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上海舊貌
今天上午CCTV-6在放這部片子,演員和場景似乎都是上海的。
電影關于新時期的社會習俗,提倡結婚從簡,量力而行,反對婚禮鋪張浪費。
影片最吸引我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上海,朝氣蓬勃,感覺時間倒流。多少當記錄片看了。
2 ) 火紅的八十年代
昨天看這個電影的最大感想就是結婚實在不是兩個人的事情。
這樣一部作品處理成喜劇實在是必須的事情,否則就像里面的一句臺詞:再怎么不高興,你今天是新郎倌。
這個電影演得最好的是里面的那個丈母娘,其實她很難說就是勢利眼,(這個和她的鄰居一比就知道了),她百般要價其實就是想加重女兒出嫁的尊貴,老話說:若將便宜得……而且自己也穿得非常樸素,吃的也是咸菜白飯。最后感情轉折其實也不是什么道理起了作用,左右還是心疼女兒,這樣的人物就比較豐富,相對而言,兩個女兒要么絕對虛榮,要么絕對大氣,都有些平面。
陳燕華算是咱的燕子姐姐了吧,可惜我總覺得這個姐姐不怎么樣,相對而言,徐幸哪怕在昨天的流金歲月里也顯得更樸實一點,對于八面玲瓏的女人我總是討厭的。
演二女婿的李建國有點像稍微胖一點的夏軍,非常討喜,而且在電影中又演了一個熱于助人的市級優(yōu)秀營業(yè)員。里里外外都顯得透亮,這個人物我非常喜歡。
馬曉偉演的大女婿何志就像奶油蛋糕塑出來的,當一句粉雕玉琢實在不含糊什么??墒侨宋镄愿窬捅容^窩囊,為了湊出多出來的一桌酒席竟然去賣血,然后在婚禮當晚昏倒,可是丈母娘和老婆還是為了少一輛車不去,看他縮在角落里憋屈,這就是人人都夸的上海男人吧?上海男人最值得夸的就是好欺負對吧?
電影里還是洋溢著一種八十年代積極向上的味道,這個現(xiàn)在是徹底沒有了。
電影里出現(xiàn)的新樓房和一個家具店(零陵路)說起來就在上海電影制片廠的附近,真是就近取材兩不耽誤。
電影里出現(xiàn)了一個小阿飛的形象:長鬢角,小胡子,花襯衫,叼香煙,那個時候小流氓的標配啊。不過那個時候說這個人有辦法似乎全都是說有歪門邪道似的。
電影的主題曲由上海滑稽說唱家黃永生用普通話翻唱的,有些不倫不類。不過電影要全國化自然得這么書同文車同軌。
八十年代,火紅的八十年代。
3 ) 講排場的作風撲不滅
此片中最搶眼的男主角感覺倒不是兩位新官人,而是那位油嘴滑舌的熱心徒弟,在上海要找到這么位會說的倒并不苦難,但要尋到一個如此熱情、爽氣、為朋友出力的朋友簡直是天方夜譚。且不說過去30年前有沒有,現(xiàn)在幾乎是看不到的。
他說結婚搞得那么吃力要怪當時講排場的作風,??當時只是數(shù)數(shù)家具腿,再加個電視,而現(xiàn)在呢?,雖然條件上去了,可要求同時也是跟上并依舊高于普通人的承受能力的,因此根結還是一個困擾著中國人千年的面子問題。每每因此逼得男方為了面子而獨自黯然神傷。就算當下房子便宜到大家都買得起,那么要求就會定在把檔次提升,以及加上其他一些附加的花頭精,總之有人翻新花樣,就會有人打腫了臉跟風,不會便宜,輕松了你。
撲面上海氣息。我最愛的崗亭!當年放映叫了盧灣區(qū)十個丈母娘座談會哈哈哈。唱歌的黃永生也走了。 熒幕上再不會有踩黃魚車搬家具的年輕姑娘了吧。裁縫店的繩傳紙條真是最浪漫的橋段。很多奇怪笑點比如舀肉抖給小朋友兩塊自己吃一調(diào)羹。見面會上陳燕華說:導演總是讓我演后進青年。2018.10 天山
商場收款夾子傳紙條
本影片描述魏嬸對女兒婚事要面子 要男方家具備齊后再成親 長女玉華的男友何志東挪西借對付婚事 次女玉婷和男友田健堅持婚事新辦 但田健的幾個伙伴怕他對付不了丈母娘 幫他借了一套高級家具 原來是何志的 魏嬸大怒 險些將兩個女兒婚事攪散鑄成大錯 后來魏嬸認識到自己的世俗觀念 兩對戀人才又能言歸于好
很流暢的海派喜劇,現(xiàn)在看有點小品化,婚宴上新人遲到,全體來賓迫不及待開席一掃而光直接走人,笑???;榧抟骑L易俗的主題,但結局仍是靠女婿意外得了一套高級樓房來解決的。非常疑惑主角小眼睛胖丈母娘是怎么生出兩女一兒三個高顏值孩子的。“當官兒的不打送禮的”,笑料也帶諷刺性。主題旋律化用紫竹調(diào),情韻悠揚。
資料片,六十四條腿和結婚總帳目,家具彩電要最新式的,轎車一輛起步兩輛最好,八桌是婚禮頂配。其他時代元素還有賣血和飛夾子。
64條腿
八十年代的電影充滿了煙火氣。現(xiàn)在已經(jīng)絕種了,只剩各種和平民百姓不搭界的假大空。滿眼皆是所謂的中國產(chǎn)階級。 八十年代那可真是充滿了人情味兒的社會了。雖然這種人情味只是因為商業(yè)化社會還沒到來。可是真讓人懷念啊。雖然我也沒經(jīng)歷過。 這個電影的矛盾沖突的設計是很充足的。
日常語言依舊是革命腔調(diào),如果這是人間煙火氣,那它還是有些嗆人。配角幾乎都是工具人,編劇有責任。配角當說客去找丈母娘時,有個偷窺鏡頭拍得極好,看到導演各種鋪墊沒想到他放了這樣一個大招。丈母娘的形象夸張也是事實。她對嫁妝(經(jīng)濟基礎)有執(zhí)念OK,對女婿的刁難小家子氣,未免太不可思議,依舊是刻板人物。皆大歡喜的結尾有些強行,男女雙方的矛盾——尤其是大姐并沒有解決。求求那些拜金女放過苦出身吧,喜歡有錢人沒毛病,只是別拿愛情自我安慰了。
30年時光,當年是一堂家具64條腿+1彩電+三轉兩響,現(xiàn)在是一套幾百w的婚房,丈母娘再狠點就房本只寫女方名字,沒啥變化
房子,家居,工作,收入,家里情況。哎喲。結婚真麻煩。
喜歡80年代的老片
原來之前就看過,二女兒是依萍的媽,片頭動畫還挺有趣
每個時代丈母娘都是神奇的存在。開頭動畫,顯示結婚是多么艱難。 這丈母娘不錯,比拼的是嫁妝,希望女兒嫁得好??偤眠^,那些開口幾十萬彩禮不帶回的那種。這電影過于日常和世俗,平民喜劇,格調(diào)自然不會調(diào)高。老百姓喜聞樂見,高度自有天花板。老電影,年代感,民風淳樸。 馬曉偉試驗過常凱申,難怪彈幕總說委員長來了。 面子問題,攀比之風,不可取。眾人的目光怎么會滿足呢,內(nèi)心安定,無關他人眼光。 尖酸刻薄,得寸進尺的老岳母,令人生厭。大女兒也不是省油的燈,立場在哪里,屁股在哪里。我這是對你好,怎么個好法?標準?出發(fā)點? 看人不能看表面,更不能看一時。日久才見人心。老電影告訴我們,丈母娘反頭還是要靠車房。要看小年輕兩個是不是真情實意。
現(xiàn)如今的鋪張浪費(消費升級)實際上是《煩惱喜事》的后遺癥。在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改革開放之初,這部挖掘小市民心理的諷刺喜劇僅用一個超現(xiàn)實主義鏡頭就抓住了當代社會癥結的誘因。盡管本片最終批判的是弄虛作假的時代風氣,然而這里最大的真實就是闖進大觀園兩眼發(fā)昏的劉姥姥做了個賈母夢。片尾的“再見”意味深長。
噱字當頭,多少夸張了。迭個老太太做事體不看山水,作天作地一塌糊涂。正宗的上海丈母娘不會當眾鬧得女兒面子下不了臺,那是出洋相,要被人家看笑話的。
劇情比較傳統(tǒng),推動全靠巧合,感覺是某個舞臺劇改編的。片尾黃永生唱了一段上海說唱
丈母娘的形象好真實。80年代初的電影特別有意思,已經(jīng)開始表現(xiàn)改革開放初期的貧富差距。說白了還是當年物質匱乏,尤其是老一代人窮怕了。劇中丈母娘要高檔家具、大彩電,八桌酒席,兩輛轎車來接,差一樣就不出席婚禮,逼得女婿去賣血,但那個年代單位還分房,如今房價那么高,不靠父母恐怕想結婚都難
八十年代。就是很多人心心念念的那個百花齊放的時期,那個所謂雖然窮卻很快樂沒有今天這些煩煩惱惱的年代,真的是令人無限懷念嗎?縱然物質再匱乏,結婚該有的一樣不能少,丈母娘的苛刻、挑剔絲毫不遜于今天,階層的差距也絕不是輕描淡寫。所以,在今天這樣一個明顯更注重人性自我、注重個人權利的時代,那時候都不過是輕舟過處的萬重山。
#改革開放40周年影展#“轉來轉去原來是一家人”的老梗,看個樂呵。后面的見面會真是尬,大家伙兒還都說上海話,感覺像坐在一堆日本人中間,不知所措??
①首尾的小調(diào)很好聽②這個老娘們③如果玉華去找何志的時候,何志有了新女友,電影值四星④單獨一只老母雞下蛋也會孵出小雞?孤雌生殖?⑤三轉一響六十四條腿,折現(xiàn)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