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俄羅斯寂寞了
偶然在移動硬盤里發(fā)現(xiàn)了寫于一年半前的這篇文章,這是俄羅斯文學(xué)課的作業(yè)。憶往昔崢嶸歲月,我唏噓不已。或許 拖拖斯基老師已經(jīng)評上教授了吧,或許他還在給學(xué)生們放那些不知所云的電影。我開始懷念他的光頭了。
——————————————————————————————
東方西方——米哈爾科夫的寂寞俄羅斯
《西伯利亞的理發(fā)師》是俄羅斯著名導(dǎo)演米哈爾科夫上世紀末的作品,導(dǎo)演通過史詩般的表現(xiàn)手法講述了一個美國少婦與沙俄士官的傷感愛情故事。令人捧腹的詼諧橋段伴著催人淚下的憂傷結(jié)局,展現(xiàn)了俄羅斯民族的堅毅和魅力。據(jù)說電影上映后,俄國人難以自持地將這部大制作看了一遍又一遍??梢哉f,這部電影是一首關(guān)于俄羅斯的贊曲,一篇向俄羅斯人致敬的頌詞。然而它又不僅是一部關(guān)于俄羅斯的宣傳片,更是上世紀末俄羅斯最成功的一部商業(yè)片。
沙皇、士官、閱兵、科隆姆大教堂莊嚴凝重的水中倒影;貴婦、將軍、巷戰(zhàn)、西伯利亞一望無垠的寒帶針葉林。觀者無不為這樣的美景所嘆服,無不為這樣的愛情而感傷,然而,這樣一部充滿了噱頭的電影,已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俄羅斯電影,與其說它俄羅斯電影,毋寧說是一部取景于俄羅斯的好萊塢作品。
然而,電影里展示的是真正的俄羅斯嗎?有評論寫道:“米爾科夫影片中的俄羅斯不是曾經(jīng)有過的和現(xiàn)實存在的俄羅斯,而是作者幻想中的俄羅斯,是由皇帝加白馬、飲料加魚子醬、糖果加面包圈、謝肉節(jié)加焰火構(gòu)成的俄羅斯?!睂?dǎo)演米哈爾科夫絲毫不否認這一點。他公開坦言:他表現(xiàn)的是一個生機勃勃、美麗好看的俄羅斯。正是出于這樣一個目的,米哈爾科夫調(diào)用了一切資源,采用了一切手段,建構(gòu)了一個關(guān)于俄羅斯的夢。而這場夢不僅僅屬于米哈爾科夫,更屬于重新崛起的俄羅斯民族。在夢里,男人、女人的纏綿愛戀,東方、西方的文化碰撞,相互交織,融于一爐。讓人甘愿沉醉夢中,不復(fù)蘇醒。
一、 圣潔的女神
這部電影中的女性角色主要是兩個,一個是從美國來為發(fā)明家搞公關(guān)的少婦簡,編劇給她如下定位:氣質(zhì)高雅,風(fēng)韻動人,身世滄桑而老于世故,溫情是當(dāng)然不可或缺的,而商業(yè)利益卻永遠占居生活的首位。而這個風(fēng)月場上的老手卻不可思議的愛上了年輕的俄羅斯士官安德烈?托爾斯泰,托爾斯泰為了簡不惜放棄自己的前途,多次頂撞同樣傾心于簡的將軍,甚至拿小提琴弓鞭打?qū)④姡?dāng)他知道簡不尋常的身世背景后,依舊不改初衷,最終落得發(fā)配西伯利亞的命運。而簡,十年后輾轉(zhuǎn)到達西伯利亞,得知托爾斯泰已結(jié)婚,她選擇不見托爾斯泰,獨自離開。托爾斯泰望著簡消失在西伯利亞的林海中。
簡,屈服于命運,過著看似風(fēng)光的生活,卻干著另人不恥的營生(詐騙),而當(dāng)她想擺脫命運的安排,真正去愛一個人的時候,卻以悲劇收場。簡的經(jīng)歷似乎與哈代筆下的苔絲恰恰相反,苔絲不屈服于命運,生活異常困苦,最終她屈服于命運,嫁給了自己并不愛的亞雷,然而苔絲獲得的是比簡更悲苦的人生。簡這個人物,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對苔絲的戲擬,簡的人生軌跡處處與苔絲相反,而她得到了什么呢?嫁了一個瘋子般的老發(fā)明家、生了一個情人的私生子,在對情人的懷念中了此殘生。這是一個向哈代悲劇宿命論致敬的人物。然而正如同哈代稱苔絲為“一個純潔的女人”一樣,導(dǎo)演米哈爾科夫并沒有將簡塑造成一個可鄙的妓女,而是將她塑造成一個能演巧辯的交際高手,某種程度上,她還是個知所進退的善良女子。她沒有打破托爾斯泰在西伯利亞的平靜生活,而是默默離開,獨自養(yǎng)大她與托爾斯泰的私生子,卻將自己對托爾斯泰的強烈愛戀深鎖心中。只留給情人一個遠去的背影。
簡的選擇昭示:愛,即給予所愛的人幸福。
另一個是杜妮雅莎,托爾斯泰的女仆,她一直默默的愛著托爾斯泰,托爾斯泰被發(fā)配后,她毅然放棄了莫斯科的生活,陪托爾斯泰到西伯利亞過清苦的日子。杜妮雅莎體現(xiàn)著俄羅斯民族的一種典型性格:以圣母般的愛心容納苦難、堅韌地支撐。從杜妮雅莎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俄羅斯文學(xué)作品中許多女性人物的身影:驛站長的女兒冬妮婭、拉斯柯尼科夫的妹妹索尼婭、保爾的初戀情人冬妮婭、十二月黨人的妻子們……影片中這個面色紅潤,身軀結(jié)實的俄羅斯下層姑娘,,讓人不得不聯(lián)想到車爾尼雪夫斯基的那個著名的“美”的定義——美是生活。影片中有句臺詞說:“俄羅斯的勇氣不僅僅在于爭勝,而更在于堅韌與耐心,堅韌加耐心,這就意味著勝利?!边@正是杜妮雅莎的寫照,她沒有因為簡的出現(xiàn)而醋意大發(fā),也沒有因為托爾斯泰對她的忽視而消沉落寞,無論托爾斯泰的身份士官還是囚徒,她始終不離不棄守護在愛人的身邊,她或許沒有優(yōu)雅的談吐,出眾的容顏。但她卻以堅韌與耐心陪著托爾斯泰共度苦難。常言道:娶妻取德。或許正是“杜妮雅莎”們的勤勞、忠貞、特別是吃苦耐勞的品德,才維系和傳承了俄羅斯民族的歷史與文化精神,也正是她們的這種堅韌和耐心,才使得俄羅斯不斷從困境中崛起。
杜妮雅莎的品德是導(dǎo)演和所有俄羅斯人所希望和倡導(dǎo)的俄羅斯精神。
二十世紀末的俄羅斯人,憑借著杜妮雅莎式的堅韌,經(jīng)過了十年的修養(yǎng)生聚,又看到了民族崛起的曙光。正如愛麗絲是但丁一生創(chuàng)作的源泉,“杜妮雅莎”是俄羅斯民族不斷前行的力量所在。杜妮雅莎是燈塔、是俄羅斯人心中永恒的圣潔女神。
二、 東方西方
導(dǎo)演米哈爾科夫描繪了一個理想中的俄羅斯,無論的景色還是風(fēng)俗,甚至是酒鬼都那么的可愛。這樣的一個俄羅斯,面對自己,有過去的驕傲,也有現(xiàn)在的迷惘。面對西方,心態(tài)異常復(fù)雜。
電影名字是《西伯利亞的理發(fā)師》,似乎取自博馬舍的著名歌劇《塞維利亞的理發(fā)師》。所不同的是《塞》劇喜劇色彩更濃郁些。男主角托爾斯泰熱愛歌劇,而他所擅長的正式《塞》劇的姊妹篇《費加羅的婚禮》,電影中,托爾斯泰一共三次演唱了《費加羅的婚禮》中的著名唱段《你不要在做情郎》,讓人感覺“西伯利亞的理發(fā)師”應(yīng)當(dāng)和托爾斯泰演繹的塞維利亞的理發(fā)師費加羅有些許聯(lián)系,然而,影片的最后,人們得知,所謂西伯利亞的理發(fā)師,竟是怪獸一般的伐木機。我們從這里,可以看出導(dǎo)演的意圖:俄羅斯人應(yīng)當(dāng)也已經(jīng)吸取了西方文化的精華,不然,托爾斯泰何以能夠如此精彩地演繹費加羅?但與此同是也應(yīng)該時刻保持對西方工業(yè)主義侵襲的警惕,不能讓“西伯利亞的理發(fā)師”這樣的怪獸任意肆虐俄羅斯的土地。
俄羅斯向來不缺世界級大師,無論文學(xué)巨匠普希金、托爾斯泰,音樂大師柴可夫斯基,還是比肩亞當(dāng)斯密、凱恩斯而不差分毫的經(jīng)濟學(xué)家赫克歇爾、俄林,都足以讓俄羅斯人自豪。然而二戰(zhàn)勝利以來,俄羅斯似乎除了AK-47之父卡拉尼什科夫,也就沒有可以值得拿出來炫耀的人物了,這是專制集權(quán)之禍,還是經(jīng)濟滯后之果,沒人能說清楚。站在新世紀的門口,米哈爾科夫用一部《西伯利亞的理發(fā)師》把俄羅斯人帶回到曾今的輝煌年代,借沙皇之口提出了堅韌忍耐以致勝利的口號。不得不讓人聯(lián)想,這部電影是否有其他什么政治意圖。
俄羅斯的雙頭鷹國徽,表現(xiàn)出俄羅斯一頭盯著西方,一頭望著東方的特點。然而,這樣的特點給俄羅斯帶來的只能是尷尬:很明顯,東方的中、日、印不會將俄羅斯視為同類;而西方諸國也對俄羅斯心態(tài)異常復(fù)雜。這部《西伯利亞的理發(fā)師》告訴人們,俄羅斯人還是傾向于西方文明的,比如:沙俄大公喜愛《費加羅的婚禮》,軍校的將軍會說法語、德語,軍校聘任的地理老師用英語授課,講歐洲地理……那么,西方人又是怎么對待俄羅斯人的呢?從電影中得到的答案是:利用。瘋子一般的美國發(fā)明家為了得到大公的贊助,從美國請來專業(yè)的詐騙高手,用美人記欺騙可愛得有些弱智的軍校將軍。最終,發(fā)明家得到了錢和砍伐西伯利亞森林的權(quán)利,而將軍人財兩空。發(fā)明家開動著他的怪獸般的伐木機,放聲大笑,橫沖直撞,西伯利亞的俄羅斯人只得抱頭鼠竄。這一情節(jié)只得深思,這里的發(fā)明家是否意在隱射西方諸國:在需要俄羅斯的時候,他們可以賠笑送禮,如同奴才;在攫取俄羅斯利益的時候,他們可以耀武揚威,好比怪獸。
電影中處處充滿了對比,俄羅斯人認為自己屬于西方,而西方人卻只是貪圖俄羅斯的金錢和資源。美國少婦華貴動人,確是個詐騙犯;俄羅斯姑娘粗獷圓潤,確能陪主人公共度苦難……
二十世紀末的俄羅斯一直思考著自身與西方的關(guān)系,一方面,俄羅斯自認為是西方世界的一份子;另一方面,西方諸國認為“爾乃蠻夷”;俄羅斯欲加入西方而不得,只能“獨善其身”。這部電影展現(xiàn)了俄羅斯的這種矛盾狀態(tài)。
尾聲
米哈爾科夫是可敬的。在某些導(dǎo)演還在用紅棉襖加村姑的大辮子,妄圖博取西方人的歡心之時;在他們用大制作加無聊的臺詞,奢望顯示自己的所謂哲學(xué)思辨之際。米哈爾科夫卻以嫻熟的導(dǎo)演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個活潑生動、美麗光榮的俄羅斯民族,這個民族或許有酗酒、斗狠的缺點,確是充滿希望的?;蛟S米哈爾科夫美化了俄羅斯,但是,這樣一部“主旋律”電影并不惡心、肉麻,而是自然流暢,清新自然。這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主旋律”
2 ) For you,a thousand times over
記得最初她揭開幕布,一群年輕的士兵坐在地上嘻嘻哈哈吃著甜甜圈;
記得失去與愛人共舞機會、氣得和小狗齜牙咧嘴的安德烈;
記得她染回了發(fā)去找他,把一個成熟的、頗具風(fēng)韻的女人所可以給予的一切給予他,她喚他,my boy,我的少年。
記得他被送上流放的火車,朋友們唱起費加羅的婚禮,追逐著漸行漸遠的火車,他在火車里高聲應(yīng)和,那一刻,世間一切風(fēng)景都緘默。
當(dāng)然,還有最后的最后,蒼老的安德烈與年少的安德烈一起為了他們的愛和夢朝前奔跑……他終于還是平靜地看著她離去,那一刻,他塵滿面,鬢如霜。
如果我們相逢
在多年之后
我將如何向你致意?
以沉默,以眼淚。
我被深深地震撼。為了那怦然心動的愛情、為了白雪中的俄羅斯、為了那曾經(jīng)火一樣熾熱的少年……更為了,那輕狂的、放肆的、如莫扎特的樂曲一般曼妙、如少年的笑容一般美麗的,青春。他們的。我們的。
或許,真的只有在年輕的時候,我們才能這樣不顧一切地面對世界。
Что в имени тебе моем?
A.C. Пушкин
1830
Что в имени тебе моем?
Оно умрет, как шум печальный
Волны, плеснувшей в берег дальный.
Как звук ночной в лесу глухом.
Оно на памятном листке
Оставит мертвый след, подобный
Узору надписи надгробной
На непонятном языке.
Что в нем? Забытое давно
В волненьях новых и мятежных,
Твоей душе не даст оно
Воспоминаний чистых, нежных.
Но в день печали, в тишине,
Произнеси его тоскуя;
Скажи: есть память обо мне,
Есть в мире сердце, где живу я...
我的名字對你有什么意義?
它會死去,
象大海拍擊海堤,
發(fā)出的憂郁的汩汩濤聲,
象密林中幽幽的夜聲。
它會在紀念冊的黃頁上
留下暗淡的印痕,
就像用無人能懂的語言
在墓碑上刻下的花紋。
它有什么意義?
它早已被忘記
在新的激烈的風(fēng)浪里,
它不會給你的心靈
帶來純潔、溫柔的回憶。
但是在你孤獨、悲傷的日子,
請你悄悄地念一念我的名字,
并且說:有人在思念我,
在世間我活在一個人的心里。
>>>這部片子讓我愛上愛情。俄式作品了解進行時。
3 ) 決不低下高貴的頭顱
什么是西伯利亞理發(fā)師?那是一種大型伐木機的名字,它在西伯利亞廣袤的大地上出現(xiàn),高大的樹木應(yīng)聲而倒,大工業(yè)時代的先行官進入了俄羅斯大地,純樸的俄羅斯人們四散驚逃。
西伯利亞,寒冷,荒涼,流放之地。美國女子珍妮駕著馬車尋找她的愛人,那個年輕英俊的俄羅斯軍官,她找到了他簡陋的房子,茶還是熱的,可是卻沒有人,在儲藏室,她發(fā)現(xiàn)了托爾斯泰以前的女仆露婭,她的旁邊是兩個年幼的孩子,他們都很驚恐,露婭的手里還拿著一把鐮刀。珍妮是威脅,正是珍妮葬送了安德烈·托爾斯泰的遠大前程,屋子里都是陌生的味道,他被一個真正的俄羅斯女人照顧的很好,珍妮只好離開,十年的等待和想念都失去了意義,她來晚了,她沒有見到安德烈,就等于她沒有來過。
但是安德烈見到了她,遠遠的看見了心愛的女人駕著馬車飛奔,十年過去了,安德烈不再是那個英俊而熱烈的軍官,他滿臉胡子,貧窮,成了一位獵人,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太多滄桑的痕跡,只是,他還活著,并且學(xué)會了點燃一支煙,慢慢抽。
影片的名字或許是來自法國戲劇家博馬舍的“費加羅三部曲”吧,由《塞維利亞的理發(fā)師》衍化來的片名,《費加羅的婚禮》是安德烈排練的劇目,當(dāng)珍妮給兒子講述往事時,她是《有罪的母親》。
俄羅斯,就像她的地理位置一樣,處于東西方的交流和碰撞中。珍妮,來自西方世界的女人,她可以征服一個俄羅斯男人,可是卻不理解他,最后也得不到他。
安德烈執(zhí)著的像是挺拔的白樺,決不低下高貴的頭顱,他對珍妮萌發(fā)的是古典主義的愛情,寧可為了愛情去決斗,去自尋死路,也不容許任何雜質(zhì)玷污了愛情的純潔。
片子講的不是愛情,而是俄羅斯的民族。伏特加、英俊的軍官為了愛情揮劍決斗,華麗的舞會、熱鬧的集市、跳舞的吉普賽人、精壯的男人們赤裸上身在雪地上毆斗,然后擦干血跡互相慶祝,這都是“俄羅斯民族古老的習(xí)俗”。
這段愛情因為發(fā)生在那個遙遠的寒冷的國度才顯得與眾不同。我想,珍妮離去的那天,安德烈回到家里,他和塞婭都不會提到珍妮,他們會吃一點蘑菇拌小牛肉,喝一點酒,然后平靜的過完這一天。
4 ) 當(dāng)你的馬車在西伯利亞原野上疾馳而過
假如我又遇見你
隔著悠長的歲月
我將如何致候
以沉默以眼淚
實際上。
我只是靜靜的點了一支煙。
當(dāng)我循你的氣息翻滾下山。
當(dāng)我的容貌已無法辨認。
當(dāng)你的馬車在西伯利亞原野上疾馳而過。
當(dāng)懊熱的空氣如往事般瞬間淹沒我。
假如你還記得那首曲子。
它像你一樣歡快美好。
它像你一樣溫柔倔強。
它像我們的愛情一樣。
將被記念。
將被遺忘。
5 ) 暗涌——《西伯利亞理發(fā)師》
許久不看電影,害怕在電影里找不到一絲絲感動或悲傷。今晚,卻在《西伯利亞理發(fā)師》里,尋回了想找的一切。
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極平常,極悲傷,極凄涼,無盡唏噓……
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影片進展到三分之二時,我才看到相愛的人在一起。不是擁抱那么簡單,而是伴隨著壓力和幸福的暈眩,成就一段脆弱的愛情。
我對yulinge說,我看到了愛情。她笑稱片子把我的冰山融化了一個小角。而我無法抑制的淚水,卻是流在安德烈離開莫斯科的站臺上。一群好友奔跑著來到站臺,為這個年輕氣盛的好朋友送行。滿滿的近乎封閉的車廂,哪里又尋得到安德烈的面孔?于是戰(zhàn)友們唱起了歌,那首他們熟悉的歌。在混亂中,奔跑中,在淚水和汗水的縫隙里,歌聲穿過擁擠的人群,傳到安德烈的耳里。他唱起了歌劇,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而他們的教官,在幾乎無法站立的人群里,長久的敬禮……光線昏黃蒸汽彌漫,混亂中卻似乎有一縷光,隱隱含著希望。
我不得不承認我喜歡悲涼的結(jié)局。那種欲求不得的悲傷和無可奈何的無奈,最是打動我的心。珍妮苦等十年,只為了那個讓她感受到自我的年輕人。十年,會讓一個俊朗少年變成什么樣子?十年,你是否還愛我?
西伯利亞廣闊的土地,成片的森林和小小的木屋。麥克肯特名為“西伯利亞理發(fā)師”的巨大機器張牙舞爪的開進森林,似乎要吞噬世間的一切。珍妮心潮澎湃,她知道,距離她心愛的人,只有兩俄里的路程。
小馬車奔跑在發(fā)黃的草地上,費加羅婚禮的歌劇、火車廂里的初次相遇、被弄壞的扇子、幸福的暈厥、欺騙和年少氣盛……一切過往都要在這不長的兩俄里內(nèi)重疊、消失。
安德烈的家:熟睡的孩子,冒著熱氣的咖啡,院子里的雪橇犬和篝火,籠子里的鳥兒,床上的玩偶……唯獨沒有安德烈。
珍妮的每一次呼喚都成空,西伯利亞廣袤的森林默默的回應(yīng)著她。躲在儲藏室門后的露婭帶著三個孩子,握著鋒利的鐮刀,想要保護自己辛苦維持的家。她臉上堅韌決絕的表情,藏著她十年來對安德烈的追隨和不離不棄。什么才是愛情?是我愛你,還是我愛你,你也愛我?
音樂響起,我看到的還是那個年輕的安德烈,以及偉大的沙皇。俄國人的深厚情感,埋藏在遼闊的土地上。那些青蔥歲月,那些塵塵往事,都像不斷被摧毀倒下的樹木一樣,崩潰了。這就是崩潰了……
在安德烈家的20分鐘,勾去了所有的人、事,和等待這個時刻的整整十年。又是一個十年,當(dāng)年藏在珍妮背后的小孩已經(jīng)長大成人,有著他父親一樣的固執(zhí)和無所畏懼。不過二十年后的固執(zhí)就顯得幸運多了:教官對著所有士兵大喊:莫扎特是偉大的作曲家!那個固執(zhí)的孩子,就高興的摘下了防毒面具。
那個藏在西伯利亞森林里的俄國人,或許帶著一絲遺憾,或許帶著懊悔,或許帶著沉重的思念,誰知道呢?總之是19世紀末的俄羅斯,空氣不是自由的,固執(zhí)和強烈的愛,沒有合理的發(fā)作方式,就是危險的。
十年后,面目憔悴的安德烈,在西伯利亞看見了自己心愛的女人,然后,他點了一支煙,一切皆成云煙。
6 ) 任是稚拙也動人
將近夜半,帶著些睡意,在老公推薦下看碟。the Barber of Siberia?看到片頭古典的紅色幕布,我忍不住問,不是Siviglia?老公對著幕布拉開后的那一大片亞寒帶森林說,不,就是西伯利亞。
影片開頭珍給兒子寫信,這個倒敘結(jié)構(gòu)給我一個明白的信號,本片是個悲劇。其實就故事主線來講,不過是個不大新鮮的愛情故事罷了。邂逅,迷戀,誤會+三角,錯過,追憶,無非這些。就是男女主人公的搭配――年輕沖動的俄國士官生和風(fēng)情萬種的美國寡婦,也不是什么出奇的組合。
但是,竟然還是被打動了?;叵朐颍蠹s一是氛圍,二是細節(jié),噢,還有角色。
所謂氛圍,嗯,那種冰涼清冷干脆的空氣,人們臉上帶著點兒傻勁兒的傲氣,貴族舞會和平民狂歡中相近的瘋狂,交織成一種集體白日夢似的景象。這就是所謂不是西方人,也不是東方人的俄羅斯民族嗎?
有人說男主角安德寄托了導(dǎo)演對俄羅斯人的理想。我所記得的是他總是傲然昂起的下巴,執(zhí)著的眼神,開始的時候挺好笑,后來越看越可愛,最后則讓人心痛,最后的最后還加了一分敬意。如果說他有什么讓我吃驚的舉動,就是隨雷諾上將去向珍求婚的那段。我大約是受中國悶騷人士毒害太深,以為會是這樣的場景:安德替上將念著英文情詩,用別人指定的臺詞傾訴自己的心聲,眼神深情而幽怨……但我猜到了開始,卻沒猜對結(jié)局――念了一半,安德憤然脫稿,清晰堅定地說自己的心里話:自從在火車車廂見到你,我就一見鐘情;我剛畢業(yè)薪水不高,還沒有能力結(jié)婚,但是未來我愿意努力……旁邊的將軍愕然停下了演奏,珍和冒牌老爸也尷尬無言,小伙子卻自顧自地把要說的說完,昂著下巴一個立正出去了。是啊,他就是這么不留余地,不搞黯然自傷那一套。他還是個孩子呢,才這么任性地不顧后果不看對象地要求純粹的感情吧?真傻,真可愛。
女主角一開始明顯是逢場作戲,到后來才被她本來蔑視的孩子氣的安德所震撼,發(fā)現(xiàn)世上真的有交易之外的東西。Julia Ormond把珍演得很有魅力,嫵媚伶俐,但偶爾一陣粗野的大笑不免揭示出她并非一個標(biāo)準(zhǔn)的淑女。估計就是這點讓人意外的野性對血管中涌動著瘋狂的俄羅斯人有致命吸引力。
其他的,喝醉了酒的上將好玩極了,突然成了超人,像醬爆一樣burning了。去求婚,鄭重地從大公事包里拿出父母的畫像展示給冒牌父女看,認真勁兒讓我對他有點同情。
有個細節(jié)不知為何印象很深。沙皇閱兵那段,致辭之后沙皇離開,士官生們干了杯摔杯子扔帽子歡呼擁抱,一片雜亂喧鬧場景中,沙皇用過的高腳杯靜靜立在桌角,無限沉靜。潛意識里覺得這是個象征:這些熱血沸騰的宣誓效忠的士官生們不過是些易碎的玻璃杯,面目相似、層出不窮,而沙皇則像那只金銀高腳杯,獨一無二,冷眼睥睨。但他皇位面臨的已經(jīng)是盛世的余暉,像獨立于桌角一般,孤傲中透著不安。
西伯利亞那場木屋搜尋的戲,鏡頭很有心計,稍顯刻意,不過還是很好地配合了珍心境的一步一步變化。最后一扇門打開后,緊張的寂靜中,一個青蘋果滾落。珍撿起果子,眼淚掛下來,而此時門后的母子數(shù)人屏息擁立,母親手中的鐮刀光亮閃閃,大人孩子臉上早已淚痕斑斑,――真不知誰更委屈難過。而男主角一直不出現(xiàn)。直到最后,當(dāng)女主角終于說出了她的我早就明白了的秘密之后,才回放了當(dāng)年的一幕:安德似有所感地沖出森林,看到珍駕著馬車橫穿過荒野,他沒有一絲青春剩余的面孔毫無表情,點著一根煙沉默著。而此時,鏡頭疊加至因得到勝利而歡快奔跑的陰陽頭美國大兵安德羅?麥加勒處,在他的俄國生父滄桑的臉襯托下,摘下防毒面具的正是個重生的安德。老實說,俗套,但看著解氣。
安德的人生沉寂于西伯利亞,但他的青春卻照亮了珍的生命,是這個白日夢中最燦爛的夢境。稚拙的執(zhí)著,原來最動人。
7 ) 《西伯利亞理發(fā)師》無關(guān)理發(fā)師
這是一部讓人誤解的片名,沒看過的人以為這是一部講理發(fā)師的電影,然而卻根本不是。
里面完整出現(xiàn)過“西伯利亞的理發(fā)師”只是一部巨大的伐木機器,狀若怪物,連小孩子第一次看見都恐懼得閉上眼睛,大人也滿懷驚恐。
此片不過是由這部機器試驗發(fā)明之初而引發(fā)出來的一個故事。
電影的背景是19世紀中,美國發(fā)明家為了得到俄國軍隊的經(jīng)費支持,讓一個交際花珍妮冒充自己的女兒勾引軍校的將軍校長,沒想到軍校的一個士兵安德烈對她一見鐘情,愛上了她。而年老的將軍受到到珍妮的吸引向她求婚的時候,士兵安德烈冒失地不合時宜地向女人表示了他忠貞的愛情。一個故事從此上演。
前半部分是活脫脫的喜劇電影。
開頭:美國軍營:小官問士兵:是誰把自己的畫像貼在這里的?這里不允許貼自己的畫像!。。。。啊?是莫扎特?莫扎特是誰,自己站出來?。。。。。啊?他已經(jīng)死了?誰允許他死的?他死了為什么沒有人報告我?。。。。。和我一起說:莫扎特是狗屎!。。。。什么?你不肯說,那么就罰到你肯說為止。
中間:俄國軍校學(xué)生給即將來到的舞會大廳打蠟,笑料百出。舞會開始以后,因為太滑的地方產(chǎn)生了溜冰場的效果,大廳一片混亂。。。但是非??尚?。
俄國懺悔節(jié)的那個晚上,全城居民野外狂歡,將軍喝醉酒以后也是笑料百出。
這部電影用了很多場景表達俄國當(dāng)時的狀況:懺悔節(jié)的狂歡場面、舞會的盛大、沙皇視察軍校、西伯利亞一望無垠的大場面等等,有文化的豐富和厚重氣息。
穿插其中的,就是我前面敘述的愛情故事。美國交際花珍妮和俄國軍校學(xué)生安德烈。還有悲劇的中介人——將軍校長。
一個青春單純的軍校士官,愛上了風(fēng)塵女子珍妮,除了她的嬌好容貌,也被她的異域風(fēng)情的活躍大方和熱辣所吸引。
當(dāng)暗戀在心中的時候,他為了維護珍妮的名譽和自己的同班同學(xué)用劍決斗,弄得自己受重傷,所幸上級尉官和自己的同學(xué)幫他掩飾后免受軍事處分;
當(dāng)校長覺得安德烈的英文比自己好,于是讓他替自己念給珍妮求婚的情書的時候,他不合時機地加入了自己激烈的真實情感,向珍妮表達了自己的愛,并在珍妮和校長的目瞪口呆中揚長而去;
珍妮被他的表白所感動,找到了他的家,并勇敢地獻身。他開始是拒絕的,但是看到珍妮黯然出門的時候,他突然暈厥。珍妮回頭摟住他,他們熱吻,并熱烈做愛。
他以為自己得到了珍妮的愛情,但是又遭遇到《費加羅的婚禮》事件,在作為軍校主演給沙皇獻禮的歌劇臺上,演出休息時間先聽到珍妮對校長曖昧解釋,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憤怒的他沖向雨中,在同學(xué)們的哀求下回到臺上,神情恍惚之中又看到珍妮和校長親密交頭接耳,認為自己的愛情被強烈侮辱,不顧一切地沖向臺下的校長將軍,用樂隊的弦向校長猛然擊去!
安德烈并定義為襲擊沙皇,受軍事審判后,被發(fā)配到西伯利亞的荒原服苦役??嘁壑笞隽艘粋€當(dāng)?shù)氐睦戆l(fā)師。
10年以后,西伯利亞理發(fā)師這種伐木大機器終于成功,珍妮去尋找安德烈,只到了他的家,一個人都沒看見,但是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和追尋過去的當(dāng)年的女仆結(jié)婚并有了三個孩子。珍妮黯然神傷,策馬飛奔離去?;倘粜撵`感應(yīng)的老的完全失去了任何色彩的安德烈從大森林中奔出,看到了遠處飛奔而去的珍妮,突然又停住,垂下自己的眼睛,點燃了一根煙。。。。
我昨天看了一遍這電影,我感覺是一部性格悲劇。這部電影的愛情并不讓我感動。因為只覺得只能算是一種單向的青澀的愛戀。年輕的男孩,因為太年輕,太沖動,而就這么毀滅了自己的前程,也可以說一生。當(dāng)他后來回首往事的時候,能記起來的是過去的那短暫的還不確定的愛戀,還是因為環(huán)境窘迫而帶來的無盡的綿綿的悔意呢?誰會知道?
珍妮的出生狀況讓她很難再體會愛情吧。年輕的時候就被繼父多年包養(yǎng)強奸,當(dāng)繼父無能為力的時候,才將她趕出去自謀生路,成了交際花一名。在她的心中,多次職業(yè)經(jīng)歷需要造成的真真假假的情感她自己能準(zhǔn)確分辯嗎?所以我覺得女主角珍妮也只是出于對小伙執(zhí)著愛戀無懼無畏的表達,而有些感動,出于回報而獻身給他,在安德烈襲擊將軍以后,她被他熱烈的愛情徹底感動了。那是,什么都太遲了。
我最感動的情節(jié),是安德烈襲擊將軍被制服以后,就是那個曾和他決斗的同學(xué)趴在他的身上,說: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呢?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我一霎那間淚流滿面。
對?。克麨槭裁匆@么做呢?有很多成熟的方式可以處理這樣的事情。只可惜,我們?nèi)松?jīng)經(jīng)歷的事情都不能再重來一次。也當(dāng)然,如果什么事情都深思熟慮以后才行動,那還有什么故事可看呢?
精彩也就在沖動中體現(xiàn)。所以,悲劇看起來,總比喜劇更深刻。
最后呼應(yīng)一下開頭:那個倔強的罰死也不說莫扎特是狗屎的青年士兵,正是珍妮和安德烈一夜情的產(chǎn)物。這個兒子像極了他那個當(dāng)年一點不會轉(zhuǎn)彎的倔強的生父吧!當(dāng)然,那個生父安德烈這一輩子也不會知道了。
最后一個鏡頭,我緩緩?fù)鲁銎邆€字:“針葉闊葉混合林”
笑著開始,沉默結(jié)束…
火熱、沖動、赤誠、無暇,用生命去捍衛(wèi)的古典式愛情和尊嚴,大概已經(jīng)失卻并遺留在了那個時代。此片喚回了我對俄羅斯的熱愛。
為了愛你,我情愿餐風(fēng)宿露,不可一世
愛情還是太迷人 只要你肯等
即便是在向好萊塢靠近的俄羅斯復(fù)興電影中,依然能夠看到“詩電影”的美學(xué)傳統(tǒng)。
她說:“我從沒想過我的一生中還能夠有一個人這樣的愛我”。她說的一定是真的。
堅持莫扎特是偉大的作曲家有意義嗎?十年的苦苦追尋有意義嗎?阿黛爾雨果的故事有意義嗎?"有時候我們覺得生活背叛了我們,其實是自己背叛了自己"。即便一切都化為遠望時吐出的那口香煙,如果能像<下一站天國>那樣,在離世時選擇生前的一段記憶留下,我想他們都會選擇在車廂里喝香檳,這就是意義。
這部片子非常大氣,俄羅斯電影就是不一樣啊
和媽媽早晨起來一起看的好片子~多么美妙的星期天呀~我喜歡大雨把我們都關(guān)在家里~09.5.10
我曾經(jīng)幼稚的以為自己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現(xiàn)在我才知道,生活是一個等待著鮮花的花瓶。
⒈一直以為這是講述「西伯利亞的理發(fā)師」的故事,結(jié)果「西伯利亞的理發(fā)師」-竟-然-是-臺-伐-木-機-器-,瞬間有點囧到了;⒉前面是滑稽浪漫的青春愛情喜劇,后面則是相愛的人卻無法廝守終生的愛情悲?。虎晨粗R近結(jié)尾的那些風(fēng)景空鏡,突然好想戴上耳機、聽著音樂,一個人在那片秋季的落葉闊葉林漫步。
那個意氣風(fēng)發(fā)神采飛揚的少年軍官,變成了目光呆滯十指黢黑的中年獵人,一次無意的嘲諷,換來的是此生永訣。他的愛太認真也太沉重了。最打動我的是士兵們齊聲高唱滿含熱淚送別他們的兄弟,比愛情還要凄絕。
我用全部生命愛過你,用荒涼的殘生感應(yīng)到你,卻始終沒有跨出那一步,在余生都錯過你。
你閃亮一下子,我暈眩一輩子。
篇幅冗長也就罷了,關(guān)鍵還處理的如此喧鬧、浮夸、肉麻、煽情,讓人看的有些尷尬。而且主要人物也都很不討喜,男主甚至比女主更令人厭惡。一個大小伙子動輒就妒火中燒、任性胡為,這與小人何異?總之,不管結(jié)尾再怎么渲染怎么悲情,都沒法打動我分毫。
好假的高分。
以一個蹩腳的愛情故事引出俄國人灼熱的浪漫情懷,他們在特定時代遭遇的困境,以及他們的矛盾性。他們向往西方的自由,卻又熱愛著自己的土地。面對伐木機顫抖的樹林,在懸崖上彈奏莫扎特,那些畫面極富生命力。反襯著愛情的蒼白,和西方女人在這個故事中的格格不入。引出這一切華彩的東西卻最缺乏說服力
悲劇不是一副活不下去的苦逼相,喜劇也不是沒完沒了的呵你癢。用喜劇的形式來表現(xiàn)生命的悲劇,才是大手筆。讓你笑到抽筋,痛徹肺腑!
看完最深的感受就是那張年輕略帶張狂的面孔,高抬的下巴,驕傲的眼神,還有執(zhí)著。愛情在這里沒有太讓我動容,可以用看到的這句話來說明:“愛情本身并不值得我們歌頌,因為愛上一個人太簡單了,你處在人生的岔口,選擇往左或是往右,會愛上一個不同的人?!痹趦?nèi)個青春,誰都會有愛上的人吧。不知道十年之后,他在西伯利亞的樹下回憶過去時會怎么想。管它呢。也許就是因為不再相遇,才顯得那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