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想李安一定會喜歡《Their Finest》,因為這部戲講的就是他一直執(zhí)迷的創(chuàng)作之“戲假情真”,真實與虛構的命題——一如《色戒》中的王佳芝沈浸在假的角色中,卻奉獻了最真實的人性與情感。
《Their Finest》的故事建基於虛構,唯有時代背景是真實的,但又如何?電影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假創(chuàng)作人之手討論”真實“與”虛構“,catrin和buckley爭辯電影細節(jié)是否真實,而buckley卻堅信電影的重點並非對真實的複製。這番討論對於創(chuàng)作人來說肯定感同身受,尤其是寫劇本做過長篇累牘資料搜集的人更是心有戚戚焉。無論電影細節(jié)是否完全真實,創(chuàng)作人在虛構生命時卻投入了完全“真實”的情感,最重要的是看的人(觀眾)沈醉在“虛構”的電影世界中,同樣真情流露,或哭或笑,以此撫慰和釋放他們心中“真實”的傷痛。
除卻對於“真實”與“虛構”的討論,這部戲最有趣的地方其實是戲劇與真實之間的相互映射。戲中設計了相當多「戲」與「戲中戲」的互文。buckley要在劇本中寫一幕士兵去救小狗,這是許多編劇都知道的技巧(就像《繡春刀》中張震家裡的貓),讓英雄也有溫柔一面,令到角色更容易令觀眾共情。而有趣的是戲中的bill nighy身邊就正好有一隻小狗,bill nighy演一個曾經(jīng)輝煌卻今非昔比的老牌明星,執(zhí)拗頑固又不失可愛,那隻狗就恰好豐富了他的人設。
如果細看這部戲,bill nighy的角色其實完全是一條多出來的副線,頗有些功能化的意味,但其卻豐富了整部戲的節(jié)奏和喜感,以及提供了這部戲所需要的”明星光環(huán)“(buckley與catrin兩位雖是主角,卻全然不敵bill nighy的明星光彩)。而看「戲中戲」那位從美國請來的明星大兵carl,被硬生生加插在整部電影中,不就是為了提供“明星光環(huán)”,不正與戲外的bill nighy相互呼應麼?carl與bill nighy一樣,同樣是負責“喜感”部分,而戲中最有趣的是讓bill nighy教carl表演,令兩個功能一致的角色在「戲」與「戲中戲」中產(chǎn)生了連結。
互文更明顯之處,當然是主角catrin的成長?!笐蛑袘颉苟乜藸柨讨械挠⑿踛ohnnie身負重傷,最後靠他的愛人,雙胞胎之一rose去解救危難,一反buckley口中男性英雄為主的思維,頗帶著一份女性的自覺。而寫出這場戲的catrin在「戲外」的命運同樣如是,所以那場buckley的意外事故雖顯得melodrama,但在這部電影中卻成為了必然,buckley一開始是一個頗為男權的角色,總是鄙夷catrin的女性思維,並覺得「電影」天然是以男性角色為主的,但buckley的離開卻要逼著catrin獨立和強大,無論戲裡戲外,都要去完整真正的“女性”角色。
我喜歡這個電影安排buckley的意外發(fā)生於片場,令整個愛情故事與“電影”的關係更加緊密,及帶著一種宿命感。說到底,這部戲真正要說的還是「電影」本身。戲中有一段尤為動人,是catrin連夜寫完劇本,又重新虛構了一段她與buckley在海灘的故事。原本那一晚他們吵架散場,但在故事中,catrin卻讓自己回頭,向buckley傾訴了愛意。瞧,一樣是「戲假情真」,故事雖是杜撰,卻顯露了作者最真切的情感和期望,並借「故事」「電影」來自我療癒。
這部電影誠然不是那種art film,而且頗多商業(yè)上的計算,一如buckley聊「戲中戲」的劇本一般,要好看,有喜劇,結尾還要悲情、煽情,說起來其實不乏老套。但無論故事如何造作,這部戲中那份對於「電影」的初衷卻是尤為真摯的,就像最後catrin被生活打擊,打算放棄編劇之後,她去影院看了自己寫出來的電影,看到電影觸動了那麼多的觀眾,撫慰了他們在戰(zhàn)爭中受創(chuàng)的心靈,那種情境:感動、震撼、善莫大焉。
哪怕生活中有這樣那樣的苦楚,繼續(xù)書寫,雖千萬人吾往矣。用生命影響生命,這不就是「電影」的魅力麼?
奇怪的是,文藝片中涉及敦克爾克的部分,都比敦克爾克拍的更好,比如“贖罪”中的長鏡頭,比如這部描寫拍敦克爾克戰(zhàn)時宣傳片的電影。
這部電影沒啥大場面,估計特效和片中拍電影的戲中戲好不了太多,但從側面反映了很多敦克爾克的真相。比如一開始電影公司糾結兩姐妹的事跡有水分,編劇就嘲諷道:敦克爾克明明是一場大潰敗,現(xiàn)在都能宣傳成奇跡。為了振奮民心士氣,為了動員婦女的力量投入戰(zhàn)爭,為了拉美國人下水,政府拍宣傳電影的種種算計,都讓人會心一笑。
電影的意涵非常豐富,每個角色,每個細節(jié),每個情節(jié),都有很多可以讓人聯(lián)想思考的地方。畫面也非常的美,女主在廢墟下的優(yōu)雅背影,簡直像一幅濃縮了的英國戰(zhàn)時女性油畫。
這么好的電影,才在今天不經(jīng)意間看到,之前都沒聽說過得啥獎的,也是讓人嘆息呀。
這一場讓我難以忘懷。像是不經(jīng)意的展示了戰(zhàn)爭時期的殘酷與不確定性,散落的模特肢體與黃色裙子姑娘尸體的結合,對照著「電影產(chǎn)業(yè)」與人類經(jīng)歷的真實生活一樣。戰(zhàn)爭年代,不知何時空襲會發(fā)生,不知道何時辦公室或者住所會被炮彈轟倒,周遭的朋友一個接著一個被拼湊起來,出現(xiàn)在停尸房,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見到明天的曙光。這就是他們的生活。
1940年的英國戰(zhàn)爭不斷,每天都有敵軍的空襲轟炸,但比滿目瘡痍倫敦更殘破的是人民絕望的心,面對未知的生命無常,電影成了唯一的心靈慰藉。資訊局電影部想要提升國家士氣和民心,開始拍攝政治宣傳電影,為了增加電影中的女性觀點,原本從事廣告文案的凱瑟琳被邀請加入編劇小組,和主編巴克利一起編寫歌頌英國人在敦刻爾克行動中英勇事跡的劇本。大男人的巴克利遇上溫柔的凱瑟琳,挖苦彼此的對白、斗嘴不斷,但隨著兩人一起經(jīng)歷瘋狂趕戲和劇本,默契和愛苗都悄悄滋長。然而戰(zhàn)事持續(xù)惡化,電影拍攝也面臨困境,凱瑟琳還要面對自己已婚的事實??
緊緊握住生活吧,不知道哪一天,我們擁有的一切會毫無征兆戛然而止。
1940年,戰(zhàn)爭的硝煙彌漫在倫敦上空??ㄌ亓沾┻^地鐵準備回家,明天就要上戰(zhàn)場的小伙子在向一位黃色裙子姑娘調(diào)情,他索求的一個吻,或者一個擁抱??ㄌ亓针S在黃色裙子姑娘后,小跑出地鐵站。剛跑出來不到三秒鐘,飛機滑過上空,炮彈在她身邊爆炸。待她從硝煙中鎮(zhèn)定下來,她的周遭是零散的殘肢,受到驚嚇的她顫顫巍巍地站起來,跨過一個有又一個被炸碎的殘肢,向前行走,煙霧散去一點點時她才發(fā)現(xiàn),這些殘肢是商店里的造型模特,驚魂未定的她開始笑,像是嘲笑自己怎么會被這些假人嚇到。再向前走幾步,她臉上的笑意一點點回收,廢墟里躺著的是幾分鐘前她看到的黃裙子姑娘,她睜著眼睛,炮彈在她肚子上開了個洞。卡特琳難過,然后開始嘔吐。
這一場讓我難以忘懷。像是不經(jīng)意的展示了戰(zhàn)爭時期的殘酷與不確定性,散落的模特肢體與黃色裙子姑娘尸體的結合,對照著「電影產(chǎn)業(yè)」與人類經(jīng)歷的真實生活一樣。
戰(zhàn)爭年代,不知何時空襲會發(fā)生,不知道何時辦公室或者住所會被炮彈轟倒,周遭的朋友一個接著一個被拼湊起來,出現(xiàn)在停尸房,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見到明天的曙光。這就是他們的生活。
中央宣傳機構電影部門急迫地需要一個「真實的、樂觀的故事」來鼓舞士氣,給民眾生活下去的力量與希望。簡言之,需要一個正能量的電影——這是這部電影的切入點。
彼時彼刻,「正能量」如雪中送炭,每一顆蒼夷的心都需要慰藉與治療。他們決定講述一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撤退「敦刻爾克」。(電影中的「片中片」故事很有趣,有興趣的話,你也可以對比一下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的《敦刻爾克》與它的區(qū)別。)
卡特琳被湯姆邀請到這個項目里,用他自負語氣說是:「需要女性視角,與女性閑扯般的臺詞」。面對實際的家庭生活困窘,最初卡特琳不得不接受同工不同酬的狀況。
在如此年代,卡特琳代表著冷靜與優(yōu)雅,即使戰(zhàn)爭的緣由,每晚不得不住在地鐵站里,她也是優(yōu)雅的那一個。如導演傳達出來的影片氣氛,如英國人骨子里一直都有的DNA。
即使丈夫不認真地聽她說話,沉溺在自己的失敗與無能之中,她溫柔支持;但當創(chuàng)作上與湯姆產(chǎn)生分歧時,她也生氣??墒巧娴膲毫Σ]有讓她自怨自艾,社會的性別不公亦未讓她牢騷滿腹,她認真努力地做自己的工作,在合適的時機爭取自己應有的權益。她如任何荒涼時代下的個體:無論世界是在戰(zhàn)爭,社會持有不公,還是家庭在破裂,她冷靜與優(yōu)雅地處理著自己,處理著自己與世界的關系。
這是一個在戰(zhàn)爭年代,因要「創(chuàng)造一部與戰(zhàn)爭相關的電影」而引起了的故事。性別平等、戰(zhàn)爭、愛情以及電影工業(yè)制作都巧妙的融合在電影之中。
如果你是一個性別平等者,在電影里你會看到社會對于女性的不平等與偏見。當然,持有如此觀點的自負家伙湯姆隨著劇情的發(fā)展也一直在改變,這是令人欣喜的。
你也會看到與卡特琳的優(yōu)雅溫柔不一樣的、走路帶風說話犀利的強勢女子形象。她像是劇本部門的「無情的監(jiān)工」,每一次給他們的劇本創(chuàng)作帶來「來自國家、來自民眾、來自上級」的擔憂與指令;她是個「女權主義」的代表,穿著西服在男人的世界打拼,發(fā)表著「男性由于害怕女性戰(zhàn)后會搶占工作崗位而對女性咄咄逼人」的言論;她也是一個生活的觀察者,在卡特琳無法跨越自尊時,這位「警醒者」找到卡特琳聊天:「生命如此無常,浪費真的很可恥」。最后她將一直束起來的頭發(fā)放下,展示出了她的另一面。
如果你對劇本創(chuàng)作或者電影工業(yè)感興趣,在電影里你會看到劇本的寫作過程,頭腦風暴、卡片創(chuàng)作法、情節(jié)點設置,編劇之間因觀點不同的爭執(zhí),面對困難的合作,因為政治需求不得不做的增加與改變,拍攝過程中的修改直至電影在熒幕上的呈現(xiàn)。
你會看到當時一部電影的制作流程,劇本的成型、演員的敲定、制作過程中的互助、看到戲中戲與戲的聯(lián)動,相互影響。只是可能這樣的電影操作模式在當代沒有特別的借鑒意義,更多的是歷史的記載。
「人們?yōu)槭裁聪矚g看電影?」
這個問題自電影開始存在,應該就有很多人提出過這樣的問題。會有無數(shù)的回答,不會有標準答案。
作為一名編劇,湯姆的解釋是,「故事就是個框架,它們有自己的樣子,目的,意義,所有的環(huán)節(jié)都是設計好了的,它們總是有什么含義的。不像生活?!?/p>
這部電影里并沒有給湯姆更多的交代,遠離了一戰(zhàn)回來后酗酒的父親,陰差陽錯地踏入編劇行業(yè)。帶著一些偏見的個體,把夢全部讓劇本呈現(xiàn)。他對卡特琳逐漸產(chǎn)生的愛意,以及他的認識的轉變,這些都是電影迷人的地方。
好的影視作品是和諧統(tǒng)一的,無論它有多少標簽。這部電影是劇情的、愛情的、戰(zhàn)爭的、喜劇的。沒錯,它確實是,且這些標簽和諧統(tǒng)一。
有人說這是個愛情片,我不大同意這個說法。愛情的元素確實能強烈地觸及到觀眾的心,可是在我看來,愛情的部分只是被巧妙地安排在劇情之中,它沒有刻意彰顯與隱匿。它當然巨大且沉重,但它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要去面對,抓住的重要一部分,而不是這部電影和他們的全部。
戰(zhàn)爭給人類的生活帶來的毀滅性,從來都不是件愉快的事情,如同突如其來的死亡或者意外。而生活在繼續(xù),每月要交付的房租,明天早晨的面包,還有心里的夢想,愛,都在繼續(xù)。
不知哪天,一切就毫無征兆地戛然而止,浪費生命是多么的可恥。
最后:
這部影片告訴我們,性別平等需要女性有意識,發(fā)起行動,爭取權益。同樣,這一切并非與男性無關,性別平等需要男性的支持。
哦,還有,編劇應該是地位非常高的工種。哈哈。
羅勒·莎菲(Lone Scherfig)是一位丹麥電影女導演與編劇,她曾是激進電影美學運動「道格瑪95」的參與者,2001年她依照道格瑪95宣言拍出來的《意大利語初級教程》于第51屆柏林電影節(jié)獲得評審團獎與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也就是《大象席地而坐》獲得的那個獎項);《成長教育》于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3個獎項,包括最佳影片。
在國內(nèi),觀眾更喜歡這位導演的作品是,由安妮海瑟薇主演的《一天》。(雖然國外觀眾并不買單,爛番茄指數(shù)37。)但令人驚奇的是,《Their Finest》也就是本片,爛番茄指數(shù)達到了90,廣受好評。
道格瑪95是1995年由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和湯瑪斯·凡提柏格首先發(fā)起的一項運動,他們宣揚一種激進的電影創(chuàng)作方式,主張電影回歸原始,而非著重在技術性,他們強調(diào)電影構成的純粹性;對于欣賞遵循道格瑪95所拍攝的電影的人來說,因為意識到?jīng)]有過度的人工痕跡而最終更加關心故事本身的情節(jié)和發(fā)展。
它試圖收回導演作為藝術家的權力。 其最高準則是真實,反對一切虛幻的元素,強調(diào)回歸電影的原始性而非著重于技術。 道格瑪95的目標是借由拒絕使用昂貴且壯觀的特殊效果、后制,以使電影創(chuàng)作更加純粹化。
馮·提爾和凡提柏格發(fā)展出了十條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被稱為純潔誓言(Vow of Chastity):
【完?!?/p>
文 丨 岳漟 圖 丨 影片截圖
本文原載于「添糖電影院」(微信號:BrilliantFilms)公眾號,熱切地歡迎關注,打開你的電影世界。
<他們最好的> / <Their Finest> (2016)
在戰(zhàn)爭的陰影下
生活 依舊要繼續(xù)
1940年的英國戰(zhàn)爭不斷
每天都有敵軍的空襲轟炸
但比滿目瘡痍倫敦 更殘破的是人民絕望的心
面對未知的生命無常
電影成了唯一的心靈慰藉
資訊局電影部想要提升國家士氣和民心
開始拍攝政治宣傳電影
為了增加電影中的女性觀點
原本從事廣告文案的凱瑟琳(杰瑪·阿特登 飾)被邀請加入編劇小組
和主編巴克利(山姆·克拉弗林 飾)一起編寫
歌頌英國人在敦刻爾克行動中 英勇事跡的劇本
嚴肅有對電影劇本挑剔的巴克利 遇上 溫柔卻也執(zhí)著的凱瑟琳
挖苦彼此的對白、斗嘴不斷
但隨著兩人一起經(jīng)歷瘋狂趕戲和劇本
默契和愛情都悄悄滋長
然而戰(zhàn)事持續(xù)惡化
電影拍攝也面臨困境
凱瑟琳 還要面對自己“已婚”的事實
她想要盡力維持 自己和還未登記的丈夫的關系
但是在劇本工作上投入過多的凱瑟琳
還是無暇顧及得全面
沒能趕上畫展的她 急忙趕回倫敦后卻撞見了“丈夫”另覓新歡的畫面
她難過了一段時間
甚至把這種消沉的情緒帶到電影拍攝中
是你把我看得 太不重要
這次分離 其實過分輕視女性的必然后果
從一開始
她的丈夫 就對于女性能夠掙錢、支付房費 持懷疑態(tài)度
他不能接受自己事業(yè)不順
還要被女性協(xié)助的事實
甚至丈夫想要讓凱瑟琳離開倫敦
放棄電影事業(yè) 也放棄獨立自主的生活
其實從影片中 看得出來整個社會的趨勢是
像電影這種文化產(chǎn)業(yè)慢慢 開始需要女性的視角
但是大部分人對于 女性 也能成為英雄
還是不支持的
比如 主編巴克利多次想要在劇本的走向上
抹去 或是看清 女性的重要性
全片透露出來的 女權主義
不看都不行
凱瑟琳呼吁大家 看重雙胞胎姐妹的勇敢
在表現(xiàn)出英雄主義的情節(jié)上 也主張由女性來完成
她相信女性 想要傳達出女性的力量
她以女性的視角來編寫劇本
她以獨立女性的姿態(tài) 獲得人們的認可
她的劇本帶給的大家感動
讓人不止花費1個半小時來看電影
更是一刷再刷
感受鏡頭里傳遞出來的感情和精神
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的同時
在感情方面 她也表現(xiàn)出了女性意識
的確 在你還一無所知的時候
極容易崇拜男性的才氣和能力
凱瑟琳就是這樣 單純地想要與她的“丈夫”守護著愛情
可是愛情走遠的時候 也知進退
主編巴克利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可惜戰(zhàn)爭的意外
降臨在 這兩個心中有著無盡愛意的年輕人身上
巴克利的離開 讓凱瑟琳又再次陷入低谷
但是如果不走出來
不重新 奮斗在我們所熱愛的事業(yè)上
我們不就是被困難打到了嘛
讓死亡凌駕于生活之上
是對死者的辜負
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除了表現(xiàn)很多女權主義的凱瑟琳
影片中飾演知名電影明星的 比爾·奈伊的演繹
也值得稱贊
他對于凱瑟琳的態(tài)度 前后有著180度的轉變
從看不起女性編劇 隨意改變臺詞
對自己的表演能力過高的定位
到后期 如果劇本不是凱瑟琳親自進行改動
他就拒絕出演
在凱瑟琳想要放棄編劇事業(yè)時
甚至親自登門 勸說
演員的實力在于 用多少努力才能表現(xiàn)好一個人物
顯然 比爾·奈伊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演員
整部影片的演員 都在說英音
真的是 很迷人啊…
文章的最后 想要告訴大家 光xiu 也開始寫公眾號了 哈哈哈
希望大家喜歡這樣一個溫暖的 光xiu
微信號: 一束熱熱的光xiu
OR xiuxiuxiu_light
光xiu 還有很多光芒 希望分享給同樣需要光芒的你
潤物細無聲的女性主義。以女性編劇視角,講述二戰(zhàn)期間英國一部關于敦刻爾克的主旋律電影的誕生。前面挺歡快的,最后一下子戳痛了。Bill Nighy這樣的老戲骨真是國寶~
一部好電影是觀眾值得拿出生命中的一個半小時
不錯看 幽默風趣的風格在電影節(jié)挺討喜的 bill nighy演喜劇不費吹灰之力
三星半 中規(guī)中矩 內(nèi)容符合英國人的口味 身邊的老頭看的津津有味 Sam造型頗似法鯊在危險方法里面 還是不錯的片子
如此平淡,讓我暴躁。
Lone Scherfig很擅長以女性視角出發(fā)的電影。從戰(zhàn)時拍愛國勵志電影這一個切口,映照出時代劇烈變動的感受。也拍出"電影"的力量。拍得挺整齊流暢,幽默混合著感傷。Gemma Arterton的女主拿捏穩(wěn)重,Claflin也稱職。還有亮爆鏡的Bill Nighy!
二戰(zhàn)的陰霾為背景,能拍出火藥味這么淡的英倫小清新,看得讓人格外舒服。要不是末了那一抹狗血,絕對讓人更舒服。
又是戰(zhàn)爭,又是愛情,又是女性,又是元電影的……有些太刻意了
@balmes 有幾處轉折未免過于狗血,但大家都好可愛!喜歡!bill太棒了實力真男主!那個朝生暮死的年代,電影作為折射現(xiàn)實同時讓人逃離現(xiàn)實的途徑,帶來的希望與慰藉,和如今身處另一種黑暗的我們所感受到的何其相似。(看完dunkirk之后更覺得這里他們拍的片好看多了!
時代、女權、情懷再加上對于制片過程的展現(xiàn),很BBC,很溫暖又很感人的片子。
二戰(zhàn)中的女性視角。在「敦刻爾克」未上映之前先看了一部戲中戲的「敦刻爾克」,看英國人在德國鬼子的炮火下救出一只德國土狗?雪納瑞,看經(jīng)歷戰(zhàn)爭的人們重逢時的喜悅…女性的力量不僅僅體現(xiàn)在細膩和溫柔,也有堅韌和勇敢。電影是黑暗之光,無論在那個年代還是這個年代,帶給我們的感動都不曾改變。
細膩真摯的女性電影,向戰(zhàn)時的倫敦人致敬,向戰(zhàn)爭中的女性致敬,向電影人致敬??嚯y、戰(zhàn)爭摧毀生命,卻也能賦權於人;愛情、電影讓人沉醉,也能賦權於人。去想像、抗爭、樂觀而能動地去改寫、創(chuàng)造未來。
bjiff。女性視角+元電影要素。最大趣味在于展示了一部電影從構想到成片中如何調(diào)節(jié)制片方合作方演員導演乃至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甚至各種離奇無理的要求)的。以及影片如何引導觀眾情感。最后一場戲,片中觀眾看得又哭又笑,而片外我們也看得又哭又笑。被控制了?但這不正是我們喜愛電影的原因?
電影永遠關于離別與重逢。倘若還有誰單純地以為電影只是用來消磨時間的娛樂,那么TA或許需要了解那些政治情報(意識形態(tài))都是如何“混”進劇本里的。顯而易見,虛實交織的《他們最好的結局》是一部政治諷刺喜劇。羅勒莎菲這部《成長教育》式的女性主義作品除了向《至暗時刻》中的紳士們貫徹“真實性與樂觀主義”的大局觀之外,核心點則落腳在性別平等的“現(xiàn)實意義”層面。正身處于生死存亡《敦刻爾克》背景下的英國,到處都是男性面向女性發(fā)起的歧視與戰(zhàn)爭。盡管要求思想進步和經(jīng)濟獨立的女主不得不“屈從”于男性化的內(nèi)閣之下,但將真實(過去)搬進銀幕(未來)里的她卻最終推動和主導了歷史意義上的變革。換句話說,只有溫潤如玉的感性暴力能夠摧毀落寞的保守主義。
最喜歡片中關于現(xiàn)實生活和虛構電影中的“意義”的討論,很巧但又很適合的,電影及其戲中戲剛好解答了最近幾部大爭議電影戰(zhàn)狼2(虛構度最高)敦刻爾克(戲劇化史實)明月幾時有(最寫實)引發(fā)的一些相關問題(關于敘事關于政治宣傳)其實以上都是廢話,實話是最后我被煽到哭,年度十佳!
其實應該是“她們最好的”,這是一部去回憶和紀念二戰(zhàn)中的女性的電影,表現(xiàn)她們在戰(zhàn)爭面前的勇敢與堅強。情節(jié)如Catrin在坐上火車之前,勇敢決絕的向倒垃圾一樣丟了戒指、最后坐上編劇室主桌揮灑文彩,都得我頻頻感動。但還是必須承認Bill Nighy一個人似乎搶走了所有的光芒,哪怕有很多帥哥美女。
雖然又是電影人深情講述自己的故事,但我非常喜歡這部。它非常英式,敢于用許多輕松和幽默來處理些沉重的地方。另外始終感覺言之有物,講戰(zhàn)爭,講女性,發(fā)力點都很巧妙。
這部戲裡滿滿的對於電影的愛,並相信電影最終能夠撫慰傷痕累累的心。感謝在這個時候讓我看到這樣一部電影。
排演室飄蕩歌聲,你紅著眼識破了我的托詞,一字一頓說我是騙子。攝影棚一片嘈雜,你說想留我?guī)讉€小時,結果你成了騙子。戰(zhàn)爭年代的死亡,竟是因電車事故或拍攝意外,你的離去如此荒誕。你曾說生活不是電影,處處都有荒誕,所以當電影里拍下我扔了你的薯條,忽然想起那晚唱百里香的歌聲,和你紅著的眼。
好背景設定也有趣,拍得一般,鐵叔客串是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