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角度說說《畫壁》
作者:如是微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d2da6e0102dswu.html#comment2前言
聊齋作者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據(jù)蒲松齡《述劉氏行實》上的記載來看(劉氏乃蒲松齡之妻),號稱柳泉居士的蒲松齡全家信佛重僧,他對佛教經(jīng)典熟悉度頗高,筆下的作品自然而然將佛教教理融入其中,包括查閱前人和當(dāng)代學(xué)者對《聊齋志異》的評論不難看出,蒲松齡的《聊齋》系列主要是以佛教哲理作為創(chuàng)作主旨的作品,并集中反應(yīng)了蒲松齡認識的佛教哲學(xué)觀:幻真交織,皆由心成;虛妄之心,苦難之根;目幻游歷,幻有故空。所以以下我談《畫壁》是在討論佛教的哲學(xué)觀并非將佛理與影片的的牽強附會。
緣起
近日看了陳嘉上導(dǎo)演的魔幻電影《畫壁》,看電影之前我對《聊齋志異.畫壁》不曾聽聞,沒看過原著,也沒了解過任何電影的劇情,純粹是偶然興起去電影院選擇的這部片子,只因海報上的幾個字“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心想莫非與佛教唯識學(xué)有關(guān),沖著這八個字去,120分鐘的電影結(jié)束后感概良多,于是有了寫這篇影評的沖動。
看完電影回家路上,一直感悟電影的主題 “幻由心生,浮生若夢”,正欲上網(wǎng)和朋友分享,頗感意外,搜索一下才發(fā)現(xiàn)《畫壁》電影原來是罵聲一片。說什么的都有:爛片、看不懂、天上人間、惡心……等等,更有甚者扯上了強大的政治寓意;當(dāng)然也有贊嘆的,感動的,說看完了相信愛情的等等。各種評論道出了各人的內(nèi)心,木然間算是領(lǐng)悟了《畫壁》的主題,畫壁只是面鏡子,你的內(nèi)心是如何,看到鏡子里的圖像就是如何。且不說票房問題,一部《畫壁》引起了這么多人的討論,在這點上它已算是成功的。
近年來,思索靈性生命、輪回和心理學(xué)的電影作品逐漸有嶄露頭角的趨勢,比如之前大熱的《盜夢空間》、《源代碼》等等,但大多數(shù)都是西方國家的電影占據(jù)主流市場。而國內(nèi)導(dǎo)演能導(dǎo)出類似這次《畫壁》的作品,我個人感覺是大有進步。仔細搜索了《聊齋志異.畫壁》的原文和白話翻譯閱讀,發(fā)現(xiàn)蒲松齡文筆流暢,筆下意境飽滿,短短幾百字的原著,讀起來禪味十足,精彩度不亞于兩個小時的電影,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聊齋志異.畫壁》,是蒲松齡聊齋系列中最有代表性的與佛教有關(guān)的文學(xué)作品之一,但似乎其知名度還不及那篇,同樣是陳嘉上導(dǎo)演過的《聊齋志異.畫皮》。與《畫皮》不同的是,后者者更注重的是對人和狐妖的情愛的犧牲的探討,而《畫壁》更多了一層“千幻并作,皆由人心所自動爾”的禪學(xué)意境,并道出一種超越生命痛苦的契機。
淺談片中主角人物的無明障礙和解脫
談?wù)勎覀€人對《畫壁》電影的一些感悟。
可以說,我眼中的《畫壁》是借事說理,處處有寓意。正因為這是借事說理的表現(xiàn)形式,而在事項上又是披著魔幻的外衣,不免讓看了《哈利波特》、《魔戒》、《阿凡達》等震撼魔幻效果的觀眾們大為吐槽,認為《畫壁》特效太幼稚,魔法不及《哈利波特》,打斗不如《魔戒》,幻境不如《阿凡達》。不可否認,特效方面的確是國產(chǎn)電影的弱項,但相比其他山寨的國產(chǎn)魔幻古裝劇,《畫壁》的特效的確是很優(yōu)秀的。但觀眾大不必執(zhí)事廢理,當(dāng)然我們也不能執(zhí)理廢事,我也承認本片在表現(xiàn)形式和邏輯性上還有待提升,脫去了事項表現(xiàn)孱弱的外衣,觀眾若能看到理事無礙的境地,則《畫壁》還是有一些可圈可點的地方,并非某些影評里說的超級爛片般無以復(fù)加的境地。
電影和原著的劇情是有所改動的。原著先不說,電影影片講述的大概情節(jié)就是書生,書童進京趕考,路遇刀客孟龍?zhí)?。書生自認為刀客要打劫他,于是先發(fā)制人奪刀追殺。刀客被書生追到了山上一座寺廟里求助。寺廟里有一老僧,法號不動,他為三人做齋菜的一頓飯時間里,書生,書童和刀客進入了寺廟墻上的壁畫中的仙境,經(jīng)歷了人生的悲歡離合。最后書生出了幻境發(fā)覺自身仍在廟中壁畫前,經(jīng)老和尚點化,書生終有所悟。三人感恩老和尚指點行禮拜謝,在跨出廟門后化作一縷青煙飄散。
網(wǎng)上分析說寺廟里的不動和尚是不動尊菩薩即密宗不動明王的暗喻。雖然《聊齋》的原著里并沒有寺廟老僧人的法號,很明顯這是導(dǎo)演改編的。但這個說法我個人比較同意,改編得也貼合影片的劇情。老和尚法號不動,書生和書童,刀客在幻境中的悲歡離合,也只是他們的心去經(jīng)歷,他們的身體一直在寺廟里不曾有動。眾人身未動心卻經(jīng)歷人天幻境,正所謂千幻并作,皆為人心所自動爾。不動尊菩薩他的身相是對那些頑固不化、執(zhí)迷不誤、受魔障遮蔽的眾生而變化的,以喝醒眾生和嚇退魔障。菩薩離佛,還有一步之遙。凡夫須放下執(zhí)著,則證阿羅漢果,繼而再放下分別,證菩薩果位,最后再須放下妄想,則證佛果。姑姑和書生三人,都是不動和尚心中的妄想,一一破解這些妄想障礙,他則最終成就。
書生朱孝廉最大的障礙是傲慢,他因為要進京考取功名,懂知識也有一些實力,所以看不起刀客,對書童也是指手畫腳,一開始的他不懂尊重他人。但書生又是一個有善根的人,他有底線重義氣有慈悲心,他是人道凡夫的典型代表。因為守五戒十善得人身,而人道是最適合修行佛法的一道,所以書生也是不動和尚度化眾生和自我解脫的關(guān)鍵人物。影片一開始的場景,寺廟中刀客問書生“你怎么知道我要打劫你?”,書生傲慢地說“相由心生,你露了賊相”。這分明暴露出了書生自己的妄想無明,所以刀客說“這么說來你也不是善類,否則怎會知我所想?”,以子之矛,攻之子盾。等到書生第二次進入幻境,被姑姑騙說牡丹為自己自殺,他心生愧疚自責(zé)并為牡丹畫人間百相圖,他的所作所為只為一個義。姑姑對書生說 “世上只有兩種男人,一種是愿意騙你一輩子的,一種是只騙你一陣子的?!保┞冻隽斯霉玫膬?nèi)心,她的眼中男人沒有真愛只有真騙。書生頓悟,引用了那句有名的禪語:“風(fēng)未動,旗未動,是人的心在動。如果你沒這些念頭,不會總說騙與不騙的事?!保@席話說明書生已經(jīng)認識到自己的無明,即一開始對刀客要打劫自己的猜測妄想。正如刀客所說,若他的心不曾有邪念,自然眼中見到的是清凈相?有法師云: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影片即凸顯了眾生看佛是眾生,佛看眾生皆是佛的禪境。
書童最大的障礙是愚癡,只要主子說什么,都是對的,自己也缺乏主見,比較懦弱。但在看到云梅被刀客娶了又拋棄了之后,他內(nèi)心的正確價值觀開始凸顯,他鼓足勇氣向云梅提親,也是善意的為云梅挽回失去的自尊,他最后用自己的真愛感動了云梅,從一個唯唯諾諾的仆人,變成了有擔(dān)當(dāng)?shù)哪凶訚h,從而實現(xiàn)了自我障礙的解脫。
刀客最大的障礙則是貪欲。刀客第一次聽聞一個只有女子的道場,說“那豈不是天堂?”,這暴露出他的內(nèi)心中認為,美色云集的地方一定是天堂,這也是我們大多數(shù)凡夫的心想?;蛟S我們沒有認為美女如云的地方是天堂,但我們似乎也認為有錢了有權(quán)了就一定幸福,這也是一種類似的妄想。等到孟刀客進入幻境之后,看到美女如云,完全是好吃好喝好享受的地方,任何的要求姑姑都滿足他,甚至于三妻四妾。這種貪欲的體現(xiàn),讓他逐漸結(jié)下地獄的種子。金剛經(jīng)云:所謂福德,即非福德性。福德并非具有一成不變的福德性,福德也可能成為惡業(yè)種子結(jié)下地獄的因。縱觀現(xiàn)實人生,富貴的人并非人人都懂得惜福修道,反而更加肆虐地損耗自己的福報,損耗的同時造業(yè)不斷,為未來世結(jié)下惡業(yè)之因。而影片中,姑姑縱容刀客的貪欲,一方面是想要他替仙女們開枝散葉,另一方面是準(zhǔn)備在仙女們生下孩子之后殺掉孩子的父親。這是姑姑定下的仙界的規(guī)矩,是仙界的因果法則,也是刀客未來的命運。正如造惡業(yè)必遭惡果的事實,刀客后來也意識到了這里所謂的天堂其實與地獄只一線之隔,他或許逃不脫死亡的陰影,這種恐懼心讓一開始留戀仙界不舍離開的他,后來也有了和書生回到凡間的念頭。這種對死亡的恐懼,讓他有了覺悟的契機,在影片最后,看似勇猛其實懦弱的他終于邁出了自己最恐懼的那一步,阻止姑姑的憤怒殺人而最終犧牲在妻子們的懷里,聽到她們贊揚自己的勇敢,刀客的內(nèi)心的糾葛得到了平復(fù)。
姑姑最大的障礙是情執(zhí),姑姑是不動和尚內(nèi)心影子。寺廟東西兩幅壁畫,天界圖和地獄圖,而嗔恨和憤怒是地獄道之因,都是暗喻了由一個情執(zhí)深重姑姑的內(nèi)心所經(jīng)歷的世界,情執(zhí)是六道輪回眾生沉浮的根本原因,楞嚴(yán)經(jīng)云“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jīng)百千劫,常在纏縛?!?,情執(zhí)不除,輪回不能出。不動和尚一直在這間寺廟里修行沒有離開,每日看到這兩幅壁畫,所以影片最后他跟姑姑說:“其實我一直在看著你,是你沒有發(fā)現(xiàn)而已?!?,這暗喻和尚一直在觀照自己內(nèi)心的無明并求解脫。最后姑姑聽聞了不動和尚說的“沒有疼的愛不是真愛”,明白到了自己內(nèi)心的疼痛是真愛的表現(xiàn),繼而不動和尚的那句“我怎能不疼?”讓姑姑最終釋懷。
有網(wǎng)友認為,不動和尚最后和姑姑牽手消失于仙境是他倆舊情復(fù)燃、和尚還俗的表現(xiàn),這種觀點我持保留意見。不動和尚對姑姑最后的那句“一起走吧”并不是說咱倆和好吧,我更傾向于他要表達的是“我們一起解脫心的執(zhí)著和煎熬吧!”,意即“我們都放下吧”,姑姑領(lǐng)悟到了,所以臨走時將仙境交給芍藥打理,因為金色光在佛教中普遍代表了覺悟者所散發(fā)的自性光,所以影片最后姑姑和不動和尚攜手融入一片金光中消失。不動和尚宿世深厚的善根讓他發(fā)出想要成佛的愿力,但這種出世間的心愿必然會傷害深愛他的姑姑,并害得姑姑將自己的心關(guān)進地獄。作為一個證悟者,絕非世間認為的拋棄妻子的絕情絕義之人,只是他的愛和情不再被小我所束縛,他的愛和情必須上升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四無量心境界,這也就是佛家常說的慈悲。慈為予樂(給予他人快樂),悲能拔苦(拔除他人的痛苦),就算是不動和尚沒有愛過姑姑,作為一個具有慈悲心的證悟者,他也必須不能置地獄中的姑姑而不顧。我想在這點上,朱孝廉和不動和尚是一類的人。因為誤闖仙界的朱孝廉,牡丹被關(guān)進七重天受煉獄,他的悲心讓他不能坐視不管,一個連定海獸都不愿意傷害的人更何況眼看有人因他而受苦,所以他即使逃出了仙界護衛(wèi)的追殺仍再次央求和尚幫他再入仙界救人,可他的這種情感并不一定是與愛情有關(guān)?;蛟S另一個層面來說,書生朱孝廉其實就是不動和尚的化身,他們身上有相似的品質(zhì),所以書生最終被和尚點化。
影片寓意的入世觀和出世觀
觀影者粗看《畫壁》電影是描寫書生在義、情、愛的天平的衡量,在幾個仙女之間的情愛糾葛,最后和眾仙女學(xué)會了愛是成全和犧牲的主題。但我個人認為,更深層次的含義來說,電影要突出的主題恰恰相反,是道出了世人應(yīng)放下無明情愛脫離輪回和痛苦。影片真正的主角既不是書生朱孝廉,也不是萬花林中的眾仙女。我認為電影《畫壁》的寓意只為了一個目的,讓幻境的掌管者姑姑得到情執(zhí)的解脫,更進一步來說,則是寺廟里不動和尚的自我解脫和成就。
從入世情感的角度來說,姑姑她是一個被愛所傷,痛到心的人,也是一個執(zhí)著真愛的人。她的執(zhí)著,使得她保留著深愛的人臨別贈送她的那支枯樹枝,那是一件愛情的信物,也是她所有魔力的來源。她化很濃的妝掩飾自己內(nèi)心的脆弱;她喜歡被人贊揚美麗,卻在聽贊美之詞時并不快樂;她不愿意眾仙女涉及愛情,因為她曾被傷害,不再相信男人和愛情也不希望別人重蹈她的覆轍;她創(chuàng)造仙境的瓊樓玉宇,金碧輝煌,盡心安排仙女的一切,她疼愛仙女們給予她們自己認為的最好的生活,可她的心從未快樂過,她始終活在地獄之中,就如寺廟中相對的另一幅壁畫:一個女人獨自坐在煉獄中承受周圍烈火的煎熬,那分明是姑姑的寫照。一個情執(zhí)深重的女人,因為放不下受到的傷害,不曾釋懷,念頭的業(yè)力帶著她的心在天堂和地獄間徘徊。所以入世的角度看來,影片的目的就是為了教會情執(zhí)的姑姑放下一些東西,讓她出離地下的牢獄。而讓她出離的方法,或許只是深愛的人的那句話“沒有痛的愛,不是真愛。我怎能不痛?”,不動和尚的話讓她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原來自己真的被愛過的。最終她釋懷了,和不動和尚走出了虛假的天堂——真實的地獄。
從出世的角度來說,姑姑同時也是不動和尚心中情執(zhí)的投射,不動和尚想要成佛,但他知道,如果心中對塵世還有一絲掛戀,是根本無法證悟的,度化姑姑的同時就是解脫他心中情執(zhí)的那絲無明束縛。經(jīng)云:“生佛不二”(眾生和佛本質(zhì)上沒有區(qū)別),沒有離開眾生的成佛者,諸佛的成就也實為酬愿度生,地藏菩薩尚且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何況姑姑是因不動和尚而將自心關(guān)進地獄,于情于理于悲,他都必須度脫了姑姑后自己才能成就。書生三人,實為和尚為度化姑姑采用的心識幻化之身。不動和尚化出書生,兩次闖入仙境,擾亂那里的生活,眾人在幻境經(jīng)歷生離死別,最終姑姑徹悟放下執(zhí)著離開了她心中地獄的天堂。其實不管是地獄還是天堂都是眾生心識所現(xiàn),放下二元對立則離苦得樂,影片結(jié)局則暗喻了這個結(jié)果:姑姑走出了心的束縛放下愛和恨,不動和尚最終也放下了姑姑。當(dāng)然,影片最后,他用來度脫姑姑幻化出的的書生一行三人,自然也在他面前化作青煙隨風(fēng)散去了,這不正是無明煩惱的最終解脫嗎?
結(jié)語
聯(lián)想眾生的六道輪回何不是如此?永嘉大師證悟歌道:“夢中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凡夫認六道輪回是實有,猶如做夢人在夢中時,認夢境是實有,輪回夢中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地獄道到天道,哪一道沒有我們輪回留下的堆積成山的尸骨?可是夢醒的時候,身體還躺在床上,既沒有去夢中的天道,也沒有去夢里的地獄,夢中那些山河大地人鳥魚獸身,也只是我們心識的化現(xiàn)而已。若認幻境實有,則是認賊作父,不識真心本來面目,可悲可嘆!
經(jīng)云,佛的十名號之一為“如來”,“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蔽覀兊淖孕圆]有到哪里去,它如如不動,三惡道、六趣、十法界囊括宇宙萬法皆是我們的心識妄動而現(xiàn),而我們?nèi)鐏聿氐恼嫘膭t一直在那里不增不減,不垢不凈,無失亦無得。
“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同樣在影片最后,當(dāng)所有幻境和煩惱都退卻,書生三人、姑姑、還有三界的種種金碧輝煌和地獄烈焰都化作一縷青煙消散,獨留不動和尚那徹悟之后的會心一笑。
后記
或許陳嘉上執(zhí)導(dǎo)這部片子時并沒有考慮這么多的宗教符號和深意,但畫壁本身不乏是一部探討幻境和觀照,執(zhí)著和解脫的好片子。
佛教哲學(xué)著點在事物之外看問題的根本,其實那些現(xiàn)象無所謂真,也無所謂幻,不過是心意識的妄動而已。然而,即幻即真,只要認識到諸幻皆是人心自動爾,從而對生命領(lǐng)悟和痛苦的解脫有益,那真真假假又何妨。雖然書生經(jīng)歷的是幻境中的悲歡離合,但他回到廟中那一句“為什么在一瞬間會有那么多的悲歡離合?”讓他徹悟?;镁持械南矘繁Ы?jīng)歷,一瞬間改變了他對刀客和書童的態(tài)度,當(dāng)他把自己的齋飯分享給刀客,為書童分擔(dān)肩上負重的時候,不動和尚在一旁頷首默許。這正表明了,一個證悟的智者,同時也具有了慈悲和平等心的品質(zhì)。
我看《畫壁》是部立意很好的影片,總能在不經(jīng)意的時候,電影中某個細節(jié)浮現(xiàn)腦海又讓我若有所悟。只可惜“言語道盡,心行處滅”,有些感悟真的是語言和文字都窮其究竟無法到達之地,唯有息下心細細去體會方能窺探一二。但正如那句“幻由人生”,或許以上寫的文字又何嘗不是我個人的心之一念呢!所以諸位看官看完笑笑就好,無需執(zhí)實。
個人認為《聊齋志異.畫壁》的原文也很精彩,推薦閱讀。
《聊齋志異.畫壁》原文
江西孟龍?zhí)?,與朱孝廉客都中,偶涉一蘭若,殿宇禪舍,俱不甚弘敞。惟一老僧掛搭其中。見客入,肅衣出迎,導(dǎo)與隨喜。殿中塑志公像,兩壁圖繪精妙,人物如生。東壁畫散花天女,內(nèi)一垂髫者,坫苑微笑,櫻唇欲動,眼波將流。朱注目久,不覺神搖意奪,恍然凝想。身忽飄飄,如駕云霧,己到壁上。見殿閣重重,非復(fù)人世。一老僧說法座上,偏袒繞視者甚眾,朱亦雜立其中。少間,似有人暗牽其裾?;仡?,則垂髫兒,囅然竟去。履即從之。過曲攔,入一小舍,朱次且不敢前。女回首,舉手中花,遙遙作招狀,乃趨之。舍內(nèi)寂無人。遽擁之,亦不甚拒,遂與狎好。既而閉戶去,囑勿咳,夜乃復(fù)至。如此二日。女伴覺之,共搜得生,戲謂女曰:“腹內(nèi)小郎己許大,尚發(fā)蓬逢學(xué)處子耶?”共捧簪珥,促令上鬟。女含羞不語。一女曰:“妹妹姊姊,吾等勿久住,恐人不歡。”群笑而去。生視煗,髻云高簇,鬟鳳低垂,比垂髫時尤艷絕也。四顧無人,漸入猥褻,蘭麝熏心,樂方未艾。忽聞吉莫靴鏗鏗甚厲,縲鎖鏘然,旋有份囂騰辨之聲。女驚起,與生竊窺,則見一金甲使者,面黑如漆,綰鎖挈槌,眾女環(huán)繞之。使者曰:“全未?”答言:“己全?!笔拐咴唬骸叭缬胁啬湎陆缛?,即共出首,勿貽伊戚?!庇滞曆裕骸盁o?!笔拐叻瓷睐橆?,似將搜匿。女大懼,面如死灰,張皇謂朱曰:“可急匿榻下!”乃啟壁上小扇,猝遁去。朱伏,不敢少息。俄聞靴聲至房內(nèi),復(fù)出。未幾,煩喧漸遠,心稍安;然戶外輒有往來語論者。朱跼蹐既久,覺耳際蟬嗚,目中火出,景狀殆不可忍,惟靜聽以待女歸,竟不復(fù)憶身之何自來也。
時孟龍?zhí)对诘钪?,轉(zhuǎn)瞬不見朱,疑以問僧。僧笑曰:“往聽說法去矣?!眴枺骸昂翁帲俊痹唬骸安贿h?!鄙贂r,以指彈壁呼曰:“朱檀越,何久游不歸?”旋見壁間畫有朱像,傾耳佇立,若有聽察。僧又呼曰:“游侶久待矣!”遂飄忽自壁而下,灰心木立,目瞪足軟。孟大駭,從容問之。蓋方伏榻下,聞扣聲如雷,故出房窺聽也。共視拈花人,螺髻翹然,不復(fù)垂髫矣。朱驚拜老僧,而問其故。僧笑曰:“幻由人生,貧道何能解!”朱氣結(jié)而不揚,孟心駭而無主。即起,歷階而出。
異史氏曰:“‘幻由人生’,此言類有道者。人有淫心,是生褻境;人有褻心,是生怖境。菩薩點化愚蒙,千幻并作,皆人心所自動耳。老婆心切,惜不聞其言下大悟,披發(fā)入山也?!?br>
注:原文最后一段的異史氏就是蒲松齡的自稱,這段話道出了蒲松齡的佛學(xué)造詣深厚。《成唯識論》卷二曰:“由自心執(zhí)著,心似外境轉(zhuǎn),彼所見非有,是故說唯心?!奔从捎谌说男淖R活動而產(chǎn)生相關(guān)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形式,有淫念就會產(chǎn)生淫境,繼而就會產(chǎn)生恐懼的實在世界。這亦即佛教所謂萬法唯心所現(xiàn),唯識所變。
《聊齋志異.畫壁》原文最后一段白話大意是【蒲松齡解釋:“幻由人生“,能說此話的老僧必是得道之者。人有淫心的時候,就會看到褻瀆的場景,人有褻心的時候,就會看到恐怖的場景。菩薩點化愚昧眾生說,千萬種真假不實的幻境,其實都是人心有動所生出的境界。老僧人有慈悲仁愛之心,教人心切,只可惜眾生不能一聞大悟入山修行。】
再看一次,三星給你,鼓勵鼓勵!加油吧!
有一個地方叫天上人間,這里是男人的天堂也是地獄。一個男人把了姑娘不想給錢就出臺,但是老鴇表示我們姑娘只坐臺不出臺。這個男的還想帶頭牌出臺,頭牌想出又不敢出。人心散了隊伍帶不了了,老鴇一氣之下跟老相好私奔了。然后三個好基友踏上了西天取經(jīng)的道路。
《畫皮》之后陳嘉上再次魔幻愛情。電影從特效服裝與配樂上,很有進步性...但過于想去模仿好萊塢的大片模式,穿越的臺詞劇情,實在雷點重重。幾位飾演仙女的年輕演員賣萌賣相,實在撐不起場面。
逛個窯子逛出了愛的真諦,真是神了??赐瓿鰜硐卤┯?,呆了!你瑪老天就是要懲罰我們看國產(chǎn)電影啊
這美術(shù)、服裝、妝發(fā)、燈光、尤其是特效等等的**程度(**請自行填空)簡直跟《歡天喜地七仙女》之類的電視劇有得一拼了,人物架構(gòu)有點類似《千機變Ⅱ花都大戰(zhàn)》,但2010的畫壁真的還全然不如2004年的千機變2!!給三星真的只是因為閆妮~~~
鄭爽的小仙女真好看 不過這電影看的一般 讓人昏昏欲睡 孫儷每次演電影都逃不過爛片的節(jié)奏啊
鄭爽那里面好惹人疼啊。
很討厭這片子的服裝造型,還以為是【3D肉蒲團】的續(xù)集,胸器??;影片拖死人的節(jié)奏如果再刪掉30分鐘還差不多;雷死人的對白無處不在,前一秒當(dāng)有點小感動,下一秒立即五雷轟頂;結(jié)局的大反轉(zhuǎn)糟糕透了,孫儷說著用腳趾頭寫出來的臺詞還能那么入戲,絕逼了;特效遠遠還不如白蛇,還處于1982年的水平!★
我要是花錢買了電影票估計也會在電影院里喊坑爹吧,還好是在網(wǎng)上看的。鄭爽以前真是水靈靈啊,演的涉世之初的小仙女性格也可愛。劇情本來還行,就是臺詞太不講究了,披著古代人的外衣說現(xiàn)代的情情愛愛,一不小心就別扭了。而且其她仙女的服裝化妝也不怎么樣,不像仙女倒像是風(fēng)塵女子。
原本是可以過關(guān)的。但最后的“大反轉(zhuǎn)”實在無法叫我的情感戰(zhàn)勝我的理智。還有,用一個古典西部電影的結(jié)構(gòu)套一個神話愛情故事,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最后潦草地將愛情神話賴在世俗功名上,實在是下下策。當(dāng)然,李屏賓的攝影,以及局部女演員的局部表演都還尚可。
這編劇不會是在校女研究生吧
換掉某個光線女主持,臺詞再好好加工下,應(yīng)該可以給四星。“他是要出去成就一番事業(yè)的!”這樣的臺詞怎么有勇氣說出口??!豆瓣評分好低哦,我覺得比畫皮這種大爛片好很多啊,至少“幻由心生”這種意境還是很讓人回味的吧。
這實在是個平庸得不行的故事,說是個愛情片吧,還看不到感動。沒有波折、沒有懸念,松松垮垮、對對付付的算是把故事講完了。人物情緒的變化各種隨意,總是莫名其妙。雖然穿著古裝,卻是個現(xiàn)代戲,表演和對白都很讓人出戲。對白很多金句,主要集中在閆妮。
魔幻包裝的知音體各種男女關(guān)系探討的情愛片。
當(dāng)初看是覺得鄭爽好有靈氣的。整部電影的劇情沒什么好說的。
在那畫的一邊,墻壁的一邊,有一群小仙女,她們嫵媚又美麗,她們饑渴又壓抑,她們集體臣服在變態(tài)姑姑的管理下,等著誤闖穿越的男人,一起來玩過家家弱智游戲,ou...裝純的小仙女,ou...糾結(jié)的小仙女,他們齊心合力開動腦筋,斗敗了媽媽桑閆妮,他們唱歌跳舞快樂多歡喜
神龜它爹啊……打從曾志偉淫蕩地現(xiàn)身,我就知道他跟閆妮有一腿?。。?/p>
那里面的鄭爽真的太好看了!算是顏值巔峰期吧
閆妮飾孟非;曾志偉飾樂嘉;鄒兆龍飾一位男嘉賓;鄧超飾下一位男嘉賓;十八位女嘉賓:孫儷、柳巖、謝楠、鄭爽等;PS:鄭爽真驚艷吶!?。?!
在這電影里鄭爽是真的漂亮,小仙女不是白叫的,只是這神奇的劇情是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