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戰(zhàn)爭、諜戰(zhàn)一體的多線敘事的悲劇故事。建議跟瑞典劇《卡莉法》一起看。后者是反恐類型的。 這部劇也真的夠狠,特別是前6集,一直提心看的,不得不說剪輯的功勞很大,整部劇設置那么多條線,那么多沖突,還能讓人看得那么順暢且不拖泥帶水的,著實可見演員和劇組的功底非常成熟。一邊是文明社會的看似平靜如水實則暗流洶涌的生活,另一邊是實打實的戰(zhàn)爭,天堂跟地獄的差別無非就是一條國境線(土耳其-敘利亞,就是這么近在咫尺)。更慘烈的說的話,可能戰(zhàn)爭已經融入了他們的身體,地獄對于他們來說就如家常便飯。說句題外話,每次看到主角一起作戰(zhàn)時,英語、法語、庫爾德語來回切換的時候(我就好吃這種細節(jié),不必討好某國觀眾特意讓演員只說一種特定語言),我都替他們累,要是有同聲傳譯器就好了。 劇情/戰(zhàn)爭/諜戰(zhàn)/驚悚,劇情85分,18歲以下未成年人不宜觀看,18歲以下未成年人如需觀看須滿15歲最低觀看年齡門檻,15歲以下青少年兒童禁止觀看(分級警告)!
這是一部非常非常非常好的電視劇,故事情節(jié)、畫面質感、思想深度,都完美的融為一體。
劇集一開始聚焦庫爾德女子自衛(wèi)軍,以千里尋妹做為鍥子,展開情節(jié),然而再看下去,發(fā)現又遠遠不止于此,里面涉及了歐美中東的方方面面。
本劇最有深度的地方,是展現了最大的悲劇:都是些有理想的人,卻在這里互相殘殺不休。
安娜,法國富家小姐,考古學家,充滿了理想與熱情,善良純真,最后卻殺人不眨眼,成了摩薩德的特工。她做錯了什么嗎?愛上一個伊朗異議分子?和父母哥哥賭氣遠走他鄉(xiāng)?為了想幫忙拯救另一個異議分子和摩薩德糾纏在一起?為了找出核研究設施卻害死科學家和無辜女孩?發(fā)展同事庫爾德女孩做下線卻害死一家人?為了贖罪去幫庫爾德女子自衛(wèi)軍打仗?為了救哥哥女朋友和摩薩德妥協?一步步,怎么走到這樣的境地?和她的初心相距不知道多么遙遠了。
哥哥,聽到妹妹要嫁給伊朗異議分子,沒法接受了,父母雖然中產知識分子,知書達理,思想開放,但讓女兒嫁給一個回教徒?不要說沒有種族歧視偏見啥的,輪到自己親人時就沒法客觀理性了。于是舉報了伊朗異議分子逾期居留,遣返后被吊死,導致妹妹和家人斷絕往來。愧疚之下,千里尋妹,卻辜負了未婚妻。
英國中東難民三兄弟,無法融入當地社會,學校里被霸陵,長大后沒有出路精神苦悶。愛彈鋼琴的最后成了狂熱分子,燒了鋼琴;金發(fā)帥哥為了圣戰(zhàn)妻離子散,甚至不惜要把好哥們和摩薩德特工一起炸飛;老三一心想融入,去當兵卻被排斥,安心開雜貨店又被無良摩薩德哄騙去臥底。
摩薩德手段似乎最惡劣,但以色列強敵環(huán)恃,生存不易,無所不用其極也是可以理解的。
伊斯蘭國是絕對惡人,但內部的那種兄弟之情,卻也讓人感動,而且不是美國搞伊拉克、搞阿富汗、搞敘利亞、搞利比亞……,怎么會有伊斯蘭國這種怪胎出現?
庫爾德人又是一大悲劇,除了大山沒有朋友,庫爾德人的英雄薩拉丁曾把十字軍趕出耶路撒冷,如今卻被伊斯蘭國認為不是好穆斯林。究其根本,還是英國作得孽,為了在后殖民時代繼續(xù)興風作浪,在中東埋了無數雷,再加上美國人利用庫爾德人肢解伊拉克,更拉仇恨。庫爾德女子自衛(wèi)軍,美麗而悲壯,不甘淪為伊斯蘭國的性奴,于是組織了類似修女戰(zhàn)士的組織,不談戀愛不結婚,死戰(zhàn)到底絕不投降。
形形色色的各國志愿者,為了各自的理想戰(zhàn)斗著。
大家都有理想,結果卻是地獄。
背景如下:2014年10月,伊斯蘭國集結1萬兵力,入侵庫爾德人控制的土敘邊境城市科巴尼,一路燒殺。當地居民40萬人逃離此地。ISIS將科巴尼三面包圍,城內水電已經斷絕。YPG人民保護部隊與少數敘利亞自由軍手持輕武器,決心以不到2000人跟ISIS火拼到底!
伊拉克的庫德族武裝開始拼命增援,但此時土耳其政府以“防止恐怖分子滲透”為名封鎖了邊境(土政府希望借ISIS手打擊庫爾德人),拒絕任何國際援助通過,也不準科巴尼的難民過境。由于科巴尼距離土邊界太近了,各國媒體只需站在邊境另一側就可清晰觀察到戰(zhàn)局發(fā)展。大量關于ISIS暴行與難民潮的畫面被傳出。
人們看到了土政府的冷漠,以及YPG人民保護部隊是如何孤獨對抗著“伊斯蘭國”這個人類公敵的。這反而給了庫爾德人免費宣傳的機會!
國際社會已經意識到如果科巴尼失守,將帶來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不能再等了! 9月27日,美國的空中支援終于到來!但情況仍然危急,科巴尼即將淪陷的消息頻繁傳出。直到10月29日,土耳其終于抗不住國際壓力開放了邊境,庫德族增援部隊陸續(xù)抵達戰(zhàn)場。
YPG寸土不讓,死磕ISIS,科巴尼已經成了全球關注的焦點,伊斯蘭國的暴行突破了人類的底線。各國志愿者開始大量潛入敘利亞,參與YPG人民保護部隊。 2015年1月,YPG及其盟友開始反攻,擊潰了ISIS,取得了科巴尼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 科巴尼之戰(zhàn)成為國際社會打擊“伊斯蘭國”的轉折點,這讓庫德族武裝贏得了巨大聲望。截止到2015年4月,已經有來自全球的400多人加入YPG與極端宗教組織作戰(zhàn)。
ISIS的驟然崛起與迅速隕落無疑將作為21世紀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被載入史冊。這個組織最為大眾熟知的可能就是他們飄揚的黑色旗幟和熱衷于攝像機前用小刀斬首受害者。記得當時讀英文報紙,注意到令很多西方媒體震驚和迷惑的一個點是:ISIS的“圣戰(zhàn)士”中,突然多出了很多西方面孔,其中不少還是在英美土生土長的西方年輕人。《無人之地》(順便說一句,相比有意凸顯女性主體意識的《無丁之地》,我還是覺得《無人之地》的譯名更貼近英文片名本來的意義)中放棄英國的生活投奔ISIS的三個鐵哥們兒就屬于這類人。與他們相對的則是生活在法國的安娜、安東尼兄妹。安娜兄妹與英國三哥們兒本來素昧平生,正常情況下大概率一輩子也不會有啥交集,更不會有什么怨仇。然而卻如同時空扭曲造成的重疊世界一樣,這五個歐洲來的年輕人居然在敘利亞的戰(zhàn)場上相聚,為各自所相信的“正義”殊死搏斗,安娜更是親手一槍打爆了其中三哥們兒當中一個的腦袋。安娜手持AK47在山谷間對ISIS殘兵逐個爆頭的一幕,是整部劇中最令人驚駭最有沖擊性的一個場景了吧。劇情進行到這里,每個人都徹底偏離了自己最初選擇的方向:安娜抱著推動自由的理想投入到中東的紛爭當中,最后卻變成了一個字面意義上“殺人不眨眼”的女兵;三哥們兒中,作為主角之一的老大一直良知未泯,他原本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兩位兄弟才答應做臥底;但最后卻真的投向了ISIS的懷抱(且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安東尼是找到了妹妹,但此時的妹妹已經是個徹底的陌生人。不僅如此,安東尼自己也背叛了老婆,找了個女戰(zhàn)士當小三。那個摩薩德特工始終躲在幕后操縱這一切,似乎他才是唯一的贏家。但他也沒料到他安排的內鬼已經變節(jié),準備干掉他了。他也終將被自己的陰謀反噬。所以,如果不局限于劇情,從更“哲學”一點的層次看,我覺得這部劇真正的主題或許是“背叛”:對純真的背叛、對信念的背叛、對信任我們的人的背叛。我們都堅信自己是正義的是對的,對最終卻都走向了自己的反面,被失控的命運撕扯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
這部劇目前在豆瓣的評分不算低。但截止到今天,僅有區(qū)區(qū)200多人看過,短評還不到30條。也許是因為它關注的只是一場距離我們相當遙遠且似乎早已結束的戰(zhàn)爭;也許是它寫實的劇情沒有讓人興奮過癮的“爽點”;也許是它的演員表中沒有可以引發(fā)話題的一線大腕兒。它注定無法成為“爆款”。然而對如此一部既好看又深刻的優(yōu)秀劇集來說,被忽略的程度實在讓人意外。但愿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劇會得到更多的認可。這樣的好劇不應被錯過。
戰(zhàn)爭主線很棒,男主前期的經歷拍的非常緊湊刺激:從發(fā)達國家的文明世界到了毫無秩序的戰(zhàn)爭地帶。但角色的回憶支線在被剪的非?,嵥橹笾蛔屓擞X得故事講不清楚,估計沒起到回憶穿插的效果,反而覺得把可以放在一起講清楚的回憶硬生生打散了。Anna的第6集很棒,但之前打碎著穿插在男主回憶中的部分都很糟糕,而且不利于塑造她的形象。由于群像題材出場角色眾多,破碎的回憶增加了角色的辨識難度。
Nasser和朋友的故事是本劇最棒的支線。他們三人的成長背景和加入ISIS前的經歷,在電視劇的敘述中,如畫卷一般緩緩展開,勾勒出了Iyad和Paul作為恐怖分子之前的人生和除了刻板印象式的恐怖分子(宗教狂熱的殺人者)以外作為普通人的那一面。他們的種種遭遇甚至會讓觀眾對于他們最后會選擇ISIS也感到有些許情有可原了。本劇對于他們成為恐怖分子前的人生際遇和心路歷程的描寫甚至比作為主打這點的桌面電影《網誘驚魂》(女主被ISIS成員利用愛情陷阱PUA去敘利亞的具體具體過程)更加合理與感人。如果能把他們倆具體是怎么對招募的過程也拍出來就更棒了。
摩薩德的不好還是讓猶太人自己來說,但至少這部分的劇情已經接近斯皮爾伯格的《慕尼黑》了。無論是對Nasser還是Anna,都是用一步一步的連環(huán)套把他們越騙越深,直到最后除了摩薩德無處可靠。Stanley從未明確承認自己來自軍情六處,但卻通過種種暗示、誘導與沉默來欺騙Nasser,使他誤以為自己在為英國而非以色列政府工作。如果不是遇到Anna這樣頭鐵的人,這種詐騙套路屢試不爽。他們就像是附骨之疽,哪怕是對已經離開且心懷戒備的Anna,他們依然有各種各樣的陰謀和陽謀來利用她為自己辦事。
Anna是一個具有悲劇色彩的角色:她對男友的死亡懷有痛恨和愧疚,憤怒于自己的無所作為和家人的阻撓。Anna痛恨的不是家人,而是自己。Anna遠去開羅工作,不再與家人聯系,并不是想要懲罰家人,而是一種自我懲罰:她也曾想要接通哥哥的電話。重逢是她力趕哥哥離開并不是因為對家人心懷怨恨,而是希望哥哥能夠遠離戰(zhàn)爭的是非之地,留在和平的地方生活。哥哥對于此事很有可能也心懷愧疚,這解釋了他為什么愿意在所有明確證據都指向妹妹死亡之后依然冒著踏入戰(zhàn)爭地帶的生命危險去尋找一個連父母都不看好的線索。
家人是不信任Navid,但最終導致他回國和死亡的是Anna對他的不夠信任。對于Anna來說,她或許千百次的回想起:如果自己能再信他多一點,或許就通過結婚的辦法把他留在法國,避免死亡的結局。
因此,Anna選擇了相信,想要通過自己的信任來拯救他人,結果上了偽裝成人權組織的摩薩德的套。這一次,她下定決心去相信,卻遭遇了欺騙。因為摩薩德的欺騙,她又一次對被暗殺的死者和Halen及丈夫的死而于心有愧。這一次,她恨自己太輕易相信了摩薩德的謊言。這樣沉重的感情使她最后贖罪式的加入了Halen姐姐Gillia所在的庫爾德組織。這一次,她選擇相信Gillia,相信她們做的是正確之事。就像是永遠推石頭的西西弗斯,Anna試圖相信別人,拯救他人,做正如她自己所說的“正確的事”,卻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最后讓自己背負上了更多的死亡,步入了永遠也無法逃脫的循環(huán)。
最終Anna變成了滿手染血的女戰(zhàn)士,可以不留情面的射殺剛從爆炸中逃生且身受重傷的敵人。他的哥哥只能在山坡上透過望遠鏡,看著曾是學者的妹妹如今可以如此冷靜的近距離打爆敵人的頭。正如Antoine批評她的那樣,Anna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自私的,不為他人著想的人。她做正確的是是因為這樣讓她自己好受,但這一切對她的家人來說都是非常自私的舉動。她或許并不想因為Navid的事懲罰自己的家人,但她的行為對于她的家人而言與懲罰無異。但在最后,她戰(zhàn)勝了這種自私:雖然痛恨摩薩德,但為了拯救Sarya和哥哥,她選擇成為Stanley的后繼者。
Nasser是我認為全篇塑造的最精彩,也最具有戲劇性的角色,同時是我本劇最喜歡的角色。他是個非常悲劇的角色,但他身上體現出的是與Anna不同的悲劇性。不同于出身良好家庭且人生順遂(成為一名考古學教授至少符合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卻為了追求著做正確的事而最終投入了戰(zhàn)爭漩渦的Anna,他生于低谷無數次的想要逃離卻又一次又一次被命運推回去。
Nasser從小便是三人組中那個更加符合世俗意義上聰明努力的孩子,之后加入軍隊也是他作為異教徒和少數族裔在白人世界為數不多能改變自己命運的途徑。但每一次,命運都和他開玩笑:雖然他從小聰明努力,但是出生貧寒,又是少數族裔的異教徒,他自然無法僅憑這些優(yōu)點就能獲得Anna那般的成功人生;他加入軍隊卻因為拒殺兒童而被歧視穆斯林的長官開除;他回到家鄉(xiāng),雖然干著薪資低廉的工作,但終于和自己的童年舊友和解,可自己的兩個兄弟卻密謀著加入恐怖組織;他將英國視為祖國、心懷報國之心,因此放當他以為自己有機會再次為國服務時,哪怕只是當軍情六處的線人他也愿意,可這一切不過是來自摩薩德的又一個陷阱。他被迫拿上偽裝成宗教典籍古蘭經的通訊裝置,最終,連他的信仰也被玷污了。最后一次,他冒著生命危險坐上車,希望能就下Iyad,但卻看著他被Anna射殺,變成一具被車拉回營地的尸體。每一次,Nasser試圖憑借自己的努力爬出人生的泥潭,但一次又一次被無法違抗的命運拉了回去。
最后的結局不知是否是為了未來并不可期的第二季留下懸念,除了Antoine的尋親誤入戰(zhàn)場主線有了階段性結局之外,其他的所有支線基本處于開放式結局的狀態(tài)。
十月和十一月接連有兩部以色列戰(zhàn)爭劇開播:《淚之谷》和這部《無主之地》。兩劇有共同的編劇。
我在兩劇之中選擇后者,完全是因為介紹里庫爾德女子武裝(YPJ)幾個字激起了好奇心,以前只在新聞里看到過這個名字。在那樣一個艱苦的環(huán)境里,有這樣一群女人為了保衛(wèi)自己的家園和文化,對抗全世界最為兇殘的一個男性組織(ISIS)??偸菍λ齻兂錆M敬意。我不是嬌氣的女子(吹個牛先),但自忖無論如何也做不到像她們那樣一無反顧一往無前。
《無主之地》從局外人的視角來看這個女子武裝組織,非常獨特。有人批評說是西方視角——問題是市場并沒有給觀眾太多的選擇,除了西方視角好像也沒別的可看?!稛o主之地》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來了解這些女性,了解當地局勢。而更難得的是這部劇沒有把自己當成敘利亞內戰(zhàn)專家,戰(zhàn)爭知識空白的人也能完全沉浸其中。
故事從一個看上去非常幸福的法國男子安東說起,他正與女友研究人工授精,準備組建家庭。偶然間他看到了有關敘利亞爆炸的一個錄像,在背景中的庫爾德女子武裝中發(fā)現了與自己“已經死去”的妹妹安娜非常相像的一個女人。認為妹妹還活著的信念把他帶到了土耳其,又從那里把他帶到了更危險的地方。
這條線非常像探案劇。前幾集是“安娜到底死沒死”這個懸念一直吸引我看下去。但到了后面,敘事越來越宏大,線索越來越復雜,令人欲罷不能。
故事的另一面是三個加入了ISIS的英國男人:Nasser、Iyad和Paul。納瑟是出生在英國的二代穆斯林,曾參過軍;伊亞德和保羅都是白人,生活貧困,雖然劇里沒有明確表明他們參加ISIS的原因,但猜測與他們處于社會邊緣有很密切的關系。
故事緩緩展開,納瑟三人的這條線反轉很多。伊亞德最為堅定執(zhí)著;保羅舍妻棄子來到敘利亞,不管怎樣都有牽掛。而納瑟這個人物和他的故事則更為復雜。
Sarya在巴黎長大,她回到敘利亞并參加YPJ的原因也是慢慢透露出來的,與上述兩條故事線都有關聯。這個姑娘側顏和撅嘴的樣子有點像《我的天才女友》中的莉拉。
本劇對法國兄妹、英國三兄弟和Sarya的背景和心理挖掘很透徹。唯一的遺憾是沒有對參加YGI的當地庫爾德女人有更充分的背景介紹,不過看來第二季已經在日程上了,大有希望。
分集的一些想法如下。
第一集 從巴黎到敘利亞
開場是穿著迷彩服、一只胳膊打著石膏、另一手拿槍的一個女人看著河里的同伴(解決了我一向對她們如何洗澡的疑問)。當立刻轉移的命令下達時,安東出場,他是她們的人質。接著時間來到五天前,安東偶然發(fā)現與妹妹相像的人,并向家里人提出疑問,女友否認他的猜想,因為當時尸檢時牙科和DNA都有超過95%的符合度。
安東當然不會就此放棄(不然直接劇終),他在記者的幫助下找到了據稱認識與妹妹相像女子的美國士兵,先飛往伊斯坦布爾,然后前往土敘邊界。
第二集 保衛(wèi)城鎮(zhèn)(幫助YPJ)
Sarya出場,她的任務是帶領一個小隊封鎖去往ISIS占領村莊的路。當來的車輛是救護車時,Sarya猶豫了。救護車上的三人正是納瑟、伊亞德和保羅,運送武器。ISIS為了讓他們通過,突然開火,YPJ有傷亡。
仍被關押的安東此時回憶起在伊斯坦布爾收拾妹妹遺物的往事來,以及與女友Lorraine的相識。
回到現實,Sarya正在為放過救護車自責,ISIS發(fā)起更猛烈的攻擊。安東離開牢房,幫助了受傷的YPJ女戰(zhàn)士。YPJ丟掉了這個鎮(zhèn),Sarya接到炸橋的新任務,安東向她們兜售自己的建筑學知識,請求參與行動,是為了之后有機會見到妹妹。
這個過程中,觀眾認識了YPJ中更多的西方人:一個美國口音、外號美國隊長的人認出了照片中的安娜,戴眼鏡的“伍迪-艾倫”是個作家,記錄著這激動人心創(chuàng)造歷史的時刻,充滿了革命的浪漫主義。
第三集 從內部滲透(獲得YPJ的信任)
從納瑟三人到達此處后,他們第一次有了平靜的一刻,伊亞德彈起了鋼琴。閃回到小時候,三人住在同一個貧民區(qū),一起對抗欺負他們的人,一起學古蘭經。
回到現在,伊亞德燒了鋼琴,稱他是被西方的虛榮腐蝕了靈魂。保羅想要離開,因為相信孩子Alex,然而離開很難(就像傳銷?)。伊亞德閃婚,是ISIS內部社會生活的又一窺視。
伊亞德請求高層幫助保羅與兒子團聚。閃回里,三人討論自殺式炸彈和之后的天堂;現實里保羅正在槍殺無辜的人們,納瑟看著,似乎很觸動。
接著納瑟與神秘白種男人接頭,報告最新情況。
炸橋任務成功完成,美國隊長犧牲。死前碎碎念,說自己曾在中東執(zhí)行任務,之后發(fā)現這里的情況并沒有變化,戰(zhàn)友白白犧牲——這應該是他加入YPJ的動機,改變世界,典型的美國人。
第四集 準備戰(zhàn)斗(秘密暴露)
回憶中安娜更多的故事,她與Navid的戀情。Navid在伊朗是社會活動分子,正在法國等待批準難民身份。安東答應幫他加速這個過程。
現實中是美國隊長的葬禮。納瑟獲得晉升。
安東漸漸獲得了Sarya的信任,她教他用槍,他適應得很快。她問了重要的問題:找到妹妹之后怎么辦?
閃回里警察向安東詢問Navid的情況,他涉嫌參與持械的搶劫。安東的表情暗示他可能會做一些不利于Navid的事。
現實中更多的戰(zhàn)斗,納瑟殺了自己人,又殺死了YPJ中的白人女性,盡管上級明確下令活捉這些西方人。納瑟殺她可能是為了避免日后她被ISIS折磨。不管怎樣納瑟獲得了上級的信任,然后又得到了更殘忍更不可饒恕的任務,在攝像機面前割下了白人女性的頭顱。納瑟幾近崩潰,靠著藥物的作用才完成這個任務。
回憶中安東承認了自己舉報Navid,安娜憤怒了。現實中更多的YPJ士兵到來,但安東并沒有見到妹妹。他們說她確認已經死亡。
第五集 到了離開的時候(關于巴黎的回憶)
回憶里小小的Sarya跟著父母來到巴黎。接著是幾年之后,父親隔著窗戶看著練習舞蹈的她,顯然兩人好久不見。母親此時已經去世,盡管Sarya深愛著巴黎,父親還是希望她能返回家鄉(xiāng)。很不理解這個父親,明明在巴黎女兒可以有正常的生活。
現實中Sarya放下了對安東的防備,既然妹妹已確認死亡,他沒有留下的理由,到了離開的時候。
另一邊納瑟接到了更多來自ISIS上層的任務,然而他不愿在示威錄像中留下自己的聲音。在伊亞德的安排下,保羅的兒子將要來到ISIS,雖然覺得很愚蠢,但父子之情可以理解,何況保羅是真心認為這是為了孩子好。納瑟也認為這不是一個撫養(yǎng)孩子的好地方,然而保羅聽不進去。
轉移安東的過程中,他與Sarya有了獨處的時間。Sarya說她沒有一天不在相信巴黎。兩人有了性愛。
Sarya回憶了重回敘利亞、初遇YPJ,在女人不能上飯桌的地方,YPJ卻可以,她們贏得了尊重。
納瑟說保羅的孩子不應該是這里,但孩子應該有爸爸,兩人決定想辦法離開。但他們都擔心陷得太深伊亞德。納瑟驚訝地發(fā)現他的神秘接頭人Stanley不是軍情六處的。納瑟可能永遠也回不去了。
結尾護送安東出境的Sarya一行三人遭遇ISIS,不得不殺出一條血路,安東第一次殺人。
第六集 安娜的故事(新職業(yè))
在開羅的安娜依然為Navid感到憤怒,安東打來電話道歉她也不理會。
不知不覺中她被Stanley(怎么老是你)招募了。完成了幾次任務之后,安娜發(fā)現Stanley包括其背后的摩薩德一樣視人命如草芥,失望之下偽造死亡退出。之前留下的牙科和DNA懸念得以解答。
安娜頭也不回地加入了YPJ。
西方人在敘利亞,殊途同歸,各人有各人的理由。
第七集 保證朋友們的安全(納瑟是如何被招募的)
安東打電話通知家人和女友自己不打算回法國了。
安東終于見到妹妹,兄妹重逢:我不再是安娜了。這一集的后半段,安東才知道妹妹變成了什么樣子,她可以很冷靜地近距離爆頭敵人。
閃回中,納瑟因為參加了英國軍隊,被兩個朋友認為是叛徒。他與保羅的重逢火藥味十足,但最終兩人還是擁抱和好。
安娜再見Stanley,似乎已是另一個世界。Stanley的臺詞化自《北非諜影》:世界上有這么多酒吧,她卻偏偏走進了這一家。Stanley給安娜帶來了新任務,要將納瑟在ISIS中的地位高升。
回憶中納瑟向Stanley說明了當年在英國軍隊中犯的所謂“錯誤”。而Stanley讓他隨朋友一同加入ISIS,實際上做己方間諜,稱這是報效國家的第二次機會。軍情六處的誤會就是在這里造成的。
保羅與兒子視頻通話。兒子的話再次強調保羅的伊斯蘭信仰。
結尾納瑟與伊亞德隨利比亞高官遭遇伏擊,納瑟看著伊亞德在自己面前被安娜爆頭。
第八集 安娜已死
ISIS的增援很快到達,納瑟得以活下來。然而保羅知道了他的真實身份,納瑟腦震蕩后還要被暴打,還要擔心保羅告發(fā)他。但是保羅另有計劃,他要利用納瑟來聯系到Stanley,安排一次伏擊,一舉除掉Stanley和納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老狐貍Stanley躲過伏擊并安排了納瑟與安娜的見面。納瑟認出了安娜就是殺死伊亞德的人。他向保羅發(fā)誓要報此仇。
另一邊Sarya受傷,命在旦夕,在安娜的安排下,安東和Sarya同機離開戰(zhàn)區(qū)。
來到伊斯坦布爾,安東告訴在機場迎接他的父母,安娜已死。
Sarya能不能活下來?納瑟會不會真的殺掉安娜和Stanley,從此死心塌地效忠ISIS?安娜還會不會再見到安東和家人?
多少懸念留給下一季。
The anarchist forces have a state of their own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the Spanish Civil War.
前半部分好無聊啊,這種白左跑中東去救人的事兒已經濫了。后半部分有點意思,各方勢力的角力,以色列的攪屎棍本色再次發(fā)揮~~~我其實就好奇一點,這么亂七八糟的,怎么就沒人去想為什么伊斯蘭國會崛起呢?所謂的阿拉伯之春就什么錯都沒么?反正啥事兒都MSL身上甩鍋就是了嘛~~~個人評價:B
男主這是不要老婆了?
不一樣的卡莉·麥迪森,不一樣的尼古拉斯·布洛迪,還有一個尋妹的好哥哥。
戰(zhàn)爭就是戰(zhàn)爭,無論緣由,只看結果,勝者為王。
有人返回戰(zhàn)場“拯救世界”,有人留在戰(zhàn)場“保持寫作”,有人為愧疚來了又走,有人為愧疚而來又為拯救親友不得不成為自己不喜歡的樣子......殺戮者永遠身處地獄。
精彩。多角度敘事,這么冷靜,一點不亂,把戰(zhàn)爭這么難表達的大事兒講得這么條分縷析,還不是單英雄或者單團隊視角進入,??
年底提氣之作,同類題材最佳。開始以為只是一個展現ISIS殘忍、女兵勇敢、人民疾苦的戰(zhàn)區(qū)主旋律劇集,沒想到中途陡然上升,多方勢力登場,不同陣營角色的人物弧光紛紛形成。這里的摩薩德終于不只有光鮮的理想主義了,親身示范為了實現正義,狡詐是必然。謝謝人人影視字幕組,出一集看一集,四舍五入算一次性看完的
四星:戰(zhàn)地不僅只是互相殺戮的殘酷物語,也是參與者自我身份回溯后的新認證,更是價值觀信仰徹底變軌的艱難之旅。沒有立場先行,沒有孤膽英雄,多線敘事混而不亂,平實白描時被時代裹挾的普通群像的顛沛流離,所以點贊之余更期待新一季。
無丁之地,這個翻譯必須給滿分啊
庫爾德女戰(zhàn)士題材獨特,但劇情還是俗套的。
從在敘利亞的歐洲志愿者的視角講敘利亞內戰(zhàn),沒有英雄,沒有華麗的戰(zhàn)場,只有無休止的爭斗和不斷被卷入這場漩渦的普通人。
震撼力作。壟斷資本主義、狹隘民族主義、宗教極端思想,猶如一條三頭惡龍,頭顱之間雖然互相撕咬,卻是共生于一體。它讓有理想的人自相殘殺——要么死,要么活著變成惡魔。
fuck israel fuck mossad
節(jié)奏緊湊,好看
這個安托萬看的我是真惡心,要素過多了
前四集比較好看,燒鋼琴,狙擊手之死,割頭顱這幾場戲比較出彩?;ㄒ徽v安娜如何進入YPG有點兒奢侈。大胡子間諜小哥這業(yè)務水平有點捉急,要我說暴露了就應該把兄弟干掉。
真實、殘酷、復雜
無論ISIS誕生的原因為何,但一個隨意屠殺平民和婦女兒童、隨意強奸侮辱女性、對非伊斯蘭教徒無比殘忍的組織無論如何都應該被圍剿,挫骨揚灰都不為過。不要提過去宗教戰(zhàn)爭多么殘忍,因為現在是21世紀而非一千年前。也不要說什么兄弟情,難不成我們還要去為集中營的納粹和731以及南京大屠殺的儈子手們去歌頌兄弟情同袍義么?!
三個法國人和三個英國人在看似他國的敘利亞焦土上,在信仰信念、友情愛情和主義道德之間相互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