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段2021年更新: 最近幾年總被提醒有人點贊。重新閱讀多年前自己寫的東西真是有神奇的體驗。發(fā)現(xiàn)當(dāng)年的自己完全不加標點。讀起來真的是累。所以加了標點。內(nèi)容不變,方便后人閱讀。
寫評前掃了眼前幾篇,都是在說校園暴力。對 這是校園暴力。然于我,更想歸為共鳴與反思,而非旁觀者觀感的暴力事件。記得看過一個人說,人之初,性本惡。小時世界即證明一切 真實殘酷,性格惡劣。雖很不想承認,但我的小學(xué)生活就是非常像李善,不是光芒萬丈的寶拉。雖然當(dāng)時學(xué)習(xí)不錯,小有資本,但內(nèi)心自卑感是有的,而這一資本也成為了掩飾。這部電影才令我知道:哦 ,原來每個班級都這樣的 不只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我將其歸為情商成長的不同導(dǎo)致。寶拉明顯要比李善成熟,懂得如何挑撥,如何拉攏,如何辯解。李善單純得可以一眼見底,即使是智妍也比她會做人。她很多事情處理也不到位,不大會安慰人,不會尋找話題,也不會接話。每次看她都看到無時無刻不在尷尬的自己,別人回答我的話,會慶幸,說對一句。生活環(huán)境以及家人導(dǎo)致 “輸在起跑線” 跨入小學(xué)的第一天即決定不同,總想融入到“”高級“”圈子,偷偷觀察,悄悄聽她們的流言蜚語。明知不會被接納,仍想知道那些人在干嘛。她們的新聞可能除了當(dāng)事人我最清楚,如若她們跟我示好,我會暗自慶幸,不自主說有的沒的,吸引對方,渴望得到認同。所以我認為李善最開始告訴寶拉智妍的種種并不一定是對她懷恨故意使壞,只是她知道寶拉哭是跟智妍相關(guān),情不自禁會說其相關(guān)事情。當(dāng)然,這其中寶拉有沒有暗示,有沒有引導(dǎo)就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樣,她自身的惶恐導(dǎo)致了很多秘密被公之于眾。其實李善的想法跟寶拉的跟班朋友們的想法一樣。這個群體很風(fēng)光閃耀,成為這里的一員會顯得自己也特別厲害。不得不承認,即使是現(xiàn)在的我,若回到小學(xué) 有那么個群體拋給我橄欖枝,即使表面裝得不屑,即使知道她們?nèi)似凡缓?,還是會同意成為一員??赡軙衅渌笥眩@個團體不遠不近,但它的接納,這個誘惑,是巨大的。不知道這樣比喻對不對,已知上流社會風(fēng)流奢靡,雖有清流但大多花錢流水,互相攀比,但如果這個排外的階層真心邀你加入,真的會打心眼里說不嗎? 可能會唾棄且又感到一種莫名的驕傲吧。。所以智妍加入寶拉群體后學(xué)會了撒謊挑事,這是該群體的缺點,但她仍然想生存在那里,便用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來交換。 若是現(xiàn)在的我,會怎么做? 圈子不同不要強融。寶拉團體顏高,家境不錯,學(xué)習(xí)好,跟李善完全相反,她沒有任何的優(yōu)勢能讓她們青眼相看,又怎可能被接納。她對朋友真誠是沒有吸引力的,一來那個團體需要更多的是會傳播挑事,二來,李善的不會說話淹沒掉這一優(yōu)點。換句話說,李善先天后天資本都沒有。加入就是癡人說夢。智妍進入那個團體也是很合情合理,她除了父母離婚這一“”缺點“”近乎完美,物以類聚,她自然要找同階層的人。認識一個同階層的,拋棄掉低階層的也很正常。所以,小學(xué)生的世界就是真實的社會,只不過更加直白地表達出自己的欲望。 也看到有人說,都是這么過來的,沒什么大不了。確實寶拉是少數(shù),童年這段對我有影響嗎?我認為是有的。它或許是造成我性格里孤傲的部分原因。你不接納我我也不渴求。自己照樣可以建立其它團體。我猜測也可能有的人學(xué)會了察言觀色,有的始終缺乏自信,種種可能 ,必影響了未來性格。能規(guī)避嗎?我認為不能。老師家長能介入但不能完全阻止。一是孩子不一定會說,不是所有老師家長都有耐心與能力勸導(dǎo)孩子談心。孩子也天生對大人帶有一定的不信任,即使孩子說出來,大人的理論 他們是無法全部理解的。譬如弟弟,他大度,但最好的方法難道不是原離那位朋友嗎? 但他不覺得有必要。即使姐姐媽媽都給他分析過。二是這些事情是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是常規(guī),是必然性,優(yōu)勝劣汰,資源搶占,就是這樣粗魯野蠻,所以只能降低,無法避免。 另外看到有短評說認為電影巧合過多過于戲劇性。我倒認為是把小學(xué)遇見的一切都符號化表現(xiàn)出來??赡苁窃u論的人沒有這么共鳴。我看片子的全過程沒有認為哪里有不自然。當(dāng)然,如若智妍沒有“”離婚“”這事兒,大部分人也不會有這事兒,那么波折就少很多,沖突也要減小,但戲劇就是要凸出矛盾,加上這點我也并不認為怎樣。即使沒有這點,她身上的任何一個可能被認為是缺點的“缺點”都將會被放大,用來被其他人做文章。智妍說李善父親嗜酒成性不就是夸大其詞?因為她找不到其它“缺點”進行反擊了。 最后,想規(guī)避,除了讓自己本身更強,不屑于跟這些人交往,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更高的圈子以外,就應(yīng)該是眼界放高。其實,多大點兒事兒? 有指甲油就是有錢,借你涂就要激動不已。智妍父母離婚,母親不在國外這么“大”的秘密,被她奶奶在閑聊中隨意說出來。所以,到底多大點兒事兒? 只有自己不在意 才真正跳出了整個圈子。 剛看完電影 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了 有點亂有點激進 先說聲抱歉
近幾年,總是會在新聞頭條上看到“未成年人自殺”的字眼。
這些令人痛心的消息背后,隱約透露出一絲“校園暴力”的味道。
雖然我們不知道,在這些孩子中,有多少人是因為校園暴力自殺。
但不可否認的是,校園暴力的隱秘性,使得很多被欺凌的孩子孤立無援。
而這些孩子又通常都是性格內(nèi)向、不善表達。
在我們通常的認知中,毆打和羞辱是校園暴力的常態(tài)。
但實際上,孤立與排擠等冷暴力,對成長中的孩子造成的精神傷害也很大。
冷暴力更讓人難以啟齒,很多孩子只能默默承受。
有一部電影,就精準地刻畫了這種“校園冷暴力”——
我們的世界
導(dǎo)演:尹佳恩 編劇:尹佳恩 主演:崔秀英/薛惠茵/李秀仁/康敏瓊 上映日期:2016-06-16(韓國) 片長:95分鐘
影片在2016年獲得柏林電影節(jié)兒童電影競賽單元大獎。
評委會“完美的選角,演員們出眾演繹,優(yōu)秀的拍攝手法相輔相成”的評價,也讓影片在韓國國內(nèi)評分網(wǎng)站上收獲9.21的高分。
豆瓣評分更是高達8.4,甚至壓倒同年呼聲較高的《釜山行》。
影片圍繞兩位少女的友情故事,娓娓道來。
很多人都能在這部電影里,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如果還有人不明白什么是“校園冷暴力”,不如讓他們來看一下這部電影吧。
電影在校園操場上的嬉鬧聲中開始。
為了玩躲避球,一幫孩子剪刀石頭布來選隊員。
小學(xué)女生李善,尷尬地在一旁等候。
大家仿佛都不愿意和李善一組,看著身邊的同學(xué)一個一個被選走,李善的表情也越來越尷尬,不自在的笑容透露著內(nèi)心的失落。
李善家境貧窮,相貌一般,成績平平。
是生活中千千萬萬個普通女孩的縮影,性格有點憨,事事只想做個老好人。
李善很想融入集體,這讓內(nèi)向的她有幾分討好型人格。
可能因為她比同齡人更瘦小,也可能因為她總是反應(yīng)慢半拍。
總之,李善是這個班級里一直被孤立的那個人。
想想我們小時候的班級里,也總有一個李善這樣的女孩吧。
寶拉是與李善截然不同的人,漂亮,學(xué)習(xí)成績優(yōu)秀,家境富裕。
她是集體中最顯眼的那個,也是女生團體的頭目。
寶拉和她的姐妹們,以調(diào)侃李善為樂。
李善一經(jīng)過她們身邊,她們就會大聲的說聞到了難聞的味道。
假意邀請李善參加生日派對,讓她替自己打掃衛(wèi)生。
當(dāng)李善傻傻地打掃完,帶著親手做的生日禮物跑到寶拉家時,才發(fā)現(xiàn)寶拉告訴了她一個假地址。
在寶拉看來,李善的無害恰恰使她成為可以欺負的對象,李善不會也不可能反擊。
而欺負笨笨的李善,或許讓寶拉獲得一種優(yōu)越感。
在放暑假的前一天,李善結(jié)識了即將在新學(xué)期轉(zhuǎn)學(xué)來的女生韓智雅。
智雅住在豪華的大房子里,和奶奶相依為命。
雖然擁有著充足的零花錢和時髦的手機,但智雅也是個很孤獨的女孩。
兩個人很快熱絡(luò)起來,成為了好朋友。
李善更是將原本準備送給寶拉的友誼手環(huán),送給了智雅,并且邀請智雅來自己家里過暑假。
豪爽開朗的智雅讓李善的世界發(fā)生了變化,李善覺得自己終于遇到了知音。
兩個小女孩很快就無話不談,情同手足。
然而這一切,在智雅看到李善向媽媽撒嬌后,發(fā)了改變。
這一幕深深刺痛了沒有媽媽關(guān)心的韓智雅。
盡管笨拙的李善處處不如她,但李善和媽媽的親密,卻是智雅永遠得不到的。
也許是出于妒忌,智雅對待李善的態(tài)度,漸漸變得粗暴。
開始故意戳李善的痛處,抱怨她家沒有空調(diào)。
抱怨李善總是用自己的手機,為什么不自己買一部。
不知從何時開始,智雅開始各種嫌棄李善,也不怎么聯(lián)系她。
開學(xué)那天,智雅見到李善甚至都沒有打招呼,反而和寶拉親密無間。
原來智雅在英語補習(xí)班結(jié)識了寶拉,兩人迅速成了朋友。
而李善因為家境一般,沒有去上這個很貴的補習(xí)班,只能眼睜睜看著最好的朋友被寶拉搶走。
為了挽回智雅,李善在家偷錢為她買了很貴的禮物。
但她換來的,只是智雅的疏離和冷淡。
恰巧,寶拉也正在智雅家為她慶生。
李善的到來,讓智雅不得不做個選擇。
她最終選擇了寶拉。
智雅加入了寶拉的姐妹幫,加入了一起奚落李善的隊伍。
雖然有一絲心虛,但害怕被排擠的她還是背叛了李善。
而寶拉利用智雅透露給她的事,變本加厲地欺負李善。
她得知智雅送過一盒彩色鉛筆給李善,就直接向李善索要。
然而李善還是想努力挽回韓智雅,畢竟這是她唯一的朋友。
但是寶拉的介入,讓韓智雅一再退縮。
畢竟寶拉在班級中的“地位”比李善高,又是一幫女生擁躉的對象。
顯然韓智雅不想因為李善得罪她,更不想成為像李善一樣被排擠的邊緣人物。
從一些細節(jié)可以看出,智雅在之前的學(xué)校,也曾有過被排擠的經(jīng)歷。
所以這次她寧愿傷害李善,也不想再變成一個“沒有朋友的人”了。
然而靠背叛朋友換來的友誼,是虛偽的。
期末考試成績公布,韓智雅替代了寶拉第一名的位置。
這讓習(xí)慣當(dāng)?shù)谝坏膶毨纳岛蕖?/p>
她開始漸漸疏遠智雅。
后來,李善偶然撞見寶拉在獨自哭泣。
李善的主動關(guān)心,使兩人關(guān)系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
寶拉雖然沒有完全接納李善,但也開始和她“親近”起來。
至于李善為什么不計前嫌,一再討好寶拉,大概因為寶拉是女生中的小公主,是一個權(quán)威般的存在。
所以無論她做出什么事,李善都不敢反抗她,只是一心想加入她的姐妹幫。
于是,寶拉故技重施,開始利用李善告訴她的事,來攻擊智雅。
正如當(dāng)初對待李善一樣,也開始取笑韓智雅身上有奇怪的氣味。
慢慢地,寶拉開始明目張膽欺凌智雅。
當(dāng)眾指責(zé)她偷了自己的筆,理由是智雅之前在小賣部偷彩色鉛筆送李善,是個有盜竊前科的人。
智雅立刻明白,是李善出賣了她。
這下,友誼的小船徹底翻了。
李善和智雅這對原本親密無間的好友,開始了互相揭短的戰(zhàn)爭。
智雅將李善父親酗酒的事在班上傳開,讓李善無地自容。
作為還擊,李善戳穿了智雅母親在英國的謊言,還指責(zé)智雅就是因為愛撒謊,才在之前的學(xué)校被排擠。
二人終于惱羞成怒,扭打在一起。
這部電影的高明之處是,雖然鏡頭聚焦在兩個小女孩的恩怨上。
背后的格局,卻也是在隱喻成人世界的一些真相。
毋庸置疑,任何環(huán)境中都存在寶拉這類拉幫結(jié)派的小團體,自然也少不了那些為了融入圈子,避免被孤立而互相背叛的人。
有句話說,要讓一群人團結(jié)起來,需要的不是英明的領(lǐng)導(dǎo),而是共同的敵人。
多數(shù)時候甚至不需要什么深仇大恨,只要有一個可以共同排擠的對象,同個圈子的成員之間就會更加親密團結(jié)。
而那些內(nèi)向、窮、丑或看起來軟弱的人,就常常不幸淪為犧牲品。
這也可能是大多數(shù)校園霸凌真正的原因。
看到這里,不禁令人感到深深的無力。
難道人與人之間只有嫉妒和背叛嗎?
當(dāng)然不是。
電影快結(jié)束時,智雅在球場上被指責(zé)踩線,大家都讓她出局。
這相似的一幕,曾經(jīng)發(fā)生在李善身上。
李善鼓起勇氣大聲說:“韓智雅沒有踩線,我都看到了!”
總是忍氣吞聲的李善,這一次為自己的前好友站了出來。
在經(jīng)歷了和智雅、寶拉的恩怨之后,李善顯然變堅強了。
她明白了自己和智雅由頭至尾,只不過是被人利用來互相傷害的棋子。
竭力想融入集體,換來的卻是失去朋友。
而和智雅一起度過的那個暑假,才是真正值得珍惜的回憶。
“因為我也害怕被孤立,所以我只能孤立你”
希望得到認同、友愛、害怕被排擠,可能是所有人都經(jīng)歷過的童年。
兒童不善于隱藏真實想法,就更容易對他人造成傷害。
自私、嫉妒這些人類身上的劣根性,在成人身上往往被掩飾得很好。
于是電影干脆在孩子的舞臺上展示人性,展示我們這個世界。
但與此同時,電影也向我們展示了另外的可能。
懦弱的李善為智雅喊出的那句“她沒有踩線!”,不禁讓我們開始反思——
也許可以選擇不去排擠那些存在感低的人;
也許不是必須要放棄自尊去融入某個“圈子”;
也許當(dāng)我們看到有人被排擠被欺凌時,可以挺身而出。
*本文作者:RAMA
今年我大四了,距離我小學(xué)畢業(yè)竟然馬上就有十年的時間了,然而今晚看了這部電影的時候,仿佛又回到了小學(xué)時候。我一直在和鍵總說,和我小時候的經(jīng)歷挺像的,寶拉也很像我小學(xué)時候的某個同學(xué)。鍵總說:大姐頭嗎? 笑憨笑 憨笑 剛看這部電影的前半段,覺得很不屑,不就是被孤立嗎,你還有這么可愛的弟弟,還有愛你的任你撒嬌的爸媽,就算別人都不和你一起玩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人總會有一個說話的朋友吧,有那幾個朋友不就夠了嗎? 可是小學(xué)時候的我們,她們,孤立這件小事就是那么大。 四年級的李善,(咦,突然發(fā)現(xiàn)和我小時候的經(jīng)歷竟然連時間上都有點重合了誒)在班級里面是被孤立的一位小女孩,她長相一般,學(xué)習(xí)成績一般,家境也一般,在這些愛美,學(xué)習(xí)成績好,又會打扮的女生當(dāng)中,她確實非常不起眼。電影開場,同學(xué)們在體育課上要玩躲避球,兩組人都不愿意讓李善加入各自的組,石頭剪刀布輸?shù)囊唤M不得不接受李善的加入,然而李善不知所措地想要加入游戲的時候,其他組員卻冤枉她踩到了邊線要把她淘汰掉。李善很委屈地解釋著自己沒有踩到線,可是又有誰會幫她說話呢? 這樣孤立的日子不好過,直到她認識了新轉(zhuǎn)學(xué)來的韓智雅,兩個人在假期形影不離玩得非常好,在這個朋友比媽媽重要的年齡,兩個小女孩都很用心地以自己的方式去對對方好。說到這感覺電影導(dǎo)演真的很細心,在智雅和李善玩得最好的時候,李善用鳳仙花汁給兩人涂得手指甲,顏色鮮艷又漂亮。小孩子之間總是沒有秘密,玩得好的時候智雅甚至把自己父母離婚的秘密告訴了李善,而父母離婚這件事也是智雅之前在原來的班級被孤立的原因。善良的李善沒有因此看不起智雅,雖然父母離婚這件事在小孩子的眼里可能是一件非常巨大的事情,巨大到我可以因此而和這個人就此絕交老死不相往來。孩子的心思有時候確實最敏感的,當(dāng)智雅看到了李善沖著媽媽撒嬌的場景時,她眼睛里的失落,嫉妒全都藏不住了。也就是因為李善這樣一個舉動,兩個女孩之間開始出現(xiàn)了縫隙。李善的水仙花指甲油開始慢慢掉了,只剩下破碎不堪的一部分。 在小學(xué)的時候想要孤立一個人真的很簡單,簡單到似乎只要有一個人先挑頭就好。開學(xué)后,在班里帶頭孤立李善的優(yōu)異生寶拉自然而然地拉攏了智雅,加上之前的原因,智雅很快和寶拉他們打成了一片開始刻意地疏遠李善。可憐的李善甚至都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就這樣把唯一的朋友也失去了。 電影還有反轉(zhuǎn),在一次考試中,智雅得了第一名,一向成績排在第一的寶拉這次考得沒智雅好,雖然嘴上沒說什么但是這個寶拉明顯開始不爽了,那有什么的,孤立唄。于是寶拉開始拉攏李善一起孤立智雅。就像現(xiàn)實生活中都會發(fā)生的那樣,李善為了取得寶拉的好感,想要接近寶拉,就把智雅的秘密告訴了寶拉,而寶拉則把這個秘密當(dāng)做了孤立智雅的資本在班級里傳開了。智雅對李善做出的反擊則是在班里的黑板上寫李善的爸爸是個酒鬼。兩個女孩子因此大打出手,友情徹底破碎了。李善的指甲油掉光了。 李善和智雅一起被孤立了。直到有一天,李善回到家看到臉上受傷的小弟弟,她問弟弟,為什么總是要和然浩玩,然浩總是害你受傷,每次都傷害你,打傷你,玩笑也開得太過。 稚嫩的弟弟撓撓頭開心地說,這次我也打他了,然浩打了我一下,我也啪地打了然浩一下 然后呢?——然后,然后然浩又猛地打了我一下 然后呢?——然后我們就一起玩了 你說你們一起玩了?——我們一起出去玩了 喂李允,你是傻子嗎,都這樣了你怎么能和他一起玩呢? ——那能怎么辦呢? 你得繼續(xù)再打他呀!——又打嗎? 你不是說他又打你了嗎,那你得再打回去呀!——(沉默……)那什么時候玩呀? 什么?——然浩打我,我再打他,然浩打我,那我們什么時候玩呀?我就只想玩。 李善突然不知道怎么回答了,看到這的我突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對呀,我們本來是一起出來玩的,可是你打了我一下,我要還你一下,你很生氣你要繼續(xù)打我,那我們打下去的話,什么時候才能玩呀?明明我們本來只想玩的。 故事的結(jié)尾,和開頭一樣,大家在玩躲避球,當(dāng)智雅的組員冤枉智雅踩到線要讓她出局的時候,智雅也解釋著,這時候李善站了出來,她說我可以作證,智雅沒有踩到線。當(dāng)然最后她們也沒完成躲避球,兩個被孤立的孩子孤單地站在一邊。這就沒了?所以最后沒和好嗎?鍵總說,她們兩個對視了呀。 故事完。 感覺說這個電影說的真的有點雜亂,可能好久沒寫東西的緣故,自己也是想到什么說什么。所以接下來想說說小學(xué)時候的一些事情。 被孤立這件事小學(xué)時候是有過的,那個時候的自己也不明白是為什么,雖然后來也有同學(xué)來和我說過她們之間曾經(jīng)一致達成的孤立我的理由,不過現(xiàn)在想來這個理由也是非常牽強。可能那個時候這也是一種新鮮吧。 還記得在上四年級之前班里幾個女生是玩的非常好的,甚至還約定了這輩子都不嫁人要一起生活在一起,住一個大房子里。那個時候班里女生也很少,七個還是八個的樣子,總之好得跟什么似的。當(dāng)時我是對其中一個女生特別好,就像電影里的李善和智雅,畢竟那個時候,我們都是在朋友比媽媽重要的年齡,認定了一些朋友,總會想方設(shè)法地想要讓對方開心。印象中是有這么回事的,我和她之前是特別特別好的那種,即使是在老師眼里,在我媽媽眼里,我和她也都是非常非常好的朋友。而到現(xiàn)在我有點想不起來和她好的納西細節(jié),也是有原因的。也就是到了四年級的時候,班里突然轉(zhuǎn)來了一個留級來的女同學(xué),然后就發(fā)生了自己被孤立了的事情,當(dāng)然后來我也知道了孤立這件事是她起的頭??傊嵌螘r間確實挺難受的,啊,真的是過去太久遠了,真的想不起來很多事情,但是知道自己曾經(jīng)因此而試圖去討好別人,也曾因為沒人一起玩而自己躲在班里做作業(yè) 。太奇葩了,小學(xué)時候哪有什么作業(yè)呀,十幾年前的小學(xué)正流行減負,連作業(yè)都沒得做。因為被孤立這件事,不得已只能自己在教室寫作業(yè),寫完了今天的作業(yè),自己學(xué)著開始寫明天的后天的作業(yè)。孤立的時間也不長,大概每次也都不超過一兩個星期,后來因為起了一個頭,莫名的就開始有時候孤立這個有時候孤立那個,而我有段時間也試圖游說過其它人孤立那個我曾經(jīng)最看重的好朋友。其實自己知道自己心里是有種幸災(zāi)樂禍的成分在,我不是很愿意玩這種孤立的游戲,但是我卻覺得我應(yīng)該也讓你嘗嘗被孤立的滋味。 這樣反復(fù)的孤立,被孤立,從此充斥著我剩下的三年的小學(xué)生活。全部人都和好的時間也有,可能小學(xué)時候的你不愿意去記著這些不痛快的事情,所以到現(xiàn)在我反而對孤立的事情忘得比較多,對我們不多的全部人都和好的時光記得比較牢固一些。想想也真的是非??尚Φ?,也許現(xiàn)在的我依舊沒有變,對一個人好的時候可以那么在乎一個人,也可以那么去傷害一個人。那個時候明明先說孤立的是那個轉(zhuǎn)校生,可是我后來卻似乎一直在針對我那個“好朋友”,就像電影里的李善和智雅,曾經(jīng)最好的兩個人,到最后卻是鬧得最兇的兩個人。 看了這部電影我才能慢慢從這種代入感走出來看孤立這件事,其實友誼都是這樣的,當(dāng)你真心地為一個人付出的時候,那么她對于你來說,任何行為都會被放大來看。她對你好的事情,你會覺得感天動地,甚至還會有當(dāng)你們兩個遇上任何危險,你也可以為了保護她而犧牲自己這樣的想法 ;而當(dāng)她做了傷害你的事情的時候,這種傷害也會被放大,其中的威力也遠遠比其他陌生人帶給你的傷害要大很多。 你問我后來怎么樣了嗎, 后來,后來我們六年級了,快畢業(yè)的時候,我們七個人和好了,而且在最后一堂英語課上,她組織了班里的其他幾個同學(xué)偷偷去找老師為我策劃了一個小驚喜,因為那天也剛好是我的生日。整個小學(xué)后來就這么簡簡單單地結(jié)束了,一直到現(xiàn)在我仿佛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堂課,也許是現(xiàn)在我能想起來的她為我做過的最讓我感動的一件事,也是我試圖想要借此抹去我們所有的不愉快的一件事吧。初中的我去了另一個學(xué)區(qū)讀初中,她們六個去了一個中學(xué),后來就這樣聯(lián)系越來越少越來越少,直到上大學(xué)后,才慢慢又有了一些新的聯(lián)系。時至今日我一想起小學(xué)的事情,我就想起她曾經(jīng)是我最好最好的朋友,我也對她非常非常真心,可是我們現(xiàn)在連聯(lián)系都很少有了。 長大后,我好多次在網(wǎng)上看到一些求助,說被孤立了怎么辦之類的。還看過一個帖子,說的是有個男生,大學(xué)的時候被宿舍其他三個人孤立了,后來自己很爭氣,在同學(xué)當(dāng)中是混得最好的,可是同寢室那三個人卻落魄聊到,有兩個人還因為區(qū)區(qū)三千塊錢鬧得不可開交,想想當(dāng)初三個人孤立自己的時候的站隊,好像是多么患難之交的朋友,現(xiàn)在看來也是諷刺。然后此貼收到更多的是網(wǎng)友們的抨擊,基本上大家都覺得他是小人得志,說一個人討厭你可能是他的問題,但是三個人都討厭你,這就一定是你自己本身的問題了。 我知道大家這么說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不怕反人類三觀,我想說其實不一定都是這樣的。 就像電影里的李善被孤立一樣,其實李善是一個很善良很會體貼別人的孩子,但是電影剛開始她就被孤立了。記得有一段是這樣的,寶拉為了孤立智雅,故意和李善不那么排斥了,還送了指甲油給李善,李善為了討好寶拉,把智雅的秘密告訴了寶拉,并囑咐寶拉不要告訴班里的其他人。而寶拉第二天就告訴了班里其他人,看著智雅受到別人的攻擊,李善覺得很內(nèi)疚,去找寶拉理論,說我不是告訴你不要告訴別人嗎,你這樣是不是太過分了。寶拉卻說:既然如此你一開始就不應(yīng)該告訴我啊,你自己不也是把別人的秘密說出去了嗎,為什么總是裝作一副你是好人我是壞人的樣子。很明顯在這里,兩個人都把秘密告訴了別人,但是性質(zhì)完全是不一樣的,李善的本意根本沒想要傷害智雅,而寶拉的目的就是為了挑唆其他人孤立智雅。但是其實人有時候是需要一種變相的合群的,當(dāng)一部分人開始攻擊其中一個人的時候,通常會選擇把一個人的缺點弱點放大,來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使得這個平時可能也不是那么讓人深痛惡覺的缺點突然就變得無限可惡,從而達成一種討厭的共鳴。尤其是在女人堆里,都說共同討厭一個人比共同喜歡一個牌子的化妝品更能使兩個女生成為閨蜜,道理是一樣的。而其他一部分人,通常會為了自保而選擇和多數(shù)人戰(zhàn)隊,這就是變相的合群。 所以說起來,平心而論,有時候一個人真的不是因為他太讓人覺得討厭了,以至于會被所有人討厭,而是因為這種變相的合群使得她因為被一個人兩個人討厭而發(fā)展成為被孤立。 當(dāng)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實在是性格惡劣,生活習(xí)慣極差,而真的被身邊所有人都討厭,但這樣極品真的很少吧? 或者有些人,也是因為家境不夠好,長相不夠討喜而被其他人孤立,討厭,但是這對于他自己本人,他又做錯了什么事情呢? 李善的質(zhì)問當(dāng)然導(dǎo)致了她也再次被寶拉孤立,不過我想她自己也習(xí)慣了吧。李善她一向不善于人際交往,對自己的未來也沒有任何想法,簡單透明的就像一張紙, 看到這里心里真的很難受很難受。排開李善這種情況不說,人啊,到底是選擇這種變相的合群好,還是不要選擇的好? 長這么大了我,似乎也還是處理不好一些女生之間的友情,個人的性格方面是問題之一。越長大,似乎也越排斥多人的友情,明明也知道都已經(jīng)這么大了,基本上也不太會出現(xiàn)什么孤立這種事情了,但是還是會排斥這種女生小團體。幸運的是,也沒有對交好朋友失去信心,初中,高中,雖然不是擁有很多女性朋友,但是都有那種愿意掏心掏肺去好的閨蜜。也會吵吵架,鬧鬧別扭,但是我也知道這種相互傷害的屬于小孩子之間的游戲現(xiàn)在自己是永遠不會再做了。 不知道用什么來結(jié)束今天的話題,想想后,想對那些被孤立的人說,當(dāng)你被孤立的時候,先要想辦法找出自己被孤立的真正原因,如果真的你做錯了,你要努力去改,如果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那就把孤立這種事看開一些,就像我鍵總說的,誰讓我們牛逼呢,一共五十個人,我一個人就要孤立他們49個~勝利
雖然結(jié)局是好的,但是看完后仍會覺得心里有絲絲縷縷的難過??赡苁菍?dǎo)演的鏡頭太細膩了,就像一開始鏡頭追著小姑娘的面部表情刻畫。從喜悅、期待、甚至是祈求…再到最后的失望。從大人的角度看向那個孩子的世界,有回溯的心驚,又有身臨其境的心痛。如果我的手可以透過屏幕,真想去抱抱她再陪她好好玩一場。可能好的電影就是這樣,會揪著觀眾的心。從開場到結(jié)束,一直很怕很怕她們之間有過度的不可挽回的傷害。還好,應(yīng)該感謝導(dǎo)演手下留情了,不然這電影又成鞭子了,抽得人心痛不已。女孩子的成熟過程可能就是從單純的心理上構(gòu)筑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開始。好寫實的風(fēng)格,還好沒有出現(xiàn)無可挽回的戲劇化沖突。
這部電影打出她的名字要在豆瓣翻上幾百頁可能才能找到她,因為她的導(dǎo)演不出名,演員就是幾個小孩子,什么多余的場景都沒有,也沒有什么特效什么的。說的就是四年級的小孩子被校園暴力啊。你被孤立,我被孤立,然后我們在施暴者受害者旁觀者以及聲援者四種角色悄悄轉(zhuǎn)換的。但其實結(jié)局是騙人的,我和別人一起孤立過你之后是沒有機會再成為好朋友的。 我當(dāng)然知道那種被孤立的感覺,就是一伙好朋友在一夜之后背后的人就說了你很多壞話還要當(dāng)著你的面嘲笑你不和你玩,像一個病毒一樣被人排斥,并且攛掇所有人都孤立你,從此以后,誰和你玩在一起會被所有人聲討,像犯了什么大罪一樣。 我也曾經(jīng)是施暴者啊,因為你不和大家一條戰(zhàn)線的話被孤立的就是你了,那種和別人一起孤立別人的感覺其實一點都不好受,會覺得其實毫無意義,但是你不和她們一起,這是你唯一一條路可以逃出去和她們有一起玩的機會了。 旁觀者的時候最好玩了,那時候已經(jīng)放棄了和那群施暴者一起玩耍的機會,但是也沒有想法去幫助受害者,只想著明哲保身。 聲援者對于我這種包子性格的人來說,一輩子都沒機會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小孩子是最勢利的,他們懂得利用大人對他們天性的愛護讓大人們相信他們是無害的,他們成群結(jié)隊的往好玩的往他們羨慕的走,他們厭惡低下的無能的虛弱的,所以他們成群結(jié)隊的欺負比他們更弱小的為樂。他們有時候比大人更懂得恃強凌弱這種道理。 施暴者永遠抱著我沒有錯,就是他們這些討厭的受傷者非要把我塑造成壞人的模樣。 所以想著長大就好了,從一個階段逃離一個階段越來越開心,離那些施暴者越來越遠,最好永不聯(lián)系。 還好每個人都會長大。 校園霸凌根本想不到會出現(xiàn)自己孩子身上的,其實就是這么直白的出現(xiàn)了,并將長久的影響他們的孩子一輩子。他們的孩子變得厭惡與人交往,厭惡自己。
今年實在太喜歡這部了 所以鼓勵性多給一星 完成度高 寫實而且真的非常細膩 導(dǎo)演重點關(guān)注對象 兩個小朋友的演技也真的太讚 其實看完真的心塞 童年並非那麼純真美好 成人的爭鬥貧富懸殊其實早已扎根在小孩的世界 同類型的比優(yōu)雅的謊言要好
最后那個鏡頭,兩個人的目光在互相試探,太細膩了
今年看過最好看的獨立電影,無論是題材、故事甚至是演員都這么的出色,沒有花俏的拍攝技巧,沒有大咖,有的就是十分貼近你我的真的是很日常而且就真的發(fā)生在身邊過的故事,能讓人產(chǎn)生如此大的共鳴,這幾位小演員真的演的很棒,那種初見的生疏,友情產(chǎn)生裂縫后的尷尬,甚至是情感的爆發(fā)都拿捏得十分棒
小孩之間的欺壓是最惡毒的,小時候就因為又窮又丑被同學(xué)和老師排擠?,F(xiàn)在長大了,還是那么窮那么丑,倒也逐漸習(xí)慣了起來。
看到了曾經(jīng)的自己,經(jīng)受過每天每天飯桌上的冷嘲熱諷,經(jīng)歷過一封封謾罵的留言,經(jīng)歷過在間操時沒有人會站在你的旁邊。為什么我是那個?現(xiàn)在想來只是我不愿從眾,或者因為不愿掩藏自己,或者你的軟弱被發(fā)現(xiàn),怎么辦?無法求助老師家長,那只會更被歧視,孩子的世界太冷酷,因為他們在意的只有這份友情。
女人之間是不是永遠都這樣,從三歲到三十歲,一點長進都沒有。
最可怕的就是若無其事永遠不會覺得自己做錯了的人
女生間那復(fù)雜的友情,形影不離,嫉妒,背叛,孤立……拍的那叫一個精準。果然是女導(dǎo)演拍的。同伴交往就是這樣殘酷無情,誰比誰更狠。小團體的排外性。結(jié)局還算有一抹暖色。成長從來都是蛻皮般的陣痛。四星
孩子的世界比成年人想的要復(fù)雜的多,任何討厭的成年人的樣子不都是在孩童時代慢慢累積起來的么。
令人驚詫的細膩,無論是從人物的刻畫,情緒的捕捉,還是故事的表達,全然是孩童世界那種天然的敏感與復(fù)雜,甚至可以看到亞洲文化里那種獨特內(nèi)斂的氣質(zhì)。小演員的表演也完全不露痕跡,讓人恍惚回到年少時那種低矮的視角,每個煩惱都無比巨大,而一個朋友就可以填滿整個世界。
人類的可憐在于一輩子都在尋找歸屬感,不管是愛情、友情、親情,總是害怕被孤立被拋棄,直到成年,有的人知道孤獨一生不可治愈,愛情、友情都不可以,所以只能學(xué)會與孤獨相處。有的人,一輩子試圖在親密關(guān)系中尋找孤獨的避難所,最后傷痕累累。
一部完整流暢的電影,首先兒童視角已經(jīng)難能可貴,質(zhì)量賽過主競賽。上海入梅的第一天坐在悶熱的黑匣子里感覺把磨人的童年又過了一遍。與其說是兒童片,受眾想必是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敏感,被排擠童年的成年人。一路揪心與胸悶。孩子的世界沒有對錯,但就是這樣的灰色地帶讓人生擁有了最初始的傷心。
童年有過類似經(jīng)歷 看的時候基本全程都有想哭的沖動吧 之前自己也被孤立過 也有為友情妥協(xié)到自我主義主導(dǎo)的過程 最后類似開頭的場景 對視 想必是友情的愈合 特別喜歡李善的弟弟說的“我打他 他打我 我們什么時候才能玩呢”的敘述 幼稚的口吻卻道明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的重要理解
想起了自己高中的時候,曾經(jīng)孤立過別人也被別人孤立過,這似乎是女生之間常見的小把戲??催@部電影的時候,很多人的臉從我眼前掠過,想起那時候面對“你最近怎么不理我了”回避的眼神,想起體育課沖過去“你為什么要污蔑我”的質(zhì)問,想起在好朋友班級門口哭得站不起來的自己
朋友比媽媽更重要的年紀里,被孤立的人會想盡一切辦法融入集體。小時候,語言是障礙,初中時,流言是障礙。孩子的世界不懂得偽裝,只會以暴制暴。
小學(xué)、初中、高中、大學(xué),應(yīng)該在某個階段經(jīng)歷過被孤立之后才能變成現(xiàn)在更好的自己,我很喜歡她弟弟說的那句話:“如果我再打了他,那我們什么時候才能開始玩,我只喜歡玩”,很簡單的一句話,充滿哲理。
一如這部電影,小學(xué)或者說少年時,是一段缺乏足夠的智慧明辨是非,又沒有足夠的勇氣站出來說不的歲月,有的,只有多余的敏感和過得特別慢的時間。即便到了今天,去看別人的演繹,都會感到一陣窒息
最后那個鏡頭,兩個人的目光在互相試探,太細膩了。
“那什么時候玩啊 我打浩然 浩然打我 然后我再打浩然 浩然再打我 那我們什么時候玩啊 我只想玩”
大人怎么會注意,小孩指甲蓋褪掉的鳳仙花液,盒子里編制好送不出去的手繩,躲避球賽總是第一個被擊落,英語測驗總是成績平庸。大人說小孩子不就是上學(xué)讀書和朋友玩,自己卻在天橋上爛醉,在空床前發(fā)呆,在海灘邊只會抽煙,不發(fā)一言。若經(jīng)受過日光下沒有歸屬感的凌遲,當(dāng)生活再毆打你時,便不會再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