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法國電影《悲慘世界》上映。這部電影雖然不是大文豪雨果筆下的那部同名作品改編,但其從市井生活細微之處探尋整個法國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功力讓人看過之后就為之難忘。
影片上映之后,獲得了幾十個國際電影節(jié)的獎項提名,同時也讓人記住了這部電影的導演兼編?。?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拉吉·利。
2022年,由拉吉·利參與編劇的《雅典娜》亮相威尼斯電影節(jié),這部電影同樣直刺了當下法國的社會現(xiàn)實問題,然而這部電影,卻并沒有激起多少水花。
Vol.1
在《悲慘世界》的結(jié)尾處,電影在舉著燃燒瓶的少年和舉著手槍的警員對峙中結(jié)束。而在《雅典娜》的開頭,又一位少年舉起了燃燒瓶,不過這一次,燃燒瓶結(jié)結(jié)實實的被砸在了警局的墻上。
無論在劇情,還是在場景設計上,這部《雅典娜》看起來都像是《悲慘世界》的續(xù)集,這一次,憤怒的少年們不僅僅是少了一輛警車,而是占據(jù)了一個街區(qū),跟國家強力機構(gòu)展開了面對面的硬剛。
本片的片名《雅典娜》,來自于片中故事的發(fā)生地:法國雅典娜社區(qū),這是一個主要由非洲和穆斯林移民組成的大社區(qū)。
影片講述的是由于一名雅典娜社區(qū)的小男孩被化裝成警員的極端右翼勢力毆打致死,引爆了當?shù)匾泼裆鐓^(qū)與警察機構(gòu)之間的對抗,而小男孩的三個哥哥也都被卷入了這起事件的漩渦之中,最終從混亂走向了失控。
這部電影題材和視角都十分尖銳,但可惜的是,整部電影前半部分還比較吸引人,中段過后劇情急轉(zhuǎn),節(jié)奏失控。但我認為,它仍然是一部比較優(yōu)秀的電影。
Vol.2
這部電影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其對長鏡頭的運用和場面調(diào)度的把控。
電影一開始,便是一個大段的長鏡頭,瞬間就將還沒太明白怎么回事的我們帶入這場已經(jīng)陷入失控的事件之中。
這種被場景推著走的感覺一開始給人的感覺很不舒服,不過適應了之后,反而能更加快速的融入人物的情緒之中,讓我們能夠更加直觀更加快速的去感受片中這些少年的憤怒。
不過可惜的是,這種感覺在影片中后段由于劇情節(jié)奏的失控而消失殆盡。
在觀影的過程中,我不斷地感嘆本片導演不去拍古代戰(zhàn)爭片真是可惜了。片中很多場景與音樂的配合,都極具史詩感。
比如夜襲的那段戲,暴動領導卡里姆雖然其本身只是一個少年,但環(huán)繞仰拍的視角配合其慷慨激昂的演說,以及背景中高低錯落而又模糊的群體,給人的感覺像極了《斯巴達三百勇士》中的列奧尼達斯國王。
而在另一邊,隨著慢鏡頭里一顆顆煙霧彈的拋出,防爆警察們開始分別登上進入雅典娜社區(qū)的梯子,背景音樂里是戰(zhàn)鼓聲與男聲吟唱,鏡頭由遠及近,音樂聲不斷加強,讓人不自覺地就提起一口氣,大戰(zhàn)要來了。
接下來的情節(jié)中,有一幕場景是防爆警察們被少年們團團圍住用煙花呲,這么一個本該是“阿瓦達啃大瓜”的場面,卻拍出了殲滅戰(zhàn)的感覺,著實讓人驚嘆。
而且,在如此大的場面中,我們幾乎不會看到任何一個演員出問題,拍攝現(xiàn)場的把控力真的是讓人佩服。
Vol.3
其實,相比起電影本身,我更想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我從這部電影中感受到的東西。
無論是《悲慘世界》還是《雅典娜》,影片中參與混亂的主要群體都是非歐洲人,這也比較符合當下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
我們都知道,近十年來,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接收了大量的非洲裔和穆斯林移民,在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中,很多人嘲笑這是一種歐洲人獨特的”圣母“行為。
但其實,道德層面只是一個表象,真正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還是在于歐洲國家人口下降帶來的危機,本國人口出生率的減少使得這些國家不得不吸收外來人口,這些外來人口在當?shù)卦赂笊顚W習工作,最終都會轉(zhuǎn)換成所在國的稅收來源。
然而外來人口大量涌入,自然也會將其本身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帶到當?shù)?,而這也就不可避免的與所在國原住民產(chǎn)生文化上的沖突。
但大部分國家的政府是不愿意去花錢花精力化解這些沖突的,在片中我們就能看到,警察面對雅典娜社區(qū)的狂暴并沒有想要解決問題,而是直接掃平了事,而影片中的新聞也提到,同時期全國各地都有類似事件發(fā)生。
這種政府管理的缺位一方面使得來到此地的外來族群開始抱團,形成”黑手黨式“的社區(qū);另一方面也刺激了歐洲各國極右翼勢力,使其所鼓吹的極端民族思想和白人至上主義更加有市場。
這一點從近些年歐洲各國的選舉中就能看出,尤其是在法國,極右翼勢力勒龐家族在這十年間選票越來越多,得到的支持也越來越高。
人人都想利用仇恨,卻沒人去努力平息仇恨,這股仇恨的火焰,最終會走向失控的境地。
雅典娜在古希臘神話中代表了秩序,而在本片中,雅典娜社區(qū)表現(xiàn)出的卻是十足的反秩序。我想,作為一個非洲裔移民,拉吉·利用了雅典娜作為電影的片名和故事發(fā)生地,一定有其深意在內(nèi)。
如今的世界越來越撕裂,民族主義這一劑甜美的毒藥正在全世界開花結(jié)果,很多人已經(jīng)不再有”地球村“的概念,而更加認同自己屬于某一民族、某一國家的概念。
我想,伴隨著經(jīng)濟衰退的加劇,用不了多少年,這個世界就會再次回到戰(zhàn)火與互相仇恨的狀態(tài)中。
希望我看不到那一天。
敏銳的法國影人為何要將反暴力執(zhí)法+反種族主義捆綁為一個新的傳統(tǒng)新的類型?這難道不是美國人該干的嗎?謎底在于法美電影既分工競爭又一體化的格局。美國人對法國人說,你們在歐洲挑大旗,其他我來辦。 美國人的事,法國人代言。是否頗似時下地緣政治==lll? 巴黎廉價公寓社區(qū)反叛精神如同巴黎公社?當然是對法國式自由的一種標榜。
《怒火青春》背景為1993年巴黎十八區(qū)警察槍殺少數(shù)族裔少年事件。
《怒火青春》模仿經(jīng)典的同時也留下著名的結(jié)案臺詞:在下墜時他不停對自己說,到目前為止還不錯,到目前為止還不錯,,,如何下墜不重要,關鍵是怎么著陸的。
“世界上沒有壞莊稼,也沒有壞人,只有壞的莊稼人?!币杂旯慕?jīng)典臺詞收尾。 法國影人的作者傳統(tǒng)也得到傳承,他們非常重視電影的文學性和文本,乃法國影響全球電影的根本。
法國少數(shù)族裔撐起的法國榮光,不僅僅是2018世界杯。
時至2022,少數(shù)族裔支撐的何止法國榮耀,更是歐洲文明的源起之光。
Abdel家族是阿爾及利亞裔,三代從軍為法國而戰(zhàn)。近片尾,Abdel更是如沐天使之光,盛贊其法蘭西榮耀之心。
場面頗似古希臘斯巴達雅典的攻城戰(zhàn)。一個街區(qū)如一個國。
后期,Abde因Karim遭遇而態(tài)度急轉(zhuǎn),也成為暴動領頭人。
為數(shù)不多的直接表現(xiàn)警察報復式暴力執(zhí)法的批判性鏡頭。警察明知這批撤離家屬并非暴動分子,仍實施了恃強凌弱的合圍催淚噴霧。為之后的警察遭圍攻做鋪墊和對比。
如同復刻古希臘乃至古羅馬戰(zhàn)場的盾牌陣。本片的暴力規(guī)模和縱深比《悲慘世界》有較大提升。數(shù)百人沖突場面調(diào)度流暢洶涌,超級長鏡頭渾然天成,如同城市甚至國家之間的戰(zhàn)爭。 戰(zhàn)爭女神雅典娜引導的戰(zhàn)爭。
有趣的白馬黑人騎師。這是諷刺還是致敬《nope》?意象共通共享也是全球電影大流行嗎?
木訥寡言的Sébastien,卻對影片結(jié)局產(chǎn)生巨大影響。對他的塑造全部采用鏡頭暗示,可一窺主創(chuàng)功底。著軍裝在苗圃精心園藝,暗示其是反恐戰(zhàn)爭退伍軍人并患有戰(zhàn)爭綜合癥,只求安寧。被反鎖于幼兒園是對其保護,也是人格困境暗示。社區(qū)暴動終喚醒其戰(zhàn)士身份和爆破專家的技能。他的象征和批判意義顯著,暴力和戰(zhàn)爭只能帶來毀滅。 這是電影的真理:沒有暴力類型不是反暴力,渲染戰(zhàn)爭的電影都是反戰(zhàn)。
1995年《怒火青春》更多是法國新浪潮代表作《精疲力盡》的精神延續(xù)。片中雖然呈現(xiàn)警察與街區(qū)的對抗,但總體暴力表現(xiàn)比較克制。特別片中三位憤怒青年只是表達反抗的態(tài)度未訴諸暴力,Vincent用撿到的警槍比劃了半個巴黎但至死未開過一槍,阿裔男孩Said靠涂鴉宣泄怒火。 如一枚歐元硬幣的兩面,《悲慘世界》與《雅典娜》不僅共享編劇,還將《怒火青春》之怒火大幅轉(zhuǎn)化為街區(qū)暴力。燃燒瓶作為街區(qū)反抗的暴力象征,《悲慘世界》片尾,少年 Issa 最終沒有扔出。而《雅典娜》中,Karim被燃燒瓶的火焰吞噬,這是《雅典娜》的暴力進階。 兩部影片又如精神一致的同胞對峙,前者持警察如哥哥Abdel的視角,而后者是與警察對立的街區(qū)視角,如弟弟Karim。 《悲慘世界》引用了法國榮光的代表: Victor Hugo 。而《雅典娜》放大為歐洲榮耀的象征: 智慧與戰(zhàn)爭女神Athena 。 《雅典娜》的希臘淵源還隱藏著另一條傳承路徑,編導的父親Costa-Gavras是生于希臘的法國著名導演,因拍攝多部涉政治暴力及希臘政治批判的影片而享譽歐洲。 從家到城再到國,電影就是如此心手相傳。
延伸閱讀: 緬懷法國榮光-1://movie.douban.com/review/14335412/ 緬懷法國榮光-2://movie.douban.com/review/14443022/ 緬懷法國榮光-3://movie.douban.com/review/14582715/ 緬懷法國榮光-4://movie.douban.com/review/14652749/ 緬懷法國榮光-5://movie.douban.com/review/14671278/ 緬懷法國榮光-6://movie.douban.com/review/14768275/ 緬懷法國榮光-7://movie.douban.com/review/14939223/
羅曼的新電影在技術(shù)上讓人驚嘆,但它無政治傾向的核心,卻空空如也。
Romain Gavras 的新電影的片名“雅典娜”指的是巴黎郊區(qū)的一個虛構(gòu)的社區(qū)——郊區(qū)是該地區(qū)許多貧困和非白人居民長期以來聚集的地方。這部電影( 9 月 23 日在 Netflix 上映)將其要表達的內(nèi)在矛盾延申到極端程度:它把當今法國社會的情狀提煉成一臺忙碌的、熱鬧的drama。這個故事關于不可改變的改變,關于被呈現(xiàn)為奇觀的思想,關于以無政治性的方式表達的政治,關于被當成診斷結(jié)論的現(xiàn)象。
戲劇性地,《雅典娜》以少數(shù)幾個角色為中心,他們的故事散布在壯觀的動作場面和看似成千上萬的演員陣容中。社交媒體上流傳的一段視頻顯示,警察在住宅區(qū)將一名叫伊迪爾的 13 歲男孩毆打致死,他的三個哥哥是電影的主角。阿卜杜勒(達利·本薩拉飾)是一名獲得勛章的法國陸軍老兵,他出現(xiàn)在當?shù)鼐炀?,向聚集的居民講話,試圖維持平靜的秩序。他的弟弟卡里姆(薩米·斯利曼飾)看起來大約十八、二十歲,是附近年輕人的領袖,他組織起義來控制這個街區(qū)并要求伸張正義。大哥莫克塔爾(瓦西尼·恩巴雷克飾)是當?shù)氐亩緱n,只關心自己的生意。
法國防暴警察——相當于國家警衛(wèi)隊——向雅典娜發(fā)起襲擊,卡里姆和他的臨時部隊和他們進行了武裝戰(zhàn)斗。
Gavras 的技術(shù)與他的主題一樣引人注目:他的長鏡頭經(jīng)過精心編排,但看起來流暢自如——這種長鏡頭技術(shù)在《鳥人》《1917》等電影中廣受歡迎。還有,Gavras 采用無人機,相機在空中穿梭,讓人在一瞬間眼花繚亂——然后習以為常。電影的華麗開場從警察局開始,從阿卜杜勒向人群流動,到卡里姆,植入其中,扔出燃燒彈,將大院吞沒在火焰中。他和其他年輕人沖過去,找到一個裝滿武器的箱子,然后把它裝到一輛警車上,偷了一輛警車,在高速公路逆行開往雅典娜。
在那,卡里姆組織卸貨和存放雜物,并大步穿過該項目廣闊的中央廣場,到達“城墻”,那里聚集了其他激進分子——然后相機飛到空曠的地方,拍攝出反抗建筑群的全景。
鏡頭持續(xù)了十多分鐘。它的宏大和錯綜復雜隱藏了一個奇怪的事,這部電影的其余部分也體現(xiàn)了這一點:占據(jù)它大部分時間的鏡頭感覺像是填充物——非戲劇性的事件,人物從一個場景走到另一個場景,只是為了喚起情緒和提高期望——夾雜著一些簡短而近乎諷刺的戲劇片段。(這部電影由 Gavras、Elias Belkeddar 和 Ladj Ly 編寫——最后一位是 2019 年《悲慘世界》的導演,該片以更敏銳的細節(jié)戲劇化了居民與警察的沖突。)
Gavras在《雅典娜》中精心設計的方法——包括在大空間尺度上大規(guī)模上演相互關聯(lián)的事件——試圖以不做任何這些判斷的方式將全景與私密、個人與公眾結(jié)合起來。三兄弟通過他們短暫露面的母親(Darina Al Joundi)聯(lián)系在一起。 (她在行動中毫不意外的關鍵時刻打電話給兄弟,在故事中扮演矛盾中心但充滿象征性和感性的角色;雅典娜的復雜性被呈現(xiàn)為男人的世界。)阿卜杜勒警告卡里姆,暴力將導致警方更殘酷的反應,他擔心卡里姆盲目地沖向死亡??ɡ锬穼δ怂谛值苋ナ篮笕匀粚W⒂诙酒飞飧械綉嵟?。阿卜杜勒建議警方盡快找到殺害伊迪爾的兇手,以平息事態(tài);卡里姆為了迫使警方交出嫌疑人,扣押了一名名叫杰羅姆(安東尼·巴容飾)的警官。當兄弟們走向不可避免的高能沖突時,謠言流傳說肇事者根本不是警察,而是偽裝的極右翼武裝分子——卡里姆認為這是政府的虛假信息。與此同時,頭條新聞中的恐怖嫌疑人(亞歷克西斯·馬恩蒂飾)是一張被監(jiān)管和隔離的外卡。
《雅典娜》盡管充斥兇猛的戲劇性和激烈的對抗,但主要議題是當今法國的社會學:非洲和北非裔非白人居民的孤立和沮喪,他們對警察暴力的忍耐,以及整個法國社會未能解決種族和宗教歧視問題。然而,這部電影將這一社群居民的生活模式化為三個主角——合作者、罪犯或. . .無論卡里姆做什么,其準革命領袖角色的消隱是非常典型的、戲劇化的一種其無政治傾向的政治形象。他真的參與政治了嗎?他在工作嗎?還是學生?代表什么?如果以上都不是,他是一個和朋友閑逛的失業(yè)者嗎?那他的使命感和類似軍隊的組織感從何而來?
《雅典娜》的貫穿線索是由屏幕外的整個媒體世界的入侵提供的。關于伊迪爾被謀殺的廣播和電視報道與法國各地其他起義的消息相吻合;電影的結(jié)尾,該國進入了內(nèi)戰(zhàn)狀態(tài)。與此同時,權(quán)威人士的政治評論以關于法律和秩序的陰險的種族主義觀點喋喋不休地談論著“我們”和“他們”;廣播中的回擊只是豎起了一個自由派的稻草人,只是供已經(jīng)建立的對權(quán)威的狂熱攻擊的靶子。 《雅典娜》是一種政治啟示錄,它一邊指責敵人,一邊相機和雙手都舉在半空中投降。 它把自己的故事變成了它所譴責的媒體景觀中的另一個體現(xiàn)。 它沒有提供論述、沒有實踐、沒有選項、沒有可代替方案; 奇怪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它否認了雅典娜的居民。 最終,即使是主角,也只不過是一部民族大戲中的臨時演員。 ?
原載: New york time 文:Richard Brody
一切的一切來自于一個少年的死亡。 不正常死亡,被毆打、遺棄死亡。 少年的二哥Karim用燃燒瓶點燃了大家的怒火,讓自己的社區(qū)變成了戰(zhàn)區(qū)。 大哥Abdel原本想制止這場暴亂,但是卻親眼目睹了Karim死于警察的槍下,用槍武裝了大家,讓暴亂升級。 電影大量運用長鏡頭,跟著角色一鏡到底,行云流水,代入感非常強。 導演節(jié)奏把握的也很好。 在緊張激烈的敘事中偶爾會鏡頭一換,插入花園、少年的微笑等鏡頭。給觀眾時間思考造成這種混亂的原因,然后唏噓不已。 特別是Karim撿起地上的燃燒彈扔回去弄傷了手回去包扎傷口看見弟弟的照片淚流滿面的那個鏡頭,讓人非常動容。 這雖然是個虛構(gòu)的故事。 但是卻給人一種真實的感覺。 經(jīng)濟下行,失業(yè)人員增加,一些底層人員沒有正當?shù)墓ぷ?,為了掙錢開始加入毒品行業(yè)。治安開始混亂。階層之間的撕裂越來越嚴重。人們的情緒就像一個炸藥桶,一點就著。理智被現(xiàn)實磨滅的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人忘記了,人和人本質(zhì)上并沒有什么不同。 Karim接了媽媽一個電話,告訴媽媽他很快就會回家,然后就被警察打死了。 Abdel失去了兩個弟弟,打死了販毒的同父異母的哥哥,還差點打死了警察人質(zhì)。意識到自己的理智是如此的脆弱、不堪一擊,跟著情緒走只能迎接死亡;想抓著理智的手卻也找不到出口,并且理智太難,隨時都會被情緒擊退。太陽已經(jīng)升起,未來卻看不見希望。他躺在那里,在陽光下讓自己被炸死。 雅典娜,是那個回不去的家,只剩下爆炸后的斷壁殘垣。
內(nèi)容有劇透。
這個電影講的是法國的族群矛盾,我覺得我們都該看一看,因為法國的今天弄不好就是我們的明天。
電影中有兄弟四人,看似四人,實則由小到大,代表了族群暴力沖突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小弟):族群沖突中出現(xiàn)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小弟是穆斯林移民,同時也只是一個小孩子,法國的原生族群和移民間的矛盾無論誰對誰錯都與他無關,但他卻被毆打致死。這種遭遇其實也隱晦地揭示了一個很殘酷的現(xiàn)實——無論你是否無辜,你從一出生就屬于一個族群,也必然處于族群矛盾之中。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小弟的死,使得族群間的矛盾變得不可調(diào)和。
第二階段(三哥):族群矛盾在激進派的推動下升級為暴力對抗三哥,也就是男一號,罵他理性的二哥是“親法派”,可以看出法國的一部分穆斯林移民以及黑人移民等群體沒有國家認同感——這自然是統(tǒng)治者的失敗,但這一點我們后面再談——少數(shù)族群們生活困窘,從習性到信仰方方面面都與這個國家格格不入,自然心有怨氣,也自然會抱團取暖,但抱團的后果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很容易擴大成為族群之間的矛盾。美國的弗洛伊德事件就是例子,弗洛伊德本人是否無辜我們不談,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被壓死之后,人們不認為這是一個警察與一個平民之間的問題,而是認為這是黑人與白人之間的問題,全國都爆發(fā)了暴力活動。族群問題本身就是一個火藥桶,而引燃火藥桶的導火索——激進派,向來是由年輕人組成。如果不能夠在少數(shù)群體的年輕人群體間塑造起國家認同,那將是很可怕的事情,新疆毒教材事件便是例子,貽害無窮。
第三階段(二哥):族群中的溫和派被激怒之后暴力對抗升級為仇殺男二號二哥是軍人,象征著族群中愛國的、理性溫和的群體。他和警察合作、疏散社區(qū)居民、勸說激進的弟弟、拯救被俘警察。然而他和被俘的警察跑向警察隊伍的時候卻被槍打了回來——這象征著隨著沖突的加劇雙方都開始不理性,溫和派斡旋妥協(xié)的嘗試失??;他勸說弟弟收手,卻親眼看著弟弟在自己面前被槍殺(也是電影中給到鏡頭的第一個被殺的人)——從這一刻,二哥徹底絕望,放棄了與警方的合作,成為暴動的第二任領袖,他比起魯莽的激進派更加堅定,也更加暴力。他一拳一拳砸死黑幫頭目,鏡頭并沒有給到死者,而是全給了他,他的暴怒和悲傷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同時展現(xiàn)的還有殘忍。他也是暴動群體中給到鏡頭的第一個殺人的人,他激進的弟弟到死也沒有殺任何一個人。所以當一個族群中的溫和派被逼到墻角的時候,事情一定是無法妥善收場的。比起年輕人們,年長的溫和派們更有經(jīng)驗智慧,也更有財力和人脈,他們有自己的產(chǎn)業(yè)和社會地位,不愿意放棄這一切,所以成為了溫和派——然而一旦激怒了他們,他們造成的破壞將是年輕人們無法比較的。
第四階段(大哥):心中的怪獸被放出來,一切走向徹底毀滅。大哥是最有意思的一個角色,身上的象征意味極為濃郁,幾乎就是個人形符號而不是人。他出場的時候觀眾肯定認為這個人應該是個傻子或精神病患者:四周的年輕人在暴動,到處是尖叫和爆炸聲,他卻戴著耳機侍弄花圃,與世隔絕。整場電影他一言不發(fā),就像個憨憨。但到了最后,我們卻發(fā)現(xiàn)原來他會說話啊,而且很有條理很冷靜地指揮年輕人們制造炸彈。他的瘋狂把黑化的二哥都嚇壞了。最后他炸了整棟樓,把自己僅存的兄弟連同警察們一鍋端。從頭到尾他不像是人,他沒有人性。這象征了當沖突走向極端,人們將不再具備人性,剩下的只有互相毀滅。
好了,說完電影,說說電影背后反映的現(xiàn)象:
經(jīng)濟發(fā)達——人口衰退——引進移民——族群矛盾
這是西方發(fā)達國家走過的路,我們都看在眼里,也正在經(jīng)歷。
高度發(fā)展的經(jīng)濟是最好的避孕藥,我們都深有感受,我不多提。
人口衰退勢必帶來經(jīng)濟衰退,這是任何國家的統(tǒng)治者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引進移民就成了一個很好的辦法:來自落后國家的移民們物質(zhì)要求低,可以很好地填充基層勞動人口,保證國家的經(jīng)濟繼續(xù)繁榮,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人口紅利。
然而一代移民可以任勞任怨,二代開始就會要求更多了,簡單來說,就是錢、權(quán)利、認同。一旦不能滿足,問題就會上升為族群矛盾,然后就是電影中的情節(jié)了。
在主體族群人口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的情況下,問題可以被壓制,但也僅僅是壓制而不是解決。
移民們因為貧窮,所以生育率高,會不斷稀釋主體族群,當他們的人口也足夠高的時候,炸彈就炸了。
所以假如我們國家的未來也要走引進移民這條路,能否淡化族群概念,和光同塵,在移民群體中塑造國家認同和文化認同,就很關鍵了。
最好的結(jié)果就是我們雖然民族不同,但是能擁有相同的生活習慣,相同的意識形態(tài),相同的文化傾向。
最差的結(jié)果可以看盧旺達,同文同種的人都能夠分成兩派互相仇殺。
我個人不喜歡“民族”這個概念,因為這個概念先天地把人劃分成了不同族群,我們的很多社會問題都來源于此。
但“民族”又代表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無法放棄。
所以該如何呢?
希望未來的人們會有辦法解決。
這是未來一百年的問題了。
視頻地址 //mp.weixin.qq.com/s/s9DU2dMtSH_pwNqpy4puwA
今天聊聊法國電影《雅典娜》。
片名Athena / Moussa / RG03 (2022)。
一群白人男子當街將一名13歲中東裔男孩殘忍毆打致死,第二天巴黎雅典娜社區(qū)爆發(fā)了聲勢浩大的暴動,年輕人行動起來,為抗議這種不公而反抗。
影片沒有任何停頓,立即用一個難以置信的長鏡頭將觀眾拉近暴動漩渦中心。
這群年輕人的訴求很簡單,他們準備燒毀周遭的一切,來清除這個國家制度化的壓迫。
死者的哥哥卡里姆指揮著這群年輕人,開始接管雅典娜社區(qū)的建筑物,并準備以武力面對當局,除非他們透露兇手的名字。
碰巧的是,死者的另外兩位哥哥一個是退伍軍人阿卜杜勒,另一個是毒販莫克塔爾,他們?nèi)烤砣肓诉@場暴亂。
人們很容易產(chǎn)生一種感覺,就是說世界上警察對待黑人和有色人種時的暴力行為是一種美式種族主義暴行。
導演羅曼·加夫拉斯用這部《雅典娜》駁斥了這種觀點。
雅典娜是希臘戰(zhàn)爭女神,也是智慧女神?!堆诺淠取分厮芰顺鞘泻碗A級沖突,使其類似希臘神話。
與許多希臘悲劇一樣,這是一個家庭事務,涉及四兄弟。悲傷的兄弟們被迫卷入一場誰都無法控制的聲勢浩大的暴亂之中,并最終被其吞噬。
影片中所有主要角色都是兄弟,他們每個人都代表其傳統(tǒng)社區(qū)中的獨特觀點。
《雅典娜》通過探索他們兄弟情誼的極限,來探討在極端情況下可能威脅到兄弟情的意識形態(tài)分歧。
本片以2005年法國騷亂為原型,在2005年11月至12月期間,法國郊區(qū)貧民窟發(fā)生了一系列騷亂事件,主要涉及移民社區(qū)。
這些地區(qū)住著許多阿拉伯裔、非洲裔和其他移民群體,在經(jīng)濟上處于相對較為貧困的狀態(tài),與主流社會存在著很大的融入和就業(yè)問題。這些社區(qū)在歷史上一直被忽視和邊緣化,并且遭受了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等問題的困擾。
事件的爆發(fā)起因是兩名少年在巴黎北部郊區(qū)的謝夫馬朗-卡拉曼地區(qū)被警方追捕時躲進了電力站,最終被電擊身亡。這一事件引發(fā)了當?shù)鼐用竦膹娏也粷M和抗議,暴力事件隨即爆發(fā)。
抗議活動很快蔓延到了整個郊區(qū)地區(qū),包括里昂、圖盧茲、馬賽、勒阿弗爾等城市,上千輛汽車被燒毀,數(shù)十萬人受到了影響。
最終,政府出動軍隊和警察鎮(zhèn)壓了事件,但是這次暴亂事件仍然震動了整個法國社會,引發(fā)了對于移民與社會融合等問題的廣泛討論。
演員們蘊含兇猛力量的表演呈現(xiàn)出震撼人心的沖擊力。
卡里姆是一名勉強控制住全身憤怒的悲傷親屬,他的存在每分每秒都讓人無法忽視。他沒有心情聽官方調(diào)查結(jié)果,也不相信官方的說辭,他只想要兇手的名字。他主張對政府、警察直接發(fā)起攻擊,這是結(jié)束社區(qū)被欺壓的唯一方法。
阿卜杜勒的身上充滿矛盾性,他一直試圖給事件降溫,他的軍人職責讓他克制住自己的悲傷,準備按照官方要求處理事件,他認為進攻政府只會加劇鎮(zhèn)壓。但這種克制也是有限度的,畢竟彈簧壓得越緊,反彈的力量就越大。
莫克塔爾并不關心周圍發(fā)生的一切,什么兄弟、什么社區(qū)都不重要,他只要能帶著自己的錢跑出去。
羅曼·加夫拉斯以發(fā)自內(nèi)心的力量捕捉了法國警察的暴行,描繪了法國警察和中東社區(qū)之間沖突。
可以看出,《雅典娜》關注的話題和導演羅曼·加夫拉斯前作、處女作《悲慘世界》是一致的。
影片告訴觀眾不要沉溺于原始的報復本能,最后更是開了上帝視角,讓觀眾們一窺事件真相。
但真的當主人公身處風暴中心時,很少有人能夠堅持守住底線。
雅典娜社區(qū)的血性男兒們表現(xiàn)出對當權(quán)者不滿、反抗少數(shù)掌權(quán)派對他們強加的侵略的決心。
三兄弟對事件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應,這正是雅典娜社區(qū)的無盡魅力之源。他們并不是簡單的意識形態(tài)替身,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他們對事件做出不可預測和不穩(wěn)定的反應正是不可預知的魅力所在。
充滿奴性的人無法想象這種來自革命老區(qū)的抵抗精神,甚至不相信會有人關注邊緣人士。
影片除了發(fā)人深省的內(nèi)核,更讓我感到震撼的是炫技一般的表現(xiàn)方式。
影片中的大多數(shù)場景都沒有使用任何CGI,即使是非常復雜的場景也都是實際拍攝的。
所有場景都經(jīng)過精心編排,甚至包括使用大量照明彈和煙花的場景,都是實拍的。
憑借令人印象深刻的技巧和錯綜復雜的攝影機編排,影片成功奉獻了大量精彩長鏡頭。
《雅典娜》整部電影中一共有 163 次剪輯,平均鏡頭長度為 33.2 秒。
其中最長的鏡頭,也就是第一個鏡頭長達10分22秒。
最短的一個鏡頭長度僅為 15 幀。
《雅典娜》開場長達10分鐘的長鏡頭其實是本片最后拍攝的。因為這是一段十分復雜的長鏡頭,需要大量的調(diào)度設計。
為了準備好長鏡頭,演員和工作人員在拍攝前排練了一個半月。
這個長鏡頭其實是由 7 個不同的鏡頭組成,通過在后期縫合在一起,給人一種不間斷的一鏡到底的感覺。
重塑沖突的力量之旅,
震撼人心又傷痕累累。
一流的視聽設計,行云流水的長鏡頭令人驚嘆,但這就是蛋糕上的糖霜,內(nèi)在還是極端政治正確與情緒的產(chǎn)物。
所以我極度厭惡小x書和IG式的虛假法國印象是不需要理由的:什么尼瑪?shù)姆ㄊ缴?、巴黎濾鏡,你敢注視真正的法國嗎?
視聽真的很不錯。
弟弟死后,哥哥的態(tài)度太生硬。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無政府主義電影。
@79th Venice,視聽語言調(diào)度真的很不錯,100分鐘大爽片,影院體驗極致。
最后真相揭曉畫蛇添足,那個神秘兮兮的炸彈專家莫名其妙的。導演是《悲慘世界》的演員……h(huán)mm
如此悲愴、荒涼、絕望的現(xiàn)代神諭,警醒著盲目無力的世人。當然是拉吉·利「悲慘世界」的延伸擴充,視野圍困中的雅典娜社區(qū)亦成為了這個時代國家/世界體系日漸崩壞斷裂的縮影,開場便連綿不斷運動于圍墻兩側(cè)的攝像機憤怒如川流般沖破了權(quán)力秩序間僅存的人性,唯一表露的脆弱也被接下來的暴力迅速抹殺,強烈的臨場戲劇調(diào)度環(huán)環(huán)相扣令人窒息,我們從未于世世代代無窮無盡的對抗中脫身,后半段驟降的曲調(diào)則完全是宣言式的低沉怒吼。每一個人都在憤怒中明晰自我,在仇恨中消彌面貌,反叛是為了更好的美德,不要忘記了真正的敵人。如果說19年只是一次對周遭環(huán)境的局部經(jīng)驗切口,那如今加夫拉斯已然掏出了五臟六腑,種群結(jié)構(gòu)的裂痕只是矛盾的導火索,唯一遺憾的是敘事線中全知視角的加入和對照的缺失,而這幾乎是一種不可能存在于此類作品中的獨斷處理方式。
開場的長鏡頭虛張聲勢,起的調(diào)子很高,氣勢看似很足,以為要走《鳥人》《荒野獵人》《1917》的偽長鏡頭路子,結(jié)果導演只是迷戀無人機的拍攝技術(shù),野心很大而已。他的長鏡頭只是鏡頭拍的很長,酷是酷,可惜也很快暴露了新導演的能力不足,空有這種形式和強烈的情緒,戲沒有層次和節(jié)奏。片子后半段男主死了,男二接力之后,人物轉(zhuǎn)變很突然,故事和情緒也不連貫了,片子緊跟著就一路崩潰,最后的收尾可以說崩的一塌糊涂,你都不知道該把怎樣的情感投射到主角身上,導演根本就沒想好這個故事該怎么講吧。
熱評笑鼠了。一頭失去方向的狼也是狼,到死都是。不要做一只被拔光了刺還禿得理直氣壯的刺猬。
猶如親膚感受一場群情激昂的烈火燃盡退路,熾熱胸腔。崩裂灰燼散落,微微中幻聽見一位母親的哭嚎。
草,5D沉浸式造反
#venezia79 很硬的一部 我自己在巴黎住的時候是不敢自己去這些區(qū)的 節(jié)奏緊湊 開頭的長鏡頭很出彩 但中間的時候我突然笑場了 看到一群人互放煙花 我就在想 如果這個故事設定實在某國和某國 那是不是15分鐘就拍完了
還得是法國人
法國希臘裔著名導演加夫拉斯的兒子之第三部作品,老導演曾以《Z》(焦點新聞〉《八音盒》《失蹤》等政治題材的名片著稱,兒子的處女作也是部直接描寫當下法國移民族群與警察暴力矛盾的社會題材影片。在方便的數(shù)字技術(shù)支持下,拍攝眾多有著復雜精彩的場面調(diào)度的長鏡頭是該片的亮點,開場序幕11分鐘的展現(xiàn)社區(qū)火拼警察的巨大、繁復場面就令人嘆為觀止!三兄弟關系的極端戲劇性、動作性設置,支撐了全片的情節(jié)框架,雖然人物完全被事件淹沒,無法深入情感深處,但反對“以暴抑暴”的主題還是鮮明的。包括前年的《悲慘世界》等,一批法國三十多歲的數(shù)字電影新一代導演的創(chuàng)造力及特色,不可小覷。
傳統(tǒng)技能點燃革命老區(qū)。
事件主線很簡單,沒有多說的成因很復雜,結(jié)尾發(fā)展也復雜化。先是有人穿jc制服殺死m(xù)sl少年,msl社區(qū)就是片名這個msl社區(qū)年輕人怒了,襲擊了jc局,男主兄弟哥哥和平生存派,弟弟暴動頭子,全程指揮。弟弟抓了一名jc,哥哥幫jc方去救,最后兄弟對立,這時候弟弟又被穿jc制服的人殺死,哥哥陷入心痛內(nèi)疚和仇恨的瘋狂情緒,反過來與jc方為敵,要求交出兇手,jc方表示兇手不是jc他們不能交人,于是哥哥策劃炸了自己所在的jc方正進入的大樓。片末交待冒充jc的人頸后有圓十字紋身。所以這個片其實是講兩教矛盾和種族矛盾的,然而現(xiàn)實肯定不止這樣。事件發(fā)酵的時候已經(jīng)沒有人關心真相。大量長鏡頭,調(diào)度得當,雅典娜片題場景和暴亂場景有種《燕尾蝶》的廢墟和慌誕感。msl族群少年們高呼社區(qū)這個異教女戰(zhàn)神名字也別有一番意味。
十佳備選,可惜了關注度不高,但凡能有媒體寫寫推文,甚至是能在國內(nèi)出圈的程度(當然好看之余,還有國民壓抑許久后的被煽動需求)。既是《悲慘世界》的續(xù)集更是強化篇,拉吉·利所代表的這批新左派電影人之所以可貴,就是在于他們洞悉底層苦難與社會癥結(jié)的同時,既褒獎這股狂戾的朝氣,但又敏銳覺察,且毫不規(guī)避其自身的局限性:一刀切、情緒壓倒理智、容易被當槍使。而現(xiàn)在的他們,明顯比三年前還要悲觀,不然也不會用一場自爆結(jié)束斗爭路線上的糾結(jié)。
視聽極佳,男二的轉(zhuǎn)變和結(jié)尾有些突兀。
# 79 威尼斯# 太真實了!這群盤踞在法國社會底層的黑阿群體太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了,沒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導致他們沒有清晰的頭腦去分析和解決遇到的問題,只會訴諸于暴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個國家對個體所賦予的權(quán)利太高了也是一個可怕的潛在社會隱患
盡管新聞紀實般長鏡頭和置景為觀眾帶來了沉浸式的大事件體驗,但整部片子離綠草地同題材的《血腥星期天》還差很遠,突出問題是劇本中一度中立的少數(shù)族裔英雄老兵,激進的少數(shù)族裔新生代,膽怯的菜鳥防暴警,與偵緝隊勾兌的毒販和“虔誠”的IED分子等角色,完全具備靠一座廉租小區(qū)勾勒出法國當前社會及其矛盾的底子,但編劇和導演沒有足夠的掌控力,導致每條線交匯后并未產(chǎn)生預期的激烈戲劇沖突,僅是這場大事件的注腳。“雅典娜/戰(zhàn)神”的小區(qū)名/片名頗有深意,似乎把這場發(fā)生在高臺處的少數(shù)族裔與從低處攻堅的防暴警之間的守城/圍城戰(zhàn)擬作了遙遠的特洛伊/古希臘城邦戰(zhàn),只不過燃燒瓶沒有神祇之力,防暴盾后的不是斯巴達,木馬里的士兵卸了甲,因為藍自由、白平等和紅博愛的法蘭西三色旗的當代解讀是警車的紅藍爆閃燈和警戒線里的白色裹尸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