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子本質上還是個軍伍題材的征兵宣傳片,貫穿全片的小號軍樂式配樂就是證明。感覺每5秒鐘就要切一次鏡頭,在天空中視野開闊光線明亮鏡頭專業(yè)感強還好,回到地面鏡頭切得人心煩意亂,而且還有特別多光線昏暗的夜戲。一對雙胞胎加入俄羅斯軍事飛行員訓練,期待用噴氣式飛機征服天空。但現在兄弟倆意識到,他們對彼此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感情會阻礙二人實現共同的夢想。
看這個我對標的是《希特勒的男孩》和《自由墜落》。前者中的男孩沒能開始探索愛欲就被文明扼殺,后者中直接刻畫了系統性的歧視和霸凌與成年人的卑劣和矛盾?!洞绮讲浑x的兄弟》與銀幕之外在地鐵上被從前線回來的士兵扯掉鼻環(huán)的少年、被當局譴責的變裝皇后的關系是如此柔和稀薄,以至于在片頭聯邦文化部鷹標的配合下,軍校、血緣這些禁忌作為障眼法的情欲書寫才顯得如此銳利而綿密。 這部電影唯一的缺點是它沒有缺點。它是如此精巧,工致,以至于所有的設置和調度都在對稱、反射、回環(huán)、顛倒中可預測。教官和情人的設置和運用是相當功能性的,制造間離,錯動視差,挑逗觀眾,引誘而禁欲。米佳暈機、關于鳥的事故和大火、谷倉交心、離開軍校、給媽媽打電話,都是藝術家設置的誘餌,只要觀眾貪戀愛的馨香,就會心甘情愿地墜入陷阱。 可是愛,只有愛是不可預測的。對鄰人之愛,對差異之愛,對相似之愛。對手足之愛。愛溢出了精密的生物化學和意識形態(tài)容器,像米佳凝視安德烈著陸時灑出的機油一樣無可阻擋。像我凝視銀幕時感到的不可遏制的愛情。世界沒有變得多極,不然他們不會繼續(xù)送年輕漂亮的人去死,也不會為了讓年輕漂亮的人繼續(xù)做人肉干電池而放火焚燒鳥群棲息的蘆葦蕩。米佳有雛鳥般的心靈,他的哥哥安德烈擔心機油灼傷他的手,他在大火中為雛鳥停留,他主動離開不能馴服他的軍校。他是姐姐,他是母親,他是安德烈寸步不離的同卵雙胞胎弟弟。雖然他們永久地脫離受精卵的形態(tài),但沒有撥通母親電話時仍一人一只的耳機也可以牽系彼此。 差別是美好的,無差別是崇高的。雙胞胎安德烈和米佳,既美好又崇高。一種宗教激情:我愛天空,可我更愛我的兄弟;我愛獨立,可我更想和我的兄弟寸步不離。兄弟作為身體,兄弟作為動詞,永生不息。 前半段太多的特寫、太多的晃動、太多的符號性影像在后半段漸漸偃息。沉靜,疏離,而觀看者見證并介入了真正的親密。畫面上錯落的磨砂般的顆粒,明示著肌膚相親的魔力。生死游戲、雄性競爭的懸疑和亢奮都沉降落地,只剩下真正的親密。
好久沒去影院了沒想到被暴擊了在草叢里尖叫了好久才平靜下來嗚嗚嗚
很切題的一部電影。一對寸步不離的雙胞胎兄弟,彼此的關懷牽掛讓他們無法分離。弟弟暈機后跟哥哥說:如果我們中有一個要走,不希望是哥哥。哥哥幫弟弟整理衣服拉鏈時說:米佳呀米佳,沒有我你可怎么辦。弟弟有著憐憫、善良的心靈和細膩的情感,看到墜毀了飛機、嚴重受傷的飛行員,蘆葦蕩里救小鴨子,軍醫(yī)處幫助傷員,擔心哥哥的每一次飛行。在學員宿舍,弟弟一遍一遍的練習翻跟頭,想解決自己的身體問題;哥哥認真的看書記要領,想解決自己的飛機著陸問題。朝著他們共同的夢想,做一名開著戰(zhàn)機的空軍。弟弟因為身體原因無法留在軍校,在谷物倉里,哥哥提議說要不他們都去做炮兵,炮兵對身體條件要求沒那么高,弟弟說他不想丟炸彈,因為他目睹過那些被炸傷的士兵是什么樣的。哥哥真誠無奈不舍地說:米佳,我不希望走,沒有你我活不下去。最后一次飛行訓練,哥哥出色的完成目標,他觸摸著真實的戰(zhàn)機,坐進了駕駛艙里,夢想已經實現,可他卻高興不上來,觸摸著心愛的戰(zhàn)機,也在心里告別?;氐剿奚崴麊柕艿苁裁磿r候走,打算做什么,有沒有跟媽媽打電話,他一直糾結著情感還是夢想,當弟弟打通了媽媽的電話,他倆一人一個耳機跟媽媽打招呼時,哥哥抱住弟弟問:弟弟,我們什么時候能再見面。弟弟說不知道,兩人抱頭難過。在這一刻哥哥做了決定說:我決定了,和你一起走。兄弟倆看著彼此,影片結束。 喜歡這個結局:哥哥愛天空、愛戰(zhàn)機,可他更愛弟弟呀!在夢想與手足親情間,選擇了親情。他們是雙生,同進同退,回去繼續(xù)朝夕相伴、打打鬧鬧著過平凡的小生活也挺好。 喜歡導演對男孩真摯情感細致描繪,只是刻畫了人際間的這種關愛與親密,與性無關,腐女們不要亂意淫。
(本文首發(fā)于 陀螺電影)
師從于亞歷山大·索科洛夫(《俄羅斯方舟》《浮士德》)的亞歷山大·佐洛圖金繼首作《俄國青年》于柏林69的論壇單元首映后,這次攜帶他的第二部長片《寸步不離的兄弟》亮相柏林72的奇遇單元。
盡管最終無甚所獲,本片卻成功讓不少觀眾心跳漏拍,用絕美的畫面和曖昧模糊至極的情感激發(fā)了大家內心的雞叫和姨母笑(誤
電影的故事圍繞一對在軍校中一起接受飛機駕駛訓練的雙胞胎展開。
Andrey和Mitya兩人有著共同的夢想,那就是一起成為空軍飛行員。一模一樣的兩人在軍校也是寸步不離、無比親密。每當兄弟中的其中一人在執(zhí)行駕駛訓練的時候,另一位總會無比掛心和憂慮。
然而,這個夢想正逐漸變得困難。Mitya在飛行訓練中出現嚴重身體不適而昏迷,如果體檢結果不合格,他將會被軍校開除;Andrey總是掌握不好降落的要領,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上也不太靈通,他總會被教練批評。
與此同時,兄弟兩人的親密無間也逐漸成為了限制兩人繼續(xù)進步的枷鎖,他們試圖找到自己的空間,卻又始終放不下對另一個人的依戀和掛牽。
也許看到這里,你已經感受到了這個故事里透露出的種種隱秘的“骨科”氣息……事實上,電影確實用了一些軟色情的方式去表現兄弟兩人的關系。
畫面上,除去制服、肌肉特寫這些表層視覺刺激之外,演員的狀態(tài)、動作和臺詞常常會有讓人暗自驚呼“這是在干什么”的時刻。而一些看似漫不經心的空鏡,也是在特寫飛機操縱桿、地板上的釘子、導彈彈頭或者軍靴這類可以被引申為陽具隱喻或性隱喻的視覺符號。
導演努力地在創(chuàng)造一種“懂的都懂”的氛圍,情欲被放大到了一個無法被忽視的狀態(tài)中,卻又被雙胞胎的血緣和親情關系所遮蔽著。不可言說的曖昧感被竭力壓縮著,讓觀眾們時時刻刻都帶著一種罪惡感去自我檢討:明明人家只是哥倆好,是不是我腦袋里豆腐渣太多?
但導演已經在采訪中迂回地回應了這樣的猜測。佐洛圖金說,本片的目的就是為了呈現人與人之間的親密(closeness),這種親密有時會成為我們前進的牽絆和煩惱……同時,這種關系并沒有局限性,它普適在任何一種關系之中——自然也就包含了我們都在想的那種關系。
在“俄羅斯”這一特殊的語境下,《寸步不離的兄弟》必然暗含了某種政治訴求,它以溫和抵抗的姿態(tài)去為多元的人際關系作合理化辯護。而與此同時,導演也在采訪中表達了他對“有毒害的男子氣概”(toxic masculinity)的見解。從小在軍營家屬院中長大的他,更理解軍人們在嚴格紀律和強硬作風之下溫柔和豐富的情感世界。他由此希望通過這部電影展示普通軍校生們在一腔熱血之外的另一面,不去回避他們在面對飛行中的危險時所展現出來的害怕、脆弱、無助和擔憂。
電影選用了復古質感的4:3畫幅以及圓角的畫框,佐洛圖金努力讓我們在不斷運動的影像之中聚焦到人物身上,并由他們的神態(tài)、動作和身體出發(fā)進一步關注到他們的情緒與情感。
但導演顯然沒有希望我們可以單純通過視聽來分清誰是Andrey、誰是Mitya,他甚至專門會選擇一些兩人看起來特別像的角度來讓我們更加迷惑。
他在采訪中說,選擇使用雙胞胎作為主角是從視覺角度考量的結果。當然,在這種雙生對稱所帶來的獨特美感之外,這一種“無法分清彼此”的狀態(tài)則進一步加深了流動在畫面之上的親密,達到了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地。
因此,《寸步不離的兄弟》受到大家喜愛,絕非是一些“骨科擦邊球”“軍中禁戀”的獵奇口味在作祟。佐洛圖金選擇了一個小且具體的主題,美而精準地表達了出來,而附著于之上的議題探討或者政治訴求反而顯得不是特別重要了。 本次入選奇遇單元,更像是柏林對于這位“名師高徒”的小習作給予的又一個肯定。這位十分年輕的導演已經朝著“柏林嫡系作者”又邁進了一步,或許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在主競賽中再次與他相見。
剛說完這么無聊的劇本,配不上導演的才華,一看編劇就是導演自己。蘆葦蕩趕鳥那場戲拍得太好了,骨科雙胞胎小哥哥的戲碼讓人直呼導演是內行。
剪輯很有問題啊,語法的不成熟導致看的時候各種不舒服。鏡頭分切竟然會犯常識性錯誤,導演對景別組織、鏡頭速度等理解有嚴重偏差。
6.4 主旋律式的配樂下是禁忌的私人羈絆/愛戀,兄弟倆近乎畸形的相擁同回歸母體一般不可分離,但如此漠不關心表層文本而拼了命去暗示(而不點明)內在意義又何嘗不是一種戴著鐐銬跳舞?
柔性的俄空軍宣傳片,看大段實打實的飛行跟拍就知道了,至于那些似是而非的擦邊球嘛,看看就好
觀影時思緒總在雙胞胎親兄弟與同性愛情之間徘徊,二者不兼容讓我一度很煎熬。然而事后回想才意識到,這是多么精巧的設計。這一設定讓二人的情感永遠處于一種極盛的邊緣,就像一鍋要開但未沸的水,就像一滿杯永遠不會溢出的水。假如缺少了這一限制條件,那就淪為一部平庸的同性愛情片了。此外電影刻畫了極其細膩的觸感,讓我每每感到那些接觸好像都發(fā)生在自己身上。蘆葦蕩和谷倉的兩段戲浪漫唯美又充滿了激情張力,非常喜歡。
磕到了,然后呢…
動作愈加親密,表達愈加過火。裸露著身體同對方淋浴嬉戲,又或者扎進對方懷里,再添一句“沒有你我活不下去”。弟弟的眼睛里藏著所有沒有挑明的感情,期盼,也懷憂心;親昵,又生醋意。一次次肌膚相碰的觸感彈得春心蕩漾,一聲聲以愛之名的呼喚叫進心坎里。兄弟倆和女生第二次在車上的那場戲,非常妙。這里有捍衛(wèi)著兄弟感情、而無需異性的鐵證。一邊是耳鬢廝磨,一邊是輕輕一吻,女生處在中間又形同空氣,仿佛是倆兄弟情感間的傳輸介質,左耳聽見了曖昧的低語,右頸嘗到了心儀的甜蜜。
如果拋開所有的外在身份,人與人間最頂級的羈絆也不外乎:一出生就陪伴彼此,沒有你我怎么辦,你和別人親近會吃醋,你不在會焦慮,即使熱愛也要陪你離開……火燒之前的蘆葦很美暴雨之后的天空很美那一定要飛上天空的念想也很美#2022BJIFF#
被騙了,一點都不gay,就是雙胞胎兄弟對彼此有依賴罷了。
相比于「兄弟迷情」,更接近于「二人本為一體」的表達,當然很明顯也在挑戰(zhàn)突破禁忌。最后輕柔抓緊肩頭的手指,那就是愛;而黑屏背后應當(至少)有個kiss才自然。除此之外還暗藏了一條飛行員教官夢想破滅的副線,當他在真正的備戰(zhàn)機場像新人一樣觀察戰(zhàn)機留戀不舍,就能明白他在嚴厲指導兩兄弟時眼中流露出的不忍與遺憾。
#72nd Berlinale# EFM online-奇遇。7分,《俄國青年》導演的新片,還是索科洛夫范兒,沒有前作那個驚艷的結構(雖然很多機場擺pose戲都配有無聲源銅管樂),反而開始找《父子迷情》式的“兄弟情”了(花了好多時間拍小兵們的肉體……)。攝影一如既往出色(引入了一些《星際穿越》式的機身/起落架鏡頭),故事比較謎,似乎有好多隱喻但是仔細想想也落不到實處。兩部作品都是軍隊題材,我特好奇他下一部要拍啥……
漂亮的雙胞胎兄弟,做飛行員的雙胞胎兄弟。一開始以為會有禁忌的愛情,但很快就發(fā)現講的是一體性,兩個人是一個人,不可分割。沒有你我怎么活,你不在我會感到焦慮,你們兩個人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優(yōu)秀的飛行員,你們長得一樣我怎么數人頭……畫幅應該是1:1吧,兩兄弟經常頭碰頭,或者身體親密接觸著被框在一個對稱工整的方格里。他們通過一個教練、一架飛機、一個女人、一只耳機進行連接,分開的片段里只有痛苦和危險。這超出了愛情,同時讓愛情變得不算什么禁忌。兩人相擁對視,畫面漸黑,他們可以接吻,也可以做任何事,因為他們本就是一體。
更喜歡首作《俄國青年》的復調結構,這次少了驚喜。雙生子軀體糾纏,差《軍中禁戀》、《父與子》一籌。呢喃式聲場與自然的光影總是相互抵消。
篇幅這么短還能這么寡淡
想起《會飲篇》說的,人是被天神從中劈開、一分為二的產物,生下來就在尋找離散的另一半。還有什么比睜開眼發(fā)現另一半就在身邊更奇妙的呢?一對雙胞胎熱烈的兄弟情,與冰冷的軍校環(huán)境形成了剛與柔的對照。導演不愧索科洛夫的學生,好幾個鏡頭都看得到“父子迷情”的影子,最后一幕更讓人莫名悸動…
像是腐女寫的《壯志凌云》同人文,但這不是什么問題,問題是即使除了雙胞胎兄弟,角色們長得也太像了,很多注意力都用來分辨誰是誰了。好在片長夠短,看起來不算太累。不過還是很好奇啊,這么gay的片子,怎么拿到俄羅斯官方支持的?
晉江骨科文學影視化平庸作品;招飛宣傳片吧?
我不是特別理解,也并沒有大受震撼
4.5 實在有點不好意思但基眼看人基也不是我能控制的事看到空軍制服twink雙胞胎抱在一起說沒有你我活不下去時我心跳加速內心發(fā)出雞叫聲是不太對但我也沒辦法啊 |確認同性情色是故意的,同性情感/情色在軍校(或任何禁忌之地)不被允許出現,雙胞胎本身的障眼法設定就已經成了文本核心溫和的政治性對抗/挑釁/表達(最后一個鏡頭備選年度最佳)。
兄弟倆+導演可以消消樂了。影像實力很強,誰給寫個深刻一點的本子前途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