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觀后感:看完哈覺得,不可思議。不可思議! 俞凈意怎么做的呢? 1、意凈(去除嫉妒心報復心淫意等意惡) 2、懺悔過錯(每每和灶王爺懺悔己過) 3、行善(做利他人的事,幫助他人) 4、寫書(回憶寫下過往,知錯,懺悔,改變,警示后人)
劇情里有幾個感觸很深的小情節(jié):
1、回憶錄后,俞都說“這些事我都不記得了”,張軒回到:“那是因為你從不覺得那是錯?!卑∮蟹N醍醐灌頂之感,但是哈疑惑一下不記得的事那怎么懺悔呢(畢竟人人不可能有個張軒幫助回憶錄)。
2、俞都回憶與妻與眾兒女嬉笑時光。過去一瞬而過(原臺詞記不清了)感嘆如夢幻泡影。當一下我想到了過去不可得,摸不到淺留回憶,人只有此時此刻(純個人感想)。
3、老丈人是睡覺時沒了。俞都說:“那時我還不懂這是祥瑞的相?!碑斎蛔詈笈园渍f俞凈意也是安詳睡去的。
4、瘟疫爆發(fā)時,俞都把個人捐獻文昌社的醫(yī)書私自拿回。劇里說俞都自私自利之心。這里我不大明白(屬實年輕)。
5、俞凈意最后中進士,他說:“已經(jīng)不會因為這些而欣喜若狂,該去某家教書還是去教書,多年未回該回老家去看看母親,這回帶上了禮物?!薄啊云匠P膶Υ眹W高度有了,當我剛剛為他高中開心一下的時候,俞凈意道人說平常心。這可能就是古人所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嘛?
6、嘲諷挖苦同期考生。嗯原臺詞記不得了,反正是說這是錯的
7、……回憶不起了
自述觀感,僅此而已。(純屬劇評不限字數(shù))
“意凈無染,君子有終”。
任何看過此部作品的人,都會感嘆劇中人的因緣果報,目睹其惡因而扼腕,見證其善果而涕淚,心存惶恐,心存敬畏,久久不散。
倘若只當作一則啼笑皆非的民間故事聽罷,不免可惜,因為或許這劇也正是來訪我們的灶神呢?既來之,則安之,勇氣面對。
【意惡而不自知,屢屢下墮】
相較于意惡:貪念,淫念,嫉妒念,偏急念,高己卑人念,意往期來念,恩仇報復念……是人的習氣,并不引人可惜或惶恐,對照鏡子自省,多少都不陌生,但“不自知而行事”而非??杀?,俞公多年自省依舊覺得“并無大錯,命運乃福德淺薄所致”,直到后來細數(shù)人生后才幡然醒悟,皆為自食其果。
屢屢下墮的情節(jié),不必細說,用“觸目驚心”來形容亦并不為過。常言道,“人生八九不如意,可與語人無二三?!?,在我們經(jīng)歷一次次的人生考驗時候,是否有想過那些不如意,究竟從何而來?我們自己和上天所給的命運究竟是怎樣的關系?
我們太在意外境,往往忘記了觀自己的心和行為。忙碌,應接不暇的好事壞事,應接不暇的追求失落,不知不覺,起起伏伏已走過人生的年年歲歲,暮暮朝朝。
【改過而自修持,蒸蒸日上】
“一言一行,一念一時,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凡一切有利于人,有利于物者,不論事之巨細,身之忙閑,人之知與不知,力之繼與不繼,皆歡喜行持,委屈成就而后止,多行方便,廣植陰功……動則萬善相隨,靜則一念不起。”
為俞公感嘆,更是效仿的榜樣。其傳奇般增上的情節(jié),也不必贅述。但我卻相信,能得善果絕非劇中筆下感悟那般簡單,故事隨順勢而行,但俞公內(nèi)心和行為的矯正,誰人又真的明白,經(jīng)歷了怎樣的痛定思痛和洗心革面?恐非常人所能想象。
于是,最重要教化便是“格物”,即與自己的欲望搏斗,勝過煩惱的習氣,心才會清凈平等,智慧才會升起。相信“因緣聚散,果報相隨”,在漫長又短暫的人生中,自我修持,凈化心念,才是離苦得樂,君子有終之道啊。
看了《俞凈意公遇灶神記》真是感慨良多,這是太難得的好劇了,最后一集感動得一直落淚。我推薦家人們一定都要看一遍。
人生要想獲得幸福,就是依佛陀涅槃時的教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但光懂得道理是不夠的,重要的是每一刻都覺知自己的起心動念,不在身口意上造作惡業(yè)。這就是古人日三省吾身的智慧所在了。
修戒定慧是基礎:持戒更能讓人的思想斬斷污染,從而容易生定-也就是保持覺知力,只有在定中獲得的才是大智慧。
具體落實到每日的行為上就是:
1、修戒:戒殺盜淫妄;
2、修定:每日早起定課打開心量,每刻保持覺知(通過上下午不定時的站樁讓自己保持覺知力)
讓自己時刻保持覺性,保證意念清凈無染;深信業(yè)果,減少欲望而多行善事,并珍惜福報;每日三省吾身,及時懺悔改過。
看了《俞凈意公遇灶神記》,真是一部好劇啊!就是年代久遠,畫質(zhì)感人,畫質(zhì)要是能再清晰一些就好了。
主要講俞都(良臣)年過半載,事事不如意,歲末年關難過。后經(jīng)灶王爺點撥,通過反省自己所作所為,大徹大悟,迷途知返最終否極泰來,天遂人愿,善終。
整部劇都在討論:
意惡——意凈,因果輪回
我理解的就是人的欲望太多,不知道珍惜眼前所有,憤世嫉俗,惡意滿滿,從而影響了自己的運勢。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就是——格物,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存善念,行好事,最后轉(zhuǎn)運的事兒也會隨之到來。事情都是有變化的,方向沒錯的話找到方法(緣分)最后一定會有好的結(jié)果。
太多關于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闡述了,拍成電視劇就沒有那么抽象,真是一部難得的好劇,我能看到能寫下來我的感受,這也是一種緣分吶,希望能凈化我的心靈,少一點妒忌(看到之前不如我們后來比我們好的人)少一點惡毒(看到能力很強,通過自己努力蒸蒸日上的人)少一點幸災樂禍(看到比自己強后來又倒霉的人),多一些理解,關懷和幫助,種善因,結(jié)善緣。
①俞公自幼家貧,8歲牧牛,私塾窗下聽書立志。11歲被恩師贊助正式入學堂讀書,后父親逝世,和妹妹成為孤兒被恩師一家收留善待。青少年時期得遇貴人良朋恩師學業(yè)有成,18歲考中秀才,家道圓滿。
②婚后的青壯年時期價值觀進一步扭曲,惡習漸露,壯年坎坷,遭遇一連串家破人亡的悲痛歷程。從秀才考舉人,經(jīng)過七次的考試都沒考中。生有九子,七死一失一殘,日子揭不開鍋,怨天嗔神。40歲后每歲臘月終,自寫黃疏禱于灶神,求其上達,如是數(shù)年,亦無報應。
③至47歲臘月三十,得遇圣賢教誨,著書立說、力修善行,改過去惡,三年后,命運轉(zhuǎn)變,閨女的失心病好了。50歲因品學兼優(yōu)被鄉(xiāng)人推薦為首輔張居正(江陵人)家庭教師入京師,張敬重俞公的品德引薦到國子監(jiān)(當時的官辦大學)上學。52歲在京師參加鄉(xiāng)試考中舉人,53歲高中進士,找到了8歲走丟的兒子,雙目失明的夫人因女兒好病,兒子失而復得,恢復了光明。
④從此不愿為官,向張江陵告辭回鄉(xiāng),行善更加積極。他的兒子“連生七子皆育,悉嗣書香”,七個孫子都長大成人,繼承書香門第的遺風。俞公親手寫下遇到圣賢教誨的過程和自己改過的經(jīng)歷,用來教育子孫,福澤后世,健康長壽,活到八十八歲壽終。
俞公88歲的長壽及功名是他47歲以后去惡修善修來的,身體力行,力行善事、剔除惡念、著書立說、獻身說法、傳播善學,教人們從心底斷惡修善,徹底轉(zhuǎn)變了自己的命運。
第一集有兩個重要的生活場景,一個在文昌社,俞公跟一輩子的死對頭馮炫之間的明爭暗斗,種種不服氣。第二個是圍繞年關臘月三十借錢、遭竊、失意跳河被救,然后祭拜灶神,得到賢人指點教誨,俞公開始反觀坎坷遭遇背后的因緣果報。
俞都,字良臣,他自認為,包括他家夫人也說,他博學多才,聰明過人,但是一直不得志。他為什么不得志?
一、嫉妒心嗔恨心深重
俞都心高氣傲,因嫉生恨。遇到張軒先生以前,他沒有意識到深埋的嗔恨心嫉妒心對他生活的影響。文昌社總管馮炫比較有錢,和俞都一起都是文昌社的開山鼻祖,對維持文昌社這一公益社團的正常運作有貢獻。但俞都小心眼心存忌恨,他不承認文昌社的發(fā)展壯大有馮炫的功勞,而且特別不厚道,奚落他不過是依靠祖德罷了。特別是看到社里宣講馮炫救助孝子的故事,不是贊嘆,而是嫉妒、諷刺、挖苦馮炫父親有遠見,給他起了一個到處炫耀的名字。他還罵馮炫的詩文狗屁不通,不知恥為何物。而且他居心不良,因為自己看不上馮炫,就惡意挑撥黃耀祖和馮炫的關系。實際上他性格里不能忍耐別人比自己強,而且不知道自己的脾性就像茅坑里的石頭,臭,硬,不服軟,不低頭,骨子里假清高。
二、喜好虛名、自視甚高
擺譜,取個文具一點小事情就非得要求三個人一起去。文昌社的同事評價俞都:“他毛病多,讓人家叫他良臣,整天就想著科中,想做個良臣”。喜歡人家叫他良臣,希望成為國之棟梁,但到底做得怎么樣?實際上周圍的人并不是很認可他。后來他也跟妻子自責,因為自己無能把私塾差事丟了,怎么丟的,肯定也給自己的人品私德有關。
三、公物私用
嘴上義正言辭告訴同事公物不能居為私用,自己卻順手把別人捐的上乘的硯墨藏起來帶回家了。另外從鏡頭里也能看到他把文昌社的那些紙、灶王爺畫像都帶回家來用。他跟夫人說家里不缺灶王爺?shù)漠?,就缺錢。同事私下議論他,到處伸手借錢,再大的學問再大的本事也不過如此。
四、誠敬心不足。
通過鏡頭可以看到他夫人梅娟對灶王爺?shù)墓Ь茨鞘钦\惶誠恐,沒有整雞供奉,唯恐不周。而他怨天嗔神,無論是供奉還是寫黃疏都只是為自己祈福,聲討不平。而且黃疏不能順手放在地上,“置官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還有那些宣紙隨手卷在那里,都是內(nèi)心不恭敬、不惜物愛物的真實表現(xiàn)。就是說他內(nèi)心的這種恭敬沒有真正升起來。特別是最后在祭拜灶神的時候,祭拜列祖列宗的時候,他還在怨天說神,實際上他的怨氣很重。另外他在這個大年夜的祭品上沒有他妻子虔誠,他覺得借來一塊肉已經(jīng)做得足夠了,然而妻子還有歉意,沒有買整雞,覺得對灶神不夠恭敬。俞公的內(nèi)在是覺得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實際上是缺乏誠意和恭敬。
五、貪占小便宜
《朱子家訓》“ 與肩挑貿(mào)易者勿占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年三十,去買只供雞,討價還價,挑三撿四,因為一文錢,買這個大點的,不買那個小點的,結(jié)果被小偷盯上,借來的30兩過年的錢也給扒了。屋漏偏遭連陰雨,自尊心蕩然無存,選擇跳河,被貴人船夫張軒先生救起,并送他不少過年用的素菜,連他妻子都問他,是不是逼急了去偷人家菜園子的菜了,才有這么多青菜拿回家來。
到這一集的結(jié)尾,出現(xiàn)了一個人物,這個人物可以看成, 不見得是灶神,可以看成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里的圣賢經(jīng)典、圣賢教育、圣賢智慧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了。俞公一家生命中的貴人張軒先生出現(xiàn)了,接下來的命運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敬請期待第二集的分享。
第二集重點是圍繞著張軒先生和俞都徹夜長談,讓俞都先生發(fā)現(xiàn)他這些郁結(jié)于心的意惡并且啟發(fā)他立志把他的經(jīng)歷和心路歷程挖掘出來,然后找到自己這些年,之所以凌云壯志沒有實現(xiàn),而且落魄、苦難連綿不斷,原因在哪兒?啟發(fā)他用真誠心回憶自己的過去、改過遷善、剔除意惡、篤行善行、啟迪心智的一個過程。
第二集也是分兩個大的場景。第一部分重在俞張兩人的傾心交談。貧怨肺腑、困頓郁結(jié)的大年三十,貴人張軒先生出場了。徹夜長談,紋銀相贈。俞都自謂一生悲苦潦倒窮困至今,大年這天奇遇兩位至仁至善的賢人,一者救我命,二者濟我貧。
一、怨氣致盲致殘
視頻里邊顯示出來他的女兒陪伴在身邊。俞都生有五子四女九個孩子,5子,有4個夭折了,還有1個走丟了;生的4女剩了一個女兒,得的失心病。張軒先生看他滿腔怨氣,說這是云層厚重降不下來雨,一般22歲之前得的病都跟父母的心性有關,父母身上的怨氣郁結(jié)不散,是最大的不孝,到孩子身上就有頭病。失心病跟現(xiàn)在說的孤獨癥近似,跟智障還不是一回事。俞都在沒有遇到張先生點撥之前,他覺得是命。再問他是天災還是人禍,他自己內(nèi)心是有惶恐的,他覺得福德淺薄是主因。但又自謂一生行持效法圣賢,行善助人不落人后,前后應試七科皆不中,自反一生并無大過,生平讀書積行卻功名不遂,妻子不全,衣食不繼,生五子卻四子夭折,其第三子甚聰秀卻走失了,生四女僅存其一,還得了失心病,妻因哭兒女故兩目皆盲。
二、虛偽不自知
張先生跟他交流古圣先賢的教誨,你怎么在生活中落實,他認為也不過是語氣罷了,要做到很難?!安涣π?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把古圣賢的教誨當口頭上的虛詞語氣了,沒有真正落實在行動上。張軒先生批他自寫黃書禱告灶前,但文意和真實的心意行為相差太遠,卻不自知。
三、公物私用,惜紙惜字并未做到,寫錯的字就把紙胡亂卷吧扔掉。
四、為名聞利養(yǎng)讀書
為人處世自評喜歡讀書,實際上只為功名;認為一生無有重大缺失,實事上,對追求富裕想錢想得殷切出的過錯說得堂皇輕松,推得一干二凈。
五、意惡
尚知恐懼羞恥,但心念太惡毒就是意惡,專務虛名,滿紙怨尤。對灶神老天不滿。按張軒先生的說法,俞公意惡固結(jié)于中,神注已多,天罰日甚,腦子里全是壞念頭,上天已經(jīng)關注很久,上天給他的懲罰也將越來越厲害,君逃禍且不暇,何由祈福哉。
六、殺業(yè)重即嗔恨起
放生隨眾應付,心中沒有真正慈悲的念頭。虛榮心做給人看,廚房蝦蟹隨意糟蹋浪費,濫捕濫殺各種族類蟲蠅鳥魚蝦到了殘虐的地步。打死過不計其數(shù)的蚊子螞蟻蒼蠅蟑螂,殺業(yè)太重,輕視生命,苦報錯綜復雜,各種惡因交織而成,處處事與愿違。
七、妄語
妄語奉承,能言善辯,強詞奪理,對同學吳紀忠惡意陷害。童年生活不是記不得是因為不認為那是錯的。習氣深重吝嗇無比,習氣使然渾然不覺,偶存善行善心良心,曇花一現(xiàn)不能持續(xù)。言辭刻薄有傷厚道。
八、改過之法
寫出一生的坎坷遭遇和懺悔的過程,說出來,寫出來,讓你的后世子孫知道你對自己的惡行改過方法。用謙恭懺悔的心破除障礙,知錯,真誠改過,深信因果,破除無明之暗,行善修德,影響千萬人。訴之親友,告知子孫,照實說起,不許添加枝節(jié)寫下這個故事。反躬自省對人對神會用恭敬之心嗎?張軒先生最后給俞公留下一個紙條,就是提醒他改過的兩個核心“意凈無染,君子有終”,一個是剔除你的惡念,一個就是要有始有終做善,你發(fā)善心、做善行、做善事,你要有始有終。蒙獲教化指導,篤行善心善事善行,時時懺悔,誠心自述,痛改前非,絕不推諉。用恒心毅力智慧,一切為利益他人而行事,很謹慎地撰寫下心路歷程讓更多人讀了能引以為戒。
第二集的第二部分,鏡頭切轉(zhuǎn)到俞都八歲為富戶馮家放牛掙口糧度日,被蚊蟲叮咬造成許許多多的殺業(yè)。讀書的目的為了聰明富貴。俞都自曾祖開始三代都是馮家的佃農(nóng),偷聽私塾上課遭遇馮炫捉弄,內(nèi)心這種卑微,貧窮和富貴之間這種內(nèi)心的反抗和報復。為啥有報復心?因為不斷地受別人欺負,你的報復性就會潛藏下來。后來遇到了挺厚道的縣城第一望祖張庭耀這個靠山的出現(xiàn),協(xié)助他在窗戶底下來上課學習。
第三集也可以分兩部分場景,一部分描述在窗外上學與放牛的一些場景,包括父親積勞成疾因病去世這一段經(jīng)歷。第二部分回憶父親去世被老師一家收留,然后精進求學,后來在縣試生員考試中得中第一,包括和老師的女兒訂婚。應該說這一段時光是俞都青少年時期的一段高光時間。雖然痛失至親,但遇到貴人老夫子一家的賞識恩愛,學業(yè)有成,溫飽可依,享受到難得的安逸。
一、四正其心
俞都在窗戶下邊聽了兩三年的私塾,也就是從8歲到11歲這個年齡段。這里邊有一個細節(jié)寫到他聽課忘神,牛跑了之后,老夫子就動員同學們幫他去找這個牛。但是東家兒子馮炫不動。老夫子以“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和《大學》里面的四正其心“心有所憤懥、有所恐懼、有所好樂、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教育馮炫要端正自己的心態(tài)和理智來駕馭感情 ,身和心不可摻雜欺人不善的念頭,進而使人產(chǎn)生恐懼憂愁,而自己感到快樂。要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態(tài)集中精力修養(yǎng)品德。喜怒哀樂懼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一旦我們不能自察,任由邪念行事,就會使人失去端正。這一段話實際也是老夫子的先見之明,他已經(jīng)在這些貧富貴賤家境有別的學生的身上感受到了心性導向的重要,他在找合適的機會幫他們糾正,這段話也適用于后期對俞都的勸誡。
二、11歲入私塾讀書
俞都因為聽課認真,不給牛洗澡,牛跑了也不知道,被馮家管家用皮鞭追打,老夫子相救并問詢他躲在窗外聽書兩年多的體會認識。俞都回答“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彼械氖虑槎加幸欢ǖ谋灸┦冀K和先后次序,如果懂得先后記住主要的,次要的就容易得心應手。他好學的精神和對義理的領悟感動恩師上門和他父親溝通,免費讓他正式入讀私塾。
第一部分圍繞俞都在窗根下邊聽書到正式成為學生他慢慢滋長的學而優(yōu)則仕的傲慢和卑微心靈的交織沖突,底層人的心酸也滋長了他記恨報復的心理。我們學習《俞凈意公遇灶神記》重點是看他心理逐漸扭曲變形的那一部分怎么影響到他的命運的改變的。
三、怨不忘
第二部分特別有一個細節(jié),當他父親被馮家管事故意刁難欺負的時候,俞都在一旁故意把杯子推下摔碎這個小動作,貌似是幫助父親暫緩刁難,實則為他的怨恨報復、心胸狹隘已經(jīng)埋下種子了,這種報復到后來發(fā)展到仇恨的心,他認為父親就是不斷被東家欺負,然后讓他勞累,這么害死的。所以說,他總想報復,他的意惡不斷滋長,以致到后來,他見死不救,落井下石,等于他親手殺人了。父親的疾苦、家族的希望、被人凌虐的處境加深了自身的渺小和無助疊加下的反叛和抗衡。
四、恩欲報
老師收留兄妹二人的大恩大德難以回報,他這種感恩心和對待婚姻的真心“好好相處一直到老”。還有他們兄妹的感情也特別深,俞公從小照顧妹妹和妹妹小蘋果的感情特別真摯動人。隨著他寫作翻找良心的覺醒,女兒開始跟他們夫婦說話了,會溝通了。老師師母的收留幫他度過了父親喪事的驟變、驚恐、最艱難的關口,他在學業(yè)上更精進了。
五、優(yōu)越感
有一個場景寫老師組織他們出去游學,根據(jù)游學的場景,寫首你能背的詩就行,描述美景,然后打分選優(yōu)。俞都得的分最高,讓他初嘗人前消失自卑畏懼的優(yōu)越感,漸漸發(fā)覺,學問越好,天文地理知曉得越多,愈受人傾慕和贊美,激發(fā)了他勇猛進修的念頭,也長養(yǎng)了他以學問文采諷刺挖苦嘲笑難堪死對頭馮炫的霸凌。因為學習成績突出,被周圍人贊美羨慕產(chǎn)生的虛榮心,會影響你以后看待問題的角度,處理事情的方法。老夫子特別智慧,他發(fā)現(xiàn)苗頭了,諄諄告誡俞都,飽讀詩書是為了利世濟人,并非用來損人傷人。只知術,未解理,不知其義,只會傷害自身的福德。飽讀詩書,但你沒有理解人情大理、道義,沒有理解到里邊的真實的倫理、道義,光知道掌握這種外表的辯術了,所以說你只會傷害自身的福德。這個地方已經(jīng)埋下了伏筆,老師已經(jīng)看到他的未來了。但是年少氣盛的俞都沉浸在用文詞重重擊倒馮炫的這種快感和勝利者的喜悅里,并沒有聽進去恩師的教誨,當他耳旁風過去了,一手好牌怎么打爛的?已初現(xiàn)端倪。
六、無根的游魂
回頭梳理俞都他青少年時期的這些經(jīng)歷,應該說他的命運已然往著好的方向轉(zhuǎn)變。因為好學,然后勤勞牧牛,他被夫子賞識發(fā)現(xiàn)是個可塑之才,已經(jīng)開始轉(zhuǎn)運了。雖然說他妹妹三歲的時候母親走了,他十幾歲的時候父親又走了,兄妹二人變成失去雙親的孤兒了,但遇到善良的老師師母一家的收留,待他們?nèi)缱铀婆募揖尺€有他周圍的環(huán)境都變了,老師師母一家做人特別端正。但是為什么后來這么好的牌卻給打爛了?他良臣也有成為國之棟梁報效社會的雄心,對師父師母的感恩,孝道悌道做得也挺好,但他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敬請收看第四集。
我把《俞凈意公遇灶神記》改成《俞凈意公遇圣賢教誨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來“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加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挖掘和闡發(fā),努力實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苯Y(jié)合時代的特點,灶神實際上是我們古圣先賢的一個化身,我們現(xiàn)在引申它為圣賢教誨,能給我們價值觀提供正能量,能給我們的人格大廈來奠定基石的這些人倫道德因果教育。俞都在他的生活經(jīng)歷中遇到了這樣一個或一些圣賢人的智慧引領。
一、青春期
第4集我也把它劃成兩部分來講,一部分是俞都通過縣試的童試小考成為童生第一名,然后到縣府來學習,到縣學院來讀書,這是青春逆反期,這一段時間他在學校里邊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第二部分就是離家三年在縣城獨自生活的這三年的影響對他特別重要,這一段重點檢查反省這三年他做那些不堪的事情養(yǎng)成的不好的習氣對他日后人生的影響。我們?yōu)樯稄娬{(diào)青春期對一個人的成長重要,就是因為這個階段是他的自我通過不斷試錯逐漸建立成熟人格的關鍵階段。因為離家三年沒有恩師的教悔,你沒有家庭教育的輔助管理和引導,在學校里受一些負面東西的影響,導致他的思想品德發(fā)生變化,為他以后的失敗埋下禍根。在后邊一部分也提到他在反省他過去這些錯誤的時候,他不斷在改過,在反省的同時,他女兒的病就開始見好了,然后他又會回去看望師母,還有給妹妹,給恩師懺悔,盡孝道、悌道,回憶起恩師當初對他那些勸解,跟張軒先生的教悔連到一起,就有了一個人物命運轉(zhuǎn)變的呼應。
二、謙德
訂婚加上童試小考童生第一名雙喜臨門,恩師身體恢復健康,預備在縣 府 院三郡學成后再行婚禮,去縣城郊外的縣學院讀書,應該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初中,正是青春期逆反的階段,對心智的鞏固特別重要。因為他童年這些仇恨的種子,一方面他仇富,一方面他又羨慕富貴權利帶來的好處,導致他心思有點走偏了。去縣城上學的路上都在白日做夢,妄想鄉(xiāng)試中舉榮歸故里,然后先到馮員外家門口敲羅打鼓炫耀一番,他就是特別解氣,你看他這種傲嬌,這種報復心憧憧于胸,失去了《易經(jīng)》里面講的六爻皆吉的謙德。和俞都先生同樣改命的袁黃寫了一個家訓《了凡四訓》,其中有一章專門寫“謙德之效”,告誡后世子孫如何養(yǎng)謙德,謙德有什么好處。俞都這里表現(xiàn)的傲慢、報復心,《弟子規(guī)》里面的“恩欲報,怨欲忘 抱怨短 報恩長”沒有做到,仁心愛心沒有,謙卑低處的心沒有,災禍就在后面等著。
三、結(jié)黨營私
俞都立志結(jié)業(yè)要在府試和院試中取得廩Lin生員資格,但受環(huán)境影響,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他諂容什么?俞都是用另一個方式來表達內(nèi)心向往富貴的豪橫,又用那種極端的方式,貪婪,渴望嘗試富裕的滋味,就是這些東西使他心障遮蔽,思想偏頗不善,所以鋌而走險,目空一切,結(jié)黨營私,無法無天,都是狐群狗黨,欺壓詐拐同學形成校園黑勢力。
四、心性狹隘
仇富,認狠是影響他一生徹底失敗的主因。只見人短,不見己惡,似海深重的怨氣,嫉妒心,嗔恨心使他故作無意私害學問底子深厚見解超前的同學吳紀忠。用張軒的話說就是“貪念,淫念,嫉妒念,褊BIAN急念,高己卑人念,意往期來念,恩仇報復念,憧憧于胸不可紀極,種種意惡集結(jié)于中,逃禍不暇,祈福何來?”褊BIAN急念就是過分狹隘,意往期來念就是想入非非,沒有活在當下,整天想著要怎么樣快意恩仇,遮蔽了他本性善的一面,心智被習氣稟性蒙蔽了。
五、家庭教育
三年后修完縣學課程,通過了府試和院試兩關,歲考,兩級科考分六等以科試一等取得參加鄉(xiāng)試的資格,得到了科舉生員。三年離家求學,沒有家庭教育的幫助,就像小樹長叉了,要有園丁來細心呵護,幫他扶正。俞都缺失的正是家長在這方面的作用,所以我們的家庭教育促進法頒布實施得很有必要。用法律來規(guī)范義務,彌補校園教育的不足。當然這里也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初中生要不要離開父母純粹到校園生活?你送到一個什么樣的環(huán)境里也很重要。家長不能把孩子交給學校就不管了,更不能不學習好的教育方法來引導孩子,否則誤入歧途,那是一輩子的事。
六、習氣
三年后科舉生員的資格拿到了,回到家里,家人團聚分外歡喜,小年夜外出游玩,走到張燈結(jié)彩的馮員外家門前,又把他滿腔的憤憤激起來了,他總認為父親是因為員外氣得生重病死的。被別人欺負肯定總生氣,但是重病,病是生到你身上,你怎么能轉(zhuǎn)化這個氣?這個事情的認識上他的偏執(zhí)因為不平而加重了,渴望全力以赴考取生員取得秀才的資格,也是功名利祿在支持他。在準備鄉(xiāng)試這一段時間,恩師輔導他功課并諄諄教誨,“習氣,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夠領會其優(yōu)劣者就是占得先機,具有智慧的人就能洞悉?!钡灰詾橐狻?/p>
七、擔心的是你的心
遇見圣賢教育是難得的緣分。梅娟說,我們不是因為偷懶萎靡遭受頓挫,原因在哪兒,用心把它找出來?戒慎恐懼心中,從此一言一行一念一時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在俞都梳理過去的過惡時,敏兒女兒的病見好,幫助媽媽繡花,第一次叫爸爸,給爸爸看。一家人去看母親和妹妹,孝道和悌道。敏兒愛奶奶,跟母親道歉認錯。述說遇見圣賢教悔的改變。俞都回憶起結(jié)婚時老師說的話“擔心的就是你,不只會說,要行;我不懷疑你能力,擔心的是你的心,恩怨報復念頭甚重,也欠缺謙恭之德,忍辱修身更是需要貫徹。一些潛伏在心中深根的念頭如無法改善,厚福者則孤獨無援”。老師所擔心的正是他步入人生坎坷失敗的主因,但他年輕氣盛、心高氣傲不能體會其中真義。
不學圣賢教誨,人就容易自以為是,自視甚高,就是那個自我特別地強大?!兜赖陆?jīng)》里提到我們?nèi)嗽谔斓刂g本來很渺小,但是人因為在成長當中他不斷地受到各種影響,慢慢地把這個自我不斷地放大,要爭,要功名利祿,學習的發(fā)心就不夠純正,《大學》里面講到的“君子務本,本立則道生”的“本”和“道”都出了偏差,《朱子家訓》講的“讀書志在圣賢,非圖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也沒有貫徹徹底。
這一集的最后鏡頭推到俞都夫婦婚后搬回老家教私塾授課,遇見馮員外受傷呼喊救命。
本集圍繞俞都惡毒、怨天尤人、嫁禍于人等待人處事的狹隘胸襟以及20年濫捕濫殺的惡習,記述了他因發(fā)泄惡意痛失兩個雙胞胎兒子的前后經(jīng)歷。
一、夢中惡毒顯心機
話說俞都奚落挖苦、見死不救馮員外卻反被馮員外刺刀相
搏,一場驚心動魄的噩夢醒來。原來10年父親俞邦是馮員外的佃戶,馮逼俞父交租的時候,俞都氣不過故意打碎他家的一茶杯,馮員外還要扣那杯子錢。埋在心里的仇恨一直沒有解開,被馮員外一口道破俞都狹隘偏執(zhí)、報復心甚重的心性問題?!拔乙嬖V你一個秘密,你一個毛頭小伙子,你的心地為什么比我這個老奸巨猾的人還要惡毒?!?/p>
二、岳父過世。
老師養(yǎng)父岳父過世給予俞都的震撼非常大,長跪他老人家的靈前不吃不喝,無法形容內(nèi)心的悲痛。老師是在睡眠中過世的,據(jù)說非常安詳,因為他有善良的心和行為,可惜當時懵懂無知,只知一味地感傷,不能體會其內(nèi)在廣闊深遠的真諦。
三、濫捕捉殺水族,任意糟蹋浪費
俞都自述,鄉(xiāng)試前的一年多,是他一世行為犯錯的開始,注定往后徹底失敗的命運。那就是和同學黃耀祖迷上了釣魚,經(jīng)常到河上有一個叫柳州的水灣區(qū),哪兒的魚蝦量特別多,一天狠勁地垂釣,可以裝個20多斤回家,整個夏秋兩季就迷戀上了這玩意兒。起初釣上個活的生命,因為心軟還有顧忌,拔出導購還能感覺到魚蝦的痛苦,可是時間久了,漸漸習以為常,不知道憐憫為何物了。如此這般種種噩耗不知不覺已經(jīng)過了20余年,正如張先生說的,你是否看過地下廚房有過多少蝦蟹之類?除了使用外任意糟蹋浪費,濫捕捉殺水族早已到了慘烈的地步,只是為了滿足你的嗜好,貪婪。仔細想想水族必有父母子女親情,他們也有恐懼疼痛,厭倦生命,跟你有什么兩樣?這真是傷殘重命驚天地,報復成冤泣鬼神的寫照。
四、一家人開始吃全素
俞都反思到這里,和梅娟回憶走失的兒子小惠安三歲把父親釣的魚全部放生的過去,二人不謀而合,一家人開始吃全素。女兒敏兒刺繡的功夫越來越好,被村人夸贊不亞于年輕時候的梅娟,但她還是不讓父親和她親近,什么事情只聽母親一人的。
五、雙胞胎兒子出生
回憶雙胞胎兒子出生結(jié)束俞家三代單傳的場景,大兒子取名俞平,小兒叫俞青,一對雙胞兄弟給家里帶了無窮歡樂,讓俞都感覺人生是美好的。
六、俞都待人處事的胸襟,嫉妒心作崇
去縣城看發(fā)榜的路上,惡毒嘲笑參加考試30年的趙謙。得知趙謙高中舉人后,更是風涼話加惡意誹謗,說話刻薄,狂態(tài)畢露,傷害別人覺得痛快,不能約束,不知不覺觸怒鬼神。這也顯示俞都待人處事的胸襟。
七、怨天尤人、嫁禍于人,兩個兒子因自己看護不力震亡。
從京城退職下來的吳老夫子在村街上新開了一下私塾,俞都的許多學生都跑到吳家私塾去讀書,17個學生只剩3個。俞都怨罵人家搶他的學生,無處發(fā)泄,尋找報復,怒觸鬼神,地震發(fā)生,只想著發(fā)泄自己的怨氣怒氣,沒有照看好兩個雙胞胎兒子,致使兩個兒子在突來的地震喪生。
他反思少有不如意就怨天尤人,嫁禍于人,他的苦這時候逐漸顯現(xiàn)。
八、和學生講孝道
古代圣王有一種崇高至極之德和至妙之道,用它來治理國家,如天下能體會遵守,就能和氣地相親相敬,不容易相互的仇恨,其中的真諦是說,所謂至善至德之道就是孝道,孝是德行之本,教化的出發(fā)點。凡是一個人的身體,就算是一根頭發(fā),哪怕是很小的一塊肌膚,都是父母所賜,所謂的保全自己的身體不受絲毫的損傷,并不是教你們自私自利,貪生怕死,而是要體驗父母的愛兒女的良苦用心。
九、第一個女兒出生,喝滿月酒
從和眾人的閑談中看出對功名利祿的看重。村中吳夫子稱病不再開辦私塾,俞都的生源回升,但他仍不忘借機埋怨人家搶了他的學生??梢娫购扌乃己推娭睢?/p>
第六集的內(nèi)容概要有我們依然按照一惡一善兩條線索來梳理。一條是俞都受同學影響釣魚玩樂隨性妄為走向墮落的深淵,為他接下來的災難埋下伏筆;一條是眾秀才創(chuàng)建文昌社公益組織服務鄉(xiāng)鄰大眾,為他以后遇到圣賢教誨積攢福報。這就是人性的復雜,主要看我們在哪條道上走得更遠。文昌社的創(chuàng)辦為俞都后期改命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一、 志得意滿任性為
自從村里的吳老夫子重病以來,原來流失的學生不但全數(shù)
回籠,還多出不少,俞都心情隨著經(jīng)濟收入的增加以及第三個孩子女兒的到來為之一振,過去不順暢的晦氣(包括學生少、兩個雙胞胎兒子俞平俞青因地震疏忽夭折)也已經(jīng)一掃而空。
二、受同學影響吃喝玩樂鬼迷心竅
因為認不清,看不透自身所走的方向,和同學黃耀祖走得
近,他是一個放得開的人,吃喝玩樂樣樣都行,和他一道隨性而作,沒有壓力,完全感覺不到自己在逐步走向一條墮落的深淵。,何況有個志同道合的伙伴玩在一道像上了隱似的。妻子梅娟規(guī)勸,最多只能守住兩天,就忍不住要往外跑,用鬼迷心竅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從俞都這一段的生活經(jīng)歷結(jié)合他在縣學讀書結(jié)黨營私的青春逆反期,再次讓我們看到交什么朋友,和什么人混在一起決定人生的方向。特別是在心性不定的人身上,價值觀沒有錨定就會被帶偏。
三、進京考科舉遭遇一段邪淫緣
又生第二個女兒。進京考科舉。同學聚餐遇到一段桃花緣,雖心猿意馬,但在同學提醒下及時規(guī)避。反思張軒先生給他的忠告。“你想欺騙誰?欺騙教養(yǎng)你兄妹的老夫子,欺騙你勤儉持家的妻子或是自己的良心?”聯(lián)系《弟子規(guī) 》的教誨“斗鬧場絕勿進,邪僻事,絕勿問”“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丑”避免邪緣相湊。
四、35歲夢想中的合家歡樂
10年過去了,縣城里陸續(xù)出了兩名舉人,當初最為同鄉(xiāng)看好的俞都,接連的四次京試都沒有考中。為什么?心猿意馬,濫殺魚蝦,吃喝玩樂,不肯精進。35歲夢想中的合家歡樂了實現(xiàn)了,一家老小玩老鷹捉小雞。10年來美娟又相繼生了5個孩子。加上前面的4個,共九個。最小的兒子小惠安天生吃素,女兒敏兒四歲不搭理人。
五、眾秀才創(chuàng)建文昌社
同學聚會,談論最早中舉人被俞都嘲笑的趙謙50多歲死在任上,激起一幫秀才人成立文昌社為鄉(xiāng)鄰服務的志向。在捐資認股分配方面,一方面可以看出俞都對窮人的親近,他自己說的,一直對窮人都有同情心。認為行善為人服務是件好事,一方面也有經(jīng)濟得失的考量,在梅娟的鼓勵下加入公益組織,為鄉(xiāng)親百姓做點好事。
六、大學的修身之道,破除偏見,去除私心減少好惡之心
“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齊家?!薄洞髮W》的這一段話是說要管理好家和家族,就要先修養(yǎng)自身,因為人對于自己親愛的人會有偏愛,對于厭惡的人會有偏恨,對于敬畏的人會有偏向,對于同情的人會有偏心,對于輕視的人會有偏見,因此很少人能夠看清自己所喜愛的人,他的缺點;看到所厭惡的人,他的優(yōu)點。這就是,沒有修養(yǎng)好自己公正無私的心,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人有好惡就不能公平。自私乃物界的天性,去除私心就可以減少好惡之心。
七、因釣魚貪玩20多年的積蓄被盜,梅娟勸他振作。
本集圍繞兩個中心點,一個是瘟疫蔓延見私心偷心和雪上加霜,因猜謎貪利走失唯一存活的兒子小惠安;一個是誠心懺悔,奇跡出現(xiàn),以凈意道人力行善事改過。
一、文昌社服務鄉(xiāng)鄰
俞都因失竊被文昌社眾友籌款相助。文昌社的收支維持來源除了大股贊助,零散捐助嗎,縣里每月?lián)苋齼砂足y。服務項目為鄉(xiāng)鄰代寫家書,講解圣賢經(jīng)典,幫助上不起學的孩子讀書識字。本著一心向善一視同仁的原則吸納黃耀祖和馮炫入社。
二、瘟疫蔓延見私心偷心
遭遇明朝30年來一次大瘟疫,西南5個省,百姓生靈涂炭,哀鴻遍野,苦不堪言。俞都本人在此災難前,出于自私,將自己捐贈給文昌社的藥劑藏書偷偷帶回家以備治療,可是卻沒想到大眾利益,這個偷盜的罪惡有多重。他自己教授學生說過自私自利不可取,私心過重就不能公平,但自己卻做不到。親口嘗試各類處方研發(fā),每天由早忙碌到晚。很不幸,還是失去了4個孩子,可憐的是連一副棺木都沒有。最后一個女兒也在這場疫情中因難產(chǎn)胎死腹中。但他又開始帶著怨氣訴求老天:“求求你饒了我們,我們家已經(jīng)死了4個了,就讓我們剩下的都活下來吧,我,求求你?!?/p>
三、梅娟瘟疫難產(chǎn)中得到吳夫子兒子吳洪恩郎中的相助。
回憶至此,夫婦二人帶著唯一的女兒敏兒登門謝恩十年前的相救,從此成就了他和吳家的友誼,并引薦古道熱腸的吳洪恩到文昌社為鄉(xiāng)民開藥方服務。正是在吳洪恩的幫助下,才有了后來京師考科舉到張居正家當家庭教師,一路上國辦大學、考中舉人、進士的命運轉(zhuǎn)變。
正是在這一次的登門謝恩的交談中,才得知多年前誤會吳夫子的一件事情的真相。當年吳老夫子并沒有生病,是他老人家故意裝病,將學生都辭掉了,就是因為吳夫子看到他返鄉(xiāng)教書致使俞都私塾學童銳減,吳夫子不愿與沒有經(jīng)濟基礎的后生爭奪利益,故將學生全數(shù)讓于俞都。至于對外宣稱生病,則是讓俞都留住為人夫子的自尊。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寬容情懷,而他還一直記恨于心,真是枉讀了圣賢之書。
四、雪上加霜,因猜謎貪利走失唯一存活的兒子小惠安
疫情之后,經(jīng)濟更加拮據(jù),到處伸手借錢,卻在逛夜市因迷亂猜字謎的蠅頭小利,忘記看護孩子,致使小惠安走丟,俞都一夜之間頭發(fā)變成全白,而他母親也在當場雙眼為之哭瞎,梅娟急火攻心雙目失明,三天不吃不喝,但看到丈夫灰心喪氣,又以14歲少女對愛情的憧憬和幾十年的操勞跟隨警醒他振作起來。
五、誠心懺悔,奇跡出現(xiàn)
俞都回憶小惠安失足10年,梅娟瞽目10年的經(jīng)歷,意識到自己連貫面對如此嚴重的災難,竟然毫無警惕之心,最可惜的是選擇了憤怒和嗔恨對抗,卻不知道自己偏激的一言一行是摧殘傷害自身的根源。懺悔之情,改過之心,油然而生,一個奇跡竟然發(fā)生了,女兒敏兒開始給他端茶,陪他說話,并給他改名凈意道人,盼望父親行凈潔意念之道。
至此,俞都一邊撰寫懺悔錄一邊有心理感應,一面痛改前非,善念永存,無絲毫自寬,勇猛精進,以致相貌行事氣象大變,三月后文昌社再見同事,被稱為“三天不見如隔三秋,我看凈意道兄則是三月不見,恍若隔世。”
本集圍繞俞公凈潔意念立行善事后,一系列命運的轉(zhuǎn)變:50多歲先后考中舉人、進士,找到走失的兒子,女兒妻子徹底好病,7個孫子個個書香成才,享年88歲無疾而終。
一、重振文昌社
俞都經(jīng)過三個月的反思懺悔改過后,攜古道熱腸的吳洪恩
大夫重振文昌社。馮炫父子五人私自鑄造錢幣遭到羈押、審理的消息,俞都聽到這件事后心很平靜,不再有任何念頭進入腦海,也沒有絲毫報復快感之意。說明他已經(jīng)把自己的恩怨報復念已經(jīng)清理干凈。文昌社以新的面貌展開,縣城里這些年陸續(xù)新出了許多生員加入文昌社。俞都捐出張軒先生贈送的銀子28,兩留下二兩作為生活之需。吳洪恩大夫在文昌社開辦了一間義診診所,為貧病交迫的人免費整治,社團主旨以幫助鄉(xiāng)民身心兩者為主。從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夫子們大家同心協(xié)力修橋補路為村民營造更多福利這個場面看,他們戲談勞動可以讓他們變成武狀元,可以看出來學文和力行對身心健康的重要。
二、何為格物
什么是格物?就是要和自己的欲望—-七情五欲做搏斗,七情就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必須要能勝過煩惱的習氣,心才得到清凈平等,才能產(chǎn)生智慧。所以任何事情都要先從修身開始,儒家則說自天子以至庶人,你從修身開始就是這個道理。
三、50歲參加鄉(xiāng)闈舉人考試。
在文昌社服務三年后,50歲不折不撓,再一次前往京城參加鄉(xiāng)闈考試。托吳洪文的福住進王大人府第,省去了很多不便,以平常心對應考試,壓力確實減輕不少??己笕煊直慌e薦到首輔張江陵(張居正,江陵人)家做家庭教師,和張居正談論一條鞭法,和張夫人談論仁義禮智信的教學思想,得到賞識。俞都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以及誠敬謙讓作為立身處世的教學基礎,另外輔以德智體,根據(jù)每個孩童的根性不盡相同,后階段隨著他的智力、觀念、經(jīng)驗的成長,而教授最適合他的學習。這里,當張夫人問到薪酬時,俞都回答,不計較報酬,能教這么好的學生就知足了,以一顆公益心來做事,張夫人夸贊俞都有胸襟并建議把家眷接來京城一起居住照應。
四、俞都回鄉(xiāng)接家人安居張府
俞都來回一趟風塵仆仆跑了半個多月把妻子梅娟和女兒接到張府一起生活,張夫人給他們準備了兩間廂房住下,還派遣了一位丫鬟特別照顧梅娟母女,到如今長期困頓的生活才暫時有了改變。張大人叫人在俞都住宿的旁邊辟了間教室,要孩子遷就老師,懂得尊師重道的道理。
張首輔舉薦他到國子監(jiān)大學讀書三年,回家看望母親的時候,得中進士的喜報送到家門口。俞都這些年來誠心悟道,潛心寫出懺悔錄,心態(tài)平和,已修煉到對于這些驟然而降的榮譽名望,甚至是富貴,已無任何特別驚喜之感。一家人和師母、妹妹小蘋果團聚,女兒敏兒開始說話和人交流。
留下妻女在家鄉(xiāng)陪伴母親,后獨自返京教書,在張夫人的壽宴上結(jié)識退休的大內(nèi)公公楊公公,他收養(yǎng)了五個無家可歸的孩子,也請俞都教授,其中一個正是他八歲走失的兒子小惠安。父子相認,喜極相泣。
這么多年了,眼見從他手中丟失的兒子又從他手中得回了他,這冥冥中的命運巧合安排讓他們一家人嘗盡了難以形容的悲歡離合滋味。俞都辭別可能的官位不做,攜子回鄉(xiāng)認親,妻子的眼盲因兒子找到,母子相擁而泣,熱淚相交,妻子梅娟的眼睛又能看見東西了?!胺蛉藫嶙哟髴Q。血淚迸流。子亦啼。捧母之面而舐其目。其母雙目復明?!蹦赣H囑咐她感謝天地、感謝祖宗保佑。經(jīng)歷了這一番悲喜交加,俞凈意公自此以后就未再離開家鄉(xiāng),他造福鄉(xiāng)里,為善益力。后來小惠安也娶了媳婦,一連生了7個兒子都能平安長大,而且個個有才華,知書達理。俞公老年時深享健康長壽,一直活到88歲,沒有病痛地安詳而逝。俞公將自己一生的經(jīng)驗用心寫成這個故事,為的是希望后世子孫以他坎坷離奇的一生,引以為鑒。斷意惡,修善心、做善事,福壽綿綿。鄉(xiāng)里大眾看到俞先生一生所得的果報,沒有一個不說他是力行善事,改轉(zhuǎn)了自己的命運。俞都先生現(xiàn)身說法,廣勸社會大眾,功德尤不可稱量。
看了《俞凈意公遇灶神記》,真是一部好劇??!就是年代久遠,畫質(zhì)感人,畫質(zhì)要是能再清晰一些就好了。
主要講俞都(良臣)年過半載,事事不如意,歲末年關難過。后經(jīng)灶王爺點撥,通過反省自己所作所為,大徹大悟,迷途知返最終否極泰來,天遂人愿,善終。
整部劇都在討論:
意惡——意凈,因果輪回
我理解的就是人的欲望太多,不知道珍惜眼前所有,憤世嫉俗,惡意滿滿,從而影響了自己的運勢。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就是——格物,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存善念,行好事,最后轉(zhuǎn)運的事兒也會隨之到來。事情都是有變化的,方向沒錯的話找到方法(緣分)最后一定會有好的結(jié)果。
太多關于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闡述了,拍成電視劇就沒有那么抽象,真是一部難得的好劇,我能看到能寫下來我的感受,這也是一種緣分吶,希望能凈化我的心靈,少一點妒忌(看到之前不如我們后來比我們好的人)少一點惡毒(看到能力很強,通過自己努力蒸蒸日上的人)少一點幸災樂禍(看到比自己強后來又倒霉的人),多一些理解,關懷和幫助,種善因,結(jié)善緣。
改過從善
自凈其意,無人能勞,眼亮心明,方得離苦
天不能蓋地不載,無去無來無障礙。
之前對教化片無感,看完引發(fā)很多思考,自己身上有很多毛病,像俞都年輕一樣。相比《了凡四訓》,我更喜歡這部。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從了凡四訓一直看到了這部,都是斷惡修善,以前不信,覺得癡人說夢,現(xiàn)在開始能看下去了。
勸人向善的好片子!謝謝陳曉旭女士,謝謝演職員工的付出!
傳統(tǒng)文化
這部劇真的很好,很有教育意義,反照自己慚愧慚愧
外少善行,內(nèi)多惡意每一個人,每一個人所謂的老實人都是一樣的自凈其意,與人無尤
佛教電影拍得這么精致真的非常難得。劇情生動,臺詞精煉。人生就是一場修行,無論佛教道教都要自凈其意。
自省己過可以。因果報應就TM離譜。只要一反省,啥好事就都來了。教張居正的兒子、找到自己的兒子、考上進士。??
劇情生動 臺詞精煉 好劇
臺詞精煉,諄諄教導,真是小眾的神片
一言一動一念一時 皆如鬼神在旁 不敢欺肆
照照自己,真是慚愧至極
不錯,頗有言外之意,意猶未盡之感,不錯
凡事之本就是根本,「事」是指世出世間一切事。根本何在?根本在治身。儒家也說,治國之本在齊家,齊家之本在修身,修身之本在誠意,誠意之本在致知,致知之本在格物。
里面有大學中庸 樂記 禮記太上感應篇金剛經(jīng)
往昔所造諸惡業(yè)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我今真心求懺悔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