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蒙嘉慧:我最愛的電影中的女人
相信幾乎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朋友不認識她.百分之四十認識她的也未必對她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其實,我看過并且真正記得她的電影只有一部,恰恰因為這一部,她成為我最愛的電影中的女人。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暗戰(zhàn)》,劉德華、劉青云主演。這是一部男人的電影,純粹得連一個女主角都沒有。
只有兩個勉強可以稱之為女配角的人。
一個是對劉青云有好感常常會試探他是不是GAY的女警司,常常給劉青云一些友情的支援和幫助。
一個是蒙嘉慧。
女警都有個英文名字。蒙嘉慧沒有名字、沒有身份,只有五句臺詞。
在電影里,蒙嘉慧是只有四個星期生命的劉德華的“女朋友”。至少,我覺得她是。
他們第一次在公交車上相遇時,前方遇到有警察攔車盤查,要查的人就是華仔。華仔鎮(zhèn)定自若的走到蒙身旁,然后坐下,示意其不出聲便沒事,接著摘下墨鏡給蒙戴上,順勢又取下蒙右耳的耳塞,最后按著她的肩膀叫她靠過去。
這時之前一直采用的近距離鏡頭突然拉開,來了一個正面的中距離定位,頓時一對浪漫恩愛的情侶便展現(xiàn)在觀者的眼前,連警察上車后也不忍加以打擾。
兩個人第二次相遇時,后面有警車鳴笛追趕,蒙嘉慧認出了坐在自己斜對面的華仔,華仔也看見了她,她開始變得緊張,拿開了放在旁邊位置上的手袋,華仔坐過來,她靠在他的肩膀上,一對情侶。警察追趕的原因是公車司機闖紅燈,蒙嘉慧尷尬地笑了,抬起了靠在華仔肩膀上的頭。記得華仔向她說了謝謝,她說了第二句臺詞:我看了第二天的報紙,知道你做了什么(第一句是:你的眼鏡,還給你!)。直到司機提醒,他們才發(fā)現(xiàn)車已經到了總站,車上只剩下兩個人,一對情侶。
餐廳,蒙嘉慧點了吃的,華仔只叫了一杯咖啡。蒙嘉慧說了第三句臺詞:你不吃東西?華仔正要回答,開始激烈地咳嗽,血染紅了杯子里的水??妊灰训娜A仔對蒙嘉慧說:“可惜沒有時間。”蒙嘉慧說了第四句臺詞:“有時間又怎樣?”
蒙嘉慧最后一次出現(xiàn)時,一切都已經塵埃落定。圣誕節(jié)的晚上,劉青云與蒙嘉慧在公車上不期而遇,劉青云不認識這個女子,卻認識女子頸上佩戴的藍寶石,
它價值六千萬,華仔整部戲中復仇的道具,原本它應該作為贓物與李子雄一起被警方查獲,但是,華仔最后一刻改變了主意,代之以鉆石。
劉青云幾次回頭看蒙嘉慧,最后尷尬的說小姐,對不起,認錯人了,你的寶石很漂亮。蒙嘉慧彷徨、傷感、無奈地說了第五句臺詞:是假的,一個朋友送的。從那之后他就再沒出現(xiàn)過。
劉青云說,哦,小心有一天他突然冒出來嚇你一跳哦。好好保管吧。
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被電影中的她如此深沉地打動,但是我知道這么多年來多少的電影中的女人走來走去,最后她們都走出去了,卻只有蒙嘉慧始終還在。在我心里,她有著一種渾然不覺的完美性,她是你所能想到的最好的事物的集合。
她神秘,無聲,片斷,攜帶靈魂經過,因而擔得起懷念。
她是每個人的女人。
她暗示了我們所有的經歷。
從懂事起,我們就在不停地設想,希望別人能夠這樣,希望彼此可以這樣相處。但是,我們只能設想。
現(xiàn)實太硬,各人自有方向。
忙里偷閑的上午,因為昨天無意中溫習了這部電影,留下雜亂的話作為紀念,為那個女人:蒙嘉慧。
2 ) 一點愛情
看《暗戰(zhàn)》,最愛的是中間穿插的那一點點愛情。就是這萍水相逢的愛情打動了我讓我記住了這部片子。我喜歡這種突來的沒有結局的愛情。讓人更懷念。
3 ) 敘舊《暗戰(zhàn)》,“江湖夜雨十年燈”
記得中學的時候,常常讀到含有“十年”一詞的古詩,諸如“十年一覺揚州夢”、“江湖夜雨十年燈”“十年生死兩茫?!薄耙咽鞘贳欅E十年心”……最初我覺得,古人太感性了,動輒談論這么大的一個時間單位,但某天,我興起查閱了一下,原來古人所指的十年不虛,歷史上都有印證,畢竟在五十歲已算高壽的時代,時間很少會被輕薄對待。
昨天,我找微信好友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一個朋友,一看朋友圈終于有動靜了,很高興,點開一看,那是三年前的狀態(tài)。這位朋友的微博名字叫“十年一遇”,09年我們在微博認識,那幾年很多人問我誰值得關注,我第一個推薦他,他自詡文抄公,是一枚編輯,但所選所讀,視野寬厚,中西學養(yǎng)兼有,直到現(xiàn)在仍令我十分佩服。
可惜,我和他失去了聯(lián)系,他的微博不再更新,微信也停了。因為這位兄長,我對蘭州充滿了好感。那時候,我自覺的使用了“情懷”這個詞來形容他,并且常常要附上一大段關于情懷的解釋,“情懷并不是一種情緒的姿態(tài),而是學識、理性、審美、氣質的結合體,是東方的和西方協(xié)調的混雜,是歷史的和現(xiàn)代活在一個人身上……我無法給出準確標準,但身邊人是否有情懷,我一看便知?!?br>
那幾年我就是這么近乎無知無畏地保有著情懷這個詞,但這幾年,全民進入營銷時代,情懷這個詞突然變味了,理論上我們認可一種精神絕不應該為大眾的輿論所扭曲,但談論這個詞就是在面對大眾,沒有了共同的語境后說什么都有點貨不對板,有點尷尬,正如,我聽到別人稱自己文藝青年時就渾身不舒服,因為這個詞已經和呵呵一樣,多半有了一種曖昧的不懷好意的共識,而文藝青年自身,大概從來不會在乎什么是文藝,只是在這么生活著。
情懷這個詞被誤會,遠不如這類人的消失可嘆,我的生活里遇到的聰明人越來越多,而我自己也常常沾沾自喜于此,這還真的讓人有點高興不起來。不過還好,電影和武俠里(尤其古龍作品)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基本上是不切實際的絕對道德主義學派(道在內心,而非外在)人物,喜歡站在理想主義的刀尖上跳舞,偏執(zhí)的不要命,拍成電影的話,就是過于浪漫了。
老杜就是這么一個人,有情懷,但有時候又到了恣肆的地步,所以在豆瓣,他的電影評分都不太高(七點幾分居多),在我看來,這并非客觀,因為即使拋去情懷,僅僅是銀河映像的編劇、制作體系,就已經鶴立雞群了?!稑尰稹贰禤TU》《暗戰(zhàn)》《暗花》等等,早已脫離了講故事的階段,自成一派,試想一下,中國還有其他類型片成氣候嗎?即使杜琪峰轉型的《奪命金》,北上合拍的《毒戰(zhàn)》,也有一番新氣象,這尤為寶貴,《無間道》這樣的片子,某種程度上就是站在老杜的肩膀上拍的。
老杜的肩膀上一定有一部片子是《暗戰(zhàn)》,這便是我想寫的那部,拖了十年的電影。
《暗戰(zhàn)》1999年上映,票房成績不錯,記得早先看過文章,說那幾年香港警匪片頹勢嚴重,杜琪峰的暗戰(zhàn),讓所有人大吃一驚,劉德華因為這部電影,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而他下一次拿影帝已經是很多年之后了。
劉的演出值得一說。在大熒幕上,他活躍了許多年,但我始終覺得,這是他最帥的一部電影,當一個人和一個角色渾然天成地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人格魅力會超越演技,劉德華在氣質上所體現(xiàn)的帥,讓這個連名字都很模糊的人,留進了影史。而與劉德華對手戲的劉青云,自不必說,有人評論銀河映像十大影帝對決,劉青云占了5部。
杜琪峰善用演員,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除以上外,古天樂、任達華、梁家輝、張家輝、林雪、林家棟們最好的一面,也常常被他挖掘出來了。比如《毒戰(zhàn)》中古天樂最后被注射死刑的那一幕,堪稱中國影史的里程碑一幕。
有些演員如果只能活在一個角色里,那這部電影中非蒙嘉慧莫屬,在這部純粹的男人戲中,蒙嘉慧的出現(xiàn)達到了驚為天人的效果,并不是美不勝收,而是恰到好處;并不是長吁短嘆,而是淡入淡出,她和劉德華意外上演了中國式的含蓄感情,讓硬線條的故事有了一絲柔美。
故事中還有一些小角色也都讓人過目不忘,香港電影中兩個人可以做到這一點,一個周星馳,一個杜琪峰。在《暗戰(zhàn)》中,總督察黃啟發(fā)、光頭佬李子雄、林雪,甚至那個財務公司的胖子和喜歡劉青云的女上司,都各有其性格。
一部電影活出了這么多人物,可貴。
整部電影的配樂也足夠經典,主題曲響起的時候,劉德華穿著西裝背著斜挎包的一幕,甚至成了整部電影我最想看到的一幕(然而,前幾天趕去電影院的時候卻錯過了),隨著音樂劉德華走到天臺,鏡頭由跟拍到高空俯拍,格局由小至大,像極了一部經典小說的開頭,酷到不行。
另一段讓人難忘的音樂來自于小巴上劉德華和蒙嘉慧相識,劉在盜竊游戲中逃出來后,在小巴上被檢查,坐到路人蒙嘉慧的旁邊,取過蒙戴著的一只耳機,舒緩的音樂響起,而這恰好是劇情中一個頗為緊張的時刻,但老杜卻沒有浪費絲毫的時間,給了男女蜻蜓點水般的感情,這種偶然,好像在地鐵里看到一個命中注定的姑娘。
這部電影其實就這兩首音樂,但每一首單獨拎出來都是極好的曲子,這也是偶然嗎?
最值得稱道的是故事,《暗戰(zhàn)》堪稱是編劇的勝利,現(xiàn)在看來,和美劇相似,細節(jié)強度很大,很多精心設置又明白自然的巧合,橋段的質量和每集美劇的結尾相似,令人欲罷不能。
旁支、懸念、呼應、和轉折是我現(xiàn)在想到的幾個主要部分。
開篇劉德華上天臺,下來,劃玻璃,取螺絲,拍攝地很冷靜,沒有什么介紹,像卡佛的小說。接著鏡頭轉給劉青云,一個現(xiàn)場事故,劉青云輕松擺平,觀者立刻了解其人,疑問也誕生了,劉德華在干什么?為什么給劉青云這么多鏡頭?兩個人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僅僅幾分鐘,兩個主角立起來了,懸念起。
劉青云吃漢堡,看到自己被拍;在警隊里閑不住,每天都在找事做,而手下卻都懶散成性;飛虎隊到現(xiàn)場叫劉青云SIR;這種類似小說的閑筆,讓劉青云的性格展露無疑,認真、不服輸、事兒逼……其實這些也為二劉第二次在酒吧賭博時,劉青云放走劉德華埋下伏筆。
第一次二劉相遇在天臺,劉德華跑掉其實沒有懸念,懸念在于劉青云怎么追,這一段故事在樓下出租車上講好了。這是劉德華第一次逃脫。逃掉了不是因為劉青云笨,而是因為他是警察,警察最大的弱點是人質,尤其是大街上的人質。
劉逃走后,這個開局算是完成了。接下來的整個故事都建立在兩人智力在同一水平線的基礎上,劉德華的優(yōu)勢是生命只剩下不久了,無所顧忌;劉青云的優(yōu)勢在于,劉德華不是個混蛋,只想用警察的方式報仇。
接下來的故事,兩個人立場不同,但幾乎就像一個陣營里士兵,惺惺相惜。
釘子雖然是細節(jié),但對故事推動很重要。寄釘子的人是貓,收釘子的像老鼠,被拽著走,這是懸念二,劉德華到底想讓劉青云做什么?在劇中,劉青云也不斷追問,直到自己被困在電梯里才意識到,華仔的目標是鉆石,自己只是聲東擊西的工具。鉆石引出了很多背景,華仔的身份此時才暴露。
劉青云就像華仔甩不掉的影子,兩人第二次進入封閉空間對手戲,華仔第二次逃脫,這次逃脫的根本在于華仔有病,不要命,車撞到墻上,兩個人昏過去,華仔拿著鉆石走了,劉青云則帶走了華仔的藥。而這藥作為旁支也很重要,造成了黃啟發(fā)的誤會,這誤會生出了基友的橋段,一些有趣的臺詞(”我今天早上的尿很黃”)也讓劉青云接下來的辦案順利了許多。
這段逃脫有很多詩意的部分,二劉一起對抗光頭佬的人,默契十足,而兩人在撞傷之后昏昏沉沉的搶奪鉆石的畫面,緩慢而抒情,鏡頭有著不加克制的優(yōu)美。
車在電影中是一個很重要的道具,除了華仔兩次逃脫的兩輛車,還有那輛小巴。第一次逃脫后,華仔在公車上遇到蒙嘉慧,漣漪起伏;第二次華仔在小巴上碰上蒙嘉慧,感情遞進。這第二次也很有意思,蒙嘉慧知道了劉德華是大盜,但在公車被警察截下來后,主動幫劉德華,尷尬一笑中,女生的小心思暴露無遺。兩人坐在咖啡廳里,劉德華說了一句自己沒有時間就走了,有時間會怎樣呢?
故事最高潮部分則是二劉聯(lián)手搞定了光頭腦,在這里華仔男扮女裝,實在是意外,這意外劉青云也被傷得不輕。財務公司的鉆石被栽贓到光頭佬身上,以非正確的手段,劉德華報仇了。
只是他還沒甩掉影子,劉青云又跟上來了,每次劉青云都慢一拍,這是兩個人的起點不同所致,還好劉青云跑得快,又登上了劉德華的車,跑車。
最后這一部分,浪漫的非常不切實際,但我很喜歡。二劉第三次玩開車送到警局的賭博,這一次,劉德華又拿出炸彈來威脅劉青云,理論上講,很可信,華仔說“死在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死在警局里”,劉青云怎能不信一個實現(xiàn)所有想法的將死之人?
這是導演模糊的地方,也是電影耐人尋味的地方。炸彈還剩幾秒爆炸,劉青云停車,笑著往回走,炸彈時刻,劉德華車開走,劉青云沒有絲毫吃驚。所以我更愿意相信,劉青云心里多半是想放過這樣一個好玩的對手吧。
兩個人之間的對手戲結束了,但有些故事還沒完結,比如愛情。又是小巴的呼應,這次是劉青云遇上蒙嘉慧,后者脖子上戴著真的鉆石,劉青云看呆了。電影結束在蒙嘉慧下車,劉青云一個人面色凝重的嚼著爆米花。
看到這個時候,可能希望的只是一件事——“小心他某天出來嚇你一跳”,這不僅僅是劉青云和蒙嘉慧的期望。
不小心就把整部片子分析了一遍,寫的過程中已經在腦子里把片子回放了幾次,正如上面探討的一系列細節(jié),這是一部精致的影片,對我來講,每一分鐘都能在其中得到樂趣,棋逢對手的樂趣(就像盜火線中的德尼羅與帕西諾)、萍水相逢的樂趣(就像每一段必定失去的愛情),所以每次看這部電影,就好像在見一個老朋友,這其中打動我的情懷十年不曾改變過。
這十年看了很多其他的電影,但很詫異,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說這是我最愛的電影。
4 ) 銀河映像非典型性經典作品
從產業(yè)化的角度看這是銀河映像迄今最成功的作品 如果宏觀的看銀河映像十多年的歷程 這是一個商業(yè)與藝術的平衡點 之前的過于理想化風格化之后的過于世俗化市場化 而這是一個票房與口碑雙豐收的佳作
情節(jié)緊湊邏輯合理 有好萊塢感覺但是沒有完全喪失香港電影的基因 據(jù)說當時劇本幾經周折 權衡再三 看三位編劇就可見一般
驚險卻不血腥 有銀河少有的溫暖和婉約
也有讓人會心一笑的幽默 地道但是不黑色
萍水相逢點到為止的愛情著實是個亮點 干凈純粹 戛然而止但回味無窮
配樂很多也恰當
當然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邏輯推進 是建立在劉德華的聰明和運氣或者說是弱化警方和匪方的前提下 但這不能作為缺點 電影畢竟是電影 它要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預算有限的觀眾耐受度下放完 他要講完一個故事 漫畫化理想化戲劇化不能是一部電影的缺陷
同時這部電影也造就了劉德華單純作為一個演員的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當然也順理成章的得了影帝 這一點劉德華對杜琪峰感激不盡 當然我們更不能忘了那個香港最本色最純粹的演員劉青云
一部綜合來看非常好看的電影 只是不是那么銀河映像 不那么杜琪峰 少了點黑色 少了點宿命 少了點儀式 對于偏執(zhí)的銀河影迷來說 這不會是最愛 當然人家老杜是想在保留底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拉攏觀眾群 所以這無可厚非
無論如何 多年以后 再見暗戰(zhàn) 依然能有微笑情不自禁 便不枉又看一遍
敲下不知所指的文字 只是為將來記憶的衰退做個備份 要不當連記憶都沒有的時候 該如何是好
5 ) 暗戰(zhàn)
在一個明媚溫暖的下午,帶著一份激奮期待的心情,我逃竄到一間陰暗狹小的電影院,目睹了一場發(fā)生在劉青云和劉德華之間的"暗戰(zhàn)".
這是一部清淡干凈的警匪片,不急不徐,舒緩地敘說著兩個孤膽英雄之間72小時的智與勇的追逐游戲.
劉德華,身患絕癥,瀕臨死亡.劉青云, 智勇雙全,可惜無用武之地.兩個寂寞高手某一天在劉德華的精心安排下相遇了,然后約定了一場72小時的游戲.
影片特別在從慎獨的角度,將一切淡然地展開,并無意重彩描畫,但又顯得低徊酣暢,令人淺嘗輒止,回味無窮.感情拿捏得恰到好處,適可而止,清淡而不糜亂.
沒有以往警匪片中的槍林彈雨,血肉搏斗的火爆場面,有的只是高手之間惺惺惜惜的情誼和相持盤旋的趣味.
正如影評人潔塵曾經在她的專欄中說過的:"如果人生不幸非得有個敵人,那還是要找個門當戶對的才是."兩個有君子之風的人,不幸為敵,又幸而為敵”.兩個重量級的高手之間的周旋總是那樣引人入勝。片中,兩人的多次交持皆跌宕起伏,是一場睿智與膽識的較量,迸發(fā)出持久的花火。
過往通俗的警匪片是對觀眾的一種眼睛和心靈上的暴虐.血淋淋的場景總會使人感覺備受摧殘,心靈躁動壓抑,仿似被灼傷.生活已夠浮躁不安,何苦使它升級呢? 而在本片中,一切都是如此潔凈,淺淡,沒有過分的渲染,令觀眾舒服沉醉,輕松愜意.通俗的警匪片就好似一杯烈酒,灼熱傷神.而此片更像一瓶清酒,調配適量,使人微醉又不失清醒.
沒有以往江湖片中的驚天動地的愛情,有的只是短暫的邂逅,相識.一份適量清淺的感情在片中緩緩飄浮,不煽情,沒有掙扎的情感,更沒有凄清的結局.
他們的相遇來得很遲,很短,很巧,很妙。當時是在公車上,劉德華讓那女孩和他假扮成情侶以躲過警察的檢查。第二次相遇還是在公車上,一輛警車緊隨其后,女孩以為他又有麻煩,主動將頭靠在他懷里,準備再次蒙騙過去,不料只是一場誤會。
兩人的情感就這樣在一次次巧遇中滋生并開出一朵隱晦,淡潔的花,寂寞地開放著。那是鮮活的記憶,盛放的浪漫,怦然心動的感受。有些人內心深處就生長著這樣凄絕的花,在時間的澆灌下,鮮麗依然,永不枯萎。片尾女孩一臉淡然地坐在公車上,其實內心深處封存著一段難以忘卻的心情,令人不勝唏噓。
《暗戰(zhàn)》真是一部難得一見的清新宜人的警匪片。它讓我們暫時將浮躁沉淀,輕閑淡定地品位智與勇的較量,感受一段短暫淡雅的愛情。
6 ) 《暗戰(zhàn)》
第一次聽說《暗》這部影片,已經是很多年前了。聽說劉德華憑借此片一舉獲得了影帝的稱號,自然很想一睹他在此片中的風采。至今已看了數(shù)遍。
一開始的宣布死亡,到去財務公司搶劫,簡簡單單的“四星期的生命,三天的游戲”便如此展開。死之前都要這樣的不安分,這樣的轟轟烈烈。
為了在死前能完成最后的心愿,劉德華做好了一切準備,設好了一個局。劉青云看似只是他的一個棋子,可是誰又能否認這顆棋子在片中所表現(xiàn)出的才華與智慧。面對死亡,前后四次嘔血,兩次僅以輕輕的一句“不好意思”回應。尤其記得第三次,再成功取得那顆價值八千萬的藍寶石后,染有血跡的白色紙巾,被劉德華隨手一扔,翻轉在風中,為影片也增添了幾分凄涼。
同樣的復仇主題,同樣的警匪游戲,這些被香港很多導演采用過的素材,在本片中卻給人另一種額外的情感,那就是溫情。二劉之間心照不宣的互諒,劉蒙之間愛情的發(fā)展,都讓人感覺如此地舒心,如此地自然。
72小時的游戲,不能以簡單的輸贏來劃分?!暗骄志退隳阙A”,第一次因緊張帶來的玩命而瓦解;第二次因不要命帶來的玩命而瓦解;第三次則以完全洞察對方心理而告終。記憶尤為深刻的便是最后一次。當炸彈還剩下最后十秒,當劉青云轉身朝身后的警隊走去時,已看了不少于10次的我,每次看到這心情都很復雜,是心疼?是可惜?還是……?可是就在最后一秒,一個完全出乎于觀眾意料之外的事卻發(fā)生,看到此,所有人都會為此感嘆。是啊,能碰上這樣的對手,無論有或沒有留下什么遺憾,都是很難讓人忘記的。也許,人們常說的“相見恨晚”,“英雄惜英雄”也莫過于此了。
自始至終的音樂背景如此恰到好處,中間參合的滑稽成分無疑也成了影片另一亮點。
由這部影片,反射出了時間的價值,以及生命的可貴。二劉張弛有度的演繹為影片增色不少。劉青云的勇敢,他勇于接受對方的挑戰(zhàn),危機時卻仍能與對手合力,最后一次當對方嘔血在車前玻璃上眼神里的驚嚇表現(xiàn)的也很到位。他已不再是當年那個不起眼的小配角,對于諸如此類的警匪片,他已能輕松駕馭。而劉德華,無論是面對死亡,還是面臨危機,所表現(xiàn)出的從容姿態(tài),以及前后數(shù)次得意的微笑,特別是一個即將面臨死亡的人,眼神里透露出來的無奈與不舍,讓人也不能忘記,他能憑借獲得影帝稱號,也是眾望所歸了。
7 ) 劉德華揭暗戰(zhàn)內幕:原角色設定接近變態(tài) 杜琪峰停拍重寫劇本
很多人都說這是為劉德華量身定做的電影,角色特別符合他的氣質,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電影背后還有這樣一段故事。
以下節(jié)選自《杜琪峰的銀河英雄傳》(轉自《南方都市報》)
劉德華講述《暗戰(zhàn)》
“自從那次起,我就開始用另一種方式去演戲”
《暗戰(zhàn)》1999年上映,是當年的票房冠軍,為劉德華贏得了有史以來第一個金像獎影帝,為游乃海贏得了金紫荊最佳劇本獎。
可以說是杜琪峰的《非常突然》讓我很想拍他的電影。因為我覺得只有拍這類電影才可以令劉德華變回平凡,一部戲是不需要明星去做的,這是我常常希望的。所以當《暗戰(zhàn)》出現(xiàn),我的意識不斷地叫我做一些不像劉德華的東西。
我想說,拍《暗戰(zhàn)》的時候,我突然感到導演對我蠻有信心的。一直以來,我都很欣賞杜琪峰,也很想跟他合作,只是以往我直覺他對我總是不大信任。拍《天若有情Ⅲ》(1996)時,我和導演在長春拍戲時共渡了一段頗長的時間,才開始建立彼此的信任,直至《暗戰(zhàn)》,這種感覺就更強了。
其實最初《暗戰(zhàn)》的角色跟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不一樣,當時的角色更接近變態(tài)。我記得當中有一場戲是在球場上拍的。那場戲正好講述我回到童年時時常打籃球的球場,當時,我看到一幫孩子在打籃球,有一個小胖子,很明顯,他不受其他小孩子歡迎。我發(fā)現(xiàn)這個小孩正好有我小時候的影子,所以我走到小胖子身邊跟他說話,發(fā)現(xiàn)他很喜歡吃雪糕。于是,我為了讓他開心,竟給他買下了整架雪糕車的雪糕,我一邊給那小胖子說著我的童年故事,一邊給他遞上雪糕。當他吃飽了,我還是要給他吃,因為,我一直想跟他說自己的故事。拍完那場戲后,我發(fā)現(xiàn)那個小孩被我嚇怕了,他甚至覺得我真的有點問題。后來,當那場戲剪好后,導演覺得,觀眾看到這樣的劉德華,未必能夠接受。劉德華一向給人的形象太正面了,這次他的演出雖然精彩,卻始終給小孩子一種混淆的感覺,甚至未能產生錯與對的判斷。事實上,很少導演會這樣為演員著想。從那時起,這部電影也就暫且停住,劇本也重新寫了一個,只因為考慮到觀眾承受不了這樣的劉德華。我認為,這是一個導演對演員很少有的付出。
我研究過自己的演技,包括也有計算劉德華要演怎么樣的角色才得到更多人的接受,大家知道梁家輝有梁家輝的演法,我也可以做到《黑社會》里的梁家輝,只是屆時大家又可能覺得劉德華演出過火,所以演技這東西是沒有準則的。導演和我都想挑選一種方式,令各位可以潛移默化地接受。最后,大家發(fā)覺,既然劇本上都把感覺寫好了,導演就希望我在整個戲里沒有演出,譬如說,你要噴血就噴血,不用演痛苦的感覺;打電話時把要說的對白說好就成,不用其他感情。于是,大家就開始真真正正跟著劇情走,只要觀眾被劇情打動,就自然會接受這個角色,甚至相信他有點特別的東西在內。自從那次起,我就開始用另一種方式去演戲。
《暗戰(zhàn)》令我取得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殊榮,但其實當時,我對自己并不肯定。我甚至很想知道,劉德華為何會因這部電影而奪得金像獎?當我拿獎的時候,自己其實不是太過興奮,好像當中夾雜了太多的東西在內,我到現(xiàn)在也不明白為什么。對于那次獎項,我是存有疑惑的。所以我一直等待著第二次的來臨。我覺得“第二次”才是我的能力。所幸,又是杜琪峰給的機會——《大只佬》。
順手貼個文章鏈接
http://group.mtime.com/hkmovie/discussion/98438/劉德華在出道30周年特輯中也講到了這件事,貼個視頻
//weibo.com/tv/v/G3SFpuBAf?fid=1034:4ba9b6138178c8f9869d1d8d25448f0b ————碎碎念我的個人感想————
演員在演技層面上無論多好,都很難突破他的自身氣質形象,這個“形象”分兩方面,一方面是指其外形形象;一方面是指他在大眾心里的形象。
外形形象很好理解,比如演楊過,黃渤演技再好也不會比黃曉明演得讓我更入戲(無意冒犯,只是舉個例子說得更生動便于理解)。
而他在大眾心理的形象,可以說是一種簡單粗暴的“刻板印象”,也可以說是他在人們心中獨特的定位。(畢竟根據(jù)特勞特的定位理論,能在人們心智中留下位置已經不容易,所以哪怕是刻板印象都是彌足珍貴的,總比留不下印象好)。杜sir覺得劉德華的變態(tài)角色太不“劉德華”,很難讓觀眾接受——這就是演員很難突破其大眾形象的印證。在這個層面上,演技并不是最重要的(就像劉德華覺得自己演得很好很變態(tài)),心理上的接受度才是最重要的。
雖然杜sir一直想讓劉德華變得不那么“劉德華”,但這只是演技層面的不那么劉德華,很打動我的是,他會為了“劉德華的大眾形象”這個人設而改變角色人設。我想劉德華對杜sir的信任,除了對他在藝術方面上的提升,真的有在為他著想也是一方面。暗戰(zhàn)里的劉德華,可能動作上不那么劉華,但是氣質上又非常地劉德華,我覺得在這點的拿捏上是非常意思的。
作為一個演員,戲路寬肯定是好的,但是我覺得對于劉德華以及像這種大眾形象影響力頗大,而且自身魅力甚至遠超角色魅力的演員(畢竟很多演員是角色魅力超過自身魅力的),真的需要考慮角色人設不要跟自身在大眾心里的形象差得太多。就像你很難想象一個上一秒還在《古惑仔》里提刀殺人的人,下一秒穿著長袍在站長城上唱《中國人》或者彎腰作揖樂呵地跟你唱《恭喜發(fā)財》——這都讓人感覺太出戲了。我不知道是否有人能做到類似這種境界而不出戲。
再說遠點,我倒真的覺得很多演員真的沒什么必要去為了突破而突破,演一些不那么自己的角色,演符合你自身氣質形象的,你演得舒服觀眾也看得舒心?;氐蕉ㄎ焕碚摚隳馨涯氵@個角色形象氣質戲路的演到第一,就已經贏了,哪怕是提到瑪麗蘇霸道總裁時大家能想到你你都贏了。哪怕演員的外形氣質就是走花瓶瑪麗蘇路線,在多演這種角色未嘗不是一種幸運,畢竟這是最能發(fā)揮你自身形象氣質的,而總有人喜歡看些花癡瑪麗蘇的東西,就像我們總不能不吃零食不吃快餐一樣。你爽,觀眾也爽。
為什么要加一個蒙嘉慧,而不讓兩位劉哥擁有純潔的愛情啊……
電影最后一分鐘,蒙嘉慧擊敗劉青云,反轉上位。夜色多清冷,無須告別。
杜琪峰的電影看起來總不像電影,他的理想世界似乎總是不能用鏡頭表達出來。但總有幾股子情誼打動人,鄭伊健的女朋友很驚艷哦。
劉德華,劉青云的對手戲又精彩又燃到爆!
里面劉德華簡直帥爆了。。。。難怪朦mm一下子就淪陷了。。。加一星為華仔~
好看極了!九十年代的港片再難輝煌重現(xiàn)了,不論角色刻畫,還是對觀眾情緒的牽引,包括配樂都是一流。好喜歡劉德華和蒙嘉慧在巴士上那一幕,暗流洶湧,又止於情動。不逾越,不講透,好故事好演技!
那時候的棋逢敵手就是惺惺相惜,識英雄重英雄,如今就是基情四射。
我真是神經病啊竟然又看了一遍……當演員真好,所有的時間都被凝結在熒幕上了。1999年的劉德華和劉青云還那么年輕可愛。蒙嘉慧只出現(xiàn)了三次卻留下了她史上最佳熒幕形象。
人生能有多少次棋逢對手的快樂
劉德華第二次在車上遇蒙嘉慧的戲讓我想起陳丹青坐公車,搖頭苦笑
雙雄斗智斗勇很是精彩,劉青云一直演技在線,劉天王在杜SIR的打磨下首次榮獲了金像獎影帝,蒙嘉慧的出現(xiàn)給影片帶來一抹靚麗的驚喜。
“我系油尖旺高級督察黃啟法”/劉華最佳作品,1999年憑借此片首獲金像獎影帝殊榮。
以為是無間道風格的警匪片,看完后才發(fā)現(xiàn)錯的離譜,這么一個小小的地方怎么會出這么多講故事的高手呢?明明是在哭,可是不自覺又帶上了笑。
節(jié)奏太好了!斗智斗勇的快感和相逢一場的灑脫勁!
再刷,每次看這片都被折服,故事的起伏和張弛、人物的個性展示和智慧較量都無可挑剔,連結局都如此完美,連配樂都那么難忘。貓鼠游戲的最佳代表,槍林彈雨中不忘耍花腔,感情戲寥寥數(shù)筆卻令人回味。無間、暗戰(zhàn)、喋血,香港誕生了多少經典雙雄片。我是重案組總督察黃啟發(fā)哈哈哈!
《暗戰(zhàn)》很可能是杜琪峰作品中完成度最高的一部,原因在于那些魔幻元素被他天衣無縫的融入敘事中——張建德《杜琪峰與香港動作電影》99年杜sir商業(yè)藝術完美結合的經典還有一部《槍火》,兩者都帶有典型的“宿命”主題,經典的同時更是杜sir作為全面駕馭類型、揮發(fā)自如的獨特風格家,完全成熟的重要標志
邂逅很美,項鏈送得驚艷。債務纏身的劉德華反而沉浸下來蓄力起跳,成熟的男人魅力和瀟灑氣質收放自如,且放開了展示脆弱,把一病怏怏的高智商盜賊演得特性感,讓人惋惜沒能多點這樣的性感角色給劉德華。門徒、失孤里劉有老藝術家級別的表演,但他最精彩的演出還是天若有情和暗戰(zhàn)里的性感角色。遺憾的是這類荷爾蒙神片得靠天時地利,劉的天賦其實是被浪費的。
蒙嘉慧這個角色設置,實在巧妙。時間(人命與歷史)的無可挽回,身份(眾生相)的顛倒錯亂,所有的心境風景都佩戴在了巴士女的那條“假”項鏈之上。點睛臺詞:最緊要是,不要死在差館,更是叫人浮想聯(lián)翩后97時代的港人執(zhí)政焦慮。愿做無腳鳥,一身只墮地一次。
棋逢對手,高智商懸疑布局。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警匪雙雄爭霸電影,本片中時不時穿插了不少笑料作為調劑,更是有蒙嘉慧作為配角創(chuàng)造了近乎完美的公車之戀。警匪之間的關系、默契,以及斯德哥爾摩均處理的極為優(yōu)秀。配樂同樣為主人公添上幾分凄涼和淡淡的憂傷。
我沒有理由不愛的片兒……冷峻、悲情、幽默、道義、溫暖的人性,唯有杜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