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天才少女》后,我在不同的幾個社交軟件上發(fā)了同一段話:
“我知道影片是希望父母要重視孩子的快樂,自由自在地成長,不要逼迫學習等等。只是,看完后,我在想一件事。最近在很努力地學習游泳,小時候也學過,并沒有學好。有一次在想,如果小時候父母對我嚴格一點就好了,也常想如果小時候爸媽讓我多學一點東西就更好了。也許無論是天才還是普通人,成長都是件遺憾的事吧。 小時候如果被要求太多,就想要自由快樂,小時候如果是放養(yǎng)式的,又希望得到關注的嚴格訓練吧。
電影中小主角Mary有著過人的數(shù)學天賦,撫養(yǎng)她的舅舅Frank卻只希望她像一個普通小孩子一樣成長,因此拒絕了校長推薦的全獎學金的少兒天才名校。Mary的外婆知道后,不惜和兒子走上法庭,試圖爭取撫養(yǎng)權,并堅決希望Mary的數(shù)學天賦以得到施展,想盡一切辦法訓練她,希望Mary像她自殺的數(shù)學家媽媽一樣,名字載入史冊。
影片中非常高潮的一段情節(jié)是,F(xiàn)rank律師質疑外婆并不具備撫養(yǎng)孩子的資格,因為她根本不懂得尊重孩子、愛孩子。在Mary的媽媽還是個小女孩時,Mary的外婆對自己的女兒過度嚴厲,不準她早戀、不參加其它的游玩活動等等。Mary外婆說,我要努力地幫她完成她在數(shù)學上天賦的展現(xiàn),的我是絕對不會因為沒有給她買一輛自行車而難過的。
這場親人之間的“戰(zhàn)爭”就這樣僵持著,舅舅希望Mary只要過的快樂就行,外婆則希望她功成名就。電影的結束給了一個合理的方案,七歲的Mary一半時間和大人一起學微積分,一半時間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
電影的結局時??偸峭昝赖模總€人都會皆在歡喜。
而真正的生活,更多的時候卻更像是電影的前半段。Mary的媽媽小時候被她的媽媽嚴格訓練,后來成了有名的數(shù)學家。但是在生下孩子之后就自殺了。Mary的舅舅Frank,應該是家里不怎么管的孩子,中年時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沒有固定的工作,更沒有豐厚的收入,生活處處艱難。
電影的總體基調是在討論著愛和尊重的問題,也在試圖教育一些父母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
我卻想說另一個問題:作為孩子的我們,到底是希望怎樣被對待呢?
如同我在上面發(fā)的那段微博說的一樣,我小時候屬于放養(yǎng)類型,父母幾乎不干涉我的任何學習、興趣愛好,更談不上嚴格要求什么了。所以有時候會想,如果在小時候,被嚴格管一管,是不會變的比現(xiàn)在更好呢?
在那段話發(fā)到網上后,看到一些朋友的討論。有一部分跟我一樣,小時候就是放任性成長,啥也學會,于是倒是有些懊惱。另一部分卻是恰恰相反,如同Mary的外婆一樣,訓練技能、不準早戀,不準到處玩。這樣的孩子,真的都掌握一些技能,或是從小學業(yè)一直優(yōu)秀。但內心卻也很不快樂,因為他們覺得失去了很多自由和愛。
我詫異地看到,無論是以哪一種方式成長,似乎都不是圓滿的。也許你會說,這是兩個極端,要么狠狠地管,要么不管,總有中間部分存在。依我所知,幾乎沒有人是控制好一個良好的平衡點的吧。
像是說到一個死結上,解不開,又放不下。
依然得拋開何為正確地教育一說,回歸到自己身上看問題。我們到底是要追求只有快樂的人生,還是得不斷地精進訓練自己呢?
帶著這個問題一再地思考時,想到有一回在游泳時??吹脚赃叺囊粋€爸爸在教兒子游泳,小男孩緊張地抓著游泳圈,爸爸跟他說:你總是得嗆幾口水的,但是沒關系,我一直站在你身邊,你一定不會累死或是淹死。如果你還是怕,你也可以不下水。那你的其它小伙伴會玩,你不要難過?;蚴堑饶汩L大了,不要后悔。如果你還是想學,就按我的方法好好練,在學習中也要自己尋找到快樂。
猛然想清楚那個問題,其實,單純的自由和快樂和只追求盲地精進都是傷人的,兩者融匯在一起,才是最好的。
我們已經無法回到小時候,或是告訴我們的父母該如何更好地教育我們,在小時候,也不懂得我們喜歡過怎樣的生活。然而,長大后的現(xiàn)在,我們是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和成長方式的。
小時候沒有學好的東西,現(xiàn)在可以再學。小時候沒有得到的快樂,可以再去創(chuàng)造。
1. 讓chris evans演一個波士頓大學的哲學系年輕助理教授。觀眾買不買賬不要緊,觀眾要看的是男主角的翹臀。
2. 冷漠自私的外祖母是英國女人,善良有愛的女鄰居是黑人大媽。
外祖母住在波士頓,大媽住在佛洲。
但是男主角的love interest是白人女青年,片中只有一句臺詞的女教師的同事是黑人。
黑人角色演鄰家大媽可以演女朋友不行。
但法庭上代表外祖母的是白人律師,價碼低但是代表男主角方的是黑人律師。
3.外祖母給孫女請的家教是亞裔。
4.男主角全片穿著像從gv片場順手拿來的服裝,但人設是異性戀。
如果設定是同性戀,這就是一部獨立制作電影了。
5. Chris Evans演技還是那么爛,重要的話無需說三遍。
6. 我愛你不是給你適當?shù)慕逃€(wěn)定的生活而是帶你去海邊修破船。
liberal的烏托邦永遠是越窮的日子越有愛,偏偏自由派大多書讀得多有文化。
7.有愛的人設必須愛貓。
8.最終英國女演員演技完爆美國動漫英雄,證明了,有時候臉譜化其實是真理.....
我注意到了兩處細節(jié)非常動人。
一次是當瑪麗因得知親生父親從未來找過自己而傷心哭泣時,舅舅帶她去了醫(yī)院,讓她目睹了新生兒降臨到這個世上時全家人都為此歡呼雀躍的溫情場景。那是多么令人高興感動的時刻啊 “That's how it was when you were born.”“This happy?”“This happy.”那一段電影鏡頭放慢,音樂響起,小女孩懂得了自己存在的價值以及周圍人的愛,于是跑去為那些陌生人祝賀。那一場景真的太溫情太動人了。不得不說,舅舅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很有智慧很高明。 另外,當舅舅發(fā)現(xiàn)小女孩的獨眼貓被賣并且將要被注射藥劑以用來做研究時,他及時將它救回來,與此同時,他還帶回了另外兩只將有同樣命運的貓。那一刻,讓人感受到了舅舅身上那人性的光輝,覺得特別溫暖感動。
在5月初的《銀河護衛(wèi)隊2》來襲之前,四月下旬的北美檔期略顯沉寂。上周的票房排行更是令人汗顏,動畫電影攻占前三,而《美女與野獸》上映四周還在堅挺在Top2的位置,不肯罷休。由三位老戲骨主演的犯罪喜劇片《三個老槍手》和寡姐擔當?shù)摹豆C動隊》分列第四與第五,這不得不令人感嘆,現(xiàn)在的票房似乎越來越低齡化了。
今天要介紹的電影,同樣是在4月7日首周上畫,不過在前十的票房排行里,肯本不見它的蹤影,不過在前幾日周二的半價場里,幾乎座無虛席。該片由“美國隊長:克里斯·埃文斯”主演,黑人女演員:奧克塔維亞·斯賓瑟助陣,電影《和莎莫的500天》的導演馬克·韋布執(zhí)導,Tom Flynn編劇。該劇本還曾被列入2014年好萊塢劇本黑名單(指當年沒有被拍攝完成的劇本遺珠)。
這部遲來的《天才少女》,如今也算等來了完美的劇組配備。其中飾演7歲天才少女的麥肯娜·格瑞絲,2006年出生的她,6歲就出道了。日前在Ellen Show上,她大贊美隊人品極佳,還不停表達自己對Ellen的仰慕,口才不是一般的好。她還透露自己私下非常沉迷恐怖片,其后續(xù)作品,也會涉及不少驚悚題材。
又一次被“帥哥 & 蘿莉”的配搭擊倒 還記得上一次被這樣的配搭迷倒,讓無數(shù)人變成了“蘆田愛菜”死忠粉。那就是著名的日漫改編電影《白兔糖》。里面的奇怪“父女”組合,6歲的凜被自己的外甥大吉領養(yǎng),從此兩人開啟了一段“幸福浪漫”的人生旅程。 他們的初遇
他們的煩惱
他們的相伴
雖然這部北美新片《天才少女》著重探討的,是天才兒童是否就意味著被剝奪的童年,甚至人生的主題,但影片的人物關系,依然僅僅圍繞著“美隊”飾演的舅舅:Frank,與自己的外甥女:Mary之間的“父女”關系。
(這回“美國隊長”可是被制的“服服帖帖”的~) 他們親密無間
他們也會吵架
(影片里美隊各種被這個Nosy的小姑娘擊敗~) 他們相互原諒
(坐在美國隊長身上,還翹著二郎腿是什么感覺?) 叔叔們與孩子們的“上學難”問題 在這兩部電影中,無論是6歲的凜,還是7歲的Mary,他們稱呼自己的監(jiān)護人,都是直呼姓名:大吉或者Frank,兩者之間的關系,更像是朋友,抑或兄長。不過監(jiān)護人最大的責任,就是擔負起未成年人的一生,尤其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相比讓大吉頭疼的日本小學報名,令Frank操心的則是早熟的Mary,在普通小學里總是如坐針氈,不時還怒吼校長或者毆打同學。
(班主任為她操碎了心) 從上學第一天開始,Mary就不斷的被打電話請家長,然后直接帶回家。而舅舅Frank卻堅持讓Mary留在公立小學里,結交同齡人的朋友,參與更多的戶外活動,可以盡情的玩耍,擁有自己的童年生活。而不是像他的姐姐,在Mary出生后不久,就抑郁的走向了自殺之路。即便是名留青史的數(shù)學家,但是人生卻充滿了壓抑與不幸,這樣的事情,不可以再發(fā)生在Mary身上。
展現(xiàn)天才少女的另一面 遇上這種涉及高智商人物的故事,電影一定會讓角色做一些常人都覺得驚嘆的事情,以展現(xiàn)人物的“天才一面”。而在《天才少女》中,小女孩Mary只有7歲,電影并沒有花很大篇幅去展現(xiàn),她是如何被啟智,如何飛速學習。而是用幾個簡短的情節(jié)點,體現(xiàn)7歲的Mary,已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狀態(tài)。而舅舅Frank已經傾囊所授,對于Mary來說,現(xiàn)在這個年齡階段,學習已經不是一個需要她去努力的目標,而是擁有普通孩子的童年,對她來說才是最緊要的挑戰(zhàn)。
人們總是有讀不完的書、做不完的功課、解決不完的學科難題。而當我們看到7歲的Mary,跟舅舅在海邊玩耍,與鄰居在家里唱K,都會發(fā)自內心的感覺到,這比她端坐在電腦前,緊皺眉頭的學習要好多了。
影片里Mary在學校介紹自己的愛貓時,說了這樣一句臺詞:“Fred 只有一只眼睛,但是它是一只非常非常聰明的貓,只是別人看不出來而已。”,而這句話,其實也是在說她自己,這也讓Mary的老師,更加的關注她。
叔叔的媽媽們總是扮演“壞人” 還記得《白兔糖》里,大吉的母親,直接的講出了那句:“你根本不知道,撫養(yǎng)孩子需要做出多大的犧牲?!?。而在《天才少女》里,F(xiàn)rank的母親,也是Mary的姥姥,更是被學校通知后,強行介入,爭奪撫養(yǎng)權,希望把Mary變成她第個二女兒,力求等Mary長大了,繼續(xù)解決那道女兒未完成的數(shù)學難題。
雖然我們大多數(shù)都可猜到結局,但是這段姥姥出來爭搶撫養(yǎng)權的情節(jié),其實是用來講述另一種極端教育案例的。Mary的姥姥,在法庭上被一再追問,Mary母親的童年,是否有過玩樂的時光,是否看過體育比賽,是否有過初戀,有過親密的關系朋友?而這一切都被母親認為是浪費時間的活動,擁有天賦的女兒,應該肩負更大的責任,用盡一生去解決常人難以想象的難題,推動科學的進步。
Mary的母親到底喜歡什么,討厭什么我們不得而知。即便像她母親所說,她討厭娛樂,只喜歡數(shù)學。但是最終她卻選擇了自殺,這又說明了什么。當孩子被貼上“天才”的標簽后,她們的前路,似乎更加如履薄冰,老師、家長都對之有著更高的期待。在這樣的高壓下,內心崩潰的前車之鑒不知道有多少。
故事中美隊飾演的舅舅Frank,也曾是大學教授,如今為了撫養(yǎng)Mary,來到小鎮(zhèn)上修理游艇,依然過得開心快樂。他在曾懷疑自己給不了Mary美好的童年,兩個人在經歷背叛與和解后,最終回歸了平淡的生活。
影片幾次令人感動的落淚,飾演Mary的小蘿莉:麥肯娜·格瑞絲的眼睫毛,又密又長,哭起來令人無法招架。而“美國隊長”:克里斯·埃文斯卸下守護地球的重任,這次與小蘿莉擦出無限火花,一大一小兩個人再加上奧斯卡最佳女配:奧克塔維亞·斯賓瑟,真是令人即養(yǎng)眼,又暖心。
PS:舅舅Frank在送Mary第一天上學的路上說了一句金句,大意是:好好念書,完成學業(yè),順利的話,你下半輩子就可以靠借錢活著了。聽了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在美國向政府借助學貸款、像銀行借錢買房、買車,甚至創(chuàng)業(yè),確實是下半輩子人們就是在靠借錢活著,真是一點錯也沒有。
希望該片盡早有資源,無論是年輕人,還是爸爸媽媽們都可以一飽眼福。
2017年4月12日 多倫多 小玄兒記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
歡迎在 B 站或 Youtube 關注「小玄兒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觀看
#日本電影大師藍光套裝系列
#臺灣電影大師藍光收藏系列
#新老電影混剪系列
未來還有更多CC必收藍光套裝系列
感謝小伙伴們的支持!你們的每一個關注對我來說都彌足珍貴!
“He wanted me before I was smart.”他不是因為她聰明,是所謂的“天才”才喜歡她。她會開心、會傷心,做一些可愛的事
“Nobody likes a smart-ass.”沒有喜歡自作聰明的人,但指出大人的錯誤還是可以的??
“I have an opinion.But that’s my opinion.I could be wrong,so why would I screw up your’s?”我的觀點是我的觀點,你應該有自己的觀點。
“Hitting people is wrong even if they’re bad.”已經不是施行同態(tài)復仇法的時代了,打人是不對的,即使打的是壞人。
“Never get on the bad side of small-minded people who have a little authority.”寧得罪君子。
“We say things all the time we don’t mean.”我們常常言不由衷,要三思而后言。
“Don’t be afraid to believe in things.”不要害怕會有不好的結果所以就不去嘗試。
“Doesn’t count if it’s not eye to eye.”說好了哦?
故事雖老套但表演非常細膩。小女孩和美隊太有愛,尤其愛夕陽日落在海灘的那段,小姑娘在美隊身上爬來爬去的太甜。美隊說要少接甚至不接超級英雄角色,因為有礙于他獲得別的角色或者投入精力去演好別的角色,真是太對了。美隊還是很有潛力去演一些更深刻更細膩的角色的,從午夜邂逅開始就這么認為。
伊芙琳身為劍橋數(shù)學系畢業(yè)生,那個積分公式有錯看不出來就很假了……
天才少女不應該這么漂亮,這種婊氣的漂亮是未來的高中啦啦隊隊長臉啦
“我成了英雄!”,是,你是美隊誰不知道?
我要醉在ce的睫毛,眼睛,胡子,嗓音里,我要承包這個溫柔的舅舅桃!
醫(yī)院那段太催淚,少女演的也太好了!尤其愛夕陽日落在海灘的那段!大人小孩的相處模式讓人羨慕。回到現(xiàn)實,很多小孩其實很平庸,父母卻給他到處補課,壓抑他的童年。片中的小孩卻是天才,舅舅卻想她擁有普通的快樂的童年。至于外婆和舅舅爭奪撫養(yǎng)權的法庭戰(zhàn),也算看點之一,題材挺討喜!外婆演技太棒了
How do you unwrap the gift, parents? It indeed seems no easier than the Navier-Stokes for many supports to raise a talent. Frank prefers protecting the child's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helping her growth in personality with empathy and affectionate environment to fully exploring her potential before finding a better balance between the two, while Mary's grandma insists that extraordinary people is doom to be away from the ordinary and tries to isolate children from any close relationship, which in her eyes is but distraction from success. Extraordinary doesn't mean abnormal, arrogant or alone, and doesn't necessarily lead to a happy life. A gift is a gift only when it's properly unwrapped.
“He wanted me before I was smart”。簡單卻驚喜的一部片,不止故事好,包括小蘿莉在內的幾位演員都表現(xiàn)搶眼?,F(xiàn)實中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成為天才,而美隊飾演的舅舅卻希望自己的天才外甥女能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家長們真應該組團來看這部片啊。另外,美隊哪像當過哲學教授的人啊,體育學教授更像吧。
惡魔外婆法庭上那一段如滔滔江水的話,還有在面對女兒遺作手稿時短暫的軟弱又重新強硬的兩段,真是精彩。
最后把你逼瘋的都是那些口口聲聲為你好的人。
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女孩發(fā)現(xiàn)自己一點都不受爸爸喜愛時,舅舅把女孩帶到醫(yī)院,說你出生的時候我們就是這么高興的,this happy
這部結尾從一開始就知道的清新小品,如同春日里一道最好的陽光,看得人心里暖暖的。天賦異稟并不應該成為被剝奪快樂的理由,享受童真才是孩子該有的生活模板,每一個中國家長都應該看看“美國隊長”是怎么做的。
千禧年七大問題!
請問那個長的像李維嘉的女主,是導演哪里淘來的....戲外竟和美隊有一段情?What?為什么不找我來演女主,我可以為藝術獻身啊,和美隊激情戲完全可以長鏡頭紀實風啊....越看我桃越好看,快娶我吧....#我老公的電影,無條件五星#
跟Captain Fantastic的故事很像:兩種價值觀的沖突已經在上一代人身上釀成悲劇,對下一代人教育方式仍然繼續(xù)面臨艱難的抉擇。教育就像悖論,等到當事人明白什么是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的時候,已經在他人安排好的人生路上走得太久,無法回頭。
哲學修船好叔叔vs急功近利壞外婆,我喵故我在。故事一般,但叔侄情表現(xiàn)得真不錯
故事前半段生動敘述了真人版灰原哀在帝丹小學的生活……
看得出主創(chuàng)試圖講一個動人的故事,但最后整體效果更接近于流水賬。另外美隊外形的完美在本片里非常明顯,他也是一個努力的演員,但恐怕他真的天賦有限,他的表演和電影一樣流于表面,缺乏一種直接的情感沖擊,讓人覺得好像有什么東西堵住了他的表達,讓人有些不舒服。
看來美隊怎么樣都是我的菜啊,即使?jié)M臉的絡腮胡、布滿油污的T恤也遮掩不了他那雙眼里的柔情——這小女孩不會是他哪來的私生女演的吧,兩人的眼睫毛:一!模!一!樣!看完片子后最嚴肅的思考是:我女兒果然不是天才,不用再騙自己了。
Marc Webb溫柔起來像個法國導演。圍繞爭奪天才少女領養(yǎng)權展開,實則講人生選擇。Mckenna Grace演技了得,和美隊的互動鏡頭又美又靈,騙得全場又哭又笑。狗狗眼很憐人,長大后又是個小妖精。特別喜歡三幕戲,一幕是產院,一幕是重逢,及最后一幕的外婆驟雨般的哭泣和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