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追番完成于2016年6月29日
記錄性質(zhì)遠大于評論,觀點具有以偏概全點到即止的特點。
綜述:
鑒于原作因素排除RE:0之后,初見4月番表最令本人眼前一亮的便是代號D機關,盡管對于國內(nèi)電視劇觀眾來說間諜題材已然明日黃花,但在現(xiàn)今的動畫中,不得不說是獨樹一幟——盡管獨樹一幟也等價于格格不入,某種程度甚至等價于暴死。當然,BD銷量或者對原作銷量的影響,那是壁吧dalao該關心的事,作為觀眾只要好看就沒有問題。除去新鮮感的加成,諜戰(zhàn)對于喜歡智斗和裝逼的觀眾也有著較強的吸引力,畢竟故事,總是要講主角組智商碾壓別人才行。
帶著相應的期待,追番之旅由4月開始,隨著追番的進行,個人對動畫的定義也數(shù)次發(fā)生改變。最初看到PV覺得大概是一個11區(qū)間諜吊打二戰(zhàn)各國的半裝逼番,看了前兩話又認為這是個有賣腐之嫌的人設番,接著發(fā)現(xiàn)其實這番一點都不間諜,完全成了名偵探D機關……等等,真男主竟然是中校?這莫非不是群像?看完之后發(fā)現(xiàn),結果還是把各路知名機關花式吊打了一遍。
從動畫能感受到原作質(zhì)量不錯,想要看的基本能滿足,但不盡如人意之處也很難說沒有。據(jù)稱原作本身是小故事形式,改成群像單元劇自然是最為方便快捷的形式,然而動畫本身似乎對故事的順序進行過調(diào)整(當然也可能是原作本身順序就略有尷尬),缺乏連貫性到了違和的程度,最終話的全員聚集簡直令人一臉懵逼,再加上臉盲癥福利和主線欠缺,具體體現(xiàn)就像個人追番過程對動畫定義的數(shù)次變化,處在一個我知道這故事在講什么,但就是不知道這故事想講什么的境地。原作黨聲稱動畫背鍋,非原作黨表示只記錄動畫,對此不予置喙。
說好的智斗?有。說好的裝逼?也有。此外附帶的一點賣人設要素同樣算得上出彩。代號D機關,作為單元劇形式,簡化斗爭過程的短篇諜戰(zhàn)確實有著值得一看之處,但卻難以從冷門題材中一躍而起,成就經(jīng)典。
制作:
知道IG(不是Innocent Grey)歷史的人都不會去懷疑動畫的質(zhì)量,畢竟受到諜戰(zhàn)題材的限制,作畫分鏡相對來說還要簡單一些,不過制作組仍然很好地秀了一把底力,尤其是對于歷史場景的描繪,我無法評論還原度有多高,但至少以觀眾的角度十分帶感。OP和ED,都不怎么喜歡,好像也沒有特別大人氣的樣子,大概就是挺普通的,BGM感覺水準偏上,爵士風與故事的契合度非常高。CV陣容豪華,豪華到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證明此番有賣人設的成分。
劇集吐槽:
①.慣例吐槽日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
②.剛看到上海的時候第一反應是這番藥丸,結果劇中表示戰(zhàn)爭就是戰(zhàn)爭,它帶來苦難,帶來死亡,帶來……怪物,南京那什么就是存在的,就是被國際所不齒的。嗯,還不錯,至少不用網(wǎng)盤見了。
③.每個二戰(zhàn)日方歷史評論員都有一個日常任務嘲諷陸軍馬鹿(0/1),到了D機關這里根本就是每兩三話就要踩一下陸軍的臉啊。
④.6、7、12這三話節(jié)奏似乎總有莫名的即視感,當間諜也不容易啊,還要兼職解決殺人事件。
⑤.人設應該說點什么嗎?老實說對腐系也沒有什么愛好,那就只剩臉盲癥福利了。不過畢竟講的是間諜故事,而且本身還有著寫實風的賣點,做成永生之酒那樣就根本不能看了。
⑥.非得強調(diào)不殺人總覺得還是不怎么對,雖然劇中的絕大多數(shù)情況確實無須殺人,但現(xiàn)實中的相應機關……雖然說不該在虛擬故事中尋求現(xiàn)實感,不過看這種題材難免或多或少聯(lián)想一下歷史。
⑦. 邏輯上感覺還是有些小瑕疵的,比如說十二話的殺人手法感覺并不那么說的通。還有最后那個間諜只該是男性的發(fā)言……雖然我并不懂這個行業(yè),但歷史上女性利用先天優(yōu)勢對戰(zhàn)局造成影響的著名間諜不在少數(shù),嗯,還有成了英靈的(嚴肅),雖然只是assassin,還很弱。
總評:
在各種各樣的原因之下,代號D機關是本人四月唯一斷斷續(xù)續(xù)追下去的番,整體觀感非常良心,但主線的缺乏,本應驚心動魄的斗爭被大幅簡化這兩點使得動畫本身在劇情黨和分析黨眼中可能會顯得瑜不掩瑕。推薦這部動畫,但看不看得下去可能有隨緣的成分吧。
2 ) 蒼白的安利
【代號D機關】【joker game】
以為是賣設定,結果出奇地劇情還不錯。
以為是致郁向,結果出奇地竟然還挺溫情。
總之,很適合女孩子看,間諜成為偶像,還有劇情,劇情還很合理。男生的話,我不知道,我感覺作為間諜番不夠硬核,boss應該再狠心一點才是,但那樣的話估計女生又接受不了。
總而言之,是良心的作品。簡單的故事,簡單的一季動畫,從第一集到最后一集發(fā)揮全部穩(wěn)定,非常令人欣慰地結束了。三輪士郎的畫風有保障(個人推薦《狗dogs》)。
是間諜番,講二戰(zhàn)時日本幾位間諜的故事。雖說間諜是肯定會死的,沒有間諜能有好下場,當然,渴求安定祥和,自不會成為間諜。神永抱起的女孩,田崎放飛的信鴿,還有三好臨死之前握過的衣領,都將寄托無盡的哀思。
3 ) 于國產(chǎn)諜戰(zhàn)片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電視動畫
完整的圖文鏈接近年來,我們時常被同一類型的電視劇階段性的刷屏,而且一刷就是一大波:像抗日戰(zhàn)爭以及解放戰(zhàn)爭題材的電視劇就從來沒少過,從質(zhì)量上乘的《亮劍》《雪豹》,到后面也免不了被個人英雄主義所套路;在《士兵突擊》大熱之后,《我的團長我的團》《我是特種兵》等部隊題材的電視劇,都跟趕鴨子上架似得出了一部又一部;《偽裝者》《潛伏》《夜幕下的哈爾濱》這類的諜戰(zhàn)劇,也是層出不窮。
說到諜戰(zhàn)劇,那就不得不提在十年前,也就是很多妹子在追《惡作劇之吻》的時候,裁縫被娘親拉著一起看得高質(zhì)量作品《暗算》種了諜戰(zhàn)劇的草。
看看演員陣容:劉云龍大帥哥、王寶強小朋友
高明老師
陳數(shù)女神
劇情橫跨解放初期,內(nèi)戰(zhàn)時期,以及黃金十年年間,國內(nèi)兩大黨派之間的暗地角逐。如此大的時間與空間的跨度,在諜戰(zhàn)片中并不多見。
縱觀全?。河袗矍?,沒有矯情;有高潮,沒有撕逼;出乎意料,卻合情合理。
在觀看一部分諜戰(zhàn)劇的時候,靠著主角光環(huán)永不死的守恒定律,一般不到最后一集,我們基本上不用擔心主角的生命會受到什么威脅。 所以,在我們的印象中,主角的長相都特別有記憶點:有玉樹臨風的帥哥——《偽裝者》中的明臺、明城
《夜幕下的哈爾濱》中的王一民
還有有面無表情的大叔——《潛伏》中的余則成
《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李俠
不管是美男也好,面癱也罷——都是能讓人記住的長相。而真正的間諜,萬萬不能長著一張能夠鶴立雞群的臉。比如下面這群人
是不是產(chǎn)生了撞臉的錯覺?有就對了——都是些不足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長相。就連連他們的身高也差得不多。
這些圖片均出自一部由日本動畫制作公司Production I.G制作的諜戰(zhàn)TV動畫,這家公司的作品有《攻殼機動隊》《網(wǎng)球王子》《好想告訴你》等等。當裁縫看到福山潤和櫻井孝宏同時出現(xiàn)在配音演員陣容中時,就必須對這部諜戰(zhàn)劇一探究竟了:
《代號D機關》,又名《鬼牌游戲》。講述了隸屬於日本帝國的的結城中校不顧陸軍高層反彈,於軍隊中成立了間諜培訓學校“D機關”。結城教導這些剛畢業(yè)自各地大學的年輕人各種軍事能力,并灌輸所有成員否定軍人三大戒律“不準死”、“不準殺人”及“不準被抓”的思想。來自東京、上海和倫敦等地的各國間諜展開一連串發(fā)揮各自謀略和頭腦,甚至不惜欺騙友軍的生死游戲。故事時代背景為昭和12年,二戰(zhàn)爆發(fā)初期的1937年。
雖然時間的跨度不那么大,但空間的跨度足以秒殺眾多諜戰(zhàn)劇。地理緯度橫跨亞洲、歐洲、大洋洲,場景從城市的街道到邊境的火車到海上的輪船:
其中有中國老上海的街道
英國倫敦的法爾加廣場
日本橫濱的海岸
在中國東北部的鐵路上運行的火車
在航行的輪船甲板上
每一集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除了大BOSS 結城中佐,難保間諜小哥在什么時候一命嗚呼。
每一集都有劇情的反轉(zhuǎn),涉及到的利益方,也從不局限于單一的黨派層面:
有日本陸軍與外務省的內(nèi)部矛盾
也有歐洲戰(zhàn)線法國國內(nèi)抵抗組織與德軍的抗爭
作為諜戰(zhàn)劇粉絲的裁縫在想,如果早一點看到這部劇,說不定就去學歷史了呢~
另一方面,霓虹出品的人設大都美型。雖不能將東洋人平仄的面龐與歐洲人挺立的五官形成特別鮮明的對比,但貼近真實五官比例的畫風在刻畫人物形象方面還是挺有說服力的(下面一段圖文含第4話魔都的部分劇透):
在人物設計和劇情設置方面,《代號D機關》沒有將某一群體或者某個人描繪得過于極端,防止了觀眾有“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的代入感。在敘事的角度也并沒有將自己國家的軍人形象過于抬高:心理變態(tài)就是心理變態(tài)。例如,通過上海憲兵隊的川政幸大尉的面部表情詮釋他心理變態(tài)的過程:
一臉嚴肅地下達指令
在爆炸事件調(diào)查過程中擺出一副受害者的姿態(tài)
被揭穿之后開始為自己辯解
說著說著那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表情出賣了他扭曲的內(nèi)心
由于缺乏法律管制,在上海,人人都可以毫無忌憚的為所欲為。原本“做事認真而一絲不茍的性格”和”為了完成任務全力以赴的態(tài)度“,被時局所腐爛。
終于,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落了下來。
在此,影片向我們呈現(xiàn)了日本動漫中經(jīng)典的精神崩潰三部曲:
1.暗自抓狂,內(nèi)心的良知還在掙扎
2.錯綜復雜的心理壓力漸漸地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精神折磨,崩潰的心情一觸即發(fā)
3.終于,日以繼夜的心理折磨超出了精神所能承受的極限,情緒爆發(fā),仰天狂笑
于是,川政幸大尉開始花天酒地的放縱自己
原本的相貌俊朗的翩翩公子
可以瞬間轉(zhuǎn)換成懷揣齷齪想法的猥瑣大叔
玩弄孌童時的暗自竊喜與迫不及待的興奮神情
性格已被扭曲的川政幸大尉,在認清現(xiàn)實之后,選擇了同流合污
從看似秉公行事的一本正經(jīng),到面目猙獰的歇斯底里。路西法效應在二戰(zhàn)中的例子,赤裸裸地像我們展現(xiàn)了人格分裂的過程。 建議三觀未成形的小朋友不要觀看………人性太復雜………太復雜…………
作為諜戰(zhàn)劇粉絲的裁縫在想,如果早一點看到這部劇,說不定我就去學歷史了呢。雖然在豆瓣的評分不是特別高,但裁縫覺得此劇非常適合在工作學習的休息時間觀賞。最后附上資源鏈接
http://www.dilidili.com/anime/jokergame/ 4 ) 二重世界間的美型穿越——三輪士郎談《羈絆者》、《代號D機關》工作
<圖片1>
作者:izumi
今春,兩部正在熱播的作品《羈絆者》,《代號D機關》的角色原案三輪士郎近期接受了《NewType》專訪,在專訪中,三輪士郎向讀者分享了他的個人經(jīng)歷與參與兩部作品的故事。
三輪士郎首先談到了他的成長歷程,在中學時代開始喜歡上淺田弘幸老師那種黑白對比強烈的畫風,同時受到田島昭宇、上條淳士等老師的影響,逐步形成如今的畫風。來到東京后,在當年有不少畫師出沒的新宿西口的游戲廳里結識了渡邊明夫等人。之后,偶然邂逅了漫畫家安倍吉俊,并開始了在《ULTRA JUMP》的連載。出道作品是《BLACK MIND》,第二部是《狗-DOGS-》,從那時起有了要創(chuàng)作自己原創(chuàng)故事的念頭。
除了漫畫外,動畫、游戲等領域的工作三輪士郎都有參與。他在訪談里提到,曾從事過多個領域的工作,這些工作雖然實際操作各不相同,但都非常有趣。這次參與動畫的工作,雖然早就料到動畫創(chuàng)作過程充滿了意外和突發(fā)奇想,但親身體驗后卻還是吃驚不小。
其中,《羈絆者》的創(chuàng)作,兼顧漫畫、動畫的雙重考量,通過拉大各人物骨架設定上的差距,使觀眾更易于辨認角色間的性格差異。而《代號D機關》采取的卻是將演員、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加以動畫化的設計手法。由于有專人負責歷史考證,因此必須時刻顧忌人物的時代背景。
談及兩家制作公司在人設創(chuàng)作上的特點,TRIGGER此次盡量接近原案的設定。而Production I.G則帶有十分明顯的工作室自身畫風。于是便呈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人設風格。
《羈絆者》是三輪士郎接手的第一件動畫工作。之前三輪曾經(jīng)給《天元突破 紅蓮螺巖》的漫畫版作者森小太郎幫過忙。也給GAINAX的官網(wǎng)畫過插畫,于是便和今石洋之有了往來。之后接到了今石的電話,說是要做個新的動畫企劃。隨后他每月參加一次全體制作人員對于作品構想的溝通會。雖然三輪從一開始就參與其中,卻表示自己完全插不上話。等到企劃推進到一定的階段,他繪制出全體登場人物的草圖。也就是此次原案的初稿。
起初的構想是打算做成打斗模式。園崎法子、天河一的初期設計也同現(xiàn)在基本一致。此外賦予了天河更多帶動劇情的性格特質(zhì)。由于得到小林寬導演的指點,早期就確定了大致方向。所以像高城千鳥,由多次人也與最初的設計并沒有太大的改動。
但畢竟由于是原創(chuàng)作品,等到負責系列構成兼腳本的岡田麿里寫出故事的框架后,草圖階段某些人設也相應做了大變動。
原先阿形勝平被設計成更為堂而皇之的主人公形象,但當三輪讀完岡田的腳本后,決定去掉初期設定中人物的感情色彩,于是將發(fā)色設定成白色。而把日染芳春設計成為不修邊幅愛惡搞的角色。新山仁子則弄成更加漫畫化的設計,最早她是高個子,之后應岡田的要求改成了小個子。
《代號D機關》是將眼角的個性描繪到極致的男性主體作品。三輪士郎曾參與《翠星之加爾剛蒂亞》便利店兌換券的制作,之后由此層關系得到了《代號D機關》角色原案的工作。他表示由于自己是原作封面插畫作者森夏美小姐的粉絲,在此之上要拿出自己的全新設計實屬不易。
三輪想努力體現(xiàn)出作品二戰(zhàn)前的時代背景,因此在《代號D機關》的設定上陷入了苦戰(zhàn)。由于他一貫非常注重人物的輪廓描繪,力求做到即便將角色全部涂黑也要讓人一眼能夠辨認出來。但由于《代號D機關》間諜故事的特殊性,導致人物個性無法在外表上過分張揚,于是此次便通過對角色眼角及發(fā)型的細部刻畫加以區(qū)別。
最先定稿的是結成中校,三好和佐久間3人。三者分別為D機關的幕后指揮,機關特務,以及陸軍軍人。根據(jù)以上3人的性格特點將其一一定位之后,才開始下一步的角色創(chuàng)作。
結成中校因為有“魔王”這一個性鮮明的頭銜,便將其繪制成了奸惡boss的感覺。結成最初的設定是長發(fā),因為參考了真人版電影的設定,改成現(xiàn)在齊后脖頸的發(fā)型。三好雖具有狡詐的一面,但也并非要與佐久間作對,屬于愛鉆空子的那類角色。佐久間則是最接近正常人反應的角色。作為一名帝國軍人,他曾為之堅信不疑的一切都將土崩瓦解。三輪是邊想象著他那一刻的反應邊在紙上落的筆。
其實在三輪的原案里,角色們的頭發(fā)和瞳孔都有各自不同的色彩。這是屬于角色定位的色彩,盡管他十分清楚到了正式人設的時候,全體人物都會是黑發(fā),但這完全沒有關系。
當被問到,本作是只有男性登場且人物喜怒不形于色的作品,描繪這樣的作品究竟有何趣味。三輪表示自己十分喜愛描繪男性角色的多樣性。設計本身就十分有趣,而描繪人物間關系則更為過癮。他通常的做法是先畫出一個角色,再畫第二個,這樣兩者之間便生出了聯(lián)系。三輪覺得想象他們彼此間會用怎樣的口吻交談也是種莫大的樂趣。
5 ) 欺騙一切,以求生存——2016年4月新作TV動畫《代號D機關》前瞻
<圖片3>
作者:謝楓華
故事梗概
世界大戰(zhàn)的火種一觸即發(fā)的昭和12年(公元1937年)秋,帝國陸軍的結城中校在暗地里成立了間諜養(yǎng)成部門『D機關』。一反陸軍推崇經(jīng)歷過戰(zhàn)場的軍人的風潮,被選為機關員的,是一群從東京和京都的一般大學畢業(yè)、輕松通過超人的選拔測試的年輕人。
他們在有著如同魔法師一般的智謀的結城中校身邊,學習從炸藥和無線電的使用方法、到汽車和飛機的駕駛方法、乃至扒竊和開鎖的技巧……掌握了間諜活動所必需的一切技術的他們,踏上去往任務地的征程。
『不準死』『不準殺人』『不準被俘』——對追求不引人注目的間諜來說,自殺和殺人是最不可取的選項。然而D機關的方針,卻無法為崇奉武士道的陸軍中樞部所容忍。腹背受敵的D機關,欺騙同儕,玩弄敵手,在全世界的陰影中活躍。
東京、上海、倫敦……D機關的高智商懸疑故事,在世界各地展開。
<圖片4>
間諜,雖然是真人電影熱衷的話題,在日本動畫中卻始終是一個冷門的題材。和那些動輒大打出手的動畫相比,融入他人的生活竊取情報這種工作,實在是太過低調(diào)。永遠在聚光燈背后的世界奔走的間諜們,要怎樣描寫才能給觀眾帶來緊張感,對動畫來說,是一個難題。改編自人氣間諜小說的《代號D機關》,便將大膽地挑戰(zhàn)這個不受動畫待見的領域。
<圖片5>
作品中的D機關成員們,不論體能還是智力都遠在一般人之上,更經(jīng)歷了可以用嚴苛來形容的訓練,擁有花樣繁多的技能。然而這些年輕人們被稱作『怪物』,卻不僅僅是因為能力。他們的思考方式和價值觀,同樣與同時代的其他人格格不入。
畢竟作品的背景,是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那個被忠君愛國和武士道思想沖昏了頭腦日本。在這樣一個時代,反對戰(zhàn)爭、不奪取他人的生命、也不愿舍棄自己的生命的D機關成員,自然會顯得異于常人,卻更貼近生在當下的我們。這種設定,在反襯出時代背景的瘋狂荒唐的同時,也使得《代號D機關》并沒有時代小說常有的那種生硬感,觀眾可以輕松地代入主角們的視角,來體驗一個又一個新鮮刺激的間諜故事。
在有著超群的能力的同時,主角們個性也要比常人更加張揚。這群對自己的能力有著充分自信的年輕人們,每一個都相信自己才是D機關中最杰出的間諜,對其他成員免不了會懷有競爭心態(tài)。D機關的隊友們不僅僅是朝夕相處的同伴,更是在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彼此托付性命的戰(zhàn)友。然而這種合作關系卻也只局限于表面,對于被賦予了虛假的名字和經(jīng)歷的他們來說,就算是一起出生入死過的同袍,也有可能會是敵人……D機關成員們之間的這種緊張的美味關系,在原作小說中鮮有著墨,而動畫則將會對此進行深入的描寫。個性強烈的主角們將會如何摩擦、碰撞、通過一個個任務締結怎樣的感情,也將成為動畫的一大看點。
<圖片6>
英雄輩出的戰(zhàn)國時代、或者是文化融合的明治大正時代,經(jīng)常成為娛樂作品的背景。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夜的日本,卻相對不受娛樂作品的青睞,在動畫中就更少見對這一時代的描繪。因此,要怎樣通過動畫來展示那個距離我們很近卻又似乎很遙遠的時代,也是動畫的一大課題。再加上動畫又經(jīng)常把舞臺搬到異國他鄉(xiāng),這就更加大了時代考據(jù)的工作量。Production I.G的制作人番匠公一放話說,動畫每一集的設定,都有著相當于尋常動畫一整季的分量。對那段歷史情有獨鐘的考據(jù)愛好者,應該不會對動畫感到失望。
當然,這個時代背景,對于國內(nèi)觀眾來說,可能會有些敏感。特別是動畫第4集就將舞臺搬到了魔都上海,原作中對當時大上海的紙醉金迷多有渲染。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全書都保持反對戰(zhàn)爭、嘲諷軍國主義的立場。其原作小說還被引進大陸出版,可見作品中并沒有什么會刺激到國人的內(nèi)容。
《代號D機關》原作小說第一卷發(fā)表于2008年,一經(jīng)出版就獲得了如潮的好評,名列各大小說榜單和獎項候選,并且曾經(jīng)被改編成真人電影,由龜梨和也等知名藝人出演。原作的口碑和商業(yè)成績,在給動畫嘗試冷門題材的勇氣的同時,無疑也增加了改編的壓力。希望集結了王牌制作者和豪華聲優(yōu)陣容的動畫,能夠不負原作盛名,成功地在熒屏上再現(xiàn)D機關成員們的英姿。
Staff
原作:柳 広司
監(jiān)督:野村和也
系列構成?腳本:岸本 卓
人設原案:三輪士郎
角色設定·總作畫監(jiān)督:矢萩利幸
主設定調(diào)查:白土晴一
美術監(jiān)督:谷岡善王
美術設定:成田偉保
3DCGI:サブリメイション
色彩設計:野田採芳子
特殊效果:村上正博
攝影監(jiān)督:田中宏侍
編輯:植松淳一
音樂:川井憲次
音響監(jiān)督:巖浪美和
動畫制作:Production I.G
Cast
結城中佐:堀內(nèi)賢雄
三好:下野 紘
神永:木村良平
小田切:細谷佳正
甘利:森川智之
波多野:梶 裕貴
実井:福山 潤
福本:中井和哉
田崎:櫻井孝宏
蒲生次郎:田健次郎
佐久間中尉:関 智一
6 ) 瀟灑出牌背后的文字拉鋸——岸本卓談《代號D機關》腳本
<圖片1>
作者: izumi
《代號D機關》是岸本卓出道以來第一部由小說改寫的劇本,從當初興奮接手到歷經(jīng)無數(shù)次退回重寫,過程雖然痛苦,但也完成了個人的歷史性飛躍,在接受《NewType》雜志專訪時岸本回顧了其間的心路歷程。
<圖片2>
岸本卓主要作品
《白兔糖》系列構成?腳本
《銀之匙》 系列構成?腳本
《銀之匙》(第2期) 系列構成?腳本
《排球少年!!》系列構成?腳本
《銀魂》腳本
《只有我不在的城市》系列構成?腳本
《魔笛MAGI 辛巴德的冒險》腳本
《91Days》系列構成?腳本
據(jù)岸本回憶,接到Production I.G的制作人的電話是在參加完露營喝得醉醺醺的午后,電話那頭制作人說他和監(jiān)督野村和也推舉了自己,據(jù)說最主要理由是野村想物色一個便于溝通的寫手…… 言下之意是要找個愿意接受退稿重寫的腳本擔當。
那時候岸本的工作已經(jīng)相當繁忙,除了閱讀資料外很少能抽空讀閑書,因此他能接觸到《代號D機關》純屬偶然。說來也巧,對原著一無所知的岸本在書店瀏覽到小說的封面,覺得標題還算搶眼,出于好奇便隨手買回了家。當在電話里聽到書名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啊~原來是那本有趣的小說!于是未經(jīng)細想就滿口答應下來。
由于此前岸本只有改編漫畫類作品的經(jīng)驗,并不了解小說改編動畫的艱辛,當受邀的激動之情退去,冷靜下來一分析,才發(fā)現(xiàn)將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劇的腳本是一項何等艱巨的工程,頓感當頭一盆冷水。
<圖片3>
更何況《D機關》描繪的世界本就是小說專長的領域,書中很多巧妙的機關與圈套的解析都需要借助對話以外的敘述部分來說明,因而屬于劇本改編的高階教程。等岸本好不容易將錯綜復雜的劇情理清頭緒,寫成鏡頭語言提交初稿后,得到的卻是野村直白評語:這份不過是對原作的初步整理。而更不幸的是,等岸本意識到這一問題時,流程已經(jīng)進入了各話“ホン読み”(ホン読み指腳本家、監(jiān)督、制作人等人員聚在一起對初步完成的劇本進行研討,有時還會有原作、編輯、甚至廣告商等參與)的階段。時值14年10月,此后,光是ホン読み這件事情就足足花費了1年以上的時間。
在將作品動畫化時,野村定下了大方針:為達到對D機關與結城中校的最佳視覺表達,允許對原作動刀。比如,原作中的對話部分,可以運用一系列動作鏡頭加以表現(xiàn)。另外D機關的情報員們可以說個個都是絕頂聰明機智干練的人精,在描寫時絕不能落入單細胞跑街刑警的俗套。往往一個細節(jié)拿捏不當,之前苦心積累的翩翩風度就會瞬間降格。因為觀眾會想,連這點小事都預料不周,還混什么間諜?!為維護角色的光輝形象,不僅要使其在常態(tài)下舉止優(yōu)雅姿勢帥氣,到了千鈞一發(fā)的危急關頭,更要著重刻畫人物氣定神閑,應對自如的過人素質(zhì)。
<圖片4>
談到對實際影像的觀感,岸本認為作品整體氛圍把握到位。無論是軍部周圍凝重肅穆的氣氛,還是孩童玩的拍洋畫(日式香煙牌)、廣告氣球等體現(xiàn)時代感的日常景物都做了細致詳盡的考據(jù)。岸本說他所寫的腳本不過是提供了最基本的理念,而動畫中人物的生活場景有許多都遠遠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因此他十分佩服在野村的頭腦中居然能夠呈現(xiàn)如此鮮明具象的畫面。
另一方面,由于這回涉及的是間諜題材,與一般動畫的最大不同點在于角色塑造上不可太過張揚。因而對于這些外表不具明顯特征的特務,就全靠聲優(yōu)的演技來展現(xiàn)不同的個性。岸本形容配上聲音的一瞬間,角色仿佛一下子被注入了生命。并且此次不像通常動畫里聽到的那種拿腔拿調(diào)的夸張配音,而是接近真人劇的演繹,聲優(yōu)們摒棄??岬钠綄嵳Z調(diào)可謂恰到好處。
<圖片5>
說到與野村的合作,岸本回想起他的系列構成的處女作——《白兔糖》,當時映像特典中有一話就是由野村負責的分鏡。那時兩人工作之余也喝過幾杯,憑著當年的印象他完全料不到野村竟會如此嚴格。參與本作的過程讓岸本在充分感受野村創(chuàng)作激情的同時也領教了他的不留情面與不妥協(xié)。一次接一次的退稿,險些讓岸本的自信崩潰。以至于有回他約野村出去喝酒,居然對著監(jiān)督本人發(fā)起牢騷來:“野村所說的雖然都很有道理,但……”野村聽后當即予以安慰,也說了些諸如小說改編劇本實屬不易等體恤民情的話,可一回到ホン読み,野村又……搞得岸本很是發(fā)憷,宣稱在動畫完結撒花前不想再見到此人。但他也說很慶幸能與野村共同合作《D機關》,正是他的高標準嚴要求使自己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圖片6>
隨著劇情的推進,故事也由起先各自單獨完成任務的特工人員逐漸向D機關的核心人物結城中佐聚焦,岸本表示十分期待從人性角度重點描寫結城的最終話。
7 ) 不完美的間諜:《JOKER GAME》
與這幾年的動畫比較,《JOKER GAME》是一部很奇怪的作品。這部作品大刺刺的觸及日軍侵華時期的歷史,寫1937年的日軍諜報活動。作品大條道理的以一戰(zhàn)日本的歷史作為依據(jù),主張諜報是弱國日本的唯一手段;但考慮到37年或者一戰(zhàn)時期的日本談不上是弱國,《JOKER GAME》是一部會被某些愛國分子打為「修正主義」的作品。而且,大部分動畫處理現(xiàn)實政治、戰(zhàn)爭史、諜報,也得先設計個虛構國家和代號(例如《終末的伊澤塔》、《Princess Principal》、甚至乎《艦娘》),再以代號和虛構國家象征現(xiàn)實,《JOKER GAME》大刺刺地寫中國日本德國英國如何諜報,明顯顯得不尋常。
另一點不尋常的地方,在于《JOKER GAME》的大部分主角都影薄得可憐。雖然作品在開首兩集及最終回讓眾多D機關間諜出場,作品在這兩話之后卻每話都轉(zhuǎn)換主角,寫不同的間諜如何陷入不同的困境:偶爾是逃脫、偶爾是失憶、偶爾是尋找犯人、情報,偶爾與敵國的間諜斗智。
作品的定位是諜戰(zhàn)與推理各占半。但先于斗智或者能參與劇中提出的推理,或者接納某些牽強附會的推理解釋,也許最好的推理游戲其實是給觀眾。事關在一切推理發(fā)生之前,觀眾先得「記得」或者推理出誰是D機關間諜。而倘若觀眾可以搞清楚D機關間諜的身份,那大概是因為,D機關的人開始碎碎念的推理及交代事件經(jīng)過。而就算搞清楚了誰是D機關特務,觀眾仍是對這些D機關特務各自的性格、身份、來歷,一概不知——盡管人設略有不同,但他們的性格可謂千人一面,同樣冷酷、精于計算、善于操控人心,并遵從上司結城中校的教誨:唔好死,也唔好殺人。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甚至乎找到一篇文章,內(nèi)容為打趣的教導觀眾在觀看動畫之前,該先學會辨認八名D機關間諜。角色的辨識度有多低,由此該可見一二。
由上,《JOKER GAME》這種故意隱去大部分角色的履歷、身世,不顯著表露角色性格的做法,顯得古怪,特別,但很貼題。目前絕大部分的動畫、ACGN作品,都強調(diào)角色魅力,以致到「輕小說」甚至乎會被說是一種「角色小說」。而《JOKER GAME》故意去除D機關特務身份的寫法,不僅與D機關之外富有性格的特務相對,更很吻合劇中結城中校的教誨:一個好的特務,必須隱入人群,孤獨的為母國傳遞和收集訊息,以致到十一話的結城甚至會講,假若情報長存,間諜的死其實已經(jīng)完滿。為此,他們必須消滅原有的身份、個人特征、關系網(wǎng)、性格,化身為另一種人,以致到我們甚至乎在第十話和十二話分別見識到反例:當間諜再也無法變成另一種人,徹底放下原有的身份,這樣的間諜也就失格。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JOKER GAME》的眾多主角,只有無窮的計算、諜報、低調(diào)行動,及反諜報的謀略——也就貼近標題:JOKER,直譯,即是百搭;而所謂間諜,其實不僅僅是如作品所講是抽烏龜里的「鬼牌」,更其實是在指「百搭游戲」,是指D機關的人員如何成為別人,成為撲克牌游戲里任何組合的一部分。
如是者我們一直看到尾,除了看到了眾多D機關的人士為了證明自己,安身立命在危險、匿名與刺激之中,還看到了許多D機關以外的人物性格,與及他人成為間諜的理由:六話的艾琳娜和三話的托雷斯等人為財,七話辛西婭是為了復仇,八九兩話的風機關是為了將D機關比下去,十話的亞倫為愛——而在這當中,就唯獨缺少了每話總會串場,在言談之間掠過的結城中校,一個在第十話里被描繪成不惜偽裝整套故事,投入資金,養(yǎng)一些關系不明的人物,仍要隱瞞自己的歷史的神秘人。神秘得我曾經(jīng)懷疑過,說不準結城被英國情報機關培養(yǎng)過后,被人體改造,成為了一臺只會背誦間諜宣言的機器。而就連這到了最終話也被打破了:當結城揮揮手,道別辭職的小田切,他還是在隱處安排小田切去滿洲,而這個決定剛好容許小田切追隨酷似故人的百合子。就連這些很有人情味的片段,作品也選擇了這種極為迂回的手段,旨在暗示,不在填鴨。
而且,人無完人——這世上無人完美。包括間諜。
而就算你和我一樣,看不懂角色迂回曲折的邏輯、各個角色自說自話的解話,或者是各種自間諜提出的科幻設定,這些隱約滲出的人味,性格,特征,左在作品歷險的基礎之上,已經(jīng)足夠令《JOKER GAME》顯得有趣,值得一看。
【智商感人 看片粗糙 無法接受容納多種價值觀的 看這部劇都是浪費時間 還請別糟蹋作品】這片子比甲鐵城更合我口味 棒呆的腳本 爵士樂 間諜群戲 政治價值觀碰撞??!讓我嚎叫兩聲 ——以間諜之殼承載戰(zhàn)爭百態(tài) 人性冷暖
聽到小關聲音的一瞬間還以為見到相良宗介,真是久違的感覺啊。(?_??) #說沒辦法認人的可以認CV呀哈哈哈
精致的單元劇。聲優(yōu)陣容驚人,甚至包括一些銀河萬丈、堀內(nèi)賢雄這樣的老牌。下野纮/木村良平/森川智之/櫻井孝宏/梶裕貴/細谷佳正/福山潤/中井和哉/津田健次郎/關智一
與其把每個人的故事都用二十分鐘壓縮不如花上四十六十分鐘好好鋪開,不然每集結尾都有張嘴喋喋不休的給觀眾解釋劇情。線索、推理和偵察都替觀眾完成了,還看啥呢?浪費好故事
阿松之后又有一部對臉盲患者有巨大挑戰(zhàn)的片 但是間諜嘛...都長成布魯斯南那樣扎眼早就嗝屁了 劇情片 有時一集抵兩集 有時又特別絮叨 反戰(zhàn)? 沒特別看出來
沒電影好看
頭兩集很帶感,四月最喜歡。聞聲識人典型w 【B站有人給出時間線:D機關成立(1937)→ 1、2話(1939年春)→ 12話(1939年春)→ 6話(1939年夏)→ 5話(1939年秋)→ 7話(1940年初夏)→ 10話(1940年夏)→ 3話(1940年夏)→ 8、9話(1940年初秋)→ 11話(1940年秋)→ 第4話(1941年)
除了看到最后還是沒有認清人…這番真是難以言喻地好!
故事結構挺單純的,改編到20分鐘這個長度里總覺得差半口氣??偟貋碚f還算有意思。間諜都開始做偶像了。但敵不過結城中佐真?男主。
為了獲得經(jīng)費,間諜們決定成為偶像
「諜報全屬個人意志,與國家機器無關」結城在構圖中永遠逆著陸軍遊行的方向行步,也是如此。但...這怎麼行呢?避談國族爭議的戰(zhàn)爭故事毫無價值,遮掩國族心態(tài)現(xiàn)形的情節(jié)地雷更會讓鬼牌遊戲真的僅是遊戲,我還寧願看結城高喊「天皇有罪」然後在阿瑟來前處決哩。都敢寫二戰(zhàn)原創(chuàng)了,還缺這點膽量嗎?
第一集滿分 hiro糖蘇死我
這種番看多了我會彎的……
超乎尋常的價值觀,四月最有可能殺出重圍的黑馬之一,五星觀望
最喜歡【魔都】這一話
確實好看,但心情也確實復雜。彈幕里漸漸不再有人探討歷史政治問題,但最終話中如此倒退的女性問題發(fā)言也有人能贊同,只能說的確是有人生而犯賤吧。
噴了 豆瓣動畫評分一直不能看 這么一破片還上九分 簡直有病
真人版給我雷得外焦里嫩,動畫版出乎意料的好,然而組織過于光環(huán)強大,刻意拉低了軍方的智商,讓我看得挺無語的。想看真人版的可以去看看,龍傲天組團怎么也死不了系列。美國有正義聯(lián)盟、復仇者聯(lián)盟,日本有D機關。
從第一集看,是一本小說拍一季的節(jié)奏。這個題材的作品,以前只有小說時,受關注度還低一些,現(xiàn)在有了動畫,被國產(chǎn)諜戰(zhàn)劇抄襲就是分分鐘的事了,坐等看哪個無良編劇先上鉤。
三好男神(不是存好心 說好話 做好事的三好)是帥氣動人的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