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熱上看到說要拍封神電影三部曲
光這海報就給人一種很有質(zhì)感,人物很悲壯的感覺,我很喜歡這個電影海報
演員方面有黃渤,李雪健,夏雨等等很多實力派演員,演技方面不用擔心,至少有保障。
在來說說導演烏爾善其實剛看的時候我是有點慌的,不是說他不行,但畢竟烏爾善導演好像只有一部電影 @尋龍訣7.5 能拿得出手,其他的都在6分左右,而且封神這部劇的格局很大,想要拍出神話史詩里面必定有很多大場面,這就對于導演來說要很強的能力。對于沒有多少經(jīng)驗的烏爾善導演來說,我還感覺有點懸
在來說說編劇,眾所周知現(xiàn)在中國市場要想出幾個好的改編作品真的很難,對于一部小說來說編劇就需要很強的改編能力
封神演義明代傳為許仲琳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小說以歷史觀念、政治觀念作為支撐全書的思想框架,摻雜了很多宏大的想象以歷史觀念、政治觀念作為支撐全書的思想框架,摻雜了很多宏大的想象,而且有70萬字,要想改編,真的要很大的難度。
而且我查了下,編劇有四個除了烏爾善另外幾個編劇我看了下,也沒有啥作品,唯一看好的編劇就是冉平編劇曾死98年水滸和95年武則天的編劇之一,另外兩個基本都是作品都不怎么樣擔任的作品沒有超過6分得。
畢竟一部電影的完成不止導演還有編劇,還有制片人,調(diào)度,攝影,美術,特效團隊等等一起配合。。
說了這么多,我只希望這部中國神話史詩電影能拍成功,讓觀眾滿意。。畢竟之前除動畫電影哪吒之外,近幾年的封神題材(包括電視?。o一例外都撲街了。只希望中國電影越來越好。希望封神電影三部曲能成為華語電影工業(yè)化的標桿
第一部看下來,感覺電影制作團隊真的用心了,推薦大家去看。 演員演技都在線,老戲骨就不用說了,這里要特別表揚年輕演員,沒有一個讓我感到失望的,男兒個個錚錚鐵骨,肌肉發(fā)達,陽剛之氣滿溢屏幕,女兒(特指妲己扮演者)性感嫵媚盡展陰柔之姿,同時也很好地詮釋了狐妖的妖獸之性。并且,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殷壽在王宮突然當場殺人,旁邊的宮女個個被嚇得連聲尖叫,連滾帶爬,當紂王拿著寶劍走到姬發(fā)旁邊時,鏡頭給到殷壽的特寫有一個宮女也在鏡頭內(nèi),她是五體投地,瑟瑟發(fā)抖,生怕下一劍刺死的就是自己,這讓我不得不佩服導演對細節(jié)的把控程度,連露臉鏡頭都沒有的群演都這么入戲,可想而知觀眾當時的代入感有多強,總而言之,所有人的表演都是貼合實際不浮夸做作。 特效,放在2023年的今天雖已經(jīng)不算驚艷但也算是把錢花在刀刃上,符合商業(yè)大片的基本標準,有較強的真實感。 場景道具,據(jù)說導演和團隊都是考據(jù)狂,每個場景和道具都會詳細翻查史實資料以做到盡可能的還原,這點在大屏幕中可以明顯感知。但我也要指出一個缺點,就是王公貴胄們的服飾和道具雖然都很有質(zhì)感,但是都太新了,一看就是工業(yè)時代的產(chǎn)物,沒有那種古樸的落后的農(nóng)業(yè)社會的感覺,王宮的基礎設施也是如此,不知道大家能否明白我想表達的意思。
劇本,主題是弒父與奪權這個比較敏感的人倫政治題材。導演對標的應該是《指環(huán)王》三部曲,可見其抱負之大,不想浮于表面的決心。我并非原著黨,整體看下來,十分扎實,邏輯合理,節(jié)奏明朗,剪輯順暢,情節(jié)都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一點也不拖沓。但也還是有一些小瑕疵,比如殷郊為保護父親,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要殷壽傳位于他,我們這些電影院的觀眾當時看到這段都笑了起來,為什么笑?因為殷郊這樣一個從小在王宮大院里長大的王子被塑造成了一個毫無城府的傻白甜。其次就是劇本的臺詞都過于現(xiàn)代化,不像是兩千多年前的古人說出來的,這點大家如果玩過古劍奇譚第一部這個游戲的話,你就知道什么叫有古韻的臺詞了。
最后,希望《封神》可以在國內(nèi)國外大賣,同時也期待第二部和第三部在明后兩年如期上映,中國從來不缺好的題材,缺的是用心制作電影的人,一定要良幣驅逐劣幣,把爛片打得屁滾尿流,這樣,觀眾才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好作品,祝中國電影越來越好。
《封神》第一部快上了,本來不抱期望。直到看到以妲己為賣點的最新預告片,一絲訝異和暗喜浮上心頭。
開始的臺詞就很值得注意:
妲己說:“我知道你想要什么,我能幫你成為全天下的王?!?/p>
紂王說:“你們都說白狐是妖孽,她明明是祥瑞。只有她,知道我要什么?!?/p>
有意思......看來烏爾善真抓到了《封神》背后武王伐紂、殷周劇變的一些關鍵信息。他是有表達的。
(1)
讓我們先問自己一個問題:紂王為什么會愛上妲己?
以往所有的改編作品,不論電影、電視劇,甚至《封神演義》原著,都回避了這一問題。就連歷史學家司馬遷也只說:紂王“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至于堂堂一國之君為什么會對一個女人情有獨鐘,沒有解釋。
感覺紂王就是個天生“色情狂”,妲己“狐媚偏能惑主”,于是在狐貍精的慫恿下,什么炮烙剜心、敲骨驗髓等人神共憤的獸行便一件接著一件、樂此不疲地干下去了。廣受好評的90版《封神榜》電視劇,延續(xù)的也是這一思路。
這太小兒科了。
“君王腦殘,女人亂國”的思想莫說現(xiàn)在,100年前就過時了,魯迅在《阿Q正傳》、《阿金》等文章中不止一次批判過“紅顏禍水論”:“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會安漢,木蘭從軍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吳,楊妃亂唐的那些古老話。我以為在男權社會里,女人是決不會有這種大力量的,興亡的責任,都應該男的負?!?/p>
在女性主義方興未艾的今天,如果還把“亡國之罪”甩鍋到“狐貍精”頭上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必須解釋紂王何以對妲己言聽計從的問題。烏爾善給出的解釋是:妲己是紂王的知己,是他事業(yè)上的堅定伙伴。
——這就對了。于情于理乃至于歷史真相,都說得通。
紂王的事業(yè)是什么?——“王天下”。當一個女人能幫他“成為全天下的王”,那這個男人因為愛情的種種倒行逆施、“迷了心智”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別覺著這是什么不可思議的天方夜譚。
“后宮不得干政”的說法來自儒教確立以后。殷商時期,“后宮”本來就可以“干政”,因為當時女性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很高,與后世被套上“三綱五?!奔湘i的女性處境不可同日而已。商朝女人擁有自己的土地、奴隸,還能擔任官職。以商王武丁妻婦好為例:她不僅是王后,更是一位杰出的女將軍,生前能率兵打仗,死后還有奴隸殉葬,甲骨卜辭記載道:“貞,登婦好三千,登旅萬乎伐羌”。(婦好征集三千戰(zhàn)車、軍隊一萬人征伐羌人)
了解到紂王“聽信婦人之言”在當時來說根本不算什么大事后,若想真正理解預告片中一些臺詞,比如“小子殷受,從無稱王之心,只是國不可一日無主”,就必須了解殷商是個怎樣的國家和紂王到底是什么人。
(2)
其實“商朝”的叫法并不準確,商不是朝代,而是王國。所謂“朝代”,指自秦以降的中央集權的大一統(tǒng)皇朝。先秦的夏商周,都不算朝代,因為彼時并沒有統(tǒng)一的帝國存在。
商的政體也與推翻它的西周不同,西周是封建制:用封邦建國、裂土封侯的辦法將天下的治理權層層轉包,因為周天子無力也無權獨自管理偌大一個天下?!疤熳印敝凰恪疤煜隆钡拇恚荒艽碚麄€“天下”。
而商,甚至都不能算天下的代表,而只是天下的“老大”。因為西周的諸侯國,大部分是周武王封的,諸侯國的合法性,來自周王室的授權。而殷商時期的諸方國,不是商王冊封的,而是自然形成的。當時華夏大地上大大小小的國家都擁有獨立的治權和主權,在法理上與商平起平坐。只不過因為商王國最大、最先進,“四夷”尊其聲“老大”,僅此而已。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一文中說得好:“自殷以前,天子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也就是說:商王國與其它王國,不存在君臣隸屬關系。你也可以這么理解:把當時的“中國”看作聯(lián)合國,把“商”看成美國。
而當紂王繼位的時候,盛極一時的“老大”已是內(nèi)憂外患、每況愈下,國內(nèi)各方勢力勾心斗角、爭權奪利;國外四夷不服,戰(zhàn)爭頻仍,“老大”的位子和面子都行將不保。
國外好說,東夷擴張,西岐坐大,國內(nèi)又有哪幾方勢力呢?
一、神權勢力。
估計很多人不知道,貌似缺乏宗教土壤的中國歷史上,商是唯一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神職人員的權力很大,一度壓倒王權(如伊尹放逐商王太甲的典故,伊尹既是當時的宰相,同時也是宗教大祭司)
嚴格說:在商王武丁以前(約公元前13世紀),神權與王權分庭抗禮、彼此爭斗;武丁以后,王權逐漸占了上風,所以商王武乙才敢公然“射天”,挑釁神權。但是,神權雖然日漸式微,卻沒有在商的政治生活中完全退場,還是能影響甚至左右商王的行動。
二、王室勢力。
嫡長子繼承制,是西周才正式開始的。商的王位繼承是“父死子繼”輔以“兄終弟及”,在殷商30次王位傳遞中,“兄終弟及”的情況高達14次,接近一半。
這一原始且隨機的繼承制度曾引發(fā)過很大的混亂,“九世之亂”和盤庚遷都都與此有關。直到最后四位商朝君王,才均由父親而非哥哥手里繼承王位——包括紂王。而且他也不是嫡長子,而是“小子”。
所以:紂王的統(tǒng)治合法性在他那些野心勃勃的叔叔(比干)、哥哥(微子啟)眼里是很成問題的:憑什么是你繼位而不是我呢?后來,微子果然成了武王伐紂時里應外合的“商奸”,被武王封為宋國的開國君主,自己做把“大王”的癮。
了解了商的國家形態(tài)和政治體制后,我們再來看看紂王是個什么人、他的目標是什么。
(3)
《荀子·非相篇》說紂王“長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勁,百人之敵也。”
《史記》也贊美他:“資辯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
就是說這個人天資聰慧,口才很好,行為果敢,見多識廣,而且力大無窮,能徒手與猛獸格斗。他的智慧足以拒絕臣下的勸諫,他能說會道足以掩飾自己的過錯,他在大臣面前夸耀自己的才能,在全天下抬高自己的聲望,認為沒人比得上自己。
一個英俊風流、聰明絕頂、武功蓋世卻又心胸褊狹、剛愎自用、狂傲驕橫的英雄形象躍然紙上。所以,紂王絕對不可能長這樣:
而更應該接近這種:
可作為統(tǒng)治者,擁有這種“瞅誰都是傻B”的性格是危險的,哪怕你有勇有謀、志存高遠。因為你不諳人性,必然疏忽大意,難防陰謀詭計;行為極端,就很容易過火,把好事變成壞事。紂王想做什么事?
對內(nèi):紂王要靠打擊異己來鞏固王權,這就是他“濫殺大臣”的真相。預告片中有處細節(jié)也挺有意思,紂王(費翔)對比干(王洛勇)說:“有勞王叔,敬問國運!”——作為政教合一的神權國家,商人無事不占卜,電影把我剛提到的神權勢力和以比干為代表的王族勢力合二為一了,結果比干說了通什么“殺伐太重,招致天譴。心懷惡念,妖孽自至”。
請站在紂王的角度想一想:我“殺伐太重”,還不是為了“振興大商”,難道任憑國家一蹶不振、繼續(xù)沉淪?你說這是“惡念”?只有妲己理解我,支持我,你又說她是“妖孽”?你個“王位競爭失敗者”,非但一點兒忙幫不上,還總說風涼話、使絆子。讓你占卜,是給神權最后一點顏面,意思意思就行了,還蹬鼻子上臉了是吧?
對外:紂王想靠武力征服拿到“天下”的代表權。當然,沒有證據(jù)表明紂王也像姬發(fā)、周公那樣深謀遠慮,想出以家族分封的辦法將“公天下”變?yōu)椤凹姨煜隆钡年幹\,他單純的像個孩子:只想著通過武力將對方徹底揍服,心悅誠服地再尊他為“老大”。紂王要的,其實是個“面子”。
正所謂“紂克東夷而隕其身”——如今的山東、蘇州一帶在3000年前不屬于“中國”,是紂王興舉國之兵給打下來的。然而,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這場戰(zhàn)爭耗盡了殷商的國力,將士疲于奔命、百姓怨聲載道,所有人都對紂王幾十年來開疆拓土、窮兵黷武的復興大業(yè)“受夠了”。正值人心思變的危急關頭,武王發(fā)動諸侯揮師東進,紂王的前線大軍根本不及回調(diào),倉促間只能釋放本就活的生不如死的奴隸御敵,結果來了個“陣前倒戈”、“血流漂杵”,商王國就此覆滅。
(4)
武王伐紂,絕不是什么替天行道的正義戰(zhàn)爭,只是場趁人之危的以暴易暴。而且,“以禮治國”的后來者更暴。這件事其實是個悲?。?/p>
對紂王個人來說,這是個“俄狄浦斯式”越努力越不幸、怕啥來啥的悲劇。一個追逐權力的人最終失掉了權力;一個想要國家強大的君主,最終身死國滅;一個被野心和欲望吞噬的英雄,他的野心和欲望被更糟糕的人繼承。
而放進更大的歷史維度看,也是個悲劇。
首先,這是當時尚處蠻荒之地、位于“西岐”(今陜西)的落后農(nóng)耕文明、小農(nóng)經(jīng)濟對中原先進的城市文明、商業(yè)文明的入侵(稱做生意的為“商人”,就因為殷商貿(mào)易發(fā)達)。一舉中斷了華夏早期的文明形態(tài)。
其次,雖然殷商也是專制王國,但如前所述:集權程度并不高,神權、貴族、女性甚至百姓代表(有甲骨卜辭證明)都有參政議政的權力,殘存著原始社會的民主遺風。而商也并不以天下共主自居,商王不是“天子”而是“帝”,因為其時“天子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西周則不然,西周依靠封建制度“以潘屏周”,將整個天下視為一家一姓的私產(chǎn)(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自此,“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一統(tǒng)、中央集權的初次嘗試首告完成——雖然只是名義上的,實際做不到??纯创呵飸?zhàn)國500多年的動亂不休就明白了。
說到這兒,回頭想想預告片中妲己伸舌幫紂王舔舐傷口(可讓傷口痊愈)的鏡頭,我還有點感動。雖然廣大網(wǎng)民表示這很“惡心”、“色情”,但我挺喜歡:就該這么拍。
一來,狐貍本來就愛舔。
二來,她舔的是傷口。如前所述:紂王是個不被理解、一意孤行、心比天高、想要逆天改命的戰(zhàn)爭英雄(史書上),但他身邊所有人都覺得他在“瞎折騰”、“勞民傷財”,他四周所有人都在覬覦他的王位。這個時候,若有一個女人——哪怕是妖能懂他的雄心壯志,甚至幫他撫慰保家衛(wèi)國帶來的“戰(zhàn)斗勛章”,紂王當然愛她愛到言聽計從......
紂王的人格特征除了狂野、驕矜、偏激,應該還有:孤獨、敏感、脆弱。這個角色真不好找,費翔的身高體魄氣質(zhì)在外形上比較接近,但演技實在令人擔心。
還一點也很有趣:費翔(中美混血)和扮演妲己的娜然(蒙俄混血)都是外國人。這也引發(fā)了很多熱愛“中國文化”的網(wǎng)民不滿。然而,他們實在不太了解商朝文化......
人類早期諸文明不是孤立發(fā)展的,著名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其名作《全球通史》中提出過一個觀點:商朝文明因中東文明的傳入而發(fā)展起來,不論冶煉青銅還是制造戰(zhàn)車,都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
殷商本是個多民族社會,在殷墟的墓葬中,發(fā)現(xiàn)過蒙古種人、白人和黑人的遺骨。這是很神奇的一件事,迄今搞不太清楚。而且你以為:歷經(jīng)五胡亂華后的中國,血統(tǒng)和秦漢時期一樣么?
既想打造國際IP,用點國際面孔當然無妨??偙裙滩阶苑?、盲目排外的好。
說了這么多,大都與電影無關,我就是想講一下被耳熟能詳?shù)膰裆裨捤蜎]、改造過的真實歷史圖景。
不論從歷史還是原著看,“封神”的故事都不止一出懲惡揚善的正劇,哪怕小說仍沿襲邪惡暴君+紅顏禍水的老調(diào),但“三教共簽封神榜”完全是“圣人的游戲”,什么改朝換代、人間正道,所有事情發(fā)生前,一切就都注定。一個圣人就有能力毀天滅世(通天教主欲再立地水火風),凡人再“掙扎奮斗”也毫無意義。一樣透出濃厚的宿命與悲劇色彩。
從烏爾善七年磨一劍的堅持和片花透露的個別信息來看,我覺得《封神》有意在紂王和妲己的愛情悲劇乃至更大的歷史悲劇層面做點文章,能走多遠,我不知道。
但愿屆時別讓人大跌眼鏡吧。
剛看了預告片,又是那種形式大于內(nèi)容的感覺。表面很華麗,但臺詞和表演太過于做作,特別費翔那個臺詞,真的是裝腔作勢,建議換個配音吧,不然光這一點都夠你受了。前面那幾年的魔幻矯情爛片的表現(xiàn)形式把我們的導演思路都帶歪了。如果不知道怎樣去拍一個有代入感且實而不華的電影,可以去看看陳可辛拍的投名狀,參考一下。或者學學好萊塢怎樣用劇情安排+表演來說故事,別一天就拿臺詞堆砌。
不過我看了下劇組的一些相關制作過程,覺得還是蠻用心的。真心不希望用了那么多心思做的電影敗在講故事上。所以無論如何還是祝大賣吧,哪怕爛點都還是希望能大賣,不說賺多少錢,起碼保個本。始終還是不希望這類型的電影以后絕跡了,特別還是如此認真的大制作。
最后想說一下,別一天說什么“要做中國的電影”這種話了。真的無聊。難道你是要賣給外國人看?外國有人看嗎?你不就還是指著大陸這點票房嘛。封神的內(nèi)容國人早已熟知,人設、人物關系啥的清楚的不得了,來看電影的都是發(fā)善心支持了。正兒八經(jīng)外國人對封神故事不熟,應該更有吸引力,但海外你賣得出票房嗎? 等你海外票房拿個十多億回來再說吧。
剛剛瀏覽了一遍《封神三部曲》的先導預告、制作花絮和導演訪談,十分震撼,個人感覺一定會火,隨性暢言些許硁硁之見。
以前電影要火基本是靠幾個散點,演員、演技、劇本等,而這回的《封神三部曲》強大在一個體系。2300人,拍個電影簡直建成了一個有條不紊的公司,從道具制作、演員管理、拍攝到后期等等,都成建制在進行。食堂、安監(jiān)、交通24小時待命,大部門底下分小部門,道具制作部門里面細分到皮革制作、金屬雕刻、木柄裝配、紋飾設計一直到自動化道具、特殊道具制作,可謂一應俱全包羅萬象。這種情況下別說拍好電影,能有條不紊管理好所有部門就已經(jīng)可以奠定一座豐碑。
這里不再全組眼盯著某一個名演員,不再僅靠導演一聲令喝,現(xiàn)場極其龐大,導演身處一隅而無需聯(lián)絡,全盤自然而然在運行。其恐怕就是成熟的工業(yè)化電影,和國產(chǎn)電影歷來的拍攝形式相比簡直改天換地,對于國人來說如同天山雪蓮,搖曳動人卻鳳毛麟角。
除了幾個主要演員是老戲骨之外,群演都不是尋?;燠E娛樂圈的路人甲乙,而是萬人海選出來的“辛巴達三百勇士”,他們在兩年的培訓時間里學馬術、練武技、探藝極、磨毅力,用導演烏爾善的話說,“我的演員,就要具備純粹的男子漢氣概?!边@是成名演員永遠不能做到的,從零開始的新演員不知而無畏,在時間的磨礪中,演繹“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可以說《封神三部曲》這部恢宏巨制,不單純成為他們上升的階梯,更是其一生中難忘的回憶,在其他劇組囿于成本和時間難以體驗到。
藝術方面,宣傳片里所展示新制古典服飾就有幾十種。每一塊壁面的刻畫,都有中央美院和清華美院畢業(yè)的工匠對老祖宗智慧的傳承;每一支寶劍的紋路,均經(jīng)歷了難以勝數(shù)的流程工藝。堪說玲瑯滿目、美不自勝。
四年籌備、一年拍攝、三年后期,沉淀著晝夜經(jīng)年對劇本的推敲、對人性的思索、對價值觀的斟酌。如果說這樣的作品不能成功,還有什么創(chuàng)意堪當“電影”二字?
所有人都期待中華古典神話故事改編有一個經(jīng)典的指引,老封神榜雖然經(jīng)典卻不易傳播,年輕人都沒有渠道了解這古典神話故事,確實需要個正經(jīng)人來好好拍,你們認真做,我們認真等。十年磨一劍,劍成就殺他個天翻地覆,有生之年就行,不急,最好一巴掌就拍死那些蹭熱度的流量片,讓我們看看什么才叫文化自信。所有幕后你們辛苦,給點勁,加油。
烏爾善的封神系列如果拿來作為中國電影工業(yè)力量的集中展示,我想是合格的,熊心和能力相匹配,且有驚喜。
作為三部曲的第一部,《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算是超額完成任務。流暢的節(jié)奏、精良的制作、普世的情感、文化的美感,作為很順的商業(yè)片,同時也謀求某種程度的文化野心,這是標準模式的大片。
看的過程真的喚醒了很多記憶。小時候愛看陳浩民版《封神榜》,很多情節(jié)記憶猶新。比如非常震撼的一段,西伯侯姬昌為討伐昏君忍辱負重吃下長子伯邑考制成的肉丸,平安回到西岐后吐出十二只白兔,精心養(yǎng)育,成為思念伯邑考的寄托,也成為伐紂的意志所在。這段不知道是原文情節(jié)還是該版劇的改編,烏爾善封神系列沒有這個設計,還挺可惜的。
封神系列的制作我一直有關注,開發(fā)至今已經(jīng)歷時數(shù)年,久到需要擔心快速變化的時代審美和趣味取向還能不能接受它。所以推薦去影院觀看封神,確實是有私心在的。這樣的電影能出來,能有誠意的出來,還是要加以鼓勵,起碼不要賠錢,否則對工業(yè)意識還不強、海外拓展困難、文化輸出薄弱的當下中國影視來說,著實是個打擊。
封神這個IP被反復的翻拍過,但都未成體系,此版顯然是有這個決心的,但如何突破既定故事線的限制打造漫威宇宙一般的封神宇宙是個難題,當然此為后話了,是一個美好的愿景。
【下有劇透】
這版讓我有驚喜的部分是結尾巧妙的反高潮設計。作為三部曲的第一部,故事得停,但是又不能結束,其實蠻難的。
這一部直面了這個問題,沒有選擇一場超長大戰(zhàn)滿足觀眾即刻高潮預期,而是僅僅讓姬昌的小兒子姬發(fā)活著回到西岐家中,對父親說上一句:父親,我回來了。
這場還家戲有著十足的美學調(diào)度。
西岐的光照進姬昌的房間,照到姬昌的病榻,卻唯獨沒有照到他的臉。紂王無道,天譴降世,西岐歉收,成湯危殆,姬昌剛失去了一個兒子,而另一個兒子生死未卜。這束光晨昏難辨,照得人心惶惶。
然后在這束光的正中心,姬發(fā)瘸著一條腿,拾級而上,堅定地一步、又一步,仿佛他就是那束光。當他和父親再次相擁,光也回到了西伯侯的臉上。
把身體不佳的李雪健老師請到這種大制作中來,靠這最后一場戲就定住了,千言萬語,都在顫抖的雙唇里。
這個結尾讓這部順暢的商業(yè)片完成了漂亮的進階——情感的沖擊,不那么匠氣,于是開始動人了。
一場戰(zhàn)斗開始了,姬發(fā)的還家是一場史詩的開端,而封神第一部沒有拖泥帶水,停在這里,如此恰當。
講道理,我不希望這部電影僅僅只是“中國的《指環(huán)王》”而已,我真正希望的是,在以后人們談到它時,可以大大方方的稱呼它為“封神”。
黃渤演的我一下子期待著,希望妲己不要讓fbb演了
不求媲美指環(huán)王三部曲,但求無小鮮肉當主角
哇塞。。。真心期待冉氏父女編劇能編出豆瓣過6分的魔幻電影,不知道你們是不是也很期待,劇情別再把觀眾當弱智了好嗎?
整體陣容:高水平導演、有遠見的投資人,看看了。
省錢出名的烏爾善聯(lián)姻最燒錢的IP,祝福他吧
2012年我就評論過這個電影條目,沒想到一晃眼5年過去了!還以為這片子泡湯了,烏爾善竟然真的還在拍著,等到上映八年都要過去了,這樣的堅持,是現(xiàn)在中國電影缺少的精神。
烏爾善不會讓人失望。
只希望一點,千萬不要拍成《指環(huán)王》。別搞那些中國沒有的神魔,矮人,精靈什么的,否則肯定撲街。盡量按老版《封神榜》拍就好。
希望能拍出中國的指環(huán)王
中國的類型片指你了
看到李云中做人物設定,冉平寫劇本,感覺找的人靠譜,應該不至于弄成捉妖記或者說中國話的指環(huán)王那種東西。期待
發(fā)布會很酷,制作團隊很豪華,態(tài)度也很用心,野心非常大。但是從頭到尾都沒聽到最核心的故事,持保留態(tài)度的期待
北京文化主投,烏爾善導演,我預測此片將會填補中國魔幻大片的空白,必將留名中國電影史,2020年將會是中國大片元年。
封神榜里所有的人物選角都不難,唯獨妲己,別再是范爺了,雖然她真的像狐貍,可也只是長得像而已
國產(chǎn)奇幻片我只盲信烏爾善
烏爾善算是最近幾年最靠譜的魔幻題材導演了,期待三年后的成片!
什么鬼“中國的《指環(huán)王》”,老子有老子的名字,老子叫封神……2019.12.30更新一下:看了預告想說上來標記一下,發(fā)現(xiàn)原來一年多前出概念海報的時候已經(jīng)標記過了,還寫了這么中二的留言,明年見??!要對得起我當年的這份中二哇!
看到網(wǎng)上一些陰陽怪氣的嘲諷聲音很不開心,如果我們都期待更豐富更多元的東西,那就應該積極肯定所有敢于邁出第一步的勇氣,僅僅因為無知和偏見冷嘲熱諷、置身事外的全盤否認電影工作者的努力,才是阻礙中國電影發(fā)展最大的障礙,我非常期待《封神》系列
值得期待他開創(chuàng)出一個屬于中國的《指環(huán)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