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么,開場 全家 “深井冰”,演的太尬,老的港味是有,但是太多神經(jīng)大條的尖叫、吵鬧。 生活的樣子是該有的煙火味, 這樣的電影就該好好拍成生活樣子,而不是腦袋里充斥的商業(yè)旋律的生活片,哎 拍生活的樣子 就該 安安靜靜的喧鬧,不是這種每個人好像突然壓抑的釋放般的演技,港星演技是可以,但是大多幾十年狀態(tài)不變,演什么角色都好像還是自己,
。隨便亂說說,晚安
香港為什么會亂,就跟富士康的員工為什么會跳樓一樣。每天在流水線上成了一臺機器人,對人生完全失去了信心,不跳樓才怪。而港民們住著鳥籠子,身上卻背負著巨額房貸,也就成了一個機器人。反正這輩子就這樣了,就當搏一把了,反正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實踐證明,如今的香港,更加無比需要社會主義改造,當年也是土地改革我們才成功的。不能再讓李嘉誠們吸血了?。。。。?/p>
在香港這樣一個寸土寸金的城市,吳鎮(zhèn)宇一家五口,三代人一同蝸居在一個擁擠、嘈雜且高齡的老城區(qū)舊樓之中,看起來破舊無比的房子卻讓全家背負上了三十五年的房屋貸款。
鄰里、家庭之中的矛盾不斷,唯一能夠讓全家人感覺到一絲慰藉的便是家中那扇對著海邊的窗子,遙遙望去濤濤海浪安撫了每個人焦慮的內(nèi)心。
#電光幻影# 《家和萬事驚》,披著喜劇的皮囊,把驚悚演繹到底。
有些歡喜是藏在荒誕的悲哀之中的,一抹陽光的明媚下,不是微笑,而是暗箭。
電影《家和萬事驚》以喜劇的骨架登上了院線的舞臺,在內(nèi)地的市場里以一種小眾的身份展開了自己的序幕。全部香港演員組裝,粵語演繹貢獻,幾乎都是明星出演,其實這么有看點的影片應該口碑比較奇特的,但事實上最后卻成敗北了。
被念爛片之王的我不會放過他們,于是我進了電影院,選了粵語版,我就想看看,到底哪里不好看。被說不知所云,結尾很迷,喜感全無,這具體是怎么表現(xiàn)出來的呢。事實上,我覺得這就是一部背鍋俠。沒有哪里不好看,就是影片拼接縫隙太大,應該是被迫改了結尾或者做了調(diào)整的特定版本吧。于是孜孜不倦的我又跑去查了一下資料,發(fā)現(xiàn)信息顯示,國內(nèi)上映的版本和原版結尾有出入。嗯,那好吧,我懂了。
這部電影中,敦厚老實的中介盧偉文(吳鎮(zhèn)宇)與家庭主婦妻子淑賢(袁詠儀 )、失業(yè)憤青兒子(吳肇軒 )、沉迷網(wǎng)戀的女兒(蔡頌思),及生活不能自理的父親(張達明)一家五口過著每月要還房貸的節(jié)衣縮食生活。雞毛蒜皮的鄰里糾紛,還不完的買房貸款,上有老下有小的尷尬處境,都成了這個家隨時爆發(fā)爭吵的源泉,而他們唯一舒緩焦慮的方式就是那一扇窗外的海景,望出去一片寧靜??扇f萬沒想到的是,突然有一天,一塊飛來的廣告牌完完全全阻擋到了整家人的視線,他們再也沒有辦法看見海景舒緩壓力了。而這塊廣告牌的主人王小財(古天樂)卻不以為然。解決無期、焦慮升級,盧偉文一家的瘋狂計劃就此展開。
這段電影內(nèi)容介紹是來自豆瓣的,微微調(diào)整了下。故事簡單清晰,演員演技在線。古天樂好好看,請允許我花癡一下。吳鎮(zhèn)宇的內(nèi)斂式不喜劇感喜劇其實還是很有看點的,雖然實實在在是他以往自己一直以來的風格,沒有突破,但是詮釋的也是很好的。袁詠儀這幾年的選片,絕大多數(shù)都不是用來展現(xiàn)演技的,大多數(shù)都是保持著作為演員職業(yè)的正常表演過程而已,大概是不能期望著她完全的調(diào)動情緒變回鼎盛時期的她,但是承接這樣一部接地氣的調(diào)子的喜劇還是沒有什么太大問題的。張達明飾演的父親倒是出彩多一點,只是沒想到還是我記憶深處的黃金配角今天已經(jīng)成了三代人之中的最老年,宋世杰的光彩變成了輪椅上的年邁,表現(xiàn)的還是不錯的。依舊覺得古天樂最好。這幾年來,古天樂在扮演變態(tài)的路上越走越遠,已經(jīng)快演出花樣兒來了,也挺好。這里的心理變態(tài)感更強,人更普通一點,但是絲毫不妨礙他發(fā)揮。全體演員都是優(yōu)異的,劇中還有無數(shù)香港黃金配出現(xiàn),作為接地氣類型的喜劇,這部電影其實是合格的。
這部作品據(jù)說是改編自張達明一九九幾年編寫的作品的。按照影片中的虐殺感,在結尾處的凌厲,雖然最終放棄了惡行,做回了普通人,踏踏實實的生活,這樣的結局有點倉促和平淡,但是其思維的超前還是有點狠手的。而影片中有一段夢境臆想,是這一家人對古天樂痛下殺手,最終卻沒有讓這個結果發(fā)生,而是好聲好氣的再去面對,可是據(jù)說原著,包括港版,這個結尾其實是在血腥中完成了的。內(nèi)地版考慮到種種方面,結尾處的殘忍被改編成了臆想,于是也就有了電影中的不自然和強行結尾的莫名其妙。這么看倒是說得通。但是我真正沉淪的是那個原版的結尾。根據(jù)夢境臆想來看,這個手段是殘忍直接的,是普通人小人物的一次逆反與癲瘋,意境劃到那里了就讓人忍不住一驚,如果真的是痛下殺手,那才是一個經(jīng)典的劇本之作吧??上н@里的版本彎轉讓整部影片的意境瞬間掉了幾個檔。一部生活殘酷喜劇,和一部生活泡沫喜劇,哪個更來得犀利呢,肉眼可見。
因為看的粵語版,全程感覺原汁原味,雖然結尾處強行結尾,看的時候略有懵圈,但是感受之下也是覺得驚悚。如果把夢境和現(xiàn)實顛倒,那故事大概也能顛倒眾生吧。
還是有趣的,如果能看到原著作品,或者非夢境類型的結尾的版本,我覺得一定很有趣。
作者:小佛搞特
繼續(xù)記錄豆瓣觀影團的足跡,對港片真的沒有抵抗力,尤其是喜劇或者犯罪懸疑類的,沖著導演和強大的演出陣容,也一定要去院線支持~
舞臺劇改編的電影,總不會太差,尤其還是張達明的戲,看到很多影評人覺得這個戲很吵,是真的,從頭吵到尾,但超級真實,從開頭切入的“本周全家省錢記錄”,全面展現(xiàn)了香港中產(chǎn)(也可能是中下)一家的生活~為了供樓,香港人可以多拼?吃過期食品,拒絕一切活動,一個人打三份工,為了一點零錢在菜場上跟人大打出手……那套房有多大呢?祖孫三代,五口人,目測60平米到頭,五十年的貸款,上有惡鄰,下有瘋子,這居住質(zhì)量,在內(nèi)地估計一般人都會拒絕,人家一家還其樂融融,為啥?因為有一扇可以看到維港的窗戶,四舍五入就是海景房了呀!香港人民對房子的執(zhí)念,遠比內(nèi)地人民要嚴重。因此,當有一天,一個鉆體制和法律空子的家伙突然出現(xiàn)立了個大廣告牌擋住了海景,后面發(fā)生什么事兒我都不意外~只是吵架就覺得受不了,哈哈哈,要不殺個人?
據(jù)說香港和內(nèi)地版本對結局的處理是不一樣的,我也覺得是,9120年了還有如此其樂融融的大團圓結局——共享廣告牌,風景無限好?別逗啦~等港版出來要二刷一次,看看是不是和心里的結局相符~突然想到,那些覺得吵的,會不會看粵語版好一點,畢竟我從頭到尾聽下來只覺得心酸~
這多半也是你的生活。。。
“香港人為了買房有多拼?”這是前不久微博的熱搜,恰好也看了這部《家和萬事驚》,思緒上涌。
電影說的香港本土的故事,反映的其實是民生。作為荒誕喜劇,久違的全港星陣容的作品,善于荒誕幽默的張達明編劇,擅長反映現(xiàn)實的邱禮濤導演,完成了這部手法夸張卻筆鋒犀利的作品。而身處內(nèi)地的你我,還是有所共鳴,因為買房這件事,天下都一樣,看完之后,其實挺難受的。
電影改編自張達明創(chuàng)作的舞臺劇《亞Dum一家看海的日子》,當年還獲得了當年香港演藝發(fā)展局杰出創(chuàng)作劇本大獎,而且舞臺劇出身的張達明也是憑借這部作品名聲鵲起,正式打入香港娛樂圈。
故事很簡單,一家五口在面臨生活中各種高壓問題時,唯一能舒緩焦慮的窗外海景,結果被一塊廣告牌所遮擋,為了反擊廣告牌主人,在崩潰邊緣的眾人做出一系列瘋狂的計劃。
從劇作來看,這是一出荒誕喜劇,這是張達明的一貫“作風”。是的,回想一下當年張達明在千禧年前后主演的幾部小成本電影,都是這樣類似的風格,比如他跟黃子華合作的《亞李·爸爸兩個大盜》,自己編劇、許冠文主演的《創(chuàng)業(yè)玩家》,跟彭浩翔合作的《買兇怕人》都是典型的荒誕諷刺喜劇。
PS,電影中看到張達明老態(tài)龍鐘的樣子,感覺五味雜陳,戰(zhàn)勝病魔的張達明,希望未來會更好。
如果沒記錯的話,該舞臺劇在97回歸之后,也就是亞洲金融危機左右,在香港演出很火爆,因為故事內(nèi)容很應景,說的是買房的故事。那個時候金融風暴香港樓價暴跌,很多供樓的市民苦不堪言,一面還貸,一面要面對下跌的房價。
別說市民了,就連很多明星都深受其害,比如王菲就4800萬港幣買了一棟豪宅,結果兩年后只能半價出售,這算不錯的,還有一些干脆破產(chǎn)了,比如鐘鎮(zhèn)濤。
當然了,現(xiàn)在那邊房價又漲了回來,但危機感依然蔓延到今日,沒買房子的人希望房價跌,買了房子的期盼房價漲,生怕哪一天“返過來”。而且電影描述的是香港的故事,但我們也能感同身受,這里不再多說了,這種焦慮個中體會。
電影開場,就是全家的省錢計劃,跟例會一樣一一匯報,誰省了多少錢,誰賺了多少錢,子女們省下九千塊,耄耋之年的白發(fā)爺爺,也要靠啃面包度日,為每周省下一百塊,女主人更是在閨蜜媽嫂面前逃匿,來省掉四千多元的旅行消費……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勒緊褲腰帶還房貸,電影中給出了期限,35年的房貸。
在這樣的“艱苦環(huán)境”下,又趕上遇鄰不淑,樓下老煙槍吞云吐霧、樓上天天剁豬肉,對面鄰居家終日來要債砸門的,所謂內(nèi)憂外患,您說家庭氛圍好的了嗎?
負能量太重,終日爭吵,唯一的慰藉,就是一扇可以看見海景的窗戶,全家人一起看海,可以緩解爭端。與其說這棟單元是全家省吃儉用而來,不如說全家傾盡心力,只為長期擁有這一扇窗。
一扇可以看見海景窗戶,有這么大有治愈力量嗎?這就是荒誕喜劇的魅力,就像《百萬英鎊》中那面額一百萬的支票一樣,功能性被極度的放大,這就是諷刺喜劇的特點。所以當這扇窗戶被擋住時,也成為所有事件的導火索。
提起香港喜劇,觀眾多數(shù)聯(lián)想起來的就是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也有部分老觀眾能想起成龍、洪金寶、林正英當年的功夫/靈幻喜劇。但真正要論都市喜劇/本土喜劇,恐怕現(xiàn)在的觀眾了解的不多。
港式本土喜劇,尤其是荒誕色彩,其實是伴隨著香港電影的崛起而誕生,也目睹了港片的夕陽西下而變化,只不過不同年代形式不同而已。
因為香港的都市喜劇很有特色,都是立足于本土,風格介于荒誕/亦莊亦諧之間,但諷刺味道一直很濃厚,從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開始便是如此,直到以許冠文為代表的《半斤八兩》《天才與白癡》這樣的“許式喜劇”,反映香港老百姓的真實生活,內(nèi)容當下但人設夸張,大部分以打工仔為主角,諷刺那些道貌岸然的小老板們,為老百姓出一口惡氣。
這些喜劇不但大受歡迎,更第一次扎根本土,建立了“香港電影主體意識”。(以往的邵氏電影,還是偏于大中華區(qū))。
這就是香港本土喜劇的第一種形態(tài)。
上世紀八十年“新藝城”公司的鬼馬喜劇,他們出品的喜劇電影代表著港產(chǎn)喜劇的另一方面,《鬼馬智多星》《最佳拍檔》《難兄難弟》等,以天馬行空般的無限想象力吸引著觀眾,故事內(nèi)容更多的是探討如何與時并進,讓觀眾真正的開懷大笑。
再加上后期王晶的《追女仔》系列的高志森為首的《八星報喜》《富貴逼人》等合家歡喜劇,因為這段時間香港經(jīng)濟飛黃騰達,市民暫時逃離現(xiàn)實中的焦慮,沉醉于歡樂之中,這些電影無一例外的夸張搞笑,不可謂不荒誕,但結局都是皆大歡喜,因為時代所需。
這是香港本土喜劇的第二種形態(tài)。第三種是什么呢,那就是后來的無厘頭嘍。
以往香港都市喜劇要么諷刺現(xiàn)實,抨擊丑惡,有錢人都是跳梁小丑,打倒他們;要么大家聯(lián)合起來戰(zhàn)勝對手,和氣生財皆大歡喜;進入90年代,周星馳為首的喜劇,則有一種“逆來順受”的味道,反正時代已經(jīng)是無力回天,我們也只是小人物,只能依靠自己“努力,奮斗”。
與之類似的就是,張達明和黃子華的《亞李·爸爸兩個大盜》,就算是當賊也要自力更生。
這就是港產(chǎn)喜劇的特點之一,就好像是武俠小說的新、舊派之分,而最重要的分別在于經(jīng)濟因素和社會背景。而其中最大一個特征,就是以香港本土為背景立足于當下,從而造就社會沖突,突出對社會現(xiàn)實的批判。《家和萬事驚》中,觀眾也可以找到這些港產(chǎn)喜劇特點的影子。
電影中,吳鎮(zhèn)宇和古天樂都是被生活壓迫的人,為了家庭和生活費盡心機,吳鎮(zhèn)宇一家人也本性善良,但高昂的房價和強大的生活壓力讓大家都變得市儈和陰暗,這是生活的無奈。
找有關部門投訴,沒人管;求助街坊團結,更沒人搭理你;工作遭遇不順暗無天日,這樣的處境讓人倒吸一口涼氣,所有的人生,仿佛就被囚禁在這樣一棟破樓里的一間小房子里,實在是想想就絕望。
而到了后半段,我們也發(fā)現(xiàn)“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廣告藝術家古天樂的過去,當年何嘗不是與吳鎮(zhèn)宇一家一樣?最開始忍氣吞聲,最終竹籃打水。我們都很討厭爭吵和斤斤計較,但是生活總是把我們變成自己討厭的那個人。
這恐怕是香港喜劇的第四種形態(tài)了,“努力,奮斗”也沒有用了。
所以當看到吳鎮(zhèn)宇崩潰的那一幕,這個一家之主,到處唯唯諾諾,大風大浪都挺過來了,但最終還是出現(xiàn)最輕的一根稻草,壓垮了最強壯的駱駝。
更絕望的是,哪怕不需要為了一塊廣告牌和人拼命,這多半也是你的生活。而且你家的窗戶還不一定能看到海景。
終于爆發(fā)了。
《家和萬事驚》如果放在90年代,恐怕會是另一種結局,導演可是大名鼎鼎的邱禮濤啊,他90年代那些片子我們都見識過。
所以這部電影完全可以拍成喜劇版的《維多利亞一號》(彭浩翔導演)、或者住房版《的士判官》(邱禮濤被忽視的作品)。尤其是吳鎮(zhèn)宇黃秋生同框的時候,總覺得下一秒?yún)擎?zhèn)宇要變斯文禽獸,黃秋生就要回歸八仙飯店。。。
但如今,導演最后給他們一個閃亮的結尾,一看就是被閹割的,因為在字幕彩蛋里,我們看到很多沒有出現(xiàn)的鏡頭。
被改的結局,不知道是否有所謂的港版,或者將來藍光碟里能否收錄真正的結局(因為廣電有規(guī)定,內(nèi)地和香港公映的電影不能出現(xiàn)兩個版本,但影碟中可以以刪減片段的形式收錄),單說現(xiàn)在這個結局,有點像“許式喜劇”的過程,加上“新藝城喜劇”的結局,主題還是努力奮斗。這是不現(xiàn)實的,因為終究而言,這是一部喜劇片,電影也是每秒24格的謊言。
要論現(xiàn)實,電影真實的結局無非三種:“成功后”被警方抓住、對峙時自己被對方吃定,或者自己主動放棄。
這與生活中的我們何其相似,面對生活,我們最終也是三種結局:被征服、被打垮或者繼續(xù)默默忍受下去。
你的選擇呢?
在這個現(xiàn)實的視覺,這個結局,才真夠荒誕、諷刺。
大概房價問題是最能引起陸港兩地民眾共鳴的話題了吧,所以影片在創(chuàng)作立意上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依舊是港產(chǎn)喜劇太過粗糙和胡鬧的問題,接下來的情節(jié)發(fā)展就完全是都市家庭劇的水準。當然,如果不是大陸版的和諧結尾,本片是可以給到三星半以上的,另一個問題是,電影基本上還是請了一幫電影咖驗出來的舞臺劇。出于對邱禮濤導演的情懷,勉強三星
香港人民壓力極端表現(xiàn),全片幾乎都是抱怨,看得很壓抑,說是喜劇但是一點都不搞笑,劇情很套路。說吳鎮(zhèn)宇用這片拿影帝是在搞笑嗎。
看到一家人吵吵鬧鬧的,實在太有共鳴了......
看起來很奇怪,劇情浮夸,笑點尷尬,就不是電影。根本沒必要改成電影,如果不是這幾個演員撐著,早垮了。
一塊廣告牌擋住了他們的窗戶,讓他們失去了海景和陽光,失去了化解隔閡的依靠。但與此同時,也正是因為這塊廣告牌讓這樣一個總是吵架、總是產(chǎn)生矛盾的家庭轉為同舟共濟、共同克服困難。他們應該感謝王小財,因為王小財讓他們變得團結起來?;蛘哒f他們應該感謝自己的團結,所以才沒有被王小財打倒。直到最后他們也沒有成功通過法律途徑拆掉廣告牌,但是這個過程中他們發(fā)現(xiàn)了生活的辛酸和美好,重新認識了自己,也更加熱愛家人,這就是這件事的意義。PS:內(nèi)地版改了結局,是無奈,也是遺憾。
這部片看得我好累啊??兩星給出現(xiàn)的明星,幸好我只花了10元……
聒噪
算3.5星吧,其實有點可惜,結尾被改了。張達明的經(jīng)典舞臺劇劇本+野獸導演邱禮濤,好一出諷刺大戲。房奴壓力、鄰里紛爭、違規(guī)不作為、老實的中年人,負能量匯聚爆發(fā),走勢完全可以是喜劇版的《維多利亞一號》、住房版《的士判官》。但結局還是比較和諧,原因自然懂(倒是更加諷刺了)。整體水準還是可以,這才是純港片應該有的樣子,神仙陣容加分,吳鎮(zhèn)宇黃秋生同框,總覺得下一秒?yún)擎?zhèn)宇要變斯文禽獸,黃秋生就要回歸八仙飯店。。。
一種情緒堆積而非情緒累積,本來應該像搭樂高積木一樣的,結果現(xiàn)在就是疊蜂窩煤。還好看的是粵語版,邱禮濤太行活了,明明技術過硬,卻硬要吊兒郎當?shù)?,好想采訪一下他是為啥。
純?yōu)閰屈S袁張古組合加星,如果還有劉青云,就更好了。故事不錯,就是沒拍好,散的厲害,就是內(nèi)地網(wǎng)大水平,香港這種流水線制作真的落伍了,太糙,糙的沒眼看,這種粗糙的拍法全賴內(nèi)地剪輯版是不負責任的。
改編自張達明93年獲獎劇本的舞臺劇《亞Dum一家看海的日子》,內(nèi)核硬,笑點密,絕對是疲軟港片市場下的誠意與驚喜之作。一家五口各顯神通,“家和萬事興,家衰吵不?!?。電影聚焦底層百姓生存處境、維權困難等現(xiàn)實問題,采用cult片的敘事詭計,最終達成「嬉笑怒罵皆文章,酸甜苦辣是人生」的高級喜劇敘事效果。久違的全HK卡司陣容,加上一眾熟悉的黃金配角,共同煲出一鍋地道的港片喜劇靚湯。黃秋生、吳鎮(zhèn)宇同框活久見,靚靚袁詠儀變身煮飯婆,古天樂從頭呆萌到尾!突然發(fā)現(xiàn),一家人整整齊齊才是港片的永恒的主旋律?!艾F(xiàn)在的世界很恐怖,只有家人能保護我們”
臥槽!終于在大陸院線看到一部沒有內(nèi)地演員的港片,而且,吳鎮(zhèn)宇+黃秋生,再加上袁詠儀和一眾黃金配角,超級滿足。即使有舞臺劇藍本,還是處處體現(xiàn)著邱禮濤早期“本土性剝削電影”的作者存在,像人物被外部壓力逼到崩潰狀態(tài)時的戾氣,以及一些驚悚手法的使用,完全從《的士判官》里延續(xù)而來。而非B級片屬性反而使得社會觀察充分融合在喜劇土壤里。(“本土精神/特色+煽情”真的是獨屬于香港電影且無法被模仿的殺手锏)
貧賤夫妻百事哀……
鎮(zhèn)宇哥也該拿一回金像獎影帝了吧。
假哭了,角色都是神經(jīng)病。只能理解成“反諷”,演得越假越好。
比想象中好看很多,前半部分在荒誕性和現(xiàn)實諷刺的把握上極其出色,依托于話劇的基礎呈現(xiàn)出了電影感的最大化,幾段室內(nèi)長鏡頭頗見功力,遺憾的是后半部分的劇作急轉直下、過長的夢境展現(xiàn)拖慢了節(jié)奏,莫名其妙的結尾總讓人覺得影片遭到了剪刀手的無情刪減,不過這個年代還可以看到如此鬼馬并且純正的港片還是很難得的,努力一下真的沒準兒就是中國的《家族之苦》系列了。
過于舞臺劇,演兒女的兩個年輕演員用力過猛(但女孩迷之像吳鎮(zhèn)宇X袁詠儀,特別講道理),老黃演得最好,特別好,以及太久沒看到的達明,沖著吳黃張林同臺再附一個充值送的古天樂以及一大堆老伙計怎么也算是值回票價了。本來想吐槽后半場一瀉千里不講道理,但剛剛得知這是閹割過的版本,先打三星觀望,如果真的看到傳說中的原始版本,那是值得四星甚至更高的。
感謝豆瓣觀影團~!劇本改編自張達明的舞臺劇,在如今遍地是合拍片的當下難得能看到的純正港產(chǎn)片,能看到吳鎮(zhèn)宇和黃秋生同框對戲不知道有多開心(而且這段非常搞笑)。電影名其實還可以叫《一塊廣告牌》哈哈哈。以荒誕喜劇手法將買樓窮,供樓耐,投訴難等一系列無辦法“上車”的香港小市民心酸拍得非常過癮,客串個個都是驚喜,但喜劇的內(nèi)核其實講的都是悲劇,就算是一家之主也總有撐不下去的時候,但“一枝竹仔易折彎,幾枝竹一扎斷節(jié)難,心堅似毅勇敢,團結方可有力量?!蹦切赖?,霉運的,傷心的,總會過去的。
彩蛋里可以發(fā)現(xiàn)導演為了過審做了很多犧牲。港版結局應該是全家一起干掉了古天樂吧??上В椭C了太多。
縱然有張的文本筑基,但依然是邱的電影,以態(tài)度和情緒作為“粗糙”轉場的節(jié)點,在一片荒誕苦笑中聲討,形成激烈潦草的“戰(zhàn)斗繳文”觀感。仍舊是九十年代“過火癲狂”式的憤怒,卻掩蓋在了尾聲一幕幕細思極恐的表面和諧下(就內(nèi)地版而言,港版更為直接與狠絕),當類型的盤越接越大導致個人表達越來越少時,如此策略,對于一直保持思考的長發(fā)邱來說,或許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