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各種掛羊頭賣狗肉
洪金寶的戲份其實很少。
一群少年(都可以叫青年了)身手不錯。
這電影中的王菲不是唱歌那位天后,她改名叫飛兒了,實在是活在王菲陰影下可不好受。
小學生應該都不愛看這種粗制濫造的東東。
導演司徒永華,其實是個澳洲裔人,挺熱愛中國武術的。他的處女作,三維動畫片《龍刀傳奇》,當年在動畫公司我看過,技術在當時是可以的,故事不怎樣。
2 ) 少年行
作 者: mourner
標 題: 少年行
時 間: Sun Nov 9 14:42:14 2008
點 擊: 62
我以為到我長大了,就會懂得為自己選擇。但原來選擇,是有限制的。----臺詞
出生在一個年代,會有時代的痕跡,刻在每個人心里,體現在成年后的行為模式中。
竹蜻蜓,轉陀螺,彈玻璃珠,滾鐵環(huán),拍洋畫,跳房子,吹泡泡,跳山羊,種種的小游戲,象征著一代人的童年。
武俠小說,流行歌曲,港臺電視劇,動畫片跟我們一起成長。
每個人一開始的路,都不是自己選擇的。出生,成長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注定了你要過什么樣的生活。我們出生于一個混亂年代的結束,一個半開放時代的開始,甚至我們的出生就違背了生物的常理,這源于開始的一個錯誤政策,而必須要用另一個錯誤政策來彌補。我們就是時代的受害者。有時候你看到歐美的某些心理學家在研究兒童的心理的時候,會把出生順序作為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來考量。而在我們這,很多情況不適用,因為這在全世界的人種范圍內,或者說在整個動物的范圍內,都是一個獨特的現象。應該單獨研究,而我們自己的研究水平。我覺得我們的很多領域的水平,跟我們的國足水平是一樣的,以一斑見全豹,外表華麗,歌舞升平,差距不知凡幾。
同時,我覺得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的一些人,犯了一些錯誤,屬于民主的一次躁進,這一步跨得可以跟大躍進的猖狂相提并論,所以,同樣的也失敗的很慘。那些帶頭的要么跑到歐美,要么去做臺灣女婿,帶走的是原本日益新鮮的空氣,而我們這些之后成長的一代,就注定要在這樣死氣沉沉的空氣里迷失。于是我們只能轉向靡靡,考慮獨善其身,再不談理想,再不談家國。
網絡的出現讓我們看到更多的世界,不需要誰來幫我們過濾。而真實的現狀和少年童年時接受教育形成強烈的反差,價值觀要重建,于是變得支離破碎。理智上告訴你,現在你看到的是真實,而沉睡在潛意識里的童年經驗則在情感上予以抵制。矛盾的人生,或許在我們身上體現的更為明顯。
或許比那些游戲影響更為廣泛的是學校。在那個場所,我們度過了目前為止大半的生命。
官方的教授莫名其妙,毫無美感?;蛟S連教授的人自己也不相信。所有的行為變成目的性極強的一種群體迷失,你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嗎?然而抱怨毫無益處,因為事實已經發(fā)生了,而且我們無力改變它繼續(xù)在發(fā)生。所幸的是,混亂的環(huán)境并非一定造成混亂的思維。別人給你看A,你可以想象到-A,A+,A-。而且生活中還有B,C等等,你可以選擇不去看A。
不管哪個群體多么面目可憎,到具體的個體,還是一樣,是活生生的一個人。不管我們主流接受的東西多么的乏味,還是有有趣的人和事出現。而那個乏善可陳的學校帶給了我們很多可愛可靠的伙伴,和同伴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最后變成那一段生活經歷的唯一記憶。
少年不再。少年的時光在人的感覺上是最漫長的,我們,最長的一段時間已經過去了。
《武術之少年行》描述了武校學生的少年時光,于是我想到了我們的那段時光。
3 ) 僅供娛樂,請勿當真
雖然都說是備受矚目的武術新星,但是幾個年輕人的演技真的不敢恭維。劇本太弱,整個劇情都太理想主義,很假。
且不說最后抱著“想起我的親友團的默默支持我就有無窮力量”的想法,使出會心一擊成功完成動作的李一;也不說那個為了“夢想”拋棄了“現實”,參加了一個不知道有沒有獎金的比賽放棄了給家里賺錢的方芳。就說說小細節(jié)。
大部分人販子都會武術,而且都打不過在校學生——好吧,在校優(yōu)秀學生。我以為至少從經驗上社會人士就比學生強才對,打不過就上刀槍棍棒?。∧阋詾橛亚槔夼_賽呢?這是拼命啊親!小嘍啰撐場面也裝像一點,你身上就不帶個水果刀防身?指甲刀也行??!你這不是逼著人家打倒你么?
學武術的不是有防衛(wèi)本能么?郭師兄被人鎖住手臂都沒有反應?等著人家砸斷你胳膊——這里還用的是慢鏡頭,我都要雷死了……ok,我不是專業(yè),不懂武術的技術問題,也許師兄你的功夫真的只是“表演用”。
還有在游樂場那一段,一個大男人踩著凳子都“使不上力”的沙包,一個姑娘家翻個身就踢出滿分了——老板,你這設計真的有問題啊。
還有個大鼓滾向小女孩的場景——那鼓裝了發(fā)動機和軌道吧,咋就直溜地瞄準小女孩不帶停的?有主角翻著跟斗過來的功夫她不會自己跑開???周圍人都站著圍觀女孩哭?能很明顯看到后面站的整齊一圈路人甲啊,導演你不想找人救女孩也別叫他們圍圈啊,來回跑起來混亂一下行么?
還有那間小屋,我始終沒搞懂編劇怎么想的,為什么會有這樣一個雞肋的場景存在。要說是“精神凈土”,它出鏡率還真不高,只能說是打算變成那樣的存在,可惜刻畫失敗了。
如果說小屋伴隨著主角們的成長,逐漸增加了里面的裝飾和獎牌,可是成長的過程完全沒有——這是不是說成長根本不重要?只要有一屋子獎牌說明主角最后變得很厲害就可以了?小屋其實是獎品陳列室?
如果這個小屋是主角們的秘密,小怡剛登場沒幾分鐘,就立刻被帶到了小屋前加入了團隊,這是否過于草率?如果小怡最后沒有成為小張的女友呢?
電影最后還有一大批孩子到訪——這些孩子是否經過篩選?這是主角心中的“接班人”,還是班級內所有孩子都在這?
主角對于小屋重視度完全沒有體現出來,轉折太生硬,反而更像賓館酒店,誰都可以拉過來看兩眼。
要說主題,那就是武術的理想主義,武術不僅僅是什么什么啊,要有什么什么的精神啊,不能走火入魔(呸是誤入歧途)不然會有同門清理你的~
其實電影也好小說也好,無非就這些東西,這主題挺好,可是好電影要靠情節(jié)安排和細節(jié)刻畫。好好的一個精神主題,叫你平淡淡地一路拍下來,啥也不剩了,看一遍就沒了興致。就像噴香的一塊牛肉,慢吞吞嚼完了,才發(fā)現沒放鹽,啥味沒有,根本不想再嚼第二塊了。
總之,這是個從情節(jié)到細節(jié)都很假的片子,是個不能深究的片子。
你可以看演員們真刀真槍的武打動作,可以看武術學校的寫實現狀,可以懷著單純欣賞的心態(tài)體會它的理想主義——再深的內涵,恐怕只有編劇導演之類的大腕能夠理解了。
4 ) 拍的很像紀錄片
看的時候我一直有這種感覺:這部片子很適合作為某個武術學校的宣傳片。從童年到成年那個轉換鏡頭還有點意思,但后面出現了幾次的漫畫式的分鏡頭看的我很不舒服,總有種這種鏡頭不適合這部片子的感覺。片子拍的比較平實,如果剪去和壞人相關的那些情節(jié)的話就真成了一部紀錄片了。為了片子里所表現的實打實的武術我給個三星。
5 ) 【轉】江湖已遠
似乎已經不太習慣坐在有點兒空蕩的影院看電影,因為現今所謂的“大片”層出不窮,那一浪高過一浪的宣傳造勢,使得電影這個東西已經從靜謐環(huán)境中引人入夢的魔法師,變成了在你耳邊、眼前不斷聒噪的工業(yè)產品。
于是,我很珍惜有機會能在比較安靜的放映廳中觀看這部剛剛上檔的《武術之少年行》。查詢它的放映影院時,前幾次竟然都得到了空白的頁面,難道我搞錯了上映日期?之后才猛然發(fā)現,原來片名是“武術”而非“功夫”—— 一詞之差,記錯也很正常吧?
片子在有些拙劣的表現手法中開始了美好到不行的童年經歷,一群懵懂的孩子,聚集在武術學校中開始了他們的習武生涯。洪金寶大哥果不其然地飾演著一位既是父親又是師傅的角色,這似乎是中國武術幾千年來傳承的唯一方式。就在我對此很快產生厭倦時,影片“花哨”地用了經典MV《Black or White》中大變活人的特技,讓小孩子一下子長大成人。他們刻苦練武,之后遇到了一位壞師兄,壞師兄喪盡天良,欲置好師兄、好哥們于死地,于是大大地打了一架,好人差點全部掛掉,當然,關鍵時刻,壞師兄還是被洪金寶踢倒在地,好人大獲全勝!——天上一群烏鴉飛過,留下一串小黑點兒——這明明就是耍白癡都能耍出趣味的某地區(qū)偶像劇的那一套。要耍就徹底一點,何必因為是電影就如此“矜持”呢?一點都沒笑出來,很不過癮呢!——電影散場時我竟感到了一絲惆悵。
我竟然真的把這部電影看完了!吸引著我不斷看下去的是片中一五一十講述著的當代中國大部分習武之人的現狀。沒有少林院落中深深的腳印,沒有武當山上煙霧繚繞的廟宇,沒有名揚四海卻永遠找不到人的大俠,沒有隱于市集藏龍臥虎的江湖:他們跟我們一樣,在亮著日光燈的宿舍學英語,在操場上上課,要應付大大小小的考試,當然還要情竇初開談談戀愛。
連他們的出路也是那么的現實:考武術大學、進省隊、做保鏢、當保安、做影視劇中的武術指導、給大腕們做替身……如果這些路都走不通,也許就要轉行,從此與學了十多年的武術說再見。
拋開“吊威亞”還是“來真的”的影視武打風格不論,《武術之少年行》打從選題立意上就已經跟《新警察故事》這類看上去已經很現實的“功夫電影”都不能算做一卦。遐想的空間被擠壓到趨近于零,你只能兩腳貼地地看著當下中國武術的真面目,關于功夫、武俠、江湖的迷夢原來真的已經離我們太遠,我心中那個一直模糊又美妙地反射著五彩斑斕光芒的不知什么東西被殘忍地一點一點擊碎、瓦解、直至消失殆盡。片中主人公們小時候自創(chuàng)“金武門”,高喊“劫富濟貧、除暴安良”的口號,卻遲遲推選不出一位掌門人—— 他們自己也很清楚,這不過是在扮家家酒——創(chuàng)立門派、樹立信仰,不知何時已經成為了怎么也嚴肅不起來的事。
在拍了一大堆魔幻、奇幻、傳奇、故事、漫畫、寓言后,在西方也拍出了《霹靂嬌娃》《黑客帝國》《功夫熊貓》這些讓中國人看得不亦樂乎的影片后,《武術之少年行》這回豁出去了,就給你拍點“準記錄片”看看!也許是考慮到了觀眾的接受程度,所以還是加入了前文中提到的老套劇情聊做安慰。只是到了這個地步,“功夫電影”以后還能拍什么?
江湖已遠,眼前是什么卻看不真切。是回頭走老路,反正只要夠“大片”水準總會有人看;還是冒險前進,找些以前未曾觸碰的、未經市場考驗的東西來賭一把?這恐怕真不是“上下而求索”就能回答得出的簡單命題。
文 / 而已
6 ) 【轉】少年行,壯志不言愁
擊筑飲美酒,劍歌易水湄。經過燕太子,結托并州兒。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因擊魯勾踐,爭博勿相欺?!?李白《少年行》
老子有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中國這個崇尚禮義的文明國度,國粹武學的至高境界便是仁者無敵。真正的武者不只是搏殺的高手,更應該具有仁、義、禮、智、勇的精神。
10月24日上映的,由成龍監(jiān)制,司徒永華導演的影片《武術之少年行》對武術做出了一翻全新的詮釋?!拔湫g就是武中有藝,藝中有術!”中國北方一個小鎮(zhèn)武術學校的師傅李魁(洪金寶飾)如是說。十年前,他帶著楊耀武(劉峰超飾)和李一(王文杰飾)幾個孩子來到武校學習武術。十年苦練,幾個少年出落為武校中的佼佼者,各自懷揣夢想,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他們潛心習武,力求超越自己,不斷探尋武學新境界。
豈料此時劇情峰回路轉,曾因心術不正被李魁開除的師兄何樂(鐵南飾)淪為一綁架販賣兒童團伙的頭目,綁架武校的孩子,幾個少年因此被卷入一場生死未卜的殘酷殺局。飛揚青春遭遇人性黑暗,誰會最終屹立新武壇?誰才能成為真正的武者?影片最后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展現了導演對武術的理解。
當近年的動作片以愈漸血腥、刺激的視覺效果不斷挑戰(zhàn)觀眾的心理極限時,本片的出現無異于仲夏吹過的一絲涼風,讓人覺得清新怡人,少了商業(yè)片的浮躁,更多地用一種內斂的方式,講述武術的真諦。片中動作設計自然合理,讓人既能看到武術頗具表演性的一面,又能感受到拳腳伸展時的暢快淋漓。
片中新銳主角劉峰超、王文杰二人曾多次獲得全國武術冠軍,此次被成龍欽點涉獵影壇,也著實讓觀眾看到了國內未來動作片的希望,武壇銀幕,后繼有人。二人在片中表現不俗,自身過硬的武術功底在片中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動作舒展優(yōu)雅,頗有李太白詩中所描述的少年俠客的浪漫與豪氣。雖然面對鏡頭仍略顯生澀,但作為必然的成長經歷,相信還是會為廣大觀眾所理解和包容的。
從影片策劃到后期宣傳,監(jiān)制成龍親力親為,為保證影片質量不遺余力。更邀請到成家班元老洪金寶出馬壓陣,擔綱片中靈魂角色。也難怪影片在嘎納影展上剛一現身便受得眾多國外媒體的大力追捧。2008是中國年,似乎所有的事物都與“中國”沾上了關系。就連好萊塢的電影,也開始大量采用中國元素。這部原汁原味的中國電影,以其清新的武打風格向世人展現了中國武術的精髓,老祖宗的文化,再一次成為我們的驕傲?。ㄎ?Echo)
喜歡武術也喜歡小孩子。勉強三星。
2009.5.16
一部極其劣質的紀錄片?!
高客上看的。南哥真可憐- -整個片子都沒見血……除了牙齦出血- -
打斗的場面很不錯
武協拍的?
特別土,土得掉渣兒
故事浪費了一群武術少年。
···東山到廈門途中
為難啊……
不是一般的爛
移動電視還是夠足了癮的。
CHC 那顆痣很像哥哥
好奇幻啊
畢竟不是演員,寬容點
我咋沒看見著王菲呀。
本質上是部偶像劇...跟對打橋段比,還是那些花哨的武術表演拍的比較贊
屎!
打發(fā)一下時間還好!
幼稚,難看得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