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作者。
作者:upstream(來自豆瓣)
來源://movie.douban.com/review/8618413/
《電影手冊》里的奇葩
一向偏好文藝片的《電影手冊》在2016年的十佳中放入了兩部喜劇。一部是位列第五的《瑪·魯特》,另一部則是《叢林法則》。其實兩部電影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有超強的無厘頭功力,同樣意在對社會的反諷。前者的笑點由演員們浮夸的肢體動作撐起,后者則靠不停打臉的劇情反轉(zhuǎn)。(當然,喝春藥后的那場戲里面女主的肢體表演也極精彩)一旦接受了這種莫名其妙的設定,觀影的樂趣便大增。
法則主義的打臉
熱帶叢林里建滑雪場,法令錯誤執(zhí)行后還要開“自己活著”的證明。可見全世界的官僚主義大致相同。官員們個個自以為是,只需做一個無所謂(利己)的決定,實習生就會搞定一切。
的確,一個國家的腐敗與上層人物的關(guān)聯(lián)最大。但那些麻木,毫無主見的實習生們又何嘗不是這個國家的攪屎棍呢?
男主角馬沙丹一開始就是一個法則之內(nèi)的人,這樣的設定就像職場上的小乖們。聽話、能干、單純善良,所以特易被忽悠。他們在領導手下性價比最高:做事隨叫隨到且不求回報(當然更多時候是不敢求回報)但被拋入殘酷的原始叢林中后,計劃就一直比不上變化,法則也不再管用。叢林迫使主人公離開法則生存:吃撿來的蟲卵,用小刀戰(zhàn)蟒蛇,為了不留下足跡,走路要倒著走…與馬沙丹不同,女主角贊達爾個性十足,危難時刻仍叼著煙拽拽的態(tài)度實在是太酷了。也正是在她的影響下,馬沙丹慢慢成了走在法則之外的人。
林法則是自然界里生物學方面的物競天擇、優(yōu)勝劣汰、弱肉強食的規(guī)律法則。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基本屬性。一是它的自然屬性;另一個是它的社會屬性。自然屬性是受大自然的客觀影響,不受人性、社會性的因素影響。自然界中的資源有限,只有強者才能獲得最多。它體現(xiàn)在植物界方面。它的社會屬性一般體現(xiàn)在動物界。人作為高等動物,他可以改變叢林法則的自然屬性。這也是人類社會要遵守的生存法則。大到國家間、政權(quán)間的競爭,小到企業(yè)間、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都要遵循叢林法則,至于競爭結(jié)果,那就
(本文由電影派dyp833原創(chuàng))
2016年有三部叢林探險的電影,讓派爺印象深刻。
分別是《瑞士軍刀男》、《追捕野蠻人》和《神奇隊長》。
影迷們把這三部影片調(diào)侃地稱為“現(xiàn)代叢林三部
雖然三個故事都發(fā)生在叢林中,但是每個故事所傳達的情感卻并不雷同。
《瑞士軍刀男》講述的是一個人在絕境中鼓起勇氣,自我救贖的故事;
《神奇隊長》為我們展示了理想主義者帶著孩子們對抗現(xiàn)實世界的過程;
《追捕野蠻人》則描繪了一段暖心的祖孫情誼。
其實除了這三部影片之外;
去年法國人也拍攝了一部叢林喜劇,同樣十分精彩——
《叢林法則》
和“三部曲”不同,這部《叢林法則》是一部十分無厘頭的喜劇。
導演安托南·佩里提亞可上一部作品《國慶之女》;
同樣也是以怪誕神經(jīng)質(zhì)喜劇為外殼。
雖然只是一部無厘頭喜劇,但《叢林法則》入選了《電影手冊》的年度十佳。
在眾多文藝悶騷片中,《叢林法則》顯得是那么格格不入。
不過能夠獲得法國最權(quán)威的電影雜志的肯定;
說明《叢林法則》自然是有它的過人之處。
影片的男主人公傻蛋,是個頂著一頭地中海發(fā)型、胡子拉碴、18年沒有過性生活的中年屌絲。
這個廢柴人設也是夠慘。
他在政府的“標準部”當了8年的實習生,依然沒有轉(zhuǎn)正。
只是因為開會遲到,結(jié)果被領導派去了法屬圭亞那。
那是一個遠在南美熱帶雨林的法屬行省,花鳥魚蟲的天堂。
領導給他的任務是,去那里建造一個滑雪場。
是的你沒聽錯,領導要他在熱帶雨林里,亞馬遜河旁;
建造一個滑雪場。
傻蛋歷經(jīng)周折,好不容易到達了目的地。
可是當他在去稅務部的路上,又遭遇了一伙神經(jīng)病歹徒;
司機也被挾持帶走了。
他和女漢子實習生達爾贊不得不穿越叢林,開始一場冒險。
兩個人在叢林里遇到了許多人。
但幾乎每個人的出現(xiàn)都沒什么邏輯;
“神他媽”一下,就出現(xiàn)在了他們的面前。
比如游蕩在叢林中,動不動就拔槍一頓怒射的“切格瓦拉”。
他告訴傻蛋倒著走路,可以混淆蹤跡。
于是一群人就像神經(jīng)病一樣,在泥水中倒著走路。
幾個人掙扎的樣子,看得派爺十分不爽。
爺好想幫他們把腿拔出來。
不過“切格瓦拉”最大的作用在于,他給傻蛋和達爾贊灌下了強力春藥。
于是一場福利大戲就開始了。
傻蛋滿面潮紅、欲火焚身;
但是他依然心中謹記政府公職人員的身份。
雖然傻蛋在心中誠念二十四字箴言;
但是依然沒能擋得住達爾贊的魔鬼身材。
兩個人在一夜春宵之后,關(guān)系也變得微妙了許多。
而在探險的過程中,傻蛋也發(fā)現(xiàn)自己身處樊籠太久,早就忘記了自由的滋味。
只有置身在泥濘又潮濕的圭亞那雨林時他才發(fā)現(xiàn);
這樣自由的生活,要遠比在巴黎當一個小公務員好得多。
在影片最后,他回到了巴黎。
但是領導們已經(jīng)取消了圭亞那的滑雪場項目,變成淘金項目。
于是他毅然決然地回到了圭亞那,和達爾贊享受自由愜意的生活。
對于政客們而言,相比于公益事業(yè),還是真金白銀來得實在些。
這也是這部影片能被評為年度十佳的原因。
在無厘頭的背后,是對政府赤裸裸的嘲諷。
司法執(zhí)達員帶著兩個“哲學”猛男;
來強制執(zhí)行傻蛋的銀行欠款。
一通抄家之后,執(zhí)達員發(fā)現(xiàn)自己找錯了對象。
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執(zhí)達員告訴傻蛋,被毀壞的財物可以去政府部門申訴。
不過需要辦理許多手續(xù)。
比如開張你還活著的證明。
這話是不是聽起來蜜汁耳熟?
到了圭亞那,傻蛋托運的行李就剩下箱子上的一個把手;
其他部分全都不翼而飛。
他想找回自己的行李,卻被機場的行政人員告知;
這就是你的行李。
傻蛋:我能怎么辦?我也很絕望啊。
影片的片名“叢林法則”,不單單是指傻蛋在叢林探險要遵循的規(guī)則;
更是法國官場的“生存法則”。
而這部電影所諷刺的,正是法國政府當局的投機主義與不作為。
傻蛋雖然是公務人員,但是他卻處于“食物鏈”的最底層。
在他階層之上的所有人都可以對他生吞活剝,傻蛋只能默默接受。
就在傻蛋在雨林中掙扎著生存的時候;
領導們卻在辦公室中縱情聲色。
這樣鮮明的對比,在影片中隨處可見,諷刺意味更是不言而喻。
雖然是一部2016年的喜?。?/p>
但是《叢林法則》營造喜劇效果的方式卻十分復古。
很容易讓人想到《虎口脫險》、《空前絕后滿天飛》這類型的老派無厘頭喜劇。
而影片中毫不和諧的配樂和近乎癲狂的表達方式;
更是拍出了庫斯圖里卡的風格。
很多人都因為喜劇輕松和娛樂的外殼,而忽視了故事中的悲劇內(nèi)核。
如果說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
那么喜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笑著撕碎給人看。
每一個笑著講悲劇故事的人,都是生活中的強者。
每一個愿意用笑容來面對苦難的人,都值得我們尊敬。
本文由電影派原創(chuàng)完成,微信ID:dyp833
微信搜索:電影派
首先,電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喜劇。但該部電影的喜劇色彩并不是無厘頭,而是將生活中真實發(fā)生的現(xiàn)實以喜劇的手法表現(xiàn)出來,在觀眾哈哈大笑的同時,卻不失去生活的本來面目。比如男主角在機場因為禮讓一名年邁的奶奶而使自己無法前行之時被迫跨越欄桿被保衛(wèi)趕回去,而轉(zhuǎn)眼之間一群大媽們肆無忌憚沖破欄桿之后卻無人阻攔,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類似的場景。
男主和女主在電影中同是被公司壓榨剝削的大齡實習生,尤其男主更是被上司任意指使和欺凌,讓人不得不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中普通人迫于生計又何嘗不是不得不對領導維諾是從。
當男主和女主進入?yún)擦种?,在一起?jīng)歷一路磨難之后催生男女感情,在島上只剩下男主和女主兩人之時,不禁使我聯(lián)想到伏羲和女媧曾經(jīng)也是同樣的遭遇,想象一下全世界只有兩個人,還是一男一女,接下來的故事情節(jié)都是雷同的,只不過該電影中男女主角被追男主逃稅的官員救離島上,這難道不是現(xiàn)實中真實發(fā)生的事情嗎?當你欠債之后,你的命已經(jīng)不是你自己的了,連輕生的資格都沒有,因為你要堅持活著,堅持工作,至少得把債還完。
男主起初要找官員做一份自己還活著的證明,到最后發(fā)現(xiàn)自己活著不需要任何人證明,告訴我們男主發(fā)現(xiàn)了人生的意義,那便是我們活著不是為別人而活,而是為自己的心而活。
整部電影的話,與其說是一場喜劇,在我看來不如評價它是一部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電影的名字,叢林法則,就已經(jīng)開宗明義展現(xiàn)出了電影作品的要旨。高層盤剝,層層壓榨,這就是真實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叢林法則。叢林法則不只存在于熱帶雨林,不只存在于法國,也存在于他國,不只存在于資本主義,也存在于社會主義。跟真實的叢林存在同樣的法則,難道這就是我們所謂的人類文明嗎?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至少已有五千余年的歷史,然而,不變的是叢林法則。有朝一日,或許百年后,或許千萬年后,我們?nèi)祟愡€有可能擺脫叢林法則嗎?
匆匆趕到天幕新彩云,晚風中還有一絲涼意。一樓的大廳,滿是排隊進場的人。工作人員拿著外放的喇叭,不停地喊著“看《叢林法則》的請直接上二樓”。我穿過人群,到了里間的小廳走上扶梯。等我在二樓站定,才發(fā)現(xiàn)還沒取票,而取票機都放在一樓的大廳。我又乘扶梯下來,卷進排隊取票的人群。待我檢完票、入場、找到座位坐下,看著暗沉沉的銀幕,心里疑惑:我的電影節(jié)又要開始了嗎?帶著一絲興奮。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在巨幕廳與朋友一起看了橋口亮輔的《戀人們》,由于座位選得太靠銀幕,差點沒把我的脖子看斷。
就像當時選擇《戀人們》出于某個契機,《叢林法則》也是。有時候我想,我是期待一位導演,還是僅僅為了看一部新片呢?想來想去還是前者吧。如果之前不是看過《周圍的事》,被其不可思議的完美震驚,橋口亮輔的新片恐怕不會引起我太大的興趣。我正是想看看這位導演在他的新作中是否延續(xù)著新的歷險,帶著鑒定一番的態(tài)度才大老遠跑去影院的。畢竟,當下的電影越來越令人失望,看到一部滿意的新片就像自己動手拍電影一樣困難。
我看過安托南·佩里提亞可之前的作品《國慶之女》,好像幾年前“法國在線影展”有放過。電影講了什么,我現(xiàn)在全忘光了,除了對里面腦洞大開的無厘頭印象深刻?!秴擦址▌t》因為選進了“電影手冊”十佳,我才決定要去看看。無論人們怎樣議論“手冊”現(xiàn)在的口味,他們的選擇依然為我們劃出了一片不同的園地,推薦我們一些小眾、卻真正有創(chuàng)造力的電影。有時,我們可能無法理解一部明明很爛的片為何也在榜單上,但這可以刺激我們反思是否仍然拿著固有的感知模式在體驗新電影。感知需要不斷更新。
《叢林法則》就是這樣一部讓我們有所思考的電影。片中的男主角傻栗因為一份實習工作跑到圭亞那,要在熱愛叢林中建造一座滑雪場,然后在那遇上了一個叫“泰山”的女人,兩個“中二”青年在叢林中迷路,從而發(fā)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在熱帶叢林中建造滑雪場的計劃本身就滿是諷刺性,由于我對法國的海外政策并不太了解,也能感覺到從整塊屏幕中溢出的諷刺感。這種意涵正是通過一種肆意癲狂的喜劇形式展現(xiàn)出來。
“政治喜劇”,似乎是意大利電影的某一路傳統(tǒng)。而《叢林法則》的整個敘事邏輯也自然地讓我想起之前不久看過的一部意大利喜劇,這部由凱科·扎羅內(nèi)自導自演的《我去哪兒?》,是意大利去年上半年的票房冠軍。電影用了一個與《叢林法則》相似的敘事邏輯來結(jié)構(gòu)全片:男主角凱科·扎羅內(nèi)因為不愿放棄體制內(nèi)的鐵飯碗,從而被“發(fā)配”到北歐,卻意外收獲愛情的故事。影片極盡“自黑”之能事,將意大利的政治生活、社會現(xiàn)狀、家庭觀念等黑得體無完膚,簡直讓人笑得停不下來。
但這兩部喜劇似乎是有區(qū)別的?!段胰ツ膬海俊分械男c仍然按照傳統(tǒng)的套路設計,那些笑點潛在地預設一位感知敏銳的觀眾存在,是為了引發(fā)笑聲設計笑點的。安托南·佩里提亞在《叢林法則》中展示的喜劇天賦顯然要更有意思一些。雖然時常也會偏離到無厘頭的套路中,利用反差來創(chuàng)造笑點,比如在飛機上兩類餐食的對比,工作地點就在辦公室對面(與《我去哪兒?》中男主角的住處與辦公室僅一街之隔創(chuàng)造出的笑點一模一樣)……但總的來說,《叢林法則》更加不循套路,雖然尚未企及雅克塔蒂電影中精心設計的“絕妙”之處:無論是《于洛先生的假期》中隨著潮水漲落變換位置的油漆桶,被從中間折斷后變身鯊魚的小船,還是《我的舅舅》中數(shù)不盡的神來之筆。
《叢林法則》中的喜劇雖然更偏向鬧劇,卻未演變?yōu)閹焖箞D里卡式的“失控”狀態(tài)。以一種勻稱的節(jié)奏進展,反現(xiàn)實的復古情調(diào),冰借助于畫面內(nèi)容與配樂之間的高度反差,安托南·佩里提亞在整部電影的癲狂基調(diào)中賦予了一種優(yōu)雅、迷人的特質(zhì)。尤其通過各類出乎意料的音樂(舞曲、電子、弦樂……),安托南·佩里提亞成功地將熱帶“叢林”展示為一處讓演員的身體恣意張揚的領地,無論是男女主角因為喝了摻有春藥的果汁陷入情欲難以抑制的狀態(tài),還是在反擊土著時使出的讓人瞠目結(jié)舌的“功夫”,都讓人感觸到其中的調(diào)皮與可愛之處,并舒服地放聲大笑。
“巴黎,是另一處叢林”,如導演自己所說。看來,圭亞那只是展示巴黎這座真正“叢林”其“法則”的飛地。在此,折射出的正是法國本土官場的投機主義與腐敗現(xiàn)狀。安托南·佩里提亞的復古曲調(diào)讓人驚喜,處處見其靈動之處。于我而言,《叢林法則》會是今年北影節(jié)相當不錯的開場。
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作者。 作者:把噗(來自豆瓣) 來源://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8472777/ 匆匆趕到天幕新彩云,晚風中還有一絲涼意。一樓的大廳,滿是排隊進場的人。工作人員拿著外放的喇叭,不停地喊著“看《叢林法則》的請直接上二樓”。我穿過人群,到了里間的小廳走上扶梯。等我在二樓站定,才發(fā)現(xiàn)還沒取票,而取票機都放在一樓的大廳。我又乘扶梯下來,卷進排隊取票的人群。待我檢完票、入場、找到座位坐下,看著暗沉沉的銀幕,心里疑惑:我的電影節(jié)又要開始了嗎?帶著一絲興奮。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在巨幕廳與朋友一起看了橋口亮輔的《戀人們》,由于座位選得太靠銀幕,差點沒把我的脖子看斷。 就像當時選擇《戀人們》出于某個契機,《叢林法則》也是。有時候我想,我是期待一位導演,還是僅僅為了看一部新片呢?想來想去還是前者吧。如果之前不是看過《周圍的事》,被其不可思議的完美震驚,橋口亮輔的新片恐怕不會引起我太大的興趣。我正是想看看這位導演在他的新作中是否延續(xù)著新的歷險,帶著鑒定一番的態(tài)度才大老遠跑去影院的。畢竟,當下的電影越來越令人失望,看到一部滿意的新片就像自己動手拍電影一樣困難。 我看過安托南·佩里提亞可之前的作品《國慶之女》,好像幾年前“法國在線影展”有放過。電影講了什么,我現(xiàn)在全忘光了,除了對里面腦洞大開的無厘頭印象深刻?!秴擦址▌t》因為選進了“電影手冊”十佳,我才決定要去看看。無論人們怎樣議論“手冊”現(xiàn)在的口味,他們的選擇依然為我們劃出了一片不同的園地,推薦我們一些小眾、卻真正有創(chuàng)造力的電影。有時,我們可能無法理解一部明明很爛的片為何也在榜單上,但這可以刺激我們反思是否仍然拿著固有的感知模式在體驗新電影。感知需要不斷更新。 《叢林法則》就是這樣一部讓我們有所思考的電影。片中的男主角傻栗因為一份實習工作跑到圭亞那,要在熱愛叢林中建造一座滑雪場,然后在那遇上了一個叫“泰山”的女人,兩個“中二”青年在叢林中迷路,從而發(fā)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在熱帶叢林中建造滑雪場的計劃本身就滿是諷刺性,由于我對法國的海外政策并不太了解,也能感覺到從整塊屏幕中溢出的諷刺感。這種意涵正是通過一種肆意癲狂的喜劇形式展現(xiàn)出來。 “政治喜劇”,似乎是意大利電影的某一路傳統(tǒng)。而《叢林法則》的整個敘事邏輯也自然地讓我想起之前不久看過的一部意大利喜劇,這部由凱科·扎羅內(nèi)自導自演的《我去哪兒?》,是意大利去年上半年的票房冠軍。電影用了一個與《叢林法則》相似的敘事邏輯來結(jié)構(gòu)全片:男主角凱科·扎羅內(nèi)因為不愿放棄體制內(nèi)的鐵飯碗,從而被“發(fā)配”到北歐,卻意外收獲愛情的故事。影片極盡“自黑”之能事,將意大利的政治生活、社會現(xiàn)狀、家庭觀念等黑得體無完膚,簡直讓人笑得停不下來。 但這兩部喜劇似乎是有區(qū)別的?!段胰ツ膬??》中的笑點仍然按照傳統(tǒng)的套路設計,那些笑點潛在地預設一位感知敏銳的觀眾存在,是為了引發(fā)笑聲設計笑點的。安托南·佩里提亞在《叢林法則》中展示的喜劇天賦顯然要更有意思一些。雖然時常也會偏離到無厘頭的套路中,利用反差來創(chuàng)造笑點,比如在飛機上兩類餐食的對比,工作地點就在辦公室對面(與《我去哪兒?》中男主角的住處與辦公室僅一街之隔創(chuàng)造出的笑點一模一樣)……但總的來說,《叢林法則》更加不循套路,雖然尚未企及雅克塔蒂電影中精心設計的“絕妙”之處:無論是《于洛先生的假期》中隨著潮水漲落變換位置的油漆桶,被從中間折斷后變身鯊魚的小船,還是《我的舅舅》中數(shù)不盡的神來之筆。 《叢林法則》中的喜劇雖然更偏向鬧劇,卻未演變?yōu)閹焖箞D里卡式的“失控”狀態(tài)。以一種勻稱的節(jié)奏進展,反現(xiàn)實的復古情調(diào),冰借助于畫面內(nèi)容與配樂之間的高度反差,安托南·佩里提亞在整部電影的癲狂基調(diào)中賦予了一種優(yōu)雅、迷人的特質(zhì)。尤其通過各類出乎意料的音樂(舞曲、電子、弦樂……),安托南·佩里提亞成功地將熱帶“叢林”展示為一處讓演員的身體恣意張揚的領地,無論是男女主角因為喝了摻有春藥的果汁陷入情欲難以抑制的狀態(tài),還是在反擊土著時使出的讓人瞠目結(jié)舌的“功夫”,都讓人感觸到其中的調(diào)皮與可愛之處,并舒服地放聲大笑。 “巴黎,是另一處叢林”,如導演自己所說??磥?,圭亞那只是展示巴黎這座真正“叢林”其“法則”的飛地。在此,折射出的正是法國本土官場的投機主義與腐敗現(xiàn)狀。安托南·佩里提亞的復古曲調(diào)讓人驚喜,處處見其靈動之處。于我而言,《叢林法則》會是今年北影節(jié)相當不錯的開場。
不怎么
2016法國電影手冊十佳的第八, 故事講的是圭亞那雨林秘境中,所催生的一段不可思議愛情。據(jù)說是一部諷刺官僚主義的癲狂喜劇片
雖還是不斷在玩地域梗,在本質(zhì)上和當下流行的去政治化法國喜劇片截然相反。從表演到鏡頭,再到整體美學,無時不刻不在向70、80年代的法國電影靠攏,荒誕、嬉鬧,背后是對于摩登生活和當代政治深深的鄙夷。圭亞那雨林秘境不僅催生了一段不可思議的愛情,也讓我們看到了今年法國銀幕上最恣意的身體表演。
還以為會是一部歐洲文藝片,結(jié)果是一部歡鬧的法式喜劇,各種脫線式的笑料和嚴肅正經(jīng)的配樂,諷刺政治和當下的生活,完全超乎預料的觀影體驗。
《叢林法則》影片本身卻證明了片名所暗含的原始主義的無效,混亂無序的笑點恰好是法國人被困于殖民地的冒險喜劇的反面。Marc的awkawardness以及機器般的肢體運動并非來自自然的無需或是原始無政府主義,而是面對龐大的官僚機器的卡夫卡式冗余,雨林成為了辦公室的變體,充滿了打字機,厚厚的守則以及無窮盡的報告。而影片的另外一條線索則是超級鏈接式的:關(guān)于荒誕的項目如何在瑞士,加拿大,中國的會議室中進行資本流動,而這些區(qū)域所展現(xiàn)出的是對差異的近乎絕對抹除。因此,在影片的簡單粗暴與混亂五章之中,導演暗示了一個極為“當代”的事實:前往圭亞那以及世界上任何一處野蠻或文明的目的地都無法獲得Exotic。模仿切·格瓦拉的游擊隊員槍口射擊之處沒有敵人,他的瘋癲反而是市場斯大林主義分裂之中的唯一“絕對”之物,卻又不得不退回懷舊。
無厘頭,但導演頭腦很清醒。[B]
法國無厘頭夸張肢體喜劇,劇情強行推進硬轉(zhuǎn)折。女主丑,身材不錯。
哈哈哈哈哈哈哈你神經(jīng)病啊?。ㄚw又廷臉
熱帶雨林滑雪場質(zhì)量評估實習生,法式園林飛刀少林泰山妹,無政府主義戰(zhàn)爭狂永遠向后行走不留下足跡,終結(jié)者稅警大破中產(chǎn)階級食腦邪教,在殖民地缺席的土著飛鏢永遠從幕后飛來,要證明自己活著首先要證明自己的死亡,七分鐘和七十五分鐘的兩棲動物分類學區(qū)別……新浪潮回魂開心死了!
無厘頭諷刺當下的片子
3.5 看得很輕松。諷刺政府的笑料有點是首相系列的感覺。整體動作和臺詞都像是在快進播放。神經(jīng)病么么噠。
佩里提亞可這個導演值得關(guān)注,回歸上世紀60-80年代法國喜劇的蠢萌,還加入了戈達爾的新浪潮元素。借助于叢林社會的隱喻,既把表現(xiàn)了無政府主義的黑色,又嘲諷了法國殖民主義和商業(yè)化的開疆擴土,只不過它們都是用無厘頭表現(xiàn)的。一再探討圭亞那屬不屬于法國,至少它的“自由”是不屬于法國的。
叢林法則就是用來打破的,人與人相互擁抱,就能走出這片蠻荒
受不了…
荒誕地直視了現(xiàn)實的一切,真誠地自我剖析和諷刺,反抗和逃避了當下種種異化的觀念和制度。
強行歡脫大膽無厘頭惡搞喜劇。反正就是各種硬來,無論是故事風格還是音樂。隔著文化種族差異,雖然很多點未必理解準確,但主創(chuàng)們下得功夫還是能感覺到,笑得也很由衷。#2017BJIFF#
手冊瘋了嗎選這片兒做十佳……介尼瑪就是個相聲啊,還是小段碎包袱串的那種,哈哈一樂也就行了……不過說實話其實真可以拿來做個相聲改編妥妥兒一個[西征夢]……吐槽官僚體系和法式政治正確還算有力度,瘋鬧程度和美服化道也算下功夫。
“他們活過,愛過,笑過,就此離開 ?!?明明是出鬧劇 配樂又那么嚴肅哀傷 我們是低潮的一代 只有讓自己變強
真的很大膽瘋狂,叢林的不平凡,黑色諷刺幽默
哈哈哈哈哈有點無厘頭但是看得很開心吶