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冬天的一個晚上,我開車回家,險些從路上滑到坡底下。現(xiàn)在回想起來都有些后怕,要是當時真掉下去了,估計你們也就看不到這部片子了。”杰茲導演聳聳肩。
“我好不容易把車及時停住,突然迎面冒出來的車燈晃得我有些眩暈,那是一輛軍用卡車。就在那一剎,我的腦子閃過一個念頭。前幾天我聽說,距離那條路兩公里以外的Szymany機場被CIA(美國中央情報局)借用了,他們要把從中東抓到的犯人帶到這里中轉。在這條通往Szymany機場的濕滑路上,車子很有可能剎不住就翻到坡底下去。如果不是我的小破車翻了,而是美國佬押犯人用的車翻了,興許會有一個幸運兒重獲自由,他將在心底里無比感激真主安拉對他命運的慷慨解救!于是,男主角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一片白雪皚皚,氣溫零下三十多度,赤腳單衣的穆罕默德漫無目的地奔跑著。之前他還在審訊室里被施以暴行,現(xiàn)在的他多少有些精神恍惚。為了保暖,他毫不猶豫地射殺了一名路人甲,套上了他的衣物裝備。為了充饑,他不忍心獵殺野鹿,竟去吃螞蟻、啃樹皮,搶走了當?shù)鼐用駝傖炆蟻淼幕铘~,強行吸吮著婦女的乳液。為了躲避危險,他砍死了緊跟不舍的軍犬,鋸傷了當?shù)氐姆ツ竟と恕?br>
“我希望剝去他身上的社會性,只留下原始的獸性和生存的本能,這必然是一次野外的求生之旅,它比那些故意在電視上作秀的野外生存挑戰(zhàn)要真實殘酷得多!”杰茲導演興奮地講道。
白天奔跑,夜里睡覺,穆罕默德的夢境也是十分耐人尋味。在審訊室被打暈后,他做了第一個夢:一位身披藍色長袍的阿拉伯婦女越走越遠,自己在后面依依不舍地望著。畫外音:“殺人的不是你,是真主安拉!”
伊斯蘭教經典《古蘭經》里就曾這樣記述圣戰(zhàn):“戰(zhàn)爭已成為你們的定制……為主道而戰(zhàn)的人將永遠獲勝,將得到真主的獎賞,為主道而戰(zhàn)陣亡的信徒,比其余的信徒更得天獨厚,他們用不著等到世界末日,就可以馬上進入樂園……樂園有水河,水質不腐;有乳河,乳味不變;有蜜河,蜜質純潔?!敝灰獮橹鞫鴳?zhàn),殺死西方世界里的異教徒,就是對主虔誠的表現(xiàn),非但不會受到良心的譴責,反倒鼓舞了信心。從此,穆罕默德便開始了自己所謂的“必要的殺戮”。
在第二晚的小木窩里,他編織出了第二個夢:自己慌張地望著四處亂飛的白鴿、昔日市場里的人來人往,那位婦女脫下了藍色長袍,胸前的白布里包裹著一個嬰兒。畫外音:“我信奉安拉,你我的真主。世間萬物之生死,都在祂(指代神明)的額發(fā)間,我主乃在正途上”。
一系列急促的閃回鏡頭,迷離地展示了穆罕默德以往生活的碎片,兩次夢境中都出現(xiàn)的藍袍婦女想必就是他的妻子吧。即便白天鼓起勇氣頑強地與命運作抗爭,但夜里心底的脆弱卻以親人的形象浮現(xiàn)在腦海里。
第三天傍晚他不幸被砍倒的樹木砸暈,第三個夢漸漸出現(xiàn)了:審訊室里的軍官沖著自己咆哮,腦袋被白布蒙住,只能痛苦地接受著他們施加的肉體折磨;自己迫不得已殺了軍犬、殺了路人,過著茹毛飲血的原始人生活。畫外音:“縱使你厭惡,戰(zhàn)爭仍是命中注定的。你難免會厭惡對你好的東西,也可能喜歡對你不好的東西,安拉知道,你不會明白?!?br>
相比整個民族的偉大利益,個人則是卑微渺小的;面對無所不能的神靈,人類則是軟弱無能的。為了本族人的利益,可以披著宗教的神圣外衣,犧牲小我,成全大我。而一方的道義在另一方看來卻是一種被美化的殺戮,這便是所謂國家、宗教、戰(zhàn)爭的荒謬之處。
第四晚,穆罕默德在夢中回到了溫暖的家,看著墻上的清真寺繪畫和夫妻合影,踏著阿拉伯風味十足的地毯,默默走過熟睡的妻兒身邊,心里很不是滋味。畫外音:“以安拉之名而戰(zhàn),用今生換取來世,凡是以安拉之名而戰(zhàn)者,不管是被滅亡或戰(zhàn)勝,都將獲得極大的獎賞!”這里杰茲插入了一個閃前的預敘鏡頭,穆罕默德騎在一匹白馬上大口吐著鮮血,極具預言性的殘忍畫面與家庭的溫馨形成了強烈反差,更顯出命運無常的殘酷感。小魔鬼還記得第一次接觸閃前鏡頭,是在韓國導演金基德的電影《壞小子》里,當亨吉和森華第一次去沙灘,一個貌似森華的紅衣女人走向大海準備自殺,這無疑暗示著森華未來的命運走向,那個純真的大學生森華即將死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墮落低賤的自己。
在他行將就木之際,一位好心的聾啞婦女救了他?;蛟S是出于人類共通的悲憫之情,婦女打發(fā)走了前來盤問的美國佬,暫時保住了穆罕默德的小命??纱稳找辉?,婦女便送給他一匹白馬,讓他去林海雪原里自生自滅了。
結尾的死亡鏡頭凸顯出了杰茲電影里一貫的藝術美感,反射著陽光的雪花大特寫給人以冰冷寧靜之感,隨即切到一匹血淋淋的孤馬在雪地上的空景,影片戛然而止。這時,坐在影院里堅持看到最后一刻的威尼斯觀眾,還是禮節(jié)性地給予了影片熱烈的掌聲,想必他們還在思考著我們的男主角究竟去哪兒了呢?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還有比這更殘忍更美麗的死亡嗎?
談起片名《Essential Killing》(譯名:必要的殺戮),杰茲本人是這樣解釋的:“人之所以要殺戮,是因為他要本能地活下去。我始終認為,如果把人類世界當成是動物世界,這樣的殺戮就是自然法則,它就是必要的、合理的。不過相比穆罕默德為了活命而殺戮,美軍現(xiàn)代化武器所造成的殺戮就顯得荒謬至極了!”
在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上,評審團主席昆汀·塔倫蒂諾不顧違反往屆評獎規(guī)則,破天荒地將評審團特別大獎和威尼斯影帝兩個獎項同時頒給了該片,據說當時這狂小子還帶頭一個勁兒地為該片瘋狂鼓掌。有趣的是,獲得影帝的男主角文森特·加洛在片中竟然一句臺詞也沒有,卻依然憑借著出色的肢體語言和莫大的勇氣完成了對角色穆罕默德這匹“困獸”的精彩演繹。
“我?guī)啄昵昂退黄鸪鲅葸^電影《情迷洛杉磯》,當時我就發(fā)現(xiàn)了他身上攜帶的野性魅力,正好適合本片里中東逃亡者的形象。直到后來我把劇本寄給他,沒想到24小時內他便欣然接受了出演邀請??晌矣謸乃懿涣藝篮?,而他卻用一副不在乎的語氣說自己出生在紐約州的水牛城,那里的冬天是出了名的寒冷多雪,想必他早就適應了低溫的生活?!苯芷澔貞浀馈.斎?,在文森特1998年自編自導自演的半自傳體電影《水牛城66》里,便已經告訴大家他耐凍的事實了。同時,文森特也是那年威尼斯電影節(jié)的大紅人,除了摘得影帝桂冠,他本人執(zhí)導的影片《寫在水中的承諾》和《間諜》也分別進入了競賽單元和地平線單元,不得不說這位特立獨行的憂郁浪蕩男也是頗有幾分才氣的。
“當時我想在家門口的Masurian森林里拍攝這部片子,就像此前的影片《與安娜的四個夜晚》。因為自己年紀大了,還是喜歡睡在自家溫暖的小窩里,不想東奔西走、風餐露宿。可我又不敢保證波蘭的冬天一定會下大雪,最后無可奈何還是去了遙遠的挪威拍攝,那里簡直凍死人了!”杰茲壓低墨鏡微笑著。
——生命本就孤獨,電影陪伴終生!
作者:小魔鬼
公號:二十世紀電影院
作為看客,我或者包括你必須自問——是否足夠了解一個阿拉伯男人的精神世界?而這個“足夠”其實是我跟《必要的殺戮》之間恰當?shù)木嚯x,否則我不會激賞這個電影,即便看過依舊是失之交臂。
《必要的殺戮》故事極為簡單,講的是一個阿富汗“恐怖分子”從被俘到逃亡然后窮途末路等待死亡的過程。自始至終,這個男人沒有一句話,關于他唯一的線索是幾段破碎凌亂的閃回:嬌艷的藍色阿拉伯罩袍里的女人和嬰兒是他世俗的愛;其余是他宗教的愛,但更多的是他在誠惶誠恐接受著關于圣戰(zhàn)的教義(而在我來看幾乎就是教唆,當然我的判斷也是有涉意識形態(tài)的)。
**必須有言在先,接下來的評論因為涉及宗教,很麻煩,寫得也會啰嗦,而對于打上門來以雄辯姿態(tài)糾纏個別措辭的豆豆,奉勸繞行。因為,寫這個評論唯一的目的是想分享本片的好,沿著編導的思路發(fā)現(xiàn)他到底在探討什么。
與天朝子民迥異的虔誠的阿拉伯男人,如何成為恐怖分子?
回答這個問題得回到宗教。這陣子有本名為《哈馬斯之子》的書極為轟動,作者Yousef是伊斯蘭世界的所謂叛徒,他在書中這樣反省他也曾經深信的宗教:“Yousef問父親,伊斯蘭階梯最下一層是祈禱,中間是慈善,最上是圣戰(zhàn)。當父親攀上最上一層時,他知不知道這是什么決定?”
《古蘭經》用大量篇幅論述圣戰(zhàn):“戰(zhàn)爭已成為你們的定制”;“為主道而戰(zhàn)的人將永遠獲勝,將得到真主的獎賞;為主道而戰(zhàn)陣亡的信徒,比其余的信徒得天獨厚,他們用不著等到世界末日,就可以馬上進入樂園?!瓨穲@有水河,水質不腐;有乳河,乳味不變;有蜜河,蜜質純潔?!保ㄗⅲ厚R堅譯:《古蘭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
如上,仿佛圣戰(zhàn)是虔誠者唯一歸宿。如托馬斯?李普曼在《伊斯蘭教與穆斯林世界》一書中的評論:“《古蘭經》中作出的那些在同異教徒的戰(zhàn)爭中身亡的人進入樂園的許諾,是鼓勵穆斯林采取政治和軍事行動的一種力量?!?關于宗教的探討得到此為止了,伊斯蘭教以及現(xiàn)代的伊斯蘭復興運動過于糾結,已不能簡單的評價善惡,甚至暴力本身都在演化——最初興起是為反抗壓迫、爭取信仰自由,而隨著曾經壓迫力量的消滅,這種力量往往對外擴張對內走向集權與禁錮……這個劇情,天朝子民聽著也耳熟吧!
杰茲?斯科利莫夫斯基到底在說什么?
身兼編劇和導演的斯科利莫夫斯基無疑是代表西方價值觀的,這或許將遭來最多的質疑——尤其是我們國家的看客,我們太喜歡問“你有什么資格說話”——斯科利莫夫斯基,你憑什么以阿拉伯人為主角拍一個探討人家宗教的電影?你是一個波蘭人!你還用了一個美國人演人家阿拉伯人!照憤青的邏輯,這顯然成為西方文化霸權的實證啦。
但我覺得一個有良知的電影作者根本就不關心什么文化霸權什么宗教爭議,我想他只是關心人,以及人的命運。因此,我覺得《必要的殺戮》是在講人無法逃脫的悲劇。古稀之年的導演,在給我們看痛苦的宿命。
斯科利莫夫斯基通過“逃生”這個極端的處境持續(xù)塑造這個阿拉伯人的精神世界,當他強烈的求生欲與信仰發(fā)生沖突時,他的掙扎和堅持。這就是為什么他可以毫不猶豫的殺死人類(白人是圣戰(zhàn)對象),而在被群狗圍攻時只能跪地祈禱;饑腸轆轆時手里握著槍卻對著鹿又放下;強迫女人喂奶給他后,極度羞恥痛苦懺悔……等等。
宗教指導著他所有的抉擇,他配得上“虔誠”二字,而宗教也預設了他之必死。觀眾在此被放置在“上帝的視角”,俯視這個人毫無意義的奔跑爬行……而觀影體驗,也被導演恰當?shù)乜刂浦?,這是一個最神奇的分寸——導演讓我們的憐憫飄忽不定,對文森特?加洛的各種遭罪報以冷漠旁觀。這個冷漠的分寸是極真實的,身處和平的我們以及文化優(yōu)越的西方,難道不是以同樣的心態(tài)作著中東殺戮悲劇的看客嗎?
有沒有悲憫?
其實在看的過程中,尤其到了后1/3,我不斷地看時間,我擔心這個故事講不下去了。然后,聾啞波蘭村婦出現(xiàn)了,她的設計最初令我失望。我以為導演將滑向庸俗的救贖,像個好萊塢電影。但當村婦緩緩戴上毛線帽子,禮貌地打開房門,幾顆雪花飄零——我深深地被震撼了,這個時刻是我以為的高潮。這段靜謐的心照不宣,拍攝和表演都極為緩慢,斯科利莫夫斯基希望看客們能夠思考,思考我們那謹慎的憐憫應該何處安放。
這個村婦的設置是符號化的,而符號化常常是電影人物的缺陷,事實上人們仍然可以認為這個人物不好。但從作者論的角度,斯科利莫夫斯基必然如此,他是那個提問的人——難道只有對天下事充耳不聞才能有悲憫嗎?
同樣的,最后的結局依然是追問。村婦請阿拉伯人離開,雖然給他包扎了傷口給了他馬,但或許她也清楚阿拉伯人還是會死在漫天大雪的路上吧……而她終究不會收留他。
顯然,真實的悲憫依舊是有限度的,它直抵人性的局限。
這部片子開始看著很悶,除了開始那段三個美國人被干掉之前哇啦哇啦的那一段之外,幾乎就沒有什么對話了...
之所以能夠看完,是被片子的攝影(老實說,從沒想過拍雪原能拍出這種味道)和殘酷寫實的劇情所影響的,一直有種沖動想看看這個穆斯林結局會怎樣...
在看片子的時候,作為觀眾的自己仿佛上帝之眼般看著一個生命的痛苦、信仰、掙扎、潰敗直至湮滅,不由得讓人唏噓不已...
若沒有對古蘭經有點了解,是讀不懂這個穆斯林的舉止的,忽而是冷血無情的殺手,忽而對天地間的動物憐憫有加,當他做了錯事以后,也會痛哭流涕深深懺悔...
作為圣戰(zhàn)的獻身者,其宿命一開始就被決定,在其本人看來,或許一切都是不得不忍受之苦;在作為觀眾的我看來,他的人生就是一杯具,是的,他是個人,具有人的價值好壞判斷,同時,他又被宗教的種種條款所限制、所禁閉,痛苦在所難免。離開家人的痛苦,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的痛苦,違背教義的痛苦,在逃亡的過程中一步步的折磨他,以至于看到最后他死了,反倒松了口氣,不用再這么痛苦了,塵歸塵土歸土吧...
那個啞婦的設定簡直就是神來之筆,當她靜靜為他包扎完傷口,換好干凈的衣服,然后推開房門,目送他上馬離去的時候,真的是被震撼了。出于人性中的善,她收留了他一晚,盡到了人道,但是又平靜的送他上路,仿佛不知道他很可能就此死去一樣。
啞婦是聰明的,是人性的,盡管從種種跡象看,她沒有見過什么世面,也沒有受過什么正規(guī)教育,但是她知道自己不可能收留他,就像他知道她不可能收留自己一樣;滿足了人性中善的需求,盡到了人道的義務,然后讓命運決定一切。干凈、灑脫、沒有內疚、沒有欣慰,我想,這就是極致的人性吧,只不過在一個鄉(xiāng)下啞婦的身上體現(xiàn)出來,導演還真是有點意思...
總的來說,還是值得看一下的,當然,受不了這種風格影片的還是不看為好...
完全是沖著文森特加洛來看這部電影的,加洛零度表演的完美簡直快讓他成了個妖精。全片模糊了善惡的界限,最大程度的還原了人性本源的狀態(tài)與抉擇,流露著濃濃的灰暗氣息,使我想起了去年蔡尚君的那部《人山人海》,同樣蔑視文明的教條與枷鎖,同樣表現(xiàn)了人處于世的無力和掙扎。
節(jié)奏啊...能不能拍得不那么史詩...內心的掙扎太弱了...感覺一個人在迫于無奈地在散步...
對這種沒臺詞還能不叫困的片兒有好感,另外告訴我們,狗都不能太聰明,何況人呢。
gallo的獨角戲,好像從頭到尾一句臺詞都沒有。。。這種片子拍出來就是為了角逐最佳男豬的。。。
高海拔那小田,你跟人家學學。
毫無亮點,雙方都不值得同情
what is he really wanna to explain?
這算是公路電影麼。。
3.0 在景色超美的地方野外求生,順利逃跑,奪車奪鞋奪帽子,順利換衣?lián)Q鞋換帽子,流血受傷還能走那么多路。開頭感覺像在玩CS,後面像通關遊戲。喜歡裡面所有景色的鏡頭,三星也是送給攝影的。
螞蟻、樹皮、毒果、母乳,這些充饑物對他而言全部指向生存二字,絕大多數(shù)時候他受饑餓和恐懼驅使而行事,被冠以必要二字的殺戮沒有變得高尚,它仍然是自私的,但我們卻無力指責。整片充滿沒法簡單用“是我就會如何如何”做出定論的復雜矛盾,文森特·加洛的獨角戲無懈可擊。(幻覺那段聲效有點嚇人
冷冰冰的,真不爽
很殘酷,但是很真實。
故事題材并不新鮮,拍攝手法也無太多過人之處。但優(yōu)點是沉重題材拍攝得比較輕巧,無太多贅言也不見冗長。其中吸吮少婦乳液一段是全片亮點,遺憾是最后和女演員的互動少了點。攝影很棒!
很難給本片貼一道標簽,歐洲四個小國合拍出一部冰冷不含太多感情的極端環(huán)境電影,全片臺詞很少,而主角則從頭到尾沒有半句對白。不驚悚不緊張也不在人性層面多做文章,如果不是比較敏感的戰(zhàn)爭背景,相信很難引起多數(shù)觀眾的興趣。個人觀影過程絲毫不覺乏味。主角心理狀態(tài)的描寫以及幻覺我認為恰到好處。
歐盟影展。恩??床欢?/p>
不錯的故事,沒有對白,相當?shù)姆粗S。
霸道,比手冊前幾年的《逃亡大王》牛多了
看完后我沒有任何思緒,沒有大家談到的憐憫、批判。不知道給什么評價,實在不知道,就給個中間的,貌似也是中庸的。
文森特·加洛的獨角戲,全片文森特無對白?;囊疤由?,應該是說人在極端環(huán)境下展示的生存欲望以及動物性人性之類的東西。
你或者愛死它,或者恨死它,觀影確實是個難熬的過程,就像文森特加洛的各種遭罪。導演一邊展示為了生存不擇手段的人性陰暗面,一邊展示類似給嬰兒蓋被子的人性美好面,這電影最大的亮點就是加洛的表演和影片的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