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力行是香港的一名新銳導演,但隨著大環(huán)境越來越不景氣,他不僅拍不成電影,還賠了一大筆錢,天天被人上門討債。
禍不單行,此時正逢母親病逝,妻子也因為他的出軌鬧著離婚。
人生低谷,大抵如此。
最讓他煩心的,還是患了老年癡呆癥的年邁父親——田一雄。
得了阿茲海默癥的老人,大概是最不體面的存在。
田一雄經(jīng)常在公共場合口水橫流、大小便失禁,還大喊著要吃香蕉、開飛機,成天亂扔東西,搞得街坊四鄰民不聊生。
田力行成天照顧他,低聲下氣,壓力頗大,加之工作、感情的不順,他終于不堪重負,在把父親鎖在廁所之后,準備上吊自殺。
就在此時,一位突然從冰箱里鉆出來的年輕女子(春夏 飾)拿起剪刀弄斷了繩子,救下了田力行。
春夏這個角色,其實是田力行亡去的母親
半夢半醒之間,田力行睡到了第二天早上。準備去上廁所的時候,他驚人地發(fā)現(xiàn)馬桶旁邊躺著父親的... 一具皮囊。
再次在樓下見到父親時,他變得生龍活虎,神志清醒,身體機能和大腦活躍度都達到了年輕20歲的水平。
田力行不知該開心還是憂心,爸爸...居然脫皮了?
換季脫皮、曬傷脫皮很常見,可那脫的是手皮腳皮,全身都換一層皮,就真的是全球獨有了。
本來以為這是回光返照的一種變異形態(tài),可在第一次脫皮后,每隔24小時,田一雄又會再脫一次,每次都會讓比前一次更加年輕。
就這樣,田一雄和兒子一起經(jīng)歷了他52歲、37歲、28歲、19歲的形態(tài),那些皮囊之下承載的故事也一一浮出水面。
這部《脫皮爸爸》曾入圍第29屆東京電影節(jié)的主競賽單元,它的導演司徒慧焯就是《志明與春嬌》中扮演“公公”的那一位,它也把自己的玩趣風格帶到了這部作品中。
比如說廣東話里有一個詞叫做“收皮”,跟“拉倒吧”是差不多的意思,在片中被他用來形容吳鎮(zhèn)宇去收拾自己皮囊的動作。
還有當田力行遇上了自己的老情人時,這個被形容為“一個惹火的妞”的女人,真的帶來了一場把電影片場燒光了的大火。
各種值得玩味的梗,都獻給了懂廣東話的觀眾,建議觀影時帶上一個廣東淫,看廣東話版本效果更佳。
看得出來導演很有迷影精神,田力行這個角色被設定成電影學院畢業(yè)的天才少年,房間里到處貼的都是電影海報,我依稀可以辨認出科波拉的《教父》、賽爾喬·萊翁內(nèi)的《美國往事》和黑澤明的《野良犬》。
在劇情上,“脫皮”當然是最特別的一個設定,而在逐漸變年輕的過程中處理與親人情感的部分,像極了布拉德·皮特和大魔王主演的《返老還童》。
講道理,能在年輕階段和布拉德·皮特比比顏值的,吳鎮(zhèn)宇絕對可以是一個人選。
金馬影帝在片中演活了一個男人的6個階段,老年癡呆的癲狂無狀、退休職工的中年危機、風流浪子的沒皮沒臉、打拼青年的心酸不易、慘綠少年的斗志昂揚。
6位一體,堪比萬茜在《你好,瘋子》里精神分裂般的演出,令人嘆為觀止。
而與他同臺競爭的骨天洛,大概也是受到了影帝的感召,演技的層次明顯提升。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隨著回憶的真切深入,他也開始模仿小時候的自己,蹦蹦跳跳地打著醬油回家。
之前在24小時內(nèi)連拿亞洲電影大獎和香港導演協(xié)會的最佳男主角,為今年金像獎奠定了巨大的籌碼,4月19日,最終答案即將揭曉。
超年輕的金像獎影后春夏雖然出場戲份不多,但依舊將表演維持在了高水準,受角色影響,她的身上似乎多了一些熟女的韻味,成為本片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影片以返老還童式的“脫皮”作為最大的噱頭,而內(nèi)核卻是一個男人應以何種態(tài)度在生命的每個階段與困境搏斗。
田力行遇到困難的解決方法就是逃避,故意在離婚協(xié)議書上簽錯字拖延時間、緊鎖家門躲避追債,口頭禪永遠都是一句“對不起”,都是他性格懦弱的一種體現(xiàn)。
而父親是一個從不說“對不起”的人,靠著自己堅硬的肩膀撐起整個家,一往無前。就算是做錯了事,也只肯說一句“不好意思”。
在他的語境里,說“對不起”這三個字是要負責的,說出來了就要改正自己的錯誤,不然死性不改還有什么意思。
在一場全家人聚在桌上吃飯的戲中,6個不同年齡的田一雄的意識形態(tài)和經(jīng)歷完成了一次與自我的對話,在互相批判各自階段所犯下的錯誤時,每一個自己都找到了自己努力生活過的痕跡和留存下來的價值。
這場對話實際上是說給兒子田力行聽的,得出的結論就是:
“我的人生每一次遇到困境,都很努力地熬過去。那你呢,還年輕的你是不是只學會了說逃避,學會了說對不起。”
說太多對不起,到最后對不起的就是自己。
道理雖然老套,但表達的很真摯。
在故事的最后,田力行也在父親這魔幻的“脫皮一星期”中找到了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他拿起片中反復出現(xiàn)的紙飛機,使勁將它拋向遠處。
紙飛機落地,可以不是墜落,而是降落,重新起飛,又是一次新的開始。
最后鏡頭定格在依舊老年癡呆的父親,在醫(yī)院病床上聽著自己慢慢衰弱的心跳,離開人世。
所以,脫皮的真的是爸爸么,不是的,這只是一位父親在生前的最后一周,以回光返照的形式幫助兒子重回生活的正軌,那6張不同年齡段的人皮,是最好的靈丹妙藥。
脫掉了那層皮的,其實是曾經(jīng)無能的自己。
文丨一只華豬
1.光解構理解,不結構行動,沒法理解本片的精髓。
以工科來說,這里提供了一種方式思維工具,去量化年齡緯度下的6-3-1教育觀念傳承或反轉,然后以關系-重新play card+某種定量和解下的撥亂反正。
2 畢竟,結果主義至上。
從行為實踐來說,
以大多數(shù)人帶面具偽裝卻要求別人真心付出的利己性格,不辯證0.5、設計不同階段的和和合格線,則無法實用。相關例子:也如本杰明巴頓其事。
注:本文干私貨同等多。且非從藝術角度討論。
本片在故事上有點致敬《返老還童》的意思,但在故事內(nèi)涵方面比大衛(wèi)芬奇的《返老還童》相差太大。而在敘事上也不是以返老還童的為主線,更多的是在講如何讓吳鎮(zhèn)宇飾演田一雄如何修復和古天樂飾演的兒子田力行之間的父子情。本片主要看點是吳鎮(zhèn)宇一人飾演多個角色,挑戰(zhàn)不同年齡層次的角色,吳鎮(zhèn)宇演技充分發(fā)揮了。但無奈故事太垮,很多劇情莫名其妙,很尷尬。就算濃墨重彩的父子情,也在本片中顯得不感人。本來像這種感情飽滿的劇情電影,所展現(xiàn)鏡頭應該是非常貼近生活的,讓人看就能從內(nèi)心發(fā)出感慨,這是我所經(jīng)歷的。不知道是不是看的國語版,感受不到本片任何港味。費曼出場的幾段戲還是算不錯的,吳鎮(zhèn)宇父子同臺,很和諧。田一雄這個角色給人的啟示就是,年輕吊兒郎當,老了還是一樣吊兒郎當——《脫皮爸爸》
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看世界電影”,歡迎更多朋友關注我
周末閑來無事重溫了吳鎮(zhèn)宇和春夏主演的《脫皮爸爸》,笑著笑著就哭了。影片秉承港片一貫的喜劇風格,在臺詞里,動作里,以及演員的表演上,極盡夸張之能事,但是里面時不時冒出的幾句臺詞,又會讓你回味無窮,好像又挺有道理。
當然,電影里最讓我驚喜的還是有古天樂的演出。古天樂在一眾演員當中,是唯一一個演反派也讓我討厭不起來的角色。最近在時不時會看上一集的《創(chuàng)世紀2:天地有情》中,發(fā)現(xiàn)古天樂演的這個反派變態(tài)、精明、在錯誤的路上一去不復返,但是他仍然讓人討厭不起來,因為他是古天樂啊,他是那個演技與顏值與品行兼具的國民天王啊!
再說說這部電影《脫皮爸爸》,該片講述了患有腦退化癥的父親突然開始蛻皮而不斷變年輕,正處在人生困境中的兒子也因此重新參與、了解父親的人生的故事。
看的是電影,品味的是自己的人生。生活中有多少人會有那么一段時光像古天樂飾演的田力行一樣,母親去世,父親老年癡呆,事業(yè)一落千丈,老婆因為自己的出軌而要離婚。或許他的人生已經(jīng)低落到不能再低落了,這個時候,他只能無奈的選擇自殺,電影的巧妙就在于,它給了田力行一次機會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
一次次經(jīng)歷父親60歲、52歲、37歲、28歲、19歲的人生之后。田力行慢慢又找到了自己的路。父親經(jīng)常跟他說的一句話便是:“不要隨便說對不起,跌倒后應該堂堂正正站起來,不要被挫折打倒?!笨吹礁赣H被追債的人打得一點還擊之力都沒有,仍然只會跟他們說那么一句“不好意思”。這個時候的田力行發(fā)現(xiàn)父親真的是一個很堅強的人,好像自己也多了很多對抗人生的力量。
電影中最打動我的一個鏡頭是田力行跟變年輕的父親一起擦窗戶時,恍惚之間,他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認真做完作業(yè)之后,會打開電視看自己最喜歡的動畫片,爸爸要搶電視看,小力行說:“你這么牛,為什么不買兩臺?笨蛋?!比缓筇锔妇烷_始追著小力行打,結果無意間,小力行把父親收藏了已久的黃色書刊抖落出來了,又變成老媽追著田父指責,田母對著這對不省心的父子說:“你們倆能不能給我省點心。”父子倆便乖乖的一起看起了動畫片??粗M曼跟自己親生老爸吳鎮(zhèn)宇的這場對手戲,著實有點搞笑。恍惚之間,童年的一幕幕回憶都在田力行的腦袋中上演,原來自己跟老爸還有這么開心的時候,頓時眼里滿是淚水,我也開始有點感傷。為何小時候的快樂會是如此簡單?
沒有人會跟田力行一樣有機會去經(jīng)歷父親的人生,做到共情;也沒有人會像田力行一樣做到在關鍵時刻撿回一條命,讓他去重新開始;更沒有人會像田力行一樣,收到父親去世前這一份珍貴的禮物。我們能做的只是更加堅強,不要那么容易被打倒罷了,畢竟,人生就這么一次,如果你放棄了,就真的什么都沒了!如果在人生中向前行太累,不妨試試回望一下,相信歷史可以啟發(fā)未來。
吳鎮(zhèn)宇在角色中寄寓了自己父親的“中國情意結”在里面,古天樂在片中鍥而不舍地尋找爸爸,是角色田力行的自我救贖,更是對當下年輕人的自省。
看完這部電影,感覺治好了我的精神內(nèi)耗。你以為那些總是在拖累你的人和事兒,其實是讓你前進的力量??!
相對而言,舞臺劇的受眾比電影的受眾要更前衛(wèi)、更有文化一些。
根據(jù)舞臺劇改編的電影,常常會在其主題或價值觀方面,令人眼前一亮。
比如《驢得水》,為水性楊花的女人爭取水性楊花的權利,這對許多電影觀眾來說,似乎就有點超前,接受起來并不是太容易。
《脫皮爸爸》,根據(jù)日本劇作家佃典彥的同名舞臺劇改編,同樣有一些讓人頗感到新鮮的地方。
在這曲時光的哀歌里,主人公田力行(古天樂飾),通過一場近似于時間旅行的回溯追憶之旅,重新認識了他的父親,并找見了解決人生困境的方法。
如果說它有一個打動人心的戲劇之核,這個核便是人面對時光流逝、生命更迭時的無可奈何,是對人之必死命運發(fā)出的一種疑問、一聲嘆息。
它關涉存在,關涉形而上的思考,在以往的華語電影中,這類主題更多出現(xiàn)在諸如侯孝賢、楊德昌等大師的作品中,出現(xiàn)在一些人文氣息頗為濃厚的藝術片中。
如此,作為一部商業(yè)訴求明顯、格局有限的輕喜劇,《脫皮爸爸》給它的這一類型帶來了一種新的氣息。
從故事結構來論,這部電影采用的,亦是一種不太被商業(yè)片看重的松散結構。
段落與段落之間,沒有強烈的因果關系,以一種接近于并置的方式串在一起,服務于情感的渲染或主題的營造。
這很有勇氣,不過卻談不上什么創(chuàng)造性,它之所以做出如此安排,或許是因為受制于原作,當然,也可能是由于這種結構操作起來更為簡便。
大致來說,初執(zhí)導筒的新導演、電影的門外漢,以及,有個人表達需要的文藝片導演,往往都對這種結構青睞有加。
像郭德綱的《祖宗十九代》,采用的就是這種結構。
而本片導演司徒慧焯,既是一位新導演,顯然也能看出他有表達自我的強烈愿望。
遺憾的是,司徒慧焯的導演能力實在有限,以至于這部電影無論在主題表達方面有著怎么樣的野心,最終卻幾乎沒有絲毫落到實處。
這同時意味著,松散串聯(lián)起來的橋段,幾乎沒有一處起到了應有的作用——或渲染情緒,或營造主題。
問題有些直接便出現(xiàn)在劇本上。
田力行的人生困境,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空懷電影夢想無力實現(xiàn),二是欠了一屁股債,三是老婆跟他提出離婚。
不管這些設置出自原作者,還是影片編劇在改編時加進去的,我們都不禁會想,本片的劇作者實在是一位懶漢。
這么老套的創(chuàng)意,即便是一位劇作的外行,坐馬桶的時間也能想出十來個。
撇去這點不說,如果這三個困境能被編排得委婉一點,以曲折的方式將其豐富度展現(xiàn)出來,也可以產(chǎn)生讓觀眾對主人公移情的效用。
結果,劇作者在這一方面也懶得費心思。
欠債通過逼債來表現(xiàn),而逼債的恰恰是我們最常在銀幕上見到的那種,喜歡虛張聲勢、暴力恐嚇的黑社會分子。
老婆提出離婚也僅僅就止于提出離婚,沒有探入到這段夫妻關系的情感深層。
電影夢和電影夢的崩毀,則干脆通過一種傾訴衷腸的方式,由田力行直接對他父親(吳鎮(zhèn)宇飾)說出來,而他之所以會突然如此多愁善感,則是因為父親提出來讓他說。
最后這點,換個角度,也可以說是一種創(chuàng)新之舉了。
大部分的電影人,都受制于電影「要展示而非講述」、「動作高于對白」等種種教諭的壓力,不敢貿(mào)然讓人物用大段對白來交代劇情,這部電影突破了這一界限。
只是,田力行的這段回憶,并沒有讓觀眾感受到他的渴望、他的痛苦。
那就仿佛一段劇本創(chuàng)作前期的人物小傳,本著節(jié)約光榮的精神被移入片中,卻未與電影的人和事建立起真正的聯(lián)系。
我們?nèi)匀桓杏X,田力行的過去,可以是另外一種過去,而那段人物小傳,也可以安到田力行之外的另一個人的身上。
這,當然就得歸咎到導演的頭上了。
在抒情、展示和發(fā)展人物關系乃至呈現(xiàn)主題方面,司徒慧焯表現(xiàn)出一種全面的乏力與無能。
這部電影的第二幕,亦即其劇情主體,是田力行的父親逐步返老還童,田力行依次和不同年齡段的父親共度了一段時光,并與之一同追憶父親相應年齡段時的家庭往事。
處理這樣的劇情,最重要的也是最起碼的,是要讓觀眾生出一種時光不再的悵惘感來。
無論劇情編排上怎樣偷懶,只要能讓觀眾生出悵惘,那相應場景就可以說已經(jīng)成功了一大半。
不僅對時間的哲思要以這種情感為前提,連父子間關系的轉折,也要以這樣的情感作為基礎。
在父親剛開始返老還童沒多久,田力行和他一起去了一個足球場。
兩個人沒聊別的,就聊父子倆曾經(jīng)在這里度過的那些時光,父親假裝正在觀看過去的一場比賽,開始吶喊歡呼,兒子則配合父親高漲的情緒,與其一同吶喊。
無疑,這不是一個戲劇性的時刻,而是一個日常的時刻,一個抒情的時刻。
一個——從其結果來看——很傻的時刻。
沒有產(chǎn)生絲毫感觸的觀眾,可能會怪罪劇本本身寫得太傻、太應付,然而,我不認為劇本是導致該場景失敗的根本原因。
看過《刺客聶隱娘》的觀眾,不妨回憶一下聶隱娘剛回到魏博的一個場景,在這個場景中,母親向她講述過去發(fā)生的一些事。
盡管鏡頭幾乎沒有挪動,盡管母親的聲音平穩(wěn)、克制,盡管同樣沒有利用閃回,然而在她講述的中途,我們就已經(jīng)和聶隱娘一樣生出一種悲傷來。
區(qū)別在哪里?
無它,在鏡頭的設計、在演員的狀態(tài)、在鏡頭中的那些靜物,侯孝賢費盡心思把握的東西,在司徒慧焯的操持之下,全都被破壞掉了。
如果侯孝賢不是利用一種整體的精確與和諧才達到這一效果,那就可以說,司徒慧焯在這方方面面的操作,每一個都正好與他所欲達成的目的背道而馳。
作為一部關于電影的電影,卻恰恰對電影一無所知,這,或許便是《脫皮爸爸》最悲哀的地方。
這是一個失意的男人和一個失敗的爸爸之間關于人生的一場對話。
影片講述了中年失意的兒子田力行,正處于苦不堪言的困境中時,他的79歲的癡呆父親卻突如一只再生的蟬,一而再再而三的蛻皮變得越來越年輕。父親一生中六個階段再現(xiàn),讓田力行重新認識了那個熟悉而又陌生的父親。在父親波折一生的故事中,他也找到了重新出發(fā)的力量。
影片結尾,六個年齡段的父親圍坐在飯桌旁,開啟了一段關于人生的對話。激昂向上的青年,為了生活疲于奔波的中年,日薄西山的老年...每個年齡的爸爸都為自己的碌碌尋找借口,指責之前的自己不夠努力。
這是一場鮮血淋漓的對話,直面慘淡的人生。當一個男人耄耋之年,佝僂著身軀蜷縮在病床上時,是否還能憶起那個曾經(jīng)迎著風奔跑,健步如飛的少年;那個發(fā)誓要做一只遨游天際的飛鳥,追逐陽光和夢想的少年,卻漸漸變成了斷了線的風箏,失去了方向和力量...
這也是一場平凡的對話,大多數(shù)人的一生不過如此: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平凡地活著。沒有太多激情燃燒的歲月,也沒有奇幻瑰麗的故事,有的只是生、老、病、死,結婚生子,愛情,家庭,最后曲終人散...
這更是一場偉大的對話,一個再平凡的父親,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希望,對于他的家庭而言,他就是蓋世英雄。什么經(jīng)世濟民,什么人生價值,什么主義什么理想,統(tǒng)統(tǒng)沒有,有的只是賺錢養(yǎng)家,讓自己的家人生活的更好。茫茫人生,好似荒野,任世間再冷酷,只要有爸爸的肩膀,就能給孩兒一個依靠的港灣。
影片中爸爸的一生波折不斷,性情也隨著年齡而變化,而至始至終沒有改變的是媽媽對這個家的呵護。父愛如山,母愛如水。山,沉穩(wěn)厚重;水,溫柔靈動。世間最具力量的,恰是如水的溫柔,清澈而又包容。這清澈的愛,滌蕩了生活的塵埃;這溫柔的愛,撫平了家庭的創(chuàng)傷。在這部父子對話略帶苦味的電影中,媽媽猶如天邊的一抹晚霞,為黃昏增添了些許亮麗和溫暖。
人生沒有蛻皮,且行且珍惜!
胡編亂造,神神叨叨,驚悚嚇人,莫名其妙。
基調(diào)不太對,奇幻和童話感都不如《重返二十歲》、《童夢奇緣》那麼自然。每一次古的淚流滿面我都感動不起來,那些講出來的大感悟都讓人感官不適...最後幾個的爸爸對話太長了,跳上飛機更長...然後陳導竟然出現(xiàn)在熒幕上!能感受到坐我旁旁邊的他尷尬一笑!最後,土萌土萌的春夏真是可愛啊
春夏真美啊,沒有讓我失望
春夏真不愧是金像影后
可以看到試圖把個人史和時代敘事結合的野心,但是話講那么白還要電影做咩?什么都講一點導致各個年齡階段也很呆板,沒有主次,強行煽情+段子組合。性別關系我就不說了,說了顯得我很女權癌。有點想象力的合格雞湯,還是祝票房好。但是吳鎮(zhèn)宇就坐我后面的后面?。。。〈松鸁o憾
Summer IFF. 加一星給我們閃閃發(fā)光的吳老濕。舞臺劇的痕跡真的太重,能夠精準分辨第幾幕第幾場的那種。劇本改編的本土化尚可,但霓虹的故事還是很難擺脫霓虹味。我猜想導演對原作要表達的意思可能沒完全掌控,呈現(xiàn)出的比較表層或看似直白但實際模棱兩可。P.S. 聯(lián)合出品人:吳鎮(zhèn)宇,特別介紹:費曼。
@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 想象一下六個年齡段的自己互相對話,即使有再多不好的地方那也都是自己,每一個其實活得都很認真,很不容易。印象最深的就是不要把對不起當口頭禪,因為一旦說了對不起就要負責任,一般道歉說不好意思就夠。以后道歉再也不說對不起了。笑。
前面劇情有點漂,后面有點尷尬,幾個爸爸一起飛下去的時候,我都快被節(jié)奏哭了,想想?yún)s沒啥感動的。放映完吳鎮(zhèn)宇從我身后座位起來,近距離看著走了兩步就感覺超級有氣質(zhì)!古天樂日常???/p>
我看婚姻/分手調(diào)解,最后都會有三分鐘主持人讓男女雙方兩邊從頭到尾想想這段關系,是一種很簡單的回顧歷史,人是很感性的,在這個歷史里就會沉淪,分不分開不知道,但是大概率會哭,哭了后大概率就是會感動自己,感動后許多人就會盲目的認為問題不是問題了。這個電影也是這個套路,它更加低劣是,100分鐘的時間寫不出任何細節(jié),父親的每一個截斷面都是狀態(tài),甚至一件事都沒有,兒子連一個了解父親的心理契機都沒有,然后最后就要告訴你,父親很堅持了,這樣活下來都是堅持。兒子的事業(yè)失敗是有自己的問題的,在片場搞婚外情,父親也是很傳統(tǒng)的倔強霸權教育,什么不要說對不起,一對父子已經(jīng)夠可怕,涉及的四個女性更是被毀得不像樣子,完全淪為了這一對毫無魅力的父子的陪襯。
春夏是真漂亮
8/10 春夏小姐一出場就給這分, 蔡小姐田小姐也不錯, 但資金問題影響太大, 這樣二丁目黃昏的故事卻沒錢拍懷舊特技...
想法是好的,一個人的每個階段都是最重要的,但是完成度太低。
優(yōu)缺點明顯的一部片。整片運用了很多舞臺劇的技巧,大部分場景都是在一個市內(nèi)完成的,有新穎感。但是,本片最大的問題就在于節(jié)奏,觀眾很難掌握到一個點去深入醞釀情緒。而且,很多情緒有時只需要幾個鏡頭,或用隱晦臺詞來指明便行,但如果赤裸裸地說出來,那就實在是……最后,春夏是真漂亮啊……
吳鎮(zhèn)宇很好的駕馭了6個不同年齡段的爸爸,演技了得。古天樂也演的很到位,另外三個女主角真是好有味道,我喜歡古天樂老婆演的
sb片竟然有久違的ufo氣息!是霓虹舞臺劇改編,李公公還是漢化到不違和。非洲巨星面對靚坤影分身,演技沒有被壓制…雖說是“爸爸”,但這其實是給媽媽的一封情書啊
電影比較一般,拍攝手法老套,脫皮橋段有點嚇人。
年齡從來不是束縛腳步的借口,也藉由指路明燈般的父親,隱喻當今港人的身份缺失,對過去淳樸的懷念,對當今境遇的不滿和對未來發(fā)展的迷茫。但是犯了話劇改電影的常見問題:將時間、空間集結、交錯的出現(xiàn),有些語焉不詳,而且舞臺置景的元素太濃,失去了電影的味道。
好創(chuàng)意+迷影情懷/老香港情懷+家庭情感到位+制作精良的...洗錢片???六個吳鎮(zhèn)宇撕X的時候,已經(jīng)白眼飛上天了。只能說這部神奇的爛片真的全員努力,舞臺劇改編電影的思維不對,照樣崩盤。況且看到大家努力了,還拍這么爛,作為觀眾也很心酸啊...
結束后訪問時得知原劇本為舞臺劇時頓時恍然大悟。舞臺劇的場景感比比皆是、用在電影里就顯得略為跳脫,司徒慧焯無法完美駕馭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很多片段還是很精彩很感悟。吳鎮(zhèn)宇十分出彩。
作為一部奇幻溫情喜劇片,居然能毫無起伏、毫不感人、毫無笑點。為什么電影里的兒子們只要認識了年輕時的爹,就一定能理解爹了?發(fā)現(xiàn)爹年輕時偷渡到香港真的很辛苦,就瞬間原諒爹賭錢輸了以后打媽媽打自己的事了哦。要是六個我爹同時出現(xiàn)在我面前我火速自殺,誰要理解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