的那句話:“這段故事,就是我們所有人的故事。”
8 ) 能給6星的高評分紀錄片
影評里的一位朋友的說法很公道,歷史本身就是迷霧重重又非常復雜的,想要抽取清晰的故事線把許多說不清楚的事情形象地說清楚,招人詬病是必然的。這部紀錄片知識上大體是沒什么問題的,深究細節(jié)的網(wǎng)友可以去讀書。
很少看到這么精彩的紀錄片,故事、鏡頭、特效、配樂的創(chuàng)意都接近滿分,我個人覺得這是一部可以超5星的一部高評分紀錄片。
一般的紀錄片或是以歷史時間線為主敘述單線程的故事;或是以“導游”的講述為主,移步易事,由地點或物件引出故事。這部紀錄片故事敘述讓我覺得牛x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以一條時間線為主的講述,也不是以誰的帶領來講述,而是把人類/世界歷史上同步或相繼發(fā)生的事件抽離,然后以故事點的形式進行銜接。舉個例子比如講到三菱重工的始創(chuàng)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對舊制度、舊社會的突破和對工業(yè)時代的迎接,影片敘述線是“武士道——刀崇拜——百煉鋼——鋼鐵冶煉技術(shù)應用于船舶制造——三菱造船廠建立——永不沉沒的輪船——泰坦尼克號——由船上三等艙乘客講歐洲大移民——由船上電報通訊講全球互聯(lián)——由于電報員未及時通報冰山信息導致——泰坦尼克號沉沒——唯一幸存者到達美國開啟奮斗式新生活”。整個鏈條將人類造船業(yè)的進步、歐洲大移民、泰坦尼克號、美國奮斗史等重大事件無縫銜接,復雜的時間線交叉行進卻不紊亂,編劇的思維是真的強大。
快速剪輯的鏡頭,緊張的節(jié)奏,每分鐘都有巨大的信息量。影片里造橋、長城、船甲板等特效真的是讓人嘆為觀止,應該花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吧。
總之不要深究細節(jié),這是一部很偉大的一部紀錄片。
本來想看到的是人類起源或研究,結(jié)果成人情薈萃。
簡述人類史,喜歡歷史的可以看看. 看這個最大的感想是歷史的確是個人英雄主義推動發(fā)生改變的,大多數(shù)平庸的人看到的是危險,而只有個別人看到的是機遇
人類學
有意思,有因有果,人類歷史上的故事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前因種下的果。
不錯
分析的很客觀
簡單粗暴的好看
震撼
借著一些關鍵詞講述紛繁復雜的世界史,采用的是大歷史的視角,也就是從整個宇宙演變的角度觀看人類的作為。青銅、鐵器、羅馬、十字軍、黑死病、文藝復興、1453年、郁金香期貨、庫克船長、革命、工業(yè)化批量生產(chǎn)。歷史頻道的炫酷歷史科普。
完全西方中心,相比介紹基督教用了2集的內(nèi)容,同時期的佛教和儒家只有合起來的一句話就帶過;秦始皇的車駕太簡陋了,演員一股底層氣質(zhì);當做瞭解西方文明來看吧……
補記
演馬皇后的演員太美了
生存和更好的生存。。看一遍記不住。。
做為了解服裝歷史的資料
怎么遠洋出海都載著小船啊?影片里的印第安人演員都明顯是混血的,有的有明顯的歐洲人特征,有的有明顯的黑人特征。
拍的非常逼真,從宇宙大爆炸拍到了現(xiàn)代,還穿插講解了世界各國重要的歷史事件,非常有意思。很好的歷史學習片子。喜歡。古羅馬文明真的太強大了,羅馬人發(fā)明了基督教。羅馬滅亡之后就是維京人和阿拉伯人分庭抗禮。歐洲、俄國都是維京人的后代。后來歐洲基督教為了對抗阿拉伯伊斯蘭教開始十字軍東征。
看過《人類簡史》之后再看此片,無論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不太令人滿意,而且其中有知識性錯誤。拿來練英語倒是不錯,如果關注點是歷史,不建議觀看。
好看 刺激 畫面不錯 歷史小科普 有點錯不算什么 從材料線、能源線和技術(shù)線分析歷史進程很有意思,穿插的歷史奇觀很不錯 連看幾集都不膩
找得人物都比較有特點,很多都不是我們熟知的名人。
故事體編年式簡史,對東方材料籌備不足,于是題目顯得大而完成得不完整,不過對于熟悉東方的東方觀眾來說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