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感謝CCTV6
如果不是偶爾瞥過,我不會想起這部電影,詹姆斯站在水池邊向薩拉表白的鏡頭,驚覺小時候是看過的,當然也只記得這個鏡頭而已,那時還覺得,哇,好浪漫啊—_—|||
從主題曲響起的那一剎那,我就知道這部電影是我的菜,音樂好美,風景好美,女主好美,太喜歡了
心有戚戚焉,特別能夠理解薩拉的寂寞......男女的相遇是羅曼蒂克的,可是相處并不是那么容易;薩拉很聰明,比詹姆斯班上的任何孩子都聰明,可她就是不肯說話,不是她害怕、自尊心作祟,她只是想做那樣的自己
兩個人在一起,誰也別想改造誰,誰也別指望對方成為自己的附屬,相敬如賓,至理真言也,可惜現(xiàn)實未必如電影般美好,但是電影就是為了讓人們擺脫現(xiàn)實才存在的,不是嗎?
相比一般的愛情電影,這部片子明顯屬于治愈系的,結(jié)構(gòu)完整,音樂的配合恰到好處,整個的節(jié)奏、基調(diào)都很讓人舒服,只是仍舊有老電影稍顯造作的痕跡,當然比起如今弱智的肥皂劇,那是好太多了,我基本上懷疑凡是看過此片的,口味都要刁鉆一個層次
女主瑪麗.瑪?shù)铝盏桥_領(lǐng)獎的時候,我才知道她原來是個大近視眼,那么在電影里她是戴隱形眼鏡的嗎?好可惜,那么漂亮的眼睛,奧斯卡頒獎,戴個大眼鏡,是為了區(qū)別一般的女演員嗎?不知道她是不是還演過別的片子
2 ) 不同彼此的孩子
不明白為什么是翻譯成 失寵于上帝的孩子們
然而悲憐上帝的女兒也不貼切
他是一名失聰兒童教師 對她一見鐘情
或許是愛情的沖動 也許是不懂愛情的退讓
感情中 本就有很多是彼此不認同 甚至是你我之間的強迫
本著自己的意愿 本著正常人的想法 讓她學(xué)習說話 讓她發(fā)聲 學(xué)習撲克 離開靜默之地
她就是不想說話 就是愿意做一個聾啞人 她的夢想與常人無異 賺錢 出名 有學(xué)識
然而 單單不愿意說話
兒時的創(chuàng)傷也好 童年的陰影也罷
她就是現(xiàn)在的她 就是她
最后他們還是明白了愛情的真諦 那就是讓步
也許是遷就 妥協(xié) 改變成就了愛情的難能可貴
不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思考對方
其實那些孩子 指的是聾啞兒童 他們失寵于神靈
可是無妨 他們受寵于自己的愛人
3 ) 我到底是誰呢?
O me! for why is all around us here
As if some lesser god had made the world,
But had not force to shape it as he would,
Till the High God behold it from beyond,
And enter it, and make it beautiful?
--Alfred Lord Tennyson
你到底是誰呢?Jim問Sarah。是恐懼封閉自己嗎,還是禁閉中的自我陶醉。當沉在水底,聆聽世界的聲音,聽到的是什么呢?自我仿佛如此真實,然而又是那樣脆弱,需要悉心的呵護,遠離一切紛擾才能存在。
自我找尋的旅程往往也是自我塑造的過程。更加往往的是忽然而至的迷失,某種無力,某種強烈的欲望。如果能如此幸運,在這個過程當中某個人能同樣忽然而至伴隨自己,見證自己所有的努力,這個人也就成為了動力的一部分,同時成為了自我的一部分。
那么你到底是誰呢?停滯在水中,四周總是一片寂靜,答案永遠難以明了。然而當兩個人的世界碰撞到了一起,當一個人對這個未知世界或是自己內(nèi)心某個陌生的地方發(fā)出了聲音,你的心也許也會慢慢浮出水面,慢慢找到了自己。
--
一部好電影,不明白自己怎么會有這些奇怪的感受。
4 ) 她長得多好看呀!
她長得多好看呀!
她長得多好看呀!
她是誰呢?她的眼神為什么這樣純凈又寧靜?我只遺憾自己這樣晚才認識她。
她叫瑪麗.瑪特琳,是奧斯卡歷史上最年輕的女主角獎獲得者。那年是1986年,她21歲。
影片中她扮演一個聾啞女孩。
現(xiàn)實中她就是個聾啞女孩。18個月大時她兩耳喪失聽力。我過去竟然不知道聾啞人得過奧斯卡獎!
不必因為她的喪失聽力就抱以同情目光。她無須同情,她的人生太成功了。在剛出的自傳里,作者講述自己的童年時寫,人們肯定會因為她是殘疾人就想象她的童年如何艱難痛苦,其實她的童年無比快樂。她歷數(shù)童年時光中的美好,家里一只可愛的小狗…….
每個人都有殘疾,能走路的同情坐輪椅的,那天上飛的鳥還同情只會地上走的人呢!心靈殘疾有時更可怕,而我們的身邊,有多少心靈殘疾的人呢?
我贊美瑪麗.瑪特琳。在處女作就獲奧斯卡獎金球獎雙料影后后,她繼續(xù)拍電影拍電視,又獲過三次艾美獎提名,還成立了自己的獨立制片公司,擔任了多個慈善機構(gòu)的理事。她有幸福的家庭,兩個可愛的孩子。1995年,她在美國國會大廈禮堂的聽證會上提議通過一項法律——所有13英寸或更大的電視機必須在屏幕上提供字幕功能。只有她,才會認識到這樣的舉措對于聾人的重要性,并且呼吁出來。
她有這樣精彩的人生,她的表演得到了主流電影獎項的承認,她在主流社會中打拼出一番自己的天地。觀望著觀望著,我會奇怪怎么很少聽說身邊有這樣的殘疾人的故事?是他們沒有這個才能還是環(huán)境沒給他們展示的機會?我想,是環(huán)境的問題。即使有人做出一番成績,也是“殘疾人世界”的成績。他們的世界與所謂正常人的世界遙遠得猶如陰陽兩隔一般。媒體更多報道的是深陷苦難的殘疾人家庭,那是用于讓同情目光包圍的,很有些居高臨下的意思。
以上是一段聯(lián)想,接著談瑪麗.瑪特琳。這篇講她的文章可以有各種標題,起個《自強不息瑪特琳》都不覺得別扭。可此時,我想暫時忘記她聽不見這個世界,甚至忘記她做了那么多有意義的事情,更要忘記同情這個字眼。我只想把她當成一個偶遇的美麗女人,好不好?用我“羞澀小男生”的眼睛去看她的美。也只有這樣的欣賞,才是最平等的,最不帶歧視的。
她長得多好看呀!
(2006-07-07 21:28:06)
子尤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cdf81010004ux.html--------------------------------------------------
她長得多好看呀!
借用子尤的話:“她長得多好看呀!”
我不由自主地說,柳紅,她長得多好看呀!對嗎?
子尤在BLOG寫了一篇文章:她長得多好看呀!我第一次看此文章的時候,感動。
他認識了瑪麗.瑪特琳。他以羞澀小男孩的身份,來看待她的美,不由自主贊美她。
他是多情的人,更看重內(nèi)心美。
她外貌美,內(nèi)心同樣美,打動了他的心。
她是一個聾女孩,活在自己美麗的世界。
她有一雙純凈的眼睛,充滿了愛心。
她的人生充滿了傳奇。她七歲初次登臺表演,憑借自己甜美的外形和精湛的演技,演藝事業(yè)一直順利。
她演了一部電影《失寵于上帝的孩子》,在劇中她演了一個乖張卻渴望被愛的聾人女孩,為此獲得1987年第59屆奧斯卡獎的最佳女主角稱號。
那年她僅21歲,成了歷史上首位獲得該榮譽的聾人女演員。奧斯卡獎歷史上最年輕的最佳女主角獎獲得者!她也是第一位榮膺此獎項的聽障人士。
之后她做了很多事,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演藝作品,有電影,電視,記錄片,她自擔任重要的制片人,改編的劇集,描寫聽障者內(nèi)心世界的影片《無聲的吶喊》(Sound and Fury),曾入圍2001年第73屆奧斯卡獎獎最佳記錄片。她很厲害吧!我為她驕傲!
她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yè),很有愛心。她還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多幸福?。≈匾氖?,她活出了自己的美麗,自己的人生價值。我第一次見她,感覺世界是如此的美好。但是,我在中國掏寶找不到關(guān)于她的電影,也不容易看到她的電影作品,一直納悶。
昨天晚上,我正式上了第一堂手語課。這是南京愛德基金會辦的第一期手語課程,就在南大附近上課。
剛開始,學(xué)員初次自我介紹,輪到我,我卻緊張得說不清,興奮,“我是這里最小的學(xué)員?”“我不知道該說什么好”.....語無倫次,最后向大家打了一個手勢,愛的語言,I LOVE YOU. 最后坐下去,才發(fā)現(xiàn)忘了介紹自己的名字!臉紅。
我們的手語老師是戴曼莉。她和瑪麗.瑪特琳一樣是聾人,同樣有一雙美麗純凈的眼睛。
開始,她做了把嘴縫縫的動作,暗示我們上課時不要說出一個字,也不要有人為她的手語翻譯成漢語。于是,我們笑著應(yīng)諾了她。
她挺挺背,慢慢教,一個一個的手勢。很好玩,動作也很優(yōu)美。我自己感覺,學(xué)手語很快,也快樂。你可知道,之前活動負責人談了很多話,習慣性的有聲世界,然后開始上課,突然我們進入無聲環(huán)境中。我們無語,一起跟戴老師模仿打手語。在這樣有聲無聲的強烈對比下,感覺無聲很好很好。
比如,“寶寶在喝牛奶。”你一定一字一詞去打手語。但戴老師不是這樣打,她簡單打了兩個手勢:雙手抱寶寶搖搖的動作,然后一手伸大拇指,模仿寶寶吸。我們一看,哈哈大笑。
簡單啊,多有趣。
(2007-05-10 18:11:50)
閱讀,自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00ddc2010008en.html 5 ) 放棄習慣很容易,你為什么不放棄
這個世界不止有一種生活方式。這是一個論斷,因為人總是會有區(qū)別的,有區(qū)別的人自然會帶來有區(qū)別的生活方式。這個世界并不止有一種人,因而也不會只有一種生活方式。我們無法用一種普世的生活方式來勸說每一個人都去遵從,因而,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我們可以迎來豐富多彩的生活而不是簡單枯燥。然而,總有人想要改變別人的生活,也許這種出發(fā)點是善意的,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愿意改變自己,如果對方不愿改變,那么你還會尊重別人嗎?
這個問題似乎有答案,又似乎沒有固定的句式,我們都愿意讓別人為迎合自己而改變,但卻忘記了別人也會這么想,究竟誰對誰錯?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給出了一種答案,尊重是相互的,本片就是《失寵于上帝的孩子們》,這是一部講述如何跟殘疾人相處的影片。
《失寵于上帝的孩子們》講述了一個有著豐富生活經(jīng)歷的手語老師詹姆斯為一所特殊學(xué)校進行教學(xué)工作,詹姆斯是一個熱心腸的人,他最喜歡的就是幫助這些聽障者重新煥發(fā)出來生活的活力,這對于詹姆斯來說是一種有成就感的事情,同時也能最大限度的幫助這些孩子重新拾起來生活的自信。詹姆斯本著這樣的理念在這所殘疾人學(xué)校中發(fā)揮著自己的作用,老師和同學(xué)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學(xué)校里有一個清潔工薩拉也是一個殘疾人,她做著清潔工作但卻不好相處。詹姆斯發(fā)現(xiàn)了薩拉之后就想著要像改變自己的學(xué)生那樣改變薩拉,然而跟薩拉接觸的過程中,詹姆斯?jié)u漸的喜歡上了這個姑娘。兩個人從陌生到熟悉一直到墜入愛河,薩拉跟詹姆斯用各自的方式來使得兩個人的關(guān)系越走越近。最后,他們終于在一起了,而詹姆斯最原本的心思并沒有改變。
薩拉并不愿意按照詹姆斯想的那樣生活,她不愿意說話的原因在于自己不喜歡,而并不是單純的是心靈受到了傷害。但詹姆斯顯然不被這個理由說服,最終,他依舊用著改變自己學(xué)生的方式來與薩拉相處,矛盾終于爆發(fā)了。
等待著詹姆斯心平氣和接受了這件事情之后,兩個人這才進行了最坦誠的交流,詹姆斯后來放棄自己之前的念頭,轉(zhuǎn)而接受了薩拉的不完美,也不再去非常執(zhí)拗的幫助薩拉改變了。生活這才恢復(fù)了原本的面目,兩個人都沒有錯,只不過之前用錯了交流的方式。
《失寵于上帝的孩子們》告訴給了所有人一件事情,改變應(yīng)該是自身提出的需求,而不是被別人所影響產(chǎn)生的,這是最關(guān)鍵的為人處世的道理,但卻并不被所有人都接受。大家喜歡看到的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呢?我通過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行動來做一些具有影響力的事情,這些事情成功了,然后我收獲了成就感,與此同時,這些事情如果是正向的的話,我也會收獲良心的慰藉。
這就是人們都愿意做一個好為人師的人的原因,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這些經(jīng)歷最終造就了每一個人不一樣的性格以及生活方式,正因為所有人都不一樣,所以這個世界才是豐富多彩的。但這就牽涉到了一個小眾大眾之分。有的人就是喜歡生活在小眾的圈子內(nèi),沉迷于自己的處事方式,這就跟有人就喜歡呆在人群中是一樣的。
我們無法判斷這些生活方式究竟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或許本就沒有對錯好壞之分,但習慣性的思維總是在告訴著我們,應(yīng)該這樣,不應(yīng)該哪樣,我們總是善于用自己的習慣的方式去思考別人,但卻從不愿意讓別人也分享一下自己的心聲。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我們究竟在交流還是在霸凌?
尊重每一個人的生活而不是粗暴的用自己的方式去干涉別人,或許這才是相處之道。我們接受不一樣,我們接受不完美,我們接受不認同,我們接受這個世界的邊邊角角。這樣的生活才是真實的,才是和諧的。人不應(yīng)該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因為有了不一樣的人才有了不一樣的世界。詹姆斯的生活是因為薩拉而有了不同的,但這種不同是偶然的,并不需要太過于完美。
詹姆斯想要改變薩拉,以至于讓薩拉開口說話這件事情就是企圖用一種自己習慣的生活方式來將這種偶然的邂逅人為的變得更加完美。每個人都愿意看到完美的結(jié)局,每個人都愿意將一件事情想的徹底明白,但這個世界本就不是按照我們的想法來運行的,當我們身處這個世界的時候,不完美才是常態(tài)。接受現(xiàn)實,或許明天才會更好。只有包容,只有接受,只有讓自己放下那些完美主義的追逐,我們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舍去才可以得到。她不愿意的,接受就好。
……
你好,再見
6 ) 天真的眼神 本能的微笑回應(yīng)世間的種種不幸~
影片成就了奧斯卡影史上唯一一位聾啞影后瑪莉·馬特林,意在傳達了“一個女孩如果真正了解和融入社會,要么從身心上經(jīng)歷痛苦、要么從學(xué)校中的書本知識兩種途徑獲得,天真無邪的大愛一直必不可缺”。迷人的秋景,金黃的落葉,秀麗的港灣使影片的色彩異彩鮮明,這也正是聾啞人的世界。在社會角落受到排斥的這一群人,以天真的眼神,本能的微笑回應(yīng)世間的種種不幸,帶著焦慮和遺憾,在結(jié)尾觀眾卻得到一個著喜劇的結(jié)尾,也成了全篇最大的安慰。
7 ) `
聾啞孩子有些很孤僻 從不發(fā)聲 利茲想幫他們 有些配合 有些抗拒
薩拉不想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所以她不愿發(fā)聲
小時候姐姐的朋友嘲笑她 還性侵了她 薩拉認為利茲也是想這樣
利茲想讓薩拉學(xué)發(fā)音 薩拉不想 她告訴利茲她要做自己
薩拉恨母親把她送進聾啞學(xué)校 八年沒有見她 利茲鼓勵她去和母親見面 媽媽告訴薩拉她很后悔 告訴她當時送走她是因為不知怎樣幫助她
利茲說自己不再試圖改變薩拉 薩拉甜蜜的擁抱利茲
時光網(wǎng):……特洛伊·科特蘇爾憑借《健聽女孩》拿到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是史上第一個獲得表演獎項的男性聽障人士。不過,科特蘇爾是第二位獲得表演獎項的聽障人士,之前一位是1987年憑借《悲憐上帝的女兒》拿到奧斯卡影后的 瑪麗·瑪特琳。剛好,瑪麗·瑪特琳是《健聽女孩》的女配角?!?→ 因此而觀影?!?反復(fù)通過口語將手語臺詞表達出來也就省得加字幕翻譯解釋了。
陰郁的氛圍很喜歡,兩個主演的表演也很亮眼,但影片整體總覺得不舒服,我對聽障人士并沒有什么深入了解所以大概也沒發(fā)言權(quán),但全片的視角感覺還是太偏向于聽力健全的人了,整個片看下來似乎在傳達,聽障人士拒絕學(xué)習唇語,拒絕發(fā)聲是因為他們很憤怒,因為他們痛苦的經(jīng)歷,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xiàn)象,只有愿意學(xué)習唇語愿意發(fā)聲愿意像聽力健全人士一樣生活的聽障人士才是正常的,反正,一言難盡。當然聽障感覺也只是個背景,片子也沒有真的想關(guān)注聽障人士,談戀愛才是主要目標,但劇本寫得還是太散漫乏味了,并且到最后感覺男女主的矛盾已經(jīng)拉不回來了卻強行和解結(jié)局。手語部分不使用字幕而讓演員復(fù)述真的很不自然很令人困惑。這片也算好萊塢形式主義的代表了吧,給了瑪特琳影后彰顯了好萊塢的包容度后,再沒給過瑪特琳什么好角色。
影片沒有走俗套的勵志感人路線,而是講述一個缺乏內(nèi)心交流和了解的愛情故事。不論我們身上都存在哪些缺陷,上帝面前我們都是平等的。奧斯卡史上最年輕的影后和唯一一位聾啞影后。威廉赫特的表演也同樣非常出色~
這叫什么結(jié)尾
盡管[失寵上帝的孩子]的調(diào)度和指導(dǎo)是迂腐的、自說自話的、甚至是帶著有色眼鏡式的霸道的,但劇本(或者既有可能是原話劇的本子)里的精華還是閃耀了出來,特別是通過男女主的出色表演。片子并不想討論聾人世界,而是一部標準的愛情電影。愛情的交融當然要基于交互式平等的地位,而非審視性的話語霸權(quán)。
6/10。導(dǎo)演展現(xiàn)了聾人學(xué)生跳舞、男女主角在泳池下赤裸相對的美麗畫面,表現(xiàn)聾人和正常人一樣有強烈的情感,影片呈現(xiàn)的正常人對邊緣群體以恩人自居的態(tài)度,或許放在那個少數(shù)族裔廣泛爭取社會地位的年代意義特殊,但以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更像以愛情為核心的俗膩故事,詹姆斯認為莎拉得練習唇語和發(fā)聲,莎拉則堅持相反的意見,希望詹姆斯進入她的無聲世界來證明愛。用強調(diào)視與聽的電影來呈現(xiàn)聾人世界,對需要平等溝通的聾啞群體而言沒有意義,就像片中莎拉的所有對話都用手語表達,然后詹姆斯會大聲重復(fù)莎拉的話翻譯給觀眾聽,這不但加深觀眾與聾人感受之間的隔離,而且令莎拉的固執(zhí)顯得不可理喻。
當看到幾個聾啞孩子上臺邊跳舞邊唱歌時,眼晴頓時被淚水漲滿,因為我也是被上帝失寵的其中一個。我給這部電影5星,是因為這個男主角是我一直等待的,但現(xiàn)實中是不可能有這種人的。
其實情節(jié)都還好,就是那個那人總是翻譯別人說的話讓我受不了,為什么不把口語打成字幕呢?
失聰?shù)?、聰明、掃地的漂亮女人,履歷漂亮、身為教師職的成熟男人,然后借著教育之名,抱歉之意,男人跑到游泳池和全裸的女人做愛,看得我心理失衡。。。。。總之,還是男性視角下女人的神秘感,失聰和言語障礙更增強了這一點,但對女人自己來說,狗屁的神秘感
A lesser God,很有意思的片名……
嗯,靈魂在平等的位置,才有愛下去的可能。不得不說Marlee Matlin真是太美了!
寓意很深,女演員很漂亮,可惜劇情和表演上都安排的不太好,讓人感覺中間跳躍過快,很多地方未把導(dǎo)演想表達的那種感覺表現(xiàn)出來,或許這才是真實的生活,大部分人的真實生活很少像電影那樣有明顯、激烈的沖突,這種潛藏的問題更是很難直覺出來。
Jodi 年輕時也太美了吧!!"Do you think that we could find a place where we can meet, not in silence and not in sound?"
三星半。有時候,憤怒是因為害怕受傷,自我厭棄,所以不斷逃離,掀起內(nèi)心的狂風巨浪,阻擋一切要接近的人??傆心菢右粋€勇士,讓你不再懼怕受傷,海浪歸于平靜,因為在愛面前,傷口總會痊愈。
被吸引來看這個片子的也是因為去年奧斯卡頒獎禮上歷屆影后的介紹短片,女主真的是攝人心魄的美麗。當我們在聽巴赫的時候我們聽到了什么——聾啞人教你表達。愛我們的人總會希望我們改變,而我們總是以不要企圖改變那個我們也不認識的自我為理由拒絕。
這個片子的澳版藍光出了一段時間了,但是那個盤沒有任何字幕,我一直以為這個片子的手語必須有字幕才能看,那天終于找到字幕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手語都有Hurt實時翻譯,這也太奇怪了吧,還不如整個字幕哪怕是硬字幕;兩個主角的表演無可挑剔,劇本也相當細膩,配角們也很出色;20出頭的Matlin簡直美得驚人,Matlin原來也出演CODA,Hurt和Matlin一直在dating,然后Matlin指責Hurt性侵,最后似乎沒有影響Hurt的職業(yè)生涯,在Hurt死后還發(fā)文悼念;其實對于戀人之間如何有效交流和平等的探討都很深入,但是沒有給出答案,結(jié)尾還是有點突兀,最后也不知道兩個人的關(guān)系靠什么維系
1986年是出了多少好片和大事件,想知道Marlee Matlin和William Hurt之間的真相
女主角的表演形神兼?zhèn)?,印象深刻。。是繼鋼琴別戀后又一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聾啞銀幕形象。。。最好看原聲的!??!
那時的赫特和瑪特琳真是搭,拋棄勵志學(xué)舌的劇情,使其免于落入俗套。女主角對話通過男主角之口重述有些刻意,不如加上字幕來得自然。
All of us are of a Lesser God somewhat actually. Herein the extremely beautiful heroine is deaf. It may be more difficult for disabled kids to grow up than the normal ones because of their strong self-esteem and self-abasement. Living in a close world may be common for them. The love between the hero and the heroine is so romantic but realistic. I cant enjoy the music because you cant. It is surprised the actress is truly a de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