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瘋狂可惜,加上吳慷仁等與惡三人組,所以想看看。
剛看不久,覺得還挺有意思的,一部難得不為難觀眾的爽片,在年輕人不看雞排英雄覺得爛片、非文青看不懂聶隱娘的臺灣電影市場,《狂徒》算是一部很持平的片子,看起來有點意思,陣容和情節(jié)似乎也不至於直接被評判為爛片。
很可惜的,我覺得劇情到後半非常無趣,除了吳慷仁飾演的阿標之外,其他人物可說是毫無魅力。本片中有不少打鬥的鏡頭,拍得好不好我不太清楚,但部分冗長到無趣我倒是感覺到了(餐廳部分)。
按照角色講些我觀賞中受不了的事吧。
廖文睿=巨嬰
好感度下跌回家碰到昕潔,卻又不聽勸去自首,反而覺得全世界都不相信他。打職籃好歹也二十多歲了吧,可以理解為了賠款必須籌錢,卻偏偏被禁賽,最後淪落底層的設定,但為何會拒絕自首或者擔任污點證人,反而要求身為復健師的朋友必須幫他?我想不透一個中產(chǎn)階級對警察或者說公權力如此拒絕的原因,或者他拒絕解釋之後到底要幹嘛?臺灣這麼小欸,你又沒搶多少錢拿去海外逍遙。
巨嬰的極致在於唯一的友人勸他去自首,他反怪對方不幫他、不相信他,然後對搶匪說「大家都說我搶銀行那我真的要去?。。 ?/p>
兩次反轉(zhuǎn)都靠腎上腺素,一是鬧翻後到車場要車要錶,二是跟阿標的決鬥屢敗屢戰(zhàn)。令人不解之前被小黑大黑壓著打是何故?哦,想起來了,他有傷害前科,這個安排看起來挺正常的。
餐廳打鬥的戲油到我了(招手要黑衣人過來那段),都快被打掛了還有心思玩這???
吳子杰=說教聖父(施名帥)
老實說也沒什麼,現(xiàn)實也可以有這種人,但因為出場少,這個角色也被片面化了,只是一直強調(diào)說「不可以貼標籤」,作為觀眾,我覺得這樣非常粗暴。
看的時候雖然很氣高捷,不過看起來是有種被毛頭小子壓一頭,所以非得要反駁的那種老人,反而可以理解他。
李昕潔=NPC
為劇情服務,編劇的NPC。作為復健師去找楊雅惠,第一是一點職業(yè)道德都沒有,第二是離開之前不斷強調(diào)「我相信他不是這樣的人」,又是編劇粗暴的展現(xiàn),想遙遙呼應先前廖文睿的指責(但這指責是正確的嗎?編劇宇宙裡是正確的,所以必須有人回應),也必須給之後反水的俘虜留一個伏筆。
撐起整部片的吳慷仁
其實原本看吳慷仁其他戲時,偶爾會覺得他的口條不是我很喜歡的,有時候反而會覺得刻意(例如《憤怒的菩薩》),但這部片中反而非常合適。阿標是迷人反派,雖然強盜感覺不是「特別酷」的行為,但他的說話方式反而看起來胸有成竹,特別瀟灑,完全就是個反社會人格。
編劇真的很煩,我覺得這部戲太滿,反而露出很多破綻。比如廖文睿指責昕潔不相信他,那昕潔就會在不久後展現(xiàn)出「我相信他」,但這很重要嗎?
比如阿標為什麼要搶銀行呢?他自陳自己是被惡意資遣的運鈔員,這已經(jīng)足夠了,偏偏要再加一句「在生存遊戲改造手槍」,這種若有似無的關係,很難讓人下定決心要對資淺他的公司抱持什麼態(tài)度,或是打算讓觀眾譴責阿標這個「壞人」呢?
比如一直說雨衣大道槍無虛發(fā),當然在吳警官案例中,可以說是緊急又緊張,但最後倉庫激戰(zhàn)沒打到廖文睿是???
高捷吼記者的戲我也?????(剪掉這場戲還能讓觀眾少受點苦早點看完這片)
最後我不知道我看漏了哪裡???我在遠傳看的啊……廖文睿哪裡有五成給小黑哥?就算是小黑哥不爽阿標,故意跟廖文睿串通一氣,難道阿標不知道廖文睿根本沒有五成可以給小黑哥嗎?不過光是阿標和小黑交易,不互相打開一下我就呵呵了,沒做過壞事也看過黑幫片吧。更不可思議的是,阿標還被騙了第二次。
不過整部片我覺得楊雅惠反轉(zhuǎn),其實是同夥那邊滿不錯的。
第一次意識到「好長啊好煩」,是在小黑吃飯的餐廳打架,大概想製造兩人如何獲勝的懸疑感,但我好不耐煩。以及,子傑上救護車+高捷吼救護車那段好煩啊,反正最後也沒有要交代他到底怎樣,事後明明也有新聞說打傷員警了,後者則是很有說教的感覺。還有最後阿標發(fā)現(xiàn)被陰了,下一個鏡頭是廖文睿伸手拔貼紙……前面就有他看GPS的鏡頭了,是把觀眾當白癡???我真的整個翻白眼。最後高捷不用出現(xiàn),直接讓鏡頭在GPS結束不好嗎?(單純很討厭邪不勝正的溫馨結局)(懷疑是想說施名帥跟高捷人都請了不用白不用)
看完《狂徒》後忍不住發(fā)表一些感想:
或許是我朋友不多,目前我在網(wǎng)路看到的都是好評,但我不得不說——
對我來說它更偏向是一部爛片。
為什麼大家會一直讚好呢?我實在搞不懂。
留意到狂徒這部電影一開始就是因為網(wǎng)路上的試影好評價,然後慢慢的是認識的一些愛看電影的朋友都發(fā)表了觀看的好評,說實在雖然以前的我很愛看動作片,但自從年紀慢慢變老後,我的看片喜好開始偏向比較靜態(tài)的電影了,所以一開始雖然看到好評但也沒有真的很關注,我真的開始關注起這部電影是因為發(fā)現(xiàn)導演是一個跟我們年紀相若的新人。
回想起當年大學時對他的印象就已經(jīng)是個擅長拍動作片的厲害的傢伙,想到現(xiàn)在的我還是個研究所學生,他就己經(jīng)拍長片了,想到這點不禁對他產(chǎn)生點敬意,再加上網(wǎng)路上一片好評,讓我雖然對動作片沒有太大期待但還是想看一下。
進場前抱著興奮心情,想著等一下可以放輕腦袋看電影,在網(wǎng)路上看到的好評也是有關動作場面的運鏡,節(jié)奏掌握等等,所以一心要進電影院激發(fā)腎上線素,還買了爆米花飲料,準備得像是看好萊塢片一樣,結果是讓我大失所望。
宣傳上一直強調(diào)這是臺灣創(chuàng)新動作電影的類型片,但說實在我覺得動作沒拍得多出色,整片看下來唯一讓我興奮一下的就只有在餐廳打架時出現(xiàn)的一個武林高手的戲份,而那部份大概打了1分多鐘吧,全片就只有那1分多鐘讓我興奮到,其他的動作場面基本上千篇一律,我實在看不出有什麼臺灣原創(chuàng)的武打特色,更多的是模仿的痕跡,看到後來我居然有點打嗑睡。
我覺得一部類型片,無論是動作或是任何的類型的電影,最根本需要的是一個好故事,而《狂徒》的故事對我來說十分牽強,片子一直想要強調(diào)男主角因為以前籃球事件而被世人所不信任,導致走投無路,只能做壞事,其實他想做個好人,可是過程中卻看不到他如何想做好人,甚至輕易因別人對他不信任而做壞事,而另一個主角吳慷仁的犯案動機也只透過臺詞輕鬆帶過讓人難以信服,電影裡一直塑造出吳慷仁的機智與狡滑,但過程中很多決定卻又很反智,例如結尾。而除了兩位主角外其餘配角一律以低智商工具人出現(xiàn),完全沒有立體性,最明顯的例子是高捷的角色。除了人物塑造牽強外還有一大堆的邏輯問題,真的計較起來可以講一部電影的時間。
這些可能都是我主觀的意見,而要說的話這電影也不是毫無可取之處,他們的動作場面也可說是苦心經(jīng)營,兩位主角的表演除了因為劇本的不足外,但有可圈可點的表演,但是電影的優(yōu)點真的不足以讓電影變成一部好的作品,它對我來說絕對不是一盤好菜。
認真想想大家對電影的稱讚可能是基於臺灣電影終於有可看的動作片了,而電影圈的朋友可能是覺得一個新人能做成這樣很不錯了等等,這些都可以理解,但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我還是忍不住想說一些話。
這部片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學習韓國的類型電影,我覺得成果是接近,但沒有超越也沒走出自己的路,已經(jīng)記不得從什麼時候開始臺灣一直強調(diào)說要走類型片,這部片就掛著類型片里程碑的名號出來而受到一致好評,這讓我感到有點傷心,我其實沒有想要攻擊這部電影的意思。
什麼時候開始臺灣要像個第三世界國家一樣,為了能做出模仿別人的東西就沾沾自喜?今天只不過是拍出了一部勉強合格的類型片大家就要驚呼連連。我不是叫大家不要看這電影,而是從什麼時候才可以我們可以一起認真看待自己,認真看待一部電影,然後想想我們有什麼不足,然後要怎麼超越它,最後打造出真正屬於臺灣,領先國際的特色電影。
看了《狂徒》。
挺好玩兒。
開篇的鏡頭很有沖擊力,背景音讓人迷迷糊糊,不明就里。
還好,過了一小會兒,背景音重復,倒敘被清晰地捋順前因,后果順暢的流淌出來。節(jié)奏很快,很好玩兒,電影赫然閃爍著一本正經(jīng)的生猛……
很罕見。
怎么解釋那種感受呢……就像某個未成年男生,像《泰坦尼克》里的杰克一般站在船頭狂呼,他是世界之王。但是,他所站的那艘船不是鋼鐵鑄造的龐然大物,而是一艘紙船,觀眾免不了稍微擔心,下一秒紙船完全浸水要沉下去……該怎么辦吶?就是這種不安感,加之飛快的節(jié)奏,黑色幽默非常好玩兒。
而且還有大段的打戲。打戲也有趣。非常用力,非常密集,血汗橫飛,汁液飽滿……但是,全然不是練家子的身手,看得出角色努足一股力氣,展示老子就是有著元氣滿滿的笨拙——我打得不好,可是我很舍得自己,所以你怕了嗎?
好的好的,觀眾好怕的。但是真正動手只用蠻力撐不了多久,而且那樣出腿非但不好看,只會讓對手瞬間脾破裂……
好吧,節(jié)奏不斷加速,演員很努力地淋漓,觀眾不配合著暢快,似乎說不太過去。
直至切換節(jié)奏。
對了,慢下來的時候,是見真章的時候。有些事情……好像不對勁了起來。
前半部的快節(jié)奏非常聰明。等一下,稍微減速,就有疑義,怎么所有的關隘都被計算得如此精準?精準沒什么不好??墒?,所有的精準都是一種四舍五入保留兩位小數(shù)的準確,上下前后左右,被鉚合地不帶任何余地。就算是閉環(huán)設計,連銜接的縫隙都被焊死,結構很完滿的時候,就是推敲進行不下去的時候。
偶然是絕對的,必然是相對的。
如果在第一個關隘,雨衣大盜守株待兔,遇見的不是廖文睿而是另外一個無名小卒,這樣前因后果還能有效鋪排嗎?
如果影片第一次的劫案,雨衣大盜“挾持”的女司機是偶然,為什么這個女司機在非常有限的戲份中,逐漸承接了由不確定到鐵定的節(jié)奏?
甚至廖文睿本人,他在籃球賽場上的失控表現(xiàn),看著非常能打,簡直要叫人懷疑他沒有去練拳擊是浪費人才。這一段的人生際遇加命運乖舛,看似讓他的性情蔫了下來。那么,他再次、三次到N次的情緒失控,沒有在角色性格上樹立由強至弱的脈絡,只是弱化了角色的心智和判斷。是的,這會讓電影在某些部分很好玩兒。減速放大看,真糾結?。河绕涫?,電影的核心是廖文睿真倒霉,設定太硬核了,簡直是把毛茸茸的可愛小白鼠不由分說塞入轉(zhuǎn)輪,然后,飛快給轉(zhuǎn)輪加速,看小白鼠在轉(zhuǎn)輪中無辜地跌跌撞撞,旁觀者笑了片刻,發(fā)現(xiàn)小白鼠已然跑不動,都在轉(zhuǎn)輪里一邊摔一邊吐了,而所有的其他電影線索還在繞著這個核心繼續(xù)鋪陳。比如高捷的角色對廖文睿抱持無因的偏見;比如李千娜的角色在很珍貴的見面場景里一言不合就斥責廖文睿,反而完全沒有顧及廖的解釋,后來又在電話中期待廖的解釋然后不可得;再比如,廖文睿被浪費的自首機會,簡直是捏著他的后頸逼他自暴自棄。
如果意識到核心和周遭鋪陳,那就只能等節(jié)奏再次跳躍——還記得前面說的無辜小白鼠嗎?那個轉(zhuǎn)輪要如何慢下來、停下來,那只小白鼠要如何被救下來。電影的收,也就收在這里。
還是要承認,編劇和導演都非常聰明。
從雨衣大盜聯(lián)合廖文睿計劃劫案的“排練”中,編劇計算電影的方法和技巧,透過角色,在觀眾面前推演了好幾次?!邦A演”經(jīng)過不斷練習,簡直準確得可怕。然而,露聲色的一瞬,讓人變色——雨衣大盜最后向廖文睿交代作案計劃時,廖文睿最終應了句“明白”……
他明白什么?他根本什么都不明白。
廖文睿是那種下一秒鐘被撕票、這一秒鐘還幫綁匪省錢的主兒。比如,他幫著雨衣大盜和小黑討價還價,看似用他的方式挑釁了一下小黑哥,他卻不明白,討價還價的過程中,誰先開口出價,誰就輸了。(這里要說句題外話,這一段的處理太玩兒鬧了??硟r真要好看,是從天價砍到腳后跟的砍法,砍成且不出人命。電影中三分鐘不到,就定了,這樣拍,真的不是好樣兒的。)
果然,廖文睿不明白的事情,一件一件來,害慘了他。這就是前面說到的問題,角色的性格弱點很虛,但是心智弱點連爆,小白鼠快要死了好嘛。
至于廖文睿的反擊……
編劇和導演還是很溫良恭儉讓的。比如,錢都被雨衣大盜掠走,廖文睿兩手空空憑著嘴皮子和小黑要黃金?再退一步,小黑真的并沒有給廖文睿黃金,箱子里的磚頭,雨衣大盜沒有直接開箱驗貨?(太不專業(yè)了,差評。)
雨衣大盜嘲笑小黑算術不好,OK,編劇和導演的算術之精妙,觀眾已經(jīng)知道了。但是,好電影,不能完全套爽文模式,創(chuàng)作的設計,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算術。正如,廖文睿最后在成長之后,非常痛苦地表達,他想做一個好人。嗯,這種“廖文睿三觀正,想想挺激動”的收尾方法,從理智上是正確的,但是,正如小白鼠的轉(zhuǎn)輪并沒有剎閘,這樣減速,容易翻。確切地說,你讓一個年輕人抒發(fā)正義感,卻安排他高舉雙手宣告他就是很“中二”……弟弟,要不要先分清楚“中二”和“真二”的區(qū)別啊?
所以,廖文睿說他沒有搶銀行,觀眾咬牙也就認了吧,他說他沒有偷車……真是竊書不能算偷啊。
最終,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把黃雀和螳螂倒了個順序,不去細想,也還不賴。
對了,有一個地方很有意思。就是陳木塞給吳子杰的酒壺。酒壺美其名曰為好運氣,被塞在吳子杰的西裝內(nèi),恰恰好擋住他的胸部。各種電影有無數(shù)類似橋段,硬幣、懷表、獎章……擋在當事人前胸,擋住了子彈,為下面的劇情留下余地。但是,吳子杰中途把酒壺丟了回來,我還傻想,矮油,這個橋段被浪費了。而后,因為沒有了這份好運的庇護,吳子杰中了雨衣大盜的子彈……
這么想一想,老橋段新用法,并沒有浪費。很聰明。
臺灣很少有雙雄類電影,我感覺痞子英雄算是其中一個(電視劇版),狂徒算是一次不錯的嘗試,不過我還是覺得吳慷仁更勝一籌,林哲熹只有最后在車里那一笑才讓我覺得可以和吳慷仁一拼。 主要我覺得還是因為角色立沒立起來的問題,吳慷仁的雨衣大盜從各方面都很明確的立起來了,而林哲熹的人物稍微有點刻意了,看上去不想個壞人,那為什么在不能打球后要去做黑社會那?(畢竟他做黑社會也沒賺到錢?。?。 另外就是高捷和施名帥的警察,李千娜和謝欣穎的女朋友都顯得太單薄,沒有深入刻畫,容易僵硬,反而是李洺中飾演的黑道大哥挺出彩的。 我是因為吳慷仁才看的這部片子,近幾年來說,吳慷仁算是臺灣本地男主的擔當了,他演過的角色豐富,長得也不錯,尤其是他的一臉壞笑,感覺輕輕松松就能讓人喜歡上,不錯,希望有更好的劇本等著他。
悍戰(zhàn)拍的不錯,劇情流暢,打戲精彩,幽默元素恰到好處,鏡頭處理還蠻有新意的,其中一場打戲用了攝像頭的元素,用攝像頭的角度拍攝場面的混亂,觀感很棒的一部戲,但是我認為情感方面處理的比較單薄,不知道我看的有沒有刪減,看完了,會覺得就這?不過瑕難掩瑜,還是不錯的,很少看見臺灣的動作片,這部絕對合格。 從人設上看,廖文睿絕對是一個很擰巴的人,他是球場上的得分王,球場下的暴躁人,因為打觀眾而被禁賽,罰款,后淪落到偷車的行當,“業(yè)務很差”,老板大黑評價道,因為知道偷車是違法的,所以他只敢給車貼跟蹤器,不敢做其他。然后前面有一場戲,廖文睿去索要工資,老板打發(fā)性的給了一點點錢,然后廖不服,怎么就這么點,老板說,業(yè)務上廖只值這么點,但人情上他可以借廖一點籌碼,拿去賭錢可以贏更多,于是廖就去賭錢了,不出意外,廖輸?shù)酶鼞K,連自己的私人物品都賠進去了,還因為脾氣暴躁不過腦子,弄了一身傷。這個遭遇確實是很慘,廖把它定義為衰。但是深層次上絕對是和廖的擰巴人設分不開的,因為前面有籃球名隊員的光環(huán),后又做小偷小摸事情的落差感,內(nèi)心不情愿卻又不拒絕,在黑字頭混飯吃又不用心干活,怎么會受到別人的認同?其次,他很愛他的女友。但是,他又羞于向女友證明自己。換一句話說就是沒有能耐卻又不想讓女友知道并看低他,廖不能適應環(huán)境,不能擺正自己位置。這個形象,在現(xiàn)實中會存在很多人的影子。 再看另一位主角阿標,做雨衣大盜,搶銀行雷厲風行。有計劃,有退路,有同伴,有渠道。做著實打?qū)嵉膲氖聟s又不傷人性命。謀財?shù)缓γ瑩尳賲s有底線。這就和廖的擰巴形成了很鮮明的對比,他很堅定(他的行為絕對不提倡,此處分析的是人物性格)。在影片的推進過程中,很明顯凸現(xiàn)的是廖很傻,標很聰明,有腦子跟沒腦子的區(qū)別。沒腦子的打手真的很頻繁提供笑料,廖很耐打倒也是真的。所以廖是一個很好的幫手。但是阿標并沒有想帶上他。兩個人的對比越來越顯得鮮明,有一個情節(jié),在小黑店里打架的時候,阿標打倒了小黑,本來只想拿回他搶來的錢,但是順便阿標把小黑的錢也拿進了口袋,與此同時,另一邊廖打小嘍啰撞開了收銀臺,整整齊齊的鈔票,廖卻是一毛都沒拿,也許是因為心中的道義,拿錢不對。由此兩人的態(tài)度可見一斑了,也為后面標哥的拋棄埋下伏筆,兩個觀念都不和的人,怎么會走到一起呢,標哥只把廖當工具,廖卻把標當成兄弟,一開始就錯了。
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阿標說他不喜歡。同伴拋下他的這種感受。所以,再后來,廖明明有很多次可以開著車拋棄阿標的時候,他都猶豫了。后來一路受阿標的撩撥,開始了他的做壞事行為,導致在錯誤的道路上走的越來越遠。他一廂情愿的信任的標哥,即使在看到了標哥的機票的時候,他還是選擇信任,直到遭遇了赤裸裸的背叛,信任遭到了背叛,他就拿命的想要去捍衛(wèi),所以在最后的反轉(zhuǎn)中,好像廖變聰明了,一方面確實是和標哥在一起久了,標哥的手段學到不少,二是他也摸清了標哥的部分心態(tài),在他沒有注意的時候下了手。 這句影片確實看起來很爽,還有標哥的人物塑造很出彩,帶著痞氣和散漫,做壞事行云流水,十分流暢,還自帶搞笑幽默。其中一些標哥的吐槽簡直是神來之筆,將廖的傻勁用語言說了出來。標其實看得很清楚,他能對廖的利用程度,只是后來怕是也沒想到廖拼命的架勢。其中阿標在撩撥廖同伙的時候說道,只要做了一件壞事,那么之前做的好事全都不做數(shù)了,現(xiàn)在沒有人會相信廖是一個好人了。后來廖在現(xiàn)實中碰的釘子,使他不得不相信這句話的真實性,于是就上道了,和阿標一起干壞事。 其實不然,某些瞬間的決策完全是被感受蒙蔽雙眼而行差走錯,人的選擇權其實都是一直在自己手中的,但是做出選擇卻極易受片面的觀點和感受所迷惑,選標哥就是要干大壞事,而不選則有自己不犯罪的各種自由,雖然過程會艱難點,但是只要擺正心態(tài),堅定做事,還債什么的應該只是時間問題,還有面對女友的不信任,只要廖能擺出態(tài)度,自會得到女友的支持,畢竟也是有很深的感情基礎,不然要分早分了。人吶,總是犯事而不自知,一味想掩蓋,最后誤入歧途。影片的結局也印證了這一點,廖選擇做了污點證人,抓住了標哥和其同伙,我想這時候廖應該不氣標哥背叛了他,而是想要擺脫雨衣大盜的罪名,重新選擇生活,此時此境做真正屬于他自己的選擇。 人吶,總是要成長。 這部片子是我跟著吳慷仁過來看的,吳真的可塑性真的好強,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味道,天生的演員,演的很好,加分加分。
磨嘰拖拉的劇情,辣雞
就那點事兒,磨磨嘰嘰了一個多小時,警察弱智,兩個男主角也是弱智,好像一個劇本的人都是弱智一樣,看到結尾都覺得自己是弱智了,浪費時間,哎?。。悏?40字吐槽還真麻煩
就那點事兒,磨磨嘰嘰了一個多小時,警察弱智,兩個男主角也是弱智,好像一個劇本的人都是弱智一樣,看到結尾都覺得自己是弱智了,浪費時間,哎?。?!湊夠140字吐槽還真麻煩
源代碼本就草莽,表現(xiàn)愈發(fā)潑皮,有趣得緊,拿回手表再加一星。
質(zhì)感很好,畫面和故事風格都很韓范兒,動作戲的拍攝則有印尼的生猛感,兩位男演員的表現(xiàn)也很精彩,遺憾的是這個故事實在是有一些牽強,尤其是情節(jié)的推動非常缺乏連貫性和合理性,所謂的干一大票和兒戲一般,不過在這個時代看到如此的臺灣電影,有點意外。
還好,吳慷仁的邪氣演西門慶應該也不錯。受不了警察管上司叫“學長”,黑幫追殺叫人“出來面對”,一邊打生打死一邊發(fā)嗲“你有完沒完???”臺灣文化生態(tài)全讓一口文藝腔給毀了,楊德昌那么生猛的影像再也無緣得見。
2018 BIFF 反轉(zhuǎn)救了整個故事,前半段覺得不合理的人設和故事發(fā)展大部分都說通了。打戲很精彩,且不同于港片和韓式黑道片,可以看出導演試圖探索打造臺灣特色武打片。還是有bug不能說非常成功,但是非??少F。兩個女主都演的不好,減分。(釜山電影節(jié)組委會說,這是提前看片字幕組成員們最力推的片子)
鏡頭花樣真多,劇本不夠縝密,整個第三幕大減分。
真心不錯,兩個人物都塑造的立體,不亂加主角光環(huán),斗到最后一刻的主角險勝得自然巧妙
用監(jiān)控鏡頭扎人再用回這些監(jiān)控鏡頭, 可以做我兒子的新導演真拍出新意, 希望大賣!!!
【釜山電影節(jié)展映】作為商業(yè)片還不錯。融合臺式劇情片、香港動作片和韓國犯罪片風格。試圖探索當一個好人在遭遇誣陷困境時困獸猶斗的的掙扎與爆發(fā)。有幾場動作戲的設計和攝影比較出彩。文戲拖垮了影片節(jié)奏,尤其是李千娜角色很弱很無聊,應該刪掉。有點拖泥帶水的結尾也是意料之中。吳慷仁演得挺好。三星半
兩個男人的困獸之鬥,行之有年的動作片命題,整體執(zhí)行不差,小缺點也不少;用音效藏武打拙有種欲蓋彌彰的味道;吳慷仁中段離開主視角對結構有點傷;有幾幕聲話對不上,挺明顯。(犯罪時竟然用凱吉面具,加分)
動作質(zhì)量不錯,監(jiān)控器殺和胡椒殺蠻有意思,但是文戲嘛……臺式動作片雙雄對決金句:“你走開啦好不好,我不要和你玩啦?!?/p>
還挺好看的 作為一場動作片真的讓人眼前一亮 (特別是看了《角頭》那些大爛片后) 值得贊賞的是這個片子大多數(shù)打斗都是拳拳到肉 那種 不是整天只有槍和飛車那么沒質(zhì)感。吳慷仁濃眉大眼真不像反派 但演出來效果還行 帥翻了 反倒是男主一直被打都能一直反殺還復原神速有點不科學。還有覺得沒必要加那些打到隊友那些沒意義笑點。結局算是有反轉(zhuǎn)吧(大概都能猜到) 雖然感覺有點頭重腳輕 但起碼也擺正三觀 做錯事還是要懸崖勒馬不要一錯再錯??吹蕉拱曛挥?分多實在不合理 4星拉拉分。
劫匪、黑幫、警察、老干員,其實《狂徒》跟《無名之輩》的故事底子蠻像的,但最后把警察、黑幫撇出去,變成兩個窮途末路的劫匪互相算計、窩里斗,就露出敗相。應該聯(lián)手把黑幫干翻、逃過警察追擊、安頓了各自的相好,再浪跡天涯。老干員出于同情放他們一碼,年輕督察硬要圍剿擊斃,他們攜手飛車,來一出末路狂飆。就算把《末路狂花》翻拍一遍,也好過講一個胡亂找替死鬼的故事。寧可干倒強權,何必螻蟻相殘?可惜了最后兩張笑臉。
看的那場觀眾反應略冷淡,有幾處笑點就我們那排在笑,電影圈朋友在上映前後以一種「臺灣終於拍出好看的商業(yè)片」的喜悅瘋狂洗版,但如果放下這類同溫層間的熱望,一般觀眾是否吃會這套?似乎沒有,票房明顯上不來。當然就臺片來說,的確是過得去的商業(yè)片,但要觀眾買票進場,就是和其他院線片直球?qū)Q,顯得小家子氣的格局,終究不是單靠「臺灣拍出好看商業(yè)片」這樣的期許就能讓觀眾埋單的,吳慷仁、林哲熹CP是有點火花,高捷vs.施名帥、李千娜vs.謝欣穎作為襯託的對照組卻草草了事,支線人物無法有效撐起主線,單靠兩個男人鬥嘴、鬥智,整體敘事不免乾扁,比較像是對香港電影不太成熟的模仿,2018.11.01@京站威秀
在臺灣黑社會中,就算你是個持槍劫匪,張口也是:你把我的包包還給我。。。。。
有時候~我就是要這麼簡單~
觀賞性上意外得不錯,前段磕磕碰碰的幽默,兩個主角也有投射清晰的視角,摸爬滾打后,一個冥頑不靈,一個渴望改變。劫案和尾聲倒調(diào)度得一般了。吳慷仁我超級可以,他把那些卑鄙的話說得輕巧,把乖戾演得迷人,林哲熹也接住了戲
拍攝風格不錯,劇本弱了點兒(文戲方面,反轉(zhuǎn)生硬),觀賞性還可以,有些韓國犯罪喜劇片的意思。吳慷仁演技碾壓林哲熹。
就沖著打人的幾場戲看的,尤其是打邊爐餐館的亂斗,拿監(jiān)控攝像頭砸人自拍POV還挺有意思,但無厘頭喜劇感做得太多,搞得像花拳繡腿好兒戲。包括蹦出來一個高手,打沒一分鐘就歇菜了。至于劇情故事……emmm,我反正入不了戲
前半部分整體劇情節(jié)奏頗為緊湊,雖然預留的懸念和結局反轉(zhuǎn)并不難猜,但不影響是一部完成度頗高的電影!電影開場兩場打戲視覺呈現(xiàn)很有意思~雖然主題是常規(guī)命題,但在拍攝上莫名讓我想起了日本動畫《心理測量者》又平添幾分感觸!作為在 biff看的最后一部電影~感覺畫上了不錯的句點!
3.7分娛樂性頗高,也不只單純成為爽片。確實社會是不太原諒有過錯的人,只要身上有個污點,不搭嘎的惡行都會套用在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