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回憶之囚
回憶構成了我們,我常常這樣想。
我們每個人之所以成為這樣的人,乃是因為我們背負著那樣的過去。我們獨特的成長史、家族背景、遇到的人和事變成回憶構成我們的價值觀,影響我們當下的每一個選擇,決定我們愛一個人,或恨一個人。電影《倚天屠龍記》里的張無忌愛上趙敏,僅僅是因為“她長得像我母親”。
而普魯斯特則是另一種情況,他是身體被疾病禁錮,而靈魂卻被往事禁錮。對他而言,回憶是他的全部,是他的命運,也是他的監(jiān)獄。他似乎是沒有將來時的人,他的后半生僅僅是為了記述那段朦朧短暫的似水年華。
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電影《謎一般的眼睛》就講述了兩個被困在回憶牢籠中的男人的故事。兩人如鏡像的兩端相互映襯又相互對照,恰如雙生。男主角之一叫莫拉萊斯,銀行小職員一個,原本過著平凡的生活,但是不幸突然降臨:他的妻子在家中被人奸殺,尸體傷痕累累,死狀甚慘。負責調(diào)查此案的是另一位男主角,檢察官埃斯波西托,他被兇手的殘暴震動,決心伸張正義。兩個原本如飄萍般獨自漂流在世間的個體突然被命運颶風刮到一起。一干人費盡周折總算抓到兇手,但是由于政治原因,兇手被釋放,并且在得釋后展開報復。埃斯波西托的助手被殺,他被迫遠走他方,戀人在火車站灑淚送行,他卻始終說不出表白的話。時間一晃二十五年,埃斯波西托已經(jīng)退休,他覺得再沒有理由逃避過去,于是決定寫一部小說來紀念25年前那個影響他一生的案件,他開始一一尋訪當年的各位當事人。電影就是通過埃斯波西托在“現(xiàn)在”的尋訪和對“過去”的回憶交接而成。
因為故事實際上分為25年前的追兇和25年后的尋訪兩條線索,很難線性地敘事,所以剪輯依據(jù)相似性原則,即由此刻的某個細節(jié)某個聲音,聯(lián)想起過去的相似細節(jié),從而切換到“過去”的情節(jié),反之亦然,比如通過水在壺中煮開的蜂鳴聲,將場景從“過去”莫拉萊斯得知妻子慘死切回“現(xiàn)在”年老的埃斯波西托在家中寫作,因為兩個場景里都有一個壺在煮水。這種剪輯方法的好處顯而易見,像這種多線敘事,最難處理的就是讓觀眾接受影片的邏輯,因為如果情節(jié)跳躍太快,很多觀眾就會抗議說看不懂或者跟不上,比如瘋狂的賽車就受到過這樣的責難。而根據(jù)人為的相似性把跳躍性極強的情節(jié)點串聯(lián)起來,即使違反邏輯也不顯得突兀。而且不同時間空間的轉(zhuǎn)換造成了敘事的留白,反而給整部電影營造了一種散文般的疏淡的氛圍。
當然選取這樣的剪輯方式也是影片主題的體現(xiàn):囚禁在過去的人。
埃斯波西托生活的每個片段都擺脫不了回憶的糾纏,哪怕是煮開水的蜂鳴都讓他想起莫拉萊斯痛苦的面容。他每一次言語每一次行動似乎都是投向回憶之湖的一塊碎石,總會有余波蕩回,然后將他席卷而去。他首先去尋訪的就是當年的戀人兼上司——艾琳。艾琳與他正相反,是“永遠向前看的人”,絕對不會困守在過去。因此艾琳很不解地問他:為什么還要寫那段往事?埃斯波西托回答:我生命中的一切都指向那個案件。夏蟲不可以語冰,艾琳顯然無法理解,第一次重逢不歡而散,只剩下埃斯波西托一個人獨自留在咖啡廳。他想起當年莫拉萊斯獨坐地鐵站守候兇手的情景。那時莫拉萊斯的妻子遇害已經(jīng)一年,而這一年里,莫拉萊斯每天都會在地鐵站等著,等著兇手出現(xiàn),盡管他對妻子的記憶開始模糊,他記不清妻子給他泡的最后一壺茶到底加的是檸檬還是蜂蜜,然而他還在堅持要復仇,盡管復仇的記憶早已死去。這讓我想起卡夫卡的神秘寓言《中國長城建造時》,卡夫卡筆下的中國皇帝都住在一個無比巨大的皇宮里。這個皇宮大到走出去要花一生的時間,皇帝的指令還沒有傳出皇宮,皇帝已經(jīng)死去,改朝換代后,發(fā)出去的指令早已作廢,但是送信的人還不知道,還在執(zhí)行那個早已作廢的使命。
“遺忘的復仇”是一個很深刻的細節(jié),也是很精當?shù)谋扔?。哪怕早就忘記了怎么受的傷,傷疤還是會永遠留在身上,往事就是這樣難纏。背負著沉重過去的人是痛苦的。埃斯波西托和莫拉萊斯都是這樣的人。前者曾經(jīng)跟后者說:抓了兇手,可能沒法判死刑。后者說,我不同意死刑,死刑不足以解恨,“要讓兇手慢慢變老,過著毫無意義的生活。”莫拉萊斯認為過無意義的一生比死刑更能懲罰兇手。所以,在兇手因為政治原因逍遙法外以后,他決定自己懲兇。莫拉萊斯把家搬到偏僻的荒野,然后綁架了兇手,把他囚禁在家里,一關就是二十五年。期間他沒有跟兇手說過一句話。以致埃斯波西托闖入他的私人監(jiān)獄時,白發(fā)蒼蒼的兇徒和埃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求求你,至少讓他(莫拉萊斯)跟我說說話。
這時,鏡頭隔著鐵籠中分別拍攝年老的埃斯波西托和莫拉萊斯的面孔,看起來他們就像被關在鐵籠里一樣。然后,莫拉萊斯說出了耐人尋味的臺詞:我想起你說的人生……
偉大的電影總是技術和精神的完美結合。在這里,極富象征意味的畫面和如精煉的臺詞構成畫龍點睛的隱喻—— 兩人的人生都被囚禁在25年前那樁兇案中。
埃斯波西托因為這樁原本與己無關的命案被迫遠走他方,拋下了他的所有,包括他最愛的人。他為了抓住兇手賠上了一生,所以他常叨念:生命的意義是什么,一個人怎么才知道他活的不空虛?為正義而戰(zhàn)的道德正確性可以保證人生的意義嗎?那么如果像他那樣,只能眼看著兇手逍遙法外,卻“什么都改變不了”,他的一生是不是就只余那無意義之輕?他人生的意義是否就得不到保證?
那么,最終按照自己的想法懲罰了兇手的莫拉萊斯,他得償所愿了。但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不得不搬到偏僻的地方,過與世隔絕的生活,不敢再娶,為復仇犧牲了生命的一切歡樂。他囚禁的不僅是兇手,他把自己也判了無期徒刑。這樣的生命,就是有意義的嗎?從他最后的臺詞來看,他自己也很疑惑。
這部影片提出了一個極其形而上的問題:人應該怎樣處理和過去的關系?觀眾固然可以責怪埃斯波西托和莫拉萊斯太執(zhí)著于過去,以至于泥足深陷,始終無法走出過去。然而忘掉過去并不容易,就莫拉萊斯而言,忘掉過去似乎意味著對妻子的背叛。
很多電影也探討過這個問題。比如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老男孩》。然而之前,我也不太明白它的主題到底是什么,直到我看完《迷一般的雙眼》,我終于明白,這兩部電影在講同一個故事——人被囚禁在過去的悲劇。
老男孩的故事可以簡單地作個說明:中年男人吳大秀莫名其妙被綁架,接著被囚禁在一個私人監(jiān)獄長達15年,然后莫名其妙被釋放,獲得自由的他開始瘋狂復仇,但復仇過程中他漸漸發(fā)現(xiàn),他自己才是真正的罪人,他的對手才是真正的復仇者,而一切都源于他還是男孩的時候犯下的一次過錯。這個過錯早被吳大秀忘記了,然而受害者記得,他要讓吳大秀賠上一生來贖罪。復仇者用奇謀讓吳大秀愛上自己女兒,父女亂倫。復仇者用一生策劃這一奇謀,得手后他就自殺,這人一生都生活在那段回憶當中,似乎他的一生就是為了那段回憶存在。此人在死前有一段臺詞,大意是:復仇結束了,我活著還有什么意思?
故事說到這里,似乎跟《謎一般的雙眼》有些相似。然而故事還沒有結束。老男孩的結局是吳大秀請催眠師將自己催眠,讓自己忘掉和女兒有父女關系,然后和女兒繼續(xù)相愛,生活下去。他寫給催眠師的信里有這么一句話:即使我是野獸,我沒有活下去的權利嗎?
老男孩的最后一個鏡頭就是忘記亂倫之苦的吳大秀和女兒/情人擁抱在一起,露出了野獸般的笑容。老男孩的作者對過去是徹底的放下,因為他用催眠術這一現(xiàn)代巫術將回憶抹去,堵上了通往過去的門,將和過去的聯(lián)系徹底斬斷。這是很尼采式的結局,無視一切既有道德,釋放自己的生命,如野獸般生存下去。
《老男孩》那尼采式的結局提醒我們注意到回憶和過去之間常為我們所忽視的差別:過去永存,而回憶是可以消滅的。通過否定回憶,否定了過去所帶來的一切道德難題。
而《謎一般的雙眼》里,電影作者的價值觀顯然傳統(tǒng)得多,它的結尾是埃斯波西托將案卷封存,然后去了當年戀人的辦公室,要在那里向戀人說出那句延宕了25年的話。
案卷里記載的是25年前那段慘痛的記憶,埃斯波西托一定要在知道兇手已經(jīng)遭到懲戒,25年前的正義得到了伸張,所有的道德問題都解決以后,才封存這段過去。他的告白,不是要放眼將來,而是回到過去。
2 ) 《他們眼中的秘密》:記憶偏離的修復法
(芷寧寫于2009年2月2日)
阿根廷影片《他們眼中的秘密(The Secret in Their Eyes)》(又譯為《謎一樣的雙眼》),與其說是一部罪案片驚悚片,到不如說是一部特殊的劇情片,網(wǎng)上還有人將其歸為神秘片,這個歸類有點莫名奇妙,搞分類不能光靠看片名,就像把妹不能只遠觀一樣。
因該片處于入奧進行時,便本著所謂的“高標準嚴要求”苛刻了一把。乍看起來,該片野心不小,從其影像風格便可見端倪,其中以虛實影遠近景的交疊拉伸以烘托人物心境的光影效果便顯得頗為出挑,其他鏡頭場景色彩走位也都十分用心,且頗有用意。然而,用意多了,就有了那么一絲刻意。不過,更重要的是,在兩個多小時的片長里,影片想要討論想要表達的東西有很多,諸如信念與現(xiàn)實的對撞、愛情與慘案的糾葛,友誼與生死的考驗,以及正義與相對正義、回憶與相對回憶、罪惡與絕對腐敗等等,顯得負累而耗時,所幸本人看片向來有耐心。
該片導演兼編劇之一的胡安·何塞·坎帕內(nèi)利亞,很多觀眾并不熟悉,看過美劇《豪斯醫(yī)生》的人對其執(zhí)導過的其中三集褒貶不一,就這部《他們眼中的秘密》而言,坎帕內(nèi)利亞算是較會講故事的人,影片整體架構尚可,正敘倒敘插敘乃至臆想都在片有致穿插、有機剪接,令劇情銜接得當,既有張力又有隱含,從而顯得充沛而復雜,事實上說到底,復雜的只是片中所營造的人心和情勢。另外,該片部分節(jié)奏有點拖,中后部若不是劇情關鍵時刻來臨,還會有略顯松散的態(tài)勢。
片中很多臺詞寫得頗有意味,可以單獨抽離,更要結合影片前后劇情來思慮,如男主角本杰明·埃斯波西托(里卡杜·達林飾演)暮年時的感嘆,“我的人生偏離了方向”,看當年的照片時,本杰明驚訝于“我認不出自己,我看起來像另外一個人?!痹偃?,25年后成熟練達的艾琳法官若有所思地說:“……可能不是純粹的正義,而是某種程度的正義。”還如,自妻子被兇犯奸殺后,莫拉萊斯(帕博羅·拉格飾演)足足一年于下班后守在火車站,只為等兇手露面,他對本杰明表示,他必須讓自己記住妻子,因為他擔心他會忘記,“我也不知道這究竟是回憶,還是對回憶的回憶?!?或許正是這種執(zhí)念,讓莫拉萊斯對懲兇始終念念不忘。
許是演員年紀的緣故,主要角色25年后的老年戲要比年輕時更精湛一些,而且這部電影的男人心路戲明顯多于女人,三個主要男性角色在不同時段似乎代表著不同的名詞解釋,如堅持、友誼、愛情、落寞、憤懣、迷途、懲罰、反思等等。其中,同事兼好友桑多瓦爾(古勒莫·法蘭塞拉飾演)仿佛是彼時軍政府執(zhí)政司法受阻貪腐年代的倉皇而悲愴的背影,而執(zhí)念的莫拉萊斯則是本杰明理清思緒、看清案件和自己情感的誘因。如果說當初莫拉萊斯的堅持,令調(diào)查遇阻的本杰明決心說服上司艾琳沖重審奸殺案的話,那么,片中關于莫拉萊斯言辭和行為的一組快速剪輯,其關于死亡和懲戒以及四顆子彈的言論,則終于令本杰明覺察原委。
片頭和片尾都有一段舒緩的鋼琴曲,伊始時仿佛一種悲傷的誘思,結尾時又猶如臨別箴言。桑多瓦爾以生命對友誼,莫納萊斯以堅持對所愛,而本杰明則以重拾來辨識自己經(jīng)歷過的那些記憶和偏離。他們眼中的秘密透露著心念,謎一樣的不是案情,而是深陷其中的雙眼和心腦。而各位是以怎樣的方式和心態(tài)對待自己的人生的?是否在一把年紀后才發(fā)覺了遺落、偏離或迷失,或許這是影片想要留給觀眾的提問。
http://nicolew.blog.hexun.com/44886643_d.html 3 ) 穿透恐懼與執(zhí)著伴隨而來的人生
人生最可怕的是什麼?是空虛孤寂度過漫長的一生,還是在最好的時光中被殘酷終結?一瞬間的痛苦與一輩子的虛擲,何者更教人難以忍受?
這是看完阿根廷電影『謎樣的人生』(The secret in their eyes),浮現(xiàn)在腦海中的問題。電影非常精采,每個細節(jié)都深具巧思,題材雖有些沉重,但對白幽默,饒富趣味,劇情高潮迭起,毫無冷場,最後出乎意料的結局,更是令人驚嘆!得到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真是實至名歸。電影以一樁二十五年前的強暴謀殺案為起點,退休的書記官欲將這宗印象深刻的案件寫成小說,因而開啟塵封多年的記憶。隨著書寫逐漸清晰的昔日畫面:他看見司法正義在現(xiàn)實的操弄下蕩然無存,也看見竭盡所能卻仍無能為力的自己;他看見被害者的丈夫日復一日在火車站等待兇手的執(zhí)著身影,也看見因恐懼而逃避愛情的自己。這是一宗殘酷的社會案件,而深究其中,我看到的卻是兩個無比動人的愛情故事,穿梭其中的幾個關鍵字是:鏡子,門,字母A,小說。
【鏡子:照見內(nèi)心深處如出一轍的愛情】
“鏡子”,並未出現(xiàn)在電影之中,卻是看完電影之後,第一個出現(xiàn)在我心中的關鍵字。被害女孩的丈夫在命運的捉弄下,從原本的甜蜜新婚瞬間掉入人間地獄,在整個緝兇的過程中,他沒有情緒崩潰,但我卻忘不了不動聲色的表情下那雙悲傷的眼睛。在有限的人生旅途中,有些事就這樣毫無預警的發(fā)生,還來不及感到痛,就已被迫轉(zhuǎn)彎,走向另一處未知。你只有兩個選擇:頭也不回的往前走,或者,不顧一切尋回來時路。他選擇後者,他的偏執(zhí)來自於對妻子根深柢固的愛,瞬間破碎的當下,同時粉碎了他的未來。書記官以為自己選擇前者,然而事實上,二十五年後執(zhí)意將案件寫成小說的心態(tài)意謂著他心結難解,以及他與女上司之間從未言說卻不曾逝去的情感。
那個對妻子一往情深的男子,如同一面鏡子,映照書記官內(nèi)心深處不為人知的細膩情感世界。
【門:開與關的瞬間決定心的距離】
“門”,對所有人敞開,代表毫無分別;將其他人關在門外,只留下兩人獨處的空間,則代表與眾不同。
電影中出現(xiàn)三次門的開關,巧妙呈現(xiàn)女上司與書記官之間微妙的情感距離,每一次當她問:要談重要的事嗎?他的回答瞬間決定了她心的方向。第一次,書記官重返當年工作之處,他說只是閒聊,她照例敞開大門,兩人笑談往事,只有久別重逢的喜悅,沒有其他。第二次,二十五年前她以為他要表白,鄭重其事準備關上大門,卻見另一個下屬跟進來,原來他找她談公事,她旋及將敞開的大門再度關閉,沒有曖昧的空間,只有失望的她。第三次,當他終於明白自己無法繼續(xù)空虛度日,他鼓起勇氣重新來到她面前,她對他露出只有戀人看得見的笑容,關上大門。第三次,他們終於毫無距離,真正處在同一個世界中。
二十五年來,她知道他愛她,她也知道兩人之間的差距:她是上司,他是下屬;她是名校畢業(yè),他只有高中學歷;她有一個優(yōu)秀的未婚夫,他什麼都沒有??上雎粤怂ㄒ粨碛星易钪匾摹八男摹薄矍樽钪匾氖菚r機,知道彼此相愛卻從來不曾表達,那麼愛終究只是心的波紋,無法成為對方心底的聲音。
我曾經(jīng)愛過一個男孩,他很少在我面前表露情感,雖然大部分的時候我相信我們之間有一條隱密卻相通的路,那裡只有我們倆。但有時我會陷入一種徹底孤單的處境,以為我們之間的一切僅是我的錯覺。這時,我就想把只為他關上的門打開,我會告訴自己他和其他人沒什麼不同。因為,不再有期盼,才不會一再失望。
我突然很想告訴那些明明擁有珍寶卻仍在愛情面前裹足不前的人:人生苦短,能有幾個二十五年?如果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是你從來不曾表達的愛,別再猶豫不決,與其帶著遺憾把她放在心中一輩子,不如此刻勇敢說愛。真心相愛,就不要輕易錯過。你會看到她只為戀人綻放的笑容,並起身關上那扇從來不曾關上的門。
【字母A:人生最難跨越的是恐懼】
“字母A”,打字機一直打不出來,打印稿上模糊難辨的字母A,彷彿書記官多年來始終隱而未明的情感。
我很喜歡電影中“字母A”的巧妙隱喻。人在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寫出來的字往往反應潛意識,書記官在筆記本上不由自主寫下的“我恐懼”即是他心裡的聲音。他害怕兩人之間懸殊的差距失去愛情,所以寧願把愛藏於心中,偏偏藏得越深,越難忘懷。於是,步入暮年之際,他開始寫小說,寫二十五年來印象最深刻的案件,然而,他真正想寫的,其實是藏身於案件中兩人緊密相連的一段時光。
“小說”,連結二十五年始終徘徊在心頭的記憶碎片,重新排列組合,本應虛構,他卻寫得再真實不過,藉由書寫,誠實表達連自己內(nèi)心深處都想隱瞞的感情。
一直覺得強烈的書寫欲望來自內(nèi)心的極度匱乏,真實世界中無法掌控的無奈與挫敗,透過小說輪迴,而有了翻轉(zhuǎn)的命運。這樣的書寫,其實是一種自我填補與自我療癒,因為我們無法改變過去,有些事不是說後悔就能彌補,有些人不是說回來關係就能重啟,這當中有時間的烙印,有彼此百轉(zhuǎn)千迴的感悟,更有事過境遷後“不知你還在不在”的恐懼。所以只能從面對自己開始,以最深刻的情節(jié)為起點,一步一步回溯當時的心路歷程,把過去變成此刻,讓此刻變成唯一。
人生最難跨越的是恐懼,而人生最難忘卻的是摯愛。
打字機敲不出字母A,如同“恐懼”難以光明正大的攤在陽光下,所幸總有那麼突如其來的一瞬間,赫然發(fā)現(xiàn)比“恐懼”更令人害怕的感覺,那是漫長時光累積而成的“空虛”,活著,卻一片空白,沒有愛,沒有陪伴,連回憶都日漸稀薄。一個人,毫無所覺的繼續(xù),原來這才最令人難以忍受。打不出“字母A”,那就寫下來吧!當“我恐懼”變成“我愛你”,當“恐懼”張開翅膀飛出去,“愛”才能穿越時空回返。
一瞬間的痛苦與一輩子的虛擲,我想我更害怕後者,如果人生最終難逃幻滅,我情願把握此刻的幸福,即便最後會因失去而痛苦,也好過害怕失去而從未擁有。當我閉上雙眼的那一刻,我希望人生倒帶重現(xiàn)的是每一階段最難忘的畫面,而不是大量虛擲後的一地空白。人生無法重來,但至少能我們能讓充滿遺憾的結局因改變而有另一種可能。
不美好的人生,我們盡力;只要還擁有愛,人生就不會太糟。
謎樣的雙眼其實沒有那麼難懂,當恐懼因執(zhí)著而有了勇氣,請記得:把門關上,寫下愛;當生命中的一切漸成過去,請記得:把時光忘卻,擁抱愛!
4 ) 謎一樣的雙眼:向歷史深處的探尋
導讀:25年前的一樁強奸殺人案,銀行職員痛失愛妻,司法機構敷衍了事,聯(lián)邦法院職員頂住壓力沖破阻撓明察暗訪,一舉擒獲真兇,卻因政府包庇而使得兇手逍遙法外?25年后舊案重提,真相到底是什么?——聽起來很像駭人聽聞的社會新聞吧,《謎一樣的雙眼》便是這樣一個故事。原著小說作者艾德瓦爾多?薩切利說,他試圖通過自己的小說創(chuàng)造一些“非日常性”,把閱讀重新帶回阿根廷社會。他說,這不僅僅是一部偵探小說,他要探討的是“對懲罰的反思”。
《謎一樣的雙眼》
如果代表以色列出戰(zhàn)的“申奧片”是09年的金獅獎得主《黎巴嫩》而不是橫掃以色列學院獎的《阿亞米》,那么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5強將會出現(xiàn)史無前例的金熊、金獅、金棕櫚和戛納評委會大獎的大混戰(zhàn)。實際上,《阿亞米》雖然并未入圍09年戛納電影節(jié)的主競賽單元,但它仍然獲得了當年戛納的“金攝影機獎-特別提及獎”。所以在5部提名影片中,唯有這一部《謎一樣的雙眼》沒有入圍三大電影節(jié),但它卻已經(jīng)在去年風靡整個西班牙語世界,在2010年的戈雅獎上橫掃9項提名,在阿根廷自8月13日上映以來,觀眾超過兩百萬人次,獲得850萬美元的高票房,在西班牙和其他西語國家也都票房大熱。
歷史上阿根廷電影共有6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其中1985年的《官方說法》最終獲得大獎。本片導演胡安?何塞?坎帕內(nèi)亞曾在2001年以《新娘的兒子》(El Hijo de la novia)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他于1959年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主修工程學,但于21歲時退學并進入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主修電影。1984年畢業(yè)迄今共拍攝了7部長片??才羶?nèi)亞主要混跡于北美電視劇工業(yè)當中,曾在14部劇集中擔任過分集導演,這些劇集包括著名的《豪斯醫(yī)生》(3集)和《法律與秩序:特殊受害者》(Law & Order: Special Victims Unit,16集)等。
罪與罰
本片根據(jù)阿根廷作家艾德瓦爾多?薩切利(Eduardo Sacheri)出版于2005年的小說《他們眼中的質(zhì)問》(La pregunta de sus ojos)改編。薩切利是一名高中歷史老師,迄今出版過兩本長篇小說和四本短篇小說集,他與導演坎帕內(nèi)亞同擔任編劇。影片圍繞著一件發(fā)生于1974年6月21日的強奸殺人案展開,聯(lián)邦法院職員本哈明?埃斯波西托接手案件的調(diào)查,雖然聯(lián)邦法院匆匆結案,但在與死者丈夫銀行職員里卡多?莫拉雷斯的交談中,埃斯波西托從舊照片中發(fā)現(xiàn)了線索,將嫌疑鎖定在死者的同學兼同鄉(xiāng)戈麥斯身上。埃斯波西托與同事薩爾瓦多展開了自行調(diào)查,但戈麥斯已經(jīng)失蹤,薩爾瓦多發(fā)現(xiàn)戈麥斯是阿根廷競技隊的球迷,并終于在競技隊的一場比賽中抓到了戈麥斯,一番審理后戈麥斯雖然認罪,但戈麥斯被庇隆黨的極右翼招募為打手,以對抗左翼游擊隊力量,由此竟然被無罪釋放。戈麥斯出獄后大肆報復,埃斯波西托和上司伊蓮被恐嚇,薩爾瓦多被槍殺,被迫遠走他鄉(xiāng)。埃斯波西托在1999年退休之后仍然無法放下這一樁舊案,他著手以此為素材寫一部小說,并試圖與美女上司伊蓮重修舊好。在小說完成前他拜訪了莫拉雷斯,莫拉雷斯告訴他自己于1975年已經(jīng)完成了殺死了戈麥斯,完成了復仇,但埃斯波西托最終發(fā)現(xiàn),善良的莫拉雷斯只是監(jiān)禁了戈麥斯。埃斯波西托最終去拜謁了好友薩爾瓦多的墓地,并解開了他和伊蓮之間的心結。
影片的敘事采用了雙線結構,年老的埃斯波西托創(chuàng)作小說的過程與作為小說內(nèi)容的、25年前的案件調(diào)查交織出現(xiàn)。這種結構也可以被稱作是“相冊結構”,作為敘事主體的“相片/過去”以閃回的方式出現(xiàn)在作為敘事框架的“相冊/現(xiàn)在”之中;而在閃回部分終結之后,故事線最終合二為一。而同時,這部影片的敘事方式又帶有一定程度上的自指性質(zhì),埃斯波西托的“寫作”行為成為敘事的節(jié)點和推進要素,而他“筆下”的內(nèi)容則成為敘事的主體,同類影片如《贖罪》等。而這其中的有趣之處在于,老年埃斯波西托的“寫作”行為在某種程度上消解了敘事的真實性,因為他聲稱自己寫的是一部“小說”;但他寫作的目的卻又是試圖了結一樁縈繞心頭多年的心事,而他與伊蓮的關系一直曖昧不清,他同時也試圖通過寫作和回憶來修復關系,這在某種程度上又反身消解了小說的虛構性。當故事和人生深深糾纏如此的時候,其實真實與否變得不重要了,我們知道的是,這個男人必須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
影片中,戈麥斯強奸殺人,法律卻并不會對他執(zhí)行死刑,終身監(jiān)禁是最高的懲罰。而在那時的阿根廷,國家的司法腐敗,聯(lián)邦法院并不愿意尋求正義,而只求早日結案;即使抓到了罪犯,也竟然會因為他“對國家有可利用之處”而將其赦免。影片中有良心的法院職員埃斯波西托和薩爾瓦多只能“非法調(diào)查”,而受害者的丈夫莫拉雷斯只能尋求“法外執(zhí)法”。但有趣的是,即便如此,莫拉雷斯仍然遵循著“沒有死刑”的原則,他調(diào)動工作到一個荒僻的小鎮(zhèn),將兇手戈麥斯監(jiān)禁在自己的家中,耗費自己的一生來“執(zhí)法”。當然,拉莫雷斯性格使然,他是一個銀行職員,平素做事便一絲不茍,追捕殺妻兇手可以用一年時間在各個火車站守株待兔,于是他的“講原則”看上去十足的迂腐,因為出于報復殺人對他而言輕而易舉,并且也是理所當然,但他只是執(zhí)行了法律沒有執(zhí)行的“判決”,同時,甘于自我放逐。這是一個頗為意味深長的悖反,如果法律和國家都喪失了正義和公信力,那么個人應該怎么做?
向歷史的復仇
1974~1975年,阿根廷正處于庇隆重新執(zhí)政末期,庇隆總統(tǒng)于1974年7月1日去世,他的妻子,副總統(tǒng)馬丁內(nèi)斯?德庇隆繼任總統(tǒng),她雖然繼續(xù)推行庇隆主義的政治經(jīng)濟政策,但仍然出現(xiàn)了國內(nèi)政局動蕩和經(jīng)濟形勢惡化,左翼和右翼的恐怖活動不斷升級,1975年12月空軍右翼政變未遂,1976年3月24日右翼軍人政變成功,魏地拉將軍出任總統(tǒng),由此開始了長達數(shù)年的白色恐怖下的軍事獨裁統(tǒng)治,也即阿根廷歷史上臭名昭著的“骯臟戰(zhàn)爭”,這一時期的失蹤人數(shù)達20萬人之巨,阿根廷電影大師索拉納斯的《南方》、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官方說法》、根據(jù)阿根廷著名作家普伊格的小說《蜘蛛女之吻》改編的同名電影等皆是反映這一時期社會現(xiàn)實的作品。
在《謎一樣的雙眼》里,莫拉雷斯和埃斯波西托得知戈麥斯被釋放的一場戲里,導演通過《阿甘正傳》式的方式將戈麥斯嵌入電視新聞畫面中,這時德庇隆正在接受采訪,她說到:“……而且也謝謝他們,沒有他們幫忙我們不能辦到這些,因為人們不能獨自完成這些事。他們的幫助使一切上了軌道……”這時電視機中的黑白畫面里,站在總統(tǒng)身后的戈麥斯嘴角露出一抹笑容——這顯然是有所指的。總統(tǒng)的談話究竟是在說什么無法得知,但是看起來像是在感謝戈麥斯們的所作所為。當然,這個場景即使在影片之內(nèi),也是出現(xiàn)于埃斯波西托小說中的內(nèi)容,我們顯然可以將其看做有意的安排。將故事嵌入歷史并非只是做一個時間標定,選擇這個特殊的歷史時刻正是表達了導演和編劇對于庇隆重新執(zhí)政時期阿根廷政治的某種評判。
在我看來,如果做一點有過度解讀之嫌的分析,代表著歷史傷痛的戈麥斯在司法和政府那里被“無罪釋放”,卻在人民這邊被“繩之以法”;然而他仍然活著,只是被監(jiān)禁,并且被剝奪了言說的可能性(但是他仍然會被發(fā)現(xiàn));而一個執(zhí)著于“正義”或者“真相”的人,必須要在面對和發(fā)現(xiàn)這段歷史之后,才能真正化解自己內(nèi)心的傷痛(埃斯波西托終于得以面對死去的薩爾瓦多,以及終于能夠打破他和伊蓮之間的隔閡);但同時,歷史的傷痛卻仍然需要要求不能釋懷的人自我放逐并加以看守;遺忘不是救贖之道(25年后拉莫雷斯對埃斯波西托說“忘了吧,忘了這一切吧?!保?,因為這是切膚之痛;但最終,所有的人都付出了代價。那么救贖是否完成?影片在結尾只是給出了一個象征性的和解的開始——歷史的真相浮出水面,伊蓮與埃斯波西托遲到多年的談話終于開始。今天的阿根廷要化解的歷史傷痛仍然很多。
找回失落的愛
《謎一樣的雙眼》在視聽語言上極為圓熟,多數(shù)場景采用手持攝影機,對焦點的控制極其精到。其中1:00:48~1:06:02的一個5分多鐘的長鏡頭堪稱杰作(這一點跟《贖罪》也很像,還記得那個敦刻爾克撤退的長鏡頭么?)。在真相浮出水面之前,構圖大都是傾斜的不穩(wěn)定構圖,而影片的結尾,構圖終于正了過來,音樂變得舒緩,攝影機也回到了架子上——塵埃落定。片中許多細節(jié)也很講究,伊蓮的姓氏——黑斯廷斯——顯然是對阿加莎?克里斯蒂筆下黑斯廷斯上尉的致敬;本片里的推理成分并沒有刻意強化,最多算是個社會派推理吧,因為導演和編劇意不在此,他們試圖完成的是一次療愈的探索之旅。片中一個重要道具是缺少字母“A”的打字機,25年后埃斯波西托寫小說的時候用的仍是這臺打字機,他用手寫上了所有的字母A。而影片最后,埃斯波西托在紙片上寫下了字母A——于是影片開頭作為埃斯波西托寫作動機的Temo(我怕)變成了Te amo(我愛你),這是隨著真相的水落石出而完成的。埃斯波西托和伊蓮之間的感情在鋪陳了許久之后終于在這里前進一步。影片中小說的結尾,是1975年埃斯波西托含恨避禍而去,伊蓮追著遠去的火車淚流滿面;而在影片的結尾,寫小說的埃斯波西托終于尋找到了真相或者小說的結尾,也尋回了本該屬于他的愛情。
本文刊于看電影·午夜場2010年2月號
5 ) 很精巧的布局,對當時狀況的批判。
這部電影的結構真是很精巧,前后呼應的地方很多,比如說,剛開頭男主就用“天使”這個詞來調(diào)戲女檢察官們,就是效仿他手下以前的行為。還有女主角說過她有種誘人的笑容只給她男朋友看,在電影結尾她終于這樣笑給男主看了,還有“關門”的涵義……犯人最后的下場?不看到最后十分鐘你根本猜不到
當時的阿根廷也蠻黑的,看起來現(xiàn)代化程度不錯,但是事實上呢?無辜的裝修工可以輕易被抓起來當做奸殺案的替罪羊;政府高層可以為奸殺犯提供保護傘,因為那個犯人還有一個身份就是政府安插在反政府勢力中的臥底。某個檢察官可以跟黑社會勾結,把擋著他路的警官在居室內(nèi)槍殺……
有膽有謀的男女豬腳,身為司法工作者,卻沒有施展的地方。女主角后臺硬才免于威脅,但男豬腳卻得匆匆跑路……這一跑,就是25年。
但是,即便是在滔天濁浪里,愛卻從未停止過,男女豬腳那深沉卻總是不敢跨越的情愫,男豬腳的好基友在生命的最后關頭用盡全力保護男主不遭毒手,受害者的丈夫一直努力地尋找兇手,一直珍藏著妻子的照片……
豆瓣頁面的跳轉(zhuǎn)速度太不給力了,媽鰳逼
6 ) 不殺,是慈悲?
《他們眼中的秘密》 The Secret in Their Eyes
導演:胡安·何塞·坎帕內(nèi)利亞(Juan Jose Campanella)
主演:里卡杜·達林(Ricardo Darin)
這部電影充滿了大量的對比,明與暗、正義和邪惡、現(xiàn)在跟過去,經(jīng)得起仔細推敲。主人公本杰明(Benjamin)深陷在回憶中無法自拔,逍遙法外的兇手、司法不公的年代,那段黑暗歲月既是揮之不去的隱疾又是無法治愈的頑癥。通過本杰明的痛苦和失意,電影帶出了另一名隱藏主人公里卡多(Ricardo),他用微小無助的個人行動來追尋兇手,希望能告慰亡妻。這部份篇幅見少筆墨不多,然而在結尾卻爆發(fā)了強大震撼力。本杰明能擁有失而復得的愛情,他只能活在無法挽回的傷逝當中。
影片給出的受害者形象是性感而美麗的,正如本杰明第一眼看到伊蓮娜(Irene),后來兇殺現(xiàn)場的慘象讓人目不忍視,本杰明的內(nèi)心沖擊就很好理解了,那分明是本能驅(qū)使,他不能接受美好被糟蹋毀滅。兇手那邊,導演利用一個精心設計的超級長鏡頭來讓他現(xiàn)身,展開追逐并且繩之以法,但正如那腳彈框而出的射門,抓到他并不代表案情就此作罷,那會是一場可怕的拉鋸戰(zhàn),足球是圓的。
兇手外表安靜,思維縝密,怎么看都跟嚴重的性暴力犯罪不搭嘎。然而他的眼神再一次出賣了他,伊蓮娜抓住破綻迫使他失去理智。兇手先后兩次“亮槍”,無論哪一桿,這都直接暴露了他的心理特征。發(fā)自原始沖動的侵犯其實很好理解,人們很容易把它跟獨裁者的高壓統(tǒng)治聯(lián)想到一起。他們追求絕對支配,不肯屈從就干掉你。電影有一些涉及時代的零星點提,更多還是借助人物的情感烘托來追蹤案情形成觸動。
許多關鍵的情感信息都被安排在了人物的眼神當中,從心事難遣的主人公到命運跌宕的關鍵人物,從其貌不揚的兇手到一旁監(jiān)守的小配角,電影抓住眼中的秘密,用頻繁的表情特寫帶出了一些微妙的東西。本杰明不是英勇無畏,相反他接連受挫,逃離遠走。伊蓮娜耽誤了青春,并肩作戰(zhàn)的朋友枉送了性命,而這一切又比不上直接受害者里卡多,他無法找到一個合適辦法去解決兇手,是手刃還是遺忘?前者做起來太便宜了對方,至于后者根本是無法做到。殺與不殺,這不是賞一個痛快的選擇。
在本杰明步步緊逼的疑惑面前,里卡多臉色陰暗,愈發(fā)難看。他們只是畏懼黑暗、害怕失去,而他除了那份愛,卻已經(jīng)再無可失。生不如死的滋味終究是不好受,如此苦心經(jīng)營的懲戒說來殘忍,其實更是一種不殺的尊嚴。里卡多用時間編織出一張牢不可怕的天網(wǎng),讓兇手難以掙脫。幾個男人用生命做了一場接一場的風險交易,代價同樣慘痛。人生無常,放下更難,影片說的就是這道理?!灸隙?
http://gcontent.nddaily.com/2/a2/2a27b8144ac02f67/Blog/c15/471d7d.html】
對無意識舊時代的回眸非常有意義,電影的努力爭取產(chǎn)生了神奇效果。 ——Jonathan Holland (《綜藝》)
主人公扮演了雙重角色,年輕時悵惘于工作,無法把握個人幸福;年老時回頭來看,這人生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Deborah Young(《好萊塢報道》)
影片讓觀眾投入和沉迷于幾個主要角色的情感聯(lián)系和關系推動上,這在當下電影里已經(jīng)是比較少見的了。 ——Mike Goodridge(《每日銀幕》)
7 ) 是人改變了事,還是事改變了人?
如果我有投票權,我會毫不猶豫地投票給《謎一樣的雙眼》,而不是《白絲帶》。這也許是我至今無法成為一名電影理論家的原因,但這也是我永遠無法被改變的秉性。
人們總是說“只有事改變?nèi)耍瑳]有人改變事?!逼鋵嵑芏鄷r候,事實往往正好相反。我相信人是可以被改變的,有些東西甚至改變起來很容易:比如你的發(fā)型、衣著、甚至你的容貌;有些東西改變起來則要困難許多,比如你的身材、你的嗜好、你長久建立起來的生活圈子;而有些東西則根本無法被改變:比如你的出身,你的天賦,以及你的秉性。
這是我們得以判斷一個人的標準:并不是依照他的身高、相貌、社會身份、甚至種族貧富,而是那些真正穩(wěn)固而本質(zhì)的東西。那些東西不會經(jīng)歷歲月的侵蝕,不會被大時代的喧囂所掩蓋,如果他是怎樣的人,無論他經(jīng)歷了怎樣的事,遭遇到多少波折和命運的跌宕,在沉浮過后,他依然是這樣的人:如果他自私冷酷,他依然會在必要時出賣你;如果他是懦夫,他仍舊尋求庇護;如果他秉性高貴,生來是個斗士,他就絕不會為人馬首是瞻,即使瀕臨絕境,胸中仍燃燒著生命的烈火。
阿根廷電影《謎一樣的雙眼》就秉持了這樣的準則。表面上看,這部片子是在講述一個故事,故事包含了兩段愛情,一段友情,以及一個并不撲朔迷離的謀殺案,而從深層次看,它是在講人的秉性恒久不變這樣一個定理。事件中的當事人都在依照自己的秉性行事,殺人者由于自己的秉性在審訊時不打自招。被害人的丈夫則因為自己的秉性而甘愿囚困于記憶牢籠。以及最終謎底的揭開也是基于檢察官對不變秉性的篤信。
片中桑多瓦對自己唯一的朋友以及共事的伙伴艾斯波西托講的一番話就是對這種篤信的最好詮釋:
"You see,Benjamin?A guy can change anything.His face,his home,his family,his girlfriend,his religion,his god.
But there's one thing he can't change.
---------------He can't change his passion.”
有那么一些動人的瞬間,temo到te amo也是一個不錯的設計。不過25年的時間跨度,主人公對案件和愛情雙層面的糾結,加上secret的主題,似乎還是苦大仇深多了些,欠缺力度與核心。很奇怪IMDB的贊譽極高。
Te Mo > Te Amo ,由懼生愛。最后的1/3是電影的精華,給人以無比震撼。一個人無論年輕或老去,無論經(jīng)歷過多少時光的洗禮,總有一些東西是不會改變的,這些東西將永遠伴隨著他,直至生命盡頭?!铩铩铩铩?/p>
結尾讓人吃驚。太過固執(zhí)的愛,太過小心的愛,太過崇拜的愛,讓我們都成了愛的囚徒。
靜水微瀾風碎月,青煙不散柳藏舟。
沒有完全明白
嗯,結局很好,猜到了,我想要用到以后的作品中。
最喜歡的三處:1是人人稱道的體育館長鏡頭,2 打不出A的打字機如同愛無能的男主,終將“恐懼”轉(zhuǎn)為“愛意” 3 恐怕是我能記得的最美好的關門鏡頭。
不得不說,那個長鏡頭很牛逼,應該融合特技了吧,否則那么多群眾演員,沒有剪切點的話很難做啊。不過與全片有些氣韻不合就是了。全片節(jié)奏基本不錯,幾條線也大體上有條不紊,故事講得有張有弛。除了幾處比較“過于煽情”,有些地方情節(jié)略顯窒澀,其余真的非常之贊。
我聽他們滴裡嘟嚕的說那西班牙語我就看不進去結果是一苦逼愛情片T_T....中年療傷系果然是本人最最害怕的題材。不外乎用極端濃稠的情感當色拉油把什么時間、回憶、真相之類攪和在一起,貌似自我救贖了一把,說穿了其實還是矯情哀怨無敵小媳婦兒一枚
1h00min48s~1h06min01s,牛逼長鏡頭
電影的最后半小時,讓我見識了什么叫力拔千鈞、百轉(zhuǎn)千回…2009非英語電影里最牛逼閃閃、值得回味的佳作?!盎貞浭俏覀冏詈髢H剩的東西了,至少挑好的回憶吧。你想如果一開始能制止這一切的發(fā)生,那你就會活在過往,沒有未來。忘了這件事,不然你就只會留下回憶?!?/p>
人,總會有那么點堅持。
Temo→Te amo。被囚二十多年后見到別人,說的唯一一句話不是求救,而是“求你讓他跟我說話”,太好的臺詞了,一句話就值一顆星。
缺掉愛的人生,就像永遠敲不出A字的打字機。逃避愛,逃了25年,終還是沒能逃過自己的這點“心事”,依舊要回頭來承認它、面對它。愛并不是牢獄,逃亡和放逐才是,空無一切的人生才是。而痛失愛,會將人的生命永遠停頓在、囚禁在那一個點上,靜止住,凝固掉,會讓人以死去的方式活著,活得如同死去。
最后十分鐘扭轉(zhuǎn)乾坤
1.人生只有一次,要告白要復仇都趕緊地!2.廢掉死刑吧,看吧無期徒刑最高!3.第一次看阿根廷的電影,是不是除了天朝所有地區(qū)的電影都可以露三點暴黑暗??!4.西班牙語真美好~我想學><
什么玩意兒……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好故事的魅力~(P.S.被足球場那個令人蛋疼長鏡頭鎮(zhèn)住了!)
2010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懸疑、愛情、政治、哲思、社會派推理兼具。前面略顯沉悶,但后半個小時的各種神轉(zhuǎn)折讓人大開眼界。表演和剪輯都毫無瑕疵,球場5分多的長鏡頭驚艷無比。除考究的構圖外,另一大攝影特點是大量使用長焦鏡頭造成前后景虛化,并常和過肩特寫鏡頭結合,隱喻了本片主題。(8.5/10)
我從未見過如此平靜而又殘忍的復仇。究竟是多深的愛,才能讓一個人不婚不娶,靠回憶一個早上的細節(jié)度過二十五年。究竟是多大的仇恨,才能讓一個人平靜的與兇手生活二十五年,不看一眼,不講一句話。影片的兩條故事線都一樣驚心動魄,我把忍了很久的眼淚,毫無顧忌的留給了所有的沉默和那扇關上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