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愛是尋找靈魂的缺失
看畢,我想起三毛在《親愛的三毛》中寫下的一段話:“在這個日漸快速的時代,我張望街頭,每每看到一張張冷漠麻木沒有表情的面容匆匆行過,我總提醒自己,不要因為長時間生活在這般大環(huán)鏡中,不知不覺也變成了其中的一個,他們使我黯然到不大敢照鏡子……”。而電影中的每個鏡頭畫面何又不是三毛所述文字的真實寫照和射影——同樣是臺北街頭、一張張冷漠麻木的面容、一座悲傷的城市……孤獨的表象是一方面,但蔡老師還看到了表象之下的人與生俱來的欲望——愛欲,敏感地捕捉到最平凡而動人的細節(jié),試圖重新喚醒每個孤獨靈魂對愛的認識和欲望。
#聲
電影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它少到基本可以忽視的語言,包括對話和旁白,從頭至尾只有寥寥可數(shù)的對白,如果忽略背景音的話,它與一部默片可能并無二致。但這也正好成就了它的獨特之處。不多的語言,使得電影可以留有更多的空間給電影最本質(zhì)的鏡頭畫面,達到了少即是多的效果。比如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段鏡頭之一,蔡明亮憑借短短幾組鏡頭,沒有一句臺詞,全憑演員的表演和優(yōu)秀的電影語言就極具張力地將男女之間情愫相生、曖昧不明的氛圍表現(xiàn)出。而充斥全片的環(huán)境音——城市的產(chǎn)物,一種充滿工業(yè)和金屬感的嘈雜,城市生活一點點消耗人靈魂的證據(jù),被刻意放大,在展現(xiàn)愛欲和孤獨的鏡頭中,形成了一種微妙而極富表現(xiàn)力的視聽體驗,仿佛包裹住人的外殼被一點點剝離,使得人可以看到在里面的孤獨和愛欲。而“無聲”的城市生活,不也正是我們生活的現(xiàn)狀?即使是在電話里,我們有幾時能真正意義上和他人交流。
# 愛情
影片所試圖探究的主題,人類文明永恒的命題。在蔡明亮的電影中,三個孤獨的城市靈魂,在同一空間中渴望得到愛,很大程度上他們所渴望的愛也正好代表了城市中的大部分人對愛的理解。性,作為愛的一部分,但單純的性終究不能帶給人以愛的真正體驗,它就如同一支支煙,給人以短暫的麻痹和安慰,隨之而來的更猛烈的空虛感。而什么是愛,怎么去愛這一系列的問題蔡明亮并未給出答案,但這并非表示他是對愛情絕望的悲觀主義者,正如影片名稱《愛情萬歲》所想表達的那樣,哪怕承受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人永遠都還是會渴望愛情,唯有愛,才能解救孤獨的靈魂。生活的基礎(chǔ)除了柴米油鹽、衣食住行,還有愛。 (很主觀的,希望小康、江姐和阿榮能在輕吻、流淚和熟睡醒來后能得到愛的解脫...)
初次看蔡明亮老師的作品,看完很是驚喜,又是一部引起我內(nèi)心深處某個角落共振的佳片。
2 ) 愛情已死
蔡明亮將自己的第二部電影帶去了威尼斯,捧回的是一座沉甸甸的金獅獎。
電影叫《愛情萬歲》,里面什么都有,唯獨沒有愛情。
作為蔡明亮“臺北三部曲”的第二部,電影不僅呈現(xiàn)了他對底層人物在臺北生存的細膩觀察,更是實現(xiàn)了對他們身心狀態(tài)的一種原創(chuàng)性描繪。鏡頭對準了演員吃飯、睡覺、洗澡、小便、自慰等獨處時相當(dāng)“野生”的生存狀態(tài),包括異裝癖等病態(tài)的身體行為,這種不唯美只唯真的對日?,嵥樯罴毠?jié)不加節(jié)制的選擇讓其電影呈現(xiàn)出了非同傳統(tǒng)的美學(xué)樣貌。如果說處女作《青少年哪吒》還帶有些許“常規(guī)電影”氣息,那《愛情萬歲》則真正開始讓蔡明亮走上了一條路:摒棄一切戲劇性敘事,建構(gòu)于自然主義的表演風(fēng)格和極簡主義的長鏡頭美學(xué)中的,人物在異化都市內(nèi)的孤獨寫生。
以楊貴媚和李康生為代表的演員為例,他們在電影中近乎于一種無語聲的身體表演(在后來的《洞》中更為突出),對白只剩下了工作對話和無意義的生活交談,臺詞的功能性被降低到幾近于無,反而大量單調(diào)、重復(fù)、生活化、甚至有時會有些異質(zhì)化的身體行為充斥著鏡頭,人物在時而巨大時而逼仄的城市空間中漂流迷走。這顯現(xiàn)出蔡明亮后來電影中常見的母題:在這個高度物化的現(xiàn)代都市,人與人之間是失語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交流。
從處女作《青少年哪吒》開始,蔡明亮的電影就開始呈現(xiàn)了與其深藏血緣關(guān)系的臺灣新電影導(dǎo)演不同的一個面向,也許與其馬來西亞華僑的身份有關(guān),他的電影扎根于臺北的地理空間,卻從未關(guān)注臺灣的歷史記憶與個體成長的聯(lián)系,他們的生活永遠是現(xiàn)在時的,抽離于政治背景和歷史背景,只存在于虛化過去與未來的象征性的“當(dāng)下”,作為社會最底層的勞動階級每天在無意義的單調(diào)工作中摸爬滾打,加上人與人之間情感上的疏離讓他們無異于某種都市幽魂。于是,蔡明亮的電影角色就漸漸地成為了一個個被社會和歷史雙重遺棄的孤獨的封閉系統(tǒng)。
回到開頭,電影中的“愛情”是缺席的。李康生飾演骨灰盒銷售員的小康、陳昭榮飾演的地攤小販阿榮、楊貴媚飾演的售樓林小姐,他們就像我們身邊所有不起眼的普通人,做著沒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封閉而疏離。在林小姐的待售之屋里,小康與阿榮成為了擅闖空門的入侵者,三人在這個孤寂的空間中卻又互相躲避,于是看似相連,卻又繼續(xù)孤寂。小康是同性戀者,被壓抑的情欲在遇見阿榮后不斷滋生,卻只能偷偷穿著女裝幻想被愛撫、躲在床底聽阿榮與林小姐做愛的聲音自慰。阿榮與林小姐之間的情欲發(fā)于肉體,卻也止于肉體,沒有靈魂交流,沒有情感鋪墊,沒有甜言蜜語,愛情已簡化為性欲,變成一種快餐。電影在結(jié)尾用一場名留影史的哭戲宣告了現(xiàn)代社會的悲劇——愛情已死。
這是場筆者認為最美的哭戲,美在真實,痛徹心扉。林小姐與阿榮做愛完的第二天早晨,她一個人走進施工中的大安森林公園,坐在長椅上哭了足足六分鐘。鏡頭凝滯不動,她哭到泣不成聲,仿佛這是一場給她自己舉行的葬禮。當(dāng)然,也是場現(xiàn)代人走向死亡的葬禮,在這個高度異化的現(xiàn)代社會,愛情被簡化物化為身體的交歡,肉體和精神的分離讓林小姐發(fā)現(xiàn)了自己正走向死亡的現(xiàn)實。
3 ) 一人一屋一西瓜
我覺得這是部很玩味的電影,不需要怎么用臺詞修飾便還原了人的寂寞,無所事事的生存狀態(tài)下將所有孤單和性壓抑一點一點剖開來給人看。當(dāng)小康凝重地親吻那只西瓜時,我期待他下一步的動作不只是把西瓜剖開來吃了而已;當(dāng)小康將西瓜削成保齡球的狀態(tài),我當(dāng)晚就作了一個夢——李康生在保齡球館滾出這只西瓜擊中了一個瓶子,雖然另外的瓶子安然無恙,他還是自得其樂地笑了。
獨自生活太久的人,要么就容易產(chǎn)生性欲,要么容易產(chǎn)生愛情,歸根到底,都是想在他人身上尋找回一種對生活的興趣。可是,無論是做愛過后還是愛過以后,產(chǎn)生的空虛更能使人陷入無趣無味的谷底;往復(fù)循環(huán)地在他人身上發(fā)泄,還不如學(xué)著為自己削一只能變成保齡球籃球足球的水果。
4 ) <愛情萬歲>-愛情根本不會萬歲
我一直認為蔡明亮的電影一般人看不了,或者叫看不下去,看著煩.因為你得當(dāng)它是黑白電影,是啞劇來看.整個一部電影,對話寥寥,連電影配樂也省了,就看到幾個都市小人物自己過自己的日子,或者叫湊合活著,沒快樂,沒理由,沒選擇,湊合,活著.我大概是個能安靜的人,或者直接說我是個挺郁悶的人,所以有時候我能看這種電影,甚至喜歡看這種電影.我喜歡蔡明亮和他的電影.
一把鑰匙開一扇門,你拿走了那把鑰匙,可是沒有一扇門是真正為你準備的.故事開頭送給我們一個小懸念,一把鑰匙掛在鎖眼里,一只手隨后拿走了鑰匙.不久后結(jié)果便揭曉了,原來鑰匙不屬于任何人,售樓的美美暫為保管,小康---一個賣骨灰盒的陰郁男"偷"了鑰匙,為的只是找個地方讓自己不被打擾的割腕...自然,后來還出現(xiàn)個和美美搞一夜情的阿榮也來攙合這所"沒人"的房子.就這樣,沒人擁有這間房子,但是他們還是輪流的,回避式的或者旁若無人的住了進來.在這幾個市井小人物看來,這所房子只是暫時落腳的地方,不會留戀,沒有感情,也許對這樣的人物來說,他們只要能活著就好,只要能睡覺就好,他們需要的只是間房子,一張床,他們,不需要家,也許他們覺得自己根本不配有家,更不配戀愛....愛情只是奢望.
我要的不是情,只是一夜情.美美,影片里唯一的女性,整天一套素色正裝,忙,售樓,電話打的和叫老板的妓女如出一轍.抽煙,時?;瘖y,擦口紅.她寂寞的可以真正去做妓女.還是那所房子,阿榮被美美引誘著尾隨而來,兩人一言不發(fā),就這樣沉默的互相撕扯著對方的外套,內(nèi)衣.讓人看著郁悶.如同動物一樣,滿足一己私欲,無情無愛,如同行尸走肉.事后,美美匆匆離開,當(dāng)阿榮再電話尋問她時,她居然連他是誰都記不得了.一夜交歡,她要得只是一個陽具罷了.生活的壓力讓她不知如何去愛,愛情對她就是虛幻.
我是男人,我愛男人.套用了一句<藍色大門>孟克柔的經(jīng)典語句,小康是男人,可是他愛著也是男人的阿榮.其實同性之戀沒什么好爭議的.可惜小康是個比較窩囊的自閉小男人.陰郁到選擇自殺來釋放自己,反抗社會,自閉到只會暗戀,只能在沒人的時候穿上女人的衣服,翩翩起舞.包括他的職業(yè)都讓人聯(lián)想到壓抑,賣骨灰盒這個職業(yè)似乎太適合他了.但是相反的說,電影中有一幕:小康回來的路上買了兩個瓜,在那所"沒人"的房子里,自我的很快樂,他打著西瓜保齡球,自娛自樂...也許自閉的不是他本身,而是這個社會壓迫著,驅(qū)使著像他一樣的小人物低下頭,遮住臉,不去看,不去說,不聽不想,直到麻木.愛情是什么他知道,自己的愛情是什么樣他不敢想.
愛情萬歲,四個字寫起來非常容易,但是不會有幾個人真的覺得愛情會萬歲.我一直認為影片里的小康有蔡明亮的影子,那種壓抑,不能釋放,不能言語的同性之愛.愛情在蔡導(dǎo)的人生中一定不是那么圓滿的,不止這部影片,包括<天橋不見了>,<天邊一朵云>等都是一種壓抑之愛.這樣的主題使整部影片從取景到色調(diào)都是一種沉悶的感覺.昏沉的天,水泥建筑,空曠的街道,渺小的人物...很多人一定對最后的一組幾分鐘的長鏡頭不能忘懷,隨著不?;仨懙?quot;嘎達,嘎達"的高跟鞋聲,美美走來又走去,坐在公園的長椅上,痛哭.其實很多人看到這里心里都是一陣絞痛,愛情根本不會萬歲......
5 ) 當(dāng)愛情一萬歲時...
那是個觸目驚心的大時代
他們用無言以對的沉默來詮釋自我的恐懼和孤獨
他們的存在感不需要情感的付出、言語的表白、任何其它行為動作
在那個時代里
人們棲居于空廖的房間、跨越制度的欄桿、逾越道德的藩籬...
他們親吻西瓜、穿著異裝跳舞、與陌生人做愛...
到那個時候,愛情已經(jīng)一萬歲了
已經(jīng)老態(tài)龍鐘、氣態(tài)萎靡
在那個時候,空虛已經(jīng)腐化了語言,哪里還有什么愛情?
愛情在茍延殘喘的最后時刻也只是以無淚的喘泣繼續(xù)努力地茍延殘喘
6 ) 人的間隙,城市的間隙。
他如此著迷于城市的間隙里那些,“無所歸屬”的空間。在這樣的空間中,藏在人的間隙中的,“無所歸屬”的自我才得以安放。王家衛(wèi)的孤獨是自戀的,浪漫的,美的。蔡明亮是無比真實的、壓抑而詩意的。為什么“愛情萬歲”呢,因為只有愛情能夠填滿這個間隙,而“性”只能撫慰它。片名不像是一種慶賀,而像是一群人遙望著的希冀。某些時刻,我覺得他覺察了我心里的秘密,他對空間的調(diào)度,人的調(diào)度,無比準確,在靜置的鏡頭中,他真的理解影像的——人的、空間的“語言”。蔡明亮不安慰人,他只是告訴你說,“我是這樣”。或許你也是。
最精彩的其實是小康把西瓜當(dāng)保齡球扔那段
遲一點看蔡明亮真是太明智了。他總能找到一個特別準確的喻體,空間喻體。比如這棟待售的空房間,三個流浪者的蟹居之地。這一部又想起賈樟柯。邊緣的三角關(guān)系,發(fā)動不了的交通工具。最后楊貴媚的那場哭戲,又突兀又合理,無可名狀的苦悶,導(dǎo)演常用的手段了。片名也妙,像是電影最后一句臺詞。
要是金基德來處理,估計就會讓三人睡在同一張床上,抑或在二人構(gòu)圖里由三人來回變幻切換完成。與之比較,蔡明亮的形式感,差不多居于將成未成的臨界點。
片子里哪有愛情,卻偏叫愛情萬歲。都是拍都市寂寞人,王家衛(wèi)是癢,蔡明亮是濕... 吃進去的西瓜,喝下去的水,都變成楊貴媚的眼淚流出來,她結(jié)尾這一哭,誰還受得了...
人到中年兩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
“《愛情萬歲》臺灣中影修復(fù)藍光版,導(dǎo)演親自去調(diào)光。蔡明亮說有老電影叫《太太萬歲》,張愛玲編劇,片名用萬歲是向它致敬,但本片中沒有愛情。片尾的哭戲,坐在楊貴媚前面的是李康生父親,他在《洞》開拍兩周前去世。楊貴媚因為和陳昭榮有床戲,想和他事先溝通下,蔡明亮說:沒有必要,因為你們在電影里沒有那么熟…
喝再多水,也解不了心里的渴。有那么多待售的空房,又有那么多無家可回的游魂。你賣陽宅,我賣陰宅,你在床上呻吟,我在床下自慰,人與人啊,多么近,又多么遠,永隔一江水。那一場哭,為愛情,為人生,為你,也為我。
楊貴媚舔乳的那一幕那么大膽,又那么意味深長:她吮吸、盤弄男人的乳頭,像一個餓壞了的嬰兒在吃奶——對愛與性的需求與生俱來;然而樂園已經(jīng)頹圮,正如康生和貴媚在販賣“寓所”,卻始終沒有一筆成交,自己更是居無定所。三個人都寂寞極了。蔡用窺淫似的鏡頭語言帶領(lǐng)觀眾窺視寂寞的痛苦而可恥的形狀。
蔡明亮鏡頭里的光影聲音,是粘著情緒一點一點揮發(fā)掉的,那個城市的朝夕,在咖啡店、夜市、街道、空房子裡生動又沉默。當(dāng)她踏著高跟鞋清脆的響在清晨穿過公園坐在長椅上開始哭,哭聲從無助到激烈再到平息。你就看明白這電影里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愛情。
8/10。平行蒙太奇結(jié)構(gòu)消解了潛在戲劇性,呈現(xiàn)私密的生活狀態(tài),如阿榮和小康一塊從林小姐熟睡的床底落荒而逃,她始終察覺不到兩人的存在。情節(jié)線的交叉產(chǎn)生了性別的內(nèi)部替換:小康自覺扮演了女性角色,林小姐洗浴、起床喝水、辦公室找鑰匙和打車,分別對照小康洗衣、玩水、辦公室獨處和陪阿榮擺地攤,性別的模仿游戲在小康穿高跟鞋、吊帶裙對鏡擺手弄姿達到高潮,共吃火鍋表現(xiàn)與阿榮建立同盟關(guān)系,最終如愿以償?shù)卦诟糁缓下暤拇驳鬃晕浚晔陆o阿榮送上親吻完成性別的合一,阿榮不自覺地翻身把手搭在小康身體,回應(yīng)小康深情的凝視。冷酷的長鏡頭將林小姐售樓打蚊子、穿梭馬路將廣告牌綁樹上或置于車頂,以及小康無法融入同事們的幼稚游戲的工作環(huán)境對照,意在強調(diào)性欲被社會工具化淹沒。小康給西瓜(私密欲望)截洞、摔碎吃了抹臉,寂寞到可笑的絕望感。
語言留給瑣事,面對愛情才可盡情沉默。出售的空房子里床上兩人床下一人,誰擁抱身體誰獲得靈魂。性的暗示,性別的隱喻,愛與死的對照,極度頹靡,愛比死更冷。主色調(diào)灰藍,清晨的空鏡頭滲出孤獨者的抑郁,結(jié)尾長鏡頭中天氣與情緒變化的表現(xiàn)方式極具魅力。當(dāng)蔡明亮不再明亮,他才成為真正的蔡明亮。
看這部電影是因為它是94的金馬獎的最佳影片,看完的最大感覺就是完成了一個任務(wù)般如釋重負,因為特別不喜歡這部裝逼電影更不喜歡蔡明亮這個導(dǎo)演,整部電影充斥著神經(jīng)病人的生活氣息,最后的哭戲假的讓人無比厭惡此電影,李安導(dǎo)演的飲食男女比它高不知哪里去了,看來金馬獎也不過如此,有眼無珠。
快進下去都看不下去,還是刪除吧
城市化,城市生活,本片可以說是城市化之后的一種縮影。臺灣電影人已經(jīng)很能夠成熟的思考城市狀態(tài)和人的生存,強列的孤獨和寂寞,男男女女的曖昧和含混,兩個無家可歸的男人和一個精神空虛的女人在人生的長河中偶然邂逅,過后仍是寂寞。缺少言語乍看令人沉悶,其實鏡頭語言非常扎實。8.5
蔡明亮確實將寂寞挖掘地很深,他把那些人寂寞時上不了臺面的、猥瑣的、自閉的、甚至丑陋的行為認真地展現(xiàn)出來,他精準地刻畫這些行為并讓其有根源可尋,那些覺得蔡明亮沉悶的人他們不相信世界上還有人會為欲望干出這么多無聊的事情,他們沒有對白了便無法了解人物內(nèi)心與沉悶中隱藏著的飽滿的情緒。
小康有一塊手帕 四方的 疊整齊放在口袋里 有時擦嘴 有時擦雞把
我們都是楊貴媚、李康生、陳昭榮,我們的生活有著衛(wèi)生紙、臟衣服、中西藥、快餐盒、房貸...瑣碎事物,唯獨沒有愛情。因其沒有,所以不朽。生活啊,就是面目可憎、但又不得不活。
我們總是希望借助一件事情,去解決庸常人生的全部問題。于是我們把這些事情神圣化,比如婚姻,比如愛情。理所當(dāng)然,最終的結(jié)局是幻滅的。(楊貴媚演得真棒)【7↑】
其實還蠻好看的。十幾歲的時候鳳凰衛(wèi)視電影臺放過,覺得每一個鏡頭都漫長的像等待泡面泡發(fā)?,F(xiàn)在看其實很有細節(jié)且富有律動,眉眼官司到身體語言,衣服在床墊上摩擦的聲音。九十年代臺灣真時髦,陳昭榮的黑皮衣,楊貴媚的套裝,李康生的夾克和風(fēng)衣,時裝包裹著流動的的情欲。陳昭榮下頜線條硬朗,眼角溫軟,有淡淡的危險感。李康生是獨處大師,西瓜當(dāng)保齡球穿女裝秀美腿自得其樂,他既不宣揚給別人看也不過分壓抑自己。二人逆權(quán)侵占得如此和諧。楊貴媚打扮得漂漂亮亮,軟語溫存地帶著男客戶到空蕩蕩地大房子,是危險又孤獨的工作,是真要好好哭一哭。這都市奇緣要是放在現(xiàn)在可能大家只是癱在床墊上刷短視頻了。
就算做愛,自慰也不能解決寂寞。因為寂寞,所以人死後也要安放在一起打麻將?,F(xiàn)代愛情是變形,高速,還有空虛,他們沒有得到愛情,因為愛情從來沒有發(fā)生過,愛情在電影中只是一個可待不可來的情感,將感情投放在別人身上是如此無力,終究人還是需要面對自我,就算多傷心人也會回復(fù)起來面對那不可知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