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交流的無用性----《革命之路》
Sam Mendes在經(jīng)歷了不太成功的懷舊黑幫和中東版全金屬外殼之后,再一次直面中年危機和婚姻問題。有人說《革命之路》就好比《泰坦尼克》中的Jack和Rose在現(xiàn)實中生活,從而將曾經(jīng)美好的愛情和夢想一點一點的摧毀的過程。然而,故事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也并不是關(guān)于夢想被現(xiàn)實泯滅的悲劇?!陡锩贰分械谋瘎〔⒉皇乾F(xiàn)實的問題,而恰恰是夫妻兩人內(nèi)在的對夢想的一種幻想。然而,當Leonard飾演的丈夫在現(xiàn)實工作用漸漸將夢想轉(zhuǎn)變成事業(yè)上的成功的時候,困在生活中的Kate飾演的Hosewife卻希望能夠掙脫所有的束縛展開另外一種生活。
因此,夫妻兩人性格的強勢和期望的差異造成了悲劇的產(chǎn)生。不僅如此,導演試圖在通過兩位主演充滿激情,甚至有些過火的表演中尋找某種潛在的,非個性化的因素,這種因素并不僅僅是男女主人公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性格差別,而是一種更加普遍性的共同點。面對“生活在巴黎”這個不切實際的狂想,F(xiàn)rank曾經(jīng)欣然同意,并向鄰居、同事和朋友宣布放棄工作的意圖,然而當一個晉升機會出現(xiàn)的時候,他面對現(xiàn)實生活/物質(zhì)生活所展現(xiàn)的巨大誘惑力和穩(wěn)定感,不得不選擇放棄原有的想法,這是自私的表現(xiàn),是丈夫為了自己而謀劃更卓越的未來。然而生活在夢想中的妻子,卻始終執(zhí)著于那個充滿孩子氣的想法。不能否認,這個“放棄一切,遠赴巴黎,重新生活”的想法確實不夠成熟,也許這和妻子始終安于家庭,時而參加話劇演出的身份有關(guān)。她沒有切身體會到進入社會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承受的壓力,以及需要面對的阻撓。她所執(zhí)著的幻想,是她自我釋放的最后機會,她是自私的,因此她甚至選擇殺死腹中的胎兒。每個人都是自私的,就算承擔著婚姻責任的夫妻也并不例外。April曾對Frank說“你只是讓我陷入生活的圈套,讓我感受你所讓我感受的”,這一點恰恰說明了依靠婚姻相依為命的夫妻,每個人都希望對方能夠為了自己而活。
但是,如果你認為Sam Mendes通過這個故事只是為了說明人在婚姻中所展現(xiàn)的自私性,那么你就將錯過影片最精彩的部分。在April由于自行墮胎而去世之后,F(xiàn)rank離開了Revolutionary Road,接著則是描寫兩個鄰居對待Weels一家的看法。當那個需要助聽器才能聽到妻子講話的老人漸漸關(guān)掉了助聽器,而遠離妻子的夸夸其談的時候,我終于明白了,導演試圖在影片中傳達一個信息:那就是交流或者語言的不可靠性?;叵腚娪皠倓傞_始,F(xiàn)rank開車帶April回家,停在半路而發(fā)生爭執(zhí);還有電影高潮部分,F(xiàn)rank總是試圖通過talk解決問題,而April則始終期望他能夠leave her alone。當人們期望拯救自己的婚姻的時候,總是試圖通過交流的途徑發(fā)現(xiàn)問題的所在。然而,《革命之路》則否定了交流的意義,當兩個人無法在一段婚姻中做出犧牲而達成某種平衡的時候,當每個人都是自私的希望兩個人的生活能夠按照一個人的意愿發(fā)展的時候,交流只能夠變成辯解和爭執(zhí),語言只能夠成為自私的各種借口和責備。因此,與其爭吵不休,不如冷靜一下,選擇彼此想要的生活。于是,April冷靜的思考之后,轉(zhuǎn)天早晨可以平靜的面對丈夫,做出自己的決定,盡管這個決定最終以死亡為終結(jié)。
2 ) 回到巴黎
巴黎是全世界人民的故鄉(xiāng)。
以前我曾暗下決心,地圖上的其它地方我可以跟別人去,只有巴黎,必須和“真愛”同去。后來有一段時間當我對“真愛”這件事的信念動搖之后,又暗下決心,這輩子要周游世界,但不去巴黎。巴黎,多么浪漫的城市,它早就不再是名詞而變成了形容詞,它早就不再是一個詞匯而變成了一道命令。沒有沉浸在愛河中的人,不配去巴黎。
我想Sam Mendes跟我一樣有巴黎情結(jié),所以他拍了一個電影《革命之路》。
《革命之路》是我最近看過的最好的電影,也是最近我看過的最糟的電影。情節(jié)是這樣的:家庭婦女艾普若和中產(chǎn)職員弗朗克,在50年代紐約郊區(qū)過著普普通通的家庭生活,男的每天戴著小圓禮帽去上班,女的每天從窗口看兩個孩子嬉戲。但,生活在這個美國夢里,他們覺得窒息。男的痛恨自己機械的職員工作,因為他只是漂浮在大街上無數(shù)小圓禮帽中的一個。女的則憎惡自己行尸走肉的主婦角色,因為她家窗口只是無數(shù)郊區(qū)窗口中的一個。總之,他們恐懼自己正在變成——也許從來只是——“他們中的一個”。
于是他們想到了巴黎。
主要是艾普若想到了巴黎。巴黎!她滔滔不絕地對弗朗克說,巴黎!如果我們搬到巴黎,生活就不會這么窒息!趕緊辭職吧!我可以在巴黎找個職員工作養(yǎng)活你!我們重新設(shè)計自己的人生!改變這一切還來得及!
于是他們開始暢想巴黎的新生活,開始打點行李通知親友。然后弗朗克突然得知他會被升職加薪,于是他就動搖了,然后凱特就憤怒了,憤怒得偷偷把肚子里的孩子打掉了并大出血死掉了。然后沒有人,沒有任何人,去了巴黎。
巴黎,這個中產(chǎn)階級反抗自身的革命燈塔,在弗朗克的叛變行徑中熄滅了。
我不得不說,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guī)锥认霃淖簧险酒饋?,大聲和歇斯底里的艾普若辯論。我想說一個人的幸福感怎么可能取決于他居住的城市它只能來自于你的內(nèi)心;我想說在巴黎做文秘怎么就成了人性解放之通途了呢;我想說明明是逃避自我怎么就成了追求夢想了呢;我想說你不要折磨可憐的弗朗克了他已經(jīng)說了如果他有個什么特長也許會去孤注一擲地開發(fā)它但問題是他并沒有;我想說到底是巴黎的什么可以讓你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呢是艾菲爾鐵塔還是盧浮宮還是香榭里大街還是凱旋門?
等等,等等,這時候我聽見導演語重心長地加入我的假想辯論:在這部作品中,巴黎僅僅是一個比喻,它指的是一個人追求夢想的勇氣。
那么,如果一個人有勇氣但是沒有夢想呢?如果“他們”之所以成為“他們”從來不是因為缺乏勇氣,而僅僅是因為他內(nèi)心缺乏使命或者缺乏實現(xiàn)這種使命的才華呢?就是說——我知道這聽上去很殘忍——如果并不是每一個軀體里都有一個叫做靈魂的東西呢?
導演試圖把故事構(gòu)架成艾普若的勇氣和弗朗克的懦弱之間的沖突,但現(xiàn)實中更本質(zhì)的沖突不是來自于勇氣和懦弱,而是來自于反抗的勇氣和承受的勇氣。拒絕烏托邦和追求它一樣需要勇氣。我想弗朗克不僅僅是貪圖安逸,他害怕自己勇敢地放棄一切去探索內(nèi)心的時候,會驚恐地發(fā)現(xiàn)里面其實空無一物。放棄并不難,關(guān)鍵是for what。歷史上的革命之所以成功地吸引了那么多地主的兒子、鄉(xiāng)紳的女兒、資本家的孫女、舊官僚的孫子,并不僅僅是因為它激發(fā)了放棄的勇氣,而是它解決了for what這個重大課題。它提到了解放,提到了平等,提到生產(chǎn)關(guān)系改造,提到了物質(zhì)極大豐富,提到了桃花盛開的地方。在想象的地圖上,它清清楚楚地標識出了巴黎。
于是,和弗朗克不同,地主的兒子鄉(xiāng)紳的女兒資本家的孫女舊官僚的孫子浩浩蕩蕩地出發(fā)了,他們走啊走,找啊找,翻遍了整個地球,但始終沒有找到巴黎。
鄭鈞寫過一首歌叫《回到拉薩》。我至今不明白為什么是“回到”拉薩——難道鄭先生過去跟拉薩有什么關(guān)系嗎?當然按照《革命之路》的邏輯,過去和拉薩有沒有關(guān)系并不重要。和你的夢想有關(guān)系的,和你所想象的自己有關(guān)系的,才是你的故鄉(xiāng)。
3 ) 這是我們最大的幸運
前兩天看了《革命之路》,看之前對本片期望很高,看了之后有一點點失望,忽然想起很多年前看完薩姆?門德斯導演的《毀滅之路》之后基本上也是這樣的感覺——這兩部應該也算是好電影了,只是和他的銀幕處女作《美國美人》相比還是差太多了。
當凱特?溫特萊特一出場,我在心里暗暗感慨:時光真殘忍啊時光真殘忍,原來這是一多迷人的性感大妞兒啊,曾經(jīng)少女般的嬌媚,以及那一身豐腴的好肉,僅僅過了十年,就幾乎全沒了。
說回到《革命之路》這部片子,我之所以對這部電影失望,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覺得它的很多情節(jié)和細節(jié)都太生硬了,感覺它是為了要有沖突而不斷制造沖突,所以男女主人公的飚戲雖然看上去挺過癮,但如果回味一下,還是覺得他們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有一點點蒼白,有一點點無力。
如果說本片中有什么讓我深感認同的地方,那就是本片揭示了庸常生活在扼殺一個普通人的夢想的時候,那可真是毫不手軟,而且最讓人無法忍受的就是,它在扼殺的時候絕對不會如手起刀落、人頭落地般痛快,而是一個如鈍刀割肉般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過程。
于是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事不斷發(fā)生:那些神采飛揚的男孩慢慢地變成了灰頭土臉的雞賊,那些眼神靈動的女孩慢慢地變成了眼神呆滯的摳逼……
我經(jīng)常會想這樣一個問題:到底是做一個追夢者更痛苦,還是做一個雞賊或摳逼更痛苦?
也許很多人都會說追夢太痛苦了,但如果仔細想想,他們真的曾經(jīng)邁出過追夢的第一步嗎?根本就沒有——而這也讓我想起我在柴靜的博客里看到她引的張越評價《阿甘正傳》男主人公的一段話:“阿甘就是看到一個目標就走過去了,別的人是看見一個目標,先訂一個作戰(zhàn)計劃,然后匍匐前進,往左閃,往右躲,再弄個掩體……一輩子就看他閃轉(zhuǎn)騰挪活得那叫一個花哨,最后哪兒也沒到達?!?br>
這段話我之所以一直都記得,就是因為我發(fā)現(xiàn)有些時候我也是“閃轉(zhuǎn)騰挪活得那叫一個花哨”,結(jié)果真的是哪兒都沒到達。而在另外一些時候,我決定放手一搏去做一件事,我就想著不管多難一定要把它搞定——做的時候發(fā)現(xiàn)的確是很難,但我咬牙堅持,最后還真就把這件事給搞定了。
前幾天和我弟弟聊天,我跟弟弟說了我的上述想法,并對他說了拿破侖說的一句話:“先投入戰(zhàn)斗,再去想解決的辦法。”弟弟聽了之后說工作之后發(fā)現(xiàn)還真就是這樣,沒做之前想再多也沒用,只有開始做了,才能把問題一個一個地解決掉。
寫到這里我又想起另外一句很著名的話,和拿破侖的那句話基本上是一個意思,那就是“在戰(zhàn)爭中學習戰(zhàn)爭”。我想《革命之路》男女主人公的夢想之所以胎死腹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把追夢的困難想得太充分了,另外庸常生活的控制力實在太大了,這使得他們還沒來得及真正邁出追夢的第一步,悲劇就發(fā)生了。假如他們真的不顧一切一起去了巴黎,開始走一段屬于他們兩個人的“革命之路”,并且在革命中學習革命,那么無論結(jié)局如何,他們一定能擁有一段值得日后反復追憶的美麗時光。當然,現(xiàn)在再談這樣的“假如”,對于他們來說已經(jīng)毫無意義了。但對于我們來說一切都還來得及,因為我們還很年輕,假如我們愿意邁出第一步,那我們就有可能擁有一種雞賊們和摳逼們想都不敢想的人生,這是我們最大的幸運。
4 ) 接受平凡,是大多數(shù)人這輩子最重要的事
今年的奧斯卡征程,《革命之路》可以說是一部高開低走的作品,陣容強悍、噱頭十足,到評論褒貶不一,直至提名收獲寥寥。凱特·溫斯萊特雖然憑借April這個角色獲得了金球影后,但卻在奧斯卡影后的角逐中提前敗給了《朗讀者》的Hanna。但盡管如此,我還是把這部影片放在了個人心水之作的行列,姑且算我眼中最佳影片提名的遺珠之憾。原因么,我想起了日月光華以前一個挺有名的簽名檔——他們不是最好的,我卻偏偏很喜歡。
一直在想這部電影讓我特別喜歡的點在哪里,還是下午和SCL談起這部電影時才茅塞頓開,她說這是一部拍給我們這個年紀看的電影,深以為然?!陡锩贰肥莿P特和萊昂納多在11年后的第一次合作,11年前放《泰坦尼克號》的時候我還是中學的廣電部長,當時大膽在學校電視臺放了這樣一部愛情片,全校的學生都守在各自教室的電視機旁觀看,那部影片在那樣一個年代,滿足了我們對于偉大愛情的所有想象——一見鐘情、舍生取義、至死不渝。而11年后吶,當我們已然看到青春的尾巴時,卻剛好遇到這樣一部把不切實際的幻想毀滅得一干二凈的《革命之路》,現(xiàn)實生活瀝去了人生初見的浮華,女主角April不自知的掙扎,最終換來了無人共鳴的自憐和自毀。
11年前,我們還可以盡情想象成為希望成為的人,而到現(xiàn)在這個年紀,我們只能感嘆我們終于爭先恐后,成為我們曾經(jīng)不愿成為的人。11年是一個庸俗化的過程,說得好聽一點,是成熟的過程。
對于《泰坦尼克》,說實話劇情我已經(jīng)忘得干干凈凈,倒是有幾個細節(jié)還印象深刻,有一個是Rose和Leo在底艙和窮人們一起跳舞,熱情洋溢把世俗生活的美好推倒頂點?!陡锩贰返拈_篇也是一段舞蹈,做著演員夢的April碰上了自稱會法語的Frank,兩個人用一個調(diào)情的探戈就解釋了他們一見鐘情的過程。兩部電影在這個細節(jié)上有了一個小的交集——愛情,一開始總是既簡單又美好。歌頌因為死亡、分離而結(jié)束的愛情是沒有風險的,這大概是“海洋之心”恒久動人的原因,而當任何一段轟轟烈烈的感情延伸到婚姻生活,各種現(xiàn)實的問題就像燒開的水,冒著氣泡蒸騰而上。假如Rose和Leo順利到了美國,他們會過著怎樣的生活呢?《革命之路》不是《泰坦尼克》的續(xù)集,但是它至少提供了一種可能性的探討。
《革命之路》里的April和Frank不能說不相愛,在他們所居住的鄉(xiāng)村社區(qū),這對郎才女貌的新住戶被看作是完美的夫妻,然而最終卻奔向各自的疆界?!陡锩贰返膶а蓍T德斯延續(xù)了《美國麗人》對中產(chǎn)階級家庭危機的探討,所不同的是《革命之路》讓兩個人面對的問題更多:價值觀的差異性、女性的獨立意識、忠貞意識的討論,甚至包括美國電影最喜歡的墮胎話題,兩個同樣因為優(yōu)秀的人,因為過分自我而無法融合,即使Frank試圖去溝通,愛最終也變成了無可奈何的一聲嘆息。
與《美國麗人》從男性角度剖析中年危機不同,《革命之路》更多從女性角度結(jié)構(gòu)生活,在記敘家庭崩盤的過程中,影片更著力嘲弄了April自命不凡導致的自取滅亡。事實上正是對現(xiàn)實生活接受程度的不同,讓April和Frank價值觀上走向了決裂。April一心想做一個出色的演員,最終卻不得不為了孩子搬到郊外成為一個“農(nóng)村婦女”,她在“鄉(xiāng)村公社”的演出也可以說是一場噩夢。Frank也為自己的銷售事業(yè)毫無起色而郁郁寡歡,因此在聽到April關(guān)于到巴黎去重新開始生活也充滿了期待,就在這個時候Frank“毫無樂趣”的工作突然帶給了他職位升遷和高額回報,是否還要去巴黎成為Frank和April無法妥協(xié)的核心。這里的遷居巴黎本身能帶來著什么并不重要,最重要它代表了一種和當下生活完全不一樣的未知,未知的吸引力在于充滿無限可能,看得見的生活往往因為瑣屑而讓人厭倦,藏在未知之下的快感卻無時無刻不挑逗著我們的神經(jīng),“重新來過”的勇氣在青春將逝的時候顯得格外誘惑,F(xiàn)rank因為膽怯或者說理性而身如磐石,April因為理想主義或者說空虛而心似野馬,最終那個不是時候來臨的懷孕,成為壓垮他們貌合神離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凱特在《革命之路》里面扮演的April,很容易讓我想起了《立春》里面的王彩玲,兩個人角色外表的美丑差距自然有云泥之別,而在“不自知”的人格缺陷上卻有令人扼腕的默契。說起來,王彩玲的夢想不也是唱到巴黎歌劇院去么——“每年的春天一來,我的心里總是蠢蠢欲動,覺得會有什么事要發(fā)生;但是春天過去了,什么都沒發(fā)生……”,《立春》在大眾商業(yè)票房上無法得到認同,但卻在文藝青年的陣營里掀起滾滾熱浪,每個人都在同情王彩玲的時候難免感喟了一下自己——不是我才情不夠,而是命運對我不公。我在后來關(guān)于《立春》的影評中,看過一篇非常偏激而犀利的,大意是說《立春》發(fā)酵了主角自我憐憫的情緒,放大了懷才不遇的脆弱——我個人還是很欣賞著句評論的狠勁,相較之下,《革命之路》對April流露出的嘲諷情緒,比《立春》賦予王彩玲不切實際的同情,更刻薄,卻更有力。
同《立春》無意中渲染的悲情一樣,我們社會的很多價值觀虛榮而無力,好比那些選秀節(jié)目最愛說的一句話,送每個一句參賽者“堅持你的夢想”,殊不知放棄何嘗不是一種智慧?很多時候,我們歌頌奮斗的同時也是在助威愚蠢,好像出了一個“王寶強”,并不意味著所有歪瓜裂棗的北漂都能實現(xiàn)明星夢,所謂“不拋棄、不放棄”,大多數(shù)時候只能催生奇跡卻不能建立秩序。當然,對每一個個體來說,堅持和放棄,這真是一個人生最艱難的選擇,因為任何時候放棄了就是認命了。不放棄帶來的痛苦,恰如影片中的April一樣,她給兒女們打了電話,為丈夫最后一次做了早餐,把衣服最后一次疊得整整齊齊,她還是不能接受理想中的那個自己永遠結(jié)束,于是只能選擇和理想一起滅亡。空留感嘆了。
說回到電影,盡管它在價值層面能夠讓我有很多感觸,卻不能回避影片技術(shù)層面的不足,比如情節(jié)的情緒鋪墊不夠,敘事節(jié)奏的忽快忽慢,最重要的一點是影片的格局太小,在強手如林的本屆奧斯卡,提前出局并不讓人意外。
演員的表演是一大亮點,把這個先天不足的故事?lián)蔚米銐蜇S滿,入圍最佳男配角的Michael Shannon,在影片中演活了一個冷眼旁觀者對瘋狂夫婦的瘋子,但我個人覺得癲狂的角色相反來說是最容易發(fā)揮的,并沒有給我太大的驚喜。倒是凱特和萊昂納多實在是可圈可點,凱特已經(jīng)逐漸由文藝片女王的氣質(zhì),這種平靜下歇斯底里的角色性格給了她巨大的發(fā)揮空間。我更喜歡的是萊昂納多的表演,F(xiàn)rank既有迷惘也有任性,他個人認知的困惑不比April小,作為男性他卻不得不比更情緒化的女性內(nèi)斂和壓抑。萊昂納多這些年演技突飛猛進,刻意的蓄須增肥也讓他貼近Frank需要的那種粗礪氣質(zhì)。不過,我不禁也想,F(xiàn)rank種角色讓原定的馬特·戴蒙來演說不定更出色,馬特·戴蒙有那種骨子里的蠻橫,萊昂納多在《革命之路》里面即使備受好評,或多或少也緣于他盡力彌補了他本人和角色氣質(zhì)差距,而不像凱特,簡直是Born to be April。
同樣是一部《革命之路》,我看了能有一大堆無謂的感慨,很多人想必是無聊到睡昏過去。大多數(shù)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事,就是接受自己是一個平凡的人,不過是時間早晚而已??傆幸惶?,我會變成那個看著女兒蕩秋千的父親,你會變成默默疊著襯衣想著從前的女人
5 ) 生活在別處
不久前,有一個在北京工作的美國記者,和我聊到中國的“剩女”現(xiàn)象。她居然在專門研究這個話題,訪談了很多人家。連她這個老外都注意到,“剩女”問題,很多是父母逼出來的。父母怕自己的女兒嫁不掉,或是兒子娶不成親,所以四處張羅。
這又何苦?亨利·大衛(wèi)·梭羅曾言:大部分人過著默默而絕望的生活,帶著心中尚存的歌謠,走進墳墓。(Most men lead lives of quiet desperation and go to the grave with the song still in them.) 默默而絕望的婚姻,可能比當剩女打光棍更為慘烈。
這種絕望,有時候是會造成悲劇的。青年演員白靜,被丈夫扎死,其夫隨后自殺。 此后,我們州一個在外人看來是模范夫妻的家庭里,29歲丈夫殺死了妻子和女兒,自己跑到拉斯維加斯一旅館自殺身亡。
《革命之歌》就好比是用故事的方式,重述了梭羅的那句話。當初在《泰坦尼克號》里完美搭檔凱特·溫斯萊特和里昂納多·迪卡皮奧即便雙雙幸存,如愿配對,婚后是否“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革命之歌》仿佛就是《泰坦尼克號》改變了結(jié)局后的續(xù)集。我在微博上建議未婚青年不要看,這跟少不看水滸一個道理 —— 不要年紀輕輕,就被這樣的作品看得失去志氣,懷疑愛情,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還未登臺,就頹然離場。有朋友回復,建議已婚青年也不要看。七年之癢、危機四伏的中年夫婦更不要去看,否則更會懷疑人生。
這樣一來,此片的目標觀眾是把女兒、兒子急著往婚姻里頭趕的老頭老太。真的,好多時候,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這是一部關(guān)于婚姻的恐怖片。真正的恐怖片發(fā)生地不是在古堡或是森林,而是在你熟悉的環(huán)境里,好叫你去對號入座。片中的弗蘭克和愛波的生活讓很多人看了不寒而栗:他們是一中產(chǎn),有兩個孩子,住在郊區(qū)一個漂亮的房子里。他們的家在一個叫 “革命之路”的街道上,生活平靜得一趟死水。當年《泰坦尼克》里的美女已經(jīng)成了黃臉婆,她想當演員的夢想破滅了,做著家庭主婦。丈夫做著一份自己不大喜歡的銷售工作,其實也不過是接父親的班,并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有一天,愛波突然想起丈夫參戰(zhàn)時曾經(jīng)喜歡的巴黎,于是突發(fā)奇想,說動丈夫準備一家一起搬去巴黎。
孰料生活充滿諷刺,就在弗蘭克準備辭職的時候,有人看出了他的能耐,給了他一份更為吸引人的工作。他動心了,找借口不去巴黎了。薪水多了,但不過是在更高的層次上繼續(xù)過絕望的生活。
除了婚姻之外,更可怕的,是電影攪動了人靈魂最深的幽暗: 父母和孩子的關(guān)系。片子中的愛波不怎么喜歡自己的女兒,事實上也未必喜歡自己的兒子,孩子似乎只是一種累贅。周國平作品《妞妞》中說過的一些父母,生孩子不過是給自己投資,這種人是不配當父母的。電影中的弗蘭克說愛波不過是“女人的空殼”。只不過如此空殼一樣的父母,有一些還不承認自己內(nèi)心深處對子女、或是個別子女的冷漠,而試圖將其轉(zhuǎn)嫁到他人身上,好叫他人代他受過,把他的內(nèi)疚感打發(fā)掉。把賬算到他人頭上,會讓他們得到片刻的平安。假如沒有了愛,僅僅靠內(nèi)疚、責任這些東西來經(jīng)營的婚姻家庭,實在不如獨善其身。
誠然,人生的繁華會退去,歸入恒久忍耐。這時候的婚姻兵分兩路,一路是認命,不再過多言語,接受自己得到的一切,并試圖把對方變成自己的朋友。我在美國看到很多老夫妻,號稱對方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或者我們中國人說的“老伴”,這也不錯。片中愛波和弗蘭克夫婦的好友米利夫婦,最終就這樣對生活妥協(xié)。而帶助聽器的老夫婦,應對的方法是關(guān)掉助聽器,拒絕聆聽,等于是過一天是一天。美國好多中國夫婦,好不容易熬到綠卡之后,發(fā)現(xiàn)所謂的美國夢其實一無所有,無法繼續(xù)面對再無指望的生活,于是一方離開,去海歸。名義上有很多是事業(yè)發(fā)展,但恕我像片中約翰那樣直言,很多人其實是要逃避無奈、無趣的生活。這倒也是一個解決的辦法。說不定鮑威爾將軍并不是開玩笑。他說他和老妻之所以婚姻能保持快五十年,關(guān)鍵是他長期在外。距離好歹還能保持一點溫情。
另一路,則陷入慢性的相互毀滅,這才是更要命的下場。很多人把這種絕望,輕描淡寫地說成是“平平淡淡才是真”。但是片中有個高智商的數(shù)學博士 —— 瘋子約翰,一語道破天機:空洞的生活很多人都可以承受,但是直面絕望,真得有種的人才能做到。或許這個瘋子是平庸世道上唯一的清醒之人,他本來看到了這對夫婦的卓爾不群,打破中產(chǎn)階層對于幸福人生的各種迂腐界定。無奈最終弗蘭克打了退堂鼓,這連瘋子都承受不了,崩潰了。瘋子大不了回精神病院。而愛波面對的,則是走也不能走,留也不能留的無邊的絕望。
小說或者電影有時候就這么可怕,它們不提供答案:我們只是被帶到這絕望的邊緣,聽著相互回應的一代一代的嘆息。
6 ) 如果有天你淹沒人海,請割開手腕看看里面是否還有熱血涌動
距離我上一次看電影的時間,不會超過一周,但距離我上一次看到一部如此打動我,甚至可以說是震撼我的電影的時間,我已經(jīng)不記得了。在這個春意幾乎有些深重的晚上,看完這部片,我激動得只想要大聲歌唱,抑或抽上一根煙,在這尚余幾許上個冬日溫度的薄涼的晨風中。然而我現(xiàn)在惟一能做的,卻只是用這雙顫抖的手敲下這篇混亂的觀后感。
記憶角落的落寞夢想
你上一次做夢是什么時候?你上一次憧憬的未來有怎樣的美好景象?小時候你在課堂上作文本里用稚嫩的筆跡寫下對將來的期許,你豪情萬丈,你躊躇滿志,因為你還是個有著無限可能的種子,可以長成任何你希望長成的樣子。你向往每一個遠方,你好奇每一種生活,你追逐每一個你愛慕的姑娘,無所畏懼,無可抵擋。雖然那時的你幾乎一無所有,連基本生活都是靠著一份不靠譜的碼頭體力活維持,但你還可以以晉身為超市的夜班收銀員而沾沾自喜,自嘲這是更迷人的事。因為你有著這世上最值錢的資本——青春。
幾十年后,你穿西裝打領(lǐng)帶,拎著一個公文包,走在早晨上班的擁擠人群中,面目模糊,幾乎難以辨識。你不明白曾經(jīng)風趣迷人的妻子為何如此暴躁,她和你一起走路回家,卻隔著比兩個陌生人更遠的距離。你們沒有共同話語,只有死氣沉沉的早餐時光和一場場歇斯底里的爭吵。你不明白為何有了一份更體面的工作后,你反而失卻了當年的熱情,只是習慣性地朝九晚五,隨便敷衍應付。你更不明白,少時曾經(jīng)祈求上帝千萬不要重蹈父親覆轍的自己為何做了和父親一樣的工作,甚至還在同一間公司。
你壓抑、你不滿,可是你唯一的放縱只是對上司撒個小謊翹小半天班,然后和同事小姑娘吃個飯上個床。臨末了,你還要急著趕火車回家,惴惴不安地回去做個丈夫、父親。
你不再是當初那個想要感知一切新鮮事物的激情青年,你不在乎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只要一家安定溫飽,庸庸碌碌算什么,做無聊的工作算什么,狗屁夢想又算什么?
三十歲的重整河山
轉(zhuǎn)眼你已到了而立之年,唯一的成就就是淪為了茫茫人海的普通一員。雖然早上對著鏡子的那一刻,或者酒酣耳熱與小姑娘調(diào)情的那一刻,你還有些唏噓,但你基本上已經(jīng)做好了對生活妥協(xié)的準備,不再考慮夢想這種虛妄的東西。
然而有一天,你那和你一樣精力充沛不甘平庸的妻子忽然鼓動你說要一起去巴黎尋夢過真正的日子。對這異想天開的計劃,你震驚了,你覺得荒誕不切實際,你試圖竭力勸說妻子打消念頭??墒亲罱K你被說服了,或者根本是你被引誘了。沉睡在骨子里躁動的血液開始奔騰,喚醒了曾經(jīng)對這世界野心勃勃的你,仿佛一夜之間你又變成了當初那個意氣奮發(fā)的青年。這么多年,你終究還是放不下這個巴黎夢。
你變了。你步伐矯健、面帶笑容,對每一個人都親切地說早安,開始欣賞慣常乘的火車沿路忽然變得生動起來的風景。天吶,你瀟灑得像這個世界的征服者,高揚在嘴角的笑容簡直有俯看眾生小之嫌。你以戲謔地方式來對待你的工作,竟發(fā)揮出某種特長來。你炫耀似的告訴你的同事們,巴黎九月的天氣好像十月一樣。你和一個精神病來的數(shù)學博士相談甚歡,不在乎以被常人認為瘋狂的方式過有意義的生活。你一改往日沉郁麻木的面孔,煥然一新得仿佛十年時光從來沒走過。
革是不革,誰之過歟
正當你志氣滿滿,想要舉家遷往巴黎尋找你失落的夢想的時候,現(xiàn)實接二連三的意外使你壯志未酬熱情全消。你某次的玩笑工作卻換來了老板的青眼,對你大加器重,許諾你錦繡前途。而你的妻子懷上了你們的第三個孩子。事業(yè)即將有成,又有新丁入戶,你如何放棄這誘惑和責任,去往未知的巴黎白手起家開拓出一片新天地?
你猶疑不定,你權(quán)衡再三,你舍不得忽然擺在眼前的現(xiàn)成的功成名就,你害怕奔赴夢想之地后一無是處而只換來靠老婆養(yǎng)的不良名聲,而你最無法直面的是自己再也找不到夢想成就不了任何事。若是這樣,到那時,你連最后一絲假想的希望都會失去,徹底成為一個庸常無趣的人,再無翻身可能。
于是,你終于選擇了退卻,安于現(xiàn)狀,接受命運對你的再一次編排。
然而,他們并不預備放過你。你的妻子苦苦哀求,千番勸阻萬般煽動,甚至在當時的保守環(huán)境下不惜拿掉孩子來為你掃清革命的道路。你曾經(jīng)幾乎引為知己的瘋子嘲諷你鄙視你,詛咒你一輩子找不到自己真心想要的東西。激烈的爭吵再次回到了你的生活中,永不得安生。一場戰(zhàn)爭之后,終于他們都走了,帶著你最后一絲夢想的可能,走了。走出了你的生活,走出了你的世界,而你孑然一身。
你只是一個在黃昏的公園里看兒女蕩秋千笑得很凄涼的單身父親,如此而已。一輩子,對你而言,也不過是這樣的一天的復制再復制。你別無能求。
你并非完全不幸,你也曾有過選擇改變的機會,你也曾立意要掀起一場顛覆性的革命,但你最終卻沒有抓住生命中閃現(xiàn)的這一束光。你的抱負和壯志,在很久以前早就被磨損,習慣性地貪圖安逸的生活,哪怕這種生活本身就是對你之為你的吞噬。
生命的種種精彩可能,對于一些人而言,并不存在,甚至連想都不敢想,譬如你的鄰居Shep。他們安于生活現(xiàn)在的模樣,也無所遺憾。而你明明看到了,感受到了,幾乎咫尺之遙,卻為何又收回了那只伸出去的手?過去那些自由追求夢想的勇氣你都忘記了么,那囚禁于肉身里咆哮的靈魂已經(jīng)死去了么,為何現(xiàn)在的你,只有一張枯竭的臉,和一顆疲憊不堪的心靈。
那你何不割開手腕看一看里面是否還留著曾經(jīng)激蕩的血液,以證明,至少,你曾經(jīng)鮮活地生活過。
7 ) 除非生活拍手作歌
『一』
正月初五,羅子大婚。他是我們兄弟四人中最先結(jié)婚的人。那天我和相民陪他去接新娘子,新娘子就是高中時我們隔壁班上的一個女孩子,不算非常漂亮,卻是適合做老婆的人,我們都見過,但不甚了解,也未意料到會有今天這么一段姻緣。結(jié)婚事情繁瑣,羅子一身光鮮西服,來回招呼、忙前顧后,一切倒也打理的井井有條,全然不見以前的孩子氣息,也不再是我媽說的那個就褲腳經(jīng)常粘著泥巴的同學了。
記得去年十一時候羅子給我個電話說打算結(jié)婚。我問他為什么這么快,他說他也不想這么早,只是女朋友經(jīng)常催,自己也想通了,既然最后是要結(jié)婚,那不如現(xiàn)在就辦了,結(jié)婚到底只是一個任務(wù)。結(jié)婚生個小孩子,好好培養(yǎng)就是了。語氣之間似乎沒有覺得自己還是個年輕人,他已經(jīng)迅速完成從青年到中年的角色轉(zhuǎn)換,自己曾經(jīng)的那些夢想看來要按照慣例一樣希望能在孩子身上得到實現(xiàn)。我聽他說這些話的時候,心里卻想著之前他來我家跟我說的關(guān)于未來的宏大打算。
讀本科某一年春節(jié),我們四兄弟在老王家聚會。晚上吃飯,老王他媽端著酒杯以長輩的口吻對我們四人說:再過兩三年,你們要帶你們的女朋友來見我。我們笑著迎合,然后很響亮地碰杯。那一晚我們都喝得爛醉,覺得成家立業(yè)還是一件太過遙遠的事情。如今羅子成婚;老王和他老婆也算是老夫老妻了;而相民在家沒呆幾天就趕到他外地的女朋友那里去了。留我一人,依然與時間進行拉鋸戰(zhàn),甚至不敢再去見老王他媽。
『二』
回家越覺父母老的厲害,開始意識到他們到底是無法陪著我一直走下去的,甚至在半夜夢到某一天他們離去在夢里哭的無以作聲,醒來后對著巨大黑暗發(fā)呆,希望能像小時候那樣爬到他們床上抱著他們睡。
假期一回到家,和以往一樣,母親便開始罷工,于是整個假期我又是圍著鍋臺打轉(zhuǎn),包括年夜飯。大年三十那天,吸取往年的教訓,給兩位大人安排不同的事情,盡量不給他們在一起的機會,成功避免了每逢大年三十兩位大人必定鬧小性子的慣例??粗改嘎犞业陌才牌嵉刈髯缘氖虑?,覺得就像小時候的自己,事情還是那些,只不過角色卻互換了。我們真的長大了,已經(jīng)開始成為父母的依靠,盡管我們或許未曾意識的。
母親不小心折斷手,恢復期無法梳理頭發(fā),于是父親幫忙。父親手拙,辮子扎了幾遍仍是慘不忍睹,于是母親整天頂著父親的杰作在我們眼前晃來晃去,惹得父親和我大笑,母親終于無法忍受解了辮子長發(fā)披肩。印象里,小時候她便是這個樣子。看著父母為著辮子如何扎而在那兒爭執(zhí)不清,我不去理會,知道這是他們約定俗成的小游戲。他們依媒妁之言從兩個陌生人變成一家人,生下我和哥哥,到如今我和哥哥都在外面,留下他們兩個在家里相守相依。
父母都是很本分的人,對于生活,他們沒有很大的渴求,也不會沖動地去做某件把握之外的事情。他們一直對我說的,也是不要好高騖遠,要對當前的生活安分守己,不要輕易去改變,也不要輕易放棄當前的以前去等待或許會更好的。他們所堅持的生活,都是可預料到并且可易操控的,他們所有的愿望,都是可見的也是短期內(nèi)可以實現(xiàn)的,比如很久以前的為家里裝個電話或者換個電視,或者最近的把我哥的婚事辦了。他們就是靠著這樣一個個小小愿望達成的滿足感走到今天以及接下去的人生,微小卻持久;堅定而執(zhí)著。那樣的人生,一眼見底,卻清楚奮斗的目標。
『三』
回去的列車上,坐在我對面的是兩個解放軍理工的男生。看面相比我大些,聊起之后才知道居然讀大三。
原來他們是在部隊呆了三年后考入軍校的。對此我非常好奇,于是關(guān)于這個話題和他們聊了一路。
他們來自同一個地方,高三那年因為考大學無望便參加了當?shù)氐恼鞅m樌徽魃虾?,未被告知要去哪里,他們和其他人在某個傍晚上了火車專列。一夜沒有方向地夜行車,直到第二天早上下車時看到車站的站名才知道到了西安,然后又立刻被來接他們的軍車接走。軍車車廂用布蒙住,不許向外看。最后在一個分不清東西南北也不清楚里城市有多遠的小山溝,他們得知,這就是未來三年他們要呆的地方。
三年的時光里,他們直到幾個月之后才允許可以和家里聯(lián)系;三年如一日地在晚上十點睡覺早上五點半起床;和戰(zhàn)友鬼扯閑談成了他們唯一的樂趣;他們甚至無聊到無數(shù)次地比賽,把部隊里面所有型號的槍卸了又重新快速組裝好,然后輸?shù)娜艘獮橼A的人端洗腳水。他們說,相比節(jié)日放假,他們更喜歡平時的正常訓練,因為部隊性質(zhì),節(jié)假日需要他們保持高度的警戒性,休息也是提心吊膽擔心隨時而來的緊急集合,反倒平時知道休息無望也就死了心。他們說,冬天下著雨的早晨,他們照常訓練包括匍匐前進,渾身濕透四肢凍得毫無知覺卻仍要咬牙堅持。他們說,曾經(jīng)他們?nèi)ネ饷胬?,某次暴雨前他們幫當?shù)乩习傩照诤脮裨谕饷娴柠溩樱瑓s因為拿了旁邊磚塊堆上的磚頭壓住遮雨布,卻被那主人罵的躲在屋里不敢作聲。
他們神色淡然地聊著那些過去的事情,那樣的表情,就好像那樣的經(jīng)歷似乎注定,于是去接受也就理所當然,對于我的驚訝與不可置信微笑帶過。他們說其實那是一段覺得很充實很美好的時光;說相比之前三年義務(wù)兵不能回家,現(xiàn)在做學生寒暑假能回家簡直是莫大的幸福,盡管他們現(xiàn)在的生活和在部隊并無二異。
『四』
在我的人生中,我遇到那么些人,我曾試著去了解他們,當我以為了解他們的時候,最終卻以彼此變得淡漠宣告我的失敗。
我一直努力嘗試著去探尋生活的意義所在,希望能給予自己一個不一樣的人生,希望去踐行價值觀所灌輸給我們的為自己而活,卻最終在現(xiàn)實里發(fā)現(xiàn)人到底是為別人而活。
革命之路里,數(shù)學家約翰洞悉生活的原本以及內(nèi)涵所在,但他卻是個精神病人;愛波和弗蘭克試著找到生活的意義,最終卻將兩個人原本幸福的婚姻推向痛苦的深淵;而那些努力“生活”的人,比如他們的鄰居夫婦,則成了其他人眼中的模范夫妻。豆瓣上有個評論說的好,泰坦尼克號所沉沒的大西洋,即使杰克當年爬上木板,以杰克的性格,幾十年后,他和露絲也應該就是這副德行。或許,我們的生活,承受不了革命,按部就班就好!
所謂生活,僅僅是生存與活下來!
萊昂納多還是很傻逼,kate winslet真是從the reader才開始發(fā)現(xiàn)她演技很棒
原來只有瘋子才能說出我們的真心話
話要對那個愿意聽又聽得懂你的人說才有用
你無法不去想,10年以后,Jack和Rose過上如此平凡而普通的生活。電影平淡如水,透露的卻是刀刃般的鋒利。中年發(fā)福的小李子和消瘦遲暮的溫絲萊特,奉獻了兩次極致的爭吵,看兩位飚戲簡直爽得不行?;橐龅谋举|(zhì)觸目驚心,兩個人不斷地互相折磨爭吵,暗涌下脈脈溫情都殆盡,最后人工墮胎簡直給婚姻判死刑。
He fucked a girl, and she fucked a man. They loved each other, and they hurted each other. Being happy needs to fool and blind yourself, do you wanna to die or live in a whole big lie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看到誰給了一句評論:“婚姻的后來由女人的一廂情愿和男人的充耳不聞組成”,大概就是我自己的理解了,婚姻的革命能否勝利,就看你怎么去承受與忍讓。但要記住: everyday is another day !
she is a man
在選角上暗示是對于泰坦尼克號的一種暗諷 結(jié)尾很能夠看出耶茨的調(diào)調(diào) 美國中產(chǎn)階級生活空虛的表象 是由一群“不同”的人們看穿的 珊農(nóng)演的瘋子 自始至終維持觀點上的統(tǒng)一 而如果用理性的觀點來看待迪卡普里奧和凱特溫斯雷的計劃 風險自不必提 甚至可分析出凱特悲劇的一系列心因 另一面想 卻完全可以理解
得用多少無腦喜劇才能沖淡它帶來的壓抑和無望?。。。?!我要看部長換換腦子!!
十一年后的杰克和露絲啊...如果杰克那時候沒有掛在海里的話...現(xiàn)在他和露絲會不會是這樣呢...?...這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十年間兩位主角的演技進步不少啊...但依然還是那么有火花...他們兩位之間的彪戲讓人看的非常過癮...鄰居還有神經(jīng)病人等配角的表演也可以用精彩來形容...故事來說依然是Sam Mendes先生中意的那種美國中產(chǎn)階級的中年危機調(diào)調(diào)...說實話...有點審美疲勞...而且這部節(jié)奏也稍顯拖沓...最重要的是我并不是太喜歡片中人物的價值傾向...
1、女性對生活的觸覺敏銳感是無法逃避亦無法說服的,對日復一日生活的視而不見最終只會窒息自己;2、巴黎的夢是一個變化,當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個改變上時,堅韌又脆弱;3、kate演得真好,女性在追求幸福中左顧右盼直至不自由毋寧死;4、帥哥為什么要放棄做偶像派?5、結(jié)局很小說,很喜歡,后來發(fā)現(xiàn)真的是小說改編;6、描述的并非現(xiàn)代吧,然而這種桎梏卻生生世世繁衍下去;7、有這樣的妻子多幸福吧,因她心靈從未干涸;8、男人真的是魯莽又不知足的動物么?
【在女主和瘋PHD身上看到自己。【結(jié)尾太狠了——deaf husband lives longer.“婚姻的后來由女人的一廂情愿和男人的充耳不聞組成?!薄綯ALK在各執(zhí)一詞時便是爭吵?!景屠?,也TMD一樣。無處可逃。
一個文藝女青年的痛苦與掙扎。比大刀闊斧改變生活更需要勇氣的,是接受日復一日的平淡,承認自己并沒有什么優(yōu)越之處。
如果杰克當年爬上了木版,他和露絲現(xiàn)在就是這副德興。
如果杰克當年爬上了木版,他和露絲現(xiàn)在就是這副德性
我們拒絕“生活在別處”,我們又拒絕“生活在此處”;我們拒絕落空,我們又拒絕嘗試;我們拒絕放棄,我們又拒絕責任;我們拒絕對話,我們又拒絕正視;我們拒絕別人,我們也拒絕自己。我們擁有生命,我們擁有工作,我們擁有愛情,我們擁有一個“目的地”,但是,在某個風和日麗的午后,我們都突然想不起這些事情的意義。就在此時,你問我為何不說話,我看著你,不知道如何回應。
現(xiàn)實,夢想,現(xiàn)實,夢想... 我第一眼看見你,便知道你與眾不同。問題是,像你這麼不安份的理想主義者,要麼癲狂,要麼死去,要麼痛苦終老。
恐怖片
夫妻、情侶請謹慎觀看
這不是我看過最好的電影,但卻是我戀愛中每感悲傷失落彷徨的時候第一時間浮現(xiàn)在腦子里的電影。它告訴我生活不是兩個人的扶持相愛,而是真正的讓人毛骨悚然的孤獨,是從里到外的自私殘忍,是這么靠近這么靠近,都不能完全擁有對方的一種深深地絕望和無奈,在夜半透著冷,讓人寒心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